大学副校长述学述职述廉述法报告
大学副校长在报告中总结了学术工作、职务履行、廉洁自律及法治建设,强调责任与使命,展现了坚定的价值观与行动方向。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大学副校长述学述职述廉述法报告相关资料,供您学习参考!
述学述职述廉述法报告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副校长:李克军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本科教育工作会精神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根据学校班子分工,20xx年5月本人担任副校长以来兼任转型办主任,分管教务处、满族非遗中心、教学实验中心、信息中心、教发中心及二级教学院系等部门工作。工作中紧紧围绕学校
"1234"发展战略、"三步走"目标、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xx年度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
本人按照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的总要求,详细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以及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教师观,作为一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既深受鼓舞,也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一)成功召开全校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
分析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明确"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打造特色,实施专业学科一体化发展,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和金课建设,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师范大学奠定基础"的主题,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与主要任务。
(二)推动转型发展,焕发应用型新色
1.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借智借力共促发展
一是利用委省共建平台,选派2名教师赴中南民族大学对口部门进修访学,取得了良好合作效果;二是依靠教育部规建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平台,组织第5次和第6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专家进校,围绕教师发展、一流专业建设,邀请14名专家进校指导,为促进学校教师发展和一流专业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2.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一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1112233"工程,截止20xx年,我校各院系共与30个地方政府部门、17个行业协会、14个科研院所结对,学校共申报464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获省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7项,不断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二是持续推动校企协同育人,20xx年学校与上海希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共签署校企合作协议7项,联合开展协同育人;三是拓展深化原有校企合作,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谋划成立混合所有制行业学院,20xx年20名学生获得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团体综合季军,20xx级表演专业与20xx级空中乘务专业就业率已达%。
3.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成功获批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物理学、音乐学、
科学教育、播音与主持艺术等6个省级一流专业,新增民族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技术学3个本科专业,拟申报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人工智能、法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目前通过教育部教指委专家的初步评审;二是继续完善专业集群内部动态调节机制,组织开展专业集群中期检查工作,检查督促6大专业集群建设;三是新遴选3个专业参加省级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工作。
4.重构课程体系结构,深化应用型课程改革
按照教育部"一流课程双万计划"要求,启动校内5大金课建设,现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8门,7门课程已完成录制相关任务,3门课程完成上线验收工作,其余11门课程正顺利进行中,已经立项省级虚拟仿真实训项目2项,遴选申报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遴选申报省级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各1门。
5.推动教师发展工程,加强教发中心建设
一是成功申报获批省级示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二是继
续推动"五级三维一体"教师培训。20xx年组织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322学时,参训人数达1045人次,聘请校内外专家104人;三是坚持以赛促建,强化示范引领。组织第二届应用型课程大赛和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评选出特等奖4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四是搭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资源平台,20xx年4月成功加入由西交利物浦大学组织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五是交流学习,博采众长。参加民族院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第五届学术年会和河北省第二届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暨混合金课建设研讨会并进行交流分享;六是推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训。承办国家级、跨区域级、省级、市级、县区级、指导校本教研的教师职后培训层级全覆盖;培训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骨干教师、名师、校园长等基础教育学科、领域全覆盖。培训总结业人数达到2971人。
6.积极申报教学奖项,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
一是获得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获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二是推荐申报5项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其中1项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二等奖,2项获三等奖;三是开展20xx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评出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
7.加大开放办学力度,推动各项交流合作
一是学校新增与普洱学院合作,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转型发展、评估认证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二是选拨22名优秀学生,赴中央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3所委属高校交流学习;三是进一步加强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合作,20xx年共选拨13名学生赴以上院校交流学习,选派5名教师赴首都师范大学交流访学,进一步拓展学校师生视野。
(三)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擦亮师范底色
1.独树一帜,创新"新师范"建设模式
明确"新师范"建设的五个"新",一是培养具有求真
教育特质的、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教合一"新师范人才的新目标:二是构建包括理论、实践、项目、第二课堂、教师成长发展的五大新体系;三是创新教师教育工作,打造专业化、卓越化、开放化、一体化、信息化的教师发展新机制;四是推动人工智能、智慧学习环境等新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教师教育"发展新智能平台新形态;五是完善学校内部质量监控体系,丰富和提升师范教育内涵新标准。
2.打造平台,创新协同育人载体
一是搭建U-G-S协同育人平台。召开两次承德市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大会,提出高校-政府-中小学、幼儿园"U-G-S"协同育人理念,与承德市、秦皇岛市2市5区8县教育局签约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实验区,与24所中小学(幼儿园)签约共建创新实验基地校,共建立师范生校外实习基地106个,分两批组织全校17个本科专业共1030位学生开展顶岗实习,实习单位涵盖14个区、市、县的10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
二是成立家庭教育研究院和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院主要落实教育部"家校协同育人攻坚行动"部署,培养家庭教育指导师资,通过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专项培训,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培训等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3次来承指导,对我校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四)推进满非遗教学活态传承,彰显民族特色
一是继续推动满非遗教学活态传承。开设"满族非遗概
论"理论课程1门,开设《满族民间文学》《满族民间饮食》《满族剪纸艺术》《满族民间歌曲》等7门传习课程;二是推进满非遗宣展。推出精品满族舞蹈,二贵摔跤成为唯一代表河北省参加第二届上海进博会主场展台表演节目,与双滦区政府联办的20xx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活动,与宽城联办的20xx年满族颁金节;三是教改项目《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高校活态立体教学传承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民委特等奖、河北省教育厅一等奖;四是河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
理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挂牌,民族古籍整理工作正式启动。
(五)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有序运行
一是顺利完成招生任务。20xx年共录取3200名本科生,
其中河北省省内2990,外省210,达到计划招生要求;二是教务运行工作正常,学籍学位管理和实验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和规范;三是改建多媒体教室、加快建设智慧教室建设步伐。
(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网络基础设施
一是启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智
慧校园建设方案",更新门户站群系统,部署了网络安全设备;二是组织技术人员赴秦皇岛燕山大学、武汉湖北科技大学等信息化条件好的学校进行学习,借鉴建设经验和管理手段。
(七)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教学实验中心建设
一是加强院系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完善和规范实验档案管理;二是加强实验教学日常管理,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三是狠抓实验室安全环境工作,做好实验设备仪器维护维修和实验耗材管理;四是逐步推进分析测试中心共享平台建设。
三、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本人认真学习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反对"四风",严格遵守"八项规定"。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坚决抵制"围猎"腐蚀等各种不正之风,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家人、同事及身边同志,时刻提醒自己和家人保持优良的家风,良好的作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教师教育特色鲜明、民族特色浓郁、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师范大学"的自信。把"四个意识"落实到一言一行上,体现到本职工作中。
四、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
1.在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理论功底有待提升。
2.转型发展的"四梁八柱"虽已具备,但仍需"深耕细作"。
3.专业集群建设、专业分层分类发展初具规模,但仍需进一步落地。
4.应用型课程、课堂教学整体设计基本完成,但仍需在
"精、细、实"方面下功夫。
5.产教融合深度、广度有待于提升。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理论功底
一是坚持把强化政治理论武装放在首要位置,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合理安排业务工作与理论学习的时间,用满腔热情去研究理论,做到知识系统化、学习常态化、成果产出化;三是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从严从实严格要求自己,以党章党规镜子来"映醒"自己不足。
2.认真抓好分管工作,推进工作落实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二是完善专业分层分类发展,继续推进专业集群建设;三是加快推进三级课程建设,促进课堂教学形式多元化;四是继续推进教发中心建设,做好各类培训;五是加快推进满族非遗教学活态传承;六是进一步促进教学实验中心建设;七是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力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