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工作调查报告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节能减排工作调查报告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节能减排调查报告【第一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审计模式;审计管理

节能减排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切实把能耗降下来,把排污总量控制住,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是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的主要审计类型,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已成为我国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如何有效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功能,已成为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应采取的有效模式、实施程序、审计方法及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作尝试性研究。

一、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深刻理解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内涵

合理界定并从理论上把握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内涵,才能科学解决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实践问题。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可持续增长,缓解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就是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最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从而切实解决我国的发展困境。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专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对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环境管理系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环境管理的绩效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评价,以促进其全面、有效地履行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效益。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计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创建适应实际需求的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模式

根据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看,现阶段(包括从现在开始的一段时期)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

模式:

(一)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督促节能减排资金和政策的落实

严格审计财政预算安排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检查分析资金安排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效益性。

(二)与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相结合,完善各项节约制度和机制

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计算各年度企业的费用指标、吨产品耗能指标、收入成本指标、利润变化指标,分析企业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产出情况,审查资金投入产出效果,认真查找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漏洞,制止铺张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合理有效使用财政资金。

(三)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推进节能减排责任制落实

以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为目标,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在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把经济责任人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情况、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情况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对经济责任人履行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核实,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使其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履行节能减排工作职责。

(四)与效益审计相结合,促进提高节能减排资金使用效益

将效益审计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用效益审计的方式、方法对节能减排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查找影响企业效益的原因,分析能源耗费对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查看是否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生产工艺等原因造成能源耗费过高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建议,促使企业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发展方式,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向耗用能源低、排污少的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促进作用。

(五)与环境保护部门实施联合审计

在我国,从事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政府部门主要是国家环保部门,但涉及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效益的审查事项完全由审计部门负责,而这种财务收支及其效益的评价必然涉及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企业经济业务、国家环保部门的业务活动乃至环境保护工作业绩。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方法、指标评价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要求审计人员不仅掌握财务审计技术和方法,而且应熟悉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环保部门对环境专业知识比较精通,审计部门对审计技术比较在行,因此,建立环境保护部门和审计部门的联动机制,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无疑是提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效率和效果的最佳手段。

三、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一)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程序

1.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确定。

审计机构在编制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时,利用所收集和掌握的信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评估,选择并最终确定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立项主要应考虑以下4方面的因素:(1)考虑开展以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节能减

排清洁生产效果为重点的审计和审计调查。(2)考虑对节能减排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对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治理、集中供热等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开展审计调查。(3)考虑强化资源环保审计。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建设资金项目审计和审计调查,对节能、节水、节电等应用工程及水源地保护、排污费、城市环保等专项投入、专项收费进行审计,揭示和制止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规范专项收费征缴、管理和使用。(4)考虑适当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和清洁生产审计。适当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可以找出解决减少废弃物和防止污染环境的方案,促使企业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清洁生产。

2.科学制定审计方案。

制定审计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对被审计项目的实施进行组织、计划和指导,确定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计划审计时间和成本,明确和落实审计人员的分工与责任,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制定节能减排审计方案时,首先,应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其次,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内容与审计方法;再次,科学选择评价依据和标准,慎重评价审计事项。

3.组织实施。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2个步骤:(1)收集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应紧紧围绕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评价标准和被审计单位责任机制,考虑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特点进行调查取证。(2)编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连接现场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的纽带,与一般财务审计工作底稿相比,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底稿更侧重于对审计发现事项的分析、研究和评价。

4.撰写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报告,评价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结果。

节能减排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报告的内容应注重以下两点:(1)报告内容和要素齐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能够满足社会公众了解政府及有关部门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情况及政策方针的执行情况的需要。(2)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和总结。查明问题原因,围绕问题展开分析,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案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决策层和有关部门,纠正偏差,促进与加强整改,使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落到实处。5.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后续跟踪制度。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延伸,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在整改期间进行后续的跟踪审计,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二)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方法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实施过程,就是审计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审计证据,根据审计标准对被审计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审计结论,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收集审计证据,还是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评价,都需要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除用到常规的审阅法、调查法、观察法及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外,特别要利用外部专家的工作和证据的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审计人员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时,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贯彻系统性原则,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四、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对审计活动实施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目标,提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审计机关应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

(一)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管理

审计机关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管理应注意从3方面进行: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机关在编写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审计的全面性,突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重点,使审计能够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2.有效地利用审计资

源。要根据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实际能力状况,确定如何实施审计。3.对审计计划的编制实施动态和全程管理。审计机关应在审计计划实施过程中,关注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审计环境的变化。必要时,按照规定程序对审计计划做出更新和修改。

(二)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应当包括对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审计人员应当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化管理,使审计人力资源效能最大化。审计机关应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使审计人员更加适应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1.要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

能。2.要建立健全审计人员的任用机制和考评机制。3.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监督和培训管理。

(四)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和应用价值。因此,对审计成果进行管理要做到:1.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考核机制。2.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问责机制。3.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应用管理。注重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应用,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目标,能够促进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对今后同类审计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课题组。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节能减排调查报告【第二篇】

为推进节能减排活动的深入开展,xxx街道按照市、区的指示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为目的,统一领导,明确职责,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现将街道xx年节能减排工作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成勇任组长,街办主任夏彬崴、副主任何镕志、覃玺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攀西府办文件精神要求,及时召开节能减排工作会议,认真传达贯彻落实有关节能减排文件和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对街道节能减排工作认真进行了分解细化,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具体工作责任,做到了工作结构健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街道结合

节能宣传周

活动,狠抓

节能减排宣传月

活动以通过社区宣传栏、黑板报张贴节能减排标语、口号,发放宣传资料、科普读物,悬挂宣传横幅,同时组织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家长、学生、教师座谈会,向辖区居民群众、企业单位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国家有关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倡导

文明、节约、绿色、低碳

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充分调动了全民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氛围。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400余份,出黑板报10期,悬挂横幅5条,组织开展座谈会5次。

三、加强措施,成效明显

(一)健全工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街道xx年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并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督导检查及资源能源消耗统计报告等制度,全面反映节能降耗工作落实情况。

(二)加强日常管理,做好每个环节

(1)

降低油耗。街道建立了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及街道车辆、驾驶员管理制度,对公车进行严格管理,按照小排量车优先出行、外出能拼车的坚决拼车等原则,合理安排用车,统筹调度,科学行车,节约燃油,并制定了街道公务用车派车单,要求司机对每次用车出行记录做好登记,进行备案,严禁公车私用,大大降低了油耗,节约了能源。

(2)节能采购。街道的每一次采购都是计划上报批准后方可采购的,对办公用品的采购进行了严格控制,能重复使用的,能维修后使用的坚决不予购买新的,合理的减少一次性耗材的使用,实需购买物品时,优先选择节能的产品和材料等,并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进行采购,无重复采购、拆分项目采购现象。

(3)节约用电。街道、社区及辖区企业单位的房间、走廊、过道、洗手间、楼梯口等地段照明设备大多安装的是节能灯泡,并有专人管理,以防止

长明灯

的现象发生;除特殊情况下,空调设备属关闭状态,夏季时空调温度设定在26摄氏度;饮水机、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也只在必要时开机使用,避免长时间待机。

(4)节约用水。街道每月对用水设备进行日常维护,防止跑冒滴漏、长流水的现象发生。在厕所内、洗手台等处张贴了

请节约用水

的标语,使用废水养护花卉植物,现全员养成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5)

节约开支。街道建立了办公用品的采购及领用制度,对物品的存放及发放做了详细记录;工作时,能在电子文档上做修改的不打印修改,需要打印的文件都使用双面打印,废弃的纸张在粉碎前当做草稿纸在利用,签字笔用完后不丢掉换笔芯后继续使用;同时能行文的不开会,尽量控制压缩会议数量和规模。

(三)组织开展活动,促进经验交流

街道组织辖区居民开展资源节约志愿活动、节能产品推广示范活动等,对日常生活中进行节能减排好的经验及做法进行沟通交流,促进居民群众节能减排意识的提升,并积极发挥居民相互监督的作用,使居民切实实行低碳生活方式,享受绿色时尚生活。

(四)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节能成效

街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社区和企业进行检查,对发现的违反节能减排的现象进行指导、整改,要求组织全员进行学习,提升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促进节能减排的成效。

四、存在的问题

(1)

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力度还不够,有时由于工作头绪太多,检查督促还不够及时。

节能减排调查报告【第三篇】

(一)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情况

“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生产原煤亿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989万千瓦,发电量1056亿千瓦时,分别比“九五”末期增加亿吨、1092千瓦、617千瓦时;风电装机仅为万千瓦,年发电量3亿千瓦时;天然气产量亿立方米。2006年,原煤产量完成3亿吨、电力新增装机容量3019万千瓦、发电量完成1441亿千瓦时、风电装机容量达到千瓦,年发电量亿小时;天然气产量增长到亿立方米。

“十五”期间,全区全社会总能源消耗为35623万吨标煤,其中工业能源总消耗量为26315万吨标煤。占全社会总耗能的%。2005年,全社会万元GDP能耗为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吨,万元GDP电耗为千瓦时;六大重点耗能行业能耗7832万吨标煤,占全区工业能源消耗的%,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全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2006年,全区全社会总能源消耗为万吨标煤,其中工业能源总消耗量为8858万吨标煤,占全社会总耗能的78%(比“十五”期间增长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为吨标煤,同比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吨,同比下降%:万元GDP电耗为千瓦时,同比增长%。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和煤炭六大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为7831万吨标煤,占全区的69%以上,占工业的88%。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和煤炭工业能源消费量分别占工业耗能的%、17%、%、%、%和%。全区85户年综合能耗10万吨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量为5133万吨标煤,约占全区的45%,占工业的58%;680户年综合能耗5000能源吨以上的企业能源消费量6655万吨标煤,占全区的59%,占工业的75%。

(二)全区节能减排工作

(三)重点地区节能减排工作

2006年,鄂尔多斯市清理整顿新开工项目128项,关闭地方煤矿256座。保留煤矿的单井规模提高到30万吨以上;关停煤炭企业105家、小白灰企业212家,通过关停“五小”企业,削减烟粉尘万吨、二氧化硫万吨。万元GDP能耗下降到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目前1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关闭,仅留276家大型煤矿,全市80%的地方煤矿回采率平均达到80%以上。乌海市仅2004年至2005年2年间就淘汰了1178孔改良焦炉和32户20万吨以下机焦炉,关停了59台达不到环保要求的硅铁电石炉、18台100立方米以下炼铁炉和120多家小煤矿,取缔了231家小白灰窑、泡化碱、腐植酸钠企业。2004年至2006年3年间,全市共消减烟粉尘万吨,二氧化硫万吨,化学需氧量4460吨,2006年乌海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较2005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大气环境污染指数较“九五”期末降低了%。包头市积极淘汰落后小钢铁生产‘,包头市九原区依法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13家炼铁企业的23台炼铁高炉,清理排污企业10家,有112家正在清理,6家停产,完成了二氧化硫减排6490吨的任务。

(四)节能减排,工作实施的政策保障

为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自治区出台的《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提出,到201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吨标准煤/万元,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在2005年的基础上,将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40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万吨以内;并对黄河流域、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COD排放量进行了总量规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污染物排放指标减排和社会节能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对今后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此外,对即将出台的自治区节能减排、污染减排总体规划和具体的地方减排规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节能减排规划的目标调整到“十二五”时期,从时间上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延续性。

二、节能减排的难点

(一)节能减排总量指标的实现存在一定难度

“十五”以来,自治区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产业层次仍然较低。从生产方面看,轻重工业结构由2000年的:演变为2005年的:,重工业比重有继续升高的趋势。2006年单位生产总值电耗为千瓦时,增长%,不仅没有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的降低反而有所增加。非资源性产业发展的基

础还比较薄弱,使得由资源性产业向非资源性产业的转变在近期内还存在很大难度,结构性节能减排工作困难重重。从消费方面看,随着消费水平的整体升级、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居民家用汽车、生产性用车和住房消费需求步伐还会进一步扩大,在当前汽车关键减排技术和住房节能技术没有实现突破性的情况下,必然增加节能减排任务完成的难度。

(二)具体行业和部分地区的节能减排任务尚需明确

“十五”以来,自治区乃至各地区政府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实施力度,从总量上规定了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量。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具体行业和部分地区的节能减排任务尚不明确,具体的企业和地区在实施节能减排中没有相应的指标约束,没有统一的遵循标准;另一方面,由于污染与环境治理外部性特征的存在及企业监督机制的缺位,个别地区和企业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量中会出现“搭便车”现象,在确定具体职责中互相推委,影响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进展。

(三)地区间节能减排工作协调度较差

自治区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地区位于晋、陕、蒙三角地带,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需要地区间共同努力。但是,当前多数地方政府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仍将GDP增长作为首要目标,还没有将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作为努力奋斗目标,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十一五”期间节能指标完成的难度。在国家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导向下,自治区一些地区承接了沿海地区高能耗产业的转移。在当前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不会有所改变的情况下,只要有了工业项目,政府就有了财税,也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自然就有了政绩。在地区经济总量增长目标和现有地区财政体制背景下,出于政绩考虑,节能减排工作的地区间协调必然出现困难,加重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统一进展的难度。

(四)企业技术水平低造成节能减排标准难以统一规范

从主要能源及高载能行业的企业技术水平来看,除神华集团、包钢集团和铝业集团采用较先进的国内外生产技术外,多数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主要产品的单位平均能耗量指标均落后于国内先进水平,发电、钢铁、水泥等产品单位综合生产能耗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和个百分点。从节能减排工作总体规划与目标来看,由于自治区重化工业企业在实现技术跨越与技术升级方面存在的梯度跨越障碍,使得同行业企业在实现企业技术同步升级中面临的层次性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做到同步化,影响了节能减排实施的总体进度。

(五)企业技术提升面临融资难题

除神华集团、包铝公司和包钢集团等大型重点企业外,大多数高耗能企业融资难度大。就目前情况看,自治区大部分地区金融机构少且实力弱。区域型资本市场尚未健全,金融担保体系作用发挥不够。此外,由于国家和自治区地方产业目录,大多为鼓励支持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加工工业等能耗少、污染轻、附加值高产品内容,而以高耗能、高污染为重点的企业产品受到限制,加重了我区高能耗企业的融资难度,使得部分企业在扩大规模经营与进行技改过程中受到内外部资金“瓶颈”的影响,加重了地方中小企业在融资实现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措施中的难度。

(六)工业重型化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进入21世纪以来,自治区经济已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表现出了日益显著的重化工业特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加速阶段。但是,由于资源依赖性工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使得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较重为特征的重化工业发展仍然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发展趋势。2005年,全区电力、钢铁和化工等重化工业的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总量的比重达到56%,工业重型化特征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必然影响节能减的实施深度和总体进度。

三、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实施强制性制度措施。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制定严格的环境、能源、水耗、资源综合利用和质量、技术、规模等方面的标准,提高自治区能源、冶金、化工、原材料等重化工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严把信贷、土地关口,严禁落后产能重新进入市场。抓紧制定和完善符合自治区实际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配套政策,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政策法规体系。根据不同行业、产品的实际,特别是针对自治区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企业,进一步完善其节能、节水设计标准体系;建立执行强制性工业产品能效标识与再利用标识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工作管理机制。

(二)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保障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施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结合自治区目前产业结构及其布局状况,要实现《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规划》和自治区“十一五”节能降耗总体目标,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调整不同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新兴产业的比重,逐步使自治区产业结构向低能耗、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竞争力方向发展。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对达不到国家准入的小电厂(小发电机组)、小钢铁、小水泥、小炼焦、小有色等企业坚决予以公布淘

汰。必须把好新上项目关,以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高起点、高标准,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需求。在能源结构调整中要积极发展利用我区丰富的风能、太阳能与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和优化自治区能源结构。

(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节能减排效能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自治区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通过政策扶持引导调动行业、企业采用和推广先进技术、工艺对传统、老旧、落后设备、工艺的改造与提升。科技主管部门要把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和污染减排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采取多种形式研发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设备。自治区的科技专项资金要重点向企业节能技术的开发、转化、引进和降污减排技术应用方面给予倾斜,以充分调动企业开发、利用节能新技术、引进节能环保新工艺、新设备的积极性。

(五)加大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刺激性政策措施力度

建立有利于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的财政税收体系。对循环经济产业和环境友好产品实行税收优惠和优先采购措施;对资源、能源的定价要有利于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应以排污费、政府投入、社会捐助为基础建立环保专项资金,支持有利于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项目和技术;自治区作为全国的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应积极向国家争取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政策和补偿资金;资源开发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开发利用者要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研究制定绿色采购指南,定期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凡是符合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标准要求的产品、服务和企业,政府要优先采购,以引导、鼓励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工艺和设备。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绿色消费,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六)强化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

重点抓好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耗能高、污染重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工作。自治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要定期向自治区、盟市、旗县主管部门、统计部门和环保监管部门报告能源利用情况。各级节能、环保监管部门对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该类企业进行节能监察、能源审计和环保检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达不到自治区标准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要予以坚决取缔,严厉惩治无视国家、自治区环境政策与环保标准的污染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的重点工业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内部节能降耗工作,减少“跑、冒、滴、漏”,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实施节奖超罚措施,提高企业能耗利用水平。

节能减排调查报告【第四篇】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节能减排进展迅速

节能减排工作是国家“十一五”环保工作重中之重。截止2008年底,全市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污染物SO2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了%,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十一五”削减任务,成为全省提前完成“十一五”SO2减排任务的4个市州之一。今年上半年,我们再接再厉,围绕省里下达给我市的年度削减计划,制订了2009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在2008年基础上COD削减%,SO2削减%,并确立了污染减排项目52个。为确保年度减排任务的实现,5月12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总结了前三年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的成绩,部署了下一阶段节能减排工作,市长陈文浩作了重要讲话。市政府出台《常德市“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减排工作的考核。我们围绕减排目标,建立了污染减排定期通报和调度制度,坚持对减排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上半年,完成污染减排项目14个,其中SO2项目5个,COD项目9个,预计削减SO23000多吨,COD4200多吨,待环保部门核查认可。

(二)项目管理务求规范。一是规范项目审批,切实履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当、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不批,严格控制污染增量。上半年,共审批项目52个,2个项目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府和选址不当被否决。二是规范“三同时”管理,建立项目“三同时”台帐和项目督查台帐,对2001以来的建设项目进行认真疏理,制定验收计划。市县两级环保部门严加督查,限期验收,上半年,共对87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对违法建设项目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并按程序立案查处。三是规范自身行政行为,市环保局严格审批权限,不越权也不揽权,承上启下,对属省管的项目积极做好检查督导服务工作,对属县管理的项目加强指导和监督,规范环评市场,杜绝无证环评、降低环评等级等现象。

(二)环境管理再上台阶

一是圆满完成了2008年度常德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资料编纂工作,并得到省局领导和评审人员的一致肯定,最终荣获2008年度全省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先进单位”称号;二是督导检查全市苎麻、水泥行业污染整治巩固情况,协助做好阶段性验收工作,并对项目进行了监管指导服务工作。三是日常监管工作全面加强,完成了非经营性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调查工作,对临澧县停弦镇汪兆国、澧县酸化油厂擅自转移、非法倾倒危险废物进行了立案调查。进一步完善放射源规范化管理,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医疗系统射线装置使用单位辐射安全监督管理的通知》,全面启动了全市医疗系统射线装置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三)环境监察力度加大

一是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印发了《2009年常德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积极布署严查专项行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展了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市本级平台已完成联网联调,全市重点污染源已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51套,企业现场端联网工作正在调试中。定期对排污企业的日常环境监察,上半年共开展日常环境监察300余次,检查企业170多家,查处违法企业20多家;二是排污收费再创新高,市环保局继续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对各区县(市)开展稽查35余次,下达环境监察意见书12份,完成了65多市属企业和20多家城区三产业的排污申报登记工作,上半年共核定排污企业70余家,征收排污费49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0%,创历史新高。

(五)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六)环境宣教亮点频显

以环保世纪行活动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宣教活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后,市环保世纪行组委会组织了新闻采访活动,启动了节能减排宣传周活动。市环保局在市城区步行街、滨湖公园门口树立了宣传拱门和空飘,并设立了咨询台,向市民发放了2000多份宣传资料。以湖南文理学院环保志愿者协会为主体,开展了自行车绕城巡游环保宣传等活动。环境信息工作更上一层楼,截止到6月30日,全市上报省局信息共100篇,《湖南环境信息》刊登16篇,位居全省前列。

(七)环境监测稳中求进

一是按质量按量完成各项常规监测任务。上半年,共报出监测数据万个,完成各类监测分析报告268份,确保常德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和水环境质量报告按要求。上半年编辑环境质量月报6期,并及时报送给相关领导和部门,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二是完善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开展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学习。三是服务性监测有新突破。对40家单位进行了环评和验收监测,完成了54家单位的委托监测。

(八)来信来访有序处理

我局始终把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制度,畅通渠道,及时妥善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6月2日,副局长谈应来做客市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与全市听众在线交流,现场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问题。上半年共收到人大、政协提案19件,已办结19件,满意率100%。满意环保110平台建设得到加强,坚持24小时全天候接受群众投诉,截止到6月22日,市环保110共接到投诉举报、群众来信来访311起,做到了有警必出,出警必处。

此外,柳叶湖分局、德山分局均创造性开展了工作,柳叶湖分局对柳叶湖整个水系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开展柳叶湖流域治理工作的请示》专题报告。加大了柳叶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缔了6家煤矿,关闭了10家粉煤厂,对6家砖厂下达了停产通知。德山分局将工业园区污染减排项目完成情况作为工作重点,编制了《德山开发区2009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将减排指标计划分解到企业,并定期到企业检查,督导完成减排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污染减排愈往后难度越大。一是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滞后,不能及时发挥减排作用;二是环境保护投入严重不足,治污资金很难完全落实到位,工业污染项目进度缓慢,年度减排任务难以实现;三是区域间削减任务不平衡,部分地区不易找出减排空间;四是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分配不合理,我市减排空间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主要污染物减排压力越来越大。

(二)农村环境问题难以监控。畜禽养殖和投肥精养造成农村水域普遍的富营养化,农药、化肥大量施用进一步加剧面源污染,其分散性特征很难监控。

(三)环保部门自身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基层环保部门监测监察设施滞后,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部分县市区连最基本的监测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没有,连日常的环境管理工作都难以应付。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千方百计推进污染减排。污染减排是国家“十一五”环保工作重中之重,我市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污染减排压力依然很大。下半年,我们将继续打好污染减排攻坚战,主要是围绕年初制订的污染减排目标,明确职责,加强督导,确保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和重点污染治理工程按时按质完成,为实现年度污染减排目标奠定基础。:

(二)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所有县市区生态建设规划要在2009年底前完成,年底要建成一批部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进一步完善生态创建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增强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考核的刚性力与约束力,建立稳定可靠的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

35 709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