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汇报【热选5篇】
【前瞻】此例由阿拉题库网友“荣誉”精心整理编辑的“研究性学习汇报【热选5篇】”优秀文档,以便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吧!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第一篇】
通过毕业实习报告可以大致反映学生能否运用3年所学得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内某一基本问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其选题一般不宜过大,内容不宜太复杂,要求能够较好地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分析或解决专业领域中的某一具体问题。
毕业实习报告写作过程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报告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习课题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既可以印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活生生的新知识。
毕业实习报告写作不是单一地应用某一专业课程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综合应用所学各科知识和能力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若平时学习习惯于死记硬背,缺乏能力的培养,缺少动手动笔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在写作过程中问题就都会暴露出来。通过报告的写作,可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有针对性地克服缺点。在写作过程中,应克服不以实践和研究为基础的错误倾向;切忌东抄西拼,改头换面,剽窃他人的成果。必须端正文风和学风,诚信治学。
2.毕业实习报告书写格式、写作原则与基本步骤
毕业实习报告写作应遵循如下原则:
(1)观点明确、结论科学;
(2)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3)研究方法正确;
(4)忠实、客观,数据完整可靠;
(5)层次分明,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6)遵照规范、符合惯例;
(7)文字简练、说明透彻;
(8)理论联系实际。
正文中涉及到的图表、插图、公式、符号、参考文献、计量单位等都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毕业实习报告必须以实践和研究为基础,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其基本写作步骤如下:
(1)准备素材
(2)构建报告框架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第二篇】
课题名称:浅论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体验
学生姓名:
系别:音乐系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XX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修海平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开题报告参考:
谈音乐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要求及方法
关键词:开题报告;写作;要求;方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60-03
开题报告,也叫开题申请报告(或选题设计书),它是检验论文写作者的研究能力、学术水平、选题价值、获取成果可能性的重要依据。可以说,开题报告就是科研施工的“蓝图”,是一份周密详细的研究提纲。目前,高校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虽然各个高校有关开题报告的形式要求不完全相同,但开题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却大同小异。笔者在近年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由于不清楚开题报告的具体写作要求及方法,因此,在开题论证阶段递交的开题报告中常存在各种问题,以至于影响到毕业论文的正常写作。本文将根据开题报告中所涉及的论文题目、选题依据、研究方法及手段、论文的框架结构、论文写作的阶段计划等内容,结合目前音乐专业学生撰写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开题报告写作要求及方法进行分析论述,期望能给撰写音乐论文开题报告的同学们以启发和帮助。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就是论文的名称,在写作时应注意论文名称一定要准确、简练,即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对象、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常存在的问题有:论文题目不准确、选题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选题难易不合适。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同学们在确定论文题目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选题时应对自己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选择适宜自己完成的论题。
2.论文的选题一定要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解决学科建设、科学发展的理论或方法问题,要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应用性研究中的问题,才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3.论文选题一定要难易适度、大小适中。如果论文题目的研究范围太大,将不适宜学生在短期内完成,所以在确定论题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论题的创新性、严谨性,还要考虑论题完成的可行性。
因此,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的论文题目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能力与水平,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中对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二、选题依据
开题报告中选题依据主要包括:选题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创新点及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1.选题的来源及意义。主要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且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常存在的问题有:选题来源及意义混淆;选题的来源及意义表述不清、过于简单;语言组织口语化严重,书面用语表述能力欠缺。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同学们在撰写选题的来源及意义时参考以下方式进行写作。如:××现象是当前音乐教育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本人大学期间或实习期间对该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或是对该问题比较感兴趣,因此想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和指导教师沟通交流,最终确定××××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选题来源及意义。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演奏能力及水平进行全面、正确、客观地评价,将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因此,在教师命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钢琴学习中的感受,通过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最终确定《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本人的毕业论文题目。又如:论文《谈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的选题来源及意义。视奏能力是检验手风琴演奏者演奏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内容,视奏能力不仅影响手风琴演奏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还制约手风琴演奏者技术能力的提高,这也是手风琴教学中学生反映最强烈和最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本人自幼学习手风琴,也对手风琴演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之后,决定以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一般是指与该论题相关的文献研究,包括论著、文章中作者的主要观点、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已取得的成果,从中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而确定本论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常存在的问题有:文献资料收集不充分;所列著作或文章与论题联系不紧密;语言组织缺乏概括能力,对相关文献中的观点表述不准确。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可参考以下方式进行表述。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国内外有关评价在教学中的研究较多。如:国内的马永霞著的《教育评价》一书中以教育学的一些新学科新论点为学科研究的理论依据,指出我国当前音乐教学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学科研究和发展的建议;国外的苏霍姆林斯基著的《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谈到,美国八年研究报告中关于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被人们接受之后,人们普遍认为,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为了使评价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以上文献资料都为本论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虽然有关评价在教学中的研究较多,但目前尚未见到对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所进行的专门性研究。
3.本选题的研究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常存在的问题有:研究目标不明确;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无法实现。关于论文的研究目标,写作时一定要紧扣论题,用词准确、精练、明了。确定论文研究目标,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写作能力与水平。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研究目标。通过分析、研究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为自己今后从事钢琴教学积累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4.内容创新点。论文内容创新点主要是论文写作中与相关文献中的出发点、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等的不同之处或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应该是每篇论文都有创新点。常存在的问题有:内容创新点不明确;没有创新点。关于论文的内容创新点,写作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角度来谈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如:论文《谈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的内容创新点。本文的内容创新点是结合自己在手风琴学习中的切身感受及认识,对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5.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论文的作者通常在选题、实验研究、资料整理及论文撰写过程中,需要参阅和利用一些文献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有所创新。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应遵从科学性、真实性及新颖性的原则,即: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常存在的问题有:引用文献数量过少;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按照学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要求,每篇论文至少有10篇、部参考文献,而主要参考文献应在6~8篇、部;其次,在论文中所列参考文献应符合相关格式要求,即: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社信息。如: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研究方法及手段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主要包括:选题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等。常存在的问题有:有些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无相应的解释说明;个别学生选用的不是论文的研究方法。如:逻辑推理法。一般情况下,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写作时应注意结合自己的论题对选用的研究方法做简要解释说明。
四、论文的框架结构
良好的结构层次可以帮助作者明晰构思、贯通文脉,同时也是写好论文的重要保证。“言之有序”的问题要靠结构层次来保证。强调结构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内容紧紧围绕主题层层展开、环环相扣,使整篇论文系统严密、浑然一体。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标题之间条理不清,缺乏逻辑性;标题概括性不够。一般情况下,关于论文的框架格式首先要符合逻辑规律。论文的结构形式通常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和分总式等。因为论文结构层次一般分成若干个自然段,或是用若干个小标题来论述。所以在写作框架结构时,应注意每层的小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一个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分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如:1(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所有的编码均左顶格书写。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最后一级如果还要分层次,可用(1)、(2);①、②的形式表示。其次,要衔接自然,用语精练,完整统一。关于论文框架结构层次不论是采用自然段还是小标题的形式,都要注意各层次之间的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富有逻辑,达到无懈可击。层次与层次之间还应协调一致,各部分的先后次序、篇幅的长短,都应根据逻辑顺序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符合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让人一目了然。因此,在设计论文框架结构时一定要讲究层次、精心策划。如:论文《在乐谱上挖掘情感——谈视唱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的框架结构。
引言:
1.音高动态感。①同音进行;②级进;③跳进;④曲折进行。
2.节拍、节奏律动感。①注意乐谱中节拍的基本规律;②特殊对待乐谱中的非常规节奏;③特殊位置的音符特殊对待;④重视休止符的重要作用。
3.力度、速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①力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②速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
4.音色、音量适应感。①音色适应感;②音量适应感。
综上所述,一份写作规范的开题报告不仅是对自己所选论题的初步研究,更是对所选论题是否具有实际写作意义的检验。如果同学们在撰写开题报告中能够认真完成每一部分的内容,必将会为后期论文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撰写开题报告不仅可以使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同时也有助于作者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参考文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第一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陈智慧(1971-),女,昌吉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第三篇】
笔者通过近几年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积累了一些关于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现总结归纳如下,以期与同行切磋。
一、对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有许多教师对“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不能正确区分,常常把两者混为一谈。“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选题,重在体验中学习的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的,重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的,研究性学习要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特点
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二,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第三,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生物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课题选择好坏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教师指导选择、确定课题,选择研究角度,确定切入口。课题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可操作性;②应与学生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相结合;③应与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④应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当代科技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http://
2.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的选择。
应根据课题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文献研究式,一般指学术理论较强或对中学生来说难于进行实验和观察而只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来进行的研究,这类课题常偏重于增长知识和收集信息的训练,如关于细胞衰老、癌变的机理的探索。②调查研究式,在研究广泛的社会调查的资料分析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研究,社会问题、人文科学的课题常属于此类,如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③实验观测式,通过科学实验或观察来获取数据进行研究的课题。这类课题的关键是控制好有关条件,真实地记录变量,确保提取一定量的正确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数据,得出客观结论。如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④建模应用式,将生物学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概括为以实物模型或数据模型为目的而进行,如设计小生态瓶。⑤学术思辨式,主要是指就某一中心议题建立几种不同的观点或论点,分头收集论据素材,再组织相互辩论来进行。经过思辨后还需做出总结,使其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如基因技术能造福于人类吗?⑥假设论证式,先就某一未知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所学原理和知识提出可能一种或多种假设,再用现有理论或实验加以验证的研究课题。
3.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时间安排。
尽量安排在非正常上课时间,(课题内容必须在特定时间除外),如寒暑假返校,五一、国庆放假,并在每次放假前一个星期发动,这样既考虑了学生正常学习,节约了上课时间,既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又增强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还解决家庭和社会实际问题。
4.活动前动员。
活动前动员的目的,主要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激发学生对该题的研究兴趣,因此活动前动员不仅不可少,而且还要大幅度鼓动学生积极性。
5.实施形式。
根据课题内容及能力培养目标选择恰当组织形式。①集体讲座,通过集体讲座使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了解课题选择、研究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在讲座中举一些研究过程的实例,鼓励学生使其相信自己也具有像成人一样的研究能力和独立动手能力。②个人独立研究式。③小组合作研究式,一般由3—6名学生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为指导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④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全班集体讨论式,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全班同学往往需要围绕一个研究专题,各自收集信息
转贴于
资料,开展研究活动,取得结论或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学生在各自基础上深化研究。
6.资料
研究性活动完成后,学生回校应及时整理有关材料,并开放学校图书馆给学生查阅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要保证报告的时效性。这样使学生对所做研究上升到理性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撰写报告。
实验类型的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用具、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数据的处理和现象的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等。社会调查类型的报告应有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时间及地点、调查的具体内容、调查的结果分析等。
8.成果汇报展示。
将各组的创新汇集起来,利用班会课或辅导课时间,在班上进行演讲,或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组与组之间进行点评,学生互评和师生共同讨论。
四、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总结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兴趣,以提高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积极性。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教师要加强自身课题研究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研究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应该少而精,以避免过多消耗学生的精力,影响学习成绩;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不能事事包办代替,处处居高临下,当然也不能只布置某个课题,http://无任何指导,放任自由;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以考试成绩、结果好坏论英雄,研究性学习重在学生学习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及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基础、技能、价值态度、健康心理是否有了自我提升;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刻苦研究的精神,防止学生知难而退;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第四篇】
关键词:创新实践;研究生;教学研究型大学
作者简介:邹铁方(1982-),男,湖南涟源人,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改研究项目“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29-02
高校如何应对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如何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是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事,因此,高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全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高等学校培养的高层次研究生人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根据2005年教育部制定的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因此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注意到科研团队为高校内高效的组织模式,在科研、教学等诸多方面均展现出了良好的性能,故本文将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先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的必要性,再在此基础上给出具体的管理措施,以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对研究生的管理与培养。学者们从招生质量的控制、培养管理机制、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科学研究、导师指导模式、学位获得、培养经费等方面[2-4]开展研究,探讨提升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办法。这些研究成果在当前绝大多数高校中均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实践并取得不错的效果。[4-8]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工作更多是针对于已经成熟的研究生院内的管理模式,而对于教学研究型初期大学的研究生管理方法研究的较少。
社会的发展对大学提出更多的要求,很多传统的教学型大学逐渐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而要建设好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单就科研而言,教学研究型初期大学总体已经落后于985、211等名校。要快速而可持续地提升科研实力,研究生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在此过程中对于研究生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创新来源于实践,因而在当下,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需保证研究生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机会。校企合作是当前一种有效的模式。但注意到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所处环境,成熟的校企合作机会不多,再加之研究生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因而仅靠校企合作模式很难给研究生们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高校的最大优势在于人才优势,因而需要发挥这样的优势为企业服务,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以技术输出为手段,由此觅得实践机会。
考虑到研究生专业性强的特点,校企合作在操作方便性上肯定不如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模式。而科研团队是当下及未来高校内的一种高效组织形式,其在破除科研单干现象后能发挥出团队优势:既能营造学科交叉环境,形成新兴交叉学科并发现新的创新点;又能取众所长,形成合力,获得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增强其服务社会的功能;还能在团队中通过有效的管理、考核、激励等机制提升科研团队成员实力,培养高素质人才。[9-12]但对于处在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的大学而言,成熟的科研团队还不多,为企业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系统性大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因而需探索符合客观实际的、以团队为主体的研究生管理模式以及科研团队与企业合作的有效机制。
基于此,本文将以科研团队为载体,探讨出一条可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通过在团队内部制订严格规章制度以提升研究生基本技能并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以技术输出为手段,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确保研究生得到足够多的实践机会;再在两者结合的情况下,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具体的培养措施
为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一方面需以团队为基础努力创造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又需通过严格管理确保研究生具有正确的科研技巧与方法。
1.研究方向的确定
学位论文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研究方向的选择。高质量的研究方向是产生高水平论文的基本前提。因而利用科研团队,借助师兄师姐的传帮带的优势,尽早让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并确定研究方向,则显得非常必要。考虑到研究生招生的差异化,则需要差别化对待:对于保送的研究生,则从确定保送伊始就要求其进入实验室并跟随师兄师姐们学习基础知识及研究所需基本技能,且要求其本科毕业论文需与科研团队研究方向一致;对于考上的研究生,则要求其在确定考上后,进入实验室跟随师兄师姐们学习基础知识和研究所需基本技能。
2.研究生科研团队创新项目设定
研究生科研团队创新项目是各级别研究生创新项目的补充,对于已经申请到国家、省、校级别项目的学生将不再允许其申请科研团队创新项目,反之则可。申请时间为研究生入学第二年初(即研二第一个学期前两个星期内,可提前申请,但不可推迟),申请方向与科研团队方向一致,申请内容与开题方向一致,研究期限2年,申请经费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并考虑项目的实际需要。加强中期考核与结题考核,未结题或未获得项目资助者将不允许参加毕业答辩。
3.学术报告制度的建立
学术报告制度的建立及实现应注意以下几点:规范化、学术化、人性化。考虑到教学研究型初期大学大多数科研团队尚处于组建初期,规模还不是很庞大,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报告氛围,则首先需从规章制度上入手,可将学术报告制度作为一门必须课来开展,规定研究生每年至少需多少次报告(其中英文报告1~2次)并达到一定的成绩才能拿到学分,未拿够学分的不能参加答辩。而对于具体的操作细节则可先采取固定日期时间、固定报告人的方式,确定报告频率;然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办公场地确定报告地点,在规模较小时可仅用笔记本电脑开展报告,随着团队的慢慢壮大再去教务处申请用于学术活动的专门教室;最后则是从PPT制作、表达能力、内容创新性、内容科学性等方面建立研究生平常科研考核档案,采用由导师组给学生打分的方式对学生日常科研质量进行考核。
4.奖励制度
奖励的正面作用永远都不会弱于处罚的作用,甚至比处罚更为有益于研究生的成长,因而加强对于研究生奖励制度的研究意义非凡。对于研究生的奖励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即项目、论文。项目主要奖励申请到的国家、省及校级研究生创新性项目,而论文则奖励发表的高于研究生毕业要求的论文。设置相应级别的项目奖励以及论文奖励标准,形成制度并实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5.企业实习制度
为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必须在团队管理基础上开展企业实习。需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寻找合适的企事业单位,其二是训练学生掌握解决某一领域的基本技能。对于寻找合适的企事业单位的问题,处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的科研团队最适合通过技术输出的形式,甚至不计劳动报酬地为企事业单位解决小问题,既可为发现科学问题提供丰富土壤,又可有效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为研究生的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训练学生掌握能解决某一领域的基本技能的问题则需借助团队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通过严格管理确保研究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尽早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既掌握基本技能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三、结束语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还有利于更好地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特别对于处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的高校而言,则更需探讨相关制度与方法,确保在转型期既能培育出高质量的研究生,还能为转型提供一定动力。考虑到处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大学的现状,成熟科研团队还不够多,校企合作还不能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则提出可借助组建科研团队为抓手,通过严格的团队管理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与技能,通过技术输出的手段建立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制,从研究方向、科研团队创新项目、学术报告制度、奖惩制度及企业实习制度等方面入手给出了有效方案。这些方案对于更快更好地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特别对于教学研究型初期大学开展研究生管理工作、努力培育高质量人才与提升科研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宁莉,刘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5):20-21.
[2]周治金,杨文娇,赵晓川。大学生创造力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5):78-82.
[3]李志平,韩惠鹏。影响农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13-16.
[4]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2(2):74-82.
[5]谭媛媛。研究生创新精神培养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20).
[6]刘淼群。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贸,2008,(6):141-142.
[7]张胤,徐宏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实证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3-47.
[8]李艳,刘泽军。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2-3.
[9]王冠。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2010,26(2):65-70.
[10]张宪立。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4):7-8,11.
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第五篇】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是计算机网络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是网络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是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异步性、交互性、信息量大等优势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真正实现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方式。我们可能这样定义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指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持,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主动探究意识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方案
1.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有理论―实践模式、问题探讨模式、课题研究模式三种。本文要讨论的是课题研究模式,即选择一个课题,然后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五个阶段:产生问题、确定问题、展开研究、分析讨论、成果汇报。每个阶段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而且在分析讨论中可能会形成新的问题分支,或需要更充分的信息支持,因此学习可能要转到新的分析研究中。所以这五个阶段相互推进、相互融合,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评价贯穿着五个阶段的始终。
2.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方案
在对研究性学习一般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方案。在该方案中我们着重展示网络在研究性学习各个阶段中的作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真实的网络环境;体现了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新变化―师生活动的频繁和师生互动的增强。
三、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划分
1.产生问题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是通过引导学生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产生有意义的论题,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对真实情境的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感兴趣的项目,使解决问题的需要成为学生的内在动机。
教师的主要活动是围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展开。要为学生提拱一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心得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知识,让学生对其有个大致的了解;要为学生提供课题预备知识,让学生对将从事的研究领域有所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些所必需的计算机知识和获取信息方法。
学生主要通过浏览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通过网络交流研究性学习的心得,进一步深化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搜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和该学科的相关资料,经过整理写出对资料的简单介绍,上传到服务器的指定位置。
2.确定问题
经过问题产生阶段,学生会产生一些疑难问题,诸如自己的观点缺乏论据、不知如何解决问题、对课题感兴趣却无从下手等。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利用这种学生求知的内需,将个人问题转化为群体问题,发动群体智慧,帮助学生立题研究。
教师的主要活动围绕提供支持背景资料、组织讨论、帮助形成研究主题展开。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设计课题,推荐合作伙伴,形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课题。
学生的主要活动围绕提供网上资源情报,上传研究性学习方案展开。首先,学生查找并整理资料,确立完成课题应选择的方法、步骤,必要时求助合作伙伴的帮助,对课题的可操作性等做认真的思考和细致的设计,然后将设计好的开题报告上传。
网络的作用主要是寻求专题资料、智慧资料、充分交流对话、上传课题方案,接受并参与开放评价活动等。
3.展开研究
学生经过立题之后,对于课题已作了细致的思考,这时可以运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料,分析资料,进行实践,并初步得出结论。由于每个学生思考的视角和感受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结论。这就要求成员能在达成共识与尊重别人意见之间找到平衡,这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的活动围绕跟踪活动进展、协调小组活动展开。首先,教师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设置必要的挑战和干扰,使研究性学习不断深入;另一方面,应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需求,适时给予帮助、引导,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整理信息的方法和学习活动日志的范例,指导及时记载研究情况。
学生的活动围绕搜集、分析网络资料,进行专项研究,提交活动日志展开。学生要将活动日志及时上传到服务器指定位置,并就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和学生在BBS中进行讨论。
该阶段网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上传活动日志并及时反馈信息、寻求智慧资源、解决个体困难、寻求公众帮助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协作学习的环境。
4.分析讨论
研究性学习需要充分的对话交流,因此要将研究的活动日志放置于公共社区予以分析和讨论,课题研究小组需要为自己的结论答辩。课题经过分析讨论后,可能使研究小组重新思索和审视自己的课题,从而转回到重新查找资料,寻找新的论据,修正结论和展开新的研究。尽管分析讨论有时不能马上产生最终结论,但这也是得出最后结论的不可缺少的思考过程。经过一次或几次反复讨论之后,他们就可以产生比较成熟的结论,并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的活动围绕采集疑难问题、提供指导意见、给予情感支持展开。教师要参加学生的讨论,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给学生提供帮助,同时还要很好地组织和控制讨论的顺利进行。学生的活动围绕小组协作学习展开。学生小组将各组的活动日志放到网上,将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获得帮助,形成比较成熟的看法,同时将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与别人分享。
5.成果汇报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与研究,学生得出了较成熟的结论,这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发表研究的成果,要避免专断地替学生作决定。小组成员也可以在成果的同时,附上本组和本人在研究中的优秀思想、步骤、方法、心得。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成果的充分展示和鼓励,另一方面是供其他学生研究中参考。
教师的主要活动围绕组织成果展示、引导小组互评、促进成果推广展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结题报告的形式及其优缺点的介绍,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结题报告的制作及WEB的方法,并组织学生开展结题讨论和交流。
学生的主要活动围绕创作结题报告、上传研究性成果展示。学生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本组和本人在研究中的优秀思想、步骤、方法、心得以结题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浏览结题报告并发表评论。
网络的作用主要是成果的平台、交流沟通工具,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与的环境。
6.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状态和成果为事实依据,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出价值判断和信息反馈,以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健康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的真正全面实现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特别强调过程性、真实性、灵活性、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的内容主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体验情况、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三种。
在此课程方案中,主要用活动指数和研究指数来体现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五个方面内容。活动指数反映学生的努力程度,它的增长比较简单,就根据学生发言的次数和参加讨论的次数增加。研究指数反映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水平,主要由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质量、课程活动记录的质量、结题报告的质量等来决定。
上一篇:我的大学学习生活总结【优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