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精编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范文1

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在音乐课堂上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动动小手,学会唱谱

识谱视唱是乐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学生掌握,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单纯的视唱曲谱不仅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枯燥无味,不易教学。于是我将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运用到了视唱教学中,让孩子们一唱,二听,三运用。每节课我首先会用3~5分钟的时间带着学生用柯尔文手势唱几遍音阶,唱准音高位置,通过手势明白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的音高位置,再通过琴声聆听辨别来巩固学生心目中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用边模唱边做手势的方法在游戏竞赛中一点点进步,最后,我会在教唱曲谱的过程中,找到一些简单的易于演唱的部分,通过师生间、同学间配合唱的方法,鼓励学生做着音阶手势,唱准曲谱。这样一来,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总在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2.动动身体,学会乐理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1~2年级学段目标中这样阐述:“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在低年段乐理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因此会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喜爱的体态律动,让他们在律动中收获乐理知识,真正地感受 “从动中学”的乐趣。

实践证明,在体态律动中学生们会将这些对他们而言略有难度、容易混淆的乐理知识准确地、轻松地掌握。例如,在教授四分休止符这一音乐符号时,我会先利用多媒体带学生用意境法想象,休止符就像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红灯一样,请同学们在看到“红灯”时,拿起我们的双手并握拳,很快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很快就认识了这个符号,明白了它的意义。

3. 动动脑筋,游戏渗透

在课堂上,老师若能创设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有所收获,效果一定是极好的,我就尝试用猜谜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如,在让学生认识小节线和终止线时,我先让学生模仿小火车进行律动,然后再运用多媒体出示小火车的图像,旁边附上一首谜语:音乐火车快快跑,车厢一节连一节, 就像谱中线与线。从头到尾来贯穿,每首歌曲都需要。你猜这线名叫啥?那些学过乐器的学生立即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小节线!” 其他学生一听,再看车厢之间的线与线,马上对号入座,理解乐谱中的一条条竖线原来叫做小节线。接着我在多媒体上又出示了一首谜语:姐妹两个一样长,一个瘦来一个胖,排在队伍最后面,乐曲结束它出场。这回不需要学过乐器的学生说出来,平时有些音乐常识储备的学生也能说出:“那是终止线!”学生们拿教材中的“终止线”对照着谜语当中描绘的“姐妹”,形象的拟人手法使他们很快记住了小节线和终止线这个音乐概念。

4.多种方式,勇于创新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特意为孩子们开设了电子琴课程,在电子琴课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识谱问题,面对这些孩子,在学五线谱和音符以及节奏等问题上,我自创了许多办法,比如,观察外形法,在学习音符时值长短和各音之间的关系时,我会首先请学生说一说全音符的形状特点,学生们的答案一般都是全音符像“皮球”“鸡蛋”“鸭蛋”,等等。那么怎样将全音符和四分音符区别开来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学生这样回答我:“老师, 我知道, 全音符就是一只生鸭蛋,等到煮熟后,它就变成了实心的、有符头的四分音符了。” 只听其他同学连声附和 :“对对对,煮熟了,就变成实心的了!”我忍俊不禁,这个形象的比喻使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全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区别。在这种启发和联想下,学生一定印象深刻。还可以通过给音符起名念唱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不同音符有不同的时值长短,例如,二分音符起名为“慢”,四分音符起名为“走”,八分音符起名为“跑跑”,以此类推,孩子们可以在这样新颖的叫法中认识许多时值不同的音符,掌握它们的时值长短,并很好地应用于音乐活动中。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原则 教育教学能力 艺术实践能力

面对国际上教师教育“回归实践”的思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教师教育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已充分认识到实践是创新的基础, 是完善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与日俱增。因此,设计和构建起一个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质量有保障的、科学合理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

完善的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有利于基础音乐教师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完成和提升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学生更好地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岗位要求,缩短职业生涯的适应期以及加快基础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现状及归因分析

(一)内涵理解不够深刻,缺乏全面系统的整体方案

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长期存在对实践教学体系内涵理解不够、割裂教学实践能力与艺术实践能力的现象,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目前,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对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但不够成熟,致使实践教学在理论上缺少指导,在内容上处于零散、单打状态,整个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规范化的管理、立体型的培养措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实践教学的实际运作也缺乏全程化、时效性的质量监控。

(二)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随着音乐教育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被提到日程上来,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是音乐教师专业化的具体体现。实践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目前,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没有建起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立交桥”,致使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处于混乱状态。

(三)重艺术实践,轻教学能力培养

由于长期受到音乐学院教学体制的影响,目前音乐教师教育的实践教学存在着重艺术实践、轻教学能力培养的病灶。所谓的重艺术实践也就是盲目模仿音乐学院式的艺术实践,过度注重学生专项技能的高、精、尖培养,致使学生偏科严重,落入能唱不能弹,能弹不能跳,能跳不能指挥,能上舞台却不能站讲台的境地,学生专业综合能力较差。

(四)脱离基础音乐教育

随着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师角色定位都有重大改革和创新,基础音乐教育新课程迫切要求高等院校音乐教师教育能为其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毕业生。然而,自高校扩招以来,虽然音乐教师教育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为缓解长期以来严重困扰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师资紧缺问题做出了极大贡献,高等院校音乐教师教育改革却还是远没有跟上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致使实践教学脱离基础教育的现象严重,毕业生到达工作岗位后,不能迅速适应、甚至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存在着对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基本规范了解不够,对真实课堂教学缺乏掌控能力,对整节课的设计缺乏整体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概念模糊,课件设计喧宾夺主,备课过程中忽略新课标与教参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均暴露出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没有给予教学能力培养以足够的重视,缺少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大延长了毕业生职业生涯的适应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

二、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教师教育中,按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课程编制和教学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突出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使所学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固化为良好的教育教学素质,进而转化为合格教师应具有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的系统化的师范课程和教育模式。”①它是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构成的整体,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中,既要体现各自的功能,又要协调配合,以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的实现。音乐教师教育包括音乐实践、音乐学、音乐教学及教育实习四个核心领域和课堂里的音乐教师、作为艺术家或音乐会顾问的音乐教师、作为音乐学习专家的音乐教师三种不同的教育模式。②根据音乐教师教育的“师范性+音乐性”双专业性的基本特征,基于音乐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特殊性,以及基础音乐教育对音乐教师教学技能要求的特殊性,决定了音乐教师教育具有特殊的专业特质。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应将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艺术实践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两条主线,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来设计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艺术实践能力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到实践教学体系各个子目标中,最终构成实践教学整体目标。

三、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本文将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为例,来进行阐述。根据国家教育部2011年出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及学校的办学定位,我校将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合格小学音乐教师。我校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构建。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音乐教师教育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的教育理念,倡导在“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所以,实践性原则是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2. “三型” 、“三性”原则

按照《标准》对音乐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实践教学体系应紧紧围绕“三型”,即“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的原则以及 “三性”即“基础性、师范性、专业性” ③的原则来构建,将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音乐艺术实践能力作为实践教学训练的两条主线,并使其有机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突出师范性,注重专业性,强调融合性,贯穿连续性,体现立体型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设定出较为完整的发展图景。

3. 目标性原则

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音乐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科学制定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而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个项目子目标都应服务于总体目标,注重子目标中实践能力的循序渐进与相互渗透,按照优化课内、强化课外、交叉融合、功能互补的思路设计总体规划。

4. 评价性原则

这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它要求以能力为核心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实效的评价机制来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5.服务性原则

遵循深入小学、了解小学、研究小学,从而服务小学的研究理念, 努力将专业技能和基础音乐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小学实际教学出发,将基础音乐教学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有效渗透到实践教学中。通过与一线教师座谈和交流、专家咨询、文献收集、走访教学名师等方法,构建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草案,聘请省内外相关专家、小学音乐教师对方案进行修订完善。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按照教学场所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前者可在普通教室和专门的实践中心进行,后者主要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

按照课程类型,校内实践可分为课堂教学的课程实践与集中实践;校外实践包括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

1.校内实践

(1)课程实践

我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依据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专业能力拓展模块、社会能力拓展模块及实践能力模块;课程实践教学是指以上各个平台所有课程内的实践教学。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的规定:“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50%,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增大课程内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达到65%,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

(2)集中实践

包括集中开展的入学教育、军事训练、集中实训、毕业教育等。

A.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由音乐学院负责组织实施。

B.军训(含军事理论)由军事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

C.集中实训属于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模块,在第二、三、四、五学期各开设两周,按照识岗、试岗、顶岗的要求,以小学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重点,结合小学教育环境的创设、小学生的管理与沟通、小学课堂的见习和实习等进行实训项目规划。

2.校外实践

(1)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是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学习和服务等活动。

(2)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主要是学生深入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第一线,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增强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的过程,包括实地考察、岗前培训、短期教学和服务等形式。

(3)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毕业论文工作包含选题指南拟定、指导教师选派、选题、开题、论文撰写与指导、论文评定等流程。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阐述不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教育、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相关环节。

(三)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我国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严重脱离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现状和音乐学院式的实践教学现状,根据小学音乐教师岗位能力分析,理清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艺术实践能力的两条主线培养思路,根据“双主线”培养思路,通过构建“5421”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养模式和“4441”专业能力+艺术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将教学能力训练项目、教研能力训练项目、专业能力训练项目、艺术实践能力项目贯穿其中,有计划、分步骤、循序渐进地分配到各个学期中,采用量化分解、分期完成、强化训练、集中考核的方法,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型的系统格局,以达到最终实现总体目标的目的。

1.“5421”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养模式

(1)“5”——五项教学能力:即根据教师教学活动的“教学行动前”、“教学行动中”和“教学行动后”三个阶段,针对每阶段活动的内容及所需的相应能力,将教学能力大致分为: 教学选择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五个方面,“5”是教学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完成;将2011版小学音乐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教学创新能力。此项目培训使学生具备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重在培养“会教”的能力。

(2)“4” ——四项教学技能达标:即说课达标、音乐课件制作达标、教案设计达标、一节公开课达标。说课达标、音乐课件制作达标安排在第五学期,也就是学生教育实习前;教案设计达标、一节公开课达标安排在第六学期,也就是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每个学生要上一节20分钟的公开课,并提交一份翔实的教案。此项目培训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反思和发展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能力。

(3)“2”—两个环节:即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是学生从识岗、试岗到顶岗的过渡性过程,是将实践教学体系各子项目能力培养固化为具体行动的环节,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教育见习:安排在第四和第五学期,主要采取小学音乐教学观摩,第二课堂活动观摩,一线教师做课、座谈会、模拟教学等方式进行,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小学音乐教师岗位特征、特点,了解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新课标的执行情况等,目的在于使学生感受、认知、体验和欣赏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特点,体会小学音乐教师角色的多元性,及其职责、权利、义务与道德规范,“在对未来职业的学习和认同过程中,逐步形成专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感受从教的幸福与自豪,从而形成坚定的从业意向和态度”④,养成“乐教”的从业倾向。

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为期一个学期,使学生能够较为充分和系统地感受学校工作程序和学科教学规律。此环节是毕业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学生会逐步懂得将学科知识、技能和实际教学结合起来,逐渐学会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中,适应、调节、创新和融会贯通,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触碰“善教”的美好境界。此项目重在培养实习生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选择、设计、实施、评价和教学创新的基本能力。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实习生还要参与班级管理、第二课堂活动辅导等工作,将校内实践能力培养与学校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待续)

注 释:

①李丹妍《高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第88页。

②《教育大百科全书第八卷》海南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435页。

③《音乐教育的国际对话》,《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编辑部编写,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年版,第55页。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范文3

一、 内容选择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课标实验教材是在分析了当今社会形势的前提下以新的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编写的,它在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到了现代社会的新需求,主要有如下特点:

1. 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原有教材在曲目选择上偏于保守传统,多是离学生年龄特征及生活经验较远的革命歌曲或欧洲古典音乐,学生觉得和他们平时接触到的音乐相距甚远,心理上产生距离感,难以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实验教材遵循《标准》中关于教材编写的“以学生为本”和“开放性”原则,保留原教材中经典老歌和古典音乐,分别组成不同的单元,在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大。同时增加了新近创作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歌曲,比如:《东方之珠》、《难忘今宵》等。这种“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一般、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编选方法,不仅使学生们觉得亲切,提高了学习兴趣,使主动学习有了前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家庭音乐教育脱节的问题。

2. 注重音乐的审美特性

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首先教材的内容应该是美的。原有教材由于对音乐教育价值理解有所偏差,一方面过分强调音乐作品的政治性、思想性,另一方面在要求上追求系统、全面的专业技术性,而审美性处于弱化的地位。除经典老歌和古典音乐外,一部分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缺乏美感,歌词像在说教,旋律也或是平淡,或是拗口,学起来有困难,扼杀了学生对音乐原有的兴趣和耐心,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普遍现象恐怕与教材曲目选择的审美性不无关系。

实验教材中选择的曲目在音乐上、歌词上都更具有艺术的美感,学起来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正是渗透到孩子心里的音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选择的都是一些富有艺术美的乐曲,孩子们一定会对音乐课上学的歌百唱不厌,音乐教育真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 注重音乐的多样性

音乐是一个拥有丰富内涵和广阔外延的概念,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声乐和器乐就可以涵盖的,亦不仅仅是欧洲古典音乐可以代表的,它应该包括广泛的音乐题材和形式,全世界各民族的民间音乐等等。原有教材曲目多集中在声乐曲,每个歌唱的单元自不必说,在欣赏单元也是以声乐曲为主,器乐曲占不到30%的分量,其他的音乐形式就更是鲜为一见。在内容多样性方面,原有教材本民族音乐占到75%,欧洲古典音乐占15%,其他民族音乐仅占10%,这样的内容结构,很少涉及世界其他民族与地区的音乐。

实验教材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在音乐体裁形式方面除了声乐作品还有大量的器乐曲,几乎与声乐作品数量持平。补充了平时学生接触不多的别具风情的外国民族民间音乐,比如第14册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介绍了非洲各国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也让学生了解到非洲音乐的总体特点及各地区音乐的差异。此外,还有中国戏曲、曲艺音乐,比如专门开辟《梨园金曲》单元,介绍了京剧的概况。这些内容的选择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为他们更好地了解本民族音乐文化和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4. 强调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把内容标准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这是对音乐学习内容知识体系的重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原有教材没有将艺术实践与创造单独提出,用了“思考与练习”这一标题,主要是针对本单元的乐曲作一些技术层面的练习,例如说出几种音乐体裁之间的异同,或是听辨音高、调性等。而在实验教材中明确提出“实践与创造”环节,在培养学生以上四个方面的能力上提供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机会。具体到从音乐各种表现要素来把握音乐的情绪和情感的表现,如:为图画设计适当的音乐,感受不同的速度、力度对音乐表现的作用。由易到难的亲自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初级程度以单独的音乐要素为训练内容,如专门的节奏、力度等;而稍高程度则是综合各音乐要素进行创造性音乐实践。通过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不同音乐的比较,把音乐与地理、历史、民俗结合起来。把以前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单调的音乐听音、写谱等技能训练变为有趣的创造活动。

二、 内容安排更为合理、科学

教材选择了合适的内容,如何安排它们才合情合理是教材编制的又一重要问题。现代课程设计理念有注重知识因素的设计、注重社会因素的设计、注重学习者因素的设计三种取向,他们分别反映了课程的不同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和人本属性。事实上,现实课程设计多是综合三种取向设计与实施的,只是各有侧重。新教材根据现代课程设计理念,遵循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1. 关于内容框架线索

原有教材偏重于注重知识因素,这根源于我国教育经历了数十年的困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需要快速发展,特别是需要大量的知识内容来充实受教育者,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对于普通音乐教育而言,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而原教材受整个社会趋势的影响,内容结构安排上以知识体系为线索,是一个以音乐知识由易到难的学科体系。学生唱歌、欣赏的音乐学习活动其实都是为了掌握这些音乐知识而不是为了真正的感受、表现音乐的美。分析原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整个初中音乐教材有两根线:其一是从认识五线谱到学习节奏、节拍、调性、和弦、曲式等一个基本乐理的线条;其二是从民歌、舞曲、进行曲到协奏曲、交响曲等等音乐体裁形式的知识线条。

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文科学被提到一个更高的地位,以社会和学习者因素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因素的观念得到肯定和重视。实验教材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更确切地说这个线索是隐性的,显性的是与学生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生活经验组,即一个一个的小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一个内容为主题展开的,如:《难忘岁月》、《长江两岸》、《乐海泛舟》等富有诗意的标题。这些主题看似没有严密的学科体系逻辑,却是学生应该积累的生活经验的方方面面。

总体来说原有教材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线索的纵向的串联,实验教材则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单元的横向的并联。

2. 关于音乐知识的安排

基于以上谈到的从学科知识体系向学生经验体系的转变,重点改变的是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安排。原有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音乐知识”这一小部分,不难发现把这些小部分连缀起来就是一个逻辑严密的音乐知识体系构成的知识线,而这条线是如此清晰而明确地划在了音乐教材上,受到强调和重视。

实验教材中的音乐知识放在了教材的最后“音乐小网站”部分,这种编写思路是力图贴合现代学生上网查阅的新需求,就好像这些知识是学生由上网查找到的资料一样,富有时代感。另一方面,这里的音乐知识,清晰明了,孩子们一看就会明白,不需要老师单独提出来刻意地讲解。最重要的是,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这些音乐知识早已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是渗透在平时的学习中的,这时集中的一个小部分,其实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唤起、梳理、重新建构。这样,既不至于过分强调知识体系而使学生学习没兴趣,失去了音乐教育的意义,也不会由于没有从感性到理性的调整、总结,而使知识内容混乱不清。

三、 实验教材仍存在的问题

尽管实验教材与原有教材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但毕竟它只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因而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与改进的方面。

迄今为止的课程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将课程整体结构从分散趋于整合;其二,将教育的内容从学术性转变为生活性;其三,将教学方法从注入式转变为尊重学习者的自我活动。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范文4

一、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学情分析

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是来自山区县、偏远农村的学生,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包括自我自律能力较之普通高中生有明显不足。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性格开朗活泼、爱结交朋友、思维灵活等,教师要对他们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他们做到学会乐理、爱学乐理、会学乐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选择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本身对音乐有很大的兴趣,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小学、初中的音乐课都是对听觉艺术的培养,对音乐鉴赏知识的学习,很多难点的音乐知识他们只是有些印象,可以说音乐基础知识为零。面对这种现状,既要保持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也要通过老师的教学创新把枯燥的乐理知识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二、细化乐理知识点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基本乐理与伴奏编配(第二版)——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部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部级规划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基本乐理,主要内容包括音的基础知识,记谱法,节奏和节拍,音程,和弦,大、小调式,五声性调式,常用记号与术语;在讲授这本教材的时候,作为教师要在备教材上下足工夫。将乐理知识总结为14个知识点分别为:1.等音、半音、全音;2.音列分组;3.连音符;4.构音程;5.构和弦;6.调式音阶;7.调式中的音程;8.调式中的和弦;9.近关系调的判断;10.分析调式调性;11.七和弦的解决;12.移调;13.音值组合;14.音乐术语。每一个知识点里再细化出小点,思路清晰,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采用奥尔夫教学法

在学习乐理的过程中,难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我们将一些奥尔夫音乐游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既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缓解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大脑疲劳。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中和大家一起进行《握手舞》游戏,在这个音乐片段中会有三种音乐效果,根据每个音乐效果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尤其是最后一个音乐效果时值长短不一样,所以需要学生们认真去聆听,什么时候握手,什么时候换另一个伙伴接着握手,通过这个游戏师生互动避免了第一节课的拘谨。当然这个游戏还可用蜡笔,听到最后一声音效时画直线,直到声音重新响起,最后会发现白纸上会出现长短不一的线条,这就是表示的音有时值区分,有长短之分。奥尔夫音乐小游戏也可以运用到学生实习工作的教学中,和小朋友一起来进行游戏,同时也学习了简单的乐理小知识。除了《握手舞》游戏还有很多其他小游戏,比如用《啊苏珊娜》音乐来做传递彩蛋的游戏,锻炼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增强了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班级凝聚力。

四、课堂练习精准到位、及时巩固

35 1219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