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初中九年级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实用初中九年级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通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篇】

第一章实数

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1/a(a≠±1);/a中,a≠0;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0时,a≠-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

=b-a.

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第二章代数式

★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

=x,=│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a≥0—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联系:都是非负数,=│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幂,乘方运算)

①a>0时,>0;②a<0时,>0(n是偶数),<0(n是奇数)

⑵零指数:=1(a≠0)

负整指数:=1/(a≠0,p是正整数)

二、运算定律、性质、法则

1.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

2.分式的性质

⑴基本性质:=(m≠0)

⑵符号法则:

⑶繁分式:①定义;②化简方法(两种)

3.整式运算法则(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4.幂的运算性质:①•=;②÷=;③=;④=;⑤

技巧:

5.乘法法则:⑴单×单;⑵单×多;⑶多×多。

6.乘法公式:(正、逆用)

(a+b)(a-b)=

(a±b)=

7.除法法则:⑴单÷单;⑵多÷单。

8.因式分解:⑴定义;⑵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E.求根公式法。

9.算术根的性质:=;;(a≥0,b)(≥0);(a≥0,b>0)(正用、逆用)

10.根式运算法则:⑴加法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⑵乘、除法法则;⑶分母有理化:A.;B.;C..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二篇】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球 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 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三篇】

一、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

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

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

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

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初中数学知识点:直线的位置与常数的关系

①k>0则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

②k<0则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

③图像越陡,|k|越大

④b>0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⑤b<0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第四篇】

第一章证明(二)

1.通过猜想,验证,计算得到的定理: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与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结论:

①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③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3)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结论:

①有一个角是60°得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结论:

①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②勾股定理逆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③HL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在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两条特殊线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边的距离相等

互为逆定理{

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③三角形的三条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这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

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互为逆定理{

②在一个角的内部,并且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3.命题的逆命题及真假

①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与条件,我们就说这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逆命题

②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那么他也是一个定理,我们称这两个定理为互逆定理

③反正法:从否定命题的结论入手,并把对命题结论的否定作为推理的已知条件,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使之得到与已知条件,定理相矛盾,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所以肯定了命题的结论,使命题获得了证明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可以化成aX²+bX+C=0(a≠0)形式称它为一元二次方程

aX²+bX+C=0(a≠0)→一般形式

aX²叫二次项bX叫一次项C叫常数项a叫二次项系数b叫一次项系数

2.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1)配方法:(X±a)²=b(b≥0)注:二次项系数必须化为1

(2)公式法:aX²+bX+C=0(a≠0)确定a,b,c的值,计算b²-4ac≥0

若b²-4ac>0则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若b²-4ac=0则有两个相等的实根,若b²-4ac<0则无解

若b²-4ac≥0则用公式X=-b±√b²-4ac/2a注:必须化为一般形式

(3)分解因式法

①提公因式法:ma+mb=0→m(a+b)=0

平方差公式:a²-b²=0→(a+b)(a-b)=0

②运用公式法:{

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0→(a±b)²=0

③十字相乘法

例题:X²-2X-3=0

1\/111

×}X²的系数为1则可以写成{常数项系数为3则可写成{

1/\-31-3

--------

-3+1=-2交叉相乘在相加求值,值必须等于一次项系数

(X+1)(X-3)=o

第三章证明(三)

1.平行四边形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性质定理: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2)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3)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定理: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等腰梯形

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性质定理:

(1)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判定定理:

(1)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定理:夹在两条平行线中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的中位线

定义: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

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梯形的中位线

定义: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叫梯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上底下底

性质定理: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上,下底之和的一半

4.矩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定理: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性质定理:

(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判定定理:

(1)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菱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性质定理: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定理: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面积计算:菱形的面积等于其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6正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定义:每一个角都是直角,并且邻边相等

性质定理:

(1)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相等,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7.连接四边形各个中点得到

(1)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能得到平行四边形

(2)依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能得到平行四边形

(3)依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能得到矩形

(4)依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能得到菱形

(5)依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能得到正方形

第四章视图与投影

1.三视图

主视图左视图

俯视图

(1)主视图与左视图要高平齐

(2)主视图与俯视图要长对正

(3)俯视图与左视图要宽相等

2.投影

①平行投影

②中心投影

视点,视线,盲区

第五章反比例函数

k

1.定义:y=-(k≠0)

x

xy=k(k≠0)

y=kx-1(y≠0)

k

2.性质:y=-(k≠0)

x

①k>0时,图像在一,三象限,并且在每个象限内y随x增大而减小

②k<0时,图像在二,四象限,并且在每个象限内y随x增大而增大

3.会与一次函数相结合

一次函数:y=kx+b(k≠0)

性质①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②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b:在y轴上的截距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

1.理论概率

(1)只涉及一步试验概率

多次试验得到的试验频率就等于理论概率

(2)涉及两步试验

①树状图

②列表法

(3)试验做估

35 717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