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优质10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强调了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多样化活动提升学生自信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下面由阿拉网友分享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范文,供您写作参考,希望您喜欢。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篇1
一、教学目标与方向
1. 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 方向: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二、教学实施与效果
1. 课程设置:每两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
2. 心理咨询:设立“知心话吧”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服务,有效解决心理困扰。
3. 学科渗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全方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特色与亮点
1. 特殊群体关注:针对学习成绩落后、性格内向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关怀。
2. 心理档案建立: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实现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预防。
四、未来展望
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2. 深化课题研究:继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篇2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处理心理问题的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促进学生价格健全发展的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特色兴校、特色强教、打造甘田中学教育品牌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任务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及学习、择业、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和价格水平。
2、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三、工作措施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设心理辅导活动和专题心理讲座。要把心理辅导活动纳入日常教育计划,每班每学期安排八课时以上。
2、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训练。
为了增加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排解成长过程中的困扰,使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训练,如意志训练、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放松训练、学习方法辅导和克服考试焦虑辅导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特别是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广大学生视野更开阔,心胸更宽广,及时化解孤僻、郁闷、焦虑等心理困扰。
4、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预”机制
着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三预”(预防、预警、干预)机制。一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机制。建立班级、学校、心理辅导网络,全面开展学生心理辅导,预防学生发生心理偏差。结“问题学生”要做好个案分析并建立跟踪档案。二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学校要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要及时发出警示,做到预防于未然。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要落实危机干预的人员、措施和设备,一旦发现心理危机,要立即启动干预机制。对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与其家长联系,将其安排到专门的治疗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
5、争取家长支持,实现家校互动
学校要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完善家、校联系制度,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形成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每学期至少要举办一次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环境。要广泛开展亲子活动,动员家长主动加强与孩子的心灵沟通。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
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四、方式与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要与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还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争取家长和社区的配合,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3、开设简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心理辅导活动方法建议有:
(1)建立心理咨询室。
(2)建立“知心信箱”。
(3)开辟板报专栏。
(4)建立特殊学生心理个人档案。
(5)举行心理咨询问卷调查。
(6)开设心理健康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篇3
一、工作内容概述
1. 教学理念转变:本学期,我们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
2. 资源整合: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
3. 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心育实效。
二、重点成果
1. 心理安全营造:成功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2.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积极情感。
3. 活动丰富多样: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心理讲座、角色扮演等,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1. 问题: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解,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需要接受教育。
解决方案: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如心理橱窗、心理小报等,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认识。
2. 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解决方案: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如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四、自我评估
本学期,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篇4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学会调整自己和老师的关系,制定有效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如录像、投影、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巩固教学效果,促进健康心理状态的培养。
2、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健康的学习环境。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心态,培养良好心理状态。
3、联系实际结合教案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同学们提高学习适应能力,用良好的心态积极学习。
四、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工作做以下安排。
1、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敢于尝试的好习惯。与同学友好相处,做到宽以待人。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5、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
6、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篇5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
一、心理知识讲座。
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全校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个别咨询与辅导。
在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的基础上,我校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内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在个别咨询与辅导中,心理辅导老师做好相关的记录,耐心的为学生给予指导。特别是期中考试前后,学生面对自己的考试总会有许多的忧虑,心理辅导老师就予以劝慰,疏导,减少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或忧虑,并帮他们认真分析得失。
三、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
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四、利用“红领巾”广播站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搭建平台。
学生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通过信箱和老师交流,比较普遍的问题利用广播站的“星星回音”进行解答,实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也邀请部分同学到“快乐小屋”进行单独交流,利用些特殊的节日加强对学生的爱心教育,比如:学生自己作的“爱心卡”“感恩卡”等。让他们懂得家人或别人对你的服务和关心要知道感恩。孩子们对活动的热情很高,也得到了教育家长反映很好。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心理健康的教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还将不断努力,以期取得更大的成绩。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篇6
一、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我校五年级有三个班级,男女生比例有点差异,男生比女生多。五年级学生逐渐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在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
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在亲子交往方面,由于独立意识增强,他们对父母的要求不再一味顺从,对父母过多的“看管”常常表示抗拒。老师的威望在五年级阶段开始逐渐下降,学生对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崇拜,有时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跟教师疏远。
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辅导目标
1、情绪辅导:通过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能运用转移注意力、自我放松、换位思考等方法来调节情绪。
2、学习辅导:围绕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体验“一分辛劳一分收获”的愉悦感、成就感;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为毕业、顺利进入中学做好心理准备。
3、人际交往:通过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学会与父母、老师沟通,学会尊重父母、老师、同学,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和友谊观,克服不良的小团体意识。
4、进一步深化活动内涵,增加实验演示、游戏比赛、专题讨论等新的活动方式,注意发挥学生的理性思考和自我组织潜能。
三、辅导重难点
1、培养学生具有能干、负责的意识,学会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2、让学生知道人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相信自己,信任自己有潜能、能成功。
3、学会男女生的角色意识,初步学会以正常的心态与异性交往。
4、学会自我保护意识、相貌审美意识、幽默生活意识和学习冲刺意识。
四、辅导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迈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篇7
一、工作内容概述
1. 目标设定: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为目标。
2. 教育分层: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分阶段的教育内容和目标。
3. 家校合作: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重点成果
1.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2. 家校沟通加强: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3. 教育经验总结:总结了一系列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1. 问题: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解决方案: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2. 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解决方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专家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四、自我评估
本学期,我们在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有待提高。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篇8
一、工作内容概述
1. 教学指导: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注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改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资源整合: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
3. 学生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具体工作成果
1. 心理安全营造:成功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2. 活动开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3. 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室的有效运行,为学生提供了及时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困扰。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 问题: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缺乏科学的理解。
2. 改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心理橱窗、心理小报等途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篇9
一、指导思想
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
1、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降低学校常见病的发病率;
3、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4、 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 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公共卫生的态度;
6、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健康教育的目的: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四、健康教育的内容: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3、让学生观察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了解儿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生长发育期应注意的事项。知道保护眼睛、牙齿、耳朵、鼻子的重要;
4、认识到阳光、空气、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5、了解均衡饮食对身体发育的好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6、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知道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7、懂得体育与健康常识: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过量饮水也会中毒;玩与心理健康;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总之,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健康的生理和心里、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学校教师的职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必须抓紧抓好,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身心健康,体格健壮,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及卫生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篇10
一、背景与意义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也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总结
1. 教学理念与方法
本学期,我们遵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目标,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包括:
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师生之间达到共鸣和合声,实实在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切实提高心育实效。我们利用学校各项宣传,使学生科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 教育内容与实践
在教育内容上,我们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
低年级学生主要侧重于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中年级学生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欣赏并悦纳自我,树立自信心;
高年级学生则注重开发智力、培养良好智力品质,以及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实践上,我们除了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日、利用黑板报、宣传册、心语网等方式进行宣传,以及利用“阳光心语”心理访谈室定时对学生家长开放,接受心理咨询的家长和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 成果与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学生心理素质普遍提高,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增强;
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得到提升;
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还需进一步加强;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还需不断创新和完善。
三、展望与规划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具体措施包括: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体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
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上一篇:2024年纪委工作总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