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门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产业,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一大片优质企业完成梯度培育,从小升规、到云雀、新星,最后蝶变升级为上市企业,其中得益于我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举措:
一、基础优势+数字赋能,助推企业蝶变上市
(一)区域创新优势明显。近年来,我市通过培育创新主体、聚焦产业创新、突出制度供给等举措,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地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特色名片”,得到国家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早在10年前,科技部就在我市召开了全国县市科技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
(二)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各自领域的本土企业家深耕厚植,践行“工匠精神”,锤炼“一技之长”,逐步形成了我市五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生物医药与绿色化工,新型纺织机械,精密轴承及专用装备,制冷元器件,汽车零部件等。其中,制冷元器件行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七十年代,经过近5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某上市企业为龙头的制冷配件制造行业。又如精密轴承及专用装备,我市的中小型轴承产品质量很多年前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轴承套圈及其他配套件可与国际一流轴承企业配套,套圈技术国内领先,已形成牢固的轴承产业链。
(三)创新服务优势明显。近年来,全市在政府行政、检验检测、智能制造、技术市场、协同创新、知识产权、行业协会等方面打造创新服务优势,为区域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也为建设各类集聚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大力实施数字经济赋能。我市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们用了15年时间,以“跻身全国综合竞争力50强”为战略目标,以发展数字经济为战略路径,以“科技强、产业优、数字热”为战略举措,走出了一条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二、政策扶持+部门联动,创造更优营商环境
我局从成立至今,中间经历多次改名,但是我们的工作始终是围绕企业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开展的。2023年,通过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合力攻坚和不懈努力,全市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目标完成好于预期,为全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定不移抓培育强主体。围绕“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承接省市制造业强基专项工作安排部署,制定《关于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的若干意见》及《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积极推动新时期我市制造业发展格局重塑和竞争力跨越式提升。企业主体培育提质增效,新增重点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单项冠军企业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3家,优质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全市第一。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家、亿元以上企业48家,小升规企业80家,其中月度升规企业较去年增长300%,企业梯队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集中精力抓项目促投资。全年完成工业投资80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制造业投资90亿元,同比增长40%。9个省十百千重大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70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均已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加强工业项目全流程管理和精准服务,推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产,30个重大工业项目相继投产。集中精力做好市内企业项目招引工作,共梳理市内企业扩产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300亿元,总用地面积2500亩,已落地6个项目。促进传统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落实设备补助等资金25000万元,同比增长45%。
(三)持之以恒抓创新促转型。我市被列入全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城市创建名单,3个行业平台列入工信部第一批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轴承行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基地企业数字化升级被工信部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试点项目名单。5家企业入选全国“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新增培育6家省级云上企业、6家省级智能工厂和3家省级未来工厂,数量和质量均位列全省前列。全市两化融合指数连续5年位列全省前列。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历次双月度考核均位全省前列,3个应用被列入全省数字经济系统地方特色应用,2个场景被列为全省数字经济系统最佳应用。
(四)加快腾笼换鸟焕新活力。聚焦工业全域治理,制订出台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相关配套政策,探索形成“专项整治+平台收储+园区规划+项目招引”全链条治理新模式,已完成回购工业用地600亩,回租工业厂房30万平方米,保障12个招商项目成功落地。同时,聚焦高耗低效整治,完成整治消防、安全、环保等各类问题600个,完成低效企业整治150家,盘活工业用地4000余亩。
(五)全力以赴优环境强服务。坚持“有事必到、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解决企业“燃眉之急”,积极调配企业急需药品,助力企业保生产畅物流拓市场。加快推进产业链要素采集点安装,已安装企业600家,进一步加强全市工业企业运行监测。专门编制《2023年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汇编》,及时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全市共兑付工业政策资金6亿元,兑付率达400%,惠及企业600家次。
三、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
在提升企业满意度方面,我局通过开展“万名干部驻万企”、“政企恳谈会”等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省要求仍有差距。
(一)企业诉求不能百分百办结。根据前期企业反馈上来的问题汇总后发现,企业主要反映土地需求及人才短缺等问题。我市目前还不能满足大多数企业对土地的需求,为了合理分配,最大化发挥土地效益,也是出台了很多拿地政策,大多数企业暂时达不到政策要求。同样,小企业相比大企业,更加渴求人才,但是在用人成本上,大多数企业表示难以承受,最终影响了企业的满意度。
(二)主动服务意识有待加强。部门之间协调沟通还不够顺畅,对一些需要多部门合力解决的企业诉求,各科室间坐等分管领导安排指示,服务不主动、不积极,甚至相互推诿“踢皮球”、相互掣肘“搞内耗”,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惠企政策宣传没有全覆盖。经过实地及电话了解,企业对惠企政策不了解或了解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惠企政策宣传工作缺少广度和深度,惠企政策指导不到位,企业“找不到”“读不懂”政策的情况时有发生;政策宣传针对性不强,未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
四、下一步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的措施
我局将认真贯彻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精神,深化落实《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勇当“两个先行”排头兵。
(一)狠抓企业梯队培育,打好“培优育强”攻坚战。实施企业规模和质量双倍增行动,大力推进雄鹰、头雁、云雀、新星“四企”培育,对纳入培育的企业在厂房租赁、新增工业用地、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企业扩大规模,争取2024年新增产值10亿元企业6家,亿元以上企业30家,“小升规”企业90家以上,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
(二)加快重塑质量效益,打好“数字赋能”攻坚战。我们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以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与发展评价体系为标准,梯度式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培育,打造形成数字化改造特色模式升级版。另一方面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对标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实施强基强链工程,做大做强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以上。
(三)牢筑项目为王理念,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围绕“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以省重点工业项目为引领,以工业项目全流程管理为抓手,联合园区、统计、重点乡镇(街道)等单位开展重大项目走访排查,疏通赌点、化解难点,重点推进龙头企业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动态跟踪管理亿元以上项目库,完善新建、续建、投产、谋划招引四类细分项目清单。同时,谋划盯引“竞争性强、成长性好、关联性高”的产业链引擎性项目,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建强我市工业底座。
(四)系统重塑产业布局,打好“全域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开展“专项整治+平台收储+园区规划+项目招引”全链条治理,探索形成工业园区全域治理连片整治新机制,有效盘活存量空间,全面提升亩均效益。2024年力争完成回购土地800亩,回租厂房20万平方米,对回购回租的工业地块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确保腾出用地用于高成长、高产出企业用地,做好“腾笼换鸟”后半篇文章。
总之,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大工程,不能光靠嘴上说说、会上念念,必须使出见实效的实招、硬招,才能为我市、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按下“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