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汪伦教学设计汇聚【精编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李白赠汪伦教学设计汇聚【精编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李白赠汪伦教学设计【第一篇】

《赠汪伦》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5课第二首古诗。它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课文的插图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并巧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要认和要写的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赠”等6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珍惜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

板书课题,教师范写“汪”字,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汪”字作为本课要写的生字,它又在题目中出现,在板书课题时就让学生掌握写法。

(课件显示《赠刘景文》)齐读,找出两首古诗题目的共同点。理解“赠”是“送”的意思,理解课题《赠汪伦》即李白写一首诗送给汪伦。

2、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充分感知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础,切忌走过场,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

主阅读,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学习要认的字(课件显示生字)。

1、指名读。(评读)。

2、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

李白赠汪伦教学设计【第二篇】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李白赠汪伦教学设计【第三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鉴赏。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鉴赏二。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李白赠汪伦教学设计【第四篇】

《赠汪伦》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设计思路:

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及“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真正使学生做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主要尝试有: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读,理解诗意。

2、通过创设情境,深入理解诗句,体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材料,扩充阅读信息,破疑解难,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再现友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场面。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5、引导学生查找、搜寻、扩展相关材料,有感情诵读古人离别诗,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方法与过程: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友情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巩固旧知。

夜来风雨声,。小荷才露尖尖角,()。

牧童骑黄牛,()。儿童散学归来早,()。

一年好景君须记,()。远上寒山石径斜,()。

2、孩子们表现真棒,古诗一点都难不倒你们。那写这些诗的大诗人你们又知道多少个呢?(生自由说)。

3、是呀,唐代大诗人“李白”是我们最熟悉的了。(课件1:李白肖像,附李白简介)。

4、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二、解题。

1、跟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3、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4、孩子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来赠送给汪伦呢?(板书:李白汪伦)。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课件2: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1)画出生字词,通过拼音认读。(2)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孩子们,请你们根据提示,捧起书,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哦!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也可以做上记号待会儿和大家共同解决。(生自由地读诗)。

4、(课件4:去拼音的生字词)开火车读。

5、(课件5:全诗附带注释。将:马上。欲:就。忽闻:忽然听见。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千尺:很深。不及:比不上。情:情谊。)。

6、指名读全诗,及时表扬鼓励(你读得很通顺;你读得真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棒了。)。

7、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把这首诗大概的意思说一说吗?(请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他的同学也可及时补充)。

8、全班带着节奏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四、故事引趣,激发情感。

1、师: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课件6:李白送汪伦情景动画图)。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那里一看,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高兴时吟诗一首《赠汪伦》。

2、(再出示课件5)师生合作深情吟诵全诗。

3、你从哪句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呢?

(课件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理解深千尺:虚指,夸张的写法。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师引导:孩子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件8:三首诗中的三个夸张写法的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的,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

(3)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生答:李白和汪伦的情意像桃花潭水一样深)。

(4)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板书:更)。

(6)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意表达出来吧!(齐读)。

4、过渡: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情景对话)“李白,李白,你在想些什么呢?”(学生变换成李白的角色)。

5、有人说,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而别。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答:不舍或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6、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道,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你们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平常我们是怎么送别客人的?(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7、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和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8、(课件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把这份惊喜和深情厚意送进你的朗读中。(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

9、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汪伦,你们想说些什么,就快说吧!(请一生演李白,一生演汪伦,表演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景)。

五、创设情境,配乐三读。(再次出示课件5)。

1、一读: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请一男生读全诗)。

2、二读: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请一女生读全诗)。

3、三读: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就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诵读,让古诗的情感层层深入,达到读中悟情的效果。。

六、扩展延伸,读背感悟。

2、如果说李白对汪伦是以诗相赠,那么对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男女生合作读)。

4、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这首诗中的友人虽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再次诵读《送友人》)。

5、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课件12:推荐阅读)。

(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课件5)(生齐读)。

7、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生背诵)。

七、课外积累,个性飞扬。

1、搜集一些有关离别的诗或文章去读一读,摘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背一背。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信同学们也曾经与老师、同学、亲戚、好友分别,心中不免依依不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从这些送别诗中摘录你最喜欢的名句或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他们。

板书:

赠汪伦。

将欲行踏歌声。

水深情更深。

李白赠汪伦教学设计【第五篇】

《赠汪伦》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

在教学《赠汪伦》时,我选择让学生背诵已学的《回乡偶书》诗导入,体会诗中的深厚情谊,有这个基础,学生在读《赠汪伦》时,能带有目的的朗读体会含义。

在教学《赠汪伦》时,我教授给孩子读诗的方法:先读诗题,再读背景,读通诗句,读懂诗意,体悟感情。在读诗题时激发学生对李白汪伦的二人的兴趣,于是我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学生喜欢的讲故事形式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

整首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的“闻”字是理解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联系《春晓》中“处处闻啼鸟”的“闻”理解,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白“闻”不是“闻到”,而是“听到”。这样,学生对诗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在理解诗意的情况下,学生的朗诵便更有韵味。《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孩子们在读这两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贺知章、李白一路同行……再者我让学生设想“你在一位好朋友家玩,离开的时候,好朋友非常舍不得你走,送了好远的路才分手,这时,你最想说什么话呢?”学生联系实际,更能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谊。

不足:

1、朗读指导不够。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的朗读还不得要领,需要老师加以指点。如我的范读是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而名家的朗读则应该让学生赏析:他哪里读得好,学习节奏和重音。

2、读的形式不够多。只是单纯的男女生分读学生读的兴趣不够浓厚,加上老师的引读,朗读的效果会更好。

3、词语理解不到位。《赠汪伦》这首诗前一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乎意料之外,这里我为做多解释,学生的朗读未能读出意外的语气来。

语文教学任重道远,低年级古诗文的背后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古诗文不光是门教学问,它是承载着加强精神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还要学习更多,让学生越走越远。

李白赠汪伦教学设计【第六篇】

教学目标: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搜集送别诗。

古诗《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李白游安徽泾县桃花潭时,结识了汪伦并成为朋友。李白临走时,汪伦前来送行,不但没有伤感的情绪,反而是欢欢喜喜唱歌相送。只有最了解李白豪放性格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李白把汪伦看作最好的朋友,写下了此诗,以表达两人之间的友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课件(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课件(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板书课题。(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读课题。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6、谈对题目的理解。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出示四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

2、同组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前两行:

a、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c、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e、指名读前两行。

后两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真有那么深吗?(夸张,说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从中你感觉到些什么?

c、自由读后两句,读出两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4、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5、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行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练习,指名演。

6、配乐背诵。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此时,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用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1、世间离别情万中,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同学们也找了许多。交流送别诗。

2、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谊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友谊的航船。齐诵《赠汪伦》。

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水深、情更深。

李白赠汪伦教学设计【第七篇】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用与朋友的深厚友谊。

2、练习感情朗读古诗,并领悟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情感是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运用夸张、比喻表达感情的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资料,制作相关课件,为课堂激趣、创设情境服务。

[教学过程]。

一、曲中引情,情中创境。

1、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李叔同先生早年所写的一首歌词。(课件演奏《送别》,教师随着乐曲有感情地朗诵):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2、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一首千古流传的送别诗――《赠汪伦》。(课件呈现此诗)。

二、指导学法,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自读这首古诗,要求:

(1)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诗句中画出节奏记号和重音符号。

(2)学习课文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2、交流:

(1)你们是怎样诵读这首古诗的?谁来读一读?

(2)幻灯投影,检查整理学生预习情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学习了文中的注释,你读懂了什么?

总结学法:阅读注释、发散连词解句法。用这样的方法再读再悟不懂的地方。

3、读了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教师帮助整理,引出问题:

诗人为什么要拿桃花潭水与汪伦的送别情比较?

送别一般都是很悲伤、很悲戚的,汪伦为什么这时却“踏歌”而来?

三、读中悟情,以悟促读。

1、补充资料阅读(课件呈现):安徽泾县汪伦十分钦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就听说汪伦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却笑着说:“‘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自己“受骗上当”,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游览当地的名山胜景,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2、引导答问:

(1)李白是怎样来到桃花潭的呢?到“桃花潭”后他后悔了吗?

(2)分别时,汪伦为什么“踏歌”而来?

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和朋友或亲人告别时的情景呢?和谁告别的?你们是怎么告别的?(生发散:拥抱、互赠礼物、招手示意等等都是送别常见的方式)。

汪伦对李白是什么方式?(板书:踏歌相送)。踏着节拍唱歌那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体会一下?(放段音乐《找朋友》《送别》,让学生体会)。

比较:刚才我们先听的是《找朋友》,后听的是《送别》,都是送别的意味,但情感不同,节拍与情调也不同。前首轻快高昂,后者哀婉忧伤。你推断一下,汪伦当时应该是用什么样的调子来踏歌的呢?(小组讨论)。

小结:无论忧伤还是轻快,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老师尊重你们的意见。(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经过十几天的交往,李白和汪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就要分别了,汪伦采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为李白送行,如果你是李白,听到这歌声,你会怎么想?(知我者,汪伦也)那么,你能读出李白当时那种喜逢知已的激动之情吗?(三读诗句)如果你就是李白,听着这歌声,你是否为汪伦的热情感动。于是你感动地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你就是李白,听着这歌声,你是否为汪伦的真情激动。于是你激动地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计算比较,引导理解:一尺有多深?(用手比划)千尺是多少米?算一算。难道李白用尺量过桃花潭?他怎么知道桃花潭水有多深呢?(这是夸张写法,形容他俩之间的友谊不一般。板书:情谊深厚)。

句式练习,加强理解:不同的句式可以起到加深语意的作用。大家可试试把诗句变成感叹句、反问句或设问句的形式体会体会。

四、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播放配乐)要求学生读全诗,读出感情,并能背诵。

五、学法迁移,拓展延伸。

1、除了这首《赠汪伦》外,你还知道哪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今天老师给分享的“李白赠汪伦教学设计汇聚【精编8篇】”,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别董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请自选一首回家自学,不过学习时不要只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要着重体会诗歌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就像我们今天这样把自己当作诗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去想,去说,去做,你就能体会出古诗的那种美妙的意境,体会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我们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有缘结识很多的朋友,无论是新朋,还是旧友,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结束新课,播放歌曲《友谊天长地久》)。

李白赠汪伦教学设计【第八篇】

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古诗《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李白游安徽泾县桃花潭时,结识了汪伦并成为朋友。李白临走时,汪伦前来送行,不但没有伤感的情绪,反而是欢欢喜喜唱歌相送。只有最了解李白豪放性格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李白把汪伦看作最好的朋友,写下了此诗,以表达两人之间的友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课件(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课件(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板书课题。(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读课题。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6、谈对题目的理解。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出示四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

2、同组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前两行:

a、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c、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e、指名读前两行。

后两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真有那么深吗?(夸张,说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从中你感觉到些什么?

c、自由读后两句,读出两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4、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5、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行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练习,指名演。

6、配乐背诵。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此时,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用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1、世间离别情万中,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同学们也找了许多。交流送别诗。

2、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谊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友谊的航船。齐诵《赠汪伦》。

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水深、情更深。

35 1397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