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大全优秀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大全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大全【第一篇】

论文摘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热门专业,但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某些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通过分析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指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途径和措施。

旅游业是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其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决定了它是一项人文内涵丰富的文化事业。这要求旅游行业所有的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外,还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尤其是相应的人文素质。因此,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旅游人才培养急剧增加的过程中,高职旅游专业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正成为21世纪旅游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但外延发展过快,影响内涵建设,部分高职院校在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抢生源、抢市场,导致教学思想、师资力量、教材设备、实践基地等建设严重滞后,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无法精细化,使得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遭到忽视,出现了我们高职旅游专业人才水平面临着良莠不齐,特别是人文素质明显偏低的的窘况。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质通常是指掌握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及其外在特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丰富的人文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其人文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把握旅游文化的内涵,才能真正从人类自身需要的角度去理解旅游业、发展旅游业。

2.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泛指一个人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惟有具有人文精神,我们的学生才会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才懂得如何热爱旅游事业,关心旅游者,才能引导旅游者并与之一起,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人文行为。

一个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唤起对人的生命本身带有终极性质的追问,养成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这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即是人文行为。如果说人文知识是一个人具有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内在养成和精神追求,那么人文行为则是表现在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上。人文知识的内化即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外化便是人文行为。我们学生的人文行为应表现在:他的知识是丰富的,他的心胸是宽广的,他的举止是文雅的,他的行为是勇敢的,他懂得如何善待旅游者,善待社会和大自然。

二、高职旅游专业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

1.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中存在着过分突出“职业属性”而忽视人文素质的现象令人堪忧,人文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亟待加强。对人才素质评估体系的不合理,对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估以定量化的方式为主,忽视了塑造和评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削弱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

2.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方式单一。高职教育针对的是较高层次的社会实际应用性职位岗位,这种教育的针对性,决定着它的市场导向性。而市场经济讲求的时间观念和效益意识,注重实用主义。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效益的发挥具有急切企求心理,即希望上岗者能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为了迎合市场的这种需求,职业教育中教与学双方面都出现了功利主义泛滥的'现象。人文传统被淡化,人文教育被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偏重于学生技能的训练,没有有效地把科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挖掘并整合起来,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形成整体人文气氛。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等非功利的知识缺乏兴趣,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对世界文化了解不够,缺乏历史的观念、民族的认同感和广阔的胸怀。那些可直接、快速产生“效益”的知识才受到广泛重视。不少总是以“有用”(实用并直接有用)为标准。“有用”则选、则学。

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由于过分突出“职业属性”因而忽视人文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忽视人文教师的培养和引进;造成人文教育力量的不足,教学水平不高,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限的人文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上述现象使得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重点过于集中在某些知识和技能方面,而忽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正因如此,造成了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人文素质欠缺,服务质量不高的后果。

三、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所谓人文素质,就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促使学生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它是以培养学生优良人文精神为使命的教育类型,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不是专业教育,而是专门教育;不是职业教育,而是职责教育;不是成人教育,而是成才教育。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进入21世纪后,许多国家都认识到,在追求技术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人类传统美德和优秀价值观念同样极为重要。因此,在调整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许多国家再次注重对未来社会公民道德、情操和品行的培养,通过伦理、哲学、文学、历史、经济、美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强调认识和汲取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以民族的、健康向上的文学、音乐、传统文化丰富和充实现代学校课程,以陶冶情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显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学生人文素质评估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应转变传统观念,实行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并建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估体系,完善对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思想道德、社会活动参与等多方面的考核指标。将定性指标与定量评分相结合,追踪考证,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2.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人文修养水平。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文教育应高度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业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课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掘专业学科中的人文、历史背景,在专业教育中贯彻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育。

3.拓宽教育内容和形式,正确处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要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环境及社会环境,灵活变动或补充教学内容。因此,学校应当把当地的人文资源、人文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社会环境等知识纳入正常教学之中,尽量提高学生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认识和了解,最大限度地把旅游专业教学活动与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旅游业实际联系起来。并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当中去,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这需要我们以现代化的观念去引导,以物质化的环境去美化,以经典性的活动去演绎,以科学性的制度去维护。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和传统的熏陶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5.实行校企联合,强化旅游管理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既需要学生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旅游业务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充分重视与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主动与企业沟通,加强交流,促进校企合作。使学生都能够拥有实践理论、展示才华、完善知识结构,尤其是进一步认识和体验旅游业人文内涵的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出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屈曙光.高职旅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6).

[2]李伟丽.导游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12).

[3]马晓霞,薛林军.高职学生人文教育浅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4).

[4]魏文芳.关于深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大全【第二篇】

论文摘要围绕实训室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就如何发挥实训室的潜在教育功能,在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上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院校实训室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实践教学在整个高职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除具有广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综合能力(高素养、动手能力强,肯动脑,有团队协作能力等的综合)和创新意识,其中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来自实践性教学环节。只有彻底破除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制定出一系列较强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1.基本技能提升是实训室基础功能。以实训室为阵地,让学生独立进行实训的准备和操作,并进行讲授练习,是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重视了技能培养的程序化和有效性,将实训内容项目化,对每一个项目的技能培养要求、培训时数、指导教师能力要求和人数配置、技能考核等标准,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并采取步进式考核方法,对学生完成实训项目情况一环一环地进行考核,未达到上一个环节考核要求的学生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实训,有效地保证了实训教学的质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提升有了必要的保证。通过实训室针对实训内容反复实践和训练,也可以自行设计、开发创新型的.实训项目或内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检测、判断和处理高新技术设备故障的技能。通过改造、设计、制作、采购等方式大量引入汽车检测专业所需的实训设备,将现在企业在用的设备或产品的相关培训前移至实训室,以直观、系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对产品的了解,而且对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拓展视野,增强动手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紧跟社会与企业的发展现状,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学生供不应求。强化基础技能,学生参与教学设备的开发,以实验室作为基础平台,学生参与开发了大量的教学设备用于实际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2.团队意识营造是实训室的重要功能。(1)在实训中营造团队合作气氛,引导协作意识。我们将实训任务分配给学生,整个实训室资源充分的由学生调用,在这个小团队中树立合作的观念,鼓励他们彼此协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在实训项目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营造良好合作氛围。通过了解学生的喜好,特长,关注点,将人与实训任务一一相互匹配,让大家能够取长补短,使团队合作成为可能。我们始终注意与引导团队在面对问题时,团队成员要坐在一起研究,各抒己见,探讨问题的根源,并寻求解决办法,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2)在实训中进行团队合作训练。首先是成立实训小组,对实训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与疑问,看法不一定相同,通过沟通交流,找原因想办法;其次是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建立模型,对其产生原因、表象、分析过程、解决方案以及各环节潜在失效模式进行归纳,转化为标准化的手册,使一个问题成为一类问题,建立标准化的解决模式;最后是将此标准化手册作为学生学习资料、传阅并存档,使得团队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示,也显示了团队协作的成功和重要性,使学生明白良好的团队协作,是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保障。(3)团队的组建和管理是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前提,和谐进取的团队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才能有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训练,学生上岗后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依托实训室,深化素质教育。(1)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多岗位适应能力,实训室的实践环节并非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技术,更为深刻的内涵是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具有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创新能力,这是职业能力中最重要部分。(2)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训教学是体现出认知、分析、逻辑和分析的理性方面,人文教育更多是体现情感、意志、直觉及综合的非理性方面,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充分发挥实训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主要载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注重从智力、情感、道德及行为的整体与和谐的育人观来考虑,才能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去适应各种竞争和挑战。(3)以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与工矿企业的规章制度接轨,既突出人性化的管理,也有铁一样的纪律保证,在实训过程中规范了学生行为,端正了学生态度,摒弃了常见的不良习惯,学生个人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向才毅.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职教论坛.(9)。

[2]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曾令奇.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职教论坛.综合.2006(5)。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大全【第三篇】

内容摘要:作为美术院校本科阶段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基础教学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必须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美术院校基础教学素质教育。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美术院校的学生专业素质呈现出下降趋势。因为现在的学生入学前大多只经过美术补习班、考前强化班等短、平、快的专业培训。不过,我们现在不必用传统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从整体情况看,学生的素质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发挥基础教学在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美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培养造型能力,打好专业基础。

培养造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打好专业基础是美术院校的基本功能,也是美术院校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

近几年美术院校生源质量下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原因源于多方面。其中一个是入学动机因素。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报考美术院校并不是发自内心真正喜欢美术,而是由于文化课欠佳或是迫于家长的选择,这也影响到他们入学后的学习心态。另一个因素是学生在入学前的基础训练是一种应试的训练,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因此在教学上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当前美术院校的教师对基础教学的认识有两种大的倾向:一种是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无论什么专业,只有素描、色彩等基础训练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练好了基本功才能搞好创作;另一种是新的教学主张,认为基础教学应与国际接轨,应强调个性化教学,有些专业甚至可以取消素描课。

笔者认为,前一种看法是对基本功的片面理解,认为学生在低年级的主要任务只是素描、色彩等基础的训练,只有到高年级才有必要去进行创作、研究,去寻找自己的个性。于是在基础教学中按相同的模式和套路进行单一的基础训练,忽视专业的特点与区别,造成基础教学与各专业的创作相互脱节,违背了基础为专业服务的目的;后一种看法则不结合中国教育的现状,盲目模仿国外的教学模式,过早地强调结合专业,过分地强调艺术个性在基础阶段的张扬,忽视了基础教学的功能,从而削弱了必需的基本功的训练。

在当今高等美术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美术院校本科阶段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模式。要真正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必须从本科基础教学质量抓起。现在的基础教学既不应该是只强调素描、色彩等单一、狭隘的基础训练,而忽视基础与专业的衔接,也不应该因过分强调艺术个性的张扬而削弱必需的基本功的训练。不同学科、专业对基础有不同的要求,但造型艺术有它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这就要求基础教学应从整体上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各学科基础课程之间的互相协调和渗透,扩大知识的覆盖面,增加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即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拓展,找出基础教学中不同专业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使学生拥有的专业基础知识适应不同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样,学生在掌握造型基本技能的同时,又具备了宽泛的专业基础。

2.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基础教学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注重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艺术审美能力是指对艺术美的感受、想象和鉴赏能力。这里的“美”是指广义的“美”。诸如静物的有机组合、人物动态的生动自然、色彩关系的合理表达、造型语言的个性化表现等等都是“美”的内容。艺术造型是一个感受生命、感受形式、感受画面和感受意境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既要注重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又要注重对艺术审美意识的培养。对艺术审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艺术表现规律的理解。

“人们不可能仅凭掌握一点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除了掌握技法外,还必须熟悉艺术发展历史,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1]低年级学生除了学习造型技法,还应该全面了解艺术史。基础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有技能、艺术思维方面的,还有人文素质方面的。如果在基础教学中将艺术史与专业基础课紧密结合,让艺术史生动起来,让艺术史成为活的参照,就会帮助学生艺术地感觉、科学地思考。

3.培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美术院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适应社会需求,为整个社会的建设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服务。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基础教学中就要把握好基础训练与创造性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基础训练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严格、科学的基础训练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良性开发。所以基础教学既要突出其实用性与针对性,又要倡导基础与创作的衔接,促进基础与创作的互动。这样,基础教学就不再停留在过去简单、狭隘的层面上,不再死板、不再教条。经过严格和科学的基础训练,学生在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后,逐步提高其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灵活运用和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

通常所说的人的素质包括几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升华。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因为德、智、体、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素质教育就是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德、智、体、美几方面能协调一致发展。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与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对美术人才需求的增加、美术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美术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换。高等美术院校本科教育的重点不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的专门美术人才。美术院校的专业应该面向整个社会,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

要使素质教育深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要将素质教育真正深入到具体的课程中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基础教学是美术院校本科阶段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本科教育的基础,在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学生在本科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基础教学的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打好专业基础;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基础教学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基础教学在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把素质教育深入到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合在一起、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美术人才,也就真正体现了基础教学在高等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美)艾迪斯・埃里克森著,宋献春、伍桂红译《艺术史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

[2][3]浩全《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第1期。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大全【第四篇】

摘要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以一贯之,人文学科与人文知识的传授,不仅在于掌握人文知识,而是要将其中蕴涵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在他们的思想和文化的心灵上烙上民族的印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文观、人性观、价值观和自由观。

“人文教育”是1995年以后使用的一个新概念,和当年的人文精神的讨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受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功的影响,教育学界力图以经典的自然科学为效法的榜样,用“科学”来标志、来框定、来模塑教育,认定教育研究的价值在于对教育事实和“规律”进行精确、客观的评述,在教育研究上,以实证、定量、可控、统计、测量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最佳的研究范式,数据与模型俨然成了衡量教育领域的标准。教育领域由此迅速功利化,科学学科占领了教学内容的主要阵地,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则弱化,“育人”的教育成了单纯的职业教育、分数教育,这个时候,人们提出了“人文教育”的概念,力图用它解决这些问题。

人文教育的本质应是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以一贯之,人文学科与人文知识的传授,不仅在于掌握人文知识,而是要将其中蕴涵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在他们的思想和文化的心灵上烙上民族的印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文观、人性观、价值观、自由观。

1经典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人格。

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中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道德经》以自然法则立论,重视人、天、地、道与自然的关系,其指出:“人法地,地发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万物、生态万类,都由道生,然而道的作用必须由德来体现,《道德经》特别教人重视修德,能启迪学生道德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德行。综观《论语》,孔子十分重视自身的个人修为和涵养,重视立德、立言,用自己的言行做表率,强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学习《论语》可以使中学生找回已失落了的民族的传统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仁者爱人”、“舍生取义”的可贵人格。“和”在中国哲学思想中出现得比较早,一直延续到现在。《诗经》中的很多篇章如《国语郑语》、《箨兮》、《伐木》、《鹿鸣》等强调个体对整体依存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习这些有利与学生温柔敦厚品格的形成。学习《易经》能培养学生“厚德载物”的宽容宽厚的人格,学习屈原、杜甫、韩愈、苏轼的诗文,能增强学生爱国的情感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学生在学习了这些经典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人格。

2经典有助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中国传统经典在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全人类文化中最重要、最宝贵的瑰宝之一。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不仅凝聚着历代文学大家运用语言的高超艺术,也蕴含着他们丰富的思想和感情。《诗经》以“美”和“刺”作为创作的基本倾向,歌颂诗人所赞同、人文美好的事物,揭露和批判诗人所憎恶和丑恶的事物,审视着人不同情况下的思想感情;《楚辞》,尤其是其中的《离骚》等名篇,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表现了关心人民、热爱祖国、追求理想的精神。《诗经》和《楚辞》它们皆为华夏民族智慧和灵性的结晶,其中具有的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求真、求善、求美的艺术追求和崇尚道德的人性智慧,构成了中华文化生动的主题。唐诗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最灿烂、最赋有魅力的篇章,《代悲白头翁》和《春江花月夜》是初唐最具代表的清新歌唱,李哲厚在《美的历程中》中评价:“这两首诗是一种对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并没有实际、真正沉重的现实内容,它的美学风格和给人的审美感受尽管是口中说感伤但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盛唐之音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代表,王维的《辋川名句》写尽自然之美,优美、明朗、健康。李白诗歌的随意创造却美妙奇异、层出不穷、飘逸瑰丽。还有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等人的作品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一种丰神情韵颇丰满的美的特点。元明戏曲的出现,如《窦娥冤》、《西厢记》、《墙头马上》等创造了中华民族特色的戏曲形式的美。清代的《红楼梦》、《水浒传》等小说创造了绚丽多彩、辉煌灿烂、具有永久魅力的文学艺术。整个古代经典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熏陶和孕育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塑造着中华民族真、善、美的审美情趣。学生在阅读这些经典的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从而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

3经典有助学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中华文化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灿烂而又从未中断过的人类文明奇葩。它具有无穷的魅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经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实载体,也是树立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的精神支柱。因此,经典文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生掌握了古汉语知识,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传承、发展本民族的文化。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组成的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它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学习四书五经可以使中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本民族的精神。从瑰丽的汉赋到唐代清新的山水田园诗歌、雄壮的边塞诗歌,从宋代豪放派词、婉约派词到元散曲、杂剧再到清代的小说,不同时代的经典里传承的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浩繁轶卷的文化典籍汇成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而这些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解它,体会它并使他们成为这些人文精神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国历朝历代文化的发展史、是历代文人的成长史、心灵史。整个古代经典反应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发展史,呈现出了古代文人墨客独特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朱自清在《治国学杂话》中说:“用文学经典濡染出来的学子不仅对历史抱有温情与敬意,而且对现实会有深度的体察。他们不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迷失自己,因为他们在与文学经典对晤中建立了自己的精神谱系。他们不但会是民族文化忠诚的守护者,民族精神的传承者,而且将是我们时代精神最活跃的创造者。”经典文学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将会影响着今天的学生们,重塑他们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影响他们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感和美学趣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汪青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2.

[3]傅攀登.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姚冬芬.高中阶段文学经典作品阅读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朱自清.文学经典常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6]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大全【第五篇】

中职生毕业以后要走向工作岗位,中职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对学生日后能够具备更好的职业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职礼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职业礼仪教学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职业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一、中职生的职业礼仪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

1.中职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职业礼仪教育与学生的道德修养密切相关,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劳动者素质。因此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职业礼仪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具备了职业理论,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面向社会岗位。学生具备了职业礼仪,形成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在职业中遵守礼仪,让学生在日后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有序、有礼、有章可循,更加具备职业竞争力。笔者辅导的学生职业礼仪在河南省获一等奖,那么笔者也坚信这个学生在未来的求职路上会比其他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职业礼仪让更多的学生明理、守礼,会更容易获得职场的青睐。

2.礼仪是衡量人类文明的准绳,也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

中职生毕业以后面临的是就业,因此中职生是否具备职业素质决定着中职生是否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在中职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职业礼仪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公众形象,而且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文明修养和素质。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相应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各项职业礼仪训练,让学生能够具备职业技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一些中职生缺乏礼仪,表现在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基本的待人接物礼仪等礼仪问题。()这些学生有些是因为家庭原因,有些是因为初中教学以考试为中心,缺乏相应的礼仪训练,还有些学生是因为某些社会原因。当学生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明显表现为礼仪缺失的时候,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很难让人耳目一新。因此作为中职礼仪教师,要强化礼仪教育,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的职业素质真正得以提升。

二、家校结合开展职业礼仪教育。

1.营造良好的学校职业礼仪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礼仪,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社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不仅需要良好的礼仪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诚实守信的服务意识,要具有礼仪能力,具有综合素养。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不但要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还要让学生在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的训练中注重自身文明的言谈举止,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魅力和风采。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校以及班级礼仪教育氛围,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典型案例分析、学生示范、习惯养成等各种活动中学习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相关的礼仪。在校园内,教师也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礼仪气息的文化校园当中,在校园内学校要设置礼仪画廊,在校园墙壁或者教师之内,要布置一些礼仪内容,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礼仪意识。

2.家校联合进行职业礼仪教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打好基础。

合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家中开展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并和家长联系,邀请家长与学校保持一致,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礼仪教育工作。

三、职业礼仪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情境模拟中进行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职业所需的技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侧面。教师不但要强化职业礼仪训练,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平台,让学生在礼仪运用中感知到快乐,让学生能够在职业礼仪服务中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模拟,并引导学生在各种平台中积极表现自己。笔者指导的学生在职业礼仪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学生感觉到技能培训有意义,有价值,也更愿意在社会生活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总之,职业礼仪教学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不但要从多个层面加强学生的职业礼仪教学,还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职业礼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中职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杰锋。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作用研究[j]。现代交际,(06)。

[2]余添。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改革简论[j]。教育与职业,(05)。

[3]陈瑛。中职文秘专业礼仪课程考核体系有待完善[j]。秘书,(09)。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教师进修学校)。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大全【第六篇】

摘要:职业礼仪教学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礼仪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家校结合开展职业礼仪教育,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质,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模拟中进行职业礼仪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的职业素质更上一层楼。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大全【第七篇】

摘要:美在每时每刻都是存在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美,只有真正揭示美包含的深刻内涵,美的存在才有真正意义,才能使学生对美的观察细致化,才能让学生具有健康、纯净的心态,以积极的精神面对美的世界。让学生的心田始终洋溢美的旋律,充满美的感受,享受时时刻刻的美,才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人才。美感是进入美的桥梁,美感的获得是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有序、科学的教育方法完成的,所以审美素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美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只有细心、努力才能发现美。审美能力是每个人的良好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教育学生用美的心灵看待事物,用美去美化人们的情感、趣味的灵感世界,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独立作用。“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教师对素质教育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对美的教育更加要深入人心,让学生心中充满美,进行审美教育的重点是进行大量的具体感性的审美欣赏活动,进而上升到美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审美体验提升到理性认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美的感受。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能感受美的是人的眼睛及耳朵;而眼是最直接、最感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美、挖掘美,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要着重进行审美的感受力教育,进行审美判断能力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与提高。美具有生动的形象,它决定人们的审美观感,能用形象思维去感受它、领悟它。这种心理活动,就是审美感受力的表现。首先让学生直接感知周围美的存在,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观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我们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学生都会觉得陌生而又新鲜,而一草一木是能用感观、色彩、声音和动作描述的,可以用美体验出来。因此,引导学生感受校园环境美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学校的花草树木,假山石笋,画廊楼阁,处处洋溢着美的气息,学生在其中感受着校园的美。美术教师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美,指导学生观察审美的对象,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在观察和联想的进程中获得美感。让学生在审美的观察中,展开想象、联想,让美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样丰富了美的内涵与美的享受,加强了学生对美的理解、美的联想,更主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感受力。

首先,审美在素质教育中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充满美,因此审美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音乐、美术之中,美可以称得上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起到作用。不是石破天惊的,而是起到点滴、柔和的作用,有其明显的潜在性,迟早将发挥其应有作用。其次,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通过观察、训练才能养成的,是通过日渐积累的实践形成的。美的形成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思想水平等差异,而使不同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不同。

三、审美教育与文化教育相互作用。

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包括智力教育、文化素养及学习习惯、技能等的培养。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创造性等特点,有利于智力教育任务的愉快完成,有利于智力开发,有利于结构完善,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智力教育是一种认知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摄取、加工、储存大量信息,对学生的智力活动提出很高要求。现代心理学揭示了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活动,而痛苦、惧怕和愤怒等情绪不利于该活动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为智力活动提供最佳情绪背景。审美教育侧重于形象性、情感性体验,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美感。这种美感必然有利于他们的感知,活跃他们的思维。这时,美感成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诱因,它强化着学生的各种心理能力和活动,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美育为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另外,美育要求教师用美的手段把知识“装扮”起来,按“美的规律”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审美化。这样的教学美同样给学生带来令人振奋的愉悦,它消除了教学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增添了教学情趣,教师和学生都能在适宜的感受中保持心理平衡,而这一切就能保证智力教育的任务愉快完成。

四、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对于审美教育,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及创造力。审美观的形成,首先表现于文学艺术领域,也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尔基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劳动创造了美”,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总是要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产品,美的生活,美的世界。技能技巧的运用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是完成美的创造的一种实际能力,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审美观离不开具体情感,审美观中也渗透着理性。因为审美活动不仅靠感觉效果,而且靠想象及美好形象的引导。审美理解力的作用,集中表现在审美评价上,归根结底是由人们的世界观、审美观决定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力时,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善于辨别美和丑的能力,使广大学生能自觉地摒弃和反对丑恶的东西,热爱并接受美的陶冶。

素质报告在教育中的作用大全【第八篇】

为认真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小区,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艰苦性和复杂性,克服麻痹大意和松懈性。把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建立一支由居民群众骨干分子组成的安全工作管理队伍,并和驻区各单位进行紧密联系,做到班子强、业务精,齐抓共管,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加强安全宣传力度,设立宣传站,定期办好安全宣传黑板报。

二、协助配合各部门、公安机关做好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加强社区安全检查,坚持每月一次安全大检查。对有安全隐患的院落、小区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三、做好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安全检查管理以及夏季防汛工作,防止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无群死、群伤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加大社区安全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居民群总的力量,提高社区安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安全隐患报告制度,以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发生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如社区不能处理的应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做好记录。

五、认真开展创建安全示范社区、平安小区的活动。抓好社区个院落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守楼护院。大力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的投入,减少各类可防事故的发生,为打造平安顺庆、平安南充作出贡献。坚持以防为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收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和谐社区生活环境。

看过2017社区居民安全工作计划的人还看了:

社区安全工作计划。

2.社区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社区安全生产年度工作计划。

社区交通安全工作计划。

5.社区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35 2236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