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报告 化工技术行业报告(汇总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化工行业报告 化工技术行业报告(汇总8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化工技术行业报告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存在问题;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 D9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1-0085-01

岩土工程勘察为施工、设计提供技术参数以及地质勘察的成果,在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岩土工程勘察对象是地下的地质体,由于岩土体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彼此间受力很复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1 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勘察手段单一

岩土工程勘察时需要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地质勘察工作。而目前一些从事岩土工程勘察的单位在勘察工作时,仍按老式的勘察手段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勘察报告只注重定性分析,而忽略了分析有关定性的评价数据。

勘察报告建议没有针对性

勘察报告中定量数据不多,没有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勘察报告还受到传统地质勘察报告的影响,大多以描述为主,对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结论下的比较笼统,不具体,也缺少针对性,在岩土工程设计或施工时不能对勘察结论进行有效合理地利用。

勘察报告质量不高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一些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实行自负盈亏的经济制度,这些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只想到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没有注重勘察报告的质量,导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整体质量的下降,甚至个别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为了获取任务,预算造价时有意压低价格,然而勘察单位为了取到经济效益又不得不进行工作量的缩减,应该进行的勘察工作不做或者少做。比如没有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勘察钻探取样工作,不规范的钻探取样作业难以准确确定出分层的位置。有的对于地质体采样不完整不连续,甚至不使用取样器,而从岩芯中直接取样,取样的数量也不多,不满足规范规定的试样要求,这样得到的数据就不具有代表性,往往不能对建设场地地基土做出完整、准确的分析评价。

忽视了区域地质环境的作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是实验数据和勘察人员长期经验的积累,需要结合当地区域地质特征,对地基土层特点深入了解,正确评价地基土。目前一些岩土工程勘察单位的勘察作业,只注重分析研究某个工程点,忽略了岩土工程地域性研究,得出的岩土勘察结论缺少地域性经验,导致报告内容不全面,难以提高勘察单位的效益。例如,在高层建筑地基勘察中,用箱基可满足需要的,勘察单位没有根据当地区域地质特点以及实际经验,在用箱基的基础上又加了桩基复合基础,导致勘察工期的延长,资金的浪费。又比如地层为含砾粘土,它遇水或搅拌时会变软,在一般情况下,室内试验及原位试验都难以准确确定含砾粘土的承载力,一些勘察单位对此类地层进行勘察作业时,没有有效利用当地勘察经验,采用了很高的承载力值,对工程的安全造成了隐患。

2 优化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方法措施

提高勘察人员技能

相比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建筑业在岩土工程勘察方面还比较落后,具有相关资质的勘察人员不多,目前一些工程勘察人员还不能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手段和理论进行全方面的掌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提高勘察人员的工作技能,对岩土工程勘察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培训,让工程勘察人员的素质可以满足现代工程勘察作业的需求。比如推行技术交底的方法,在工程勘察工作前对勘察人员的技术提出最低要求,使工程勘察人员达到所用技术的最低标准,同时还要使工程勘察人员掌握好勘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上岗前勘察人员需要取得相关工作的资格证件,杜绝勘察人员无证操作。还可以推行奖惩制度,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质量的好坏同勘察人员的自身利益相结合,使每个勘察人员都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勘察报告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加强勘察作业的监督工作

监督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质量。我国在岩土工程勘察监督管理方面,长期由政府部门承担监督责任,一些地方还存在监督漏洞,不能满足现代勘察监督工作的要求。在勘察合同、勘察报告的审查监督上,存在越级现象或者无组织勘察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现场监督,防止勘察人员打假孔以及不规范的编录、试验取样行为。审查报告内容中是否有施工建议、场地稳定性评价、基础选型论证等。岩土工程的勘察报告不能只有描述,还要有针对性建议。除了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自身要加强监督外,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上的监督部门也要对岩土工程勘察作业实施监督管理,确保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顺利进行。

加强地域性研究

岩土工程勘察时,不仅要执行国家规定的规范和规程,还要利用以往的勘察经验和勘察技巧。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情况复杂,地层力学性质多变,在岩土工程中不能通用同一种勘察手段。例如岩土工程有的地域地基承载力高,有的地域地基承载力低,这需要采用多种承载力标准,分别对待,进行勘察作业。加强岩土工程地域性研究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有助于勘察作业顺利进行。

采用新技术手段

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岩土工程中新型勘察手段和新型勘察设备不断开发利用。岩土工程勘察单位需要及时购入这些新设备,掌握新技术,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使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标准化、现代化、规范化。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还可以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行科学管理,这会大大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效率。计算机可以帮助勘察单位更有效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的相关资料,例如,CAD制图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制图中的应用、统计指标的优选等。计算机技术还能够模拟出岩土勘察问题发展的趋势,为制定合理的勘察手段提供帮助,还可用于勘察治理最后结果的模拟、施工模拟以及设计模拟方面。总之,勘察单位采用新型技术,可以大大节约岩土工程人力、物力,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3 总结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需要结合工程所在地域的地质、环境的特点以及岩土状况进行详细勘察作业,例如岩性、岩土层的特征、地下水分布情况、地下水水质变动情况、岩土介质的空间分布、周边地区的地质灾害等等。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合理的解决,从而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全面性、准确性,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勘察单位的经济效益,也能促进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鹏,伊海昌,曹国升。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2]康朝勇。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

[3]姜明友。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4]黄静萍,应文亮。如何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1,01.

化工技术行业报告【第二篇】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工程大挑战 STEM教育

最近10年来,为应对21世纪的全方位挑战、努力增强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趋势,欧美诸国纷纷加大工程教育的改革力度,将其作为本国科技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美国工程教育发展

美国工程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集中反映在以下三个大报告:美国国家工程院(NAE)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推出的《2020工程师》(第一卷:2020工程愿景报告,第二卷:培养2020工程师行动报告)[1];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2007年推出的《培养工程师:谋划工程领域的未来》;[2]密歇根大学杜德斯达特中心2008年推出的《变革世界的工程:工程实践、研究和教育的未来之路》[3]。现将三个大报告分别简介如下。

1.美国工程院《2020工程师》项目的两个报告。

美国工程院的《2020工程师》计划提供了两个主题报告,即2004年发表的《2020工程愿景报告》和2005年发表的《培养2020工程师行动报告》。《愿景报告》从4个方面对2020作了预见和深入讨论:2020工程实践的技术大背景是什么?2020工程的社会、国际和专业的大背景是什么?对2020工程和工程师的期望是什么?2020工程师的关键特征是什么?

该报告对所理解的工程和工程师的期望予以总结,例如:工程专业在社会文化系统中发挥的深刻作用,通过工程教育能够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工程教育对工程师从事“非工程”的工作具有重要价值;让公众认可专业、技术、社会、历史、传统等知识的融合,这样才能使工程师更好地迎接世界上复杂多变的挑战。2020年的工程师应具备较好的科学与数学基础,能够通过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与经济学来拓宽设计的视野。在创造过程中强调有效的领导力来发展与应用下一代技术,以解决未来的问题等观点。

《行动报告》则是在上述报告基础上,全面论述了2020工程教育发展战略,2020工程教育实施项目与机制,并对2020工程教育提出若干具体的建议。该报告的战略要点很多,例如:要在一个大系统中探求有效的工程教育,这个大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工程教育系统、工程实践系统、K-12教育系统及全球经济系统构成的;工程教育必须体现其训练工程师的本质,同时,工程教育过程是在日益重视工程实践与工程教育研究的背景下进行的;工程教育需要多方合作,尤其是工科教师与工程专业界的参与。

2.《培养工程师:谋划工程领域的未来》报告。

该报告是卡内基基金会关于“专门职业人员”培养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培养工程师》是继《培养牧师》和《培养律师》之后,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于2007年的关于专门职业教育的系列报告中的第三个。《培养工程师》与其他研究一样,建立在直接观察正在进行中的教育的基础之上。初步的研究聚焦于40所工科院校,考察了100个有关鉴定的自评报告,走访了6所院校和11个机电类工程学科计划,这11个学科计划是美国本科工程教育交叉领域的代表。

报告认为,工程师和医师、护士、律师、牧师及其他专业人士一样,是在日益复杂和不断变化的情境中工作的。工程实践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工作的实质内容——即工程师要解决的问题和所依赖的知识也发生了变化。报告同时指出,尽管工程教育擅长传授某些知识,但在培养学生整合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专业发展的认知上不是很有效。这种整合的缺乏也削弱了工科毕业生在其他工作领域运用工程见识的能力。这项研究中得到的重要启示是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专业实践的教学,应该成为在未来本科工程教育中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选择的试金石。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课程及教学策略必须精心设计,为了引导工程教育重新设计,该报告的作者提供了以下4条原则。(1)提供专业的支柱:专业实践;(2)讲究教学方法,讲授关键概念;(3)通过模拟实践来整合身份、知识和技能;(4)把工程置于全球环境,鼓励学生运用横向思维。

3.《变革世界的工程:工程实践、研究和教育的未来之路》报告。

该报告是密歇根大学杜德斯达特教授新近组织发表的重要研究报告。该报告开门见山地指出:包括人口特征、全球化和技术快速变革在内的一系列强大力量,驱使工程在社会中的作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球知识经济对于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和技术的需求,极大地改变了工程实践的性质,工程师不只是简单地掌握科学与技术原理,还需要更广阔的技能。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技术创新对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优先发展工程应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之间知识流动的非线性、新技术的高度跨学科性,以及网络基础设施的影响需要新的工程研究和开发的范式。而且,工程类工作的外包、学生对科学和工程职业兴趣的下降、移民限制,以及国内工程劳动力社会多样性的缺乏等挑战,也使得目前美国工程的发展方针存在严重的问题。

工程教育近几年来尽管取得非常大的进步,但依然局限于狭隘的、学科导向的本科教学计划。现在它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包括新技术残酷地变革速度以及对于最有才能的学生从事工程职业吸引力的下降。相比工程职业,这些学生更倾向于其他专业课程如法律,医学,以及商业管理。

该报告研究的目的是综合各类关于工程职业、国家技术和创新需求以及人力资本作用的报告中的主要成果和建议,同时深入分析工程实践、研究和教育不断变化的本质。更具体地说,它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工程的含义:(1)作为一门学科(类似于物理学或者数学),在技术驱动的21世纪社会可能成为“通识课程”;(2)作为一种职业,是社会急需但同样面临着众多挑战;(3)作为知识基础,在知识经济中支撑着创新,创业,以及价值创造活动;(4)作为一种多样化的教育系统,这个系统在培养工程师和工程研究中需要具备优质、严格以及多样化的特性,并能带来繁荣,安全,以及社会福利。更一般地说,它探寻的是21世纪工程的性质与目标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在这些问题上做出重大改变以应对需求和社会发展优先权的迅速变迁。

报告设计的通向未来工程的路径图是:一系列旨在变革工程实践、研究和教育的建议和行动,其基本目标是维持和增强对经济繁荣、国家安全和社会福利起着关键作用的国家技术创新能力。

二、欧美工程教育改革最新动向

在全球工程教育改革中,新思想、新举措、新实践层出不穷,值得注意的新近的战略动向有如下三个。

1.响应STEM国策的工程教育行动。

鉴于2020年代的工程师眼下正是在校的中小学学生,因而美国举国上下认识到工程和工程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2009年初,美国工程院与国家研究理事会联合研究报告《K-12教育中的工程》,探讨分析了K-12教育中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现状和未来,专门探讨STEM教育中的工程核心概念和工程能力概念,相关教育实施的状态,教学主题和方式的改进。并就K-12工程教育的基本原理,政策和课程问题,以及与STEM整合等问题,提出若干具体的建议。报告共6章:(1)引言。(2)工程是什么。(3)K-12工程教育的案例。(4)K-12工程教育的现状。(5)核心工程概念和技能在K-12各年级的教和学。(6)研究结果和建议。该报告的第二章精辟地指出,“工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BoK),而且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现实问题的一个过程。报告呼吁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工业界领导人和教育研究工作者、认知科学研究者联合起来,共同推进K-12学校中的STEM教育和社会公众的认知,提升全民族的科技素养。

而《K-12教育中的工程》报告的最新,正是为STEM做了成功的注解与展望。类似的行动在英国和德国也有开展,只是在德国用MIND(数学、信息学、自然科学和技术)代替了STEM。

2.响应工程大挑战的工程教育行动。

2008年9月,美国工程院《21世纪工程大挑战》报告,列述了14项工程挑战:(1)太阳能经济利用;(2)氢能源开发;(3)CO2封存技术开发;(4)氮循环控制;(5)清洁水供应;(6)市政设施改造;(7)健康信息建设;(8)先进药物与治疗;(9)思维技能再造;(10)核恐怖防范;(11)赛博空间安全;(12)虚拟现实(VR)普及;(13)个性化学习拓展;(14)科学与工程合作。

《21世纪工程大挑战》报告就每一项“大挑战”,分别阐明了它的重要性,对工程的冲击与焦点,以及回应挑战的策略思考。2009年3月,美国Duke大学工学院、Olin工程学院、南加州大学(USC)工学院,发起成立协作组应对14大挑战。美国工程院迅速回应、大力支持,设立一项“大挑战学者计划”,提出了培养能够迎接大挑战主题的新型工程师的课程架构。新的架构包含5个部分:(1)涉及大挑战主题的设计或研究活动;(2)称之为“工程+”的跨学科课程;(3)创业;(4)全球视野;(5)服务的学问。GCSP计划安排用1年时间征集意见和吸收协作组新成员,并争取NSF对全国性GSCP计划的立项资助。

3.响应《欧洲2020战略》的工程教育行动。

2010年初,欧盟正式推出一个指引欧洲经济未来10年发展的《欧洲2020战略》,取代到期的“里斯本战略”。新战略的主题是“敏捷、永续、包容”,它建立在三大支柱上:一是继续沿着知识经济的道路前进,加大教育投入,推动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发展互联网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单一市场;二是建成一个具有竞争力、互联共通、更加绿色的经济体,包括完善交通运输、能源输送、宽带网接入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三是建成一个更加宽容的社会,最终实现在科技水平上追赶美国的“欧洲梦”。

“创新联盟计划”是《欧洲2020战略》的九大“旗舰首倡计划”(flagship initiatives)之一,它要求加大研究投入并使欧洲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新产品开发场所。欧盟各成员国政府承诺积极改革其国家创新系统,尤其是加强工业与大学的合作,确保足够的理工科毕业生供给。另一方面,要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中去,工程师的活动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工程师教育的核心部分。在《欧洲2020战略》的文本中,“工程师”和“工程”一词明白无误地反复出现在描述“创新”的章节,而“科学家”一词仅含糊地用在泛指所有科学活动的地方。由于普遍意识到工程师在欧洲的严重短缺,新的《欧洲2020战略》把“造就更多的欧洲工程师”作为它近期和中长期必须达到的目标。

综上所述,欧美工程教育改革举措不断,几大重要报告和计划共同反映出未来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注重工程实践培养,强化产学合作培养,夯实基础性工作,体现创新创业需求等。我国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对此加以综合研究,从中汲取有益经验,便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适应未来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Research and America’s Future: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a Global Economy[R].,2005.

化工技术行业报告【第三篇】

因为中咨公司与国家计委相关部门直接对接。煤制油被认为是煤炭转化,属于煤炭领域,所以由原计委基础产业司煤炭处具体执事推进。而相关的评估咨询工作,则由中咨公司的煤炭处来进行。

2002年春节过去没多久,中咨公司就接到了国家计委的委托,对煤制油项目进行评估调研。当时我还在中咨公司煤炭处工作,这个项目最后转到煤炭处,我从一开始就参与了这个项目。

我是学煤炭出身,但煤制油是个新生事物,我对煤制油知之甚少,也是从这个评估任务开始,我开始接触煤制油,此后国内煤制油项目相关评估,都是由我牵头进行评估,自己也逐渐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专家,这倒是我起初没有想到的。

建议先行直接液化路线

国家计委委托我们,是想让我们进行评估,从项目必要性、工艺路线选择、布局、经济效益上来看,这些项目究竟行不行,让我们去选择,做判断。

因为煤制油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我们首先需要做功课。我们第一件事是买书,去了解煤制油到底是什么。对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后,我们去了煤炭科学总院,他们有三个煤制油的实验装置,我们去现场参观,和煤科总院的专家举行了一次座谈。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从中咨公司的专家库中筛选专家,组建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包括煤质领域专家、煤制油专家以及化工领域费托合成方面的专家。

我们首先做的是神华项目的评估报告,整个报告花费了半年时间。我们调研了神华配套的煤矿,它拟选项目的厂址,一些主要的外部建设设施,像环保、供水、燃煤电厂等这些我们都看过。

在报告的最后意见中,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他是专家组的核心,是最权威的专家,无论工作态度还是专业水平,大家都非常认可。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在最终的评估报告中,我们建议现试先行煤炭直接液化。

这其中的原因是,一是二战期间德国有过煤炭直接液化制油的经验,可以借鉴。二来相对于间接液化,煤炭直接液化的转化率更高。此外,神华煤制油直接液化项目,在三大引进技术,美国HTI技术,日本NEDOL技术和德国技术中,选择了美国HTI技术吸收再改进,形成了以自有技术为主的直接液化制油技术,技术更成熟一些。

神华申报的直接液化项目原计划三条生产线同时上马,每条线设计年产能108万吨油品。但在我们的评估报告中,建议先上一条线,先示范。确定了神华的直接液化示范项目之后,平顶山矿业和太西煤业的项目基本就搁浅了。没有再往前推进。

这里面主要是技术的原因。我们最后形成了《宁夏太西煤炭间接液化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液化合成油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平顶山煤业和太西煤业的间接液化技术都并不成熟。而且国家已经确定了直接液化的示范项目,并不想两条线同时铺开。平顶山矿业申报项目还涉及环保和经济性的问题,它的选址靠近白龟山水库,而且平顶山矿业以炼焦煤和配焦煤为主,对我国来说是稀缺煤种,用来制油并不划算。太西煤业项目搁浅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实力较弱,不宜承担如此大规模的投资。

招标确定间接液化项目

神华直接液化示范项目确立之后,大约在2004至2005年间,因为油价大幅攀升,间接液化技术也逐渐热了起来。间接液化技术的龙头是南非沙索公司,国内企业纷纷去南非沙索考察,拟引进沙索间接液化技术。

许多企业都把项目报到发改委,当时发改委就圈定了前期工作比较充分的三家,都有地方政府支持。神华陕北煤制油项目,有陕西省政府支持。宁煤(太西已并入)煤制油项目有宁夏自治区政府支持;河南省政府支持平顶山矿业。这三家的间接液化项目都已经进入到预可研阶段。发改委决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来确定最终的示范项目。

我们组织了几十个人的队伍,建立了一套评标的办法。影响因素包括企业实力、地理位置、建设条件、煤水资源等等。最终的评分标准是,神华和宁煤不相上下,各有优势,神华得分稍微高一点,平顶山矿业得分则相对落后。

2003年招标结束,我们向发改委推荐两家同时进行煤炭间接液化示范,均引进南非沙索技术。当时神华已经有一条直接液化项目,因此在陕西的间接液化前期工作推进就较慢,到了2006年,神华控股宁煤集团,两家并为一家,神华在陕西的间接液化项目慢慢就停了。

后来,兖矿聘请孙启文,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间接液化技术,得到陕西省政府的支持,陕西省间接液化项目就变成了兖矿牵头推进了。

漫长的谈判

从2003年开始,国内就开始接触南非沙索公司。在间接液化示范项目花落神华和宁煤之前,相关的商务谈判就已经启动。2004年1月,发改委协调组织了包括神华和宁煤在内的中国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对外谈判工作组,与沙索进行针对性的合作意向谈判,负责研究、指导、和对外谈判有关煤制油项目事宜。

确定神华和宁煤进行间接液化示范之后,对外谈判工作组成员主要由神华和宁煤代表组成,由发改委进行协调。

因为国际上间接液化比较成熟就是沙索技术。沙索要价非常高。沙索不但要求技术入股,还要求恒定收益率,即不管项目盈亏,都必须支付相应金额给沙索。而我方的意愿是希望沙索可以以现金来入股。

加上当时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沙索一直担心油价下跌,影响项目的收益率,一直不断提出附加条件。也因此,谈判一直磕磕绊绊,要到2009年底,神华宁煤集团才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以沙索技术为基础的宁煤项目可行性报告。

这块的可行性报告也是由中咨公司进行评估的,我也参与其中。2010年8月,宁煤项目可行性报告评审会上,与会专家还肯定了项目的可行性。

中科合成油崛起

尽管在2010年的评审中,宁煤项目可行性获得肯定。但当时国内的技术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煤制油已经有数个小型示范生产线在运行,包括工业化试验和工业化示范。国内开展煤制油技术研发的有中科合成油、兖矿集团和神华集团。

中科合成油技术是间接液化路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当时有三条生产线采用这条技术。伊泰16万吨煤制油项目2009年就已经出油。潞安16万吨煤制油项目,采用多联产的方式,当时在建设中。此外,神华在煤制油直接液化项目旁边,增加了一个合成油装置,也采用中科合成油技术,规模也在十几万吨。

应该来说,中科合成油技术主要生产线是两条。神华生产线同时在进行改造,拟发展为自己的技术。所以国内做间接液化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三种技术,一是中科合成油技术,另一是兖矿的技术,此外神华在中科合成油技术基础上,在加紧研制自己的技术。

其中中科合成油已完成了工业化示范,并开发了百万吨级工业化项目的设计工艺包,具备了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费托合成技术建设大型工业化项目的技术基础;山东兖矿集团在中试装置上完成了中试及评价工作,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加氢处理和加氢异构裂化催化剂和加氢提质工艺;神华集团利用中科合成油的费托合成技术建成了18万吨/年合成油品装置,采用自主研发的铁系催化剂,但尚未进行技术考核,工艺包研发工作没完成。

其实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关注中科合成油,当时它的前身是山西煤化所,有几套煤制油的装置,还在实验室运行。这样等到2010年我们接到宁煤项目评估任务后,因为已经知道伊泰煤制油项目工业化运行了,我们开了一次评估会,就考虑把这两种技术进行比对。

当时我已经是中咨公司煤炭处的处长了,我跟专家组探讨,我说第一我们要先把国内的技术状况摸清。第二我想把两家的技术进行对比。但是我们认为,因为缺乏必需的运行数据,还不具备对比的条件。那么我们先做的工作,就是比对化工项目标准,对伊泰项目在100%工作负荷的情况下,进行72小时连续生产的标定。

我专门找到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陈世海,进行口头汇报。我告诉他我想比对一下这两个工艺。他完全赞同,然后他去向能源局副局长吴吟汇报,吴吟也同意。最够国家能源局责成内蒙古发改委委托我们对伊泰煤制油项目进行标定。

我们专家组一共去了七个专家,一共在伊泰煤制油工厂里待了7天,对它生产线各个板块,在72小时(即三天三夜)满负荷运行情况下,监控它的数据,然后根据我们的一套考核办法,来制定报告。

最后我们专家组一致认定,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温浆态床费托合成催化安剂、浆态床合成反应器及工艺成套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这个报告我们最后提交给内蒙古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通过这次对中科合成油工艺72小时标定,我们获得相关数据,为下一步和沙索工艺的比对构建了基础。

沙索末路

早在神华申报宁煤项目时,我们就拿到了可行性报告。宁煤项目设计方案是由神华和沙索合成燃料国际有限公司共同编制的,核心是由外国公司编制的,这些我们已经拿到。这样加上我们从伊泰项目拿到了中科合成油的数据,就具备了比对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了中外双方的专家,中方专家来自中科合成油、神华集团以及国内主要设计部门、研究部门的,外方主要是来自沙索的专家,总人数接近一百人,我们在一个酒店里召开了一次大会,我是主持人,代表中咨公司,将中科合成油和沙索的方案拿出来比选,由双方来探讨。

沙索的专家就中科合成油技术数据提了许多问题,包括数据的来源等,气氛一度很激烈。最后他们得出结论,沙索的专家对我们说,“如果你们(中科合成油技术)的数据是真实的话,那么确实优于我们(沙索技术)。”

这次大会是两个技术比选的最后一环。最后我们得出结论:钴基催化剂合成技术(沙索)和铁基催化剂合成技术(中科合成油技术)都具备大型商业化的应有基础;钴基催化剂吨油成本明显高于铁基催化剂成本;项目总投资沙索技术高于中科合成油技术,但费托合成段流程的投资基本相当;中科合成油技术有利于提高系统能效;沙索具有商业化装置运行和管理实践经验,中科合成油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在大型商业化工程建设与运行方面积累经验;从主要技术指标分析,中科合成油在单位油品标煤耗、水耗、电耗、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综合能源效率等方面要优于沙索技术。

最后我们认为,以中科合成油技术为代表的国产化技术在多项技术经济指标上已超过沙索技术与,具备建设大型产业示范项目技术基础;虽然神华集团在开发费托合成催化剂和工艺研发方面积累了经验,具备开发费托合成关键技术工艺包的基础,但还缺少工业化示范阶段,距离形成商业化规模工艺成套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建议为推进我国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产业化,鼓励国内科技创新、扶持民族工业发展,打破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垄断,可以采用国内成熟的费托合成技术建设宁夏煤液化项目,但最终技术路线的选择,由投资方自主决定。

这些结论和建议我们都写入《关于宁夏-沙索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评估报告》,提交给国家发改委,最终又转发至神华宁煤集团。

最终神华宁煤集团内部对以中科合成油技术为主的间接液化路线和以沙索技术为主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以中科合成油技术为核心的煤炭间接液化路线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还可为项目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能源效率,决定采用国内间接液化技术独资建设煤炭间接液化项目。

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四篇】

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选集》,另一本是蓝色书皮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研究报告》。记者在读完这本近300页的“蓝皮书”后,感到若想在短时间内了解“十一五”期间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概况,这算是一本很好的参考资料。于是带着好奇和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档案学会秘书长付华。

说起“蓝皮书”的编写初衷,要追溯到2008年成功举办的档案工作者年会。在筹备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之前,中国档案学会召开了2008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的经验总结会。有人建议,在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期间,除了组织好档案学术研讨,还要有更多的权威信息和学术成果交流。在这一建议的启发下,2010年初召开的中国档案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会议上,付华提出了各个委员会根据各自的学术分工撰写研究报告,编辑成“蓝皮书”后在年会上的想法。他希望把“蓝皮书”的写作坚持下去,进而打造成中国档案学会的学术品牌。这一建议得到了各专业委员会的积极响应。

2010年是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此之后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马上就要开始执行。在这个时候召开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中国档案学会便将这组研究报告的主题确定为“回顾与展望”,也就是要通过这组报告对“十一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的情况进行回顾,对“十二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按照这个思路,付华提出了这组研究报告的初步框架,各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和修改之后,便开始了报告的写作。

20lO年9月,中国档案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报告。中国档案学会组织7名专家对报告进行了讨论和修改,最后确定将10篇报告编成“蓝皮书”。这10篇报告的内容是:《后保管时代的中国档案学科发展及基础理论研究》《档案法制建设发展研究报告》《档案教育发展的研究报告》《全国档案资源建设与整理鉴定的研究报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报告》《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研究报告》《档案信息化发展现状、趋势的研究报告》《档案缩微影像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研究报告》《档案安全保障现状与发展的研究报告》和《全国档案科技发展的研究报告》。这10篇报告分别涉及到档案学科、档案法制、档案教育、档案资源建设、档案资源开发、企业档案工作、档案信息化、档案文献影像、档案科技等各个方面的主题,涵盖了档案事业发展的大部分领域。

也正是因为如此,“蓝皮书”的前言将这组报告称为“档案截面史”。付华告诉记者,这并非谦逊之辞,而是因为档案事业包罗万象,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会有不同的观察结果。中国档案学会的各个学术委员会只是尽可能地兼容并蓄,根据各自的学术分工,拟定了档案学科发展、档案法制建设等主题,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所侧重,也有所舍弃。一些主题,如档案行政管理、国际档案交流、档案设备生产等,没有形成报告,为“蓝皮书”反映档案事业的完整性留下了遗憾。

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五篇】

继本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01-2009)》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得到各方积极反馈和支持后,2010年,在总结上年报告研究的经验、结合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实际的基础上,本刊联合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和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对2009年报告评估体系做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10”(简称GBEE-CRAS2010),基于“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10”,针对中国2010年前十个月的663份社会责任报告,从报告的结构参数、技术参数和主体参数等17个方面对报告进行定位和分类,从内容实质性、结构完整性、绩效可比性、报告可信性、报告可读性和报告创新性等6个维度对报告进行系统评估、核实、统计和研究,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社会责任报告数据库,完成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0》(以下简称《2010报告研究》)。

《2010报告研究》着眼于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社会责任报告最新发展状况的窗口,着眼于发挥社会责任研究咨询机构的专业优势,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发挥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理念、提升管理、树立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达到通过报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010报告研究》揭示了2010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所呈现出来的五大主要特征,并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职责、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编制和提出了五大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于此摘录《2010报告研究》精华部分,以飨读者。

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五大特征

《2010报告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呈现出了以下五大特征:

1 各地区各行业报告稳步发展,定期机制初步显现

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经过2009年“井喷”发展后,呈现稳步发展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十个月,中国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达663份,超过了2009全年数量总额,较去年同期的582份增长14%;预计保持全球报告总量15%左右的份额。

一是首次实现地区全面覆盖。2010年,随着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首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社会责任报告的地区覆盖了大陆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这成为中国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表明社会责任报告在中国将进入纵深推进的全新发展阶段。

二是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等行业异军突起。2010年报告数量较2009年同期增长%,得益于部分行业报告数量的大幅增长。其中,制造业报告319份,较2009年增长%,信息技术业报告28份,较2009年增长%;金融、保险业64份,较2009年增长%,除银行、保险等行业领军企业外,部分基金、证券等金融类企业加入报告的行列,推动了金融、保险业报告数量的快速增长。

三是东、中、西部地区同步增长。东部地区仍是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最为集中的区域,报告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报告企业增加的绝对数量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首;中西部地区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也给予了相当重视,报告企业数量较2009年有所增长,内蒙古地区报告的企业数量由2009年的1家增加至2010年的4家,同比增幅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首。初步形成了“东部与中西部同步发展”的局面。

四是定期机制初步显现。研究显示,2010年,报告次数达两次及两次以上的企业占绝大多数,非年度报告比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绝大多数企业在2009年报告后,能够在2010年继续,基本按照年度定期报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定期机制初步显现。

五是非企业组织积极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是社会责任报告的主体,但随着组织社会责任概念的发展,非企业类组织也积极加入到社会责任报告的行列。例如,贵州航天医院、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2 报告整体水平有所提升,高质量报告大幅增加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与上年相比,2010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形式更加规范、可读性更强,披露的信息量增加、内容更加深入,国际化程度提高,报告整体水平有一定提升。

一是报告信息量有所增加。10页及以下篇幅的报告明显减少,51页及以上篇幅的报告显著增加,报告披露的信息量更大,内容更加充实。

二是信息质量有所提升。2010年报告总体质量较上年有一定程度提升,特别是报告的结构更加完整,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更加丰富、更具深度,同时报告形式更加友好,可读性更强。相对而言报告在可信性、可比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是高质量报告大幅增加。本次研究的报告中,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报告,属于“优秀”及“卓越”行列的报告达50份,较2009年同期增长85%。其中“卓越”行列的报告有16份,是2009年6份的倍,数量显著增加;“优秀”行列的报告为34份,较2009年同期增长62%。处于“起步”与“发展”行列的报告所占比重较2009年同期降低个百分点,其中处于“发展”行列的报告所占比重明显降低。

3 报告编制依据选取及信息披露等更加务实

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逐渐深入,在报告编制依据的选择、报告负面信息的披露、报告的外观设计等方面更加务实。

研究显示,在报告编制依据的选择方面,除了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或推荐的编制依据以外,企业倾向于立足自身经营实际,以方便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为标准选择编制依据,中资企业选择国际通行的报告编制依据、外资企业选择中国研究机构的编制依据已经成为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个新现象。

在报告信息的平衡性方面,绝大部分报告能够以中立、客观的态度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不再讳言披露负面信息、积极与利益相关方坦诚沟通的报告比2009年明显增加。

在报告的外观设计方面,企业在逐步认识到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后,在报告的版式设计、风格、色彩、信息定位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力求使报告与企业文化、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相匹配,以更好地起到应有的作用。

4 报告在主体,质量及关注议题等方面存在显著个体差异

研究发现,与去年情况相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报告在质量、主体、关注议题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从报告主体来看,东部地区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以及成长型企业是报告的主力军。其中,东部地区了432份,占%,是中、西部数量总和的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了448份,比重超过70%;制造业企业了319份,超过了其他所有行业的总和;上市公司了468份,占%;成长型企业了437份,占%。

从报告的质量来看,中央企业报告的质量远超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中央企业报告的平均得分为分,比2009年高出儿,4%,是研究对象整体平均得分的倍。在报告的基本结构、基本规范、可读性和实质内容等方面,中央企业报告的得分率都远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

从关注议题来看,一方面,报告普遍以利益相关方为专题进行披露。其中,报告对出资人、员工、客户、环境、社区、政府等6个利益相关方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披露的信息更加丰富,对同行、媒体、社会组织的重视程度较低。另一方面,行业特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行业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重视程度差异显著,在披露具体社会责任议题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主要表现为:农林牧渔行业、传播与文化产业报告都识别出了出资人、员工、客户,但普遍没有识别出同行、社会组织和媒体;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等行业对供应商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金融保险行业、农林牧渔业对监管机构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建筑行业的报告对政府最为关注,传播与文化产业仅有%的报告关注政府。

5 缺少社会责任系统管理,报告普遍采用“事后总结”方式编制

《2010报告研究》显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采用“事后总结”的方式编制,对上一年度社会责任实践进行总结,事后工作总结成为报告编制的主要模式。这种方式难以充分体现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企业理念、提升企业管理、树立企业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研究还发现,在2010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有少数报告披露了企业制定有社会责任规划,绝大部分企业缺乏对社会责任工作的规划和计划。缺少社会责任系统管理,成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采用“事后总结”方式编制的重要原因。

做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和的五大建议

基于本刊多年来对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对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为推动企业进一步做好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和,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深刻认识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价值

企业需要深化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理解,把握社会责任报告的丰富内涵,加深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知和认同,深刻认识到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理念、提升管理、树立形象方面的重要价值。首先,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对自身社会责任实践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的成果,也是向利益相关方系统披露履责实践的重要工具。其次,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推进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能够推动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及时了解日常管理中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与重点,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可通过参与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培训、报告编制经验交流会、社会责任报告集中等活动深化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识,学习和借鉴编制报告的先进经验,努力编制和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

2 加强社会责任实践的系统性

企业应将社会责任作为其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运营的各个方面反映社会责任的内涵,加强社会责任实践的系统性。一是将社会责任融入决策之中。企业在制定决策时,要综合考虑自身运营对社会及环境产生的影响,尽量增加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二是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运营全过程。企业应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发展战略,与企业运营全过程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制定明确的社会责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会责任实践;三是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德量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及时发现不足,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绩效。

3 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

2010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有所提高,但多数报告仍处在起步阶段,报告质量有待持续改进。在内容实质性方面,结合企业运营实际,明确界定自身的利益相关方,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发现其合理要求和期望,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努力回应利益相关方关注的议题,增加指标披露的广度和深度。要深入剖析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理念和方针,采取切实可行的履责措施,持续提升社会责任绩效。在结构完整性方面,增加报告编制规范的内容,增强报告的规范性;进一步加大社会责任管理、风险机遇分析和企业社会责任规划等内容的披露,增强报告的完整性。在绩效可比性方面,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既要加强纵向可比性,包括跨年度的绩效对比和绩效实现程度的描述;同时也要加强行业内乃至跨行业的可比性。既要重视历史绩效指标,也要加强绩效指标预测和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报告可读性方面,继续完善报告设计,合理利用图片、表格等简洁的方式表达更丰富的内容。在报告可信性方面,积极采用利益相关方评论、第三方评价或审验、数据来源声明等方式,增强报告的可信性。在报告创新性方面,从理念、结构、形式三方面进发掘报告创新的潜力,增强报告的创新性。

4 创造条件支持利益相关方参与报告编制

企业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多措并举,支持利益相关方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到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过程中。

一是建立和完善日常沟通机制,实现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规范化、程序化,建立信任和增进了解;二是主动与利益相关方探讨关注的社会责任议题,明确报告的重点内容和核心议题;三是主动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提升报告内容针对性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四是有条件的企业可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引入利益相关方代表,增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

5 创新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模式

化工技术行业报告【第六篇】

一、信息技术对财务报告内容变革的影响

1、无形资产。传统的财务报告的重心是企业的财富。而在会计中代表企业财富的是资产、负债、权益等会计要素。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富的主要构成是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如土地、厂房设备等。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商誉、专利权、特许经营权、版权、技术诀窍、秘密配方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已经开始逐步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这些无形资产的取得不是以有形的方式和市场交易为基础的,受传统会计固有模式所限,在传统会计系统中得不到合理的确认和计量,从而被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未能得到真实而公允的反映,由此造成企业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巨大背离。据统计,美国标准普尔指数500家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超过,在互联网公司中比率更高,在思科(cisco)、戴尔这样的公司更是高达2位甚至3位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显然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以有形资产的计量和报告为核心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显然已不适应越来越多的技术资产的计量和报告,传统财务报告的价值不断下降,变革势在必行,否则会计的作用以及会计职业本身将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

2、人力资源。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具价值和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资本。知识经济依赖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增值和实现。体现了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收益和权益的分配成为会计的新课题,也就是要重新审视将人力资源纳入财务报告体系的必要性。人力资源会计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陷入了低迷的境地,甚至到了90年代初期仍处于缓慢发展状态,其主要原因包括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上的困难以及人力资源产权界定上的困难。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纳入财务报告体系则有着新的机遇: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传递的迅速,许多在工业化社会视为不确定的因素,通过高速的信息传递,都变为确定因素或者不确定性大大降低。其次,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几乎所有计算、统计工作都由计算机来完成。以往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有巨大工作量的工作可在瞬间完成,这样就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实行奠定了物质基础。而长期困扰会计界的人力资源产权界定的问题,也由于权益理论的突破迎刃而解。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在知识成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本所有者理应成为企业剩余权益的索取者,与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由此引发权益理论的修正:资产=财务负债+人力负债+财务资本权益+人力资本权益。

3.财务报告模式的扩展。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下所披露的信息是历史性的。定量化的财务信息,集中地体现在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附表中。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也必然发生着变化,由此将导致财务报告内容的扩展。概括地说,知识经济下的财务报告模式披露的信息将由传统的历史性的、定量化的财务信息向定性化信息、前瞻性信息、非财务信息扩展,从而可以扩展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如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把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充分披露它的价值变动、报酬和风险的转移、潜在风险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增加对表外项目的披露,如长期租赁、长期购买协议以及与其相关的机会和风险等表外项目;分别列示经常事项和非经常事项的作用、影响;列表揭示分部信息;披露资产负债计量的不确定性;提供不定期的财务报告;加强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等等,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而这一切的实现又依赖于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进步。正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增加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边际成本以及财务报告使用者获取和分析利用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企业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财务报告信息的传输,使用者可以更方便快捷且有效地分析利用信息。

二、财务报告的生成与传输的变革——网络财务报告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对财务报告的生成与传输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则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数据处理、加工速度成千上万倍提高,不同人员、部门之间数据处理伽工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间范围的限制。internet以统一的tcp/ip协议将全球的计算机连接为一种开放式的网络结构,世界各地的用户均可以方便地加入到internet之中,这使得借助于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成为新的企业经营方式。而企业内部网——intranet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方便地建立一个可以实现全面信息管理和支持各种业务部门协同工作的环境。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与业务伙伴进行经济信息的交换与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同时更多地利用intranet进行内部协调分工与信息管理,其结果是会计信息系统所需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之中,将会计信息系统内化为intranet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的处理与反映,并利用internet向企业外部使用者,这样的会计处理与报告模式可以称为“实时财务报告系统”( real-time reporting system)。使用者通过internet访问企业的数据库,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地获取并处理有关的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构造自己的财务报表,或者根本就不需要构造。实时报告系统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偏好,兼顾了不同使用者的信息处理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与上面所述的“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相比,现阶段的网络财务报告与传统的财务报告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是指报告主体通过建立在internet上的网址(web-site)向使用者传递的财务报告。这种形式的网络财务报告只不过是财务报告传输的介质发生了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对于使用者来说同样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1995年美国证交会(sec)就要求上市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sec的edgar(electronic data gathenng,analysis and retrieval,“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和提取”)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edgar系统与internet连接,为进入internet的用户能便捷地获取信息创造了条件。美国学者等人在1998年对290家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87%的被调查对象在互联网上建有网站,70%的公司进行了互联网财务报告。fasb在1999年1月开始的一项名为“企业报告研究计划”(business reporting research project,brrp)的研究中发现,财富500强的前100家大公司中99%建有网站,其中94%的公司在网站上财务信息。iasc也制定了一项研究计划:“business reporting on the internet”,在检验了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660个公司在internet上的企业报告后证实有86%的企业上网,62%的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财务信息。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企业建立网站并信息已经逐渐成为趋势。潘琰(2000)对200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和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的互联网使用条件和水平、公司重视程度、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审计信息的披露、信息利用等6个方面,通过28项指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前二三年的水平。

从现有的实务来看,许多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只不过是书面财务报告的电子复制品。aimr在1999年曾经进行过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公司在网上披露的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年度报告、季度盈利数字、新闻简报、季度报告等。大部分的网上财务披露甚至不如书面财务报告详细,对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诸多便利条件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电脑几乎成了昂贵的邮箱或传真设备。目前在互联网上企业的财务信息通常有以下几种格式的文件存在:adobe可移植文档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iles,pdf)、超文本标示语言格式(hypertext malkup language,html)。文本文件格式(。txt)、ms office、文档格式(。doc、。xsl等)等等。adobe可移植文档格式(pdf)是一种通用文件格式,能够保存任何原文档的所有字体、格式、颜色和图形,而不管创建该文档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和平台,但是文档的数据、文字必须通过拷贝、粘贴到其他应用程序中才能作进一步的处理,以供分析利用,增加了财务报告使用的麻烦。文本文件格式的文档可以在大部分应用程序中打开使用,但是要想把数据转移到电子表格文件中进一步加工使用,仍然是很困难。相对前两种格式的文档,ms office文档格式(。doc、。xsl等)在数据的进一步加工使用上要方便得多。特别是xsl格式的文档,可以在不同的财务报表间执行合并、汇总、排序等等各种工作。以html格式制作的电子形式的财务报告,虽然未必能提供比书面报告更为丰富的信息内容,但在信息的组织形式上具有书面报告不可比拟的优点。财务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超链接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者可以通过点击不同主题下的链接直接转到感兴趣的部分,而通过浏览器上的“后退”键可以轻松地返回上一次阅读的地方。这种阅读方式的便利是传统书面报告所无法提供的。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是互联网给财务报告带来的最大优点。与此相关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搜索工具(search tools)与元数据(metadata)的结合可以方便用户进行财务报告信息的定位;数据库技术(database)的建设将极大的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企业还可以运用编程语言(如java scripts和java)进行信息披露的功能设置。而可延伸性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则是继html之后的新一代标示语言。在最近几年,企业、网站、电子商务公司。软件开发者等几乎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就是由于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和表达方式有差异使得各自内部的数据不能互相合并、资源无法共享和无缝连接。由w3c(全球资讯网协会)制定规格的xml为企业、软件开发者、web站点和终端使用者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解决方案。更多的纵向市场数据格式建立起来,为诸如高级数据库探索、网上银行、医疗、法律事务、电子商务和其它领域,扩展了更大的市场空间。xml允许各种不同的专业(如音乐、化学、数学等)开发与自己的特定领域有关的标记语言。这就使得该领域中的人们可以交换笔记、数据和信息,而不用担心接收端的人是否有特定的软件来创建数据。而当企业应用xmlm作其财务报告并在互联网上公布时,用户可以更方便地应用这些财务报告,而且可以进一步改善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随着技术的进步,一种新的互联网财务报告语言日渐浮出水面。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是由aicpa发起的现在已经有70多个成员组织组成的组织所推出的新一代的互联网财务报告语言。组织的宗旨是推动基于xml的财务信息。银行借贷信息、信用报告和财税申报。目前xbrl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组织于2001年6月公布了一般分类账的xbrl规格(xbrl for general ledger),以及新版的财务报表xbrl规格(xbrl forfinancial statement),以供一般大众参考和评述。xbrl语言将互联网上进行交易所需要生成的财务报告进行标准化,安装有例览器的计算机即可使用此程序,可以使非常详细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取得及交换比现在所使用的方法更为快速及成本更低。

三、网络财务报告所引发的问题

由企业自愿通过internet向使用者传递财务报告也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如何保证使用者在internet上得到的财务报告是可靠的:如果使用者根据企业自愿通过internet传递的存在错误的财务报告作出错误的经济决策,责任由谁来承担?也许企业并非有意篡改internet上的财务报告,但是internet上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如果电脑黑客侵入企业网站,篡改了财务报告,而企业未及时发现作出更正,使用者因此而遭受损失,责任又将由谁承担?internet上的财务报告是否也应进行审计?这里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网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问题,二是网络财务报告的安全性问题。

关于网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目前企业在互联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属于自愿披露的范围,目前的证券监管机构对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问题也还处于观察、研究阶段,完善的规范尚未形成,企业将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与其他不需审计的财务信息不加区别地置于公司主页,如果不加提示,使用者很难对该信息是否已经经过审计获得清楚的认识,这无疑将影响使用者对这些财务信息的使用。而在等人1999年的研究中发现只有35%的被调查公司能对他们网站中披露的信息提供真实性的保证。这一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个较好的方案是大力开展注册会计师网上鉴证业务,同时要求企业对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及其他财务信息是否经过审计给予使用者必要的提示。事实上,lntel公司在这一点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使用者例览公司的年度报告并要离开时,将会出现一条特别提示,询问使用者是否确实离开,并提醒用户其选择的目标将不再属于年度报告的范围。这也就清楚地界定了网上年度报告的边界。这从技术上并不难做到。iasc在其《互联网上的企业报告》研究报告中对此提出了专门的行为规范建议:“在企业网站上,遵循ias的整套财务报表的边界线应可清楚地识别,以便让访问者在离开ias财务报表区域时知晓”:“当用户从财务报告(含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有关经营和财务数据)达到撤离点(departure point)时,应该给予用户清楚的指示”。

关于网络财务报告的安全性问题。其实不仅是网络财务报告,其他的网络信息同样面临着安全性的问题,财务报告的安全性问题可能更有代表性。这里的安全性问题包括上面所提出的黑客入侵,还包括企业恶意或过失造成信息不实,还包括网络技术因素引起的网络瘫痪、数据库无法使用以及电脑病毒所引发的系统崩溃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企业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从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和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保护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二是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在财务软件中提供周到、强力的数据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存贮安全性、数据操作安全性、数据传输安全性以及数据运用、查询、分析时的安全性。充分利用防火墙(firewall)、加密技术(密钥技术)、数字签名、安全协议等技术措施。当然,由于信息安全技术总是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安全的实现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企业要把系统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化,以保证系统的控制方案及安全政策不断随系统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化工技术行业报告【第七篇】

本届学术年会由中国核学会主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承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协办,中国核学会22个专业分会及21个省级地方核学会共同参与筹办。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主任张国宝,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勤,中国国家环保部核安全总工程师、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刘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二司司长王敏正,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陈飞,哈尔滨市副市长张显友,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刘志刚等出会并致辞,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致开幕辞并发表由中国核学会评选出的“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

本届学术年会会期4天,年会交流主要以大会特邀报告、分会场口头报告、张贴报告三种形式进行。10日为产业论坛,11日为大会开幕式和大会邀请报告,12日至13日两天分22个专业学科进行分会场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学术交流。大会邀请报告阶段有关领导、专家和学者将就核科技发展政策环境、基础研究、核能三代、四代技术、核能装备制造等进行演讲。分会场阶段广大核科技工作者将围绕核技术研发、核燃料循环、核电、核技术应用、核技术经济与现代化、核科技信息管理等方向进行交流研讨。此外,本届年会还将举办以“传承科学精神--纪念玻尔模型建立100周年”为主题的青年报告会,届时胡思得、邱爱慈院士等将与1000余名高校学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弘扬老一辈核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将科学精神的“正能量”发扬光大。大会期间,还将“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评选优秀学术论文。根据计划,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拟于2013年11月出版。

化工技术行业报告【第八篇】

一、科技革命促进财务报告的产生

最早的会计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经过2000多年的缓慢发展,在18世纪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前,会计已形成了独立的记录和计量工作,复式记账法已被广泛认可,簿记也得到了普及。但是由于当时人类社会尚处于农业经济时期,工商业十分落后,生产方式主要是家庭作坊和小手工工场,生产规模小,工艺简单,作坊主自行经营,家庭与作坊及工场未能完全区分,作坊主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簿记结果就能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

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始于17 世纪后半期数学、力学、天文学的大发展,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工厂的出现使得生产趋于集中化规范化,管理趋于专业化,改变了经营者的思想理念,强化了所有者权益观念。所有者意识到工厂是所有者投入资本的结果,要求保障其投入的资本并使其增值。在生产力大幅提高,产品供不应求的经济社会里,资本的保值增值主要体现在主要以实物形态反映的财富的增加。所有者迫切需要会计提供企业各种资产的性质与状态,由此产生了资产负债表的雏形。

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此次科技革命给英国带来了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上的领先地位,造就了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强大实力和影响力。欧美各国纷纷效法英国,进行科技革命。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科技革命先后完成,随着机器的广泛应用,股份制已经取代合伙和独资的工厂制度逐渐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企业的发展,股权逐渐分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所有者渐渐远离企业的经营活动,难以充分了解企业的全部信息,转而关注投入资产的盈利情况。为了反映经营者对所有者受托责任的履行,向所有者提供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分配情况,损益表应运而生。

至此,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爆发,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促进了财务报告中的两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产生。此时的财务报告主要用以解决在科技革命中诞生的股份公司两权分离情况下,所有者和经营者对权益信息和盈亏信息的需求。

二、科技革命与财务报告体系的建立

第二次科技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其以发电机的发明为起点,以工业电气化为标志。这次科技革命和第一次科技革命相比较,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跨越:科学成为影响工业的决定性因素。第一次科技革命里的许多发明,例如:棉纺机、蒸汽机、采矿冶金技术、铁路等,不是科学家们有目的的研究,而是技术工人们对经济刺激的反应。在第二次科技革命里,科学家们开始针对工业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使大量的生产技术得到改善和应用。此时,科学技术真正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第一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二次科技革命给社会和经济组织带来了更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从四个方面推动了财务报告体系的建立。第一,垄断组织的形成对财务报告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带入到电气时代,电力、钢铁、石油、化学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使得欧美各国的工业体系的重心由轻工业转变为重工业。垄断组织的出现一方面使经济资源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使企业规模变得更大,结构更加复杂。庞大的企业组织体系加上复杂的外部环境,简单的资产情况和盈余信息已不能满足经营者和投资人的需求。他们要求财务报告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垄断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第二,资本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大了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范畴。资本市场的发展使股票流通成为可能,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发行股票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股权的分散化和多元化使股东超越经营者成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人。同时,所有权的可转让性缓解了企业的债权人、所有者以及其他关系人之间的矛盾,但也使企业与所有者的关系,企业与债权、债务人的关系复杂化,财务报告成为平衡各方权益的低成本的信用手段,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也从所有者、经营者扩大到各方利益相关者。第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改变了财务报告的目标。现代企业制度出现,企业内部分工更细更明确,管理更加专业化科学化,两权彻底分离,经营者拥有企业的实际控制权,而所有者的所有权抽象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已不能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财务报告的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化。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重新确立了财务报告目标的基础。第四,资本的全球扩张,要求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经济扩张开始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到维持和发展企业与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完善资本市场、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资本的全球扩张要求提高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

由于上述推动因素的存在,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财务报告出现了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首先,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的形式的确立。财务报表附注和附表的出现,采用数字和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对财务报表内确认的信息进行解释或补充。其次,先进科技成果用于生成会计信息,财务报告出现了第三张对外报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也就是现在的现金流量表。第三,企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合并报表的形成。最后,利益相关者可以在必要时聘请专业人士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查。至此,现代的财务报告体系和财务报告制度就建立起来了。

三、当代科技革命与财务报告改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40年代,这次科技革命以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其一,当代科技革命带来会计环境的巨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由电器时代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会计所面临的环境。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资源也随着发生变化。同传统企业相比,实物资产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企业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本智力财富,技术在企业资产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以实物资产和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现有财务报告体系已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国际市场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的出现使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随之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外延的扩大,会计信息不再是独立于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孤岛,而是联系企业各部门、各经营环节的信息纽带。企业内部财务报告已成为有效获取数据、处理信息、配置企业资源和财务资源的重要工具。企业与外部单位进行“资金”和“信息”交流的方式同样发生了改变,现有的数据传递和输出模式使会计信息缺乏时效性和可预测性,已不能满足来自外部的信息需求。

其二,当代科技革命下财务报告改革的趋势。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财务报告改革呈现出三大趋势:财务报告内容的改革、财务报告结构的改革、财务报告披露方式的改革。

财务报告内容的改革旨在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增加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让资本市场更多地了解有关企业未来价值和评价衡量投资风险所需的信息。财务报告应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至少增加以下指标:反映企业战略、竞争优势的定性指标;反映人力资源智力资本的信息;反映资本成本和股东价值的指标;反映企业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信息。这样财务报告将有助于各相关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真实的价值情况。

财务报告结构的改革旨在改进现有财务报告结构的缺陷。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发展起来的财务报告体系,重视实物资产,财务报告仍以会计要素为单位进行列报,强调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财务报告结构的改革需要打破原有以会计要素为单位的列报方式,强调各方利益主体的权益,将报表列报与企业核心目标紧密联系的经营活动与筹资活动信息联系起来,突出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

财务报告披露方式的改革旨在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编制效率与信息披露质量。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时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财务报告披露方式将向着数字化网络财务报告的方式发展。对于财务信息的各方使用者而言,数字化网络财务报告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动识别、交换、汇总按照不同语言和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原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信息,降低获取会计信息和处理会计信息的成本。

其三,科技革命引导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三次科技革命尚未结束,科学技术还在快速发展,生产力还在持续提高。国际贸易、资本市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着产业结构和世界经济格局的继续发展。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新科技成果的不断产生将进一步打破过去信息“供给—需求”过程中的技术障碍,推动财务报告体系向着实时多样化模式发展。一方面,信息的需求和技术的提高将推动财务信息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报告方式,并最终走向财务网络实时报告。财务报告使用者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可以获取企业特定历史时点和当前时点的财务报告,无需等到会计期间结束,相对缩短了现有会计期间间隔,大大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另一方面,财务报告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也随着信息需求而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财务报告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体现在三个方面:财务报告的角度多样化、财务报告内容更加丰富、财务报告的表达形式多样化。财务报告的角度多样化是指以信息科学作为技术支撑平台,构建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对外数据中心,除提供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标准财务报告外,允许财务信息使用者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非格式化非标准化的信息,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角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财务报告的内容将从横向和纵向得到丰富。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各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联系大大增强,环境保护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环保的高科技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责任备受关注,环保和社会责任思想最终将转化为企业的行动,影响财务报告的目标,进入财务报告的呈报体系。除此之外,与财务信息密切相关的非财务信息业将由于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提高而伴随财务信息的对外公开。财务报告面向的使用者层次不同且复杂,使用者们识别和利用信息深度的差异较大,因此财务报告需要具备多层纵向穿透功能,即财务报告按照信息的详略程度分层,由略到详,直到决策所需的最小信息单位,不同层次间能够实现从略层到详层的扩展性穿透,从纵向丰富财务报告的内容。财务报告的表达方式也不再一成不变,色彩、图像、影音都可能成为财务报告的表达元素。财务报告的实时多样化模式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的特点,强化和突出了财务报告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进一步体现了财务报告信息的价值。

四、结论

科学技术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的有力杠杆,每一次财务报告发展历程上的飞跃都隐藏着科技革命的推动之手。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与前几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目前还处于工业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时期,财务报告面临的变革更是任重道远,其创新与改革既要考虑到现行的报告规则,也需要顺应科技革命的发展,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才能发挥财务报告的信息优势。

参考文献:

[1]等著,苏中友等译:《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

35 2961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