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工作的发展思路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离退休工作的发展思路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离退休工作的发展思路【第一篇】

目前,区各部门对20的具体工作任务尚未下达,从街道区域实际出发,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抓好三产企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通过商会集中研讨、重点企业走访和与区招商部门主动对接等方式,多途径收集企业注册三产意愿信息,提供诸如注册用房、注册代办、场地租赁协调等服务,努力将优质企业配套三产服务引进入驻。积极宣传我区税收扶持政策,重点关注年税收预计在100万-200万元之间的优质三产企业的引进,增强区域商贸服务业活力。

二是抓好二产企业增量扩产工作。关注**、**、**等龙头骨干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在通水供电、能耗指标等方便给予适度倾斜,鼓励企业满负荷生产,继续做大二产经济总量,力争全年规上工业产值达到550亿元。推进冠保码头、**乙苯-苯乙烯和变压器油项目、**聚能等项目的`建设进度。确定海越二期工艺技术方案,尽快启动二期建设项目,力争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

三是抓好生态建设环境提升工作。在2016年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的基础上,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继续提升区域生态档次。根据**河保洁现状,由市政公司落实专业保洁人员实施日常保洁,提高**河水系全线保洁水平。统筹街道各职能部门,推进2016年“五水共治”工作,继续巩固前两年工作成果。推广重点环保企业环保义务监督员机制,推进企业本质环保水平。

本文由应届毕业生网范文/栏目小篇为大家编辑参考阅读。

离退休工作的发展思路【第二篇】

2010年,我市乡镇工业在仪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扬州乡企局的直接指导下,以优化结构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运行监控和招商引资,重视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产品做特做精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全年乡镇工业完成现价产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完成扬州市局下达目标的%、%、%和%。乡镇规模工业完成产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其特点主要有:

1、经济总量屡创新高,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为实现乡镇工业经济总量提升、运营质态改善和企业做大做强、创优创新的战略目标,2010年我们实施了工业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创优创新”奖励办法。一年来乡镇工业持续高位放量增长。乡镇全部和规模工业分别完成产值亿元、亿元,同比增长%、%,对市辖工业增幅贡献了、个百分点。

全市10个乡镇中月塘、马集、新城3个乡镇工业产销增幅超过60%,真州、新集两镇总产值分别突破40亿元和30亿元。月塘、新集、谢集狠抓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振通电工、金陵船舶、杭万汽配等重点企业的大项目很快投产见效,带动区域经济迅猛发展。到2010年底,乡镇规模企业达286个,亿元企业26家,年产值千万以上企业达235个,分别比去年新增28个、12个和33个。振通电工和金陵船舶两企业年产值分别突破20亿元和10亿元大关。乡镇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同比提高了个百分点。26家亿元企业累计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乡镇规模工业产值的%。振通铜业和金陵船舶两个十亿元企业完成产值亿元,分别拉动全市乡镇全部和规模工业产值增长和43个百分点。

2、运行质态明显改善,利税大户贡献突出。

全市乡镇全部工业迅猛发展,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60%,规模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70%,呈现了规模工业领先全部工业增长,效益增幅快于产销增幅,乡镇工业领先市辖和全市发展的喜人局面。

经济效益的攀升,主要得益于利税大户的贡献。1-11月我市乡镇工业有振通铜业、金陵船舶、新型建材、金派内燃机配件等9家利税超过千万,22家利税过500万的企业完成利税近3亿元,达去年同期的倍,占同期乡镇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一半,我市规模最大的乡镇企业振通铜业实现利税高达8610万元。1-11月我市利润超百万元乡镇企业有59家,比同期增加24家,共实现利润亿元,达去年同期的3倍,占同期乡镇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金陵船舶1-11月实现利润3334万元。

3、集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2010年全市9个集中区完成营业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和利润亿元,同比增长77%、65%和60%,分别占乡镇全部工业的%、%和%。新集、月塘、真州三乡镇工业集中区产出规模均超20亿元,分别占所在乡镇全部工业的%、%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年内开发利用土地共计3842亩,完成基础实施投入亿元,工业投入44亿元,新建标房面积平方米,年内新增入园企业227个,目前共有入园生产企业892家,其中投产企业715个,从业职工数达4万多人。

开展集中区规划推进和环境治理达标活动,保障集中区科学发展。真州工业集中区围绕化纤无纺和箱包等特色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万吨涤纶长丝、短纤和无纺织物的生产能力,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同比增长40%和34%。新集工业集中区发挥地域优势,通过腾笼换鸟的方法盘活闲置标房,全年投入亿元,重点发展船舶和汽车制造、服饰加工产业,集中区完成营业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59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112%和103%。2010年先后有百家丽造明、苏港造船等3个亿元以上项目和华藤印染、新能源混凝土等一批千万元以上项目落户集中区竣工投产。

4、开展创业辅导活动、推进创业基地建设。

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搭建信息、人才、资金、技术、厂房场地和公共设施等创业服务平台。真州镇、新集镇、马集镇和市工业总公司等四单位按照资源节约利用、服务便捷高效、要素合理配置、功能配套完善、信息交流顺畅、技术合作共享、人才有序流动、企业集群共生的工作方针,建成的创业基地。大仪镇、市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杭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创业基地正在启动。

已建的4家创业基地累计投入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亿元,累计建成厂房万平方米,入基地企业数达16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就业人数6435人,2010年可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利税过亿元。多元化投入,多渠道融资,兴建标准化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市4家创业基地新建标准化厂房面积万平方米,利用改造旧厂房万平方米,现有建筑物及配套设施面积达万平方米,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200万元,真州、新集两个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资产总额已达亿元。

5、协调生产要素供给,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联络28个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政策扶持、经贸合作、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融资担保等方面服务和支持。二是经过努力省开行直贷资金已由3000万元提高到4000万元;不断增强担保公司实力,多渠道筹集资金,注册资本金由5653万元扩充到1亿元,全年共为中小企业提供85笔贷款担保总额为亿万元,累计担保余额达亿元;开展企业资金需求状况调查,及时向银行提供市场好、信誉佳的企业;会同市人行召开了3次银企签约会,促成154家企业与各主要商业银行签定了资金总额亿元的贷款意向书。三是畅通信息服务渠道,通过经贸网站和《仪征经贸信息》,及时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原材料市场供求变化以及中央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的重大信息。四是实施人才培训,组织7家单位参加扬州市重点企业发展论坛,动员6家企业参加扬州中小局“定位定天下”讲座,落实22名企业高管到扬州参加清华总裁班领导力提升系列讲座,牵头实施了省中小企业“视训365”工程等等,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五是组织会展交流活动,落实谗神食品、史福特光电、澳凯金属制品等8企业参加对接洽谈活动,促成了6家企业与省内8家大型商贸企业签定了近千万的购销合同和680万元的意向协议。上工业投资项目竣工投产,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6、技改投入明显加大,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2010年乡镇工业共完成技改投入亿元,同比增长%,占年计划的%,其中大仪、青山、谢集、马集等4个乡镇同比增幅均超过70%,新集、马集年内完成技改投入均超10亿元。全市乡镇2010年在建的479个项目中,已有428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1亿元的金陵造船扩建项目,预计年后完工。真州百家丽的光伏电池和金达无纺的双绒棉、马集永辉公司散热管制造等23个五千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2010年总投资亿元的166个乡镇千万元以。谢集重点培育壮大杭万汽配集团,完成项目建设投入亿元,为产业集聚发展增添后劲。总投资4亿元的月塘乡振通电工新建项目竣工投产,2010年实现产值亿元,成为全市最大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7、技术创新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稳妥实施。

及时分解落实“双创”工作目标,加强高新产品、高新企业申报工作,全年乡镇工业完成新产品开发任务190个,共申报高新技术产品39项,申请专利805项,授权专利276项,新产品产值率达%。指导帮助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组织了金派内燃机配件、润扬机械等3企业申报省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其中金派内燃机公司获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单位。构建推广《商务仪征》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已注册200多家企业用户。恒通车材、苏港造船两家均通过扬州市级技术中心认定,旺海数控、威龙活塞环、森泰化工等企业分别与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全面启动企业创牌,赛格、润韵已获省著名商标,威龙活塞环申报省名牌产品,组织起重机械厂、宏达科工贸等10余家企业申报扬州市知名商标、扬州名牌。多科特水性涂料公司获得省中小局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资助,另有6个项目获得扬州市“双创”扶持。

尽管我市乡镇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地区先进县市区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不快。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化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二是规模工业产值仅占全部工业的%,规模企业平均年产值不足5千万,两相指标在扬州县市中最低。三是集中区总体水平不高,主导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特色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克服。

2010年,我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四年小康”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立足“保增长、调结构”,继续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以做大做强为目标,以推进创新型经济为重点,突出运行组织,以工业“双创”、“三重”、节能降耗、融资服务为抓手,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2010年乡镇工业目标任务为:

1、工业总量:全部工业产值330亿元、销售305亿元、利税16亿元、利润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25%,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80亿元、销售166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2、企业规模:新增规模企业45家,新增亿元企业8家,新增5亿元企业1家。

3、工业投入:工业投入亿元,同比增长%,实施五千万元以上项目54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

4、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全年开发新产品200个,新品销售率%,认定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0个;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争创扬州市级以上品牌15个。

5、集中区建设:营业收入17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亿元,工业项目投入36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0个,新增入园企业160个,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工作措施主要有:

1、保目标,抓监控,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尽早将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落实到企业项目。近期要重点抓好一季度指标的分解落实工作,把所有考核目标排细排实、一并下达。二是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问题,排找差距,提出对策措施;同时,经常深入乡镇及企业,组织专题调研,了解掌握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动态,落实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加强经济预警预测,防止工业生产出现较大波动。三是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增产增收,积极组织名企、名品、名牌参加国内外经贸展销洽谈活动,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抢抓订单,增产扩销。四是督促乡镇对所属企业规范统计行为,配合税务、统计等部门加强督查,促使企业真实反映实际产出,做到应报尽报,确保应统尽统。

2、扩规模,调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在汽车船舶制造、化纤无纺织物、电器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大力推动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新产品,拓展产品发展空间。二是改造提升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依托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品牌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做大传统产业规模。三是培植壮大企业梯次群队,选择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实行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植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小巨人”、产品“单打冠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进而带动产业扩张。

3、增投入,攻项目,提升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大力引进和加快建设高水平重大项目,对上年结转的金陵造船和杭万汽配等亿元项目,加大服务协调力度,推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对在手在谈的项目,尽快落地落户。重点落实谢集的元胜纺织、青山的东盛国际废品处理等年内开工的十个亿元项目和总投资1500万美元的谢集乡摩泰克汽车电子助力系统等外资项目。二是做好项目储备报批,在项目的产业链开发、集聚开发和整体开发上做好文章,不断充实项目库;对照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精心包装谋划,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协助企业报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笼子”,获得政策资金的扶持。三是加快集中区建设,按照“拉开框架、拓展空间、做强基础、不断配套”的要求,鼓励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参与园区开发经营,新增基础设施投入亿元,提高集中区档次,增强吸附能力,提升项目承载力。

4、创品牌,求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扬州市“8631”创新计划以及我市科技创新方案,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一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集中资金、设备和人才,着力在新光源、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等领域和重点骨干企业中建成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争取全年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二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开发关键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加快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的过程,全年促成产学研项目12个。三是鼓励创新创牌,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鼓励企业重视品牌效益,加强质量管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加快培育名牌、创建品牌步伐,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企业3家、高新产品15个、品牌2个。

5、把关口,降能耗,推进科学和谐发展。一是强化基础管理。指导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帮助用能企业完善基础台帐、能耗定额和计量统计等工作。二是严控能耗增量。从源头把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准入。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鼓励企业进行节电、节能技术改造,减少或降低能源消耗,全年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造项目不低于8个。三是推行清洁生产。争取明年再有3家企业通过验收。争取8家企业通过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和年检、更多的企业进入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确保全年节能降耗目标顺利实现。

6、整要素,解难题,营造加快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整合土地、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努力缓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一是加强宏观经济信息跟踪,定期发布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重大信息、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信息、国家产业政策信息以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参考。二是推进银企沟通,加强银企互动对接,重点帮助优质企业落实和扩大授信规模,全年组织银企签约活动不少于3次,稳步提高银企合作履约率;同时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争取更多的放贷资金,多渠道扩充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培育相关政策,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业能人、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

7、兴调研,提效能,打造创先争优团队。一是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为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素质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把握复杂经济形势、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一线,掌握情况,研究思考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等专项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治乱减负工作,治理各类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行为。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大力开展“示范科室”、“示范岗”活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努力争创全市标兵文明单位。

离退休工作的发展思路【第三篇】

“十四五”期间,镇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为宗旨,加强“三农”工作,认真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强化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乡村产业体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狠抓各项兴农、强农措施落实,加强农房改善,切实打造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坚持惠民利民,加快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和追溯平台,加强绿色农产品和家庭农场培育申报,加强职业农民培训,进一步增强“利民芦蒿”品牌影响力,积极转化经济效益。坚持系统推进,深化公共空间治理,进一步完善乡镇力推、村居主导、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整体格局,推动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助推村居经济发展、惠及群众。

加快基础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快利民新农房和镇区幸福家园两个农房改善项目,确保工程质量,维护安置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保障,重点扶持引导农房项目周边农业产业发展,推动镇村农房改善项目和农业产业布局深度融合。加强镇村卫生保洁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快推进仰顺线和振兴路改造工程,强化对镇区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不断强化农用地综合整治,在保护生态环境、田园风光的前提下,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不断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土地盘活,进行项目再招引,坚持创新强驱动,对新、老园区项目,集中优势优质资源实行精准施策,通过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品牌强企4篇文章,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帮扶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加速形成以超5千万为龙头,规模企业为骨干、小微企业为基础的梯次发展格局。

深化“企业+农业”合作平台,加强与正大集团、京东、苏宁、淘宝等大企业的产业合作,创新农产品新销售点,深挖附加产值,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产研一体农业基地等形式,拓展市场发展前景,进一步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吸纳剩余劳动力就业,构建完善地方特色产品从生产到开发再到销售的完整闭环。

深化文化宣传服务发展大局,强化理论武装、干部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文明长效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指导作用,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加强移风易俗和道德新风尚宣传引导,借助新媒体优势,进一步加强地方特色品牌推广,积极打造文化新名片。

加大产业带动作用,采取“合作社+农户”、“大户+农户”等方式发展特色芦蒿种植项目区,增强产业效益和带动能力。进一步挖掘电商线上销售和线下带动作用,拓宽地产品销路。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工业园区扶贫厂房增收带动作用。

离退休工作的发展思路【第四篇】

由于工业园区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环境卫生工作无人管,园区“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有些企业主将工业垃圾、建筑垃圾、装潢垃圾等混在生活垃圾一起,导致垃圾清运承包户拒绝清运,每逢重大活动,街道、村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清理。针对存在的问题,多次召集企业主进行座谈讨论,增强企业主对园区环境整治工作的认识,提高企业主做好环境卫生工作的自觉性,通过整治,园区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

二、开展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根据上级要求,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调查和农村工业污染“回头看”,并对“回头看”排查的'污染企业进行核对,按照工业企业整治要求,共梳理污染整治企业6家,搬迁企业1家,其中,涉及工业污水整治的企业4家;目前已有6家企业基本完成了污染治理,1家企业将于11月底完成搬迁工作。

三、开展“三改一拆”旧厂区改造。

结合我市旧厂区改造成计划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旧厂区改造工作。根据街道实际,选择在虎霸集团等4家企业进行旧厂区改造,目前已完成旧厂区改造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旧厂区改造计划的%。

四、做好为企服务工作。

完成社后村工业用地征收工作,配合国土部门做好两个区块的工业用地出让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因扩大生产中遇到用地困难问题;协助新取得工业用地的企业做好建筑施工前相关事项会审、报批和土地出让款结算等工作;调处企业与周边农户发生的界址纠纷,帮助企业解决一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全力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当好为企服务的“店小二”。

离退休工作的发展思路【第五篇】

洪山区是武汉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也是全国最大的科教智力密集区之一。如何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洪山区将重锤敲在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上。区委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把开展“治庸问责”,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当前全区的头等大事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以行政审批“三减”(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为核心,以政务服务“三制”(承诺制、限时制、追责制)为保障,努力打造“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人文环境最优”的中心城区,为洪山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一流的环境保证。

一、以开展治庸问责为重点,打造风清气正的干部环境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干部是第一要素,作风是第一保障。洪山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的部署,以坚决的态度、严厉的措施,迅速在全区掀起“治庸问责”风暴。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落实不力、拖延懈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10个方面的问题,组织以“两代表一委员”、专家教授、企业代表为主体的督查小组,开展集中检查和明察暗访。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电话举报、信访举1报和网上举报形式,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目前,全区已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对9人给予通报批评,2人诫勉谈话,1人待岗的处理。加强“治庸问责”长效机制建设,科学界定部门职责,制定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完善绩效目标管理体系,解决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事权分离、多头管理和管理真空的问题。改进干部培养教育、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奖勤罚懒等机制,分层分类建立考评指标体系,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对区管班子主要领导进行单位测评、上级测评和全区党政干部大会测评,测评结果按权重综合评价考核,增强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不尽职责、碌碌无为,考核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干部,依照相关规定离岗培训或采取组织措施,促进干部去庸提能、能上庸下,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

二、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洪山区将优化政务环境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核心,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规范行政审批行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开公正、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紧盯政务环境最优的地区,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的审批、备案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和精简,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和审批事项,实行“三减”即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在审批环节上,积极开展并联审批,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减少办事环节,审批时限向最短的看齐。对全区收费项目进行清理,确需保留的一律按下限收取,工本费等一般性的收费项目由政府“买单”。加强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实行审批职能、审批事项、审批人员“三集中”,重大投资项目实行联合审批,不断完善政府“一站式”服务功能。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推进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初步实现了行政许可事项发布、申请受理、内部流转和办理结果反馈等环节的网络化。减少政府管理层次,赋予更多的权力给基层,扩大街乡和园区经济管理权限,增强了基层为企业服务的能力。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严格按照“先教育规范、再限期整改、最后依法处罚”的程序实施行政处罚,落实自由裁量细化量化规定,有效防止了行政处罚中的畸轻畸重问题。大力推行承诺制、限时制、追责制,将行政审批标准、程序、时限、责任人员、投诉渠道等在办公场所进行公开承诺,主动接受媒体和社会的监督。加大对承诺事项的检查和督办,畅通群众监督投诉渠道,严格责任追究,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三、以服务企业发展为重点,打造和谐良好的营商环境洪山区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集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不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佳的中心城区。针对企业反映的欺行霸市、垄断市场、哄抬物价、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组织有关单位成立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专班,集中力量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展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整治活动,市场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政银企对接,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创业(风险)投资体系,加快发展小额贷款机构,推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和集合债券等,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千方百计保障企业建设用地需求,积极向市土地规划部门申请用地计划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报批,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计划。健全产业配套体系,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延伸产业链,促进区域内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强企业生活服务配套,围绕青菱都市产业园、南湖创意产业园等产业比较集中的区域配套建设职工公寓,完善商务、休闲娱乐和生活设施,提高各类服务设施档次。加强企业生产性服务配套,围绕街道口、徐东等商圈建设,建设一批高档写字楼,引进专业公司提供会计、金融、会务、研发、设计等服务,提高服务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准。加强交通组织和管理,促进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方便人员出行和货物运输,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开展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整治,严厉打击强揽工程、强拉强运、强买强卖和砖霸、沙霸、石霸等各种不法行为,确保企业有一个公平、安全、安宁的生产经营环境。

四、以转变思想观念为重点,打造崇商重商的发展环境洪山区在全区大力倡导“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淡化权力意识,树立为市场主体、为企业家服务的观念,在主动服务、超前服务、联合服务上下功夫,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制定出台扶持科技创业的优惠政策,帮助扶持辖区内的高校师生、科技人员自主创业,设立大学生创业种子资金100万元,开辟大学生创业基地7万平方米,发放创业贷款1538万元,每年开展“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创业创富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推进科技孵化器集群发展,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5个,孵化科技企业1000余家,高德红外、港迪电气、虹信通信等一批科技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建立区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对投资金额在2千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5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和1亿元以上的商贸旅游项目,由区领导全程联系,建立服务工作组,帮助协调解决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开展区领导与企业家、政府部门与企业的交流沟通活动,认真倾听企业家的呼声,及时向企业宣传政策、传递信息,解决企业家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大力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组织开展“十佳企业”、“十佳创新企业家”等评选活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举推荐和五一劳动奖章、杰出青年评比大力向优秀企业家倾斜,在全区树立创业光荣、当企业家光荣的良好氛围。通过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优秀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先进事迹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把优秀企业家打造成为洪山的品牌。

五、以加强综合整治为重点,打造洁美亮绿的城市环境一个企业聚集发展的地方,必然是一个环境优越的地方。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辖区自然环境优美,山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塑造洪山区的城市新形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白沙四路、武梁路、青菱中路、杨园南路等道路建设,加大壕沟高架桥、雄楚立交和珞狮路改造等工程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区内道路交通环境。以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坚持和完善大城管工作机制,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大城市管理设施投入,促进城市管理提档升级。强化武汉火车站等窗口地带经营秩序管理,严厉整治拉客、宰客、拒载、非法营运等问题。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重点解决暴露垃圾、渣土污染、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保持路面、街巷全天候干净整洁。推进城市立面景观建设,对珞喻路、珞狮南北路、武汉大道等路段121栋楼宇进行亮化,核心区域景观效果显著提升。抓好园林绿化和植树造林,加快南湖板块风景园林、青菱湖公园建设,实施三环线洪山段绿化工程,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黄家湖湿地公园、关山荷兰风情园等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推进“清水入湖”工程,加快南湖亲水平台建设,开展杨春湖、巡司河等综合整治工程,积极构建大东湖与汤逊湖水系各湖泊之间的生态水网,全力营造优美的宜居宜业城市环境。

离退休工作的发展思路【第六篇】

力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的现代特色纺织业和电子信息业先进制造基地。

二、工作目标。

工业投入性指标增长30以上;

工业经营性指标增长25以上。

三、工作要点。

1、抓好自主创新工作好范文版权所有。

宏观形势继续趋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抓手。一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实施“带出去”、“请进来”的架桥工程,进一步拓宽大专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面,进一步深化大专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层次,借助于院校的人才、成果、信息,促进企业提档升级。二要提高研发能力。要求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都建立研发机构,并实行培养和引进科研人才相结合,确保企业科研经费投入,确保新品开发与运用。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三要推进成果转化。对自主研发和引进的科研项目要加强保护和转化。加大专利申报力度,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同时想方设法把这些科研成果和专利转化为产品、转化为生产力。

2、抓好规模培育工作。

规模企业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的贡献,所担的社会责任,所起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着力推进“588”规模培育工程:即5个超亿企业,8个超5000万元企业,8个超2000万元企业。一要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规模企业的扶持政策,建立镇级规模企业培育库,实行梯级培育制,对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进行重点扶持。二要加强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规模企业的壮大更离不开产品质量,要以现代企业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重点,努力推进iso9000体系认证和企业产品检测中心建设。三要加快品牌建设。品牌是规模培育的重要一环,加大企业商标的注册,实现规模企业产品都有的商标,实现嘉兴市著名商标、嘉兴名牌零的突破。

3、抓好选资服务工作。

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招商选资,吸引高质量、高品位的项目落户油车港,实现油车港镇招商引资工作的再突破,继续挤身“嘉兴市利用外资十强镇”行列。一要明确招商主体。突出企业的招商主体地位,实行“以外引外”、“以商引商”的招商策略,做好盘活存量、腾笼换鸟和项目嫁接等工作。二要完善设施建设。在工业功能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洁化、亮化、绿化工程,同时加快正原路大桥、东方路大桥和高速公路连接线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的进度。三要提高服务水平。招商软环境逐步成为项目落户的第一因素,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是项目服务的主体,要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法规政策,努力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为项目提供“五心”服务。

4、抓好项目投产工作。

我镇多个投资超亿的项目都已开工建设,抓好项目投产工作将摆上议事日程,随着近几年主题年活动的不断深入,2007年我镇将开展“项目投产年”活动。一要建立联系制度。列出年内投产的重点项目,明确联系领导和具体服务人员,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并确定项目的具体投产时限和年内经济指标。二要督促建设进度。项目的建设进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产日期,抓项目建设进度是开展好“项目投产年”活动的关健环节,要对重点项目列出建设进度表,按照进度表对重点项目进行适时督促,确保工程进度。三要实施绩效考评,对已投产的项目进行绩效考评,重点考评项目的单位产出率,对单位产出率低于平均数的项目,要分析原因、分类指导,采取淘汰、嫁接、置换等方法来提高项目的单位产出率。

5、抓好环保安全工作好范文版权所有。

环保和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前提,也是构建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要开展专项整治。对安全隐患、环境污染企业要针对性的开展整治活动,主要开展喷水织机污水治理、植绒企业废气治理、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二要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环保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做到“人员、经费、工作”三到位。同时建立环保安全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继续开展专家检查、错位检查。三要提高人员素质。进一步强化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在环境污染、安全生产中的责任主体,加强对企业安全员、环保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工作自我检查、自行整改的意识和能力。

离退休工作的发展思路【第七篇】

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导下,经济发展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室人员工作认真,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总结工作经验,提高认识,努力营造辖区健康经济环境。今年,扶贫“双到”工作、商会日常工作、街道科协工作、珠宝园区建设、水贝、新村股份公司经济协调工作、城市更新改造等经济发展服务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落实。现将我科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扶贫“双到”工作。

(一)3月份,我街道对口扶贫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扶贫工作组的验收工作。经统计,三年来我街道对口扶贫帮困资金总投入达425万元,对口贫困村三多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12年人均纯收入均已达到2500元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我街道对口帮扶贫困村“三多村”的扶贫工作任务。

(二)今年下半年,按照新一轮对口扶贫工作任务要求,我街道对口帮扶贫困村为xx市大安镇陆军村。为切实做好我街道扶贫开发工作,我街道迅速成立了驻村工作领导小组,为驻村工作的开展提供强而有力的组织保证,并于今年7月开始派驻驻村工作组与驻村干部到xx市大安镇陆军村开展扶贫“双到”工作,工作组与镇村干部深入走访了陆军村66户贫困家庭,对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生产生活现状、意见及想法等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并将66户贫困户相关信息登记造册,专门建立了到户帮扶记录卡和贫困调查档案,同时,工作组还认真进行了实地勘察,研究可行性的扶贫开发项目。

1、截至目前,街道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在街道党工委的高度关注下,已完成对口帮扶村—陆军村的经济收入、社会救助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就业(学业)情况、种(养)殖业规模、贫困人口核对、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一系列的调研工作,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方案、三年总体规划与2013、2014、2015年度规划,明确了帮扶责任人,确保扶贫帮困工作出成效,有成果。

2、通过实地调查核实,确定贫困户名单,并在村委进行张榜公示;完成了建档立卡工作,把贫困村、贫困户、三年规划等相关数据录入到广东省扶贫信息网。

3、协助做好对口贫困村今年的农房改造的核实工作。

4、在受两个超级台风“尤特”、“天兔”影响后,我街道驻村工作组立即对陆军村受灾情况展开调查,并按要求将灾后情况如实逐级上报。由于台风造成当地农作物大量死亡或失收,贫困户生产生活受灾影响严重,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给予陆军村66户贫困户一定的农业复产资金,帮助贫困户尽快顺利复产。

5、今年以来,为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我街道副处以上领导已经三次带队到帮扶村检查指导工作,街道领导深入贫困户家中,翔实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驻村干部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取得实效。经统计,我街道共赠送万元慰问资金。

6、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多次研究讨论,暂定3年的(预)建设项目有8个,街道工作组将对这些项目进行可行性调查与评估,逐一筛选。对已到达条件的项目将积极上报,争取早日动工。

7、陆军村村委与陆军小学年前从社会募集了50万元港币(约39元万人民币)对陆军小学进行扩建工程,并已于10月份完工。由于学校资金不足,教学硬件配套设施无法到位,扩建的教学用房无法使用,为解决学校硬件配套设施资金缺口问题,我们拟发动社会力量筹集扶贫资金,进一步完善陆军小学的教育基础设施,让师生们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广东省2013-2015年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动作,循序渐进推进帮扶项目建设,积极牵线搭桥招商引资、大力引导村民就业(择业),逐步提高陆军村经济及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争取早日让陆军村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经过前期的筹备工作,今年4月中旬,翠竹街道科协顺利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来自街道各行业的52名代表出席会议,成功选举产生了街道科协第二届委员会。

(二)“科技周”主题宣传活动。

今年,我街道科协在辖区先后举办了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和食品安全”、“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实践”为主题的“科技周”活动,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并在活动现场悬挂宣传横幅、展示宣传挂图,并设立科普知识咨询点、有奖问答、更有互动环节,活动现场共派发宣传单600多份,吸引了大批市民的踊跃参与。通过宣传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推广科学生活方式,使群众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科普知识,促进辖区群众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今年9月16日“全国科普日”,翠竹科协在辖区翠竹社区工作站举办了科普知识宣传活动,特邀xx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工程师梁永贤为主讲老师,xx区科协等相关领导也应邀参加本次讲座。梁工程师详细地介绍了雾霾的概念、组成、来源、危害,并指出给人体所带来多种疾病危害和影响,以及对大气环境的破坏。最后,梁工程师对如何防范以及低碳生活进行了倡导,在座的居民都表示通过学习,对有了更深的认识,并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建设美丽罗湖,发放各种科普资料近200份。

(四)按市区相关文件要求,为做好“创建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评选工作。我街道科协已推选翠竹社区为“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并已报区科协,评比结果将于年底前公布。

(五)我街道科协在辖区社区内实行科普书籍流动服务,至今已在翠宁社区泰宁花园活动中心、愉天社区金丽豪苑鹏利阁活动中心、愉天社区生育文化中心、翠竹社区翠竹苑老人协会活动室建立了“科普图书流动书柜”。通过科普图书流动服务,不仅方便了辖区居民阅览,而且提高了图书的使用率,促进居民对科学知识的了解。

三、翠竹商会工作。

(一)今年,商会驻会班子深入企业,走访了辖区各重点商户30家,与企业家座谈,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并征集企业对我商会工作、辖区经营环境、社会民生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研究、分析企业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商会向会员企业发放行业信息刊物共200份,并及时向会企报送政府发布的最新政策、行业评比活动、企业信用评级等信息,努力为企业营造一个宽松、方便、高效的发展环境,使辖区企业能够平稳发展。

(二)定期召开理事会议,总结商会工作进展情况,明确工作目标,抓工作重点、难点,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同时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全体会员企业,积极协助会员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增强商会的凝聚力。

(三)把各行各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吸纳进商会组织,不断提高会员素质和壮大商会队伍。经统计,今年,我商会共新增会员企业4家,现共有会员单位96家。

四、水贝珠宝园改造建设。

为优化珠宝园区环境,提高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我街道积极配合区重建局进行园区的升级改造项目。今年,我们深入走访企业70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园区改造建设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开展城市更新协调工作。

按照政府城市更新有关文件要求,我们积极开展城市更新的引导工作,深入调查并掌握社区动态,做好各项宣传工作,使居民了解我市城市更新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并成立旧城改造领导协调小组,负责对辖区的城市更新相关事项等进行协调,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制定可行性方案,配合政府其他部门,切实做好城市更新协调工作,确保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六、做好水贝、新村股份公司经济协调工作。

(一)我科定期到水贝、新村股份公司走访,深入调查了解情况,熟悉和掌握企业的经济动作状况,对股份公司的经济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等进行相关的服务工作,同时做好水贝村、新村的居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受理工作。

(二)股份公司换届选举工作情况。

水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及新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筹备换届选举工作,预计年底前完成公司的换届选举工作。

(三)对社区股份公司“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工作,进一步推动社区股份公司的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切实做好我街道基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离退休工作的发展思路【第八篇】

209月27日在市十三届人大会第26次会议上。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辉。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的奋斗目标,按照“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和“三产富市”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市服务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46∶。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7%,三次产业比重变化为∶∶。

2、经济社会效益稳步提升。年,全市服务业提供的地方财政收入55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万人,比20增加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3、产业内部结构趋向优化。2005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8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比年提高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幅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档次明显提升,新兴业态发展明显加快。

4、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经过多年发展,全市逐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大交通格局,区域性交通枢纽作用不断增强。信息网络不断完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各类金融主体加快集聚,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现代化商贸设施逐年增多,区域性流通中心地位更加突出。社区服务、中介服务快速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5、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5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亿元,“十五”期间服务业累计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亿元,同比增长41%。一批重大项目如现代物流港、领秀城、奥体中心、鹊山龙湖、长清大学科技园等开工建设。

(二)从重点行业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0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为“十五”以来最高增幅。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05年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软件业整体实力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6位。齐鲁软件园建设规模居全国十一大软件基地之首,入住企业已达到500多家。浪潮、中创、积成等骨干企业入选全国独立软件企业30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联百灵等“九网通衢”的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金融业。2005年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到今年6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0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11亿元和40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房地产业。2005年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全市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到440多家,年开发能力达到1000万平方米。世纪中华城、济发经典小区等经济适用房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阳光一百、伟东新都、阳光舜城等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部分竣工。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05年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强势发展,全市130多座大型商务楼宇,吸引了信息传媒、软件开发、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10多个行业36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近30家世界500强地区总部。

旅游业。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万人次,比上年增长%;实现旅游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19%;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目前全市旅游景区(点)达到48家,旅游星级饭店达到75家(其中五星级3家),国际国内旅行社达到184家(其中国际22家)。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明显改善。

科教文卫体服务业。2005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教育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增强。

别增长%和%,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批零贸易餐饮住宿业。2005年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商贸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美、苏宁、上海联华、台湾大润发、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泰国易初莲花、日本伊势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入驻济南。餐饮业持续增长,2005年实现零售额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商业布局日趋合理,辐射周边、贯通城乡的商贸流通格局基本形成。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2005年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2005年实现客运周转量亿人次,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公里,高级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济南国际机场扩建和绕城高速路、旅游路、经十路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启用,极大提高了我市综合运输能力。

物流服务。到2005年底,全市物流及相关企业发展到1876家,鲁能帆茂、山东中邮、山东佳怡等七家物流企业入选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华宇、全程、宝供、海尔、九洲通、tnt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相继落户我市。物流基地规划建设进展顺利,盖家沟、山东现代、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等一批公共物流节点加快建设和提升。

会展服务。2005年举办各类展会96个,国际信博会、旅交会等成为我市会展业的品牌展会。2005年全国秋季糖酒会实现交易额亿元,创历届糖酒会之最。年全煤会拉动我市相关产业增收亿元。

连锁服务。到2005年底,全市各类连锁企业发展到60个,门店3000多家,三联商社、银座商城、济南华联等3家企业跨入全国连锁百强行列。骨干企业跨地区经营初见成效,2005年,三联、银座、人民商场等实现跨地域销售额超过100亿元。麦当劳、肯德基等特许经营快餐店发展到21家。

社区服务。2005年社区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市家政服务企业已发展到207家,固定从业人员近7万人,2005年安置就业近万人。全市已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10个市级示范社区。

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服务业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知识经济尚未形成产业优势。三是产业化进程需进一步加快。全市服务业布局分散,产业链短。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业发育不充分,科技、文化、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行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四是改革开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社会资本参与性不强。

目前,我市服务业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济南都市圈”的规划和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服务业取得新突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基本要求,强化为全省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强化为一、二产业发展服务的功能,强化为广大市民生活服务的功能,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构筑产业层次高、竞争能力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06年底,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实现1000亿元以上;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440亿元以上,占全市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4%以上;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达到150万人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亿元。

到“十一五”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十一五”期间,全市服务业投资累计达到330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服务业提供的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达到165万人以上。

(三)发展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在坚持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在以下十个方面实现突破。

1、完善市场体系,优先发展金融服务业。一是加快形成金融聚集区。进一步提升以泺源大街、经七路为中心的传统金融商贸区的功能;积极创造条件,高标准规划建设东部新城金融商贸区。二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快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加大上市公司重组力度,大力培植后备上市资源。三是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济南。

四是稳步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市商业银行,加快农信社改革,改善金融服务。

2、加快资源整合,突破发展现代物流业。一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引导企业进行物流外包,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二是建设两大物流基础平台。完善航空、铁路、公路等物流通道,建设物流交通网络平台;完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三是积极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盖家沟、担山屯、郭店三大物流园区和一批物流中心。

3、突出泉城特色,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一是打造五大旅游片区。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和项目开发建设,逐步形成泉城中心旅游区、东部泉水历史文化旅游区、南部山区生态休闲旅游区、西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区、北部黄河景观旅游区的发展格局。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一批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条件。三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发具有济南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资源整合,利用多种促销手段,努力开拓客源市场。四是促进旅游夜生活发展。规范治安、城管、市场、收费等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亮化水平,活跃夜间休闲娱乐。

4、打造精品名牌,加快发展会展服务业。一是大力举办各类展会。精心策划和开发影响力强、规模大、特色鲜明的会展项目,加大力度培育济南展会品牌。二是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在整合现有会展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济南国际会展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三是培育会展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会展公司、会务公司及中介服务机构,延长会展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增强产业意识,稳步发展科教文卫体服务业。一是扶持发展科研服务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业。鼓励各类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积极开展各类就业培训。加快东、西部高等教育聚集区建设。三是繁荣发展文化娱乐业。精心策划一批文艺精品,活跃演出市场。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四是加快发展卫生保健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办好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础上,规范发展社会医疗保健业。五是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业。高标准建设奥体中心和一批体育设施,办好第十一届全运会。积极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和健身娱乐市场,努力承办国内外商业赛事,推动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

业协会承担的管理职能转移或委托给行业协会承担。

7、优化空间布局,健康发展房地产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以高档商务楼、写字楼为载体,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商居组团,推动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二是规范推进商品住宅开发。适应城市化加快推进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需要,集中成片开发一批商品住宅区。三是实施安康居住工程。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保障社会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权益。四是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测体系和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发展交易市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8、依托资源优势,扶持发展信息服务业。一是实施“一二五”工程。加快建设软件开发综合技术支撑平台;构建行业联盟和服务支撑两大体系;构筑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软件出口五大产业基地。二是加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通信网络建设和信息管线综合改造,加快通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相互融合,形成覆盖城乡的电信服务体系。三是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积极推进网上办公和网上交易,努力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9、贴近居民生活,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一是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级社区服务中心。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医疗、健身、家政等服务项目。二是加快社区服务社会化进程。对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进行改革和资源整合,向社区开放。三是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社区服务资金,引导和培育各类民间服务的发展,鼓励创办各种社区服务企业。四是加快构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建立“济南市社区服务网”,实现全市社区服务的信息交流与社区资源的共享。

10、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一是建设一批不同层级的商业中心。在泉城广场和泉城路周围地区构建标志性商业核心区;在十县(市)区各改造提升或建设一处区级商业中心。同时抓好一批商业街区的改造和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商业体系。二是构筑批发市场集群。新建扩建、改造提升一批专业批发市场,扩大交易规模,增强聚集辐射能力。三是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本形成以各县(市)驻地、乡镇、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四是提升餐饮业发展水平。弘扬鲁菜餐饮文化,创新产品名牌,提高服务档次。五是挖掘“老字号”资源。重点抓好“大观园”、“宏济堂”、“燕喜堂”等一批“老字号”的恢复、培育、改造和提升,扩大品牌效应。

(四)主要措施。

1、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大力提高非公有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积极推进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转变,深化科技、文化、体育、广播影视等领域体制改革,着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努力消除影响开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实现服务业对外开放新的突破。

2、增强骨干带动作用。加快资源整合,促进生产要素集中,引导企业加强联合与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集团,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育名优品牌,增强优势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引进推广现代运营方式;着力推动集团化、网络化经营。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服务业企业入驻济南,带动全市服务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3、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努力推进市场化、多元化融资。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新格局。引导金融机构对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贷款资金。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和与国家、省服务业资金配套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加大投入。积极策划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4、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研究制定并实施我市的贯彻意见,同时提出市场准入、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和引进、绩效考核等配套政策措施,为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以上汇报,请批评指正。

35 1819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