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乡党委书记2024年平安建设述职报告

爱国 分享 时间:

乡党委书记总结平安建设工作,强调安全责任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群众参与和社会治理创新,提升了乡村安全稳定水平。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乡党委书记平安建设述职报告相关资料,供您学习参考!


乡党委书记20xx年平安建设述职报告

20xx年,X乡深入贯彻落实平安丰城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运用"红黄绿"三色工作法,全面推进乡域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实现群众公众安全感稳步大幅提升。

一、20xx年履职情况

(一)"红色"强力引擎,畅通治理脉络

1、深化政治建设,锻造红色铁军

以"信访五无、矛盾纠纷不出乡"为切入点,"一张网"深化以村为主、乡镇包干、部门包线、领导包案的"一主三包"稳控工作机制,调整增加乡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6名,全年定期召开平安建设(信访联席)专题会议13次,及时传达研判部署落实平安建设工作。"一体化"规范整合重组综合执法队伍,强化巩固了党委统一领导指挥、综治、公安、司法、执法队等政法力量重心下移、快速集结响应的日常和战备机制,政法综治队伍战斗力得到全面提升。

2、强化党建引领,筑造红色网格

全力以赴打好基层基础建设、治安综合整治、矛盾多元化解、重点人群管控等重点攻坚战,大力推行"两员两长"网格模式,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红色资源+微治理"模式。建立了由包村干部、驻村民警"吹哨",党员、小组长、妇女小组长、优秀退役军人等平安志愿者"报到"的红色网格,共同承担村组网格环境、治安、村务监管等工作,充分激发群众群防群治的"当家人"意识。全乡17个村居40个微网格全年共开展8000余农户上户访、电话访,"一人一策"台账式管理走访261名重点人员,其中送治精神障碍患者住院23人,对情况不稳定或发病患者做好管控措施,有效预防"民转刑、刑转命"恶性案件发生。其中X村通过传承"夏征农"红色革命精神,开展新时代红色村庄治理成果尤显,在20xx年被评为X市红色名村,省政府办公厅、省委政法委、X市委政法委等先后多次到村调研基层红色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

(二)"黄色"预警引向,补齐短板指标

1、警钟时刻长鸣,对标竞技争先。对平安建设开展季度专项考核排名、黄牌警告、挂号整治、以罚代奖。在1-3季度考核中,因双源治理、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反邪教、禁毒工作、案发率指标在对标中落后的X、X等7个村分别被予以黄牌警告和组织约谈,累计罚款万元用于奖励6名先进村。事后相关落后村知耻后勇,奋起直追,在第三季度实现问题摘帽。通过压紧各项指标、强化打防结合,我乡5名海外涉诈人员被成功劝返,系统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全市综合排名居前列。成功获得申报全省反邪教五无创建乡镇资格,传统治安案发率及重新犯罪率同比明显下降。

2、访诉双源治理、对表减存控增。坚持诉源治理体系,矛访化解在前端。乡村两级拿出专项经费20余万元,从两代表一委员、新乡贤、农村五老等群体中推选组建80余名"母舅"调解员,设立"X工作室"、"X工作室"等一批母舅驻所、母舅住村多元化解品牌工作室,参与化解诉源和信访治理、邻里家庭、经济劳资等各类信访矛盾纠纷300余件。对各类矛盾纠纷情况进行滚动排查挂图作战,全年全乡共接到矛盾纠纷案件236宗,已办结218宗,办结率%。特别是平稳化解涉及近万余名群众的X、X、X等多起重大纠纷。办结24件信访件,初访一次性化解率92%,群众满意率100%,实现矛盾零上交、安全生产零事故、越级信访零新增,成功申报创建X市信访工作示范乡镇。

(三)"绿色"示范引领,点面同步创建

积极探索推广社会治理创新经验、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坚持开展平安校园、平安村创建活动,每村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对X村"红色网格"、X村"矛盾不出村"等乡域社会治理特色品牌示范带创建,促动各村居开展综治业务"赛马大练兵"活动。4月承办开展全省平安建设主题宣传月活动,省市乡村300余名平安志愿者在我乡共同启动宣传仪式。在X村、X中学开展法治宣传试点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反电信诈骗、反邪教、禁毒等不同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今年内已举办宣传平安建设宣传活动47次,发放平安建设宣传资料23600份。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分析

1.边界纠纷化解有难度。我乡地处三县交界,历史积留土地纠纷情况复杂。

2.网格员整体有差距。部分村综治干部、网格员年纪大,现代办公设备应用能力不足。

三、2024年平安建设工作主要思路和重要举措

2024年我乡将严格对照平安建设责任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政法委的有力指导下,紧紧围绕"平安X、法治X"建设,牢固树立平安创建工作"一盘棋"意识,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将平安建设工作进一步抓牢抓实,为全乡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35 3908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