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打造农文康旅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通过整合农业、文化、旅游和健康产业,推动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提升经济活力与居民生活质量,形成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县打造农文康旅融合发展调研报告”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县打造农文康旅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融合发展作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纵深推进的新路径、新重点、新难点,既是时代大势所趋,又是产业发展所向,更是高质量发展所需。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聚焦“融合”这一关键词,并指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这些体现出“融合”与系统观念相结合的重要论述,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创新驱动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为推动农文康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县打造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存在的短板和弱项
**农文康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探索、培育、发展的起步阶段,与省内旅游强县相比、离打造农文康旅融合区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一)旅游资源开发不够,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发展优势。**县旅游资源丰富、潜力极大,**人、金沙湖、**土林三大旅游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独具特色,但开发不够,龙头旅游产品不多。具体表现在:项目内涵挖掘不深,旅游产品单一、体验性不强。比如,**土林仅是低层次的观光游,发展仍然依靠“门票经济”,缺乏体验式产品。硬件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提供的旅游产品缺乏竞争力、吸引力。比如,**人世界公园温泉水世界等项目低端化,加之企业经营问题,举步维艰。项目开发系统性不强,仍停留于传统开发模式,农文康旅融合发展潜力未完全释放。比如,乡村旅游仍然以零散的采摘园和农庄为主,在整合特色资源统筹开发方面不够,串点成线、集线成链的开发体系还未形成。
(二)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联动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县农文康旅产业虽然初步呈现出了联动发展效应,但产业融合度低。产业融合的机制尚未形成。农、文、康、旅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牵头统筹,仍然存在“九龙治水”的问题,未能充分衍生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农旅融合仍处于初层次。农业与文旅、康养融合的潜力挖掘不够、缺乏示范引领性项目。比如,对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发建设不够,雷丁、普登等特色村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形成示范引领项目。文旅融合不够深入。以文塑旅方面,文化资源处于浅层次开发,许多文化元素没有变成旅游产品。比如,“**人”文化停留在学术研究状态,红色文化停留在展示阶段,文创产品的品种、数量、品质、品牌有待提升。康旅融合没有形成一体。康养和文旅还处于分割状态,没有达到相生相融的状态,康养主要以冬季避寒旅居、养老等为主,没有与旅游业紧密联系,加之夏秋季高温炎热,季节性特点明显,康养产业发展活力不足。
(三)对外宣传营销不够,品牌影响力不足。农文康旅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引流,由于宣传营销不够,影响了景区热度,制约了产业发展。品牌培育不够,“**人”品牌世界知名,但没有形成专属的IP和标志性符号,存在游客只能“闻其名”、难以“见其形”的情况。宣传推介不够,多维宣传手段上还有欠缺,仅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体平台上宣传,部分项目和产品仍然存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情况。
(四)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引领效应不明显。目前,农业企业主要以种植、销售为主,涉旅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具有农文康旅开发实力的集团入驻少,行业“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文康旅项目创新性不足,产业规划战略布局存在局限性,产业链不长,产品满足不了康养旅游群体多样化需求,导致只见“头回客”,难见“回头客”。产业链条不长,企业对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识不强,存在做农业不做康养、做农业不做旅游、做旅游不做康养等情况,难以形成农文康旅的有效衔接。
(五)要素支撑不足,产业发展瓶颈仍然突出。农文旅康旅融合发展涉及面广,影响因素较多。一是专门人才紧缺。缺少精通文化、旅游、康养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更缺少能将农业、文化、康养、旅游多领域打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串联各景区的旅游环线还没有完全打通,特别是**土林景区道路等级低,通行不畅;旅游商品开发不足,旅游商品购物商超档次不高。三是服务水平不高。服务理念、品质和质量等软实力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全方位、高品质、全过程的服务意识还不够,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还不高。
二、**县打造农文康旅融合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农文康旅融合发展,需要农业、文化、康养、旅游四个方面实现产业链融合、供应链融合、营销链融合、创新链融合、技术链融合、人才链融合,进而形成一个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新产业链模式。**县打造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学习借鉴国内农文康旅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如浙江省丽水市“农水文旅康”融合发展、安吉县“竹旅文康”融合发展、福建省安溪县“茶文旅康”融合发展、江苏省盱眙县“食文旅康”融合发展、江西省婺源县“旅农文康”融合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州区“花文旅康”融合发展等。
(一)在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上下功夫求突破
创新是农文康旅融合发展的灵魂,必须以新思想新理念推动新发展,构建新格局。一是把准发展方向。深入研究政策走向、资金投向、市场动向,把准未来康养和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树牢“旅游+”“康养+”理念,把农文康旅融合发展理念贯穿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二是用好专业力量。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关键作用,依靠专业力量运作,在操作层面拿出具体方案、举措,才能走对路子、早见成效。三是补齐短板弱项。以前瞻理念定规划、谋项目、优服务,扬优势、补短板,不断丰富产业业态,拓展产业的包容性和延伸性,贯穿“孕婴幼少青中老”全生命周期、“春夏秋冬”全季节体验、“城景村院”全地域联动、“医养游体药食”全产业链条,形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康养发展新态势。
(二)在产业培育发展上下功夫求突破
产业是推动发展的基础,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必须有强大的产业支撑。一是制定农文康旅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地质地貌奇特、山水田园诗意、红色文化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农特产品多元的资源禀赋与特色,统筹好产业和配套布局,编制**县农文康旅融合发展规划。二是培育绿色食品产业。以原生态、原产地、原基因健康食品为重点,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有机农产品原料基地,构建“种养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打造特色健康食品产业集群。三是培育特色文旅产业。依托“**人”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抓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金沙湖生态旅游区、傈僳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文化创意品牌和文化旅游品牌。四是培育养生养老产业。探索社会化养老新模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中医养生、医养结合、老年康复护理等养老机构,逐步完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将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吸引更多人到**康养旅居。五是培育运动健养产业。围绕打造“户外运动基地、冬季赛事乐园”的目标,加快发展健康运动休闲产业,精心筹办各类精品赛事,推动体育运动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三)在推动农文康旅全域化上下功夫求突破
项目是推动发展的抓手,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必须有系列项目来保障。一是加快打造景区化城市。以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建设为抓手,推进一批城市康养休闲公园建设,建设一批能够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社区康养综合体。二是加快精品景区建设。聚焦水系生态化、田园景观化,打造乡村文旅融合产品,让乡村休闲由“吃喝玩乐”转变为“品赏体验”。三是加快建设特色小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以红色文化、生态旅居、医养结合、乡村养生为主题的多业态康养小镇,发展一批集中药观光、中药保健、温泉药浴、药膳养心于一体的中医药康养基地。四是加快康养民宿建设。发挥古村落、农家院、农家乐、农家菜对康养产业的吸引力,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庭院”,形成“一村一景一韵”格局。
(四)在塑造品牌上下功夫求突破
品牌是推动发展的引擎,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必须有响亮的品牌来助推。一是打响“**人”品牌。依托“**人”资源,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挖掘“**人”内涵,全面加强“**人”品牌推介,提升“**人”品牌影响力。二是打响**康养旅游品牌。拓宽康养旅游品牌宣传渠道,加强景区宣传,提升**康养旅游品牌知名度,持续叫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康养旅游品牌。三是打响**节庆文化品牌。依托新韵律诗歌音乐会、种业博览会和体育赛事、会展活动等,做好宣传文章,实现“节事+康养旅游”融合发展,依托赛事活动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在完善服务配套上下功夫求突破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推动发展的保障,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必须健全配套设施。一是加强医疗服务配套。加强与华西等国内一流医院对接,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引导高端医疗进入养生养老服务领域。发挥中彝医“治未病”作用开发医养综合项目,延长医药产业链。二是完善养老设施配套。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项目购买、公办养老机构改制、“公私共建+委托经营”等运作形式,加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力度,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三是推进智慧康养配套。推进“互联网+康养”行动,培育康养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发展康养与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与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与生活照护等健康养老服务新业态。四是建立健康体育配套。持续推进城市绿道、健身步道、体育综合体、医联体等设施建设,构建集全民健身、体质监测、康复医疗、健康信息管理于一体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六)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求突破
优质的服务是推动发展的保障,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必须提升服务质量。一是推进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加快改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卫生、厕所、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使游客食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娱之快乐、购之丰富。二是推进服务体系的标准化。集成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政策,规范服务标准、服务内容、服务收费等相关举措,为农文康旅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推进服务品质的人性化。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现到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位从业人员,着重在贴心、细心、用心上下功夫,于细微处塑造文明康养旅游形象。
(七)在刺激消费拓展市场上下功夫求突破
旺盛的消费是推动发展的目的所在,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必须突出经营主体。一是实施康养旅游消费提升行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和“黄金周”等假日,支持旅游企业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办好扩消费活动,推广假日消费新方式。二是实施康养旅游引客行动。加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编排推广多种类型的串珠式线路套餐。鼓励县内景区适时开展免首道门票或打折优惠活动。鼓励旅行社积极拓展省内外客源,提升旅游业消费潜力。三是实施文旅康养企业培育行动。聚焦生态、康养、体育、研学、演艺、智慧旅游的业态,抓好新兴文旅康养企业培育,推进涉旅企业和康养企业个体转小微、小微转规上,培育一批龙头型企业。四是实施夜间经济提质行动。抓住金马坊文商综合体入选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机遇,协调发展凤凰印象、**人世界公园等夜间经济聚集区建设,拓宽高品质夜间康养消费服务空间。
上一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精编2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