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实训报告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基础会计实训报告精编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会计基础实训报告【第一篇】

工作过程中职会计课程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司、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使会计服务市场不断扩大,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教育和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培养大量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懂得会计实务且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会计人员,为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显然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我国会计教育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通过广泛走访企业,向企业调查了解会计各相关岗位工作的任务及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与企业共同制定出基于会计实际工作过程的中职会计基础课程内容。

一、课程定位

《会计基础》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财经商贸类其它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会计实际工作过程集会计基本知识和会计基本实际操作技能于一身而建设的专业入门课程,是根据会计工作各岗位的共性需求、会计工作整体需要而设置的课程。它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初级会计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的岗前训练课程。

针对我校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计基础》课程定位在为中小型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会计人才奠定基础,是会计电算化专业行动领域中核算行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培养会计基本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后续专业课程《会计核算与报告》《成本会计》《出纳实务》《纳税实务》《财务软件应用》《会计综合实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我们是按照理论够用、实用及技能过硬的原则来确定课程目标,通过《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从事会计岗位工作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建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期末业务处理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等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操作流程、应遵循的基本会计规范和基本操作方法,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能够独立手工处理一个业务简单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各项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提交最终的会计产品,使其具备基本的会计上岗能力,具有优良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协作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会计课程和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面向会计工作岗位,以会计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教学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路径,融“教学做”和“课证、课训双融合”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根据就业导向和中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访谈校友和一线会计人员,对会计岗位与能力进行调查,对“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序化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的构成,以会计岗位工作所需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会计基础》课程定位和目标。在行业企业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根据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作业流程,对会计核算工作所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分析和选择,确定工作项目和任务,选取工作与学习内容。课程内容设计上把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工作岗位认知、会计相关管理制度、会计账务处理基础放在首位,根据会计工作的具体作业流程设计了4个教学项目,通过教学过程分析与设计,将《会计基础》课程相应设计出四个学习情景,即“‘建账――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财务报告’的编制。每个项目内容都按会计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如建账项目,在学生能够识别账簿的种类、格式的基础上,按‘购买所需的会计账簿――启用会计账簿――开设账户――登记期初余额’的过程和内容设计”。在此基础上,经过课程建设团队与会计领域相关专家论证确定课程标准,并依此编写符合中职特色的教材,最后进行课程的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资料积累,反馈实施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和修订,不断完善《会计基础》课程建设工作。

四、课程内容与实施要求及建议

《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建立会计账簿”“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装订凭证以及档案保管”4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设计4个学习情境、18个能力训练任务,具体安排如下表:

以项目一为例,各能力训练项目名称、任务、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载体选择、教学媒介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活动课程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下表:

五、考核方案

考核标准说明:

(1)成绩考核实行百分制,计分方法采用扣分法。

(2)除上述考核参考标准表以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直接判为不及格:明显具有造假痕迹者;有明显抄袭他人行为者。

六、教材资料

在教学中,本课程使用校企共同开发的符合中职学校实际,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会计基础》校本教材、教学案例、配套习题及学生综合实训教材,制作了教学多媒体课件。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对《会计基础》课程的要求,配合《会计基础》教材建设内容,建设《会计基础》试题库,并实现教考分离。另外,我们还进行了《会计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

七、教师配备

为实现本学习情境教学目标,专职教师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本科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有一线实践经历的教师亦可。一线实践经历及双师素质型教师应占到80%以上。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善于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驾驭课堂教学,教学中注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运用,树立注重学生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能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实践有一定的方法。兼职教师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具备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实践经验丰富,在教学中能起到指导学生实践的作用。师生比例应控制在115左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

[2]于立辉,刘天飞,黄生龙。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支持专业建设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会计基础实训报告【第二篇】

关键词:会计基础教学 有效改革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除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的培养和传授外,还要进一步加强职业能力和水平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于职业工作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 目前会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会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学生的学习难度大,枯燥、抽象、难懂、难理解。特别是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越来越小,从未接触社会,理解能力较差。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教材中各种类型的会计分录虽然已经掌握,但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理解尚存在一些问题,这充分说明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无法体会到企业实际工作的情景,对会计工作缺乏感性认识,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相脱节,进而不能形成有效的职业能力。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加强实训性教学内容,并相应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提高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 新课程改革模式下的会计基础课堂教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基础新课程,应区别于传统的会计基础课堂教学,该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和作用:

课程的特点

应以培养学生的初级会计工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围绕初级会计工作实务来进行课堂教学。新型教学模式下会计基础课堂应贯彻执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掌握初级会计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

课程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会计理论和实践知识。

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形成有效的会计职业能力。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获取的理论知识始终与职业工作实践相联系。

综上所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基础新课程改革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会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会计基础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 会计基础新课程实施的方法

确定新的课程目标 熟悉会计出纳工作的基本工作流程,学习正确的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初步了解会计工作流程,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

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加大会计实训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新课程的教学,应重视学生会计实践工作培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高为教学目标。

教材顺序的改变。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应首先讲述会计基础知识,然后再介绍会计凭证的填制,然后再学习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这种教学顺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工作和学习中级会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会给会计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该灵活把握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分层次教学。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为了体现“做中学”, “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运用任务引领型、任务驱动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会计事务所,进行工学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角色扮演法。这种方法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担任会计部门实际工作中的某一成员,并以此来完成会计工作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课堂形成工作场景,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工作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大有帮助。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将学生3人分成一小组,分别担任某公司会计部门的会计主管、出纳员、记账员三个角色,然后各自处理相应的会计业务。

情景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建立接近真实工作的会计教学实训室,让学生在会计实训室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例如,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收款机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等等。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会计工作实践环境,将职业学习与职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有效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教学很有成效。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提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自觉、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 教学中的问题及反思

教学内容和效果 新课程教学增加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二,针对中职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于:第一,教师应尽可能做好理论和实践两者之间的衔接;第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第三,在课程学习中教师应多作正面评价与鼓励。

成绩评定 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成绩评定方式,例如:通过提问、答辩、小组讨论、社会调查报告的多种形式评定成绩,而不是简单地将平日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进行平均。

实训性教学基地的建立 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学校应建立专门的会计教学实训室,既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收款机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等等。同时,为了保证会计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实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应该有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学习。若条件允许,还应根据学科特点、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单位,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聘请企业专家讲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聘请行业专家授课,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学校应将企业专家请进来,让他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保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同时,让教师走出去,走进企业,甚至国外。借鉴企业和国外的先进经验、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教学方法及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在学期中走进车间、走进基层,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方式会达到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会计基础新课程的改革重点是确立课程目标,建立与会计工作活动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和思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现代服务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生艳梅,王玉翠,周永占。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北方经贸,2012(11).

[3]白玉翠,马广烁,李美。关于会计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 价值工程,2011(18).

会计基础实训报告【第三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财务流程与实务;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46(2015)06-0102-03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传统专业,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在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财务流程与实务”是该专业为培养学生在了解财务信息的基本理论及财务工作的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掌握用友ERP软件管理与维护技术、进而掌握开发财务软件的岗位能力而开设的特色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整合了“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三门课程的内容,编写了突出理论够用、重视实践、针对岗位能力的对应教材和课件,并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都做了改革与创新。

一、课程改革目的

“财务流程与实务课程”在课程改革之前叫“会计基础”,由会计专业的教师讲授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业务流程和基本技能。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大二的学生在前三学期学的是计算机软硬件的专业知识,不了解会计学科。会计术语与会计技能对他们而言是生僻的知识,又因为会计知识和该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没有融合点,因此,他们缺乏兴趣,考核成绩不理想。针对上述状况,通过深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财务工作岗位分工及工作流程,掌握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工具的格式、填制内容及相互关系,直至掌握计算机技术如何应用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中,实现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输出,最终实现开发与管理会计软件。这门课程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设计能力及软件的售后管理服务能力,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是前三个学期所学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设计对象,是后面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铺垫。“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显然已不能满足课程目的,因此,应当在会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把“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三门课程的内容整合到一起,设计“基础篇”、“实践篇”、“设计篇”三个模块。这三个模块的有机结合既说明了跨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明晰了课程设计目标。

二、教学内容整合

在定位了课程的培养目标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会计专业的教师指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调整,把“会计基础”课程更名为“财务流程与实务”,并把“会计基础”的课程内容整合到“基础篇”模块中。区别于会计专业对于学生要求的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填制、查询、审核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岗位能力,要求学生在基础篇了解会计的基本术语与相关概念,熟悉会计工作的业务流程,掌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格式、填制要求和相关的规则及注意事项。本着这个目的,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课程在理论教学内容对于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产清查方法等基础内容进行删减,对于编写会计分录,填制会计凭证、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内容降低了难度。以“用友”会计软件应用作为“实践篇”模块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熟悉会计软件的安装与启动,掌握软件的系统初始化、总账的日常操作和期末处理及UFO电子表格操作,学会数据的备份和管理,了解软件的界面设计风格、安全管理机制设置及会计软件的维护。学生在使用会计软件时,把会计理论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更能深入地理解会计工作流程的前后关系及环环相扣的制约机制。以设计家庭理财软件项目为主线,模拟“用友”会计软件设计方式作为“设计篇”的教学内容。以“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让学生掌握家庭理财软件项目设计规划、系统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等项目设计流程和方法。把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通过会计软件加以实践,了解会计软件的设计风格和基本功能模块,并优化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小型管理软件,这就是本门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后的成果。

三、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在明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整合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开展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本课程加大了教学资源的建设开发力度。(一)教材建设工作由于“财务流程与实务”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教学内容是“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三门课程的内容有机整合,因此在市场上很难买到适合的教材。任课教师就在教学实践中联合会计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共同编写了《财务流程与实务课程》的校本教材。该教材由于是任课教师编写,在每一轮的教学完成后,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接受情况,进行修改与升级。此外,为了配合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的练习,还编写了《财务流程与实务课程实验指导》讲义,提高学生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与管理维护能力,充分体现了“学中练”、“练中学”。(二)网络教学资源为了方便学生课后学习,本课程在学院网站教学平台上传了“财务流程与实务”授课重点录像、课件、实验资料、教案及项目开发案例,并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会计、软件开发网站等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与使用。(三)校内实训室建设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校内丰富的教学设施,我们将会计学院和信息工程系的实训室有效利用,将“学中练”、“练中学”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现在学院内建有财务会计实训室5个,计算机信管实训室1个。财务会计实训室配备用友正版的教学软件和上机考试软件,计算机信管实训室配备VB、PHP、JAVA、JSP、数据库等各种软件开发工具,学生可以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财务软件的上机应用实验,在软件应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软件开发。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融合后的“教、学、练”一体化。(四)校外实训基地学院与系部注重校企合作工作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在用友公司、沈阳天九集团、沈阳天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校外的学生实习基地,聘请实训基地的技术骨干来学院以授课、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参与教学、教材建设、实习指导工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有效提升了老师的实践教学水平,锻炼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了解授课对象,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如下特点: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不具备任何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素养;计算机水平较高,查阅资料能力较强;好奇心强,做事耐力差。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成教学任务。(一)角色扮演法由于本专业的学生以前没有任何会计专业知识,对于会计的专业术语和会计流程陌生、不感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把会计筹集资金、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流程制作成案例,把案例中的角色让学生分组模拟扮演,比如学习采购业务,采购员、供货商、库管员、出纳等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了解业务的流程和涉及的业务知识。(二)实物演示法配合课程任务与会计业务,课前准备好与本次课程有关的教学实物,例如:发票、会计凭证、入库单、会计账簿等。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向同学展示实物,以此为依据配合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三)小组分工合作法在用友ERP的软件学习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软件的安装、初始化、记账、查账、对账、结账、报表等工作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分工完成。(四)讨论法把学生生活中涉及与会计有关的事项及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与财务相关的业务列举出来,课前布置下去讨论的题目,根据本专业学生计算机网上收集资料水平较高的特点,让他们课下查阅资料,分类信息,让学生课上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终找到解决的办法。(五)现场指导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会计业务模拟实验,围绕学生在模拟工作现场遇到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加以指导与现场演示,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五、考核测评

考核测评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由于财务流程与实务是分成三大教学模块来完成的,三大模块代表三个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此考核评价就要分阶段、分方法进行,在对学生考核时,将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核、上机操作与项目作业三部分,每部分分别占30%、40%、30%,体现“学、做、训三合一”的教学理念。而每个模块的考核中,出勤情况、课堂讨论、平时作业、课堂实训等方面的平时考核,计30%的平时成绩到模块考核总成绩中。第一模块会计基础篇的考核,以开卷笔试的形式在第一模块结束后随堂进行。本模块主要考核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会计业务的核算、会计报表等会计基本技能。第二模块会计软件的实践篇以小组为主要评价对象,以上机实操的形式在第二模块结束后随堂完成。考核时,根据给定的不同的会计业务资料,组内分工分别完成建账、分角色、记账、查账、对账、结账等业务。根据小组对整个业务的完成程度给出小组总成绩,组员根据自己承担的分业务完成情况由考核教师和小组长共同打分给出个人成绩,但小组成员的最高分不得超过小组的总成绩。第三模块软件设计篇,以项目小组提交的项目作业的形式,上交设计报告。这一模块是边学习,边完成设计任务,在期末上交设计报告,以项目小组答辩的形式由教师和项目小组共同给出测评成绩。考核形式、考核人与考核所占分值的说明见上表。

六、结语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课程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如何适应教学需要,是高职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如何缩短教学与实践的差距,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后继学习能力,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进一步地去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李俊。浅谈高职教育的精细化管理〔J〕.知识经济,2011,(22):172.

〔2〕朱茹颖。试论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进〔J〕.职业时空,2010,(12):55-56.

〔3〕邓光。高职教育“333”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9):156-157

〔4〕王晓。探讨高职教育中关于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10):117-118.

〔5〕李国佳。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5,(4):66-68.

〔6〕周丹。高职教育分组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1,(9):151-152.

大一基础会计实训总结【第四篇】

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于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持续发展的能力。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强调职业技能的教育,职业技能是高职教育能力培养的核心。总结各国职业技能培养的经验,纵观所有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方式,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具备6项基本元素。(1)平台:需要提供一个有效职场,拥有可供实践的专业技术岗位。(2)任务:需要有具体的任务,以任务为载体,用做事来训练职业技能,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职业技能。(3)教员:需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教员,能引领学员顺利完成任务。(4)时间: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保障,能在反复的实践中巩固职业技能。(5)硬件:需要配套必要的硬件设施,为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物质保障。(6)理论:需要有系统性应用知识的指引来设计和完成各项任务。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6项元素,职业技能才有可能得到逐步提升。企业顶岗实习基本符合要求,但由于会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在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训的方式推广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保证会计实践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如何把工学结合的思想和理念贯穿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找到一套符合职业技能提升内在规律的有效实训模式,成为目前面临的问题。

二、“六元三期”嵌入式会计综合实训链构建

心理学实践和理论成果证明,行为熟练在有关行为规范的知识基础上形成,并在反复练习中得以巩固。实训行为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练习,可以使受教育者本身的行为得到完善、准确进而达到熟练。通过多年的会计实训教学,笔者创设出一套实训教学新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模拟实训在时间上、方式上、内容上的模式,设立虚拟企业,从大二至大三上学期(15个月),根据专业课程进度,每月有的放矢地特定的经济活动信息,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源于真实企业的原始资料“一人多岗”完成会计核算与管理分析等工作,最终实现手工模拟与电算化的结合,笔者将其命名为“六元三期”嵌入式会计综合实训链。

“六元三期嵌入式”以掌握职业知识为基础,将职业技能培养必需的6项元素嵌入校内综合实训,将校内综合实训嵌入职业技能培养黄金期(大:至大三上学期,共三个学期),在整个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并与校外顶岗实习建立有效互动。在该模式中,职业技能6要素具体体现为:(1)平台:建立虚拟公司,设立出纳、会计等会计岗位。(2)任务:根据公司每月经济业务,建立以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主线的任务群,系统、连续地进行会计处理和管理分析。(3)教员:由双师型教师、企业专家对实训过程共同进行指导。(4)时间:实训时间从大二开始至大三上学期,跨度2年,共15个月。(5)硬件:建立手工模拟、电算化实训室,并根据实训需要购买或定制系列实训材料。(6)理论:将多门核心专业课程内容融入任务中,构建系统性应用知识体系。

会计综合实训链(图1)由模拟公司的成立、模拟公司的日常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活动、模拟公司的涉税业务及电算化操作、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反馈、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企业专家研讨等一系列环节组成。财会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岗位技能以及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通过“链”中的每个环节逐步得到锻炼和加强,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在专业上的共同成长。

三、嵌入式综合实训的优势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模式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有机串联,同时使理论课程在内容和时间分布上与实训课程动态关联,形成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模式。

二是实训平台健全。该模式从建立企业开始,加入了新企业建账、验资、经营范围变更等环节,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建立完整的组织机构,要求学生“一人多岗”,明确各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以及原始单据和其他会计凭证在各个会计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和方式,了解财务部门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外部有关单位业务往来,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升处理经济业务的协调能力。

三是实训时间充足。该模式下,实训课程按学期被分为+阶段,从大二至大三上学期,时间跨度2年,历时近15个月,进一步确保了高职院校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1:1的要求。实训时间选择在大二至大三上学期,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1)大一除了专业基础理论课外还有较多公共课,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在大一加入实训,势必使专业理论课时不够充足,这将使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大打折扣;此外,由于大三下学期学生已全部进入企业进行毕业实习,所以这段时间不具备校内实训的条件。(2)大二至大三上学期被称为“校内职业能力培养黄金期”,是专业课程开设较为集中的时间,在高仿真的职业情境中学会如何工作,通过不间断的、循序渐进的实训,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会计工作的职业能力,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四是实训内容表现形式科学。改变以文字叙述为主的方式,采用经济业务仿真单据(包括合同、发票、企业内部审批单据等)为主要形式,以源于真实企业的素材和原始单据引导学生,使模拟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现实企业相贴近,仿真程度更高。

五是实训内容丰富。该模式将实训内容从原本的一个月业务扩展到15个月,从小规模纳税人逐步变更为一般纳税人,按照企业每月经济业务进行演练,不仅可以对常规工作任务进行反复训练,还可以随时根据专业理论课程的进度增加相关实训内容,能够对某个特定企业业务的单一性进行补充。除了会计核算以外,还根据教学进度与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制度设计等相关课程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既会核算又懂管理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六是与电算化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该模式建立起来的实训资料内容充足,完全可以做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训资料,完成电算化与手工模拟的结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两种方式的差异。

七是有利于锻造师资队伍。进行仿真实训首先要求教师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编写实训教材。教师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企业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实务工作的变化对企业的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归类,这一过程本身使得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商。同时,除主讲老师外,要求所有任课教师都必须参与到实训指导中,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将使自身的业务素质得以改善。尤其是缺乏企业相关工作经历的教师,大型实训项目的开展让这些老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

八是校内外实践形成关联。该模式要求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后,检验实训效果并取得新的实训资料,同时,聘请企业财务专家定期对项目展开研讨,根据实务情况及时更新实训内容,保证了实训内容的时效性。

九是培养职业素质。财会工作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程序性和

条理性是财会工作的特点,工作谨慎细心有条理、具有创新思维变通能力、具有恒心毅力承挫折能力是必备的职业素养。正是通过这种连续不断的实训模式,才能帮助学生培养优秀品质与职业习惯,为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嵌入式实训链的实施要点

(1)实训的教学保障。教学上将本实训项目纳入正常教学计划,建议每月8个课时,两周一次,每次4课时。

(2)实训项目组的成立。挑选双师型教师及企业专家成立项目组,商议确定实训内容及各月实训重点,根据任务要求进行人员分工,保证实训的顺利开展。

(3)实训资料的准备。实训前配备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基本实训资料。同时,像支票签发时加盖的银行预留印鉴以及现金收、付款凭证上的现金收讫付讫章等细节,模拟时看似无关紧要,但实际工作中却是必不可少。为了提高仿真程度,应印制仿真程度相当高的支票、进账单、发票等系列的单据,并配备包括法人章、财务专用章等在内的各类印章,在实训中培养和督促学生养成各种正确的工作习惯。

(4)实训内容的来源。如果仅靠几个教师凭空编造出一些虚假的企业和一些缺乏客观依据的业务,其结果必然导致“模拟实训就是会计作业的翻版”,缺乏真实性,仿真程度欠缺,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项目组成员必须深入企业,从企业实际经营业务中提取典型经济业务,以真实案例进行仿真模拟训练。

(5)实训内容的安排。实训的内容要体现层次性,以财务岗位为切入点,从基本的出纳、一般会计、主办会计至财务经理逐步递进,将训练内容从财务核算延伸到管理监督。最后阶段再将实训资料进行电算化操作,完成手工模拟与电算化的结合。

(6)实训的教学方法。项目组成员每月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下月实训资料的全部准备工作。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在学生实训前自我模拟操作,作出标准答案,对于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做到心中有数。实训指导过程采用“辨识―讲解―操作―检验―评价”五步法。第一,辨识。指导老师按照日期把每一笔经济业务涉及到的原始凭证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些原始凭证判断是何种业务。第二,讲解。教师先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动机。然后针对实训内容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几方面向学生进行讲解。第三,操作。这一阶段主体是学生,即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自己动手进行实务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第四,检验。每月底完成所有经济业务处理后,学生参考教师公布的答案检验总账科目余额,独立编制相关报表后再对报表数据进行检验。若个别同学出现账簿登记错误的情况,可以做为示例将错账更正的方法进行集体讲解。第五,评价。为保证学生按月完成相关实训任务,指导教师每月对实训作业的完成进度进行评定。同时,期末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学习态度、工作责任心等方面作出评价,最终给出综合评分做为实训成绩。

35 735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