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调研报告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工业园区调研报告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1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紧紧抓住我市资源富集和基础工业较好的优势,把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的要求,贯穿于十二五规划的全过程。为全面落实规划,市委还结合发展实际明确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建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在项目的指导思想,各县(特区、区)党委政府进一步坚定了增比、进位、突破的信心和决心,抓机遇,抓关键,以加快产业园区发展为突破口,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结构,推动传统工业升级换代,适时调整工作机构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市上下形成了谋发展、思发展、抓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对此,我们对全市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县级特色产业园区5个:一是六枝特区岩脚产业园区。包括岩脚镇老卜底村、民乐村及高桥村,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二是盘县保田产业园区。含响水园、石桥园、新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三是水城县发耳产业园区。含发耳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杨梅现代农业产业园、都格园等,面积约20平方公里。四是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包括双戛乡内部分地方,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五是钟山区大湾产业园区。大湾镇政府所在地及钟山区汪家寨,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二、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二)抓配套,园区功能逐步完善。在抓好规划的同时,四个县(特区、区)高度重视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突出两手抓,即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项目建设,争时间、抢速度,有效地加快了产业园区建设。在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征用补偿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等配套功能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建设标准,建立起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体系。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或自主建设区中园、园中园,形成园区建设的良性循环。如红桥新区、董地产业园区、盘县两河新区等园区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

(四)抓机制,园区管理日益完善。在推进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四个县(特区、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机制。目前已有红桥新区、盘县两河新区、水月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岩脚产业园区都成立了园区管委会;董地产业园区、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箐产业园区等成立了园区建设指挥部。管理机构名称虽不同,但专抓园区建设、发展、管理、服务工作的'职能是一致的,有效地提升了园区运营质量和效率。

(五)抓制度,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一是各园区编制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项目准入办法》和《招商引资首问责任制》等政策措施,建立了对招商引资各项手续等工作机制,同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卡片和宣传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发展;二是积极探索无缝隙服务模式。专门成立了园区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组,加快园区建设用地报批速度;三是实行一个窗口办事、建立健全客商审批一条龙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开展了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审批、缩短办事时限等工作;五是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大服务的模式,建立起高效优质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把一站式办公、政务公开、办公自动化等各项工作统筹起来,提高为入园企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六)抓整合,多种投资模式运行。一是通过银行贷款,建立健全还贷机制,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通过负债加大投入;二是积极探索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集资的办法和渠道;三是放宽政策限制进行融资,引进具有资本和建设实力的大型企业和投资集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强城市经营;五是充分利用各类开发投资公司对城市有形、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增强资本的流动性和放大效应。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上这5篇工业园区调研报告是来自于山草香的工业园区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2

一、当前发展状况

20xx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江西芦溪工业园升级为省级工业园,产业定位为建材、电子、陶瓷、化工。园区自创办以来,按照“县乡共建”的工作思路和“四统一、两分块”的原则,全县上下举力而为,着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平台、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园区总规划面积经省政府批准为平方公里,现已累计开发达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总投入达亿元。据统计,今年1-8月份,园区招商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其中省外资金达亿元;园区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产值达亿元,同比增长%;共上缴税金7800万元,同比增长%;园区现共有企业41家,安排劳动力达4902人,现工业园区已逐步成为了我县工业建设的主战场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工业瓷城主干道南段(约600米)已经完成了水泥路面和排水系统,架设电力线路600米。工业瓷新城现已完成地形测绘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向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申请贷款4980万元的工业园区道路网建设工程项目已获得省开发银行批准,定于20xx年发放2500万元、20xx年发放2480万元,该项目总投资为万元。

二、特色园区建设情况

芦溪县有着悠久历史的电、陶瓷制造工艺和丰富的瓷土资源,为其近代的电、陶瓷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技术条件及物质基础,电瓷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和第一大支柱产业,产品以出口为主,远销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出口量历年占全国电瓷出口总量的。20%,成为全国电瓷出口产品基地之一。全县现有电瓷企业52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1家,企业固定资产总额36720万元,年设计生产能力84580万元。产品有低、中、高压电瓷和电瓷附件、套管等40多个系列,600多种产品,形成了从瓷土开采到附件配套生产制造等完备的产业链。位于园区西南部的工业瓷城自去年开工以来,各项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有博力精细陶瓷等到多个项目落户,大部分土地已供应完毕。为了谋求我县电瓷、陶瓷产业的新跨越,我们在园区西北部规划了工业瓷新城,规划区总用地面积为,是一个现代化专业性工业园,结合规划区的山坡林地,依托南为320国道北有浙赣铁路东有高速挂线的特有位置,规划布局结构概括为“一轴三片区”的用地模式。“一轴”指由东至西南贯穿整个工业园区的主干道,各次干道及地块划分沿地形和功能需要依据“一轴”建设规划设计,“三片区”是指东西二区以及用地四周次干道向外延伸的备用地,东为A区,作为一期开发建设用地,西为B区,作为二期开发建设用地。第三块为c区,作为远期发展备用地。三个片区总用地面积为公顷。该工程主干道项目现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预计11月动工,农历年前可望实现路基成型。此举旨在为广东等地陶瓷产业向内地转移提供一个新的创业平台,预计到20xx年,电瓷和陶瓷企业销售总收入可达12亿元以上,年创税收亿元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家以上,最少有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优势骨干企业,有2-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年纳税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最少有1家以上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年纳税3000万元以上的领头企业。

三、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

1、土地办证一方面是收费标准较上年大幅提高,并且由于全县的用地指标所限,新的项目土地办证比较困难;二是政策重大调整,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8万元/亩必须交足,招商成本大大的增加,实际工作中如何适应这一政策变化,尚在探索中;三是规划园区用地面积较小,只有公顷(2500亩),已不能满足园区发展的需要。

2、资金投入不足一是相关规费不能及时上交;二是基建资金未能及时支付,影响工程进度;三是历年来形成的债务包括信用社的贷款无力偿还。

3、缺乏能源支撑由于国家环保政策的强力干预,我县发展工业瓷(电瓷)的战略需要采取集中供气,解决能源供应这一重要问题,预计日需气量在100万立方以上。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3

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坚持强力推进“工业立县”中心战略,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服务、园区平台建设三大工作重点。当前,园区经济坚持快速发展势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具体提速,园区发展潜力逐渐加强,园区逐渐成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xx”期间是工业园区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时机,完成“弯道逾越”,不断提高园区经济实力的关键期间。超前经营工业园区下一步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思路、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的办法,关于进一步加速园区发展、引领努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在全市领先完成小康社会具有主要意义。

一、准确掌握“xx”期间园区发展的近况。

一是园区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工业园区自年3月以来,依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治理”的要求,以规划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持、以项目为载体、以招商为手段,逐渐构成以环鸣凤城区为中心,以化学工业园、江北化工产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为支持的“一区多园”的园区格式。7个工业园总面积达7000余亩。制订了《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 年-xx年)》、《县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完成了《工业园戋戋域环境影响申报书》、石头店建材工业园、汪家工业园、城南工业园节制性详规的编制。化学工业园、城北农产品工业园、万里化学工业园、汪家工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的道路、供水、供电、排污、通信等首要基本设备建设基本完成,园区基本设备建设的投入超历史。紧紧抓住第二轮土地修编的时机,实时调整园区工业用地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节制面积到达 0000亩。园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园区承载才能进一步加强,园区堆积效应日益彰显。

二是园区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展现。新落户园区的企业和项目在不断增多,累计入园企业62家;现有企业扩张裂变的速度在不断加速;四大主导产业的支持效果日益突出;东圣化工、花林水泥、车桥、楚园春酒业四大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效果日益分明。东圣“836”工程、楚原化工、吉星化工、楚阳科技等项目标建成将为全县磷化工产业的领先发展奠基坚实的基本;安广陶瓷、楚林陶瓷、冠泰建材、盼盼木塑门、星球人造板、微晶石板材、硅酸钙板等项目标建成将有力地支持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随着车桥 0万吨铸件一期及其深加工项目标建成投产,将成为中西部地域程度最高、规划最大的锻造基地,还为机械加工产业发展带来宏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楚园春黄酒、食得福香菇精及食用菌深加工、森源食(药)用菌、奥龙食品、野风食品等项目标投产,将推进向全市主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的迈进。

三是园区发展潜力逐渐加强。推进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曾经构成,为园区发展供应了强有力的指导保证和组织保证。在县委、县县政府强有力的指导下,在乡镇、县直各部分的关怀、支持和参加下,招商引资的合力不断加强。经过不断总结招商引资的经历和经验,招商引资的思路更加明晰,招商引资的重点更加突出,招商引资的成效更加分明;经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企业的质效,落户的企业更加坚决在发展的决心和决计,企业做大做强、滚动发展的愿望更加激烈。特别是以东圣公司“836”工程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项目标建成投产,为园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留下宏大空间。“xx”时期估计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亿元,年均递增74%。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4

为进一步全面详细地了解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和,为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现将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1、园区规划编制情况

⑴《剑河县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已于2月16日经州级专家组评审通过,目前正在装订中,将于近期出成果。

⑵完成对屯州工业聚集区和南明工业聚集区地形测绘工作,并编制了《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发展补充规划环评报告书》和《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发展补充规划(剑河功能区)》技术规划,现正在测评之中,力争在今年7月底完成评审。

⑶岑松片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落实格尼国际咨询机构—广州市格力咨询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编制,当前已出初稿,初稿正在进行审核中,预计7月底全面完成详细规划设计。

⑷根据《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东南州省级开发区扩区申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州人民政府办发电[20xx]98号)文件精神,我县将贵州省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剑河县屯州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与黔东5县一起上报省人民政府,申报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申报工作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图纸绘制、土地利用方案及选址意见书,现正在装订成文本向省级申报。

2、园区建设情况

剑河县工业园区20xx年开始建设建设第一期工程屯州工业园区以来,县政府经过银行贷款和政府的财政投资融资方式先后投资3917万元收储土地362亩和修建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五通一坪”工作,目前有12家企业落户在园区内。以后打算:一是在土地收储方面,今后两年内,县政府在自筹资金0。5亿元的基础上,由剑河县国资公司担保,再向银行贷款2。5亿元,共计3亿元用于收储工业园区规划内2平方公里的土地;二是在项目建设方面,今年又申报了供水工程、垃圾填埋场工程、剑河县屯州服务中心项目以及工业区亮化、绿化等基础投资项目工程;三是在项目建设和工业技术改进、项目续建方面,完成绿野活性炭厂、剑白香猪厂、老蔡牛肉有限公司、欧泰林化厂等企业的技改和续建工作,天利达鞋业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已于今年4月份竣工,现已投产使用,兴旺鞋业正在建设中,目前机械设备都已经购齐,等待厂房竣工,将于10月份投产;四是基础设施方面,基础设施项目相关申报材料都已经向上级相关单位及部门上报,正等待审批以便实施。

二、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基础设施跟不上,项目落地难。由于缺乏建设资金,目前,园区仅在原屯州工业园区362亩土地上建设道路硬化、供排水、供电、移动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但都还没有搞好路灯、绿化等设施建设,而这部分土地已被落户企业用完。再加上园区将扩建到2平方公里(近期发展目标),而扩建部分的土地收储难上加难。20xx年以来,我县引进产业项目11家,只有兴旺鞋业一家企业落地园区,别的都在等待或观望能否有土地落户。

2、企业个数少,生产规模小,经济总量不高。我县除去规模以上企业后,目前我县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上500万元的只有剑景水电开发公司、欧泰林化公司、剑白香猪厂等7家,而规模以上企业只有剑河县供电局、剑河县忠信建材公司、剑河县昌兴木业公司等3家,因而我县经济总量跟不上。

3、园区管理体制有待健全,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由于没有单独建制的工业区管委会(目前由工信办兼管)和独立的办公场所,缺乏行政调控能力,造成工业园区无法独立开展业务工作,快捷的园区工作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园区项目从立项到建成,程序复杂,手续报批“一站式”办理并未从根本上实现,县里出台的优惠政策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二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工作是招商引资,但目前还未建立起一套系统化、制度化的长效招商引资机制,招商力度大,但是引进产业项目少、措施不力,全社会、全方位、经常性的工业招商引资氛围还没形成。

4、园区目前发展困难重重,从而无法保证园区的发展后劲。一是由于县级财力十分有限,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屯州工业规划区服务中心、垃圾填埋场、公租房、污水处理厂、供水工程扩建等基础设施工程启动困难。二是园区近期工业园规划的土地收储和实现“五通一平”及其它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而投入仅仅依靠县财政的单一投入,资金明显不足,是无法保障园区发展需要的。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为确保我县与州政府签订的20xx年工业规模以上工业调度目标7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达到5亿元以上、10个以上新建项目开工建设、7个工业技改、续建项目按期完成、园区行政服务平台年底投入使用等各项目标管理责任状的完成和我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XX年达到19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XX年达到7亿元以上目标的实现,建议在巩固20xx年基础的。同时,急需拟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并重。一是加强与黔东循环经济管委会和相关规划资质单位的工作对接,力争在8月份完成《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发展补充规划环评报告书》以及《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发展补充规划(剑河功能区)》的评审和8月底前完成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等工作。二是加大土地报批力度,力争屯州2平方公里工业聚集区用地指标得到报批,为项目落地争取更大空间。三是加大对屯州工业聚集区第一期362亩已批用地的细化使用,确保20xx年所有生产性、非生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项目奠定基础。按照“大规划、大建设、大投入”的原则,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立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城建每年可列支一部分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场地出租、标准厂房租赁收益、园区企业年上交税收留成部分用于园区发展,逐步实现以园养园。二是争取省州相关部门的支持,采取发改委、工业、建设、交通、环保、水利等项目集中申报、资金捆绑使的方式抓好屯州工业规划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新建项目、屯州工业园区垃圾填埋场新建项目、屯州工业规划区公租房新建项目和屯州工业规划区污水处理厂新建项目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是争取省州的支持启动南明工业集聚区至三穗—天柱高速接口二级公路建设项目进入省州今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盘子。

(三)细化招商任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项目促发展。落实县乡重点项目包联和现场办公制度,以招大商、上大项目为主,力争每年落地项目不少于10个,总投资不低于5亿元。在园区工业项目投资上,重点抓好建设鞋类、中药材加工、电子产品加工、木制家私和办公用品、装饰石板材、山野菜加工、白香猪系列产品加工、木制智力开发玩具生产等较为成熟的招商引资项目,以解决我县园区工业项目自身投入不足的瓶颈。

(四)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促进经济总量增长。为解决我县当前工业经济指标增长泛力的问题,重点要抓好今年的续建、技改项目,使其尽快投产,促进经济总量的提升。一是加强与省州发改、工信、环保等部门的工作对接,抓好剑河县年产60万吨熟料粉磨站和剑河县忠信建材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续建项目的生产许可,确保上马投产。二是继续推进年产120万双的休闲运动鞋的生产加工、年产30万件木制智能玩具的生产加工和年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等新建项目的服务推进工作,确保项目落地建设。三是加大企业技改扶持力度。争取省、州技改资金和利用县级工业发展基金,鼓励、支持、帮助翁萨酒厂、活性炭厂、欧泰林化公司、剑白香猪公司和老蔡食品公司等企业挖掘发展潜能,进行技改扩容,力争使进入园区企业都能做大做强。促进县域工业经济总量增长。

(五)优化行业,加强整合。为确保20xx年州政府安排的规模企业实现增加值7000万元以上目标,将我县20xx年的8家木材加工企业进行优化整合上报。整合调度分解情况为:剑河县供电局实现增加值1200万元;剑河县昌兴木业有限公司实现增加值1750万元;剑河县忠信建材有限公司实现增加值20xx万元。

(六)将我县工业区融入全省工业区的总体规划,申报为省级工业聚集区,作为全省总盘子进行调度,以寻求在政策上得到省州优先倾斜,推动上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充分发挥我县工业区的作用。

(七)建立融资体系,拓展融资渠道。一是政府要根据园区规划,运用财税、土地储备等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园区的滚动式开发。二是要量入为出,适当收缩战线,制定稳妥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三是要树立“经营园区”的理念,探索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新路子,转变以政府行为为主的开发观念,鼓励支持企业、个人积极投资参与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经营。四是要积极跟踪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认真做好准备,争取国家对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支持。五是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参股入股、民间资金入注等形式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和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拓宽园区的融资渠道,实现园企共赢。

四、抓好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今年、县委县政府将工业园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初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快屯州工业园区建设,并做好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收储工作。目前,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对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建议完善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要保持高度统一的思想。建设工业园区是全县的一件大事,各级各部门领导必须在思想上有高度的统一。首先,县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要有决心有信心,形成一致共识;其次,各相关部门要积极的行动,特别是在园区建设申报“五通一平”及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都要给予全力支持。同时要有工作的紧迫感,要紧抓国家在贷款、贴息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机遇,形成一盘棋。

2、确立园区管理人员及建设办公设施。屯州工业区建设以来,一是园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都是由工信办派人轮流值班,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办公,使其许多服务跟不上;二是园区没有独立的办公室,现在仅有的一间10个平方的办公室都是租借剑河县老蔡食品有限公司的厂房。

3、要开辟切实有效的投资渠道。从我县的实际出发,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要建立政府、企业、项目配套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资金筹措体系,保障园区的顺利开发建设。一是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协调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保证园区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二是通过以土地臵换、资金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导各入园企业参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申报争取园区建设扶贫配套资金;四是积极争取中央、省、州等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5

根据委领导的统一部署,由XX主任带队、七个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全省重点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考察组,于7月5日~11日,赴浙江省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浙江省经信委的相关情况介绍,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特别是企业聚集和产业集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座谈;考察了杭州萧山工业园(临江新城)、宁波化学工业区等国家和省重点园区;参观了联源重工水力、核能发电装备、东风裕隆新能源、东方电气、吉利集团研发总部、镇海炼化、台塑石化、宁波万华MDI等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

整个考察过程围绕工业园区建设,涉及装备(汽车)、石化、机械、冶金、轻纺、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多个产业门类,团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猎取了浙江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共同感到不虚此行,受益匪浅。现将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浙江省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浙江省的块状经济量大面广,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基础,工业园区是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去年全省共有年销售收入10亿以上的块状经济312个,实现销售收入万亿,出口交货值6122亿元,从业人员831万人,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54%、62%和56%。在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26个块状经济中,生产单位超过1万个的有义乌小商品、长兴纺织、诸暨袜业和永康五金;从业人员在10万人以上的有萧山纺织等6个,其中义乌小商品40万人左右。

计划到20xx年,全省形成10个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20个300~1000亿元、60个100~300亿元的产业集群。集群内形成功能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产业公共平台和支撑体系,创建一批知名度高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产业聚集区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从经济规模看,块状经济占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块状经济的大量存在,是浙江工业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反映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载体和先天优势。在312个块状经济中,年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下的有176个,占总数的%;销售收入在50~100亿元的64个,占总数的%;销售收入超百亿的有72个,占总数的%,其中销售收入100~200亿元的有46个,200~500亿元的有19个,超过500亿元的有7个。

(二)从区域布局看,主要分布在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地区

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块状经济个数排名前5位的为台州市(45个)、温州市41个、宁波市39个、杭州市36个、嘉兴市32个。

(三)从空间结构看,工业园区已成为块状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目前,全省11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占全省工业的%,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实现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增长%,占全省的%;工业企业上交税收亿元,增长%,占全省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总收入的%。

二、工作思路、做法和主要经验

(一)工作思路

1、加强战略筹划。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力量,以国际化视野,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资金链整合提升的高度,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互动的角度,把握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对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进行整体谋划、科学规划。

2、优化空间布局。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使之成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区,着力形成多层次、梯度式工业发展格局。对新开发和拓展的产业园区,尤其是一些新设立的沿海产业园区,要明确产业发展定位,深化园区集群培育和规划布局。

3、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培育块状经济中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引领作用。

4、加强专业化配套协作。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配套协作水平,形成一批企业专业化优势显著、竞争能力强的“小型巨人”企业,构建完善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大力发展研究开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后勤保障等生产性服务业。

5、强化项目带动。在行业和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规划指导下,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对区域发展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实施一批区块内重大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产业集群升级和结构优化。

6、完善创新体系。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块状经济内企业由委托加工向自主研发转变。支持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上进行技术创新合作,构建企业间技术转让交易平台,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效应,逐步形成区域技术联盟和创新体系。

7、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不同块状经济特征,共同推进各领域、各层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研发、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鼓励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扶持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中介机构建设,为块状经济内部各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各方面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

8、提升集群品牌。引导和支持块状经济内企业创立品牌,实现从无牌、贴牌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转变;推动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和优势企业流动,形成集聚效应,培育区域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探索不同产业集聚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和方式,着力将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升级为城市品牌。

9、推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等手段,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推动块状经济向资源节约集约和生态环保型产业集群转变。全面建立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机制,切实把好新上项目入口关、布局关。

浙江省的工业较多的源于民营经济发展,市场发育比较健全,政府干预经济相对较少。但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其转型升级、实现规划战略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比我们大得多。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省级政府的组织和协调作用。浙江组建了由省直18个部门参加的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简称转升办),作为省政府的工作协调机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大园区发展规划、研究部署、指导协调解决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研究提出重大方针政策,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促进经济转型重要抓手,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税收结构,有利于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有利于促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有利于制造业做精做强,对工业和服务业具有双赢的意义。省级层面组建由经贸、发改、财政、地税、国税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和审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政策目标、工作原则、重点方向等问题,加强部门间沟通和协调,加强配合,实现良性互动,全力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

3、推进省级工业园区组合。省级工业园区组合是指在新形势下加快省级工业园区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行政隶属关系与财政税收体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以省级工业园区为依托,按照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以一个省级工业园区组合带动1~4个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为产业园,以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的品牌优势和乡镇工业功能区为产业园,以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的品牌优势和乡镇工业功能区的资源优势,扩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在实施的过程中,由各市、县经委负责牵头组织省级工业园区组合区的整合提升工作,省级创新型工业园区可以先走一步,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规模较大、基础设施较好的乡镇工业功能区率先进行组合;条件成熟的也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行“飞地组合”。

人多地少的省情和浓厚的经商传统,催生了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并逐渐形成了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出现使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招商引资成为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主要方式。

(三)主要经验

1、加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前瞻性研究

具体方法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研究块状经济内部机理为主,转向外部环境对产业的影响分析为主;二是由单纯研究制造业为主,转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互动,构筑现代产业集群各种要素研究和创造的角度分析为主;三是由研究存量优化为主,转向开放增量推动分析为主,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库,实现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促进招商引资、项目决策和项目协调等体制机制创新。

2、空间形态形成多层次

一种是县域型和镇区型,这是传统块状经济主导的空间形态。第二种是跨县域型,即块状经济跨县域并向相关产业发展。如永康的五金产业,已形成了永康为核心,向缙云、武义、东阳发展,在周边数百公里的范围形成区域块状经济。第三种是市域型块状经济,即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多核心分布,如宁波服装、杭州装备、衢州氟硅、舟山船舶等,反映了地级市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

3、产业和资本流动多向化

一类是产业和资本不断流入,形成经济增长极的集聚效应。如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等地,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集聚了高新技术产业,也有一些传统产业。第二类是传统主导产业基本稳定在原有块状经济范围内,而与主导产业不相关的产业基本往外流出。第三类是产业和资本均向外加速转移。截止20xx年上半年,对外投资的高新技术项目约70亿元,占对外投资总额11%,全市年销售规模超10亿元的85家工业企业中有%企业有对外投资。

4、集群发展模式综合化

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已不再局限于工业内部,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一个综合和开放的创新体系。政府、企业、协会、市场和相关产业等都是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主体,既分工协作,又相互渗透;产业集群发展已从硬要素组合转向软要素支撑为主,社会资本和人才资源在推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产业发展越来越趋向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融合化、新兴产业集群化,产业融合成为一种常态。

35 676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