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总结6篇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面由阿拉网友分享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总结”范文,供您写作参考,希望您喜欢。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总结 篇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是多门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方向课程的基础。为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学期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进行课程改革,将以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的教学活动。
一、项目背景
由于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差,同时又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为学习难度大学不会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致使课堂出现学生睡倒一片或不听课各行其事的现象。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完成工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遇到问题,就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这样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实施情况
(一)组织召开专题会
为了确保课改取得实效,机电一体化教研组组织有关教师召开专题会,就如何开展好课改工作进行讨论,认真听取这门课有经验老师的建议,制定出课改实施方案。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1、坚持课程与技能岗位相对接。
2、下企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
3、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4、确定课程学习任务与技能目标。
5、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项目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对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任务的分类归总,提取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涵盖电工基础、模电、数电三部分的八大块内容共十三个学习情境(即项目任务)。在确定的学习内容中较侧重电子部分,任务的层次也是由易到难,十三个学习情境如下图所示。
(四)项目教学的组织实施
1、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项目学习中有关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2、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们还是能够给予较积极配合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计划的每周7课时安排在一天内进行,其中2节为理论课时,其余5节为任务实训课。但由于教师人手不够,后改为4节理论,3节实训。相比于理论课,学生还是偏向于上实训课,更喜欢做训练动手能力的项目。在教学方法上,摒弃了之前一味地只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结合了我们设计的项目任务,在任务的完成中找出知识点,并结合实物消化重点,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所学知识点,更能够掌握怎样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当中去。例如一个小的心形灯,它所涵盖的知识点有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阻等元器件的原理、技术参数等。当一个心形灯焊接完毕时,学生们不但了解了这些元器件的性能、作用。还能从中知道它的工作原理。相比较于之前的传统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观。
3、由于是初次尝试项目教学,因经验不足以及该班三自教育和技能大赛等原因,导致本学期只完成了11个项目教学,有电子温度计、行走机器人两个项目未能完成。
三、项目教学取得的成效
1、开展项目教学,打破了体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气氛活跃。
2、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形成全员参与的好局面,变学生“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3、增进学生间的团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沟通能力。
5、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补充完善课程标准。
6、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对仪表工具的正确使用。
7、开展项目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记忆。
四、存在的不足
1、本课程的实训项目是在4号楼201、402进行,因做实训项目时需要大量插座,但实训室条件无法满足,故需要大量的接线板代替。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2、在项目任务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有的项目任务涉及到的教学重点是重复的。有的项目任务所需时间很短,而有的项目任务又较为复杂。难易程度缺乏过渡性衔接,造成在知识点的过渡上存在一定的跳跃性。
3、在实训内容的监管方面,因教师人手不够,导致理论内容花费时间过多,而用于实操训练的时间没有保证。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学生过多的在意产品制作的成就感,而对于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及相关知识点缺乏深度的了解学习。
五、需改进的方面
1、项目任务的设计在现在执行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2、过程考核的表格设计上还需完善,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重点学习,应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
3、考核时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实操能力、团结协助能力,但更要注重学生的品格品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文明操作。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总结 篇2
按照学校加强实训、实操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本学年汽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除了在常规教学中结合教学进度经常开展实操课之外,每学期末集中进行带有考核性质的实习周实操课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实训内容本学年开展的实训项目有
1、电阻、电流和电压的测量。
2、荧光灯电路的接线。
3、三相电路中负载的星形、三角形连接。
4、单相变压器的变压比测试和高、低压绕组的辨别。
5、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6、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
二、实习活动的整体纪律情况
从整体上看学生对实训、实操比较兴趣,参与积极性较高,部分平时上课缺席较多的.同学都能按时到课,大部分同学都能按实训指导完成各项操作,但仍有少数同学不会动手又不向同学或指导老师求教。
三、实操项目完成情况
实训项目14因为相对简单容易一些,各个组基本上都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并通过验收。项目56因难度较大,部分同学上课时一知半解,未能独立完成;也有部分同学失败找不到原因,须要指导老师查找。
四、实操过程的技术层面问题
实训过程在技术层面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万用表打错挡位测量交流电压,烧坏万用表。
2、乱调万用表机械调零螺钉致失灵。
3、三相电路接线错误,致380V电源烧毁照明灯泡。
4、电动机正、反转线路接好后不会检查,接上电源后相间短路烧坏开关。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总结 篇3
针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入门难,发展快,学时少,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积极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行理论实习一体化。按照企业生产流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结构进行项目化改造,形成相应的项目教学任务。并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以任务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1、构建“一条主线、三个结合”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
根据职业教育实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按照加强针对性、突出实用性、体现先进型的原则,系统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为此,我们全面科学地修订和重新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教学方案的框架体系,强调了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规范化,并且落实和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中。由于优化了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突出了重点,同进合理地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保证学生较好地掌握电子技术必备知识及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从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我们考虑到《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与核心课程,从课程设置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在设计项目教学内容时,恰当地解决好了“基础与发展”、“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重点内容与知识面”等矛盾,使项目课程内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同时我们加强针对性,突出适用性,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从点到面的教学规律。
2、加强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逐步实现理论学习向实践应用方向转变的过程。因此,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应该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加大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我们淘汰了过去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了检测性、综合性的实验,精编了一些典型的课程实训教学项目,例如超外差收音机装配与调试项目,让学生从元器件性能的测试、电路的焊接、电路的静态调试、动态调试和统调各个环节都亲自动手,使每个学生既掌握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电路的.焊接技术,同时对电子电路的调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亲身的经历,也初步掌握了电子电路的调试方法。像这样的实践性环节,学生很感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超外差收音机装配与调试项目中,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达到了其他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锻炼,突出了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1)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从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入手,变从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变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施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改革试验,以一个个单元电路的制作、测试与分析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展开,基于电子产品生产实际工作的全过程。模糊了理论课与实验课、实训课之间的界限,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相互融合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采用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方法。把整个教学内容分成六个较大的项目,每一个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工作任务,通过这些项目与模块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个问题的解决的环境中。每一个教学项目设计都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思想,使教、学、做融为一体。我们把电子单元电路、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作为教学的主线,按电路的结构进行剖析,分解成几个职业情景,每一个项目中又用若干个任务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知识与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
4、改革了考试考核方法,促进了教学工作
对于本课程的考试考核方法,我们改革了以理论为主的考试方式,注重多样化考试考核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集中考试和平时成绩评定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式。《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按照以实验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的考试模式进行考试改革。把实验考核作为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期末成绩评定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探索。
①平时实验报告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16%。
②平时实验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24%。
③期末实验考核成绩(以抽签形式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并答卷,每人一组,独立完成)作为课程成绩的30%。
④平时成绩(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作业情况等)作为课程成绩的10%。
⑤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20%。
在实验课的考核中,对每个学生在每次实验中的情况进行详细记载,然后结合实验报告的质量,期末实验考核成绩,综合给出学生实验成绩。
在通过对以上考核方法的改革,解决了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问题,使实践性环节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突显出来,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评价,推动学生学习向良性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改善,效果显著。
中职教育应根据市场及行业特点进行修正,加强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内容。面向就业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可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全面提高中职教育质量。一年多来,我们通过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建设已初见成效。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随着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继续深入,我们还将对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不断丰富、改进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使课程体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最终将“电子技术”课程建成国家级的示范课程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总结 篇4
《电子技术基础》是技工学校电工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性,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及动手能力,一直是技工院校老师们探索的课题。由于《电子技术基础》的讲授内容比较抽象,这让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深奥、难学。为改善这一教学现象,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实际教学现象,结合具体教学经验,从《电子技术基础》的重要性、教学计划、兴趣、综合技术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进一步改进《电子技术基础》的教育教学。
一、让学生意识到《电子技术基础》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起初向学生介绍电子技术发展的过程以及现状。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然后强调它与日常生活的紧密性;并带领学生去实习厂参观、学习各种家用电器的电路板,介绍每一种电子元件的作用,特别强调集成块的应用;最后向学生解释《电子技术基础》是研究电子线路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军事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量体裁衣”,制定合理性的教学计划,使学习变得简单、快乐
很多学生及学生家长都“重仕轻工”和“好面子”,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和未来,再加上同等学校的扩招,都想招更多的学生。这样更进一步导致技工院校学生的素质普遍较差,接受能力又低。再加上《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概念抽象,内容多,公式多,符号多,而且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都是非线性电子元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大的挑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为了使学生有一定的适应时间和较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有制定前松后紧的学习计划。这样可以让他们更早、更好地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来看,技工院校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疑等特点,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新知识,他们基本上能掌握课文中的知识概念,但他们的思想不稳定,注意力不易持久。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对一些较复杂、抽象概念的掌握,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支柱,他们就往往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甚至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厌倦反感。《电子技术基础》课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而且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
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并充分运用一些现代辅助教学手段,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辅助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的影响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互相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展现欲和求知欲。通过分析和推论,得出规律性的知识。最后教师演示实验,指出学生们存在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教学中加强演示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四、善于利用多媒体、实验综合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多媒体、实验综合教学手段可以增加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电子技术基础》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建立清楚明晰的概念,为了学生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实验综合技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例如讲解三极管的三个电极电流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通过《电工基础》所学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得到IE=IB+IC的结论,然后再通过实验去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上述四种教法,是自己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向老教师请教以及查找相关资料,总结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工作的一些粗浅体会。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为显着的教学效果。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总结 篇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总结,模拟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此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的地位,少年子弟江湖老,如今,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在工作中也许会接触到这些知识,下面就模拟电子技术中的重难点做一些说明。
一、放大电路基础作为本课程的基础,由于课程刚入门,概念较多,又要初步培养分析、计算能力,因此,必须放慢进度,保证足够的学时。
关于半导体的物理基础部分,因“物理”和“化学”两课中一般都已讲过,本课程不必重复,可从晶体的共价键结构讲起。
PN结是重点内容,要求用物理概念讲清PN结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及放大原理。
重点掌握二极管与三极管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1、在放大器的三种基本组态(共射、共基、共集)中,应重点掌握共射和共集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放大器的图解分析法,主要用来确定静态工作点和分析动态工作过程,不要求用它来计算放大倍数。
3、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是分析放大器的一个重要工具。
H参数的导出,等效电路的建立,受控电源的概念等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
要使学生能用h参数等效路计算放在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把上述分析工具应用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4、在放大器的工作点稳定电路的特性分析中,以射极偏置电路为主。
但对集电极——基极偏置电路,可以简单地介绍其稳定工作点的物理过程,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学。
至于用密勒定理来分析此电路,可在习题课中介绍,或指导学生阅读。
密勒定理在电子电路的近似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不仅在这里应用在高频特性分析中,由于密勒效应而引出密勒电容一词。
在由集成运放组成的积分与微分电路中,也可用密勒定理来解释电路时间常数的扩大与缩小。
5、在介绍射极偏置电路之后,可以顺便引出恒流源,它作为一种电路组成单元,不仅在分立元件电路中常见,在模拟集成电路中使用更为普遍。
6、对于共集电极电路,除讲基本电路外,最好能介绍一下复合自举跟随器,复合管的概念,在功放及电源中要用到;自举的概念也常用于许多实际的电路。
二、场效应管放大器场效应管是一种单极型器件。
这部分内容可以重上讨话结型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绝缘栅型管及其放大电路可与型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类比研究。
结型场效应管是以PN结为基础的场效应器件。
要熟悉它的简单结构和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主要参数和使用注意点。
对于场效应管放大器,主要讲清偏压电路及其交流放大实质(输入电压对输出电流的控制)。
由于器件特性的分散性,在分析表态工作点时,可偏重于公式计算法。
在分析它的放大倍数等指标时,则用微变等效电路法。
三、频率特性与多级放大器。
1、这部分内容,首先要明确研究放大器频率特性的实际背景,目的、意义,并讲清基本概念,使学生从物理概念理解隔直电容和射极旁路电容对电路低频特性的影响,结电容(扩散电容和势垒电容的总称)和接线电容对电路高频特性的影响。
2、为了简明起见,可以通过RC高通和RC低通电路,讨论频率特性的近似分析方法——波特图法。
然后,把阻容耦合放大器简化为高通电路和低通电路来分析。
3、当讨论共射电路低频特性时,对低频特性的影响可由输出(发射极旁路电容在输出回路基本上不存在折算的问题、且发射极旁路电容一般远大于输出耦合电容,故发射极旁路电容在输出回路对低频特性的影响可忽略)、输入回路的`时间常数确定(至于发射极旁路电容对低频特性的影响,可把发射极旁路电容折合到基极电路来处理,由输入回路的时间常数确定),若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决定的下限截止彼此相差在四倍以上,则将其中较大者作为放大器的下限频率。
4、讨论电路高频特性时,重点讨论混合∏型等效电路和三极管的高频参数。
5、单级放大器的瞬态特性可以不作要求。
6、RC耦合多级放大器主要计算其电压放大倍数,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级间的相互影响,要让学生掌握一种重要关系,即前级的输出电阻就是后级信号源的内阻,而后级的输入电阻就是前级的负载。
对多级放大器的频率响应,能定性地了解级数愈多频带愈窄即可。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总结 篇6
这学期学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让我了解到了更多知识,加深了对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解。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能让我们自己去验证一下书上的理论,自己去设计,这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实际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我们不仅仅是做了几个实验,不仅要学会实验技术,更应当掌握实验方法,即用实验检验理论的方法,寻求物理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寻求最佳方案的方法等等,掌握这些方法比做了几个实验更为重要。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我也学习到一些经验:
1、如果发现了实验中问题所在,此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冷静地分析问题的所在,有可能存在哪一环节,比如实验原理不正确,或是实验电路需要修正等等,只有这样我们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不要盲目的'把导线全部拆掉,然后又重新连接一遍,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也无法达到锻炼我们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
2、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分工协作,不能一味的我行我素或是自己一点也不参与其中。
3、在实验过程中,要互相学习,学习优秀同学的方法和长处,同时也要学会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当然这要建立在自己独立思考过的基础上。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有利于掌握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有利于激发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钻研的能力,有利于书本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我们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阅历,收获了成熟,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老师,以及不懈的努力,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这也是人生中美好的经历,让我感受到大学的更高一层次。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