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行业产业研究报告范例精编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生物医药行业产业研究报告范例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生物医药行业产业研究报告1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 创新 融资 产学研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永续增长的朝阳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GDP增长水平。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以张江高科园区为核心的基地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为模块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科研水平和企业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要推进上海生物医药走上创新之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选择适合的创新突破口
生物制药业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新思想极少。实际上,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中,真正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创新产品屈指可数。因此生物医药产业要加速健康发展必须寻找适合的创新突破口。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中药合成、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其整体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在选择创新突破口上,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力争在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等方面形成新突破;积极推进小分子药物、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和药物生产新工艺;大力发展新型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力争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维持其成长的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产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生物制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形式的融资手段来满足其资金需求。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但生物医药产业并未吸收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利润低、产品竞争力差。特别是在研发方面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总体新药研发水平不高。
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金渠道相对单一,以企业自筹和国家项目基金支持为主,缺少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金融市场的支持,因此,要建立生物医药项目的技术评估平台,为风险资本进入、退出创造条件,鼓励民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生物医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信贷政策,促进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同时,将科技资源分配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技术领域,加大开发研究、产品生产的投资,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此外通过间接的产业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与外资、本土研究机构进行横向研发合作,强化中小研发企业集成创新的能力,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技活动的研发投入,增加创新基金的启动资金规模、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加强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型研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努力培育本土的大中型企业。
三、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
生物医药业技术产业化过程包括:研发、中试、生产和市场四个阶段。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生物制药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在美国有两种模式实现成果转化:一种是通过专业力量帮企业申请专利,做知识产权的管理,或者是帮助企业做市场推广;另一种方法则是将科研成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试验费用和时间转嫁出去,出口无形产品,把中间环节外包出去。但这两种模式做得都不彻底。通过对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的调研发现,应当通过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来加快实现产业化。要实现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技术的主体,企业应努力培育自主科技开发力量,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打破条块和体制上的界限,实现产学研协作、联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以企业开发中心为主体,组织产学研紧密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集中进行技术开发,力争实现产业某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事实上,现在要完成成果转化已不只需打通产、学、研三个环节,还应包括政府、融资以及相关服务。要做好这个多要素的联盟,就需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和投资孵化基地。
四、建立新型研发服务平台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化所需的巨额资金和现有企业一体化程度低,生物医药企业尤其需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成本。这个共享的平台应该主要包括技术、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和产品技术评估。调研中发现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建立的一种能为科学家、企业、资本服务的研发服务平台正在受到瞩目。这个平台把新药研发的流程拆分以后标准化,在新药研发首端(科研)到尾端(销售)环节都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并且这个平台能够反复使用,因而能够降低研发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其能充分利用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力量,效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报告课题组。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2008
[2]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2008
[3]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200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生物医药行业产业研究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生物医药行业产业研究报告2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医药科技孵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命园孵化器)是一家以向生物医药领域的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服务为目标的专业孵化机构。成立于2003年7月,定位于“以专业化服务,搭建生物医药创业服务平台”的发展方向,其根本宗旨是帮助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成长,推动生命园区及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时承担着“中关村生命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的运作与管理,为归国留学人员创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与帮助。5年来,无论从“专业孵化器”还是“留学人员创业园”,生命园孵化器已经建成了一套能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并具备较强服务能力的专业孵化体系。建立了公共实验平台,形成了专业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包括药品注册、行业法规、信息查询及文献检索等各个方面的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其专业、优质的服务为生命园区及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做出了努力,得到了企业及政府的认可与肯定。
高标准的服务平台
凡是进入园区的企业都与生命科学相关,这些企业起点高、品质优。生命园孵化器的入孵企业,都经过严格筛选:除了要有一个专业的研发创业团队外,必须提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产品说明,介绍他的产品在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地位及企业发展规划。虽然入孵的门槛较高,但希望入园的企业仍然络绎不绝,有许多企业受孵化器空间条件的限制未能如愿。目前进入孵化器的企业管理者中很多是行业的领袖,对于产业发展起到了集聚效应。他们的入园,带动了一批企业入住,加之孵化器团队的专业性,为入孵企业提供了平等对话的基础,双方之间有更深层次的交流。一批有着国际知名医药企业工作研发背景,并掌握了国际先进技术的归国留学人员,在这样的感召下,在生命园孵化器创办了生物医药研发企业,这些研发人员在各自领域掌握着尖端技术、聚集了丰富的直接或间接科技资源。通过自有专利技术和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构成了生物医药研发链条中各个要素,通过孵化器这个资源整合平台,实现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为生物医药研发的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创新环境。如今入驻生命园孵化器的企业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蛋白质类药物的常温稳定技术、给药技术、疫苗的常温稳定制剂技术;基因免疫治疗技术;荧光PCR基因诊断技术免疫诊断技术;天然药物提取工艺及制剂工艺;化学药物的合成工艺与筛选;多肽合成、动物疫苗;高效表达系的筛选;灵长类动物试验模型及实验动物;临床试验。
吴玫涵说对于初创型的企业来讲,很多时候他们对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缺乏必要了解,孵化器首先为他们提供法规上的帮助,这些对于吴玫涵她们来说了如指掌。从吴玫涵的履历中看出,她先后主持总后卫生部药品审评办公室及总后卫生部药品监督办公室全面工作(包括:全军新药申报的初审工作,新药、医院制剂研发与申报的法规及技术咨询与指导;药品监督工作:计划抽验、专项检查、药品质量举报的受理与查处;组织专家及药品监督员进行技术培训等。难怪很多企业在北京转一圈之后,最终选择了生命园孵化器。
专业服务制胜
在谈到生命园时,吴玫涵提到最多的两个字是“专业”,作为一个专业园区,生命园最大的特点是专业性,孵化器是生命园的一个配套服务,除了为企业提供类似于商务、物业等基本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入园的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在孵化器中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求能提供相关的专业服务与管理咨询,每一位员工对于生物医药都要有较深的研究。在生命园中记者见到了开放的实验室,一排排试管,干净整洁的排列着,试验人员穿梭于其中,紧张忙碌着。目前,孵化器建立的开放实验室,已经是入园企业可以共享的资源。吴玫涵说开放式的实验室是为了更好的弥补生命园中的企业在技术研发与转化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不仅如此,这几年,孵化器从基础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包括商务、财务、人事服务等);到专业化硬件环境系统:包括标准实验室、纯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排风系统;再到专业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开放实验室)如:分析检测实验室、蛋白药物制剂及送药系统实验室、药物筛选实验室,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园区科技条件网络同盟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专业服务是吴玫涵最得引以为自豪的。除了已出孵的五家企业及一批新入孵的企业外,目前在孵的多数企业都介于出孵和入园之间的阶段,也就是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出孵。
孵化+创投引导风险投资
05年12月,生命园孵化器开始引入“孵化+创投”的引导性创业风险投资模式,使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及孵化模式上升到了又一新的高度。吴玫涵认为,与风险投资相比,孵化器对于企业的了解更深,更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更了解企业什么时候最需要资金,目前,孵化器正在着手做这方面的探索。园区的企业,也更加相信孵化器。目前孵化器和一些投资机构已有一些合作,虽然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这种“孵化+创投”的模式还处于初创时期,也还在不断的探索完善中,吴玫涵透露,明年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与投资机构、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等将有更多的接触,来推动这项工作,为孵化器中的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切实解决燃眉之急,同时也为专业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寻找“优良种子”。吴玫涵认为明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举办以“孵化+创投”模式的引导性风险投资,以吸引风险投资为目的的项目推介会,对接会、行业峰会等。
生物医药行业产业研究报告3
生物产业政策利好不断。预计《生物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于近期正式公布,与此同时,一批围绕“十二五”规划的配套政策也有望陆续出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在进入政策受惠期。
创新将成为生物产业发展的动力。与国外生物医药行业相比,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竞争力普遍偏低,其中最明显的劣势就是我国的企业缺乏长期研发高投入的实力。随着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大,将极大地加强生物医药的新药研发创新,提升产业结构,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市场需求拉动产业快速增长。近几年,生物制药行业总资产增速迅猛。2011年3月,行业总资产规模达到了亿元,同比增长%,总资产规模是2007年同期的倍。
行业内多数成份公司的高估值有所缓解。虽然目前生物制药板块的估值溢价率仍在192%左右,但其高估值主要是由于板块内拥有较多的ST公司,以及前期因抗癌药物概念而被爆炒的部分公司拉高了板块的估值。以20家近期有研究报告的生物制药公司统计,其2011年平均动态估值已下降到倍,相对沪深300的溢价率仅为%。
投资建议。未来六个月内,维持生物制药行业“有吸引力”评级生物医药企业药品的品种好坏,例如产品疗效是否显著、适应症是否多、毛利率的高低、有无替代产品,以及是否独家生产、是否有专利保护、专利保护期的长短等诸多因素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的高低
本期我们选择评级上调的舒泰神、华仁药业进行简要点评。
舒泰神(300204)
大市场好品种
公司是单产品驱动的小规模企业。目前主导为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苏肽生)。
神经生长因子(NGF)市场乐观估计有10倍空间:NGF所在神经营养保护市场扩容迅速,估计5年有2-3倍空间;NGF相对其他神经营养保护剂具有相对优势,在该市场的份额有3-4倍提升空间。
神经营养/保护剂市场扩容:营养剂应用领域广,对应的患者基数大,临床应用扩张快,估计可以持续25%的复合增速,生物类的增速有望快于化学类。NGF份额的提升:目前占生物类份额10%左右,有望提升到30-40%。相对优势在于:1、高价药的患者支付能力:NGF是唯一无应用限制的国家医保品种(2009版),作为高价专科药支付端阻力小;2、定价优势保证营销运作空间:1类新药,降价风险相对较小,其他几个品种都是仿制产品;保证产品的营销运作空间大。3、药理、临床比较优势:NGF药理较脑蛋白、小牛血更明确,认可度处于提升进程中,尤其在眼科领域优势明显。作为神经营养类最新的产品,纳入全国医保也佐证了其学术认可程度。
苏肽生占NGF细分市场份额维持50%以上:我们估计10年苏肽生占NGF市场50%份额,未来3-5年市场地位有望维持。公司前期的学术推广和全科室积累的大量用药经验有利于公司主导NGF的应用拓展。舒泰清是清肠市场的升级品种,具备显效优势,市场近年扩张迅速;公司产品患者耐受性好,份额逐年提升,作为小品种助力发展。
华仁药业(300110)
切入腹透蓝海关注明年业绩弹性
公司目前最大的看点是腹透项目的投产和市场推广,目前百特占据了腹膜透析液项目90%以上的市场,年销售额约为10亿元。国家对于华仁的首个国内大规模的腹膜透析液建设项目给予了很大的希望和支持,各相关的行业协会和组织也将协助该项目积极推进。该项目计划产能为3000万袋,预计总收入约为亿元,净利润约为亿元,生产线项目将于2012年年中全部建成。公司2010年的总收入为亿元,净利为亿元。可见若腹膜透析项目成功的推广和导入市场将对公司的总收入和利润的有着极大的贡献。
公司未来两年业绩弹性较大。相对于目前白热化的大输液市场,腹膜透析液项目的竞争对手较少,市场上百特公司一家独大,双鹤等企业虽有生产批号,但腹膜透析液项目并未列入这个几个公司的战略发展重点且产能方面并未形成规模。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肾衰病人的两个主要的治疗手段,腹膜透析相对于血透更安全,在国外是肾衰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我国该种治疗方法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且国家对于透析费用报销力度的增大,也将使使用该种治疗方式的患者人数进一步增加,该项目未来增长值得期待。
对于目前现有主营业务占比达98%以上的非PVC输液项目,现有产能是1亿袋左右,今明两年募投项目达产后总产能在亿袋左右。今年公司新建了华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9个销售办事处,预计这两个地区的市场客户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同时公司将进一步开发和维护高端三甲医院等重要客户,预计大输液项目的销售收入将稳步的增长。明年公司自产膜材项目生产线的建成将进一步降低公司产品的成本,我们预计膜材成本将下降20%以上,毛利净利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化工行业:需等待行业自身的景气走高
在投资评级下调的25只股票中,化工行业有3家公司入围而名列榜首,具体原因何在?
一季度因囤库存因素导致淡季不淡,而二季度则处于去库存阶段导致旺季不旺;再加上油价下跌及需求不旺,化工品面临较大的降价压力。预计去库存结束后,随着部分产品价格的回升,三季度部分子行业将有望反弹。目前情况下市场需要等待中报的业绩,也需要等待行业自身的景气走高,因此这段时间仍将处于观望期。
本期我们选择评级下调的红太阳进行简要点评。
红太阳(000525)
公司面临三大风险
重组完成后,公司将成为国际最大吡啶生产企业。安徽生化新建万吨吡啶装置建成后,公司的吡啶生产能力将达到万吨,超过凡特鲁斯成为全球最大吡啶生产企业。公司在市场的销售份额将大幅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进一步强化公司对于吡啶系列产品的定价权。
公司产业链不断完善提升盈利空间。相对于凡特鲁斯、龙沙等全球大型吡啶生产商,红太阳生产装置全部位于国内,综合成本较前者低,且公司万吨产能投产后,产品的规模效益将有利于成本的继续降低。同时公司致力于发展吡啶下游的农药产品,充分利用上游原料优势,未来相关下游产品如果全部以吡啶为原料,盈利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大。
生物医药行业产业研究报告4
关键词 医药产业 集群优势 风险投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11-0499-03
目前全球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医药高新技术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首要的是创新和领先,研发是创新的基础,增强自主创新研发新药能力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综观世界制药企业,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每年的R & D费用节节升高,R & D投入至少要占上年销售利润总额的10%~15%才能保证持续创新原动力。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我国医药企业而言,资金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创新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国外领先制药行业巨头的研发投入让国内制药商难以望其项背。由于各方面原因,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医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很多医药企业陷入了“创新能力低-资金少-创新能力更低”的恶性循环,威胁到很多企业的生存。这就要求这些企业一方面要增强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融资,打破资金短缺这一“瓶颈”。
1 医药行业中的风险投资现状
传统资本已不能满足资金需求
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风险投资家的兴趣在于处在开拓阶段的企业的潜力,继而注入风险资金推动其成长为成熟的企业。
目前我国医药研发除了自筹外,主要融资渠道是传统资本。传统资本主要包括部门和地方政府资金、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就目前现状来看,政府部门资金毕竟有限,主要流向是基础研究和重点建设项目,而医药行业的高风险性和行业中众多企业的不良运行状况,使得从十分注重资金安全性的银行取得可观贷款难度日益加大,而作为较理想融资渠道的股票市场门槛较高,虽然二板市场的产生是对中小企业的巨大鼓舞,但是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企业在规模等方面的要求远未达到上市要求。
风险资本在医药行业具有广阔的远景
风险投资对于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在其成长阶段的资金支持,不仅能让一个好的项目从实验室走出来变成商品,也使得许多有潜力的公司得以度过难关继续生存和发展。风险资金的引入除了带来资金外,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中去。风险投资者不仅要对风险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还要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调整等高层次重大问题的决策。同时监督企业研发过程,提高科研动力,以更好地弥补企业在企业管理和资本经营等方面的经验不足。培育和引导企业快速成长;协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在企业获得成长后的上市支持[1]。风险资本在医药行业具有广阔的远景。1999年7月,全国风险投资公司不到100家,投资能力不足40亿元,而仅仅两年之后,风险投资公司就激增至近250家,资本规模达到了400多亿元,且近几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可以预测:随着风险资本的日益壮大,我国较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形成在即,我国的医药企业也将迎来再次高速发展。2005年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生物芯片公司――美国昂飞签订原创性技术合作协议,吸收风险资金4 800万美元;2006年上海安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晨兴科技500万美元风险投资。上述两项可算是近两年在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风险投资[2]。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11月发生在医药健康领域的投资有5起,投资金额为4 200万美元,投资规模居中国创投市场的首位,而排在第2名的IT行业,该月投资金额只有2 750万美元[3]。
风险投资发展障碍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资金来源不太合理,自筹的约占%,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风险投资仅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而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1)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风险投资的整个运作没有足够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国涉及风险投资的法律规定极为原则化,不具备可操作性,极难满足现在风险投资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2)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不足,使得国际风险投资企业非常谨慎。因此要增强风险投资业对医药领域的信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才是根本。
2 医药产业集群吸引风险投资的优势
近年来,全国医药经济区域集聚优势明显,2006年“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经济区占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和%。国内的医药产业集群如吉林通化医药城、上海张江“药谷”、北京北大生物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医药产业集群凭借其明显的优势,正在形成“燎原之势”,其吸引风险投资方面也将有很大作为。
区域集中性
美国学者Florida和Smith的研究表明,风险资本是高流动性和高地方性的。一方面,投资流向最大机会和回报的区域;另一方面,风险资本通常在发达的金融中心和高技术产业中心得到快速发展。这种理论更符合集聚理论和区域专业化。因为风险资本要求在地理上集中,资本的流动性不仅通过自由市场进行,而且通过风险资本产业的网络结构进行,这强烈地根植于具体区位。风险资本家依赖对距离敏感的个人联系网络来识别投资机会,完全信息是不存在的,风险资本家会尽量避免遥远的位置。因为他们不可能经常地前往以监视其投资及其生产状况。由此产生的投资模式展示强烈的区域偏向,更加强了现有工业的地理集中。因此风险资本会对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显示出投资偏好。
较低的创新风险
集群内的企业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的大量集中,各个医药企业之间的往来比较密切,获取信息的渠道广,信息量大而且相对真实,这就使得集群内的企业以超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得行业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信息,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创新的盲目性,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医药产业集群内有许多实力雄厚的研发中心和制药界的领头羊,这些机构和企业引领着医药行业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方向,有效地减少了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研发的盲目性,降低了技术创新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巨大的资源浪费。
企业强劲的创新动力
创新动力是风险投资机构评价风险投资项目时十分看重的一个因素。集群内激烈的竞争为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在产业集群相对狭窄的地理范围内通常聚集着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并进行着同类或相似产品的生产,集群内的竞争非常激烈。由于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差异很小,从而迫使企业必须通过持续不断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不管是走低成本路线还是走产品差异化路线,企业都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因此,迫于生存压力,集群内的企业与集群外的企业相比,更具有实施技术创新的动机。另外,在集群内,企业进行创新的可见度较高,创新者的领先效益和示范效应突出,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取得的超额垄断利润,无形中给其他的企业很大压力和动力,从而推动所有企业重视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4]。
良好的投资环境
以上海张江“药谷”为例,针对浦东医药企业目前资金来源明显不足的问题,政府一方面通过政府基金的自我造血机制为企业吸引更多的投资,制定多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入风险投资机构,拓宽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的资金来源,努力健全风险投资体系,尤其是对创业投资的引导。另外,园区的管理部门经常举办交流会和各种形式的论坛,免费为中小企业进行改制上市培育工程培训,使企业深入了解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触摸全球资本市场脉搏;各种俱乐部专为园区创业型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服务,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投融资沙龙活动,建立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充分利用张江创业投资广场聚集了国内外43家创业投资机构的优势,与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联系和协调项目的信息交流,打通园区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融资瓶颈。
相关的技术配套
制药尤其是生物制药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使其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不论是上下游技术的相对成熟还是其它行业技术的支持,都将对其技术及产品能否具备产业化前景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医药行业研发力量本身就不强,产业化环节还没理顺,而生物医药的上游技术与国际的差距并不十分显著,而下游技术的差距却很大,这种不均衡性严重制约了产业化进程。因此,风险投资项目选择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相比于分散的医药企业,医药产业集群具有天然的优势。集群包括了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间信息和沟通相对显得便捷,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进行了技术上的变革和创新,其它技术相关的企业会被迅速地影响到并做出反应。一个企业进行某项技术创新研究,也会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关注和技术跟踪,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因此,医药产业集群在技术配套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3 医药产业集群风险投资发展建议及展望
如何更多、更好地引入风险投资?
1)对于国家的产权市场和投融资体系来说,一是要逐步构建和发展知识产权市场、股权交易市场和投融资市场的阶梯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将技术、产品、资本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应避免过多的政府行为,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政府的作用应该主要作为一个市场管理者而非创新过程中的资金提供者,政府应健全各种法规,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并对医药流通市场进行整顿[5]。
2)对集群管理部门来说,一是完善针对集群内企业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专门服务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二是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资金、人力、基础设施扶持,大力倡导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同时建立高效的风险资本运作机制,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3)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一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形成具有独创性和高成长性的项目,并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性进行必要论证,因为这是吸引风险投资的关键。二是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管理团队,明晰产权,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运作更高效、更规范、更透明。三是提高企业和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增强团队的稳定性,为获得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的资金减少障碍。
风险资本在国外医药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在成长初期依靠风险资本壮大,成熟后增加普通权益性资本,循序渐进。虽然现在金融市场低迷,全球经济不景气,但是医药的需求是刚性需求,弹性不是很大,这就是医药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的原因。根据历史的数据,医药行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同样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资金会寻找防御板块作为其避风港,医药行业自然能充当这样的角色。所以应该抓住时机,充分发挥我国的医药产业集群的内在优势,积极吸引风险资本的加入,增强研发和创新实力。
可喜的是,政府和企业都在为此努力。张江医药产业集群积极为集群内的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对集群内企业的投资。据悉,张江集团正在探索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合作,酝酿建立张江自己的三板市场,这对于集群内的企业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利好。我们有理由相信,风险投资将在医药领域里有大作为,会让医药产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研发出更多更好的新药。
参考文献
1 何静,赵丽莎。风险投资促进医药产业自主研发[J].医药世界,2006,(7):45-46.
2 张仕元。2006年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分析[J].高科技与产业,2007,(12):35-36.
3 丁琳。资本密集涌入医药业[J].IT经理世界,2008,(1): 39-41.
4 曹阳,卢春丽。论医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J].上海医药,2008,29(9):392-394.
5 周硕,芮国忠。我国医药企业的融资策略[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2(6):79-82.
生物医药行业产业研究报告5
从2005年至今,医药行业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行业的收入,利润、利润率等主要指标节节攀升。从各子行业的利润变化情况来看,基本与行业整体表现相同,但中成药更胜一筹,成为“领头羊”。医改出台后,进一步加快了行业发展,2009年行业销售收入接近8000亿元大关,利润总额也突破了800亿元的关口,更值得一提的是,销售利润率节节攀升,自从2009年突破了10%之后,2010年更是达到了%,创下历史最高值。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化学原料药及中成药的利润增速超过了医药制造业的整体表现。其中,化学原料药获得较大增幅的主要原因源自其2009年基数较低,随着海外医药市场的复苏,其出口亦获得了恢复所致。
国内外发展空间较大
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增长近3000亿美元,2014年将达到万亿美元。未来5年5%~8%的年复合增长率,既反映了发达国家的主销药品失去专利保护所带来的影响,也反映了全球新兴国家医药市场强劲的整体增长。
2010~2014年间,我国新兴医药市场预计将以14%~17%的速度增长,而主要的发达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将仅为3%~6%。到2014年,新兴医药市场的药品销售额的累计增长金额将与发达医药市场持平,达到1200~1400亿美元。而过去五年间的这一数据的对比为690亿美元和1260亿美元。从而中国有望成为国际医药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已经成为了众多国际制药巨头瞩目的焦点,辉瑞、默克、葛兰素一史克、罗氏、勃林格一殷格翰等纷纷和中国企业展开各类合作,A股上市公司中就有华海药业、海正药业、海翔药业等对与国际巨头的合作项目进行了披露,而更多的合作项目还在洽谈之中。
估值高企的困惑
医药行业自从进入“黄金发展期”后,虽然与国内其他行业或GDP比较仍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长,但随着其收入及利润的基数不断提升,增速放缓将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国家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有望在下半年出台,医改的不断深化,其实施效果也将不断的展现出来,部分与医改政策结合程度高的公司将更为明显的受益,其余的受益程度将不会非常明显;市场表现也将出现分化,出现2009年集体大涨的可能性较小。国家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有望成为医药行业的分水岭。虽然医疗改革规划的具体细则不得而知,但预计其核心内容将围绕鼓励企业创新、鼓励兼并重组而展开,并优先扶植优质企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多数表现为品种单一、竞争力低下,真正具备做大做强、深入研发的企业却为数不多。做为国家战略性产业,鼓励创新及兼并重组是指日可待的。例如:同仁堂、天士力、江中药业、仁和药业、东阿阿胶、片仔癀、华东医药、马应龙。
投资建议
近期医药股的回调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估值长期处于高位,相较于大盘的溢价率居高不下,而非行业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恶化。短期行业政策刺激因素不多,春季疫情高发值得关注:2009年及2010年年初医改的重要政策如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均已公布,医改的方向已经相当明确,因此二季度行业政策处于相对真空期。预期下半年出台生物医药振兴产业规划值得期待,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国家对于医药产业创新的投入不断加大,我们相信国内企业离创新的梦想正在日益临近;春季疫情是二季度重要的事件性主题,手足口病疫情值得关注。重点推荐三九医药、千金药业、恒瑞医药、科华生物、天士力、天方药业这6家上市公司。
下一篇:网页设计实习总结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