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云海 分享 时间:

上半年市工业园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企业投资活跃,产值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整体运行良好。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上半年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2024年上半年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一、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投资。上半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投资X亿元,同比增长X%,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X%;同比增长X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X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制造业投资X亿元,同比增长X%,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X%;同比增长X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X个百分点。从项目来源来看,全市工业园区在库项目X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X个,同比增长X个;总投资亿元,同比增长X%。其中,省外亿元以上项目X个,同比增长X个。

2.规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X亿元,同比增长X%,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X%;同比下降X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X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全市工业园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X亿元,同比增长X%,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7%;同比下降X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59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全市工业园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X亿元,同比增长X%,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7%;同比下降X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

3.工业用电量。上半年,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工业用电量X亿千瓦时,同比增长X%,占全市工业用电量的比重为78%;同比提高X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工业用电量X亿千瓦时,同比增长X%,占全市工业用电量比重为97%;同比提高X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工业用电量X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占全市工业用电量的比重为86%;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

(二)主导产业及产品介绍

1.新材料产业。上半年,全市工业园区新材料产业完成规上产值X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的比重为60%;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来看,全市工业园区新材料产业生产太阳能电池片5GW、硅片12GW、集成电路用硅晶圆2x12英寸120万片、石英坩埚200吨、三氧化二铝10万吨、纳米碳酸钙1万吨、电子级化学品TBA003P等新产品6种。

2.绿色食品产业。上半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完成规上产值45.6亿元,同比增长3.6%,占全市绿色食品产业产值的比重为59%;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来看,全市绿色食品产业生产食用植物油23.4万吨、速冻米面制品2.4万吨、方便食品1.9万吨、乳制品23.8万吨、果蔬汁饮料1.9万吨、中蜂蜂蜜2872吨等产品。

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半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完成规上产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4%,占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值的比重为57%;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来看,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产光伏组件2.5GW、风电机组10台、新型储能设备100套、电动载人汽车80辆、锂离子蓄电池1.8万吨、城市轨道车辆60辆等产品。

4.其他服务业。上半年,全市其他服务业完成规上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市其他服务业产值的比重为56%;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全市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市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6%;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投资持续低迷,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

上半年,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全市工业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企业投资意愿减弱;加之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效果尚未充分释放等因素影响,全市工业园区在库工业项目投资进度放缓,工业投资延续了负增长态势。截至6月底,全市工业园区在库项目共X个(包括新建入库、扩建入库和投产项目),同比增长X%,在库项目总投资达X亿元(同比增长约X%),其中亿元以上项目X个(同比增长约X%),超亿元项目X个(同比增长约30%)。从项目开工建设情况来看:今年新开工入库项目X个(同比增长约47%),其中总投资超亿元项目X个(同比增长约33%);新竣工投产项目X个(同比增长约47%),其中总投资超亿元项目X个(同比增长约46%)。

(二)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链条短,产业聚集度不高

一是现有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占比大。如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领域中零部件配套企业有影响力的企业屈指可数;锂电池制造领域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仅有XX新能源等几家公司;部分化工园区中的传统石化企业仍然以炼油为主业。二是新兴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偏小。上半年规模以上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XX%、XX%、XX%和XX%。但这些新兴产业发展速度仍然较为缓慢,对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仅约为XX%,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限。三是工业园区集聚效应不够明显。目前我市大部分工业园区仍存在规划布局分散、主导产业不明晰等问题;部分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承载能力弱;产城融合程度不高、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等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县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专业化管理人才缺乏等短板依然存在;部分园区对招商引资来的企业重视程度不够、服务保障不到位导致企业"不愿来""不能留",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市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三)园区规划建设滞后

一是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园区道路交通网络不健全或标准较低;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市政设施不完备或未达到区域发展需求;污水处理厂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已建成污水管网无法接入园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等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大部分工业园区科研平台数量较少且多属于普通科研院所;缺少能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研项目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低;产学研合作水平较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技术交易市场发育不良等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三是土地供给偏紧。近年来随着一批大型产业项目的落地和产能的释放以及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影响下园区用地需求快速提升。但受土地指标限制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工业园区实际可用的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缓慢;土地供应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闲置土地处置困难;项目用地指标争取难度较大等情况也日益突出。

(四)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受各种减收因素和支出刚性增长影响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市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今年以来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以来更是加重了这种矛盾趋势。一方面由于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使我市税收收入大幅度下降的同时非税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我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民生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量不断扩大而预算安排的资金却有限这就使得今年我市在保障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方面感到非常困难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当前制约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五)土地供给偏紧

近年来随着一批大型产业项目的落地和产能的释放以及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影响下园区用地需求快速提升。但受土地指标限制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工业园区实际可用的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缓慢;土地供应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闲置土地处置困难;项目用地指标争取难度较大等情况也日益突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搭建研发机构平台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围绕我市现有的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等手段,不断提升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对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梳理,结合我市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提前谋划布局一批具有前景的新兴产业领域并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四是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路径,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引导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二)提升工业园区核心竞争力

一是优化园区规划布局。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市工业园区空间布局,科学确定各园区主导产业,明确各园区产业发展重点,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的关键举措,大力推进道路交通水利能源环保信息化物流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和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园区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园区发展的驱动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有效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三)推进工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改革

一是进一步深化"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改革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园区管理向规范化法治化和市场化方向转变。不断提升园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高效规范有序运转持续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和潜力;二是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三是探索"园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现场协调指挥官制度,加强基层治理力量配备强化部门与属地协同配合,加大对涉及重大项目的投资审批和要素保障力度,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5 3834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