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关于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情况的调研报告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街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关于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今年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开展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专项监督。8月份,及时向省人大调研组书面报告xx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情况。9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xx率队来xx调研“最多跑一地”改革工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xx陪同调研。11月份,区人大常委会xx副主任率部分常委会委员组成的调查组,实地查看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及部分街镇中心,召开相关区直单位部门和街镇人大座谈会,深入了解全区“最多跑一地”改革工作情况。各街镇人大紧紧围绕专项监督工作,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助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主题活动,广泛征集代表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xx年以来,xx区按照省、市部署要求,以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整合资源,初步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工作目标。一是区委重视,矛调中心全域覆盖。区委高度重视矛调中心建设,成立由区委xx书记任组长的区级矛调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矛调中心为正科级事业单位,搬迁并扩建的区矛调中心于今年6月30日正式投入运行。因地制宜推进街镇矛调中心建设,截至9月底,14个街镇矛调分中心全面建成,“1+14”xx矛调中心全域覆盖。二是建章立制,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制定《中心工作规程》,出台《xx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人员考绩办法》,健全“即接即办、教育疏导、会商研判、协调办事、公开监督、考核管理”等工作机制,完善运行程序。各街镇结合辖区实际,健全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社会治理体系,探索将矛调中心的网络和机制延伸至社区和村。三是整合资源,治理效能初步显现。实行综治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多部门“资源整合”,注重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组织邀请人大代表、律师、乡贤等参与矛盾纠纷化。如xx街道xx调解室、xx街道人大代表xx品牌调解室,努力化解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深化。个别部门和街镇对矛调中心的功能定位,在思想认识上不够统一,工作准备仍有不足,即存在各功能板块各自为阵、工作衔接不畅的现象,也存在对入驻工作人员难管理、难协调、难指挥等问题。个别部门对入驻中心后承担的职能没有认真研究梳理,认为就是接待xx和调解矛盾纠纷,没有认识到入驻中心后还有处置社会事件、研判社会风险等功能作用。有的街镇中心仅仅把矛调中心作为一个集中办公的场所,存在“为矛调而矛调”、整而不合、联而不动等问题。

(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调研中对完善矛调中心管理机制方面的建议较多:一是矛调中心闭环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流程还不够优化,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二是区矛调中心综合指挥功能没有完全有效发挥,对街镇“基层治理四平台”、社区(村)全科网格建设的工作指导和联动还不强。三是社会治理优质资源延伸下沉没有到位,街镇的社会治理存在力量分散、条块分割的问题,尚未达到90%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街镇以下的要求,街镇整体治理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智慧建设有待提升。系统集成共享不够,涉密及隐私保护客观上制约了信息共享程度。如政法机关的信息系统,很多都是由省级甚至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共享互通存在体制上的壁垒。刚刚运行的省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系统,实现了与省直有关部门的系统对接协同,但是矛调中心各部门间、“基层治理四平台”、社区大网格间的联动、上下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还需进一步完善,“用足、用活、用好”省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系统仍有差距。

(四)调解队伍有待加强。调解队伍建设问题,各街镇反映较集中:一是基层调解力量相对不足,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任务不相匹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专职调解人员偏少。二是调解员选拔、培训、保障、激励等机制还要完善,调解员队伍存在年龄偏大、薪酬待遇不高、流动性强等问题。三是是行业调解组织相对薄弱,社会组织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新模式有待创新。如物业等行业调解组织不够健全,从事物业纠纷等行业调解的专业人才普遍缺乏。

三、几点建议

(一)明确工作目标,推动矛调中心高效运转。要进一步明确矛调中心“三个平台”的功能定位,理清近期目标、中期规划和远期愿景,统筹做好中心的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理事件处置和社会稳定研判工作。要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做好入驻部门之间衔接配合,加强入驻人员管理、考核等制度落实,形成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完善“六大机制”,健全运行机制,优化内部流程,推动区级矛调中心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

(二)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首先,区级矛调中心的网络和机制要下沉,社会治理优质资源要延伸至街镇、社区(村),着力构建区、街镇、社区(村)金字塔形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镇、矛盾不上交”。第二、要健全网格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既能排摸矛盾,又能化解纠纷的稳定网格员队伍。第三、区有关单位要加强指导,分层分类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部门职责和工作机制清单,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三)强化队伍建设,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要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完善调解组织网络,推动相关行业协会成立行业调解组织。要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区、街镇、社区(村)三级调解员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培养具备行业和法律专业知识的调解人才。要加强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推动行业调解、律师调解发展,有针对性地吸收工作经验丰富、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退休法官、检察官、资深社区工作者等加入专职调解员队伍。

(四)加强法治宣传,培育改革亮点智慧支撑。区矛调中心建设要坚持xx特色,探索创新。一要加强矛调中心的宣传引导。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手段,提高矛调中心知晓度。二要着力解决信息系统问题。以省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应用系统为依托,推进“智·平安”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三要探索推进xx市级相关事权单位入驻区矛调中心,上下联动化解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四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广泛的优势。组织人大代表走进矛调中心,开展主题活动,共同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

35 29795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