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教案汇聚最新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小学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教案汇聚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教案【第一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
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
一、复习引入
教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回答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教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
学生测量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图4?16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
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75 、120 、135 和150 的角?
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如30+45=75, 30+90=120, 45+90=135,60+90=150。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
教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一下画的这个角是不是 30°。
学生画后进行检验。
教师:能说说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指导学生说出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应的角;二是在纸上确定一个端点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顶点对着这个端点;三是要靠紧三角板的两边从端点往两边画射线。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把相应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请同学们在45°、60°和90°中选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教师:怎样画75°的角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画。
教师:请同学们在75°、120°、135°和150°中选择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一画。
学生画角后,拿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二 教学用量角器画角。
学生:不能。因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这样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先确定顶点;二是过这个顶点画一条射线;三是用量角器确定度数;四是根据确定的度数画出角的另一条射线。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画角最难的一步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作示范画角,然后请学生照老师这样画角。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是:(1)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确定的端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与已经画好的一条射线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作一个记号;(4)连接端点与这个记号画一条射线。
教师:也就是要关注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画出83°、139°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三、练习
课堂活动第1~3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9~12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会用邻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利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过程与方法:
在利用计算器探究的过程中,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利用临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2689÷45=34837+2689=3416。
独立操作。
交流方法答案。
既复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又对加减乘除关系进行运用。
一、开放引入。
(一)监控选择题1.理解题意。
2.计算器的演示过程展示。
补充图示的算图,让学生学会看图。
示。
小结:灵活使用计算器。
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用。
二、核心推进。
(一)用计算器计算4386+5237+2705。
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先估再算。
(二)乘除法计算尝试用计算器计算小结:先估后算。
独立操作。
过程中发现。
方法。
尝试练习交流反馈。
在经历学生的自主学习后,由学生的资源,发现总结方法。
尝试用刚才的方法自主学习乘除法混合运算。
三、灵活运用。
(一)使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书p7t2。
小结规律。
(二)找规律。
(1)5×7=55×7=。
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
98765×9+3。
9876×9+4。
根据上面的发现,直接写答案。55555×7=。
555555×7=。
5555555×7=。
987×9+5。
98×9+6。
9×9+7。
小结:观察发现规律。
独立记录本。
记录。
思考发现交流反馈。
独立练习。
同桌讨论、交流。
生独立练习。
让学生通过已有计算器操作经验,操作中掌握方法,并不断观察,从操作到自主写出答案,发现规律。
掌握方法巩固练习。
四、拓展延伸。
计算器的灵活使用与生活运用(网上资料)。
观看。
多层面了解计算器的使用。
反思。
板书:
用计算器计算。
利用关系灵活使用先估后算经过观察。
验证结果估整十、百、千发现规律接近。
练习:
一、运用加减、乘除关系,用计算器验算,并写出正确结果。
二、找规律。
(1)5×7=55×7=555×7=5555×7=。
根据上面的发现,直接写答案。
55555×7=555555×7=5555555×7=。
987×9+598×9+69×9+7。
三、用计算器探究为什么会还原?探究p44。
小学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教案【第三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一)猜谜语
1、一头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个手指(猜一成语:三长两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语)——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语)——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8.灭火(打一数字)——一
9.舌头(打一数字)——千
10.添一笔,增百
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字)——十
11.双杠(打一数学符号)——等号
1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
13.不转弯的路(打一数学名词)——直线
(二)、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4.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
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
15.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
答:15分钟
解答:5根
小学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
单元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
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教案【第五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和、和、和、和。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等于多少毫米?(板书:=9mm)。
(2)移动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三、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教案【第六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能应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主动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图形。
1课时
一、预习检查
把“预习案”中的问题逐一解决。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揭示课题,认定目标(用生活中的实例揭示课题)
1.拿出不同的四边形教具模型
2.同学们把这些不同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3.揭示课题(四边形分类)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
活动一(分一分):看书30页上面分一分的8个图。回答下面问题。
1、给这8个四边形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智慧老人跟你分的一样吗?不一样的话,你能说说智慧老人为什么这样分
总结:有()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只有()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思考:正方形,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选择。
(1)当一个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时,那么它一定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
(2)当一个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时,它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
(3)当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时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求出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四边形的分类
图形的分类:平行四边形
梯形:
课后反思:
平行四边形,北师大,数学,创新,黑板
小学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教案【第七篇】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计划课时:6课时。
课题:第一课时。
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对称轴。
课后反思、
修改意见、闪光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课本第12、13页内容,第14页“试一试”及相应的练习。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剪纸艺术作品、电脑课件、剪刀、油画棒等。
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用一张白纸,对折,在白纸一边任意画出一个图案,涂上颜色,然后将这个图案印到纸的另一边,成为一个对称图形。(可做一、二幅)。
(图案要求:画面简单,线条简捷,颜色清晰)。
2、通过观察,揭示课题:
(2)教师揭示课题: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的对称图形,(可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实物或书上第12页。)。
2、学生动手操作:(书上第12页折一折,剪一剪)。
取一张白纸,对折,并照书上的样子画上图案,然后用剪刀剪下,打开。
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就是这幅图的对称轴。
(2)提问:对称轴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
(3)试一试:如果不沿对称轴对折,图形左右两边会不会完全重合?
4、猜一猜,剪一剪(书上第12页)。
(1)猜一猜:图中这些图形是什么?
(2)想一想: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图形?
(3)试一试。
5看一看,说一说(书上第13页)。
三、课堂活动:
1、书上第13页: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2、书上第14页“试一试”1―3。
四、巩固练习:
1、书上第14页“试一试”4。
小学四年级数学旋转与角教案【第八篇】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课是新课标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内容,该课内容是在学生对所学图形进行初步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专项研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锐角、直角、钝角,并通过不同的学习途径,产生并具备了各类三角形的表面感知印象,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而本节课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分类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定为:
重点:能按照不同分类标准给三角形分类。
难点: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区分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和各种学具。
教具、学具:彩色卡纸,各类三角形卡片,剪刀、量角器,直尺,白纸等等。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法中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首先课件出示情境图: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拼成的呢?
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观察会说出这些图形是由不同的三角形拼成的。于是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给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板书课题)。这样设计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在展示中分享,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
活动一:自学。
首先出示学习要求:
1.观察这12个三角形的角和边,你会分类吗?
2.有选择地利用学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根据你的分类,把它贴在彩色卡纸上。
这一环节,我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在明确学习要求后,根据自己的发现和需求,有选择的利用学袋里的学具,尝试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利用直尺量按边的长度分类;有的学生可能会按角的大小进行分类;有的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分类的,说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对于三角形的分类你还有哪些疑问?
交流的要求:
1.组长主持,每个人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2.提出质疑,组内交流并记录。
3.整理组内的分类方法。
首先出示课件:学习内容和要求。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自学后,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分类方法,并且,明确各自的分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在小组内分别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畅谈分类依据,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全组成员一起讨论,交流。而在此过程中,老师则深入各小组,参与学生的交流中。这样充分体现了老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活动三:分享。
分享要求:大方自信、声音洪亮、分工有序。
倾听要求:认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在学生明确了展示的步骤和要求后,分别请两个小组在全班分享不同的分类方法。老师则根据学生的分享相机进行板书。
分享的小组可能会说,我们组是按照三角形的角进行分类的,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一类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类是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此时,老师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或者是评价。学生可能会问:这三类三角形叫什么名字啊?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学生可能会问: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老师板书: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评价,例如你们说的真好,真详细等等。老师会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点评和表扬。
另一个分享小组可能会说,我们组是根据边的长短来分的,也是分三类。一类是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一类是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一类是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此时,老师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或者是评价。学生可能会问:这三类三角形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可能答不上来,老师借此机会,利用课间演示,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并板书。老师补充说明这两类三角形都是包含在一般三角形里,是属于特殊的三角形(板书)。此时,同样的鼓励其他学生提出质疑和评价。学生可能还会问: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吗?这里,老师让学生自由辩论,并在课间上动态演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相同和不同,然后板书:等边三角形也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上面三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展示分享总结出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并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到劳动成果被展示的喜悦心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的自评、互评、老师的点评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三环节: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互结合的原则,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智慧岛寻宝的练习:
练习一:猜一猜。、
通过猜一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进一步的掌握和区分按角分的三角形的特征。这里,要重点交流第三幅图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猜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也有的学生可能会猜是一个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也有学生可能会猜不能确定。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在只知道一个锐角的情况下,三角形的类型是不确定的。
练习二:折一折。
正方形纸片沿图中虚线折成的两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通过折一折这一动手活动,让学生观察,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征。
练习三:找一找。
通过找一找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类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这一环节,让学生利用各类三角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各种图案。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第五环节: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你打算怎样把今天学习的知识介绍给你的父母和朋友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在班级内模拟的说一说,可以请老师来做朋友,也可以请学生来做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也达到了对本节课总结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感知各类三角形的不同;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分享,抽象出各类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加深认识,体验发现,拓展参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分类方法。
四、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三角形的分类及特征,板面简洁,学生一目了然,同时,既渗透了分类思想,又渗透了集合思想。
下一篇:读书的好处热选【优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