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控制制度4篇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旨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合规性与运营效率,防范风险、保护资产,促进目标实现,是否能有效实施?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4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内部控制制度【第一篇】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结构
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结构主要由环境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组成。环境控制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产生影响的各种要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及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与行动,表现为管理者经营思想和经营作风、单位组织机构、管理者的职能与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权责的方法,以及管理者监控方法、人事方针、实施举措与影响本单位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会计系统是指单位为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业务活动并保持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与程序。控制程序是指管理者制定的方针,用以保证达到特定目的的行动步骤,主要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职责分工,有效防止舞弊发生,即凭证账单设置、使用应保证业务活动的正确记载、财产及记录的接触、使用有保护措施、对记载的业务及计价复核等。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和实物控制四种形式。①实物控制即对单位实物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限制接近、定期进行财产清查。②预算控制是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预算或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执行情况的控制,一是编定的预算应当体现单位经营目标,并明确责权;二是定期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信息;三是预算执行中应允许经授权批准对预算调整,以切合单位实际。③授权批准控制即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必须经授权批准方可进行,以防止滥用职权,保证既定管理方针的执行。授权批准控制包括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两种形式。④组织规划控制即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控制。一是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二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除以上四种基本方式之外,内部控制还包括文件记录控制、业绩控制、职工素质控制等多种方式。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1岗位责任制度。就是单位经营管理者在合理设置机构的基础上,按程序定位和内部牵制原则,将各职能部门业务细划为若干工作岗位,按岗位赋予其权利和职责,由此建立一套自我制约和自动检查的岗位工作关系。
2业务程序处理制度。即单位内部在明确岗位责任的基础上,为保证各项经济业务能按一定规程有效地运作而制定的、各项业务处理所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至少应有授权、主办、审批、核准、执行及记录等业务环节。
3考核标准。即单位内部为使各项活动的考核评价建立在客观可比基础上而制定的有关指标,如产品质量检查标准、材料到货验收标准和各项业务活动应达到的基本水准。
4会计制度。会计既是一项管理活动,又是一个为单位(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信息系统,具有连续、综合的特点,在经济信息系统中居于重要地位,能保证会计系统真实可靠,防止“真账假算”和“假账真算”,保障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执行的控制制度如账目核对、财产清查等。
5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稽核包括审核财务、成本、费用计划指标项目是否齐全,依据是否可靠,计算是否正确,内容是否衔接,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财务收支是否合法,账簿凭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各项财产物资增减变动、结存与账面记录核对是否相符。
6内部牵制制度。是指凡涉及款项和财物收付(发)、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业务,均须由2人或2人以上分工办理,以起到互相制约作用的一种工作制度,如现金、存款支付应由会计主管或授权的人审核批准,出纳付款与记账员登账不能由一人同时担任;出纳不能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以及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自登记;单位购人材料须由采购人员办理采购报账手续,仓库保管验收入库,记账员登记账簿;材料发出须经使用单位领导审批、经办人领用、仓库保管发料、记账员登账等。
7内部审计制度。它是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和程序是否得以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利用是否合理有效,单位经营目标是否实现。它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内部控制一种特殊形式,它独立于会计机构之外,对会计工作实行控制和再监督。
8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方法。该制度是以合理性、效益性为目标,对单位预算、收支和资产管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程序与方法。这些财务内控方法主要包括:货币资金控制法、固定资产控制法、预算控制法、收入控制法、授权控制法、组织控制法、应收及管付款控制法,它们分别对于严格货币资金收支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毁损,强化预算约束,保证收入合理合法,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未经授权限制接触具体业务,保证清理、结算款项及时到账,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第二篇】
一、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正处于探索的阶段。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并未意识到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甚至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存在诸多误解。很多企业内控审计薄弱甚至没有内控审计,导致企业一方面经济业务繁多,而内部控制审计机制缺乏或有效性低下;另一方面,内控审计思想散见于各部门、各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呈现出比较混乱的局面。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1.内部控制认识偏差。多数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成本、资产、会计制度的控制。因而只重视产销环节的控制,忽视内部控制内在影响因素整体的协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忽视� 企业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及制度的了解,是被动接受管理,认为领导人或相关负责人的签字就是内部控制。
2.管理机制的不够完善。许多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实行了总经理负责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在表现上还存在许多误区,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通常只有一个虚职,实施公司经营决策的董事会与从事日常事务的总经理班子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职责重复,“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形成董事会弱,经理班子强,监事会虚设,造成了管理层次的混乱,权利分配的混乱,形成恶性循环。
3.不够重视对员工素质的管理。多数企业对如何建立一个能平衡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合理的权责分配体系方面尚不成熟,更多的是凭借经验来管理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还不够强。没有对员工的道德行为、知识和技能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难以形成一种很强的凝聚力。
4.企业风险的有效控制不够到位。影响企业经营的风险因素较多,如经营策略所形成的风险;行使经营手段所形成风险;以及财务风险;信息风险;环境与法律风险;灾害风险等。而针对如此多的风险,企业却缺乏相应的控制,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人员和适当的控制活动,造成企业的隐形失控因素。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
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建立模式不够合理。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管理的需要,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在隶属层次上形成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受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另一种模式是受总经理领导。这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前者使内控审计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受董事会或监事会之托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监督,但会造成经营者对内控审计的误解,从而不同程度引发审计风险;后者作为总经理的参谋和助手,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但是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利益的限制,涉及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特别是当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纪时,内部控制审计往往无能为力,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2.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方法滞后。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这种审计方法的弊端日渐突出,已不能适应当今复杂的经营环境。由于过分依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测试――这本身就蕴藏着很大风险,而
另外,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控审计是事后审计,这样没有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审。不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就不会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部分企业领导人片面地认为内控审计就是检查内部经济问题,会影响企业职工的团结和稳定,分散管理人员的精力;还有的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削弱了自己的权威,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内审人员无职无权。另外,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平行的地位,致使许多内审流于形式,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威信,根本无法保证内控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全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的经营呈现多元化趋势。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和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必然参与到企业的各类经济行为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多元化,不仅要懂得财务和审计知识,而且还要精通企业的各项相关业务。内控审计人员的素质成为开展高层次审计监督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一直存在着一种“审计即是审账”的思想,大多数的内控审计人员都是财务出身,知识面比较单一,缺乏经营、管理、生产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审计内容方面,一般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检查财务数据是否合理合法上,认为这就是内控审计,他们的审计对象主要集中在账证、账表、账账是否相符,忽略了企业管理和经营领域的控制,片面理解了内控制度审计的内涵,使得内控审计仅从凭证和账面找问题,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
4.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中相关机构的管理制度及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起步较晚,有关审计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另外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数据失真现象严重,甚至有些单位搞真假两套账,这样内控审计人员就面临不能查清事实真相的风险。管理的法规不健全,也会增加差错和舞弊的几率,审计人员难以发现企业经营中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漏洞,形成审计风险。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强化内部控制审计
目前,一般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审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内部控制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首先,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一般也不对同处一级的其他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下属(或控股)企业。公司应在监事会下设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同时也对董事会负责,地位高于其他职能部门,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控制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次,内部控制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建议,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越来越少,内部控制审计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分析和评价转变。再次,内部控制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目前,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控制审计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它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内部控制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最后,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控制审计人才。随着内部控制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构成也应是多元化的,要选择有丰富经验的、精通各相关业务的人员加入,同时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使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强化企业内审,能有效防止企业内控失效。
为遏制内控失效,必须强化内部控制审计。企业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信息失真;(2)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针对内控失效的现状,在重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就应加强相关方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首先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其次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制度化;再次建立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违法违规现象起到震慑作用。
2.要顺利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也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1)建立、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企业内部建有独立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达到上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途径。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企业财产完整,也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也是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是内部控制审计人员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
(3)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确保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的贯彻执行,是内部控制的又一基本目标。内部控制审计在保证内部控制达到这一目标上更是大有可为,查证审计是内审的传统内容之一。
(4)外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审计的补充和再监督,不能替代内部控制审计。两者只有有机结合,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更有效的监督。总之,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有效运行,首先就必须强化企业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审计,必须与风险管理相融合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日趋紧密。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审计,需要与风险管理相结合。这种结合有其客观必然性,是环境因素和其本身因素的影响。
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对发展的渴求。
内部控制审计为了不断地发展,为了在企业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总是不断寻找新的对企业又十分重要的领域,企业经理人员对风险的空前重视,为内部控制审计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也正因为如此,国际内部控制审计师协会才不遗余力地倡导进军这一领域,并把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领域直接写入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
2.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能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1)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至少不是单独承担),因此,有些部门可能会出现过渡道德风险,如采购部门为节约采购成本,忽视对材料规格、质量方面的检查,或者有意购买残次品。因此,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各业务部门很难做到这一点,而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由于其独立性使得它完全可以胜任。
(2)控制、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内部控制审计具有独立性,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因而能够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
(3)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重视。有些企业尽管也有风险管理部门,但它隶属于管理系统,不具有独立性,其作用受到限制。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可以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报告,这会加强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重视程度。
内部控制制度【第三篇】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包括:现金及有价证券、固定资产、存货、工程项目、对外投资、筹资及权益、对外担保、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成本费用、税收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控制等。结合实践,笔者主要从如下方面阐述。
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防止现金的错误记录和舞弊行为的产生。它的业务内容主要包括现金收支及银行往来结算。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施,必须达到以下几点:1保证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真实反映,其账户余额和资产负债表上有关项目的余额应与实际存在数额相一致。不准白条抵库。2所有收入必须及时、全部纳入账内管理核算,不准转移,不准私设“小金库”。3保证每笔现金的支出,都是实际支出,并有有效票据合法手续,并在票据上加盖附件章,以免重复报销。4现金的使用范围必须符合财经纪律和财经制度。5票据和银行印鉴的使用实行分离制,不可以一人掌握全部印鉴。
存货的管理
建立存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对存货管理和会计记录进行合理分工,建立存货验收入库、保管、稽核、发出、存盘等环节的控制制度,正确计算存货价值,使账、卡、物、金额相符,防止各项存货被盗、损毁和流失。
销售业务
保证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保证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可回收性,客户的真实性。保证销货款尽数回收,销货折扣要符合规定,防止谋私行为发生。合理处理销货退回。
工程项目
建立科学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职责权限,实行工程项目投资决策责任制度,优化工程设计,防范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舞弊行为。工程项目控制包括工程项目预算、决算、招标、投标、评标、工程质量监督等环节。做到事前经济评估,事中财务监督,事后财务评价。
2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全面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涵盖单位内部的经济业务、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并对业务处理过程中关键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经济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应当处理好长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努力降低控制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协调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符合单位的中、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与单位其他管理控制制度相互协调,注重制度的整体实施效果。
时效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不断评价和及时更新。
坚持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和回避的原则
保证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提高岗位设置的效率,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3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建立预算管理机构,实行全面预算控制
建立责权体系,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过程中不同层次人员的权力范围及其相应责任。如费用报销签字权、签订合同权等,既要明确权力,又要分清责任。
要加强职工业务培训和思想素质培训,既要忠诚、正直、认真勤奋,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加强财务管理的岗位责任制,与电算化系统不兼容的职务要进行分离,保证输入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及效率。资料要由专人保管,按时检查,建立资料借阅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第四篇】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 审计制度 建设方法
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现在医院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的过程中,其不仅包括综合规划以确保医院经营活动的效益性、合法性,同时也包括制定能够进行自行检查、核算、调整分析内部业务信息系统的程序步骤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然而,由目前医院内部控制的客观环境以及内部控制制度自身来分析,一定的问题以及局限性仍存在,并阻碍着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发挥。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一、内部控制的作用
1.统筹整合作用
由内部控制的目标以及演化进程看,医院内部控制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其职能不仅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资料检查的准确、可靠,还将医院经营服务的贯彻政策的促进以及经营效率的提高纳入麾下。基于此指导思想,内部控制得以利用会计、审计,优秀人才的选拔提升,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等重要因素,从而实现统筹整合与宏观控制的双重目标。
2.约束与激励作用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使医院经营业务是否符合既定规范标准,使医院的经济经营活动做到井然有序,从而达到预期效果。由上可见,对管理活动起到约束作用的内部控制,通过监督与考核的严密性,反映工作实绩的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医护工作者的热情及潜能,进而提升工作效率。
3.促进加强作用
医院内部控制根据其自身特色偏重制度的设计、原则的控制应用,借以明晰业务部门的实际工作动向,从容发挥控制制度的影响力,使之扬长避短,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二、存在于内部控制中的理论误区
1.忽略内部控制的经营性目的,而单纯注重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内部控制包含经营服务性、财务报告、遵循性目的等方面。合理的内部控制,应当有效地确保医院管理层对其经营服务目标实现程度有足够的了解,以及确保对外财务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可靠性。
2.将内部控制等同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在管理层面上,可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相当一部分医院的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即为医院内部进行的成本、内部资产安全、内部资金控制等措施,即内部会计控制。而内部控制的另外一点即内部管理控制,侧重于提高经营服务效率,保证相关人员对于既定的管理方针的遵守程度。以上两方面相互制约同时也相互依托,才能形成高效有序的医院内部控制控制网络。
3.将内部控制误解为内部牵制
内部控制由内部牵制形式发展而成。然而,现代内部控制不单是内部牵制,还包括预算控制、人员素质控制、资产保护控制、风险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
三、当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人治理结构未能建立或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针对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虽然医院纷纷制定了相关联的制度和具体规定,但受机制和体制的影响,并未真正形成实际的法人治理结构。这就造成众多规定在实际操作、运行中难以执行,执行权、监督权、决策权无法得到有效分离,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也没有得到真正实现或充分发挥作用。
2.缺少评价、监督机制
医疗机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没有很好的建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体系,致使检查监督和评价都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没有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任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设置专人专岗,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违规现象,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也没有很好地实行分离制约制度。
3.内部控制建设不完善
由于我国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较迟于发达国家,当下许多医院都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使得医院在经营的相关环节,不能在科学、严密、有效的监控之下,使内控制度丧失了严肃性和政策性、有效性。
4.执行不严现象频发
内部控制制度重在执行,需要人来实现,但大多数医院管理层习惯于行政指挥,而轻视内部控制,涉及到具体问题,以强调灵�
四、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建设方法
1.从经济角度建立合理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手续
(1)设立健全的审查制度,来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面、完善以及有无步骤过繁或程序控制不严之处。
(2)执行情况的审查。通过审查各职能部门以及各科室是否严格、有效执行规定的内部控制制度。
(3)有效程序的审查。需要审查内部控制的各种制度执行结果是否如期达到目标,否则适当提出建议。
2.从规章制度角度规范医院内部控制
(1)严格授权批准制度
授权批准是指医院在经营各项经济业务时,需要通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其形式通常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前者是对办理常规性经济业务的条件、权力和相关责任者做出的采用文件形式的管理部门规定,其时效性一般较长。后者指对办理例外性、非常规易事件,而特殊规定其中的权力、条件和责任。因此,医院建立的授权批准体系,应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的层次、授权批准的程序以及授权批准的责任。
(2)建立岗位的责任制度
医院必须加强岗位责任制,以保证内控制度的实施,内审机构应定期考核检查各岗位工作状况,相互监督,明确职责,创造遵纪守法、有条不紊的经济工作氛围。同时,定期换岗十分必要,理由有二:其一,通过换岗的工作交接暴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财务监督,提高工作质量;其二,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3)加强对人员素质的控制
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首先,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否则制定科学合理、严谨有序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成为一句空话。而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就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员工来执行,否则控制措施就会失效。就会计工作人员素质的控制而言,一是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思想道德修养,使其遵守国家、单位、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养成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良好工作作风;二是应建立岗前培训及再教育制度,确保他们政治上过硬,业务上精通,使会计工作正确、规范、严谨,以适应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次,医院应按照不同岗位的要求,招聘不同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竞聘上岗,科学合理地安排,使每个员工所担任的职务与其所具备的素质、能力相称,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把所从事的工作做到最好。同时医院还要设计和协调好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加强内部的民主监督机制和控制检查制度,防止不法分子侵犯国家利益或非法牟取私利。
(4)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医院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监督、评价、监证职能,规范医院的行为。对资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进行核对,对相关账证、账账、账表进行核对、调节与分析,对基建工程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开展经济效益、科室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以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防止控制程序中因时间推移而产生的疏忽和舞弊,同时也有利于消除控制制度中连续出现错误的系统性风险。
由此可鉴,医院作为参与医疗市场运作的经济实体,要想使国家投入的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必须建立健全和发展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有效地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发展轨道,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发挥,对于医院经济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段袍桓。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之我见。中国卫生经济,2007;12
[2]姚,巴志强。浅淡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国医院管理,2007;6
[3]攸青远。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探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0
[4]李丽鹃。浅议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辽宁经济,2006;3
[5]孙燕东。关于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的思考。技术经济,2004;U:4―5
[6]陈玲。关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的思考。会计研究,2002;8
上一篇: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5篇)
下一篇:管理制度优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