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制度改革”精编4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三项制度改革”精编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1
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三项制度改革事关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制度流程、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突显其艰难性和复杂性。但从我公司内部改革方面看,要立足于公司经营环境和管理现状,充分认识和考虑内部管理水平和发展不平衡及管理基础、企业文化差异等因素,系统思考、统筹谋划、分步推进,把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作为推动企业发展和改革的必要路径,更是实现创新和融合的重要手段。以着眼发展,正向激励,解决问题,建机立制,有序实施。
一、围绕抓管理,建机制。不断完善和健全与新的管控要求相适应的制度和标准体系,使人力资源体制机制与人才发展要求相适应,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全面提升员工素质,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服务和提供支撑保障。
一是着力加快规范基层组织机构设置,推进“三定”实施工作;
二是做好用工接续计划和人才建设规划,不断调整和优化用工策略,完善新、老厂之间人员合理流动和配置机制,新建电厂项目优先内部调剂和优化内部人力资源结构、老电厂输出人才和自然减员适量补充大学生调整人才素质结构、相关超编超员单位从严控制,确保“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步骤、有依据
三是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创新激励机制、深化约束机制、加强总部机关能力建设,推进管理、技术、技能三条职业通道,使各级员工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有定位,有方向,有奔头。
二、围绕抓队伍,促发展。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在人才优先发展、人才服务发展方面进行有效的开发。使人力资源能力素质与公司发展要求相适应,使员工职业发展意愿和公司发展需求相匹配,促进人才建设,全面推开“模块化”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以建设三支人才队伍为中心,着力建设“双师型”人才队伍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顺畅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一是重点提升领导干部和后备人才的责任意识和能力素质,设计专题培养方案和计划; 二是提升专家及技术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引领作用,采取课题攻关、导师制等方式,促进技术人才的成长和充分发挥影响力和带动力;
三是提升技能人才的一岗多能和应用能力,通过模块化培训、持证上岗、师徒结对、岗位练兵等有效方式强化培养。
三、围绕推转型,促提升。立足公司发展目标,协同专项管理提升,不断丰富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和方法,推进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促进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优势转化,人力资源管理具备较强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创新人才薪酬激励手段,完善工资总额、经营者年薪、员工绩效三者有机结合的管控机制,优化安全生产、发电量等单项奖分配办法,优化各层级员工收入比例关系。四、围绕抓基础,求实效。在加强公司管理、文化、思想、政策、制度、流程等多个层面融合过程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并加快融入各项业务和体系建设中,重视员工队伍的思想、观念建设,增强管理有效性和提升管控能力。
一是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基层征集意见中提出的人力资源专题问题,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和专业制度建设;
二是规范公司人力资源各项业务工作,满足公司人力资源管控需要和业务工作。三是以抓实人力资源日常基础工作和人力资源自身队伍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建设,提升人力资源部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项制度改革”2
摘要回顾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以下简称三项制度)改革历程。审视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十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国企市场化提高、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仍是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对处于市场化过程和市场化边缘的国企,恐怕还需充分理解三项制度改革的本质,探究根本,寻求策略。
关键词:回顾国企; 三项制度改革 ; 十年历程; 人事干部 ;评价机制; 员工考核; 奖励分配; 完善制度; 市场对接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是谈了多年的老话题。当初,应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国家提出国企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三项改革,下发了国经贸企改[2001]230号《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目的是使国企的管理者适应、支持企业实现市场化转变,有能力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国企市场化提高、人的管理得以改善。但是,三项制度改革的空间还很大,一部分国企改革步伐缓慢,对于三项制度改革停留在认识层面,对改革目的、内容理解不透彻、也未把握好改革的契机和时机。三项制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改革的着力点在哪里?这是国企仍需探讨的问题。
第一项,国企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能上能下”
“干部能上能下”相对于过去“干部能上不能下”而言。企业干部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企业不注重追求经济目的,干部承担不了经营目标压力。这时的干部和国企一样,都被贴上了终身制的的标签。
在市场经济下国企管理者需要对企业命运负责、对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负责,要有能力把握市场运作规律、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培养企业竞争能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国企选拔、任用、评价管理者是否合格,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计划经济时期干部有可能是终身制,但在市场经济生态环境中干部的上与下,应该由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来决定。
由于部分国企目前仍处于过渡期,干部的任用仍然是能上不能下,下的“痛苦”上的“艰难’。面临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些新时期的文盲,一杯茶水一张报纸的人仍然大有人在。而这些人却在对那些掌握现代高科技产品的“年轻人”呼来喝去,实则悲哀。一岗多人、因人设岗、人浮于世的景象比比皆是。国企在经历国有企业破产过程中,高能力经营管理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企业干部任用管理制度尚待改进。
1,要真正实现该上的干部能上、该下的干部能下,应实行管理人员竞聘上岗。
管理人员是指企业内部担任各级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各职能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生产经营单位中专职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除应由出资人管理和应由法定程序产生或更换的企业管理人员外,对所有管理人员都应实行公开竞聘、择优聘用,也可以面向社会招聘。企业对管理人员竞聘的岗位和条件,要根据需要在尽可能大的范围提前公布,对应聘人员进行严格的考试或测试,公开答辩、公正评价、公示测评结果,按企业制定的竞聘办法决定聘用人员。实行领导亲属回避制度,企业财务、购销、人事等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原则上不得聘用企业领导人员的近亲属。
2, 建立合理的干部评价机制。简单括两个方面,一是评价什么,二是谁来评价。
评价什么?评价企业干部重视品德但须强化业绩,将经营业绩作为主要标准。管理者水平的高与低要靠经营业绩说话,德行好不好、能力强不强,也要靠业绩来证明。
谁来评价?这实质上是向谁负责的问题。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考评。企业对管理人员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制度。根椐企业经营目标和岗位职责特点,确定量化的考核指标。难以实行定量考核的岗位,也要根据经营业绩和工作实绩进行严格考核。对重要岗位上的管理人员要建立定期述职报告制度,并建立考评档案。对考评结果的确定,以经营业绩和工作实绩考核为主,参考民主评议意见,以评价结果作为干部上下的主要依据。
第二项,国企内部劳动制度改革――“员工能进能出”
伴随国企转型,特别是国有企业破产重组以及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国企中的人也经历着转型。国企中的优秀人才接受新观 念、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不单适应转型后企业的需要,也保持了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力,有能力有机会自主选择企业和工作。另外一部分员工,由于企业计划安置多、培养机制少,加上自身的观念与能力问题,导致市场适应性差、生存能力低,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保护”。
因此,国企内部劳动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也牵扯到很多社会问题,从而使这项改革操作起来异常复杂,为此所下的功夫也势必远远大于其他两项改革。如何在保证平稳、安定的前提下,使国企内部劳动制度改革得以落实,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1,健全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
企业要形成培训与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大力开展职工岗前培训。对按规定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的职工,应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加强职工在岗、转岗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职工创新能力。
2,要完善规则
自从1994年《劳动法》颁布实施,国家在完善规则方面做了很多事情,使得企业用工自日益得到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日益得到保护。
规范劳动合同制度。推行职工竞争上岗制度,企业与职工按照平等自愿、双向选择、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确定劳动关系。企业职工中不再有全民固定工、集体工、合同工等身份界限,所有职工的权益依法受到保护。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对劳动合同实行动态管理,认真履行劳动合同。职工劳动合同期满,企业应根据考核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择优与职工续签劳动合同。
3,要扩大空间
国家鼓励企业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进行多种形式的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富余人员较多的企业,要采取主辅分离和鼓励职工自己创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等多种途径,加快人员分流。富余人员未分流前,富余人员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原则上不再招用新的职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富余人员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自谋职业。生产经营遇到严重困难和濒临破产的企业,可依法实行经济性裁员。同时各级政府应致力于建设高效率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市场流动机制,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为员工创造、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第三项,国企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
改革使企业从依赖政策逐步转变为依赖人,企业日益注重对员工的激励。此时企业的分配目的表现在激励的有效性而非维持公平,激励的实质在于通过资源分配体现出价值导向、牵引员工的行为。――将资源分配到更有价值的地方而非平均分配,最终结果必定是“收入能高能低”。如何运用收入机制实现激励?
一是合理衡量和评价“劳”。这实际上说的是企业的价值导向问题。哪些要素对企业更有价值?希望通过分配得到哪些要素投入?这些要素就应该成为付酬要素。
1,工作不同价值不同。岗位不同则对于企业的价值不同的,岗位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程度和工作的复杂程度,是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要的,企业理所应当为其支付价值;岗位对人的素质要求是任职者的人力资本,是企业为适应入力资源市场的游戏规则而必须支付的,这些都是衡量岗位价值大小的依据。一句话,在什么岗位工作,就拿什么岗位的工资。
2,同样岗位产出不同则价值不同。绩效大小意味着对企业价值和贡献的多少,虽然衡量绩效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何种方法,其目的都是激励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的绩效贡献。对企业没多大贡献的行为,不符合企业要求,企业亦不必为之付酬。
二是建立与市场对接的分配机制。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员工判断收入高低的标准与市场对接――更加多元化和市场化。分配目的在于激励,但激励人的手段已经不限于薪资福利,培训机会、发展空间、事业理念、能力积累等都可能被员工视为收入。即便是薪资,人们不仅关注其内部公平性,而且越来越看重在外部人力资源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性。建立市场化的分配理念、运用市场化的分配方法,有助于国企运用有限资源更充分地激励员工。
国企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企市场化程度体现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处于市场化过程和市场化边缘的国企,恐怕还需充分理解三项制度改革的本质,探究根本,寻求策略,推行实质性而不是表面化的三项制度改革。总之,对于三项制度改革,企业要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平衡。
参考文献
[1].国经贸企改[2001]230号《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
[2]王岩。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促进江苏盐业发展[J]. 苏盐科技,2002年03期。
[3]深圳国企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N].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2005年。
[4]中国株周洲政府网省略2011年1月17日: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二0一二年一月十四日
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3
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 “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草案)
根据《山西XXXX有限公司关于加快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为深化公司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三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以及XXXX总公司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精神,立足于组织机构、员工结构、薪酬分配、激励体系的变革与完善,逐步建立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员工职位体系,以劳动合同管理分类管理为核心的用工机制,以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员工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待遇能升能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造一种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使公司人员结构、文化素养、技能水平日趋合理,成为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的力量源泉。
基本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行的原则;坚持立足实际,务求实效,勇于探索,积极稳妥的原则;坚持措施得当,合情、合理、合法,兼顾员工利益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则。
目标任务:一是建立以岗位设置为依据,以职业素养、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为导向的管理人员选拔、培养、任用、考核机制。二是着眼于公司未来发展,立足于公司现实需求,进行定岗定编,确定普通员工的选、育、用、留标准,稳步推进劳动合同的规范化管理。三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以工作能力、责任、贡献和工作态度为依据,绩效、计时、计件工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的薪酬分配体制。
二、“三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为科学合理的制订“三项制度”改革措施,积极稳妥实现改革目标,公司成立“三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职能科室负责人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 三、“三项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一)人事制度改革
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度团结、高度敬业、勇于创新的队伍,以及创造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为公司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作提供保障。
一是进一步健全和优化组织构架。根据公司矿建进度及发展需要,结合实际,本着效率和功用最大化的原则,严格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严格按照因事设岗、因岗置人原则,严控管理人员岗位数及职位数。二是推进中层管理人员选拔、聘用制度。严格落实《山西XXXXXX有限公司选拔、聘用中层干部实施办法(试行)》的各项措施,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选贤任能,加快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初步确立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续聘及离职退岗机制。
三是在部分关键性的管理岗位及特殊操作岗位人员使用上全面推行竞聘上岗。按照岗位设置要求及上岗条件,发布信息、进行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程序,按照遵从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岗位调配,并引入试用、考核及不合格转岗退出机制。
四是加快后备人才储备制度的建立。按照分类管理、双规并进、各有侧重的原则进行后备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双规并进意即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各有侧重则是强调充分挖掘个体特长。
五是推行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聘任制度。分部门分类别确定技术岗位设置标准和人数,定岗定编,以技术水平为唯一准则,通过评选,从持证人员中择优聘任,定期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动态管理。
(二)劳动用工改革
合理的劳动定员是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保持协调的人员结构是公司人力资源永不枯竭的源泉。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构建合理的员工流动机制,是公司目前人员结构失衡情况必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是要定岗定编。立足于公司现实的生产经营需要,由各科室(队)按照工作职能,重新梳理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设定岗位,明晰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说明书,提出定岗方案。按照“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精简高效”在各部门定岗方案的基础上对各部门进行定编。按照择优选择、人尽其才的原则进行定员。
二是修订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根据公司现有人员结构、煤矿用工特点、未来劳动用工需要等情况,逐步推进劳动用工的分类管理,明确人员的录用、合同到期留用、转岗等标准;整章建制,进一步完善员工奖惩及管理办法,规范员工行为。
三是继续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第一根据矿建进度,做好生产及生产辅助系统人员配置工作;第二根据工作需要做好在岗人员调岗、转岗工作;第三做好人员离职退岗工作。
(三)薪酬制度改革
坚持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分配原则,逐步完善以能力、责任、贡献及工作态度为依据薪酬分配体系。
一是按照XXXX总公司部署安排,配合外部中介咨询机构,依据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进行薪酬体系设计。
二是建立部室薪酬总量考核分配制度。科室薪酬分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固定部分为完成基本任务的保障,浮动部分随公司效益及科室绩效考核上下浮动。
三是充分发挥薪酬结构各部分功用,完善基础工资、井下津贴、班中餐等薪酬的保障功能,突出计件工资、效益工资、责任津贴等薪酬的激励功能。实现薪酬可高可低,效益为王的价值导向标准。
四、三项制度改革时间及任务安排 一是XXXX年XX月XX日前制定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进行 动员宣传。
二是XXXX年XX月XX日前,完成定岗定编定员工作。精简组织机构,确定岗位编制,完善中层管理人员聘任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三是XXXX年XX月XX日前,完成定编定员后人员的调整及离岗安置工作。四是XXXX年XX月XX日前,出台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后备人才管理办法。
五是XXXX年XXX日前按XX总公司安排配合外部中介完成本单位薪酬制度改革。
六是XXXX年X月X日前,完成三项制度改革总结工作,汲取经验,改进不足,并制定XX年持续推进工作。
五、落实三项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明确职责任务,积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工作。
二是转变观念,坚定信心,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工作,传达贯彻公司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的决心和精神,引导干部员工充分认识到三项制度改革对公司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充分认识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三是制定执行各项制度时,要充分听取各方不同意见,兼顾企业利益和职工权益,要注重程序正义,杜绝形式主义,防范和克服改革中出现的消极因素,避免矛矛盾激化。
全面深化改革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4
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三项制度改革事关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制度流程、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突显其艰难性和复杂性。但从我公司内部改革方面看,要立足于公司经营环境和管理现状,充分认识和考虑内部管理水平和发展不平衡及管理基础、企业文化差异等因素,系统思考、统筹谋划、分步推进,把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作为推动企业发展和改革的必要路径,更是实现创新和融合的重要手段。以着眼发展,正向激励,解决问题,建机立制,有序实施。
一、围绕抓管理,建机制。不断完善和健全与新的管控要求相适应的制度和标准体系,使人力资源体制机制与人才发展要求相适应,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全面提升员工素质,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服务和提供支撑保障。
一是着力加快规范基层组织机构设置,推进“三定”实施工作;
二是做好用工接续计划和人才建设规划,不断调整和优化用工策略,完善新、老厂之间人员合理流动和配置机制,新建电厂项目优先内部调剂和优化内部人力资源结构、老电厂输出人才和自然减员适量补充大学生调整人才素质结构、相关超编超员单位从严控制,确保“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步骤、有依据。三是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创新激励机制、深化约束机制、加强总部机关能力建设,推进管理、技术、技能三条职业通道,使各级员工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有定位,有方向,有奔头。
二、围绕抓队伍,促发展。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在人才优先发展、人才服务发展方面进行有效的开发。使人力资源能力素质与公司发展要求相适应,使员工职业发展意愿和公司发展需求相匹配,促进人才建设,全面推开“模块化”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以建设三支人才队伍为中心,着力建设“双师型”人才队伍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顺畅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一是重点提升领导干部和后备人才的责任意识和能力素质,设计专题培养方案和计划;
二是提升专家及技术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引领作用,采取课题攻关、导师制等方式,促进技术人才的成长和充分发挥影响力和带动力;
三是提升技能人才的一岗多能和应用能力,通过模块化培训、持证上岗、师徒结对、岗位练兵等有效方式强化培养。
三、围绕推转型,促提升。立足公司发展目标,协同专项管理提升,不断丰富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和方法,推进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促进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优势转化,人力资源管理具备较强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重点创新人才选拔任用形式,鼓励和支持基层缺员岗位和管理人员竞争性选拔;
三是创新人才薪酬激励手段,完善工资总额、经营者年薪、员工绩效三者有机结合的管控机制,优化安全生产、发电量等单项奖分配办法,优化各层级员工收入比例关系。四、围绕抓基础,求实效。在加强公司管理、文化、思想、政策、制度、流程等多个层面融合过程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并加快融入各项业务和体系建设中,重视员工队伍的思想、观念建设,增强管理有效性和提升管控能力。
一是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基层征集意见中提出的人力资源专题问题,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和专业制度建设;
二是规范公司人力资源各项业务工作,满足公司人力资源管控需要和业务工作。
上一篇:宿舍卫生间管理制度【4篇】
下一篇:学生宿舍管理制度【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