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精编3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最新范文1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新会计制度变化要点分析

(1)将原先的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设置了财政应返还额度、短期投资、应收票据、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会计科目,在核算的内容方面,与原先的会计制度的核算内容基本相似。在进行转账的过程中,对于医院来说,需要将原先账目的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目余额中。除此之外,新会计制度还设置了受托资产类型的会计科目,在医院实行新会计制度时,原先账目设置属于新会计制度的受托资产,需要将受托资产的金额及时转入新账受托资产的会计科目中。(2)新会计制度对于医院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的处理。医院实行的新会计制度,设置了待处理资产损溢的会计科目,其中该项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先会计账目的核算内容上基本类似。然而在进行转账时,医院的会计需要将原先科目的待处置资产损溢的科目转入新制度下的待处理资产损溢会计科目。(3)医院需要实行补提摊销。对于医院而言,需要将未实施新会计制度的无形资产进行全面的核算,全面核查医院无形资产的具体使用年限以及正常使用的年限。在医院实施新的会计制度以后,进行计提摊销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的摊销金额、借记累计盈余的会计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科目进行计提摊销。(4)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实行的计提折旧。在原先的账目中,医院没有对未计提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因此,就需要全面核查医院所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以及可用年限等。当实行新会计制度之后,还应当对未实行资产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且依照相对应的计提折旧金额,借记累计盈余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会计科目等。(5)医院管理和新会计制度相互结合。在医院新会计制度管理期间,医院内部管理职能单位应当有效配合,当实施工作的时候,根据新会计制度加以调整,严格监督固定资产,使得固定资产折旧使用和新会计制度要求相符合,做好有关的培训工作,进而更好地落实新会计制度。

二、新会计制度中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相关问题

(1)没有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相关意识缺乏。目前,在医院运行期间,存在着一种最为明显的现象便是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缺失。医院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基于此,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之后,管理人员一味推卸责任,致使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无法追溯。再加上医院中的机械设备购买和设备科室职责不清晰等,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受到了约束,没有办法正常开展。另外,医院固定资产理念的缺乏对于医院考核以及监督等工作的开展均有着不良的影响。(2)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环节有待进一步强化。要想将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体现出来,就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力度。不过,从医院固定资产实际管理情况上可以看出,整体效率并不是很好,通过探究来看,大体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注重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随意性。现阶段,当医院对设备、药品等物资进行采购和配置的时候,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有着一定的随意性,经常发生重复性采购或者是设备闲置等不良现象。在医疗工作开展过程中,虽然引进了诸多的器械设备,可是设备经过长时间运行之后,并没有加大对医疗设备和机械的维护以及管理力度,有关工作落实不到位,这样的话,不仅不利于医疗设备性能的提高,同时还会出现成本过度支出的现象。在对医疗设备进行采购的过程中,有的人员没有从设备整体价格和性能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也没有遵循规范性要求来使用设备。一般情况下,在高价格购买了设备之后,这些设备通常是处于闲置状态。第二,固定资产核算不到位。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产品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在平时的使用中,价值会逐渐延伸到医疗服务工作中。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不同类型固定资产价值的评估作业,提升固定资产核算数据的准确性,这样一来,既能够提升固定资产的价值,还可以达到固定资产增值的目的。不过,大多数管理人员对于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规范性不强,无法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最新范文2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新会计制度

近年来,针对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为了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财政改革事业的发展,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职能,改变过去会计系统的缺点,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不断进行修改,最终依据新的会计准则印发了事业单位新的会计制度,该规定继承了原有制度的优点,并对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提供了依据。通过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能够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事业单位效益。

一、新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重新定义了固定资产的含义,以前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单位价值在500元(专用设备800元)以上,并能够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者是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是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物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的标准已经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因此,新的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单位确认价值提升为1000元(专用设备1500元);还对固定资产的分类进行了更确切的划分,将固定资产划分为新的五大类,调整“一般设备”为“通用设备”,“图书”类改为“图书、档案”类,“其它固定资产”认定为“家具、用具、装具和动植物”,单位可以根据此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具体分类登记和管理。第二,折旧计提的变化,根据规定,事业单位除了对文物、动植物和图书档案可以不计提折旧外,应当对所有的其它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该规定创新性的引入了“虚提”的观念,能够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有利于固定资产价值的计量和管理;此外还引入了“累计折旧”科目,新的会计科目的设置提高了实用性、公认性,其内容将更加全面、合理、会计数据将更加有用和有效,通过该科目可以了解固定资产后续的费用支出以及损耗程度,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核算水平,加强其管理。第三,新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这对其核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收付实现制原则简化了会计核算,但是会导致资产不能及时入账的问题,新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从形成、使用、报废全过程都要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对固定资产状况的了解,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第四,增加了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任务,这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新制度要求单位在实施固定资产核算时,应该考虑到对绩效评价的作用,“算为管用”的思想也应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服务,这样才能调动单位人员更积极地参加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去。

总之,新会计制度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更明确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抓住此次契机,加强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存的问题

1、轻视固定资产的管理,管理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国家资产,因此,很多单位的领导没有以主人翁的身份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只重视对财务开支的关注,如开支权限或标准的控制,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却不够重视;另外很多事业单位缺乏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导致管理职能划分不清,交叉混乱的现象,再加上事业单位特有的管理模式,使得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以及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的现象,进而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2、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

固定资产的管理应涉及到固定资产的各个阶段,从购买、后续使用以及报废处理,事业单位都应该建立明确的制度安排,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监管。很多事业单位在现实中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买,却忽略了后续管理,尤其是在旧制度下,很多固定资产不用计提折旧,即使已经不再使用,账面上还存在其价值,导致账实不符的现象,不利于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其次,缺乏对固定资产统一管理的部门,使得固定资产在后期的报废和出售环节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回收,很多固定资产由于权责不明,控制制度不健全,使用后不能得到完整的归还,因此经常出现丢失的现象,在账务处理上也不能及时的更新和记录,甚至相关的责任人员都不清楚固定资产的现存状况,导致管理的混乱,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性受到挑战。

3、不同类型固定资产的产权划分不明确

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可能存在不能的类型,那么固定资产的分类也存在差异,即经营性固定资产和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划分,由于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产权划分不明确,经常会出现非经营固定资产被用到经营活动中的现象,这严重损坏了国家的利益;另外,在两种固定资产的转化过程之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有的会因为划分界限的模糊性,导致固定资产不良使用状况经常发生。

4、奖惩机制不完善,导致权责不明

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其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和业务发展上,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不够,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登记、处置等相关负责人的职权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相关的奖惩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导致相关人员没有更好地完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动力,因此很多单位就会出现随意调动使用固定资产,缺乏按相关程序办理登记手续的意识,固定资产私用现象频有发生,进而形成账外资产,这加大了国家固定资产的流失的风险。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意识的淡薄以及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该从制度建设着手,明确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进而提高国家资产的使用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建立健全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记录和报告等进行更全面的规划,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

1、强化管理意识

为了让更多的人员能够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事业单位应该组织学习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更好地落实管理工作,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可以使相关人员紧跟时代的发展,随时了解自身工作的最新进展,进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其次,单位领导应该带头实践新制度的执行,树立固定资产保护意识,对其进行定期的考核和监督,并将结果与薪酬考核挂钩,从日常工作入手,时时关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2、使用新的核算方法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新制度的要求引进权责发生制,克服旧制度的核算缺陷。旧制度对购入的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一次入账的方法,这就会导致当期费用的虚增,而引入权责发生制就会将资产分期摊入成本,实现资本化。新制度借用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对固定资产定期计提折旧,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折旧方法,那么事业单位针对电脑、空调等办公用品可以使用直线方法,而对于一些生产设备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总之,新的核算方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以及价值创造能力。

3、完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法规要求明确相关部门的权利和责任,并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公示,该规则应该使各部门能够相互分工合作,并能够相互制约,通过设置岗位职责,明确每个人的职能,从而将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责任分解给相关的人员。第二,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对采购进行事前的预算和分析,不能盲目的采购,应该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科学性、适当性以及经济性进行综合的评价,使采购的固定资产能够发挥其真实的效用,进而避免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三,加强固定资产的审批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都应该严格审批,对于一定额度的固定资产或者重要的固定资产需要经上级批示后才能进行执行;第四,完善登记验收制度,登记验收制度能够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因此单位应该对资产的每个环节实行登记验收制度,避免账外资产的产生;最后,制定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财产清查可以及时发现资产的短缺,实现账账、账实的检查,为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履行状况提供依据,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资产流失。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可以完善固定资产损坏赔偿制度、处置制度以及管理责任制度等,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促进管理工作向制度化方向不断前进。

4、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机制

完善的制度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取决于制度的执行效果,因此,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能够被更好的实施,单位的审计、财务等部门应该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大对相关工作的检查,尤其是实行突击检查,并把检查的结果和企业的绩效评价、薪酬奖励以及晋升相联系;其次根据检查的结果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的调配,尽量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资产的浪费,并及时解决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进而提高管理的效果。

四、结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单位内部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单位应该认真分析自身的情况,建立起高效、科学的资产管理体制,以此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成果,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推进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亦军: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与完善[J].财经界,2013(30).

[2] 李伊娜: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J].会计审计,2013(15).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最新范文3

一、新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2014年初正式施行,同十几年前的旧版制度相比,新制度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更高,对会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改变。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是财政部重点改动的环节,表明了政府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期望。

1、更加准确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准确性是会计工作最基础的目标。虽然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但是由于制度的缺陷使得会计人员在生产会计信息时难以准确地反映出高校固定资产的真实状态。该种情况下会计信息准确性的缺失是由旧制度规定所导致,会计从业人员无法避免。新制度针对管理办法的落后,对相应规定做出了调整。新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价值。权责发生制同收付实现制相比,有效抑制了固定资产虚增,按照经济业务实质对固定资产进行入账,并且准确反映出后期维修、改造资产价值增加等情况。权责发生制关注固定资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明确了固定资产后续折旧、改造等情形的节点,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固定资产会计信息。权责发生制在高校的运用尚属首次,因此对会计人员在思想、专业技能水平、管理方式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范围缩小,管理从严

以前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较广、明细较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呈现出多而杂的特点。新制度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以少而精的指导思想,对固定资产重新做了定义。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得到提高,并且把一些数额较大,但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列为了存货,减少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数量,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合理。如今固定资产少而精的管理方式要求会计人员集中精力管理好固定资产。虽然固定资产的范围有所减小,但是对管理方式和方法的要求都提升了一大截,对管理人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3、合理确定折旧方法和年限

新制度要求高校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准确反映固定资产每年损耗,在资产负债表中真实体现固定资产价值。过去16年里,高校会计从业人员从未对固定资产计提过折旧,这份工作对于高校员工来说非常陌生,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会计人员在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选择、折旧年限的确定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会计人员需要针对固定资产实际情况进行主观判断,要求其不断加深对新制度的理解和学习。

4、提高各部门协调性

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高校内的很多部门,包括固定资产申报购置时的使用部门、采购时的物资部门、入库时的仓库部门。财务部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离不开上述部门的配合,因此协调工作十分重要。固定资产入账时间、资产价值需要采购部门提供资料,折旧需要依据使用部门定时汇报的资产状态进行计提。由此可见,为了管理好固定资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必不可少。

二、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新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处于衔接期的高校,目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新制度的要求存在差距,为了更快适应新制度的有关要求,首先应当对资产管理现状有清晰的认识。

1、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不匹配

高校在过去采购财务软件时,并未考虑固定资产折旧功能模块。除此之外,财务部门使用的财务软件同资产部门使用的管理软件缺少对接接口,两个系统较为分裂,使得财务部门无法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信息,加大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信息衔接的不通畅会带来许多问题。首先,财务处无法通过系统及时查询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以及耗损情况,导致固定资产在折旧时缺乏可靠的依据;其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能了解到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情况,导致财务部门与管理部门同一资产价值出现不匹配的现象,给管理造成了困难。

2、账目、账实不符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做到账目、账实相符。由于旧会计制度中并不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因此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通常局限于固定资产入账时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严重缺失。正是因为制度的规定以及会计人员的不重视,个别高校甚至未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仅仅通过凭证、账簿来反映高校固定资产。当固定资产毁损、报废时,财务部门无法及时进行记录,并且无法查阅固定资产毁损、报废前状态,极易导致账实不符。除此之外,资产部门、验收部门与财务部门入账时间存在不同步性,导致有账无实、有实无账。

3、固定资产信息化程度落后

高等学校目前已经完全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已被取代。然而高校会计信息系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第一,高校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单机财务软件,未建立集中的数据库管理,使得上级部门审查高校固定资产状况时必须前往高校,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第二,学校财务软件的内部封闭性导致固定资产申报购置部门的申报计划难以被高校其它部门的负责人了解,容易盲目购置固定资产,导致浪费。第三,由于没有专人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更新较慢,偏离了信息化的初衷。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在过渡时期的衔接对策

新版会计制度加大了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跨度也由固定资产入账时点延伸到了固定资产的后续处理(折旧、减值、处置)期间。目前高校正处于新旧制度的过渡期间,为了更好地达到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必须加大力度做好衔接阶段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1、加强管理团队建设

高校固定资产目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旧会计制度未对固定资产管理做出严格要求。高校领导在旧制度的影响下,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对其认识程度不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首先应当提高领导、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认识,通过培训使得他们深刻了解在目前高校运营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筹划建立三级管理网络,对学校资产管理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单位进行权力和责任的划分。使用部门最为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要及时记录并反馈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使用部门提供的固定资产状态,结合经验与判断,分析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等情况,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定期对固定资产使用状况进行了解,对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并组织相关管理工作的教育和培训。高校应当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在三级管理网络上各尽职责,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力。

2、加强清查,理清账目

高校固定资产过去存在着账物不实的情况,为了在新制度下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与价值,应当对过去错误的信息进行纠正,确保新制度执行初期固定资产账实相符。解决好固定资产遗留问题,需要在衔接过渡时期开展固定资产全面清查工作,对高校当前固定资产的存量以及价值准确统计。清查过程中,做好固定资产的分类统计工作,准确区分并记录土地、文物、图书等不进行折旧的资产,确保将来计提折旧数额的准确性,也便于不同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

3、建立开放性固定资产管理共享平台

45 579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