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范例(汇总4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范例(汇总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第一篇】
一、以抓好科级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我局是以供水发电为主的经营管理单位,汛期的防汛任务繁重,科级干部是完成和实现水库工作目标的中坚力量,在单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抓好科级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1.实行科级干部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为打破科级干部终身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我局自1999年开始对科级干部实行聘任制,聘期三年。劳动人事部门结合年终考核,对各单位、各科室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进行考核,聘期期满后,局党委对各处室(单位)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排在后位的科级干部,实行末位淘汰。
2.实行科级干部竞聘上岗制。为拓宽选人视野,引进竞争机制,为青年职工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创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改革平台,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结合水管体制改革,2004年我局首次实行公开选拔中层干部,迈出了竞争上岗的第一步。依据有关文件精神,制订了具体的竞聘办法,提出竞聘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要求符合条件的职工积极报名。经资格审查后,我局召开了由推荐委员会成员参加的竞聘大会,报名人员经过演讲、答辩,推荐委员会成员现场提问,现场测评,局党委根据现场测评情况以及竞聘人员平时的工作业绩、德才表现,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确定考察对象。为了体现干部培养、选拔、聘用与管理、考核、跟踪相结合的原则,局党委决定对竞聘人员实行试用制,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经组织考核符合条件的,再进行正式聘任。
3.推行科级干部交流制。科级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比较长,其进取心和压力感会相对减弱,这既不利于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又不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近年来,局党委把科级干部交流列为人事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把培养锻炼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提高班子整体素质作为交流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制订了相应办法和措施,加大了科级干部交流的力度,这充分调动了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为切入点,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单位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
绩效工资将个人的收入同其本人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激励了职工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又不增加单位的固定成本;严格长期的绩效工资体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让单位不断改进职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提高职工绩效;这样使绩效好的职工得到了奖励,同时也能获取、保留绩效好的职工。这充分体现了岗位、责任、贡献和效益,岗薪结合,岗变薪变,打破了工资分配上的大锅饭。实践证明,绩效工资的实行,理顺了单位长期以来形成的分配关系,建立起了一个体现按劳分配、与岗位劳动因素有机联系的工资动态管理模式。
三、主要效果
通过近几年人事、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局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竞争意识有了显著提高,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了明显增强,“三个文明”建设更加协调发展。
1.干部职工的进取精神、竞争意识有明显增强。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科级干部的竞聘上岗,给广大干部职工思想上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年轻职工踊跃报名参加竞聘,敢于在人事改革的大舞台上展示自我,挑战自我,进取精神、竞争意识有明显增强。
2.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工作主动性明显提高。通过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把职工的切身利益与贡献、效益挂钩,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家自觉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创造性地干好本职工作,在思想意识上把“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由过去的“被动干”转变为“主动干”,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第二篇】
关键词:人事单位;制度改革;岗位设置;思考
事业单位的人事任免工作一直沿用党政机关管理工作人员的老办法,随着经济制度的变革,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变革环境下积极落实工作岗位设置工作,既要体现出工作的需求,同时也应该体现出时代的变迁和制度的革新。目前,事业单位开展人事工作制度改革,使得人事工作岗位设置也发生了变化。事业单位人事岗位设置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优化人力资源、提高用人质量和用人效益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岗位设置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提升人事工作效率打下坚实基础。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要性
岗位设置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需求来进行设置,并且设置的岗位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与事业单位的工作紧密联系。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必须从国家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制度出发,通过提出通用的岗位等级,然后设定相应的构成比例和任职条件,对于岗位人数的总量进行控制。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具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工作需求。人事岗位设置对于构建和谐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生机等具有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的人事岗位设置是不断推广和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岗位设置也是事业单位用人新制度的基础,对于用人单位的聘任工作人员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另外,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对于落实事业单位的个人收入分配具有很大作用。收入分配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绩效工作,也是确定员工工资的重要指标。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不仅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构建起新型人事关系、收入分配机制的重要措施。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益,人事岗位设置时必须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二、事业单位人事岗位设置面临的问题
(一)机构编制落后导致结构不合理
目前,事业单位在设置岗位的时候存在着机构编制度动态管理滞后以及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原因导致工作用工量增加,需要设置专有工作岗位,使得岗位的设置总量大幅度超出了预期编制数目。另外一方面由于不同的事业单位内设机构不完善,如有些单位中的副处级单位中没有设置科级或者副科级,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单位给予工作人员的待遇不高,工作人员对于岗位的设置管理会产生疑虑。
(二)主体岗位与主要职能不匹配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成熟,国家政策规定变得日益全面,使得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的时候应保障技术岗位占据事业单位的主体地位,不应低于事业单位总岗位的70%。但是一些地方认为专业性技能主要用于社会公益服务,导致一些单位的内设置岗位较多,进而减少了技术人员的占比。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占比降低,将会导致事业单位的技术人才与单位岗位设置机构产生极大矛盾。
(三)人与岗位的问题
岗位需要人担任,但实际上人与岗位之间往往又会出现人岗位不对应、人员梯次不合理以及岗位设置较少等问题。很多事业单位在用人上存在着专业技术系列问题,如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跨专业技术问题,如教师调入非教学、科研事业单位之后,并未能及时转入相应技术性职务,这就造成了人与岗位之间不匹配,难以发挥出工作者的作用。
三、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对策
(一)处理好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的关系
事业单位设置岗位的时候,必须要根据一定的岗位机构编制制度作为基础,实行按照岗位总量、最高等级以及结构比例控制。具体执行过程中必须坚持岗位设置总量严格按照机构编制部门的核心编制数目设定,而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不能够超出规格。
(二)处理好岗位设置机构与其他职务部门的关系
事业单位各个部门按照其岗位设置原则进行工作,只有不断明确分工、职责、责任、权限等具体情况,才能够顺利开展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人事行政部门必须要严格遵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条例,制定出相应岗位设置制度和策略。岗位设置过程中不能够过分的强调工作的特殊性,必须要普遍适应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格、不同性质以及不同规模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时候应从全局来看,落实相应岗位设置制度和政策,切实维护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制度管理方面的科学性和基础性。
(三)处理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制度之间的关系
事业单位设置岗位的时候很可能遇到一些部级的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出现了事业单位自行扩增岗位问题。因此,必须处理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制度之间的关系。岗位设置之后必须开展人员招聘,那么必须要根据事业单位的结构比例来核定岗位数量,然后每个岗位还应具有相应说明,只有当岗位出现空缺之后才能够招聘新人。否则新人招聘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进而造成事业单位工作成本提高。
四、结束语
工作岗位的设置工作不仅是事业单位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部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将会影响事业单的发展,对于工作人员配置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针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实际工作中岗位设置可能存在着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措施以供相关研究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1]高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岗位设置工作的探讨[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
[2]朱志敏。岗位设置管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J].中国人才,2006
[3]王云。浅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意义[J].商业文化,2012
[4]白金玉,陈德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2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第三篇】
一、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进一步深化。要进一步深化对改革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改革对于解决传统人事管理制度下出现的人员流动难、激励约束乏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打破机关、事业、企业之间人事壁垒,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看待改革中的困难,切实增强主动抓好改革工作的信心。因改革滞后,现在事业单位人员压力越来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互联网秘书第一品牌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改革越早越主动。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还要充分认识改革的着力点不是削减人员,而是理顺人事管理关系,激发人事管理活力。改革使单位能够有更大的用人自主权,使个人有更大的择业自主权,但改革的目是形成有效激励的机制,激发人事管理的活力,促进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要在加强岗位管理上进一步深化。签订聘用合同和加强岗位管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聘用合同为岗位管理提供依据,签订聘用合同是加强岗位管理的基础。因事设岗、因岗择人、按岗定酬是科学人事管理的必然要求,由身份管理变为岗位管理是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加强岗位管理,首先要规范岗位设置,严格控制事业单位非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数和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任职条件和聘用期限,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要不断充实聘用合同的内容,使聘用合同成为各事业单位内部人事管理的根本依据。要严格实行按岗定责、按岗考核、按岗定酬,岗变薪变,从而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
三、要在抓好合同续签上进一步深化。及时抓好合同续签,是巩固改革成果的关键环节,也是事业单位规范人事管理,规避人事争议风险的基本要求。聘用合同期满前30日内,双方人事主体就应该协商办理合同续签手续。用人单位提出续签,而受聘方无正当理由拒签的,可以按规定予以解聘。用人单位没有及时办理终止聘用合同手续而存在事实聘用工作关系的,将视为延续聘用合同,若出现人事争议,用人单位将处于被动位置。必须强调凡合同到期了的,都要按规定和程序及时续签。同时要把是否存在规范的人事聘用关系作为办理职称评聘、工资审核的依据。
四、要在推行公开招聘上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扩大公开招聘的实施范围。按国家人事部第6号令《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暂行规定》要求,对所有事业单位进人都要进行公开招聘。进一步规范公开招聘的程序。对招聘条件、程序、招考计划、信息、资格审查、考试考核、聘用手续等要严格把关,对地市和县级政府所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认真核准把关。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进人的纪律约束。认真落实各项纪律要求和责任追究条款,对违反规定招聘的受聘人员,一经查实,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
五、要在搞活内部分配上进一步深化。要在继续扩大分配制度改革面上下功夫。除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外,要力争全市所有事业单位都要启动分配制度改革。在此基础上,注意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示范效应的改革典型,指导和促进改革的深入开展。要在搞活分配的形式上下功夫。在坚持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同时,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可实行生产要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互联网秘书第一品牌素参与分配的方法,鼓励探索采取各种有效形式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要在搞活分配的幅度上下功夫。在合理的范围内,进一步拉开收入差距,对一些关键或特殊岗位、重点学科、重点领域的工作人员,可在工资待遇上实行优惠。允许事业单位高薪聘用个别拔尖人才,对有重大科技发明、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第四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制度 改革
近几年来,各部门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很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实行多种形式的选人、用人制度、深化职称改革、促进人才流动、搞活工资分配等,虽然这么做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从整体上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适应各项事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因此,推动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概述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
事业单位是指一个社会服务组织,它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社会公益。它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这方面的活动。它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实体,具有与企业组织、党政社团等不相同的特征。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政事不分。事业单位的设立是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在专属范围内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有需要的单位组织和个人服务。事业单位之所以依附于政府组织是由于公共权力扩张至社会领域引起的。
(二)人事制度的含义
人事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人事制度是指对所有职工进行管理的制度,而狭义的人事管理制度则是指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制度。管理的内容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待遇、考核、退休等。事实上,现代意义的人事制度涵盖了公务员制度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两部分,本文所要探讨的则是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权不明确
目前,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单位与事业单位自身对于本身的产权关系都不是十分明确,上级领导单位于下级单位之间权责关系不明确,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明显不适应当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产权不明确导致的最大问题就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包括决策领导机制、人事组织机制等)效率低下,具体到人事制度方面来看,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福利分配等都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机构人员浮肿,办事效率低,单位效益差,导致事业单位缺乏活力。
(二)人员流动困难
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人员流动困难。一方面,对于需要的人才,事业单位无法以最合适的方式引进,吸引不住人才,即便想法设法引进来了也难以长时间留住。另一方面,对于事业单位的冗员,难以有效分流安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我国事业单位目前仍沿用传统的福利制度,使得事业单位人员的福利明显优于一般单位人员,进来的人员不想再出去,造成改革的内部阻力大;第二,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使得事业单位人员更有保障,造成事业单位改革的外部阻力大。因此,事业单位改革的成功主要是取决于外部大环境下进行配套的整改,而并非是事业单位内部的小环境。
(三)缺少用人自主权
目前来看,政府部门把事业单位当做下属机构,对事业单位的的管理事无巨细,尤其是对于人事权,更是被政府部门当做是管理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事业单位用人权的缺失导致了两个问题的产生:第一,政府部门过度的人员安置,使得事业单位机构臃肿,有限的经费使用效率更低;第二,事业单位本身无法根据需要引进满意的人才,即便是看得上的人才也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这样加大了事业单位人事流动的难度。人、财、物是事业单位发展的三要素,其中人是处于第一位的。如果缺乏用人自主权,也就意味着事业单位缺乏最起码的事业发展自主权。计划经济体制下观念和产物依然还是事业单位视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和政策性工具,是事业单位改革最大的障碍。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对策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是单一的,如果要使改革取得实际成效,必须从多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一)产权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使事业单位成为具有完全独立法人资格的主体。事业单位要想恢复活力,就必须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和自我发展能力,使事业单位的产权能够在市场环境中完全自由自主的流转。这样,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才能够充分发挥。当然,事业单位改革要想取得实效,产权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就必须同步进行。二十年改革的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事业单位改革中最敏感最核心的环节是产权改革。事实上,如果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不改革,那么无论什么形式的改革都改变不了事业单位浓厚的政府色彩。因此,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与管理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机制必须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从调整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入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为导向,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户籍制度改革
一直以来,户籍制度改革都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事制度改革的原因中户籍制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的户籍制度仍然沿用城乡二元制的传统户籍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员的自由流动,不利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依靠户籍制度,而户籍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使城市户籍与高福利脱钩,使城市户籍不再成为人事制度改革的障碍。其次,户籍制度改革要逐步消除城乡户籍之间的福利差异,尽量通过各种方式缓和城乡户籍差异引起的利益冲突,并逐渐是户籍制度过度到一元化的管理制度。
(三)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
从长远看,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要把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和社会,然而这个过程必然是会涉及到人员流动的。而人员流动中的最关键问题仍然是分流人员的安置。要实现人员的安置就必须解决好这些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总的来说还不是很发达,这就要求政府不仅要改革事业管理体制,更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系统是社会保障,它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促进人才流动、减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走向市场的阻力,还会使需转岗、下岗的工作人员安心坦然地面对现实、寻求新的工作岗位。社会保障水准高、作用大,就能成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有力保障。
四、结束语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改革的热点、难点,为国人所关注,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紧密联系,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改革初期,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改革从根本上没有动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基础。因此,针对我国现状,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表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为细致的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黎英。进一步促进政事分开。重庆学刊,2005;2
[2]刘江颖。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华东经济管理,2006;9
上一篇:发热选诊工作制度(实用5篇)
下一篇:薪资管理制度【优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