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管理制度【精编15篇】
煤矿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通过制度规范、责任分明、监督检查等措施,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与健康,促进煤矿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实施这些制度呢?以下小编整理的煤矿管理制度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煤矿管理制度 篇1
1. 建立专门的胶带管理小组,负责胶带的选购、使用、维护等工作,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执行。
2. 制定详细的胶带选购指南,明确阻燃性能要求,并进行定期的供应商评估,确保胶带质量。
3. 设立专用库房,配置温湿度监控系统,定期检查胶带储存状态,防止胶带受损。
4.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了解胶带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5. 实施定期的胶带性能检测,发现性能下降及时更换,避免带病运行。
6. 定期演练火灾应急计划,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火势。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煤矿阻燃胶带管理制度将更加完善,有助于提升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煤矿管理制度 篇2
1、地质测量技术员在矿长、矿技术负责人领导下,负责煤矿井上下有关地测工作。
2、地测技术员负责煤矿“雨季三防”和“矿井地质灾害预防”工作。
3、地测技术员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判断,做到巷道方向正确,不造成废巷。做到及时给井下提供中腰线,不造成巷道坡度过大和中心线错误。
4、地测技术员要经常检查贯通巷道的方向,提供贯通巷道的`预计距离,做到因贯通造成事故。
5、地测技术员对采掘作业地点施工中遇地质构造、断层做到正确判断,不造成废巷。
6、地测技术员对长距定向掘进巷道要采取激光定向新技术。
7、地测技术员对煤矿周边小煤窑要进行实地调查,对有疑水区(含水的断层、溶洞、裂隙),要在图上标明。煤层顶底板有含水层对采、掘有影响,要提供资料。
8、地测技术员要提前预报煤矿井下采掘对地面塌陷、村庄、水域的影响,以便尽早采取措施。
9、地测技术员要做好煤矿环境保护工作。
10、地测技术员因工作失职造成灾害和损失要追究责任,工作有贡献、有成绩要给予嘉奖。
煤矿管理制度 篇3
煤矿综采管理制度是一套旨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高采煤效率、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管理体系。它涵盖了从采煤设备的选型、安装、维护,到采煤工艺流程的`优化,再到矿工培训、安全规定及应急响应等多个环节。
内容概述:
1、设备管理:包括综采设备的采购、验收、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
2、工艺流程:制定科学的采煤工艺,保证生产效率和煤炭质量。
3、安全规程:设立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涵盖矿工操作规范、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4、培训教育:对矿工进行定期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5、监控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定期评估采煤效率和安全状况。
6、环境保护:实施环保措施,减少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煤矿管理制度 篇4
煤矿防尘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矿井作业环境的安全与健康,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粉尘危害,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一制度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
1、粉尘监测与评估
2、防尘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3、作业规程与操作标准
4、员工培训与教育
5、安全检查与考核
6、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内容概述:
1、粉尘监测与评估:定期对矿井内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分析粉尘类型和来源,评估其对矿工健康的`影响。
2、防尘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包括湿式凿岩、喷雾洒水、通风除尘、个人防护设备等设施的配备与维护。
3、作业规程与操作标准:制定严格的作业流程,确保各项防尘措施得到执行,防止粉尘产生和扩散。
4、员工培训与教育:定期对员工进行防尘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尘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安全检查与考核:定期进行防尘工作的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和整改。
6、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制定应对粉尘爆炸等事故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应对。
煤矿管理制度 篇5
本露天煤矿管理制度汇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安全生产管理
2. 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
3. 设备维护与操作规程
4. 员工培训与职业健康
5. 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
6. 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
7.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8. 法规遵从与合规性检查
内容概述:
1. 安全生产管理:涵盖安全规章制度、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及事故预防措施。
2. 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涉及环境保护法规遵守、污染物排放控制、矿区生态修复方案。
3. 设备维护与操作规程:规定设备的日常保养、故障处理、操作人员资质及操作流程。
4. 员工培训与职业健康:包括员工入职培训、定期技能提升、劳动保护与职业病防治。
5. 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制定生产目标、资源分配、作业进度监控及调度策略。
6. 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设定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方法、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7.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安全疏散路线、事故调查与责任认定。
8. 法规遵从与合规性检查:确保各项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合规性审查。
煤矿管理制度 篇6
1. 设立专职部门:成立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确保有专人负责,责任明确。
2. 制定完善预案:根据地域特点和潜在风险,定期修订应急预案,确保其时效性和针对性。
3. 实施定期培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和应急知识培训,增强救援人员的实战能力。
4. 强化设备管理:建立设备保养和检查机制,确保救援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用。
5. 优化通讯系统:投资建设先进的通讯设备,保证在复杂环境下的信息畅通。
6. 提升后勤支持: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包括医疗、心理咨询等,确保救援人员身心状况良好。
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只有通过持续改进和完善,才能构建起强大的应急救援能力,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煤矿管理制度 篇7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
1、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签订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协议及文明协议书;
2、审查专业分包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安全生产资质;
3、审查承包单位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
4、审查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目标;
5、督促承包单位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督促承包单位检查分包企业的安全制度;
6、审查承包单位特殊工种(大型机械设备操作工、电工、焊工、架子工、爆破工等)有关操作人员及指挥人员的资格证书、安全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7、审核承包单位编制的高危作业安全施工及应急抢险方案;
8、督促承包单位做好逐级安全交底工作;
9、督促承包单位按有关规定搭设安全生产设施和做好使用前的验收工作。
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1、施工现场完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宣传布置工作;
2、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制止违规施工作业;
3、对施工过程中的高危作业等进行巡视检查;
4、督促承包单位做好施工安全的自检落实;
5、检查施工现场三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的使用落实情况;
6、检查施工现场四口(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及基坑边沿的安全防护措施及警示标志的落实情况;
7、落实施工现场二牌(文明施工挂牌,无重大伤亡事故累计天数挂牌);
8、落实施工现场七图(总体布置图,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网络图,电气线路平面布置图,地下管网分布图,施工临时通道、排水走向图,消防器材布置图,工程进度计划网络图);
9、监督施工现场所有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做好严禁酒后上班、有危险地段严禁吸烟工作;
10、监督检查施工现场消防器材布置是否到位,是否符合消防要求;
11、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场地布置,物料堆放、安全标志,活完物清,环境整洁,饮食卫生等文明施工的落实情况;
12、严格检查和制止施工现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情况发生;
13、及时检查夏季、冬季、雨季等特殊情况下的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重点专业安全管理检查
1、基坑支护施工检查;
2、高空作业施工检查;
3、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合格验证、上岗操作、装、运行、拆的安全检查;
4、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的检查;
5、脚手架装卸台等的施工、拆卸检查;
6、其他特殊施工工序的安全检查。
煤矿管理制度 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矿山安全标准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对矿山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矿山安全领域各类规程、规范、标准的管理、制订、实施和监督等工作。
第三条矿山安全标准工作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全面提高标准制修订质量、效率和实施效果,切实为矿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第四条鼓励协会、学会、商会、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参与矿山安全标准工作,开展矿山安全标准对外合作和交流,推进矿山安全标准国际互认。
第五条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引导和规范矿山安全领域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工作。建立国家矿山安全标准信息平台,鼓励矿山安全领域社会团体、企业在国家矿山安全标准信息平台公开其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相关信息,支持和推动实施效果良好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六条矿山安全标准工作纳入矿山安全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充分保障标准工作各项经费。矿山安全标准制修订和贯彻实施纳入矿山安全工作考核体系。
第二章标准管理
第七条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职责统一领导矿山安全标准工作。
第八条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负责统筹协调矿山安全标准具体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方针政策,拟定矿山安全标准规章制度,组织矿山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编制和实施矿山安全标准发展计划;
(二)组织矿山安全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起草、报批和复审等工作,依据职责组织矿山安全领域行业标准立项、起草、审查、报批、编号、发布、备案、出版、公开、复审等工作;
(三)指导、管理矿山安全领域的标准技术委员会;
(四)组织开展矿山安全标准的宣贯、培训、实施、监督及矿山安全标准验证示范点建设;
(五)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组织对矿山安全标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组织开展矿山安全标准基础研究和国际交流;
(七)负责矿山安全标准工作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局机关各司具体负责本司职责相关的矿山安全标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与相关矿山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发展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二)研究提出相关矿山安全标准项目,组织或者参与相关标准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等工作;
(三)组织或者参与相关矿山安全标准的宣贯、培训、实施和监督;
(四)具体指导相关地方矿山安全标准工作;
(五)组织或者参与相关矿山安全标准基础研究和国际交流;
(六)具体负责相关矿山安全标准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依法建立矿山安全标准技术委员会。矿山安全标准技术委员会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矿山安全标准相关工作。
第十一条矿山安全标准技术委员会及其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统称为技术委员会)设秘书处。秘书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在矿山安全领域的协会、学会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负责组织开展相关矿山安全标准的具体工作。秘书处承担单位应当将秘书处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和日常工作,设专职工作人员,并为秘书处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办公条件。
第十二条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具体负责技术委员会的组建和管理。技术委员会的设立或者撤销应当经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务会议研究决定。
第十三条技术委员会协助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开展矿山安全标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编制矿山安全标准体系;
(二)征集、评估、申报矿山安全标准立项建议;
(三)组织矿山安全标准的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复审等工作;
(四)开展矿山安全标准宣传、培训、实施能力评估、实施效果抽检和其他标准技术服务,承担归口标准的咨询答复工作;
(五)组织、指导矿山安全领域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工作;(六)组织矿山安全标准外文版的翻译工作;
(七)承办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委托的其他标准工作。
第三章标准的制定
第十四条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组织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开展矿山安全标准计划项目征集工作,按年度工作安排或者视矿山安全监管监察工作需要下达矿山安全标准制修订计划。
第十五条局机关各司、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各省级局、地方矿山安全监管部门以及矿山安全领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可提出矿山安全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立项申请。
申请立项应当报送下列材料的电子版和纸质版,纸质版材料应当一式三份(签字盖章材料原件一份,复印件两份):
(一)建议立项的书面意见(其中局机关各司书面意见应当明确已报请本司分管局领导同意);
(二)矿山安全标准项目建议书(见附件1);
(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规定的标准项目建议书;
(四)标准草案;
(五)预研报告和项目论证会议纪要。
前款第三项材料仅国家标准项目提交,第五项材料仅强制性标准项目提交。
第十六条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组织技术委员会定期对立项申请进行审核、评估、协调。对于符合立项条件的标准项目,在征求相关业务司意见并经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务会议审议后,下达或者报批立项计划,并明确标准计划的归口分技术委员会,重要的矿山安全标准由矿山安全标准技术委员会直接归口。
第十七条标准起草单位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由来自科研、生产、矿山企业等各方面单位共同组成,原则上不少于10家,其中矿山企业不得少于5家。应当确定1家单位为标准牵头起草单位。标准立项计划下达之日起7日内,标准牵头起草单位应当组织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制定标准起草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时间节点、完成期限,确定第一起草人,并将起草方案报归口的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备案。
第一起草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具有高级职称且从事本专业技术领域工作满5年;
(三)熟悉矿山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四)熟练掌握标准编写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五)同时以第一起草人身份承担的标准制修订项目未超过2个。
第十八条标准牵头起草单位应当在标准项目立项计划下达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将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建议范围等相关材料报送归口的技术委员会。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国外先进标准的,应当报送该标准的外文原文和中文译本;标准内容涉及有关专利的,应当报送专利相关材料。
标准编制说明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并根据工作进程及时补充完善: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起草小组人员组成及所在单位、每个阶段草案的形成过程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等),修订标准的应当提出标准技术内容变化的依据和理由;
(三)与国际、国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水平的对比分析;
(四)与有关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相关标准的关系;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及依据;
(六)作为强制性标准或者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及理由;
(七)标准实施日期的建议及依据,包括标准实施所需要的技术改造、成本投入、相关产品退出市场时间、标准实施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等;
(八)标准实施的有关政策措施;
(九)废止或者修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
(十一)标准所涉及的产品、过程和服务;
(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对于需要验证的标准,验证报告应当作为编制说明的附件一并提供。强制性国家标准应当提出是否需要对外通报的建议和理由。
第十九条技术委员会应当在15日内将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征求意见表(见附件2)送达全体委员或者相关专家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时限一般为15日。征求意见结束后应当在5日内将相关意见转交标准牵头起草单位。强制性标准项目应当按照便捷有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征求意见,并报送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通过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期限不少于60日。紧急情况下可以缩短公开征求意见期限,但一般不得少于30日。
第二十条标准牵头起草单位应当在30日内对技术委员会转交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和处理,形成标准送审稿、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见附件3)、新修改的标准编制说明,报送技术委员会审查。
第二十一条技术委员会在收到上述材料后30日内组织并完成审查。审查形式分为会议审查和函审,优先进行会议审查。强制性标准应当进行会议审查。
第二十二条会议审查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审查组由技术委员会委员或者邀请的相关领域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专家组成,审查组总人数应当不少于9人,国家标准的审查组总人数不得少于15人;
(二)标准起草小组成员不得作为审查组成员;
(三)会议审查应当协商一致,如需表决,应当经审查组全体成员的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方为通过,表决结果应当形成决议并存档;
(四)审查会应当形成会议纪要,如实反映审查会议情况,包括会议时间、地点、议程、审查意见、审查结论、投票情况、委员或者专家名单等内容,并经与会委员或者专家签字。
第二十三条函审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技术委员会应当参照会议审查的要求组成审查组,并提前将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函审表决单(见附件4)等相关材料送达审查组成员;
(二)函审时间一般为15日,函审时间截止后,技术委员会应当对回收的函审表决单进行统计,审查组全体成员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方为通过;
(三)技术委员会应当填写函审结论表(见附件5)。
第二十四条技术委员会应当在审查通过后15日内,将标准报批稿及相关附件报送至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审核,并提交下列材料的电子版和纸质版,纸质版材料应当一式三份(签字盖章材料原件一份,复印件两份):
(一)同意报批的书面意见;
(二)标准报批稿;
(三)标准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
(四)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五)标准审查会议纪要;
(六)函审表决单和函审结论表;
(七)审查意见汇总处理表(见附件6);
(八)标准报批审查表(见附件7);
(九)标准的外文原文和中文译本。
需要提交的纸质材料除同意报批的书面意见外,应当规范格式和字体,编排好和页码,并整理成册。
第二十五条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组织矿山安全标准技术委员会对分技术委员会报批的标准项目进行审核,矿山安全标准技术委员会报批的标准项目由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审核。审核通过后,根据标准类别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将标准报批稿及相关材料送相关业务司征求意见;
(二)对于国家标准和应急管理部主管的行业标准,报请分管标准工作和分管相关业务领域的局领导审定并经局主要领导同志同意后,报请国家标准委和应急管理部按程序审核、发布;
(三)对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主管的行业标准,报请分管标准工作和分管相关业务领域的局领导审定并经局主要领导同志同意后公告发布。
标准的发布日期和实施日期之间应当预留出3个月到12个月作为标准实施过渡期(其中,强制性标准应当预留出6个月到12个月的过渡期)。
第二十六条实施满5年的标准或者超过3年仍未完成的标准计划由技术委员会组织复审。复审可以采用会议审查或者函审方式。技术委员会将复审结论及相关材料报送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处理。标准复审报送材料包括:
(一)复审工作总结;
(二)复审结论汇总表;
(三)复审意见表。
复审结论为修订的,还应当提交标准修订草案。
第二十七条标准执行中需要修订的,参照标准制定程序列入制修订计划。标准技术内容仅作少量修改的,可以采用标准修改通知单形式进行修改,由技术委员会报送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审核后,以局综合司名义发布或者报请国家标准委和应急管理部按程序审核、发布。
第二十八条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急需的标准项目,可以采用快速程序。经技术委员会审查,由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报请分管标准工作和分管相关业务领域的局领导审定并经局主要领导同志同意后公告发布或者报请国家标准委和应急管理部按程序审核、发布。
第二十九条矿山安全领域国家标准文本按照国家标准委规定进行公开;行业标准文本通过国家矿山安全标准信息平台免费向社会公开;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文本由社会团体和企业自愿申请通过国家矿山安全标准信息平台免费向社会公开。
第四章标准的实施、监督和奖励
第三十条矿山安全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包括矿山及矿山企业,矿山安全设施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及地质勘探单位,矿用产品生产制造企业,矿山安全评价、检测检验、鉴定、安全标志审核发放等专业服务机构)必须执行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矿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将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审批、核准及事中事后监管监察执法的重要依据,不得违反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实施许可、审批、核准等事项,对违反标准的行为应当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一条矿山安全领域生产经营单位执行矿山安全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时,应当在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产品和其说明书或者包装物上标注执行标准的编号、名称。
第三十二条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对具有重要影响的矿山安全标准组织开展验证示范点建设。验证示范点负责相关标准技术要求、核心指标、试验和检验方法的验证,并承担相关标准的宣传、培训、示范、引领等工作。
第三十三条鼓励技术委员会、标准起草单位、矿山安全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积极主动开展矿山安全标准宣传和培训,按规定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矿山安全标准实施标杆企业”创建等活动。
第三十四条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定期组织技术委员会对矿山安全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抽检和评估,根据抽检和评估结果采取以下措施:
(一)公开通报抽检评估结果;
(二)矿山安全领域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由矿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三)矿用产品违反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违规矿用产品生产单位组织对同一型号、同一批次的矿用产品开展隐患排查,根据销售流向通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暂停或者撤销安全标志;
(四)矿山安全评价、鉴定、检测检验服务违反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违规矿山安全中介机构重新开展安全评价、鉴定、检测检验服务,由属地矿山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五)对1年内连续发生2次抽检不合格的矿山安全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由技术委员会对其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六)对于1年内连续3次抽检不合格的矿山安全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由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或者省级矿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组织约谈或者发出警示函,情节严重的按照规定纳入联合惩戒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矿山安全标准抽检、评估及标杆企业创建等方面的监督、实施具体工作细则,由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组织技术委员会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五条对技术水平高、取得显著安全效果的矿山安全标准及其起草单位、实施单位和归口的技术委员会,按规定进行表彰奖励。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矿山安全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矿山安全标准工作表彰奖励制度。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将标准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按照财务管理相关规定,对标准起草、技术审查、宣贯培训、评估抽检等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各省级局、地方矿山安全监管部门可参照执行。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煤矿管理制度 篇9
为加强矿井安全生产变化的管理,掌握现场变化情况,实现主动超前预测变化、科学减少变化、有效控制变化,真正把变化落实在基层、落实在现场,着重从人员、时段、“三工”、系统和环境变化四个方面抓好管控,提高安全管理力度、精度,构建透明、简洁、高效的安全生产体系,实现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一、人员变化
㈠新工人入矿
1、由职工学校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2、由单位组织学习相关规程措施,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施工作业。
3、签订师徒协议,在师傅带领和指导下进行作业,并做到同上同下同休息。
㈡借调人员
1、本专业内借调人员,由借用单位组织学习规程、措施,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2、跨专业借调人员,必须由职工学校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㈢离岗返岗人员
1、离岗返岗人员是指“六假”、外出培训、旅游等离岗一周及以上人员。
2、离岗返岗人员上岗前,单位必须重新贯彻学习规程措施,并由本人签字确认。
3、单位值班领导或负责分工的班组长必须向其交待本班组施工现场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
㈣人员变化管理由单位行政主管负责。
二、时段变化
㈠季节变化
由矿专业分管负责人牵头,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制定针对性措施,并严格执行。
㈡重要节假日(双休日)的安全控制
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监管不失控。
2、各基层单位须有干部在现场带班作业,指挥安全生产,并做好安全关键环节、重点部位把关工作。
㈢生产班关键时段控制
中、夜班及早班下半班、交接班时间,现场跟班干部、班组长、验收员、瓦安员“四员”要加强检查验收,把住安全、质量关。
三、“三工”变化
㈠工艺变化
生产现场工艺变化,由分管专业副总工程师牵头,组织安全生产部门及所在单位技术主管召开现场会,并形成纪要。单位技术主管根据现场会纪要,编制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职工进行学习和考试。
㈡工序变化
生产现场工序变化,由单位行政主管亲自安排,做好工序调整工作。
㈢工具变化
现场使用的'工具变化,必须由供应部门向使用单位提供质量合格的生产工具,及时调换质量不合格的工具;工具使用人员必须按使用说明正确使用,有权拒绝使用质量不合格
工具。
㈣“三工”变化由矿专业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单位行政主管或现场负责人,根据职责权限负责。
四、环境变化
㈠施工地点变化
1、由分管副总工程师牵头召开现场会,安全生产部门及施工单位行政主管、技术主管参加,并形成会议纪要。单位技术主管根据会议纪要,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2、施工单位进入施工地点施工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并在现场挂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运行许可证。
3、单位技术主管负责组织职工进行新的规程、措施学习和考试,并传达相关措施。
4、施工前,各工种岗位必须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汇报。正常生产的第一个班次,必须有副区级及以上管理干部带班作业。
㈡地质条件变化
1、采掘头面出现地质变化时,现场跟班干部向矿调度室和单位值班领导汇报,单位要及时向职能管理部门汇报。
2、职能管理部门要及时向分管副总工程师汇报,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技术人员召开现场会,研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纪要。
3、单位技术主管根据现场会纪要,编制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
4、单位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参加施工人员学习措施,并进行签名确认。
5、职能管理部门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并监督安全技术
措施在现场落实兑现,确保地质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
㈢单项工程施工
1、单项工程开工前,必须由分管副总工程师及以上领导牵头,安全生产部门及施工单位参加,对其进行会审,并形成会议纪要。
2、施工单位技术主管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经会审批准。
3、施工单位技术主管负责组织所有参加单项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学习,并签名确认。
4、施工单位向安全生产部门提交开工申请报告,并经审查批准。
5、施工现场明确指定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
6、安全生产部门加强现场监管,坚决执行“四不干”原则,确保所有单项工程安全可控。
㈣应急性工作
现场出现应急性工作,由管理部门人员到现场协调,现场跟班干部安排工作,班组长负责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监管。
㈤环境变化由矿专业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单位行政主管或现场负责人,根据职责权限负责。
五、考核
对各类变化控制不到位的,按职责权限,对相关责任人按不尽职直至严重不履职考核,并处100~300元的罚款。
煤矿管理制度 篇10
一、主要通风机需要停风时,机电科、生产技术科必须至少提前3天编制好停风措施(反风时,必须至少提前15天),经上报审批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计划实施。
二、主要通风机需要调整风机工况时,生产技术科必须至少提前3天下达风机工况调整通知单,机电一队及时编制好措施、计划,并办理操作票,操作票要由调度室、安检科、生产技术科、机电科、通风队、机电副总、总工程师、机电副矿长签字后,方可进行风叶调整,风机工况调整期间要有单风机运转的安全技术措施。
三、主要通风机应每月倒台一次,机电一队必须提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经机电科、调度室、安检科、生产技术科、通风队、机电副总、总工程师、机电副矿长签字后,由机电副总负责组织机电科、机电一队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倒台操作。严禁任何人擅自倒换主要通风机。
四、主要通风机因故障停电或因操作不当造成停风时,主要通风机房值班人员要立即启动备用主要通风机,同时立即向机电一队值班人员和调度室汇报,由调度室向值班矿领导汇报,并通知生产技术科、机电科、安检科、通风队、机电一队等单位,机电科负责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主要通风机房对故障进行处理。
五、机电科每月至少组织检查一次主要通风机,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地面反风设施,每半年检查维修一次防爆门,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并保存记录。检查记录应送交生产技术科一份备查。
六、矿井必须在年度通风能力许可的.范围内组织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每5年至少进行一次性能测定,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全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及时掌握矿井阻力分布状况对通风系统的影响,由通风副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研讨,提出整改方案,报矿总工程师审批后组织实施。
七、主要通风机发生喘振等异常状况时,操作司机必须首先采取措施保证主要通风机安全运行,同时立即向矿调度室和机电一队值班
队长汇报,调度室立即通知机电科、生产技术科,组织人员查明原因,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保证风机安全运行。同时,调度室要在5min内向值班矿领导、总工程师、机电副矿长、通风副总、机电副总汇报,并做好记录。否则,每发现一次未按规定进行处理的对责任人罚款500元,未按规定汇报的一次对责任人罚款200元。
煤矿管理制度 篇11
地测防治水是煤矿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规划等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了矿井生产的安全、为了地测工作标准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地质、测量、防治水等专业更好地为煤矿服务,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机构设置及人员规定
公司成立地测防治水领导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公司生产技术部设地质测量科,具体监督、执行、检查各生产矿井地测工作,负领导责任,并具体进行三量管理。设科长一人,工作人员二人以上。
各生产矿井成立矿总工程师(或技术科长)领导下的地测科(组)。
二、地质测量防治水管理制度
1、贯彻执行国家及公司相关地质测量防治水方面的决策、方针、制度,按时统计和报送相关资料、数据、图表。
2、根据需要制定有关业务细则,日常检查和指导下属矿井地测防治水业务内的工作,对其地测防治水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3、定期组织地质测量及防治水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编写的相关资料及绘制图纸和为采掘服务的质量进行评比、鼓励,促进专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业务的提高。
4、检查、督促各矿井测量、贯通的准确性,对永久导线控制点的布设、管理规范到位,各种设计、通知单编制、发放及时。
5、随煤矿的采掘变化、延伸,在各生产阶段督促各矿井对其煤量赋存、地质构造进行探测,对探测揭露资料、数据收集、记录分析,针对性的编制各种规范、预报,做到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指导安全生产工作正常运行。
6、督促各矿井对各种水害的调查、分析、预计,编制相关的防治措施(包括地表建构筑物的保护)。水文观测系统健全,排水系统规范。对工作面提前半年掌握其采掘影响的地表情况,编制针对性防治措施。
7、监督各煤矿对采动影响区域定期调查,并有专门的整治方案,对影响的地表建筑、村庄、植被、水源、公路、线缆等要有防治措施。
8、健全、规范各种设计、预报、图纸、资料等,相关档案完善、齐全。
9、组织技术力量,为各矿井解决上报的地质、测量技术难题。对各矿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解决。
10、负责“三量”管理,对各矿井的储量、开采、损失情况、回收率定期测算。为公司安排制定各矿产量进尺计划提供资料,保证采掘衔接正常,对不合理的煤炭丢失提出建议。
11、参加公司月度、年度计划的制定,对各矿采掘设计方案提出意见。
12、参加公司组织的质量标准化检查,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积极促进各矿的标准化工作。
13、吸收引入外部先进的地测防治水技术及管理经验,在各煤矿积极开展应用。
三、防治水管理制度
1、煤矿防治水工作是保证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要认真学习落实好最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煤矿防治水规定》的有关要求和规定。
2、建立健全防治水专业机构,配备足够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协助资质单位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以此制定防治水措施。
3、加强技术管理,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应绘制矿井重水性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和相关图件和各种台账。
4、应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充水条件分析,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措施。根据采掘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隐患,做到月有月报、季有季报、年有年报。
5、严格执行井下探放水的各项规定,对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要编制探放水设计及措施,使用探放水钻机严格按设计进行探放水,探放过程中的有异常现象要及时汇报采取安全措施。
6、对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及旧巷的积水、相邻报废的小煤矿、断层、陷落柱、富水区等补给范围、途径要调查清楚,特别是井田内的小煤窑更为重要。
7、带压开采的矿井要有资质部门编制审批的专门设计措施。在底水加大或有异常情况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要停止作业、留设煤柱或修筑防水闸门。
8、相邻矿界或以断层分界时,都必须根据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产状、围岩性质、开采方法及岩移规律等因素,设计留足够的防水煤柱。
9、井下排水系统(主要)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井下主要水仓必须有主水仓和副水仓,保证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能正常使用。水仓容量要满足不小于4小时的正常矿井涌水量。
10、井下排水系统的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线路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使用完好。
11、做好防洪准备,查清该矿区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水情况、历年降水量、洪水位、矿井疏排水系统是否完善,特别是工业广场及井口标高系统低于最高洪水位时,筑堤、沟渠是否满足防洪需要,确保矿区井口范围不受洪水威胁,严防灌井事故发生。
12、有漏水的沟渠、河床、积水区、地面裂缝要及时安排填堵。可能发生发生雨季滑坡、危岩等地段要有重点加固措施,在洪雨季节要加强巡查防范。
13、各矿每年雨季前应在公司、矿指挥部的领导下对防排水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组织好抢险队伍,储备足够数量的防洪抢险物资,做好抗洪准备工作。
四、地质测量管理制度
1、地质测量工作须及时满足矿井改扩建需要的工业广场点的补测、标定、以及绘制需要的图纸。若因人力技术达不到无法完成时向上级公司要求共同解决。井下测量根据规程要求及时测设导线和水准高程、标定中腰线、延长中腰线,保证井下掘进巷道按计划正确掘进;保证贯通巷道的安全贯通,误差不超过规程规定的范围或满足生产设计的需要。凡有磁性物质影响的巷道不准用罗盘给向。保证测量原始记录的准确性、整洁性。贯通工程必须按规定距离填报贯通预报通知单。
2、原始记录检查无误后才可进行计算工作,按规定由二人独立对算,无误后计算成果方可使用,保证计算薄的整洁性;一个工作面完成后及时把导线数据记入测量导线台帐;导线台帐要保管完整和完好。定期存档。
3、须熟练掌握本矿井宏观地质情况、煤层赋存情况、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情况。现场地质变化判断准确,煤层顶底板岩性熟悉;按规定进行地质编录、地质产状测量、描述准确、现场记录整洁、清晰。对矿区内老空,矿区外围老窖及现生产矿井井下采掘情况和水文地质掌握必要的资料;对探放水作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报矿和公司批准后方可执行。
4、根据矿井对地质图件的要求,须绘制各种地质平面图、剖面图,特别是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矿井储量计算图,参与采掘设计方案的'编制。
5、进行矿井三种煤量的管理,提供可靠的“三量”数据,为矿井采掘和工作面的合理平?接替作好工作。定期修绘储量计算图和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定期编制储量、“三量”和损失量计算表。
6、在工作面开掘前两个月调查清所涉及的相关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并编制好掘进地质说明书,回采地质说明书经矿相关领导及科室会审签字报回生产技术部。
7、各煤矿配备一台先进有效的物探仪器,且地测人员掌握仪器的原理及操作方法,能准确分析物探成果。
8、方格网和导线展点精度均要符合规程要求,线条、数字、注记、颜色、图例、符号必须按《煤矿地质测量图例》标准进行绘制,不得自行创造。遵循先画上后画下、先画左后画右、先数字后文字、先铅绘后着墨、先浅色后深色等原则。
五、地测部门职能规范及奖罚制度
1、地质测量工作是煤矿建设和煤矿生产的排头兵,其基础资料和图纸是矿山的眼睛。地测资料或图纸出错或不准确,将给建设和生产造成重大失误和损失,同时严重地影响到矿井安全及资源的回收率。因此,地质测量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各级领导及从业人员务必高度重视。
2、地质测量部门及其从业人员必须要有高度责任心、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不怕吃苦的工作作风。任何一点粗心大意都将给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职工生命威胁。
3、《煤矿测量规程》、《矿井地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是地测防治水工作的标准和指导书,务必认真学习,严格遵守。
4、奖励制度
①各矿地测部门全年有重大井巷贯通工程(指闭合导线距离5000米以上)的,其贯通精度符合规程规定,一次性奖励10000—30000元。
②掘进巷道3000米以上测量,其贯通精度符合规程规定,经公司评比为质量创优的单项工程,给相关地测部门3000—10000元奖励。
③经公司组织的有关地测防治水工程现场管理、资料编写或图纸质量评比活动中获得第一名的矿井,奖励5000—20000元。
④地质判断预测较准、措施得力、预报及时避免重大事故发生(指探放水、探放瓦斯)奖励20xx~20000元。
5、处罚制度
①因给线不及时或给线错误造成巷道质量等外品(公司安全质量检查严重不合格需要返工处理的)罚地测科(组)长100—500元。
②因测量或计算错误,标定巷道方向偏差造成报废巷道的每发生一次,罚责任人1000元,科(组)负责人500元。
③因测量错误或预报不及时造成重大贯通安全事故,除追究责任人外,对地测科(组)罚款20xx元。
④因地质判断失误造成地质损失,使采面无法采出,资源不合理损失的,对当事人罚款20xx元。
⑤因地质调查不详,对老空范围,老空积水估计失误,探放水方案有重大技术错误造成瓦斯涌出或透水事故的对矿技术负责人和地质人员除按事故处理外,罚款1000—10000元。无探放水方案的按重大隐患和严重违章处罚条例执行。
⑥凡生产矿井因地测工作不力,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及时造成较大事故的,矿长或技术负责人(总工、技术科长)负有管理失职的责任,给予相应处罚。
⑦地测防治水相关软件资料有缺项或严重错误的,给予适当罚款。
⑧部门在对煤矿的日常检查中对其屡次提出而未认真整改的问题罚相关负责人100—500元
⑨经公司组织的有关地测防治水工程现场管理、资料编写或图纸质量评比活动中获得最后一名的矿井,罚20xx—10000元。
6、奖励项目由部门报公司批准后执行。
煤矿管理制度 篇12
非煤矿山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
1. 生命财产保障:通过规范操作,降低事故风险,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资产。
2. 环境可持续:遵守环保规定,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开采。
3. 提升效率:明确职责,优化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 企业形象:良好的管理制度能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5. 法律合规: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的法律纠纷,保障企业合法经营。
煤矿管理制度 篇13
1. 制定全面的应急预案: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详细列出可能面临的各种事故场景,制定出针对性的应急措施。
2. 定期培训与演练: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确保员工熟悉应急流程,提高应对能力。
3. 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根据演练结果和实际事故处理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保持其时效性和实用性。
4. 设立专职应急队伍:选拔有责任心和应急技能的员工,组建应急救援小组,负责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
5. 强化内外部协作:与当地消防、医疗等救援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得到及时的'专业支援。
6. 加强监控与预警:利用科技手段,如安装监控设备、设置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并预防潜在风险。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企业可以构建起一套科学、实用的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煤矿管理制度 篇14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是一套旨在保障员工身心健康,预防职业病发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它涵盖了员工的.健康检查、工作环境监测、职业危害防护、健康教育与培训、疾病预防与应急处理等多个环节。
内容概述:
1. 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入职前、在岗期间和离职后的健康检查,以了解员工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职业健康问题。
2. 工作环境监测:评估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噪声、辐射等环境因素,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 职业危害防护: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并确保其正确使用,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4. 健康教育与培训:定期开展职业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疾病预防与应急处理:设立应急预案,对突发的职业健康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理。
煤矿管理制度 篇15
第一条 为有效防范瓦斯事故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保障安全生产,必须加强对断层、褶曲、火成岩侵入、陷落柱、煤层厚度及倾角变化等煤层产状变化带和地质构造异常区的探查和控制,开展和规范煤矿井瓦斯地质管理工作。
第二条 地测科、通防科是瓦斯地质工作的主管部门。在矿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矿井瓦斯地质工作的业务指导。
第三条 矿总工程师对本矿瓦斯地质工作负全面技术责任。负责本矿瓦斯地质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检查,领导瓦斯地质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第四条 地测科、通防科共同负责瓦斯地质图编绘,进行瓦斯地质预报和瓦斯地质规律分析总结,配备瓦斯地质专业技术人员。
地测科负责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地质规律分析、地质预报、超前钻探方案设计和钻探成果分析及钻探资料信息化等工作;通防科负责瓦斯参数测定和收集整理、防突措施编制、防突、抽采钻孔设计等工作。
第五条 矿井瓦斯地质图更新周期不得超过1年,工作面瓦斯地质图更新周期不得超过3个月。
地质测量部门与防突机构、通风部门共同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图中标明采掘进度、被保护范围、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突出点的位置、突出强度、瓦斯基本参数及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等资料,作为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制定防突措施的依据。
第六条 每月底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召开一次地质分析会,并形成会议纪要。研究解剖地质情况,要求逐头逐面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上月预报与实际揭露地质情况对比,各采掘地点的地质条件现状和预测情况,钻探情况,瓦斯涌出情况,防突参数测定情况,应对变化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效果,其他各措施和制度落实情况等。
第七条 工作面掘进和回采前,地测科按规定编制掘进地质说明书和回采地质说明书;井巷揭煤前,编制揭煤地质说明书。
第八条 地质月度预测预报需要对地质构造、煤层变化、软分层厚度及变化、钻探资料等进行分析,对瓦斯涌出量、突出危险性等作出预报。
通防科根据瓦斯地质图和地质预报情况,制定相应的防突措施。
第九条 为提高地质预报准确性,必须加强对超前钻探工作的管理;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的应用。超前探测地质构造时,必须由专业钻探队伍施工,使用大功率钻机进行钻探,测量记录钻孔轨迹。确保钻探信息准确,构造控制有效。
第十条 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效检指标等参数测定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测定人员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测定仪器定期检验,确保完好。
第十一条 鉴定无突出危险或厚度小于的突出煤层,在探明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瓦斯情况后,可直接采用远距离爆破方式揭穿煤层。
第十二条 在突出煤层顶、底板及邻近煤层中掘进巷道(包括钻场等)时,必须超前探测煤层及地质构造情况,分析勘测验证地质资料,编制巷道剖面图,及时掌握施工动态和围岩变化情况,并定期通报给煤矿防突机构和采掘区(队);遇有较大变化时,随时通报,防止误穿突出煤层。当巷道距离突出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小于10m时(在地质构造破坏带小于20m时),必须先探后掘。
在距突出煤层突出危险区法向距离小于5m的邻近煤、岩层内进行采掘作业前,必须对突出煤层相应区域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并经区域效果检验有效。
遇到煤线或者接近地质破坏带时,必须有专职瓦斯检查工经常检查瓦斯,发现瓦斯大量增加或者其他异常时,必须停止掘进,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 井巷揭煤地点应当合理避开地质构造带。在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10m之前,应当至少施工2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底)板不小于的前探钻孔(突出矿井要求取芯)。在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20m之前必须布置一定数量的.前探钻孔,也可用物探等手段探测煤层的层位、赋存形态和底(顶)板岩石致密性等情况。
在揭煤工作面距突出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7m以前,必须布置钻孔对煤层和构造情况进一步探明和验证,为防突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井巷揭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必须在距突出煤层最小法向距离5 m前进行,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应当适当加大法向距离。
经工作面预测或者措施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应当采用物探或者钻探手段边探边掘至距突出煤层法向距离不小于2m处,然后采用井巷揭煤工作面预测的方法进行揭煤验证。若经揭煤验证仍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方可揭开突出煤层。
第十四条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沿空掘巷的煤巷工作面,在预测前方有煤层变化或有地质构造的地段,及其他煤巷掘进工作面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超前钻探至少布置3个超前探钻孔,且必须保证不低于20m超前距;在地质构造破坏带或煤层赋存条件急剧变化时应加密钻孔,探清前方地质构造及煤层情况。
若钻探预计断层落差超过煤层厚度,必须在距离断层20m前探明断层产状和煤层形态,参照石门揭煤的措施执行。
煤巷掘进工作面在进行区域验证时,应当至少施工1个超前距不小于10m的超前钻孔,探测地质构造和观察突出预兆。
第十五条 回采工作面形成后,地测科应开展相关物探、钻探等补充地质工作,查明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情况;回采过程中,实测各种地质构造的位置、形态和性质,对断层跟踪观测,研究其延展趋势,及时预测预报;地质测量部门在采掘工作面距离未保护区边缘50m前,编制临近未保护区通知单,并报煤矿总工程师审批后交有关采掘区(队)
第十六条 采掘区队和钻探队要密切注意现场地质构造变化,当作业地点瓦斯涌出异常、煤层厚度变化、顶底板起伏、出现地质构造或地质构造发生变化、钻探见煤、见构造与预测发生较大变化,或不能按原设计进行施工时等情况时,施工区队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矿调度室。调度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矿总工程师汇报,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调查,查明地质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由原措施编制部门修改或补充措施,并按原措施的审批程序重新审批后方可继续施工;其他部门或者个人不得改变已批准的防突措施。安监部门作好现场监督。
第十七条 过地质构造异常带时,应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强顶板管理,防止大面积片帮、冒顶,引起瓦斯超限或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
上一篇: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