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实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财政专项资金是指各级财政部门为支持我市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专项安排具有指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包括:本级财政和上级财政通过本级财政预算支付的专项资金;本级财政和上级财政直接列支拔入财政各职能科室专户的专项资金;本级财政预算追加的专项资金;本级财政借入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具有政策性、导向性、示范性的作用,必须坚持依法理财和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财政局在专项资金审批下拔前,需要参与项目调研,明确项目内容、资金构成、资金主要用途及项目可行性;根据项目调研情况,填报资金审批表,严格履行资金审批制度,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网络。

第五条根据专项资金审批表,对用于本级财政和上级财政通过本级预算支付的专项资金,用于支付本级和上级财政预算直接列支拔入专户的资金,用于支付本级财政预算追加资金,市财政局要分别下发指标文件。

第六条项目金额在20万元以下的,可实行一次性全额拨付;项目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实行按比例分期拨付或按工程进度拨付;在本级政府或上级财政部门有限定要求时,实行项目竣工验收后再补拨款项。

第七条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实行责任会签制度,严格履行规范程序,认真填报签发专项资金审批表、相关指标文件、拨款原始凭证,根据项目类别,建立项目档案。接受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的单位,对专项奖金也要实行专人负责、专帐管理。

第八条市财政局职能科室按月份(以报表形式)、季度(以书面形式)反馈专项资金的支出、使用、效益等情况。对重点项目要定期以书面形式向市政府主管领导报告。

要及时协调项目单位及业务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填报《财政专项资金追踪反馈登记表》,并将项目的实施、资金的使用及项目的效益等情况纳入项目管理档案。

第九条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实行外部稽查机制,市财政局依据财政专项资金审批表和相关资金指示文件进行定期滚动检查;对严重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的违法违纪事项,市财政局应会同市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进行专案检查。

第十条市财政局要对各职能科室实行工作目标约束机制,对内确保会计帐目日清月结,各种收付审批手续齐全无误;对下确保业务指导、协调服务到位;对上确保报送各种会计信息及时准确,真实完整。

第十一条提高财政专项资金收支透明度。市财政局每季度要召开财政联席会议,通报反馈财政专项资金的收支审批情况。

第十二条市财政局对各职能科室的财政专项资金收支情况实行滚动检查;并定期以书面形式向财政专项资金所流向的部门及单位征求意见,从严管理,堵塞漏洞。

第十四条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市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暂行规定》,对项目部门和单位给予通报批评、按违纪金额比例罚款或全额收缴的处罚。对重大财务违纪案件,要直接移交执法执纪部门处理。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2

摘要:专项支出在公共支出中所占比例甚高,专项支出使用管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将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整体效率和效益起到重要影响。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资金管理

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发生转换,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有新的进展,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财政资金使用及全过程监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专项资金及其管理环节

1.专项资金基本理解

为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会对国家资金实施合理化运作,专项资金即是其中一项确保资金正确运用的有效手段。从定义上将,专项资金即为完成特定工作或达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给出专门用途的资金;从预算管理角度将,专项资金主要是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向行政事业单位拨付,并用于某一专项工作或工程,同时需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项目。由概念分析,专项资金具备三大特点,即源自财政或上级单位及单位自筹部门,专用于特定事项,且须单独核算。

2.专项资金具体管理环节

根据资金使用的差异,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发展性专项和事业性专项,其资金规模大、使用影响范围广,适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和部门预算的普遍实行,资金使用单位在对专项资金管理上,具体的规范环节应分为:专项资金预算环节,如将专项资金预算纳入年度预算,取得财政拨款;未被纳入预算的突发项目,须经追加申请后争取财政专项;专项资金使用环节,如资金近授权审批、支付金额、支付方式等;专项结束后的项目决算,如结余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具体使用情况分析等;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评价和跟踪调查。

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非税收入使用不合理

根据相关规定,非税收入中专项收入和基金收入均应专款专用,单位内部财政对其不能加以统筹。近几年来,财政预算体系改革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一些收入明显增加,单纯的专款专用模式已显得不合时宜,其不仅容易造成单位内部突击安排项目,使得项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还极易致使资金大量结余,甚至使诸多政府急需安排的项目缺少可用资金,降低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如此一来,非税收入使用不尽合理,公共财政功能相对难以充分发挥。

2.制度约束不够有力

目前,较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管理缺乏力度,许多专项资金管理部门未明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造成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对专项资金支出行为的监管力度不强,当那些不合理、超预算的支出行为发生时,领导予以姑息,相关办事人员难以实施强有力的监督,最终使制度流于形式,制度约束欠佳。

3.专项资金预算准备工作不到位

预算是资金管理的基础,对专项资金管理而言尤为如此。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预算的处理可以看出,专项资金预算工作中前期准备工作十分不充分、不详细,制定预算方案时不够认真、严谨,所制定预算并未细化到具体项目。作为非税收入的征收主体,行政事业单位仍然是专项工作的组织单位,也是专项预算的申报单位,由于其负有日常行政事务性工作,则行政事业单位仍然要实施严格的申请立项、专家论证以及可行性研究等一系列的工作程序。在上述资金预算前期准备工作中,往往需要中介机构和专项实施单位的介入,但此类机构和单位又难免对专项资金预算的意义和重要性把握不足,结果导致责任主体缺位、专项资金预算不到位。

4.绩效评价体系及跟踪机制缺位

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专项资金有效使用的客观保证。但一些专项资金管理单位抱持“花完钱才算完成任务”的观念,对绩效评价体系完全忽略,使得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不合理列支现象严重。此外,专项资金使用方向管理上缺少跟踪机制,资金流向何处、使用在哪个环节、项目实施中哪些地方更需要资金、项目实施仍缺少多少资金等一系列问题,资金管理单位均无法跟踪了解,对某些领导政绩做足表面文章的负面行为亦无法及时掌握,项目正常运行受到极大影响。

5.过程管理及专项成果管理缺失从现有情况下,较多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并非对应的资金使用部门,专项资金经上级单位申请后,往往还须按照业务所需拨付给下级单位,从账务核算到资金管理,上级单位均无法对资金使用状况做出精确的反映,若下级单位又未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上级单位,则容易形成信息交流不畅、挤占乃至挪用专项资金、滋生腐败等不良现象。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具备过程管理和监督管理意识,但较多财务人员均对专项支出过程管理和专项成果管理甚为忽略,导致超预算、不合理项目列支等恶屡屡发生。加上上下级单位间信息交流不畅,资金拨付与项目进度难以一致,则上级单位专项资金则长期滞留,下级单位项目无法开工,即项目资金与项目进展脱节,专项资金管理失控,或者当上级单位其他工作任务紧张时,下级单位项目实施进度将被一再延误,项目开始陷入超期状态。

三、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举措

1.建立健全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及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管理体系,增强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执行的规范性。首先,应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状况,以标准项目文本方式,实施恰当管理,即通过项目申报、项目审核、项目核定和组织实施、项目监督和考核等四个具体阶段,对项目支出预算实行全过程管理,并组织专家组对其做出可行性研究和评审,根据研究报告和评审结果,在一定规定程序下,申报项目支出。然后,要建立部门项目库,积极采取事前论证、过程监督和事后审计,不断规范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执行,保证预决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加强财务职能和财务人员角色定位

财务职能应定位为全面参与资金使用及运转过程的决策与控制。一项专项预算批复后,财务管理将在专项资金运作中起到监督和控制作用,整个资金流将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业务的开展、工作实践进度等产生重要影响。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对财务部门、财务工作以及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一则合理规范财务部门分工和岗位职责,保证财务职能有效实现;二则财务人员正确树立角色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关注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尤其要对资金流向进行统筹规划,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3.促进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

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对专项资金运转的作用仅仅是一个方面,在具体实践中,还应完善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促使资金管理者、使用者、财务人员对资金申请、下拨、使用、报销结算等全过程均十分了解,任何人员均不得违规办事。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应建立专项资金申请、使用和评价制度,建立科目设置、结转等规范化财务管理制度,并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将专项资金会计核算纳入“拨入专款”、“专款支出”科目中核算,同时规定“专款支出”的结转时间定在项目完成后,由有关部门单独列报,年终“拨入专款”余额须向拨款单位单独报账且获得核准项目时,方可予以结转。通过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和监控,专项资金完整性与安全性才得以实现。

4.强化绩效评价对专项资金支出的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集中专项资金之财力办大事、要事,这促使资金管理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实施严格控制,以保证专项资金存在的意义。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则是对专项资金使用最优的监控手段,比如先由各级主管部门通过绩效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专项资金使用单位节约资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区分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以科学的方法评价和奖惩专项资金使用状况,最后根据考评结果审批年度专项资金,使财政拨付资金和事业开展项目尽可能保持进度上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刘欣。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第28卷(1).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3

关键词 :专项资金;监管;长效体制;奖惩机制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其中专项经费占财政总投入的比重越来越大。专项资金在高校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所谓专项资金,是指政府和高校安排的,除正常经费以外的,具有特定用途的,专款专用,需要单独结算的资金,含教改专项、实验室建设专项、基础设施建设专项、重中之重专项等。由于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出现了“重申报,轻管理”现象,急需加强专项资金内部监管工作,规范高校专项资金申报、使用、结余管理,保证专项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专项资金监管现状分析

1.专项资金年末结余大,未完工项目多从高校财务决算报表上看,年末高校正常经费入不敷出,负债经营;而另一方面高校专项经费大量结存,未完工项目多。高校资金运行进入自相矛盾的“怪圈”。究其原因有多方面:(1)专项资金多在下半年下拨。目前专项资金中2/3 经费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系统在下半年拨付。(2)政府采购环节影响项目进度。专项资金开支中涉及到大量的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环节多、花费时间较长。(3)国库支付环节影响项目进度。国库支付要经过多个环节,付一笔款从申请资金额度到支付完成至少要化费1个月时间。

2.在专项资金管理上缺乏统筹规划

首先,国家层面缺乏统筹规划,专项资金管理没有做到统一口径。部分专项资金计划存在边界模糊、交叉重叠的问题。某些申报高校不从学校实际出发,不肯放弃专项资金每次申报机会,利用体制弊端,采用向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层级的专项管理部门申报同一项目并多次获得经费支持,甚至出现申报经费总量远超项目投入总量的情况,从而造成一些专项项目重复立项、经费浪费的现象。相反,一些有价值的项目却因各种原因得不到任何专项资金的支持。其次,专项资金计划管理体制对全社会的专项资金管理没有起引导作用。

3.高校没有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首先,主管部门在思想上对专项资金重要性认识不足,体现在行动上对专项资金管理不够重视和严格要求。上级部门在下达专项资金申报计划时没有具体、专门的管理要求,编制经费预算只要求有一个总金额,没有限定经费开支的范围、内容,即使有也缺乏可操作性。高校依据上级下达的专项经费性质来划定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权限。在申报项目时,一味追求上次部门经费支持。有些高校没有专项项目经费预算,就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经费数凑项目申报数,如上级没有规定经费限额,高校就随意报一个项目申报数。如购买设备专项,则在网上查找有关报价的资料,没有深入到市场做调查研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有的高校项目申报经费预算太大,钱用不完;有的高校项目申报经费预算太小,钱不够购买设备等情况。高校遇到的普遍问题是项目负责人不清楚项目经费开支报销哪些内容。另外,经费报销随意性较大,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突击花钱与资金转移等现象比较严重。在项目建设完成后,高校专项资金结余就在国库沉淀下来。随着高校建设项目的增多,专项资金结余金额就增大。在影响项目实施和效益同时,给财务管理带来困难。

4.专项资金管理缺乏全方位监管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发现有些高校没有专项资金预算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专项资金预算与资金决算脱节,专项资金使用中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专项资金结余未按规定及时办理结转等问题,主要是专项资金管理监管不到位造成。即使有监管,在监管过程中,只注重账面检查,忽视实地监察、实物盘点等手段;注重资金使用的账面规范层面,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没有判断,监督深度和广度不够;局限于账面反映的情况,没有深入到项目涉及到的每个人,达不到监督目的。另外财务报销要求使用正规票据,项目负责人为此就到税务部门或其他部门去开票据,造成票据内容不真实。

究其原因,专项资金从申报到使用,再到专项资金结余,整个过程没有一个独立的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5.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高校只注重项目的建设,不注重项目建成后的效益。没有建立项目绩效评价制度,或虽有项目绩效评价制度,但没有与绩效评价相关的奖惩工作机制。专项建成后效益发挥的好与坏和负责项目建设的项目负责人无关,造成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部分高校对项目负责人造成的项目效益差不进行处罚或只是进行轻描淡写地批评,对大家起不了警示作用。更有部分高校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建设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流失等严重问题。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内部监管的几点意见

1.加强专项资金项目整体规划

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基础上。首先高校项目管理职能部门应根据学校近五年的发展规划制定3~5 年的与之配套的项目建设规划,在该规划的基础上每年建设相应的专项资金项目库。在专项资金开始申报之际,每年根据轻重缓急原则,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从项目库中选择重要的、紧急的项目进行立项申报。通过项目库建设,不仅可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东拼西凑申报项目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还对高校各项事业的稳步开展和长远发展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2.建立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完备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是专项项目实施的有力保障。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包括:第一,适合学校实际的、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特别是经费预算与绩效评价制度,可以给专项项目执行提供有效的行为规范。第二,分析、归类各类专项资金来源、类别、性质,建立配套的专项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可立足项目实施的8 个环节:立项、预算、申报、执行、资金拨付、结余资金管理及绩效评价和全过程监督等,制定包括管理目标、审批程序、使用原则、开支范围、核算办法、监督管理、评价指标、奖惩措施等8 个管理方面的专项资金工作流程图。从而强化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保证专项项目实施合法、有效、科学,确保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开展有依据、有制度、有法规。

3.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监管的长效体制

第一,制定高校专项资金监督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对象、内容和责任,及学校职能管理部门和使用院系在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要在学校各部门、各院系中形成项目管理的科学合理分工,达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防止舞弊的目的。对专项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要实施授权制度,必须要两个人以上处理同一件事,项目审批人和经办人相分离。第二,实行监督检查负责制。高校监督检查部门专职负责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 做到规划部署、组织协调、检查处理三统一。第三,实行专项资金管理联络员制。建立专项资金管理联系专门网络,如QQ群等,由各专项项目负责人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联络员。联络员除了负责项目文字抄送、参加有关专项资金专题会议外,还负责提供本项目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等财务资料。第四,建立专项资金管理档案。内容包括: 年度内学校各职能部门申报立项的专项资金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额度情况;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的进度、专项资金年度使用和学校资金配套情况、各专项资金年度结余情况、各专项项目建成后绩效情况及专项资金查处情况等。

4.完善监管方法

专项资金是国家资金的组成部分。根据权利和义务相等的法律原则,高校在拥有专项资金使用权的同时,要承担有关专项资金相应的法律责任。高校审计部门是国家各部门内部的经济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独立审计监督的职能。对专项资金的监管类别包括所有专项项目,企业给的钱除外,做到专项资金审计监管全覆盖。高校审计部门工作范围涵盖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所涉及的各部门、环节、时间点,包括:项目论证、立项、实施和验收等四环节。内部审计要与时俱进,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可借助无利害关系的社会中介审计机构,采用项目跟踪审计的办法,从源头抓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专项项目实施规范、合理、公正。

5.充分利用监管检查成果,以绩效评价为抓手,建立奖惩机制

高校要把专项资金建设的绩效结果和项目负责人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必须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奖罚分明,充分调动项目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促使项目负责人监督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从而提高项目的绩效。高校项目组成员因工作失误而影响项目建设的,高校按规定在处分经办人的同时,也要处分项目负责人,同时分管此项目的院领导也要受到处分,达到警示作用。对情节特别严重,造成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的,该追究法律责任的决不姑息。确保专项建设有序发展,减少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减少财政资金投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保障高校教育事业安全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黄智杰,闵向上,林正琴。对完善高校专项资金监督机制的思考。财经界,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4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下达,以及市县各级政府安排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一直是社会各方面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财政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阐述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提出有关建议和决策。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项资金的预算基础组织工作不到位

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方法之一,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事前有预测对未来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并以此发挥控制作用,将“钱用在刀刃上”,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近年来,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分配模式,使得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对申请的专项资金缺乏细致调研,多报多编,这就造成一方面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一些专项资金又供给不足,影响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实现。

(二)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

笔者在对X区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检查中发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专项资金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的并不多,也即财会计人员对各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因而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

(三)专项资金管理未真正实行“专款专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有着特定的项目和专门的用途,根据制度规定,专项资金的收支应当于经常性经费的收支区别开来,进行分别核算。但有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不实行单独核算,项目经费与经常性经费混合使用,用款单位领导、财务管理人员专款专用意识不强,认为反正都是财政拨的钱,没揣进腰包,为单位花的钱怎么都行。因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很普遍。被挤占、挪用的专项资金多用于弥补经费不足、发放福利和补贴等公共及福利性支出,专项结余无法正确体现。

(四)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监管缺乏力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应上缴财政或报经财政批准后方可留用。一些用款单位为了不上缴专款结余,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或者将尚未开工的项目专项支出提前拨付等,财政部门对金额较大的专项资金实行跟踪,但大多数只是将拨款拨下去,具体怎么花,剩多少拨款,不太清楚。按照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支出,应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专项支出情况表和文字报告。但实际上各单位上报专项资金用款说明却很少。财政部门也缺乏应有的监管。

二、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和管理。

(一)强化部门预算管理

改革预算编制方式,推广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度。根据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加强与部门的沟通,按照财力情况认真核定部门预算。依据预算定额标准,建立收支分类体系,约束财政资金的分配行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强化财务控制意识,准确定位财务人员角色

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要对财务室内部进行合理规范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界定以保证财务的职能得以有效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根据“资金流到哪,管理管到哪”的思想,尤其是要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如让财务人员能及时了解项目进度,据此有效的进行付款安排,当然这需要整个单位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配合。

(三)完善整套的项目管理体制

1、财政部门应严格立项、筛选、论证制度,组织专家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报告,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建立滚动的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

2、各资金使用单位在专项开展之前应制定尽量详尽的费用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尽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

3、注意信息传递。各资金使用单位在资金支出过程中应加强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各财政部门也应奉公执法,不能无故滞留专项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4、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及时进行项目报销工作,并进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形成专门项目决算,阐明形成预算和决算差异的原因,便于准确向财政部门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5、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将项目结余资返还财政,不能私自挪作他用。

(四)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来控制专项资金支出

目前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很多,而对于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应采取何种方式,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来确定。如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对其绩效的考核不仅看治理项目的建设完工情况,还要考虑所达到的社会效益以及环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财政部门应通过绩效评价机制调动各资金使用单位节约资金的积极性。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立不同的评价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奖惩。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专项资金审批的依据。

(五)加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

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是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财政资金管理部门首先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筛选;然后根据各专项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先后排序,并提供给预算部门;最后由预算部门结合财力情 况进行预算安排或追加。从而减少或避免“先安排资金,后论证项目”等盲目预算的现象出现。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是指专项支出总额中各类专项的组合以及各类专项在整个专项总额中的比重,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政策趋向和变化,其优化与否关系着地方政府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效地履行其职能。近年来,有些地方基本建设支出一直高居专项支出首位,其他项目比重均低于基本建设支出,这一分配模式,导致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各部门要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也要形成合力,健全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督查制度,制定本地区有关专项资金的相关制度,对专项资金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抓好日常监督,从严安排支出。以便更好地管好和用好专项资金。

(六)健全专项资金监控制度,规范依法理财行为

一是要建立切实有效项目管理制度,并从流程上规范化。制度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各资金使用单位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资金的申请、下发、使用、报销结算的全过程进行制度规范,并完善相应的操作流程。二是要强化财政监督,加大财政监督执法力度。对各项专项资金不仅要进行财务收支情况检查,而且对资金运作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重点对资金管理使用、项目计划落实、工程建设组织、项目施工质量、工程验收结果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检查要经常化与不定期或有针对性地突击进行相结合,查深查透查出真实情况。对查出的问题要切实纠正,严肃追究责任。此外针对单位制度执行力普遍较弱的现象,各单位也可以通过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来鼓励大家遵照制度的要求执行,当然其前提是制度的制定应科学合理。

笔者认为,加大处罚力度,引入领导责任问责制,强化领导、财务人员管理意识,建立从政策控制、过程控制到效率控制的高效支出控制机制,强化对专项资金监督力度,坚持财政专项资金慎分配、重监督。在加强科学、合理编制专项资金预算以及有效开展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财政要把重心放到日常监督上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在财政内部建立专门监督机构的检查与资金管理部门的日常跟踪问效相结合、与预算编制部门相互协调的财政监督机制,使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贯穿于财政活动的全领域、全过程;使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5

关键词 财政专项资金 管理 应用控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下达的用于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补贴以及其他具有制定用途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对于我国地方公用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项目建设等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以及应用,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一直指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许多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以及应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一直比较低。本文从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控制的措施建议。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预先进行评估,预测,并根据情况提出相应的资金管理和应用的办法,从而可以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目前的地方财政预算编制大多都是采用的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手段,其资金分配的模式可以总结为:“人员经费按标准,专项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定额”。这种分配模式具有很大的弊端,使得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一些单位在申请专项资金的时候,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造成拨付的专项资金存在大量的结余,形成资金沉淀的情况;另外,一些单位的财政专项资金却拨付不足,使得单位的职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二)财务专项资金的财务控制意识薄弱。

很多政府部门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不重视财务控制在资金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大多数政府部门对于财务专项资金的财务控制仅仅表现在会计核算和资金收支等简单的层面,多数财务人员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性质和概念不了解,对于财政专项资金具体的用途和决策也是模棱两可。在这种情况下,单位的财务部门很难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财务人员无法根据业务的进度来合理的安排资金的支付,造成资金的管理非常混乱,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三)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结构函需优化。

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结构是指财政资金具体分配的领域,分配的形式以及分类专项资金在整个专项资金中所占的比重,这反应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重点和政策导向,其结构是否优化意味着地方政府在财政专项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充分的履行其职能,“将钱用到刀刃上“。目前,我国的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大多数用于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些“政绩工程”建设,基本建设支出占据专项支出的首要位置,其他方面的支出比重远远低于基本建设支出。这种支出结构导致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非常分散,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非常低,用于民生项目和公共事业项目的专项资金严重不足,而基础设施建设等浪费了大量的专项资金。

(四)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缺乏。

根据我国的《行政单位据会计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完工项目的财政专项资金如果有结余,需要上交相关财政部门或者报由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以留用。我国的很多单位,为了不上交财政专项资金结余,经常会采用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等行为,造成财政专项资金的大量浪费;还有一些单位将尚未开工的项目的专项资金提前拨付。我国的财政部门对于金额较大的专项资金实行跟踪调查的方法,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的专项资金,财政部门只是负责拨款,对于资金的具体使用方法,使用效率等都没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另外,根据相关制度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支出,应该定期向财政部门提交资金的使用情况报表以及文字报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少得以严格的执行。

三、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控制措施

为了加强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控制,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管理和规范:

(一)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

财政部门需要加强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管理,规范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部门需要对于现有的预算编制方式进行改革,推广零基预算编制的方法,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另外,针对具体的项目,要做好充分的预算工作,通过对于项目的评估和预测,合理的分配财政资金,根据项目具体的需求情况来核定资金的拨付量。要根据预算定额的标准,建立收支分类体系,加强对于财政资金分配的管理和约束,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提高财务控制意识。

单位要重视财务控制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以及应用控制中发挥的作用,提高财务控制意识,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相关单位要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财政专项资金的决策方面。财务人员要加强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性质和概念的理解,并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调查,参与到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中,对于整个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务控制,尤其是要加强对于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性。

(三)实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

财政部门可以通过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的实施,调动各个专项资金使用单位节约资金的积极性,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主要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评价工作程序的制定;其次是评价手段和方法的选择。绩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在具体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的选择方面,应该根据不同的项目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绩效评价制度。针对有些效益可以用货币进行衡量的项目,可以通过“成本―效益评价法”来进行绩效评价。例如,针对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如桥梁,高速公路等,这类项目影响成本效益的因素比较多,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可以对于成本和效益分开进行评估。在成本评价时,可以通过计算项目建设成本等直接成本和其他人力物力支出等间接成本, 与计算项目完工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以及间接效益进行对比,评价项目资金使用的效率。另外,在绩效评价制度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以及事后评价的形式。事前评价有利于对于项目进行科学的预算和评估;事中评价有利于综合项目进展的情况,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事后评价则可以对于项目支出的结果和绩效进行审查和评价。

(四)优化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构。

地方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于专项资金使用的审查力度,优化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构,保证有限的资金能够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财政部门首先要对申请财政专项资金的项目和单位进行严格的调查,审核和筛选;然后要根据各个项目和单位的重要程度以及其他因素进行考量,从而对于各专项进行先后顺序的安排,并提供给预算部门进行参考;最后,由预算部门根据财政资金的情况对于各个项目的专项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避免一些比如“先安排资金,后论证项目”等盲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出现。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结构是指财政资金具体分配的领域,分配的形式以及分类专项资金在整个专项资金中所占的比重,这反应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重点和政策导向,其结构是否优化意味着地方政府在财政专项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充分的履行其职能。目前,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中,基本建设支出所占的比重过大,大大挤压了其他专项,例如民生项目,公共事业项目等的资金使用空间,使得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比较低。针对这一情况,财政部门应该健全专项资金的审核和管理,有针对性的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调整,优化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结构。

(五) 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控。

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控力度,保证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要健全专项资金的监控制度,尤其是对于各单位专项资金的结余,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对于存在年底突击还钱和突击采购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措施。另外,要加强对于各专项资金的监控力度,通过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并通过与资金管理部门的协调合作,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四、结论

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以及应用控制是深化财政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以及应用控制,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作者:资中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局,会计师,大学文化,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与会计专业)

参考文献:

[1]牛拥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初探[J]. 商业会计。 2007(21).

[2]姜红梅。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 时代金融。 2009(02).

45 607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