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缔造具体具体实施方案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共同缔造具体具体实施方案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共同缔造具体实施方案1

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是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化拓展筑堡工程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强村富民的现实需要。为落实省、林区关于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试点的工作要求,现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前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以广泛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引导、激励群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一体推进共同缔造活动和筑堡工程,努力打好便民、利民、助民、富民组合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到今年底,**小区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共同缔造理念成为共识,群众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共同缔造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力争建成全区共同缔造样板示范点。

(三)时间安排。**月**日前,将本试点实施方案上报林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根据林区具体工作安排,按照时间节点,以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共同缔造试点建设,开展内容丰富的共同缔造实践活动。完成初步试点工作任务后,通过相关部门评估,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做好共同缔造活动巩固、拓展、提升工作。

二、方法路径

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关键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方法和机制。

(一)决策共谋聚民意。创新党组织引导下的群众共谋载体,汇聚群众智慧,凝聚发展共识。找准共同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通过屋场会、院坝会、小区群众夜话等方式,倾听群众心声,及时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关注的难事、想办的实事入手,找准群众真实需求。搭建议事平台。纵向健全“村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群众”三级议事架构,横向健全村党组织居中引领,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志愿组织等聚合环绕的组织矩阵,把每个居民都纳入一个或多个社会组织中,充分发挥村委会、评议会、监督小组、乡贤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健全决策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多种类型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决策的机制,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共谋,形成群众认可的决策。

(二)发展共建聚民力。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鼓励群众采用力所能及的方式,积极参与发展共建。党员带头示范。落实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机制,引导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作为,带头出钱、出力、出点子,在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建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群众出资出力。以小区住户房前屋后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等实事项目为载体,形成一份凝聚群众共识的规划方案,并把规划方案转换为系列行动计划,有序引导群众开展共建活动。针对小区水、电、路、网、购等基础设施项目,从小区住房外立面整治、卫生厕所、污水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周围环境绿化美化等实事、小事做起,动员群众让地让利、投工投劳、出资出物,让大家参与进来、看见成效。采取“补贴启动、奖励先进”形式,实施“以奖代补”项目,切实做到“扫干净、码整齐、畅沟渠、修缓坡、固陡坡、顺线杆”。房前屋后清理项目,由群众自己出工出资;技术含量较低且工作量较大的项目,以群众参与建设为主并按照当地工时费领取报酬;技术含量高、施工复杂的项目,由村集体通过议事程序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开展建设为主,群众参与为辅。用好各方力量。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下沉力量,争取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支持,注重发掘群众内生力量,增强共建合力。

(三)建设共管聚民智。建立长效共管机制,调动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推动村民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加强自治共管,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共管组织,主动认领公共空间管理、环境卫生、乡村道路管护等。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引导群众通过村委会,建立小区村规民约并监督执行,协商确定公共空间、安全设施等公益项目建成使用后的管理规约,共同维护项目建设成果。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建立健全“爱心积分”机制、志愿服务积分机制、“红黑榜”评比制度等,以积分评比、奖励兑换、公示通报等形式,激励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共建成果的维护管理,促进长效管理。

(四)效果共评聚民声。改进项目评价方式,广泛邀请各方代表进行评议,激发自治热情。代表全程评议。按照“服务谁、谁评价”的原则,建立全过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广泛组织动员群众参与项目事前预评实施方案、事中评价建设质量、事后评估效益发挥。公开评比评选。组织村委成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对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开展常态化评议评比,重大项目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增强群众责任感、荣誉感。强化典型激励。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对组织参与面广、效果好的共同缔造项目,通过奖励的形式予以补贴,及时激励先进,有效鞭策带动后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五)成果共享聚民心。建立和完善成果共享规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享建设成果。引导群众共同享有并维护景观绿化、活动广场、健身器材等公共环境、公共空间、公共设施,使共建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群众。强化利益联结。积极探索建立群众利益联结分享机制,推行“党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群众”、景村民共同体、农旅文融合等形式,让群众分享发展红利。塑造共同精神。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文明小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弘扬好家风、好家训活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构建亲睦融洽的邻里关系,形成“敲得开门、认得到人、说得上话、托得了事”的良好小区氛围,塑造“勤勉自律、互信互助、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小区共同精神。

三、重点任务

**镇**村**小区是**高铁**段项目启动后逐步建设的高铁搬迁安置小区,发展定位是利用**区位优势将其打造成集地方特色饮食、民俗文创、民宿旅游,满足出站游客吃住行于一体的高铁驿站型示范小区,形成以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为主导,具有自然和人文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游客蓄水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一)抓好项目建设。**安置小区项目分四期进行,其中:一、二期规划设计宅基地88宗,放线72户,主体建设完工65户,入住32户,完工率%,一期场平建设、道路及管线铺设已经完成,污水管网3公里,饮水管网入户2公里,电缆弱电下地公里;三期规划设计19宗宅基地场平及管网已完成,房屋正在建设中,四期预计安置35户,目前正在设计阶段。外立面改造98户,投资398万元;路面硬化、黑化2公里,投资160万元,小区整体绿化,美化、亮化投资350万元。**酒店于2021年2月开工建设,目前已进入装修阶段,建成后预计客房120间,200张床位,同时可容纳200人住宿,150人就餐。下一步将继续加快项目推进,实施小区整体外灯亮化上房,建设两条步行道共1公里,统一门面招牌,谋划小区房顶光伏发电项目。

(二)抓好环境整治。以林区“两城一区”联合创建为目标,以“三治融合”为抓手,全面开展小区环境和卫生整治,通过落实房屋周围三包、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并树立良好习惯,推动村民互相监督,形成长效机制。

(三)抓好产业发展。实行“以奖代补”,吸引群众参与,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汇集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带动**村群众积极参与“山上食材本土化,山下农家乐开花”,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最美农家小院、特色民宿,打好基础推动高铁时代乡村旅游,使“共同缔造”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抓好宣传发动。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形成辐射效应,联系主流媒体专项采访,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共同缔造活动,讲好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故事,及时总结推广共同缔造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由点及面,以点促面,及时回应村民关切,为共同缔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工作专班带领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入组进户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动员全村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共同缔造实践,持续开展“环境怎么建,请您来点单”“项目怎么建,大家商量办”“设施怎么管,群众说了算”等系列活动,优化群众“点单式”机制,建立完善村组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做到“策由民定,一村一策”。

(二)强化项目牵引,健全监管激励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积极争取区级财政、行业主管部门、帮扶单位、社会投资主体、乡贤能人等各方资金项目,将资金和项目进行整合,建立共同缔造资金池。落实“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实行村落农户竞争性申报、差额式奖补,将共谋程度、共建成效、共管机制、共评反响等考核指标与奖补资金挂钩,确保工作实效。

(三)突出宣传引导,营造共同缔造氛围。及时提炼总结共同缔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健全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广播、抖音等宣传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共同缔造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掌握共同缔造的方法和要求,积极宣传共同缔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经验和先进典型,讲好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故事,加深理念认同、价值认同,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凝聚共同缔造磅礴力量。

共同缔造具体实施方案2

按照中央**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和市县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县委、县政府“双城六镇”建设为契机,在进一步巩固三年行动成效的基础上,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农村改厕、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全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年,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基本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农村供水、生活垃圾污水、卫生厕所、村容村貌治理体系,做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普遍增强。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村庄布局规划基本完成;全镇实现干净整洁的行政村达到100%。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提升村容村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1、立足各村(社区)不同基础条件,以日常清洁保洁为重点,突出“八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室内外卫生、清理乱堆乱放乱搭建、清理废弃房屋和残垣断壁、清理农村河道卫生、清理农村道路沿线卫生、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不良习惯),以实现村庄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为目标,深入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结合迎接建党周年庆、重大节庆活动,打好村庄清洁节日战、攻坚战;开展村庄清洁干净整洁村、重点达标村、示范样板村“三档村”、县级示范村、镇级示范村创建,建设一批美丽宜居村庄;各村(社区)建立健全符合当地实际的村庄保洁制度、维护机制,推动村庄清洁制度化开展。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2、把实现脱贫村庄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作为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保持帮扶政策、帮扶资金、帮扶力量不变,强化相关项目和资金整合,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持续改善脱贫镇办、脱贫村、脱贫户人居环境。

3、有序推进人口规模较大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全面推进路长制实施,夯实镇级政府主体责任,加强养护管理,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效。

4、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巩固提升受益人口覆盖率。持续深化农村供水建后管护体制建设,夯实“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加快农业水价改革推进步伐,实现农村供水水费收缴率95%以上。

5、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通动力电长效机制,确保与产业发展、城乡电网、乡村振兴等规划有效衔接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保障乡村发展用电需求。

6、持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保护乡村绿化成果,增加乡村绿化总量,提升乡村绿化美化质量,健全乡村绿化系统,优化乡村绿化布局,强化管理维护水平。组织引导农村群众,选用本地适生的乡土树种,开展房前屋后、村内道路、公共场所等区域的植树造林等绿化美化活动。村庄主干道和入户道路做到应绿尽绿,努力构建“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新格局。

7、积极推广使用《**省农房设计图集》等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房设计图集,指导各村(社区)提高农房设计和建造水平。组织开展低能耗农房建设试点示范,推广装配式农房建筑技术,支持建设装配式民居。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建立并完善农房建设管理制度,做好传统建筑保护工作。

8、以第**届全运会为契机,开展“体育健康行”进镇村活动,指导各村(社区)做好农村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在农村积极开展。

(二)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9、因地制宜,根据《**县农村改厕技术指南》在有条件的村引导户用厕所进院入室,统筹推进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有效衔接,支持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做好已改造农村公厕的日常管护。

10、加快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厕所粪污处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推进厕污共治,遴选一批农村厕所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典型范例。

11、引导科研单位、企业等加大农村改厕技术模式和产品研发推广,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方便绿色的产品和服务。强化相关标准和规范宣传、基层农村改厕技术指导,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举办业务培训班,提高农村改厕相关人员专业技能。

12、发推动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高质量发展有关通知,组织开展农村旅游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培训、检查,持续抓好农村旅游公共厕所系统管理、地图标注和示范性建设。结合旅游旺季,开展游客、群众文明如厕教育。

(三)因地制宜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3、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评估复核,加快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工程。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以水源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域、镇办政府所在地、中心村、旅游风景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到20**年底,完成**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

14、将黑臭水体整治纳入“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持续推进集中式污水厂设施建设,分期分批有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15、加强农村饮水安全行业监管,建立饮水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开展河湖暗访督查,督促指导镇村两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突出环境问题查处力度,提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

(四)持续开展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16、进一步拓展优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加快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和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回头看”,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体系,积极推行分类减量先行治理模式,创建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

17、加快镇域垃圾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建设镇环卫中心,采取市场化运转,建立垃圾保洁收集转运机制。发挥供销系统组织体系优势,积极承接政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等购买服务,指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开展农膜回收、秸秆资源化利用、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等。

(五)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18、推广“果蔬茶园牧”种养模式,加快构建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发展方式,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夯实村(社区)管理责任和养殖场主体责任。确保到20**年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推动全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再上新台阶。

19、深入开展农膜回收行动。按照源头减量、依法治理、多元化共治原则,加快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年版本)》,淘汰不合格塑料购物袋,“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20、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设秸秆综合利用重点示范村,打造秸秆产业化离田模式。集成一批秸秆收、储、运、用典型模式,遴选一批秸秆综合利用主推技术,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

(六)进一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

21、围绕农村改厕、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农村道路养护等重点工作,指导各村(社区)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农村特点的多样化运行管护方式。

22、建立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宣传推广典型经验。继续在全镇各村推行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原则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1元的费用标准收取农户垃圾处理费,各驻镇单位也要缴纳相应的费用。所收取的费用采取先交后补的方式,全部用于镇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23、健全管护队伍,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大力拓展以工代赈建设领域和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强乡村保洁员、设施管护员、公厕管理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管理。

(七)突出抓好村庄规划管理工作

24、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区分集聚提升类、融入城镇类、特色保护类、资源约束类和“直通车”试点类,合理划分村庄类型,明确村庄分类布局,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推行镇组织领导、村(社区)主体实施、部门具体指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立足镇村资源禀赋和群众需要,统筹谋划、严格落实“一户一宅”规定,大力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因地制宜规划村庄,推动村级层面“多规合一”。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健全违法用地查处机制,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

25、抓好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做好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利用工作。

(八)加大政策激励支持力度

26、继续做好农村厕所革命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资金争取,做好项目绩效考评工作。

27、发挥驻村帮扶力量,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的细化落实工作。

(九)积极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8、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日常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抓好各类问题排查和整改,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实行销号管理。

29、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列入平时督查内容和年度考核,以考核为抓手,发挥好三项机制作用,强化持续推动。落实激励措施,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村(社区),在安排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时予以倾斜支持,调动工作积极性。

30、拓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类问题投诉反映渠道,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及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十)持续强化宣传引导

31、创新宣传方式,组织媒体宣传助阵,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关政策宣贯和知识科普,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典型范例宣传推介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2、积极发挥各类示范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和“星级文明户”等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宣传报道,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

33、建立网格化监管保洁体系,形成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社会治理、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体系。

34、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指标和内容,积极发挥志愿者作用,以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为载体,持续深入动员青年生态环保组织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动少年儿童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开展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宣传活动,培养农民群众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结合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以“五美庭院”建设为抓手,引导农村妇女全面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挥学校平台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等环境整治宣传教育活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成立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镇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王亮同志具体负责环境整治方面各项工作。同时,进一步理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清单,明确和压实相关镇、村和人员的责任,形成领导包片区、干部包抓村、村干部包组的三级联动的新局面,确保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提升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宣传发动

各村(社区)通过宣传栏、院坝会、说事会、乡贤、红黑榜、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利用好爱心超市、积分制管理等激励措施,积极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整治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率、认可度和参与度。

(三)统筹抓好试点示范

示范样板村按照“村容整洁、生态优美、文化鲜明、设施完善、宜业宜居”的标准进行打造,建成美丽宜居村庄,成为乡村振兴样板。全面抓好青龙寺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突显地域特色,打造示范精品。全面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提升建设品位,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创建好**镇农村人居环境示范亮点。

(四)加强督查考核

以**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镇纪委为监督单位,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镇20个村(社区)进行巡查。建立月通报、季度考核、半年奖惩的考核体系,并纳入年度考核。对存在问题的村,限期整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以督导检查机制为抓手,进一步转变思想,做到全镇上下共同参与、共同整治,切实提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共同缔造具体实施方案3

一、背景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关键要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十四五”期间,各级政府要把在保障性住房小区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作为提升民生福祉的具体举措,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安排,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全面彰显共同缔造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好“新要求、新理念、新办法”组合拳,真正解决居住群体“急难愁盼”,使保障性住房小区成为共同缔造的“和谐社区·幸福家园”。

二、目的

按照“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卫健委、省体育局、省供销社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省保障性住房小区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的通知》(简称《通知》),进一步扩大范围、提升创建标准,在全省保障性住房小区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发动群众共建、共谋、共管、共评为重点,以形成“环境我来管,实事我来办,有难我来帮,歪风我来治”的良好氛围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保障性住房小区后续管理水平,确保保障对象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有效提升。

三、举措

成立**县保障性住房小区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同志任组长,县住建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局、教体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文旅局、卫健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和**街道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住建局,办公室主任由县住建局局长兼任,负责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办、考核等相关工作,保证创建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工作重点

一是以水、电、气、暖、通讯、有线电视等为重点,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合理建设无障碍设施,确保小区道路与城镇道路充分街接,满足入住基本需求;

二是以社区管理、医疗、教育、养老、社区服务、文体、商业、金融等为重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生活基本需求;

三是以消防、治安、安防、园林绿化为重点,完善公共安全设施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安居、宜居水平;

四是以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困难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失业人员、困难群体、新生劳动力离退休人员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为重点,健全保障房小区社区化管理体系,实现社会化物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社区公益服务、志愿者服务、群众性互助服务活动,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向小区全覆盖。

五、目标任务

到20**年底,在我县建成入住的保障性住房小区范围内开展创建活动。创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省级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小区。

六、创建标准

(一)市政设施完善

(二)服务设施到位

(三)“四化”要求达标

(四)服务功能完备

(五)管理队伍健全

(六)服务对象满意

45 25666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