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最新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最新手术室管理制度【第一篇】

1 临床手术室常见护理隐患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的好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大影响。当前,一些手术室医护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隐患,这些隐患很有可能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甚至给患者留下终生遗憾。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隐患:

护理人员自身隐患 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大,强度高,容易降低精神集中力,降低工作效率,从而容易促使护理事故的发生。 护理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导致护理差错, 约束力差疏忽大意而出现医疗事故,专业技术不熟练而对仪器无法正确操作,知识面窄对新问题应对能力差,缺乏创造性思维,对护理记录的书写不规范,出现漏写、漏签、错写,与其他记录不符合等问题。接待患者查对错误或者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错放手术间等综合的人为隐患。

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的隐患 手术后对遗留器械、物品清点有误,造成手术时间的不适当延长。或者未按规定进行查对、放置,导致异物遗留。手术中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手术操作过程中不严谨,洗手消毒穿衣不严格, 造成对患者的伤口污染甚至感染,而且没有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污染标本及器械未放于指定盆内造成的污染。器械护士未经主刀医生同意丢弃标本或者术后标本未及时贴上标签,导致患者的标本混淆。或者术后的标本未及时送检影响了诊断结果。甚至送检标本错误影响了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室较其他医疗场所具有更多潜在的法律问题,更易产生医疗纠纷。

与患者沟通不当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患者面对各种手术器械心理很容易出现恐惧,不安,心理产生波动。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手术室护理工作节奏快和乏味,致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造成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较低。当患者向医护人员提问时,医护人员往往语气生硬,让患者的恐惧心理更加严重,使其情绪波动更大。另外手术室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对护理技术的专业技术要求高并且需要全面的技术,就沟通技巧来说很多医务人员还需要加强。

制度不健全 合理的制度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前提,医护人员按照制度进行护理工作, 随着卫生部新制度的出台,宣告以前的一些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这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适应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新规章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充分,造成了护理事故的发生。

2 防范对策

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在手术中不发生认为的不必要的意外。本着对患者负责,对医护人员负责的态度对手术室护理中寻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强化各项规章制度 落实健全的制度是保障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前提。要及时的防止出现事故,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性,需要及时修改和添加各种新的规定制度,吸取从实践中发现和得到的经验教训,如标本管理、物品清点、交接班制度、手术室安全制度等容易出现差错的各种制度和工作细节, 并且由专门人员负责进行定期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出台各种奖罚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抓好制度落实情况,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玩忽职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的安全。 加强医患沟通,树立职业的神圣感,增强自信心。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手术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而且对于新护士来说是工作行动准则,每个人都必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规程。 对管理者来讲遵守管理手册,是处理各项工作的准则是评价工作质量的依据,是消灭护理事故的重要措施[4]。

建立手术室护理人员 绩效考核制度。医院应该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以不断的提高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并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于医院各项规章和制度的敬畏感,使其不敢轻易犯错;医院还应该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晋升、奖金以及职称的评定等与手术室的护理安全事件相联系,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各种规章,以促进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此外,医院还应该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术中巡视工作,使所有的护理人员都能够意识到术中巡视的重要作用。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特别要重视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各项原始记录项的考核,研究显示,相当多的手术室安全事件的发生均与手术室护理人员操作步骤的遗漏具有较为明显的关系。

制定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的关系最为直接,然而,这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问题,相关制度的缺乏以及实施力度等是导致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关键原因。明确、清晰、无争议、科学、客观、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止手术室护理人员侥幸和惰性心理的产生,更加有助于手术室护理人员遵章行事习惯的养成,对于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如下的几个主要方面:①患者手术之前的确认制度: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之前必须要详细的检查手术的安排单,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台次、手术时间以及术式进行再次确认,并确认患者物品器械和药品等是否准备妥当;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手术之后对本台手术的器械、物品以及药品等资源进行清点;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防止医疗器械、物品以及药品等准备不全或者患者手术之后器械、敷料等遗留在其体内等现象的出现;②手术室的复核管理制度;手术室应该建立患者手术前、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关键指标的双人复合制度,以确保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防止关键步骤出错;③手术患者的交接制度:患者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均应该严格的执行交接制度,护理人员应该详细的向交接者交代患 者手术之前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具体状况,从而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④患者手术标本的科学管理制度:在患者手术之后,主刀医师应该和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共同签字确认,以保障手术标本管理的安全;此外,手术室的防感染制度、患者原记录的填写和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事件的处理制度等均是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所医院内部均有相应的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然而,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其诊疗项目、设备仪器以及人员等均不断的发生改变,而如果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仍然一成不变的话,则很难适应手术室变化与发展的需要,势必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所以,作为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部门 - 手术室,其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也应该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以保障手术室护理的安全。

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职业有害因素对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侵袭,为手术室护理人员配备好各种防护用品,以有效的防止体液和器械等对护理人员的侵害等也是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方式。医院还应该积极的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业余生活,给予其必要的关心、尊重与理解,最大限度的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

术前疏导 在患者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适当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说明手术过程及所达到的疗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嘱咐患者正确配合手术的进行,鼓励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提高职业化沟通技巧,运用语言艺术,把握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语言的严谨性,努力营造轻松、信任的氛围,为手术的成功创造条件。

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人员配置 医院的手术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故而,对于在手术室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而言,均应该是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经过科学、合理配置且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在选择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时,应该严格要求,不仅要选择正式编制的护理人员,其应该具备身体健康、吃苦耐劳、性格开朗、思维敏捷、动作迅速等优点,还要重视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手术室的具体工作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排班,并本着以老带新的工作原则做好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带教工作,以不断为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注入新鲜的 " 血液 ",提高手术室的临床护理质量。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其进行钻研和创新,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3 结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和预防是一项复杂和长期的工作, 手术室作为一个高危险的医疗场所, 任何护理的疏忽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完善的手术室的管理制度,科学的人员配置,高素质和专业能力强的护理团队是手术室安全的重要条件。 所以为确保手术室的安全,需要及时的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对手术过程中的每一细节都要仔细的检查,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尽最大可能的杜绝护理事故的发生。 对手术室中存在的隐患要及时的发现和及时处理,为患者的手术创造和谐的手术室环境,提供安全和满意的护理。

参考文献:

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第二篇】

吉林省肿瘤医院手术室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 要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是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场所。为了有效地减少一些手术室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主要针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加强对手术室风险的重视与管理,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只有加强手术室的科学管理以及针对存在的风险做好相应地防护,才能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手术室作为抢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它的护理安全以及工作的环境与手术的成效有直接的关系。而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手术工作而言的,它具有操作复杂、专业性强以及涉及范围广等多方面的特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是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那么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将会造成非常大的威胁。因此,注重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对于医院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1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了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又具体的表现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体现在:第一,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方面;手术室的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工作强度非常大的工作,并且手术室所承担的风险也是非常高的。医生在工作中经常回遇到需要半夜进手术室或是一连完成好几个手术的问题,在手术室呆的时间越长,对医生的心理素质的考验就越明显。医生长时间待在手术室里,内心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并且这种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也影响着饮食的不规律,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医生在心理上陷入一种疲惫、烦躁的恶劣情绪中。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就容易导致医生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差错,给病人的生病造成威胁。第二,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方面;手术室会收到各种病症的病人,并且不同的病症的复杂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还有一些急诊手术的突发状况,通常这些手术病症都是非常严重,这样就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动作迅速、反应敏捷以及操作娴熟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此外,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以便更加用心地为患者服务,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

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手术室的相关安全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对手术室工作的监督力度也不强;要想体现一所医院的服务质量,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最直接的表现。因此,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与完成。第二,对于手术室护理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护理人员的工作是非常繁重的,他们承受着常人不能理解的心理压力,精神时刻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但是,由于人员上的分配不合理,导致护理人员经常加班造成睡眠不足,这样就严重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

2 关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分析

建立和完善手术室的相关安全制度根据当前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的分析,要想实现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安全、可靠地进行,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手术室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制度具体包括了交接班制度、护理安全制度、隔离措施、消毒灭菌制度、物品的清点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患者的查对、器械管理制度以及标本的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有利于保障护理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要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监管,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只有针对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才能更加有效地管理手术室护理工作,从而降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训

此外,还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手术室护理工作。高质量的护理与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更加专业的知识服务于每一位手术患者,同时还要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确保患者与医生之间良好的配合。医院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还应该安排一些骨干医生、主治医生到更优秀的医院进行学习,确保医生在专业技能上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高。医生在保证专业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自身心理素质、个人修养素质等多方面的提高,从而将自己最好的一面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这是身为医护人员的基本职责与义务,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正是践行这一职责的基本体现。

3 结语

本文通过关于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了护理人员方面与组织管理方面的风险。要降低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问题,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制度以及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保证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相信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从而有针对地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廖惠玲。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235-236.

手术室安全制度与管理【第三篇】

关键词PDCA循环;基层医院;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41-02

风险管理就是让医护人员对潜在的危险有所警觉,并在风险可能导致损失之前采取预防性措施,其目的是识别、评估和区别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后果。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安全因素已引起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医院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由于手术室的特殊工作环境、工作性质、跨部门多学科的相互协作、团队队员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手术和麻醉的不可预知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而基层医院手术室在护理人员配置和仪器设备设施方面及开展手术等相关因素的限制使得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必须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

加强基层医院手术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极为重要,不仅是手术室组织机构鉴别、评估、减轻患者、手术室工作人员及机构资产风险的过程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可有效降低手术危险因素,保证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1 PDCA循环管理法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

PDCA循环管理法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能使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是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英文缩写,因其周而复始地运转而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手术室风险管理其目的是引导护理人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改进目标与措施,使护理质量循环上升。

明确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目标

认真解读患者安全目标 2007年美国首先提出病人安全管理目标,倡导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医疗卫生保健系统;同年中国医师协会颁布中国《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随后于2008年和2009年相继完善《2009-2010年中国患者安全目标》---要求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发生错误;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目标 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严防病人意外伤发生;手术安全舒适;提高用药安全;严防手术患者低体温;手术植入物安全;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防手术室的医院感染;安全使用电外科设备。

不良事件的分析和风险评估 手术室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统计资料及原因分析。

手术室常见不良事件

1)接错病人 同一病区连台手术时,没有按时间顺序接台时易出错。

2) 弄错手术部位 书写不规范,辩认困难,手术时未反复确认。曾有行肾切除时左右位置弄错。

3)手术安置不当 特殊手术安置时,皮肤、神经、血管等长时间受压,如膀胱截石位时腓总神经的损伤,上肢过度外展时或头低脚高位上肩托不当致臂丛神经的拉伤,后颅凹手术时面部皮肤被压伤,由于护理人员对标准未掌握或者重点细节忽视评估和检查流程所致。

4)电外科伤害 曾发生负极板未粘贴的情况下使用电刀,输出功率过大,手术病人身上带有金属[如金属假牙,安有心脏起搏器,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烫伤],术中病人皮肤与金属接触[1]。曾有报道未对病人负极板的完好粘贴便使用高频电刀,导致病人局部皮肤及组织烧伤。

5)仪器设备未处于完好状态 术前没有对仪器设备进行开机检查,未及时发现故障。常见于吸引器无负压,电刀无功率输出,气压止血带漏气等。轻者延误手术时间,重者造成出血过多,甚至危及生命。

6)物品清点有误 胸腹腔和深部体腔手术,手术缝针、敷料、手术器械等小件物品的清点有误或术中缺损不完整,没有及时发现,遗失于胸腹腔;或操作不当、缝针弹出,寻找困难等。

7)器械准备不足 手术配合经验不足,术前未有效与主刀沟通,如器械、缝线、等因此延长了手术,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8)用药有误 药品摆放不规范,业务不熟悉[如对药品名称、作用机理、配伍禁忌不明了,尤其是有过敏史者。

9)病理标本丢失 由于器械护士工作疏忽,将术中取下的标本遗失,术中快速冰冻结果的错误告知,未征得家属同意已经焚烧的手术截下肢体等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10) 无菌观念不强 未掌握无菌技术和术中无瘤技术操作 ,术中涉及空腔脏器手术或污染手术未有效隔离,术中接触癌组织时未注意隔离,容易导致切中感染和癌细胞的种植。

11)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手术记录描述不准确,尤其是手术名称、术殊情况的记录不准确,一旦产生医疗纠纷,不利于举证。

12) 感染的风险 违反无菌技术操作,术中隔离意识差,尤其见于特殊感染病员行急诊手术时,相关血液检查不完善所致。

13) 其他意外受伤 如病员的跌伤。

原因分析

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技能差、缺乏慎独和协作精神等。

2)管理上的因素:制度和流程不完善、各类培训过少、监管力度不够、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等。

3)环境因素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需要多部门多人合作的地方,因手术功能的条件限制医护人员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工作,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大,各类干扰和有害因素集中使护理人员容易疲劳和精力不足。

2.风险管理 PDCA循环管理法

实施前馈控制 通过相关课题的学习明确手术患者安全目标,完善相关制度和操作流程。

完善各类制度 手术病人交接和运送制度、手术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安置管理、手术病人压疮风险评估制度、植入物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抵押评估制度。

规范各类流程 手术病人查对和交接流程,手术安置流程,手术物品清点及管理流程和各类手术风险预案处理流程。

认真分析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及时予以改进和完善相关规范。

科内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并明确成员职责和工作制度。

科内护理质量安全小组每月定期对科室护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护士长重点对新开展手术、手、重点手术以及高风险护士手术配合情况进行及时检查,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以手术作为护理业务查房学习内容,及时完成系统性的学习,从经验不足上升到具有一定深度理论知识的掌握。

每月定期汇总科内所发生不良事件:归类、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

.4晨会交班及时反思工作中的不足。手术护理安全工作作为护士长工作重点,充分利用晨会时间沟通和学习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启发低年资护士和带动高年资护士护理安全意识和其风险管理经验。

强化各项培训 业务学习个人讲课(全科每名护士均参与讲课,以促使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业务查房管理、手术室专科操作培训、各类新手术仪器设备进入科室时的规范化培训,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安全文化理念的引入,充分利用媒体报道相关案例学习其经验。

4 体会

护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的提高 通过不良事件的统计分析结果其发生概率逐年下降,通过晨间的反思提问和讨论,护士长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全科护士均参与其中。

手术用物的完好率明显提升 通过不良事件的统计和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调查要手术用物准备完好上得到较高评价,在此过程中各班护士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落实仪器检修和自身业务学习。

手术医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患者满意度调查 通过实施前后的比较,患者满意度由2010年的90%逐次上升到98%。

5 讨论

通过以PDCA循环管理方法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护士主动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提升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从真正的意义上解读了手术病人安全管理的意义。所以有必要对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方PDCA循环管理法。

手术室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改变了我们针对发生的缺陷予以批评和处理的“事后问责”的方法,而是以“预防”为主,在平时的工作岗位和各种检查中及时发现、识别、评估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隐患,并借鉴媒体报道的护理案例的经验教训,制定并实施预防性管理措施,从各个环节保证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得以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邱惠琴,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防范手术安置中的风险因素,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7卷第24期141-143。

[2] 朱家英, 手术室风险管理实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年1月第12卷第2期446-447。

[3] 夏艳、孙兆贞、罗惠等。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第17卷第3期11-12。

[4] 赵俊智 手术室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求医问药2012年第10卷第3期 619-621。

[5] 李晓萍,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学杂志2006年10月第21卷第20期 61-62。

[6] 李学平, 前馈控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 , 2011 3174-3175.

[7] 高文江, 风险评估会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月第9卷第12期上旬版2631-2632。

[8] 黎彩玲,戴红霞,钟爱玲。手术病人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7,1〈7〉35-36

最新手术室管理制度【第四篇】

加强医护人员规范化管理

首先,层流净化手术室的人员、物流是影响室内空气净化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各班职责制定出严格的工作流程,包括:巡回护士工作流程、洗手护士工作流程、值班护士工作流程、夜班护士工作流程、连班护士工作流程、感染手术后处理工作流程、清洁工工作流程等,使工作人员工作起来有秩有序、有章可循,提高了工作质量,保证了层流净化手术室的预期质量。

其次,加强手术间空气洁净度管理,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要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互串手术间。手术所需的物品术前均需提前备好、备足,固定放在手术间内。日常手术所需物品均放在手术间柜内,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员进出次数,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最后,加强洁污流线管理。设置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分区要明确,严格区分清洁区、无菌区和污染区,急诊和感染手术间应设在手术部的最外边,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有侧门,缓冲间,以便于隔离和消毒。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间空气的洁净度及流程的需要

加强对手术室的感染管理

加强手术室的环境卫生监控

手术室需要定期的卫生清洁、消毒工作,尤其是对室内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双手进行监测。通常一个普通的手术期间各项指标必须要符合Ⅱ类监测指标。手术室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2℃~25℃,湿度要控制在40%~60%,在手术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入。

洁净手术间的管理

由于洁净手术间采用独立的八角形气密封内壳,保持室内的正压,形成层次性压差,以防止交叉感染。空气洁净技术是通过科学设计的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最大程度地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全过程控制感染,创造洁净微环境的有效手段[2]。为了更好地管理,达到控制微粒污染,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术前:备好一切手术用品,以减少人员术中不必要的进出和减少开门次数。术中:控制手术人员于最小限度,要求手术人员不可随意串手术间。术中使用后物品放入规定污物袋内或污物桶内,不可随意丢弃于地面,防止二次污染,保证地面清洁、干燥。术后:卫生员及时清理,并由手术间后门将污物、术后布类、器械通过半洁净区送至规定处处置。及时清洁,擦拭手术间内设备仪器、台面柜子、回风口等表面。规定每周进行周期清洁,清洗整个手术部,重点擦拭手术间回风口和排风口及清洗洁净走廊、辅助间回风口和排风口。规定定期更换手术间一次性回风口,并及时做好更换记录。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将所指定手术间的麻醉废气排放系统启动,及时有效地排放麻醉废气,保证手术间内空气质量。术后及时新装系统,确保负压抽吸泵的使用安全。

空气质量监控

洁净手术部每月配合感染科一起进行各项指标的监控,特别是空气质量的监控。而采样空气菌落应在空调系统开启30min~40min后,根据手术室的实际面积与净化级别放置培养皿,放置位置距墙面1m,高度距地面1m。应在手术室处于清洁、静止及密封状态下进行,采样过程中手术室门应保持关闭状态,培养皿放置后人员迅速离开,并严格按照30min时间采样,此时严禁人员进入,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建立感染检测本,及时保留监测结果,并进行问题的跟踪和采取措施的改进。

洁净手术部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环节。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是手术室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3]。首先,思想水平的提高是素质提高、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所以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有关安全规定和工作制度,以提高安全意识。同时鉴于手术室的专业特点,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十分重要,通过岗前岗位培训,学习强化和弥补专科业务技术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做到人员优化组合,在手术安排上做到护士新老搭配,强弱合作,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潜力和创造力。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查找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新的措施和实施方法,并要求护士站护士先熟悉掌握中央监控系统一切设备、电源、空调医用气体等运作情况。组织全体人员熟悉掌握,并做好值班安全检查,做好维护及检修工作和记录工作,随时与工程人员保持联系,排除一切突况,保证洁净手术部的安全使用。

2手术废弃物的分类处理

一般废弃物的处理

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规范处理,可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扩散,切断其传播途径。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对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开管理。生活垃圾包括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包装带、各种药盒和输液瓶,医用垃圾包括医用手套、各种引流管、导管、敷料、纱布、棉球、棉签,医疗废物袋装不要太满,严密封口标签明显。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由专人专车运送到医院指定地点进行终末处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锐利废弃物的处理

每个手术间放置由硬塑制成的带盖容器,用于收集手术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电刀头、手术刀片、麻醉穿刺针、玻璃类等锐利废弃物,每日手术结束后盖紧容器盖放置污物间由专管保洁人员进行收集,送医院感染中心进行处理,严格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体会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通过在手术室内提倡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护理,一方面促进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护理的水平;加强对手术室内护士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将最好的安全技术运用到每一台手术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去;通过学习,提升了护士们的自学的意识,积极的更新知识,互帮互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另外一方面通过安全护理意识的形成,让护士自身树立一种将“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工作观念,在工作中敢于暴露错误,并认真的分析和学习,及时的纠正不良行为,增强安全护理意识。

加强感染监测,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

在洁净手术部投入使用前及使用中,疾控中心和每个月的医院监控科空气培养、物体表面监测均能做到达标。由于现代医学给予外科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也对外科手术赋予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深化,医疗质量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而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应该是摆在我们医务人员前面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把感染管理作为洁净手术部管理中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45 3043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