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工作制度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手术室工作制度规范手术流程,确保医护人员协作、设备安全,维护患者隐私,提升医疗质量,如何有效执行?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手术室工作制度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抢救室工作制度 篇1

一、总则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抢救室的工作流程,确保抢救工作的及时、高效、安全进行,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抢救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负责接收并处理各种危急重症患者,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人员职责

抢救室主任负责全面管理抢救室的工作,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培训,监督执行情况。

抢救室医生负责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抢救室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药物使用、设备操作等,协助医生完成抢救任务。

抢救室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工作流程

患者接收:抢救室应24小时开放,随时接收危急重症患者。接收患者后,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并通知医生进行诊治。

诊断与治疗: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迅速做出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护士应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患者必要的治疗和护理。

病情监测:护士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并随时记录。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

抢救措施:对于需要抢救的患者,应立即启动抢救程序,包括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等。抢救过程中,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应密切配合,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病情转归: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及时进行转归处理。如需转入其他科室继续治疗,应做好转科前的准备工作,并与接收科室做好交接。

四、设备与管理

抢救室应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吸引器等。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处于良好状态。

抢救室应建立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药品应定期盘点和补充,避免短缺或过期。

抢救室应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做好患者和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和废弃物应按规定进行处理。

五、培训与考核

抢救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等抢救技能,以及设备操作、药品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考核应定期进行,对于不合格者应进行再培训和补考,确保所有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抢救技能。

六、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应经抢救室主任批准后执行。

本制度由抢救室负责解释和执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工作。

手术室工作制度 篇2

手术室消隔离制度

1、手术室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域间标志明确,贴合功能流程。

2、进入手术室要换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换鞋,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气灭菌的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低温灭菌法。

4、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5、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6、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严格执行卫生、消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8、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手术间尽量减少流动人员,减少手术间开关门的次数。

9、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情景,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

10、手术废弃物品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供应室消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经过,不得逆行。

2、根据各房间的功能、大小等特点,选用有效的消方法,确定消时间,同时要做好消效果的监测。

3、无菌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规则,室内门窗及无菌柜要洁净无尘,每一天上班后用含氯消剂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然后空气消,定期做空气培养,记录监测结果。

4、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5、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分区存放。

6、洗涤间工作完毕后,将洗涤池内外刷洗干净,清理滤水杂物,用含氯消剂消池内外,地面及近地墙面。

7、各区域清洁用具应区分,用后消处理后备用。

产房消隔离制度

1、产房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划分明确,标志明显。

2、所有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及换鞋。

3、一般产妇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隔离,保护产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4、对感染症产妇或疑似感染症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消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污物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处理。

5、产房所用物品,应按规定定期消,每月做细菌监测,保留监测结果。

ICU消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ICU应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2、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坚持室内清洁卫生,每日用消液拖地两次,对室内空气应定期进行消监测。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手消,必要时带手套。

5、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6、加强抗感染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性的监测。

7、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与管理。

8、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9、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隔离措施。

新生儿病房消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更衣。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室内坚持安静、整洁,工作人员做到四轻,病室应定期通风、换气、消,湿式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洁具专用,每月做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监测并记录结果。

3、各种医疗用具用后必须消,新生儿用具每日消,每月食具细菌监测一次。

4、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5、新生儿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

口腔科消隔离制度

1、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区域进行清洁、消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

2、进入病人的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到达“一人一用一消或者灭菌”的要求。

3、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操作时必须带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

5、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形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

6、用后的敷料等感染性废物应及时清理、密闭、焚烧。

内窥镜室消隔离制度

1、内窥镜室诊查区、洗涤消区、清洁区划分明确,坚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处理。

2、不一样部位的'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一样部位内镜的清洗消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3、工作人员清洗消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到达相应的消、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6、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剂刷洗,清水冲洗清除管道中的残留组织,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

7、浸泡内窥镜的消液选择应贴合要求,浸泡完全,时间贴合要求。

8、每日监测使用中消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监护室工作总结 篇3

20xx年是我在护理岗位上工作的第二年了,在这两年来,我从一个蒙蒙懂懂的实习生,成长为一名护士。

病人在一轮轮的换着,科室也在这两年中离开了不少同事,来了一批新同事!不过在相处的岁月中,工作的协调和配合依然那么有序,又快过年了,感触不由的从心底象投幕电影一样,放映着这一年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情!

通过初级护士职称考试,这算得上是我自己的头等大事,所以在工作上护士长更加放手让我独立工作了,我也勇敢的尝试了一些新的工作重点,当然在这些新的工作面前我犯了很多小错误!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在有些方面,我觉得自己还不够细心!做事情老讲究速度,效率就不是很高了。所以接下来我一定会改进的,更加细心的工作。有时候工作时给病人翻身,拍背,病人的痰会喷到脸上来,那时侯觉得做护士真苦,会羡慕现在那些坐办公室的好朋友,也曾想要放弃,但是看到生命垂危的病人一点点的健康起来的时候会特别的开心,我想那些好朋友也会更加羡慕我的吧。

在护士长和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科每一个成员都紧紧的团结着!也许团结就是力量吧。我们工作积极性很高,有了事情都抢着去做。看到病人和家属赠与的奖章,得到他们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许这是最高兴的事情了,我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病人的满意。

这一年里科里有了许多新的工作方法,有时候觉得改来改去真是麻烦,但是在这些改进中,使我们科室变得更加有利,变得更加强大了。

前段时间,医院为迎接三甲医院的检查验收,虽然那个时候每天都加班到晚上10点多,晚上回家还得看书,睡到半夜醒来想到哪个问题忘记了,还得爬起来再背背。但是我们都上下一条心,不叫苦,不叫累,凭着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胜利进及了三甲医院,还特批了一个骨科中心。这一定是这一年中最有意义的。事情了吧。

上半年在别的科室轮转了一段时间,在烧伤科支援的那几天里,很多工作模式都和ICU有一些差异,原本怕自己不适应,怕自己做不好,怕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后来我深刻感受到:牢记自己的护士职责,为病人所想,只要自己肯学肯干,没有什么不会的,环境也是很容易适应的。在和病人的沟通上遇到麻烦的时候,用微笑,用真诚一定会解决的。

另外,今年我加入了xxx青年志愿者,我一定会用心帮助需要有帮助的人。我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吧,所以我会更加努力的,因为一名好护士不仅要有善良,为病人着想的心,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希望大家能监督我,给我多提缺点和意见!感谢大家!

抢救室工作制度 篇4

一、总则

1. 抢救室是医院对危重患者进行紧急抢救的重要场所,必须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和技术操作,确保抢救工作的及时、准确、有效。

2.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抢救室的管理和运作,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二、抢救室管理

1. 抢救室应设在医院的中心区域或接近急诊科,便于危重患者的转运和抢救。

2. 抢救室内应保持整洁、安静,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医护人员应着装整洁,佩戴工作牌。

3. 抢救室内应配备齐全、先进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并定期检查、保养,确保随时可用。

4. 抢救室内应设有完善的消毒隔离设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三、抢救流程

1. 接到抢救任务后,值班医护人员应立即启动抢救流程,通知相关科室和人员做好抢救准备。

2.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迅速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制定抢救方案,并立即实施。

3. 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配合,分工明确,确保各项抢救措施及时、准确、有效。

4.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方案,并做好详细记录。

四、抢救记录

1. 抢救记录是抢救工作的重要资料,必须详细、准确、完整。

2. 抢救记录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抢救措施、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内容。

3. 抢救记录应由负责抢救的。医护人员签字确认,并妥善保存。

五、抢救后处理

1. 抢救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或转科。

2. 医护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和抢救情况,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3. 抢救室应及时清理、消毒,保持整洁、安静,为下一次抢救做好准备。

六、培训和考核

1. 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抢救培训和考核,提高抢救技能和水平。

2. 医护人员应积极参加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管理层负责解释和补充。

2. 本制度的修改和废止,由医院管理层决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监护室工作总结 篇5

刚融入一个科室,却又要离开,就像刚团聚的家人又要分离一样——不舍。但我又不得不离开,因为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更美好的重逢。然而让我把这短暂的重逢做个总结,却也是残忍的,仿佛在自己心上刻字,痛却铭记于心。

在ICU这段时间,我发现ICU把我从一个聪明人变成了世界上最笨的人。当我说出这句话时,老师却说该把这句话反过来说:是ICU把我这个最笨的人变成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当时我不能理解,但当我离开ICU后,我发现ICU在我身体里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烙印。这烙印是一种信念,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永不冥灭的爱。

曾今听到这样一句话:ICU的护士最不像护士,拉屎撒尿都要管,活像个保姆。的确,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但一点也没对。因为正由于ICU护士能做到这些并且能做到尽善尽美,才更能体现ICU护士的与众不同。才更能体现他们的护理技巧和能力,才更能体现我们的护理精神:整体护理。护士像保姆,但高于保姆。因为他们肩负的是病人及家属交托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老师。我的生命中也不列外。在我见习的时间里,他们带领我从事最繁杂的工作,从工作中,他们的人格魅力感染并影响了我。从他们那里也学会了许多:

1、细心: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尤其是在ICU工作,更要细心。因为我们每一项护理治疗都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

2、爱心:ICU病人病情危重,多数行动不便,有的甚至不能言语,我们得用心倾听,了解,分析,体贴病人。

3、责任心:生命是最珍贵的东西。当有人把最珍贵的东西托付于你的时候,你就有责任来捍卫这份尊严。良好的责任心能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精细。

4、求知心:ICU对科室每位护士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有很好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应变能力,而且还要求有很好的学习能力。面对各种各样的病情变化我们只有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更快的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护理工作中,不管你是护士还是护师,或者是主管护师都从事差不多的工作。这是中国护理界的国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每年护理行业流失很多高学历的人才。我是个本科毕业生,依然纠缠在打针,输液,发药,写记录这些事情之中。对于我又能如何呢?然而正如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我们能选择如何对待他们一样。既然我选择了护理专业,就离不开打针,输液,发药,写记录这些事情。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发挥我们的优势,利用我们相对扎实的理论知识,走理论和护理相结合的路。发展并完善护理理论。

刚到ICU上班时,曾穿着隔离拖鞋走到了护理部。被三个护理部老师轮流批评之后。一通电话连护士长受到牵连了。我后悔莫及。一通电话阻止了我穿拖鞋出门的脚步,却阻止不了病人家属的脚步。每天有多少双探望病人的双脚踏进ICU,每双脚又带着多少病菌,又给病人增加了多少受感染的机会啊。ICU应该是个半封闭的治疗地方,然而这个地方却因为两道门而透风了。

总结快划上句号了,在句号划上之前,写几点我对ICU的美好期望。

1、ICU应该是个半封闭的治疗单位,防止一切的外界干扰。是提高治疗及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2、建立健全探视制度,这是保持ICU不受外界干扰的有效途径。探视制度不仅能降低感染率,而且还能让病人有更多的休息时间,也让护士能集中精力于护理和治疗中。

3、成熟而完整的ICU应该是个独立的科室。有独立的成本核算,治疗以及护理都因其自身能力实施,其他科室只是协助,而不是恰好相反。这样不仅能使护士体会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也更能体会到付出与收获动态的平衡。有利于提高ICU护士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抢救室工作制度 篇6

一、总则

1. 抢救室是医院重要的急救场所,必须保持24小时开放状态,随时准备接收危重病人。

2. 抢救室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准确、高效。

3. 抢救室应配备齐全、先进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并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二、抢救室管理

1. 抢救室实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确保环境整洁、无菌。

2. 抢救室内禁止吸烟、饮食和存放无关物品,保持室内安静、有序。

3. 抢救室应设有专人负责管理,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药品的补充。

三、抢救工作流程

1. 接收病人:抢救室工作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应立即做好接诊准备,包括准备抢救设备、药品和通知相关科室医生。

2. 初步评估:接诊医生应对病人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抢救方案。

3. 实施抢救:按照抢救方案,迅速、准确地实施抢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等。

4. 病情观察:在抢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方案。

5. 病情记录:抢救过程中要详细记录病人的。病情、抢救措施和用药情况,以便后续治疗参考。

6. 转运交接:当病人病情稳定或需要转科治疗时,要做好转运交接工作,确保病人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

四、抢救室人员职责

1. 医生:负责接诊、评估病情、制定抢救方案和实施抢救措施。

2. 护士: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包括准备药品、设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等。

3. 管理人员:负责抢救室的日常管理和设备的维护。

五、培训与教育

1. 抢救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抢救水平。

2. 抢救室应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监督与评估

1. 医院应定期对抢救室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抢救室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 对于抢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提高抢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领导解释并补充。

2. 本制度的修改和废止,由医院领导决定并公布。

手术室工作制度 篇7

一、目的

对手术室的空气、外科手卫生、手术器械、一次性消毒物品等进行常规化监测,主要是保证手术患者用物安全,预防手术感染。

二、要求

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做到:

1、检测结果应及时反馈并记录。

2、出现问题应及时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反馈整改效果。

三、内容与程序

1、手术室的质量评价及监测工作要求

1)、手术室投入运行前,应当经有资质的工程质检部门进行综合性能全面评定,并作为手术室基础材料存档。

2)、每周对非无菌区进行清洁状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每月对各级别手术间至少进行1间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并记录。

2、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生物和化学监测要求

1)、生物监测:

(1)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感染质控办公室做)。

(2)灭菌剂每次使用前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感染质控办公室做)。

20

2)、化学监测:

(1)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万福金安应加强监测,常规使用,监测每天不少于一次。

(2)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万福金安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3、消毒、灭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要求

1)、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2)、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4、各种消毒灭菌仪器的`监测要求

1)、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2)、生物监测法:应每周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3)、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3次灭菌合格后方可使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等离子体灭菌器使用应符合《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标准》的规定要求。

4)、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5、各种灭菌后的内镜监测要求

1)、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其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感染质控办公室做)

2)、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胸腔镜、脑室镜等)及附件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感染质控办公室做)。

6、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

1)、每月对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手术间物体表面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地点。每个房间每种表面不少于2点,医务人员手抽检不少于1人。

2)、手术间地面、墙面与物体表面静态染菌密度应符合控制指标的要求。

手术室工作制度 篇8

1、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作风严谨,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有较强的应急能力。

2、工作人员严守岗位,准备随时接受手术,患者入手术间后需由护理人员陪伴。

3、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穿戴手术室专用的衣、裤、鞋、帽,进入限制区戴好口罩,手术室衣服不得穿出室外,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应更换清洁的衣裤,并戴好帽子。

4、严格控制手术室内人员的密度和流量,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遵守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和接受手术室人员的指导,非当班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手术室。

5、手术室的一切物品、仪器、药品等均应分类,定位整齐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检修,以保证使用。用后及时补充、归还原处,严格交接班,手术室的一切物品均不得外。

6、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一切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7、手术人员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如有违反必须立即纠正并采取补救措施。

8、手术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得大声喧哗、高声喊叫。工作时严肃认真,不得在手术间内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

9、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密切注意手术进展情况,准确及时地供应所需物品。

10、无菌手术与非无菌手术分开进行,不得在同一手术间内同时进行两类手术,有接台手术时先做无菌手术。

11、手术结束后护送患者至复苏室或病房,向当班护士(治疗护士)详细交班。

12、做好手术间的料理工作,一切用物均按消毒、清洁、灭菌的程序处理,感染手术及传染患者手术用过的物品需按规定另行处理。

13、做好手术登记与切口愈合情况统计工作。

手术室工作制度 篇9

1、严格划分洁净区、清洁区、非洁净区或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手术室拖鞋与私人鞋、外出鞋分别存放。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不得佩戴饰物,涂亮甲或戴假指甲,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专用衣、裤、鞋帽,贴身内衣不得外露。进入半限制区需戴好口罩。手术室衣、裤不得穿出室外,外出时应更换外出衣和鞋。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前应更换清洁的衣、裤、戴好圆帽。

2、坚持一间一台制,清洁切口与非清洁切口手术分开进行。在手术间不足的情况下,应先做清洁切口手术,再做非清洁切口手术;先做急症手术再做择期手术。

3、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认真检查各种无菌物品,实施标准预防。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配置外科手消毒设施,每月定期进行手卫生质量检测。

5、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密度和流量。有严格的参观制度,见习、参观人员必须护士长同意,3人以上需报请医务科批准。一般参观人数控制在2人/台以下,参观者必须在指定范围内走动,非当班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手术室。

6、传染病活动期人员不得在手术室工作,咽拭子培养阳性及皮肤化脓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间。

7、感染手术应在感染手术间进行,术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遇有特殊菌种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感染手术时,应尽量缩小污染范围,术后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8、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及清洁卫生制度。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各手术间物体表面及地面明显污染时清水擦拭;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用消毒液擦拭,术后及时进行手术间清洁消毒。手术室的工作区域每日清洁、消毒一次,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并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和灭菌后的物品等。清净手术间按规定要求更换过滤网装置。实施连台手术时,手术完毕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区域要及时清洁、消毒;洁净手术室须达到要求的洁净度后方可连台手术。

9、手术用物按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处理;特殊感染患者手术用过的物品则按消毒---清洁---灭菌程序处理。

10.所有灭菌物品必须每日检查一次,按日期先后排序依次使用,确保灭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11、每月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病例检查、统计与分析,查找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制订整改措施,逐项落实。各项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完整、真实、连续、准确,便于追溯,资料保存≥3年,均有记录可查。

抢救工作制度 篇10

各临床科室必须设有专为抢救患者的抢救室,抢救室不得专为他用。

参加抢救人员必须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有关制度与操作规程。医生到来之前,护理人员可以根据病情采取及时給氧、吸痰、测量血压、输液、配血、止血、徒手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措施。

抢救室内必须备有齐全抢救器材、仪器、药品等。各项物品做到“四定”(定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一般不外借。

各类抢救仪器功能良好,且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急救车上物品放置有序,药品编号清楚,数物相符,护士能背诵药品的排列顺序。

抢救室有护士长统一管理。责任护士应及时、全面、客观、准确书写重症护理记录,紧急情况下可在抢救结束后6h内补记。

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抢救技术及抢救仪器、药品的作用功能和使用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及查对制度,口头医嘱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在抢救结束后6h内补记;所有药品的`空安po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丢弃。

患者在危急情况下,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当可移动。

及时通知患者家属及单位。

抢救完毕,做好抢救室的终末消毒及物品整理,物品及药品用后及时消毒补充、补充备用。

45 4470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