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施工作方案集聚3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施工作方案集聚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施工作方案1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工作的要求,切实抓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村庄整合等工作,我镇立足现状,结合自身实际,经党委会研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农村改造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快改变镇政府所在地的面貌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是扩内需、保增长的迫切需要。
二、总体要求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特别是镇政府所在地的改造建设要以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加快打造“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的现代农村。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环境整治工程
1.净化。全面实现“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一是村内街道两侧、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堆放的粪堆、柴草、建筑废料等杂物必须清理;二是村内街道两侧私搭乱建的设施以及无人居住的坍塌破房、残垣断壁;三是各家各户庭院里的柴草、杂物、粪肥要整齐存放,禽畜统一圈养,垃圾及时清理,做到窗明几净,院落整齐干净。
2.绿化。村内街道两侧、房前屋后要统一栽植观赏或经济树木,栽植观赏或经济花草,统一挂置花草盆景。
3.美化。对村内主街道两侧的墙壁实施美化,统一规范广告的绘制、悬挂和张贴,绘制文化墙、宣传标语和公共标志;
4.亮化。改造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完善村内主街道夜晚照明情况,对现有的照明设备进行节能的改造,节约使用成本,节约电力资源。
(二)实施居民改造工程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做好全面推进互助幸福院建设以解决农村养老难的问题。对于幸福院建设的工作,我镇已进入前期准备状态,通过前期的全面摸底排查,掌握今年“空巢老人”的具体情况,按照实际需要,扩大原有幸福院的规模,完善幸福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如期验收。二是加大危房改造力度,认真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对危房进行改造,不断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覆盖面,加快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规范运作,提高质量,严格规范维修标准,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让贫困家庭真正受益。
(三)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推进镇政府所在地的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连村道路建设,重点是村内街道的硬化。街道硬化不能千村一面,主干道铺设水泥路,确保结实耐用、行车方便,其他街道坚持石板路、灰砖路、石子路等多种模式并举,路面穿插设计美观造型,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体现乡村特色。要研究使用材料,提高硬化质量。要把排水、照明设施一并考虑,注意统筹安排,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二是抓紧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保障农村用电需求。三是积极推动宽带网络覆盖,加快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加强适农信息服务开发与推广,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四)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镇综合文化站、村民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到2015年底,在镇政府所在地东村建立文化活动场所,并安装上体育健身设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镇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共同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各村党支部书记和镇下派干部组成。
(二)明确责任分工。镇政府所在地要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机构、人员、经费、措施。责任、奖惩到位,确保整个活动扎实有序开展,所在村为直接责任人。
(三)广泛宣传发动。镇政府所在地要充分利用板报、广播、标语等宣传途径,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创造更好的氛围,取得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
(四)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强化后期管理。后期管理是保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成果的关键,要逐步形成村组分级负责、村日常管理为主、农户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各村要建立健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相关制度,明确成效保持责任人落实成效保持措施。
(五)明确保洁员。各村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保洁人员。保洁人员负责街道清扫、垃圾清运、杂物清理等工作。
(六)实行督导考核。镇行动办公室将联合组织部、宣传部、纪委等部门,采取定期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所在村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督导考核,考核结果与村级党组织星级管理挂钩。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施工作方案2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省、市、县《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健全环境建设长效机制,打造环境整洁,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经乡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和生态环境建设“五大工程”,加速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升级版的现代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既要着眼长远,进行总体规划,又要立足当前,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规划要结合我乡的总体情况,突出我乡的特色。(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乡辖区14个村,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在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三)标本兼治,量力而行。既要注重整治村庄脏乱差,又要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既要开展集中整治,又要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实效。(四)、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改造提升农村面貌,关键在乡镇、基础在村庄、主体是农民。乡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力度,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基本要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工作重点
此次行动重点抓好“五大”工程建设:(一)实施环境整治工程
全面开展“四清”、“四化”,以村两委办公场所、大街小巷、群众庭院、进村道路等为重点,彻底清除垃圾污物、污水污渍、白色污染,清理群众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整治柴堆、粪堆、垃圾堆,解决乱倒、乱排、乱堆等问题,确保村容村貌彻底改观。(二)实施居民改造工程
改造提升现有住宅。加大危房改造力度,要积极开展外墙立面美化,引导农民进行坡屋顶改造,实现冬暖夏凉、与周边环境和设施相协调。鼓励农民采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型墙体建材、环保装修材料,改造提升现有民居。严格规范危房维修标准,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三)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推进农村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底,全乡村内主街道要全部实现硬化,全部实行安全用水,低压线路改造全部完成,通讯网络保持畅通。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采取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沼气净化池等适宜方式,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积极推行“户收集、村集中、乡运送、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推进农户厨房改造,推广使用先进炉具、灶具,鼓励农民增加沼气的使用、采用秸秆采暖。积极推进农村厕所改建,加快改造农村露天户外厕所,推进粪便无害化处理。
(四)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校车配备与管理,保障中小学生上学安全。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大力推进乡综合文化站、村民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每村对标准化卫生室要投入健康运行。
(五)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加强农村污染治理。严格执行农村污染物排放标准,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和工矿企业废弃地实施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建设环村林带,在房前屋后、村里村外、田间隙地、道旁、河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打造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良好生态环境。
四、工作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这次整治行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乡成立由党委书记徐树权、乡长刘守莲任组长,副科级领导任副组长的岔沟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详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安排部署、协调调度、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按照整治目标和任务要求,各村要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抽调业务熟、素质强的人员组成综合整治队伍,具体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面打好这场整治攻坚战。
(二)广泛宣传发动。召开全乡动员大会,印发全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对工作进行集中安排部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采取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行动的目的、意义及有关要求,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会议精神进一步宣传到每家每户,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把改善农村面貌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通过有力的宣传引导,使全乡上下积极行动起来,迅速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力促尽快取得实效。
(三)强化协调配合。各村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的责任主体,其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建立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责任制,做到责任不留空白。各村干部要切实发挥作用,迅速行动,不等不推不靠,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全面抓好落空。遇到交叉协管的地方要互相主动协调,分清责任,密切配合,杜绝出现“三不管”区域。工作中要妥善解决各类问题,坚决杜绝违法行政、暴力执法现象的发生。同时,对拒不服从管理的人员,要严格依法予以处置。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让群众满意。
(四)严格督导考核。乡政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坚持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加强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的督导检查,推动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同时,要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定期督导调度、工作通报、表彰奖励等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施工作方案3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年度广西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3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全域整治、突出重点、搞就搞好、逐步拓展”的基本思路,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深入推进“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农房特色风貌塑造,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基本原则
——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宣传动员、组织协调作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
——县(区)主导、基层主抓。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县(区)负责组织和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乡镇和村委负责具体实施、落实任务。
——综合整治、美化环境。集中推进“三清三拆”环境整治,整合各部门、社会各界力量和资源集中投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乡村建设成效。
——传承文化、突出特色。开展农房特色风貌塑造,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突出滨海海岛风情、岭南文化、南珠文化等人文特色。
——建管并重、注重长效。严格实施农房管控,严格落实“建房办证、带图报建、按图验收”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农房审批管理,补齐村庄规划短板,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三)目标任务
——全域环境整治。完成636个村庄基本整治,完成4个县(区)全域环境整治,推进合浦县2504个村庄基本整治。
——特色风貌塑造。完成“两高两道”沿线4936栋农房特色风貌塑造,共涉及5个县(区)约110个村庄。
——农房管控。构建完善的农房管控机制,推动建房办证、带图报建、按图验收、违法建设查处等工作落到实处。
——保护传统村落。大力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完成3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建设。
二、主要内容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抓好脱贫户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实行动态清零。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探索推广7度及7度以上抗震设防地区农房抗震加固实用技术。积极争取国家及自治区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边境一线农房居住功能提升。完成全市行政村(含乡〔镇〕人民政府驻地行政村和街道办事处下辖行政村)范围内的所有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和排查出的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有序推进其他农房安全隐患整治工作。
(二)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升级,积极推广适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完成自治区下达乡村垃圾中转站和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完善镇区污水收集管网,推动实质性收取污水处理费,加大镇级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补贴力度;持续提升村庄公共照明水平,完成45个村庄公共照明建设任务;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屯内道路硬化。
(三)大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
1.深入推进“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坚持将“三清三拆”环境整治作为乡村风貌提升的重要基础工作。全力推进清理村庄垃圾和禽畜粪便、清理乱堆乱放和道路障碍物、清理池塘沟渠,以及拆除乱搭乱盖、拆除违规广告招牌、拆除废弃建筑等工作。采用“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等生态治理方法,广泛开展房前屋后、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加大对视线廊道内影响美观和视觉通达的废弃建筑物、构筑物、广告招牌等清拆力度,确保村庄环境整洁、干净、通透。引导村庄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推动成立村民理事会或相应的管理组织,不断优化基层治理。建立健全村民分片包干管护环境卫生以及公共器材、设施长效管护机制。
2.因地制宜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点推进“四化、五网、六改”项目建设。
(1)推进“四化”建设。一是亮化。按照“简洁、实用、满足需要”的要求,开展村庄公共照明项目建设,推广使用新型节能照明灯具,鼓励和引导村民参与路灯建设。二是绿化。保护乡村自然生态,推动村头村尾、公共区域绿化,开展“绿美乡村”建设。三是美化。保护乡村美景,增强乡村韵味,因地制宜推动村口景观、水体景观、绿化景观等村庄特色景观塑造。四是文化。弘扬农耕文明,保护传统格局,充分挖掘村庄文化内涵与历史,建设宣传栏、文化景观小品、村史馆,留住乡愁。
(2)推进“五网”建设。一是推进电网建设。持续完善农村电网网架结构,增强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加快农村电网向智能化转型,加快新电力区域农村地区供电补短板,全面解决供电过载和严重低电压问题。二是推进路网建设。优化村庄内路网设置,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通过“一事一议”等项目提升村庄内道路硬化水平;采用石板、青砖、碎石、鹅卵石等乡土材料铺装巷道。三是推进互联网建设。实现行政村宽带网络全覆盖并向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延伸。四是推进广播电视网建设。因地制直采取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农村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和入户接收,满足农村居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五是推进排水网建设。结合村庄道路硬化等项目,推动村庄有组织排水,切实解决排水无序问题。
(3)推进“六改”建设。一是改房行动。强化现代农房设计,完善农房使用功能,整体提升农房居住功能和建筑风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广绿色建材应用和新型建造方式。二是改水行动。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完善农村供水设施,强化水源地保护,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三是改厕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户用厕所改造,实施行政村所在自然村或集中连片的自然村公厕、集贸市场公厕、中小学校公厕、乡村旅游景区公厕等改造建设,探索建设切合当地实际的农村黑灰污水处理利用设施。四是改厨行动。开展以“改灶、改台、改柜、改管、改水”为主要内容的改厨工作,建设干净整洁卫生、满足基本功能、管线安装规范、烟气排放良好的清洁厨房。五是改圈行动。全面治理人畜混居,完善储粪房、沼气池或储液池配套设施,加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基本实现人畜分离。六是改沟渠行动。开展清淤疏泼行动,持续推进村庄内部河塘沟渠治理。
3.加强农房特色风貌塑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房屋风貌管控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及《北海市农房风貌设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为指导,以“两高两道”(即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等沿线区域为重点,全面推动农房特色风貌塑造,彰显桂南地区滨海特色风貌。加强规划引导。以“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或村庄设计为引导,理顺格局肌理,完善路网设施,预留三产用地,开展村庄整治和建设,提升乡村风貌;根据《导则》《指引》,结合地方传统文化和建筑特色,编制农房建设图集,提供农户新建或改造农房选用,实现“带图报建”“依图施工”“按图验收”。突出特色风格。根据《导则》《指引》和地方传统民居特色,全面实施坡屋顶改造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墙面功能提升美化。坡屋顶应根据村庄和农房实际,采用硬山顶、悬山顶等中国传统屋顶形式进行改造建设,并运用好屋脊、檐口、瓦当等传统建筑元素充实完善;墙面色彩和材料、门窗构件、勒脚等要简洁美观,与村庄和农房风格整体和谐,确保改造后农房展现桂南地区滨海特色风貌。优选建筑材料,既要经济也要质量可靠、经久耐用;充分利用乡村山清水秀生态美的自然条件营造景观,避免采用大理石、花岗岩、幕墙等脱离乡村实际的装饰材料。
4.严格实施农房管控。聚焦宅基地管理、建房办证、带图报建、按图验收、违法建设查处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农房管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部门和县(区)责任,确保农房管控落到实处。强化建房审批,制定农房建设规划管控办法或村庄规划设计通则,做好规划许可管理工作;推广应用农房建设标准图集;制定公布简洁实用、通俗易懂的审批流程,方便群众办理。强化管理队伍力量,提高乡(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机构履职能力,统筹使用好队伍力量,明确负责农房管控工作的人员,提升其能力水平,使其掌握办证、指导建设、组织竣工验收等工作技能。强化违法建设查处,加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等行为开展执法,加大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力度,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及时发现、制止和处置涉及农房建设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防止产生新的违法占地建房现象;因地制宜构建巡查举报网络,设立举报电话、信箱,落实村级协管员,推动实行农房管控成效与村干部年度绩效奖励挂钩机制。强化考评奖惩,制定公布考评细则,将农房管控纳入相关考评体系,奖优罚劣。强化舆论宣传,组织开展农房管控系列宣传活动,加强正面引导,提高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意识。
5.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各县(区)各部门应结合乡村风貌提升,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将生态环境、文化资源、特色风貌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乡村风貌提升所形成的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群策群力优势转换为发展乡村经济的强大动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增产增收。注重系统谋划,从规划引导开始,将人居环境整治、设施完善、特色塑造与产业发展结合推进,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四)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积极推进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和实施。完成3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建设;多渠道整合资金,推进传统村落防火等防灾减灾设施和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开展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和建档申报,精准核定保护对象;推动传统村落各类传习场所和基地建设,促进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传承利用;将传统村落作为农房管控的重点区域,按照保护规划来管控建设行为。组织开展村落之外的传统民居调查摸底,探索建立单栋保护机制。
三、实施步骤和工作程序
(一)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下达年度项目计划、资金,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推动20-年第一批农房特色风貌塑造项目开工建设。
2.实施阶段。原则上20-年6月30日前基本完成第一批农房特色风貌塑造任务,11月30日前基本完成第二批农房特色风貌塑造任务。组织开展2次乡村风貌提升初期评估。开展农房管控专项督促指导,进一步夯实各级各部门职责。适时召开全市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推广经验做法。
3.验收阶段。开展全域基本整治、农房特色风貌塑造、农房管控等工作验收评估。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谋划2022年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程序。
采用“八步工作法”组织实施。
第一步:开展摸底调查,制定工作计划。第二步:编制规划设计方案。第三步: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第四步:开展村庄“三清三拆”环境整治。第五步:推动村庄基本公共设施建设。第六步:开展特色风貌塑造。第七步:落实农房管控要求。第八步: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四、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积极筹措本级财政资金,压实县(区)政府筹资责任,鼓励和引导群众自筹、社会资金以及金融资金参与。
(二)自治区补助标准。20-年,全域基本整治按照1万元/村标准进行补助;农房特色风貌塑造按照万元/栋标准进行补助;20-年第一批任务于20-年6月30日前完成的,给予万元/栋奖励;第二批任务于20-年12月31日前完成的,给予万元/栋奖励。
(三)市本级补助标准。20-年,全域基本整治按照万元/村标准进行补助,对全市-年上半年尚未安排预算的1407个村庄予以补助,根据财力情况在下半年预算调整或2022年预算安排。农房特色风貌塑造按照1万元/栋标准进行补助。
(四)其余缺口资金由县(区)筹措,资金筹融资方式由县(区)自行选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部门要将乡村风貌提升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作用,研究制定年度计划和文件政策,组织检查指导和工作考评,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市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区)要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本县(区)乡村风貌提升建设,确保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二)整合资源投入。要按照项目主体不变、资金渠道不变、使用性质不变、管理权限不变的要求,统筹整合各部门适用项目及资金集中投入乡村风貌重点区域,着力推动“四化、五网、六改”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着力拓宽投资渠道,充分挖掘政策性金融支持、社会投入等潜力,减轻筹资压力;要探索“增减挂+、低效闲置资产利用+、农村集体资产开发利用+”等筹资模式,用好用活政策支持;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共建,多元投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指导服务。会同规划设计单位、建筑企业和各成员单位组建乡村风貌提升技术指导组,经统一培训后开展巡回指导。通过网络培训、视频培训、实地教学等方式加强业务培训,每一位具体操作实施的工作人员熟悉乡村风貌提升的政策文件、技术要领培训等,提升基层管理和技术水平。加强农村工匠指导培训,推动技术下乡,探索建立农村工匠自治管理新模式。
(四)严格检查考评。按照自治区乡村风貌提升、农房管控等初期考评和验收考评细则,全年完成2次左右初期评估,强化考评结果在乡村振兴考评等相关考评中的运用,对初期评估获得全区优秀的县(区)给予通报表扬。加强推进过程中组织模式、改造风格、建设质量、综合成效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及时纠偏,确保建设质量。
(五)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等渠道以及召开群众大会、发放致群众一封信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发动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模式和典型案例宣传引导,向群众宣传乡村风貌提升的重要意义,提升群众认可度、参与积极性。
(六)注重长效管护。建立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强化村规民约的管控作用,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新乡贤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选优配强乡村建设主力军和精兵强将,发挥乡镇书记、镇长和村支书、主任的“头雁”带领作用。引导基层落实“门前三包”、领导党员干部分片包干制度,保障乡村风貌提升持续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