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在2024年打造强省建设县域范例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市财政局在2024年打造强省建设县域范例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献,也为我们强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财力保障,做好新时代新征程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财政部门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主题教育不断取得新成效,全力做好聚财、理财、生财文章,奋力建设“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的现代化新**。

一、坚持人民至上、保重点惠民生,筑牢财政安全运行防线

一是兜牢底线,持续改进民生福祉。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全力支持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持续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兜牢兜实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建立常态化“三保”运行监测机制,确保“三保”支出足额、精准、按要求保障到位,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持续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全力以赴促进共同富裕。

二是统筹发展,强化基层财力保障。修订完善《基层财政工作考核办法》,新增财源建设、闲置资产盘活等多个考核事项,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调动区镇街积极性。每月实地走访区镇街,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切实了解当前区镇街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将上级最新政策及工作要求第一时间传递到镇街主要负责人,做到有的放矢,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切实提高镇街财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夯实镇街会计工作基础。开展区镇街财政体制调研,从强化区镇街收入主责意识入手,调整完善收入分成办法、合理确定支出基数,科学划分事权上划事项,优化区域差异系数,合理划分市级与区镇街的支出责任,促进区镇街协同发展,提升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制定出台《2023—2025年区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方案》,按照“合理划分收支、基本分成与奖励分成相结合、保障基本运转、促进区域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激发区镇街抓财源建设和经济增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强化监督,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牵头拟定了**市财会监督工作方案,着力提升全市财会监督工作效能,通过加大重点领域财会监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63个部门、25个区镇街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整治行动,让财经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为规范财经秩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有效提升财会监督威慑力,进一步健全财政职能,维护财经秩序,确保财政资金合理、高效、安全使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切实兜牢债务风险防控底线。

二、坚持改革创新、加强财政管理,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在强化财政收支预算管理上抓主动权。推动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从制度层面上全面规范部门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解决问题、补齐短板。推进零基预算、绩效预算,严格预算准入关口,建立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评估机制,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采取“综合+单项”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各部门的支出实际、物价水平、资产配备等情况,设定更为公平的部门运转保障标准,合理界定保障范围。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能支出”的原则,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五项经费”只减不增,腾出财力保重点;坚持“非必要不安排”原则,严格控制新增政策项目支出,对预算支出精准分类,实施“红黄绿”预警管控,切实做到“花钱需问效、高效多安排、低效需压减、无效必问责”。通过优化2024年预算编制,彻底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多做“雪中送炭”、少做“锦上添花”,控制政府投资项目及规模,按照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原则,对投资规模和预算安排额实行“双控化”管理,考虑新上项目和延续性项目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科学、客观、精准论证确定民生工程布局、规模、数量和投资等因素,坚决杜绝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构建综合预算评审机制,积极创新探索部门预算编制评审新模式,重点论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科学性,建立部门预算评审全覆盖与财政重点评审相结合的预算评审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及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等文件要求,围绕组织财政收入、政府预算统筹、全过程绩效管理、地方债务风险等16项内容,制定全市财政收支预算管理措施,大力压减一般性、非刚性支出,从严从紧控制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落实上级政府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对涉及楼堂馆所、形象政绩工程及部分上级明确禁止的社会事业项目、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一律不纳入预算。

二是在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上谋新思路。把绩效理念全面嵌入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发挥预算评审和事前绩效评估源头把关作用,未按规定开展事前评估或评估不充分、结论不支持的项目不得纳入项目库,不予安排预算。拟定分行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导部门设置绩效目标、绩效自评指标。通过市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暂行办法,倒逼部门增强绩效意识、强化绩效理念。构建从评价通知下达到报告反馈管理闭环,倒逼各方强化责任、质量及时间意识,提高绩效管理效能。全面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在预算编制中将成本指标列为绩效目标中的一级指标,共完成1000余个项目绩效目标审核修改工作。结合财政支出标准,抓实抓细成本绩效,对绩效监控发现偏离成本指标的项目,暂缓、停止拨款或回收资金,统筹用于其他必保重点支出。

三是在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上求新突破。创新打造了**市智慧型国有资产动态化管理大数据平台,全面梳理并录入2005年以来全部的13大类城市公共资产数据,资产总量达333亿元。联合国资、自然资源、商务等部门,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互通,成功构建了6大类资产模块,全面摸清资产家底,系统内录入确权海域12.4万公顷、土地695万平方米、森林6381公顷、矿产3处、水库141座、河流39条等数据,努力实现贯穿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入、绩效、报告等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资产管理新突破。将发展楼宇经济作为资产盘活招商的重点突破口,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将闲置资产盘活情况纳入区镇街和国企考核指标体系,全面激发区镇街和国企积极性,切实做到以存量换增量,以经营换收入,确保国有资产实现资本化、收益化。加强闲置资产盘活力度,将闲置资产盘活纳入三区及国企考核,全面压实闲置资产盘活主体责任,累计盘活闲置楼宇10.5万平方米;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修订、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出租管理的实施意见》等4个文件,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提高资产配置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最大限度发挥资产效能,全面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三、坚持精准施策、加强财源建设,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大抓经济工作导向,支持产业发展。全力聚焦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海洋经济。强化前瞻性考量和战略性布局,围绕“5+2”七大产业链、八大产业园区建设和区域块状经济培育,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链式思维,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支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推动全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财金融合支持手段,利用财政资源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对农业、文旅康养、房车等重点培育产业加大信贷支持,搭建起“初始培育—— 突破提升—— 成熟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产业培育链条。围绕“九项重点任务”,开展事前论证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整合优化前期出台的财政扶持政策,统筹上级转移支付、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以有限财力争取最好效果,当好**区域块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剂”。

二是坚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发展。坚持并联思维系统性整合财政惠企政策资金,综合考量项目性质及资金用途,将中央级、省级、**级及全市应拨付惠企政策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全盘考虑。聚焦优势产业、优势区域,惠企政策向具有引领作用的头部企业倾斜,着力扶持品牌塑造、技术提升、数字赋能等系统性工程。推进惠企政策资金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对企业财税贡献、社会效益等开展全方面评价。加大对重点税源贡献企业激励力度,对地方级纳税过千万企业予以奖励,为民营企业送上“真金白银”的支持,进一步激励龙头企业攀高进位、做大做强。依托挂包服务企业、结对服务七大产业链企业机制,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政策宣讲活动,扩大涉企政策知晓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坚持争取试点先行,加强财源建设。坚持常态化向上对接,全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试点先行,结合**区域块状经济中海洋、零碳、核能综合利用等符合省级“十强”产业范围的重点产业项目,加大海洋经济重大专项财政资金争取力度,支持全市突破发展海洋经济和产业强市建设。紧盯财政政策体制改革动向,立足**实际,提前研究关于收入分享、债券分配、体制上解以及事权与财权划分等方面的建议,全力争取上级政策及资金支持。密切关注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发展及高质量发展县等政策,认真研究**条件较为成熟的事项,联合相关部门总结提炼申报领域的典型经验做法,争创更多改革试点、示范任务及优惠政策落地**。坚持用好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招”,突出创新型引领导向,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加快建立现代预算管理制度,补齐管理制度短板,助推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财税改革重大任务,当好改革“破冰船”,努力争创在全省具有引领效应的财税改革品牌。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47 3038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