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书记、局长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座谈会上的主题研讨发言材料整理4篇

爱国 分享 时间: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推动工作落实,促进部门协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创新实践。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党组书记、局长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座谈会上的主题研讨发言材料整理相关资料,供您学习参考!


党组书记、局长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座谈会上的主题研讨发言材料汇编(4篇)

目录

1.以学夯基凝心铸魂有效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2

2.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文艺高峰的行动指南 13

3.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23

4.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33

以学夯基凝心铸魂有效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总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对各级党委(党组)加强对主题教育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为全党开展好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总工会党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结合工会自身特点,系统谋划、周密部署,创新举措、精准发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把握,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在理论学习上做到更加入脑入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所在。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我们这么大一个党,领导着这么大一个国家,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这个艰巨任务,全党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实现全党思想、意志、行动的统一,最根本的就是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全党。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也是政治组织。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是工会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全面系统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提高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总机关举办读书班,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时间、集中地点,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重要文献资料;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领学促学作用,通过领导干部领学、专家学者辅导、地方工会经验交流等形式,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努力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

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围绕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创新时代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的行动指南。全总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进行了全面梳理,编印了《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等作为主题教育的专题学习资料,引导党员、干部把全面学习和重点学习结合起来,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谋划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路举措。

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一"重要指示。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对广大劳动群众寄予殷切期望,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执政理念,充分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的真挚情怀和对广大劳动群众一如既往的关心关爱。全总党组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一"重要指示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迅即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学习交流,召开全国工会系统、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座谈会等,在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中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

二、在思想引领上做到更加可感可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每次党内集中教育也都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并贯穿始终;要坚持以党内教育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的学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工会承担着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宣讲,巩固广大职工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工会的政治责任,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努力当好"宣传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近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

搭建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网上平台。今年"五一"节前,全总机关主题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专栏同步上线,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五一"重要指示精神等进行宣传报道,让党的创新理论从职工"指尖"传递到"心间"。

开展具有工会特色的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组织"阅读经典好书争当时代工匠"主题阅读交流活动、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组织来自生产一线的劳模工匠进校园、进班组,运用线上微宣讲、视频展播等形式,向广大职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增进广大职工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发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支部书记云党课"、"感悟真理力量·领学经典名著"读书荐书等系列直播活动,举办"学用新思想建功新时代"Vlog大赛活动,用好"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学习强会"和全国工会电子职工书屋等线上平台,向广大职工展示各级工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供各单位借鉴学习。

三、在调查研究上做到更加走深走实

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重要内容,是这次主题教育的一个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加强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基层和职工遇到的实际困难,是履行工会职责使命、做好工会工作的内在要求。我们不断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更好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各行各业、厂矿企业、车间班组进行大调研、大走访,真诚倾听职工呼声、真实反映职工愿望、真情关心职工疾苦,使调研的过程成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

加强对调查研究的统筹规划。坚持把主题教育调研与筹备召开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调研、年度重点课题调研统筹安排、一体推进,印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工会大兴调查研究的具体措施》,制定《XXXX年全总机关大兴调查研究课题计划》,做到党组、书记处同志人人有课题,机关单位家家有任务。建立调研计划机制、审批机制、落实机制、监督机制,绘制调研全景图,明确调研什么、谁来调研,细化什么时间、去哪儿调研,防止扎堆调研。

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全总党组、书记处同志带着问题、带着课题,分赴各地调研走访,与一线产业工人、劳模工匠以及外卖小哥、快递员、货车司机等职工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实打实解决问题。全总派出X个赴基层蹲点工作组XX名干部,与职工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听取基层呼声、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寻求破解之道。

高效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应用。针对调研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全总相关部门和地方工会及时研究,形成推广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对各地工会调研掌握的情况,及时沟通了解、共同研究对策、加强工作指导,努力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在检视整改上做到更加有力有序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都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都是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专门成立了整改整治组和干部教育整顿组,切实加强政治教育、党性教育,严守规矩、严明法纪,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努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职工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在检视问题上立起高标准。围绕这次主题教育要着力解决的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X个方面突出问题,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列出问题清单,从根子上找原因和差距。召开全总机关主题教育征求意见座谈会,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的问题、影响新时代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特别是职工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等,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在推进整改上坚持重实效。坚持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查和改贯通起来、破和立统一起来,把问题整改整治作为促进工会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推进整改。对能立行立改的即时整改,一时解决不了的明确具体措施、整改时限、责任分工,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对长期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对需要阶段性完成的整改任务,实行项目式管理,对账销号。

在教育整顿上落实严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要在主题教育中抓好机关和系统内干部队伍教育整顿。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紧紧抓住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这个重点,强化廉洁教育、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印发全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办法、全总机关开展纪检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方案,召开全国工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全总机关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通报典型案例,将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与主题教育检视整改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

五、在服务大局上做到更加见行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以党的中心任务为中心任务,把工会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推进,是工会的光荣传统。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这对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坚持边开展主题教育、边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积极组织职工建功立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以职工创新创造成果助推高质量发展。发挥全总牵头抓总作用,聚焦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系统谋划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思路和举措,研究制定深化改革的意见,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着力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探索实施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管好用好职工教育经费,推动提升各类主体特别是企业开展岗位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推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鼓励更多职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助力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筹办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成功举办第一期劳模工匠创新培训营,XXX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参加;扎实推进工匠学院建设,建设各级各类工匠学院近XXX家,借助线上平台参加学习培训的职工累计达X亿人次。

用心用情做好维权服务工作。启动全国工会就业创业系列服务活动,开展工会就业创业服务公益计划,深化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开展订单式培训。创新"阳光就业暖心行动",对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优先提供指导服务。指导企业依法开展集体协商,着力增加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劳动报酬,推动保障职工权益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研究制定深入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在近两年吸纳XXXX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快构建以精准帮扶和普惠性服务为重点的工会服务职工体系,加强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监测预警和帮扶救助力度,继续做优做强送温暖、金秋助学、阳光就业、职工医疗互助等服务项目,有效发挥万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作用,切实增强工会服务职工实效。

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一手抓防范化解,加强劳动关系发展态势监测和分析研判,加大劳动争议和纠纷的调处力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职工队伍稳定突出风险,经常性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真正把劳动关系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手抓引领构建,充分发挥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法院+工会+人社+司法"四方联动机制、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等机制作用,深化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我们要继续开展好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更大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文艺高峰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入系统阐述,是1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新时代非凡十年,让我国发展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制度保证更为完善、精神力量更为主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实现这一伟大使命,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高峰,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

加强理论武装,在"两个结合"指引下奋力铸就新时代文艺新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怎么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化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XX,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X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XXXX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用专门的章节论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对"两个结合"作出深刻阐发。今年X月X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从文化使命和文明创造的高度,对"两个结合"作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论述,系统阐明了"结合"的前提、结果、价值和意义,雄辩地揭示了"两个结合"的逻辑必然、实践规律和成果形态,特别是明确了"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从而为开拓文化创造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铸就文艺新辉煌提供了根本指引。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推进"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过程。创作推出植根中华文化沃土、标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优秀作品,是"第二个结合"在文艺领域是否得到落实的重要衡量依据。近年来,电视剧《觉醒年代》、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民族歌剧《沂蒙山》等作品既深度开掘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具有的美学内涵,又自觉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以既现代又传统的交融性美学风格征服了无数观众。文明的根脉延续得多么深远,艺术创造的前景就会有多么辽阔。文化的传承发展多么深刻,艺术创新的成果就会有多么丰硕。"两个结合"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宝贵密钥。创作是文艺工作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创新是文艺创作的生命线。对于文艺工作而言,践行"两个结合"最根本的就是铸牢思想之魂、深植文化之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铸就新时代文艺新辉煌。

聚焦创作生产,推出更多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精品佳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文明深植文化自信之根,文艺点亮文明传承之灯。一个国家的制度形态、社会形态离不开文化形态的支撑彰显。文化文明因国家制度、治理体系而有所依托,制度体系因文化文明而得到彰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相得益彰。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也离不开文艺所提供的精神引领、支撑和滋养。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从《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到《江格尔》史诗,五千余年中华文明史上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犹如一座座高峰,矗立在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地之上,给人以思想启迪和心灵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论述,准确描绘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文明坐标,鲜明揭示了我国文艺根之所在、魂之所系,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指明了更深远的根脉源流、确立了更宏阔的发展前景。从中华文明的整体特性看,突出的连续性为新时代文艺创作夯实了深厚的历史根基,突出的创新性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提供了充沛的生机活力,突出的统一性为新时代文艺创作确立了多元一体的稳定格局,突出的包容性为新时代文艺创作开拓了交流融合的文化空间,突出的和平性为新时代文艺创作赋予了深邃博大的人类情怀。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看,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这就决定了新时代文艺创作不能割断血脉、虚无历史,更不用以洋为美、以洋为尊,而必须植根中华文明传统,紧跟时代奋进步伐,秉持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做到知所从来、有所依归,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交流交融、和而不同,不断开辟新境界、铸就新辉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任何文明创造都无法脱离具体的时代条件。文艺只有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回答时代提出的课题,遵循时代发展的逻辑,灌注时代的情感温度,才能在时代进步中不断铸就新辉煌。广受好评的人文纪录片《中国》、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民族舞剧《醒·狮》等优秀作品,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现代审美内涵,艺术地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广泛而深刻的伟大实践,也是人类文明史上宏大而独特的创新创造。一曲曲"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慷慨壮歌,一幕幕"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场景,一个个"也同欢乐也同愁"的动人故事,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和无尽的源泉。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当树立大时代观、大文明观,用创作实践贯通时代主题和文明底蕴,从创作理念、表现手法、美学精神、艺术风格和评价标准等层面用功发力,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气度,将其转化为精彩的故事、典型的形象,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各艺术领域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促进交流互鉴,彰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艺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蕴含着人类文明进步所依赖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人类文明好似百花齐放的园地,又如百舸争流的江河,其发展道路是开放的、宽阔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而长盛不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始终保持对外来文化的尊重、吸纳、融合。佛教产生于古印度,汉代传入中国后,在同我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融合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更是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深刻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进一步彰显出中华文明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精神气质。

文明之美集中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之中。文艺既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上,中国音乐、绘画、文学等都曾通过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而得到发展。现代以来,我国文艺和世界文艺的交流互鉴更加丰富。鲁迅、梅兰芳、徐悲鸿等文学艺术大师都是文艺交流互鉴的践行者、推动者和引领者。白话文、芭蕾舞、管弦乐、油画、电影、话剧、摄影等,都是借鉴国外又进行民族创造的成果,代表了外来文化本土化的成功案例。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的芭蕾舞、电影等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文艺对世界文艺的学习借鉴更加广泛,从中受益良多,很多年轻人喜爱的街舞、说唱表演等艺术形式,兴起于国外,传入中国后,拓宽了我国文艺创作的思路和视野,推动了中国文艺的创新发展。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做到洋为中用、开拓创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才能不断开辟艺术创造的新境界,让我国文艺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更强大的感召力。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文明推进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如何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发展模式,探索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关乎人类命运和文明进程的重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等历史迷思,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国际社会希望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渴望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文艺是世界语言,文艺交流是世界感知中国的心灵通道。优秀的文艺作品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民族特性、审美精神,表达着中国文化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有效载体。今年X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习近平总书记邀其共赏一曲《高山流水》,就蕴含着中国人对知音文化的精神追求。《流浪地球》系列之所以在全球引起关注,就是因为其以电影语言表达了中华文明的家国情怀,传递了中国人对人性和生命的理解,用"中国式科幻"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担当和世界意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用艺术的独特方式让各国人民在审美过程中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感知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发挥"两个优势",为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高峰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艺是时代进步的号角,也是文化创造的脉动。从历史上看,新文化的第一声啼鸣往往发自于文艺。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标识着一个时代文化成就的高度。文艺创作是创造性劳动和复杂的精神生产。推出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文艺人才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作品和人,构成了文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最基础的要素,是文艺创作观、评价观、价值观最重要的内容。自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高峰,最根本的在于创作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优秀作品,最关键的在于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的文艺人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艺事业的舞台无比广阔。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提升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从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中提炼主题、萃取素材,用艺术的方式把中国故事讲生动、把中国道理讲透彻、把中国理论讲清楚;要秉持开放包容,树立广大而深远的艺术眼光,自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促进外来艺术本土化;要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提高创作质量,多出精品力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用数字化为文艺赋能增效,以新故事、新形象、新旋律、新风格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文艺发展的空间无比广阔,承担的使命无上光荣。我们将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切实把"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深度贯通起来,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力量。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和全国政协党组要求,全国政协机关党组精心部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全国政协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始终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把握人民政协和政协机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职责使命,广泛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一、深刻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写进党章、载入宪法,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著作选读》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历史进程。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XX年的伟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科学体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这一科学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著作选读》所收入的著作,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在、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集中反映了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全方位、立体式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历史贡献。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流、发时代之先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世界性贡献。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参加的政治组织,加强科学理论武装是凝心铸魂、强基固本的必然要求,是正确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们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人民政协和政协机关工作的总纲,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正确政治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就人民政协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阐明人民政协性质定位、使命任务、履职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人民政协、怎样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作出重大部署,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明确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习近平著作选读》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六十五周年大会、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七十周年大会,在两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中关于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篇目,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党的二十大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落到实处。

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等X个方面,全面深刻总结党领导人民政协工作的宝贵经验,为我们明确了政协履职的原则要求和着力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根和魂,是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我们要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大政治规矩,全面、系统、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工作谋划、职能履行、自身建设等各方面,贯穿到人民政协和政协机关全部工作之中,切实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要清醒认识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是事关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重大原则性问题,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深刻把握人民政协制度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始终在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范围内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真正学深悟透、全面贯彻落实。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重要要求,通过政协制度有效运行,把更多人团结在党的周围,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三、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并从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X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大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作出重大部署,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要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关于"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发扬人民政协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优良传统和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资源优势,发扬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的宝贵经验,发挥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机关理论学习中的示范作用,实现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服务全国政协履职相互促进,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以学铸魂,做到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机关的意识。"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全国政协机关是服务保障全国政协履职的政治机关,机关党员、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我们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切实做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紧密联系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紧密联系新时代XX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领悟这一重要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以学增智,提升能力本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强素质、提能力、增本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要在全面系统把握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有针对性地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解决好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努力做到认识问题站得高、分析问题看得透、开展工作做得实,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

以学正风,锤炼过硬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在主题教育中抓好机关和系统内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中央办公厅印发专门工作方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党规党纪,持续推进全国政协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机关干部队伍教育整顿。要聚焦"强化政治忠诚、整顿突出问题、健全严管体系、建设模范机关"的目标,加强对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教育、党性教育,严守规矩、严明法纪,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落实"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争当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以学促干,激励担当作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要聚焦主题教育重点,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持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努力实现思想上有新感悟、政治上有新升华、工作上有新提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和全国政协党组的要求,通过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提高议政建言的质量、凝聚共识的能力、民主监督的水平。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计划性、体现超前性、把握系统性、强化创新性、提升针对性、注重实效性,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充分发挥机关服务全国政协和政协委员履职的作用,广泛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研究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强调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XXXX年X月XX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这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一、切实增强国家水网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家水网建设,多次深入国家水网工程实地考察,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XXX月XX日,总书记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作出系统部署,强调要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XXXX年X月XX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强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再次明确要求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XXXX年XX月XX日,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水利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确保国家水网建设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人口经济发展布局不匹配的问题突出。水资源的承载空间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必须适度超前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跨流域跨区域科学配置,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和供给能力,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相均衡,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更高标准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安全是生存的基础性问题,要高度重视水安全风险,不能觉得水危机还很遥远。特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突发性、反常性、极端性、不可预见性日益突出,突破历史纪录、颠覆传统认知的水旱灾害事件频繁出现。比如,XX郑州"X·XX"特大暴雨最大小时降雨量突破了我国大陆气象观测记录历史极值;XX至XXXX年冬春季节,珠江三角洲发生XX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XXXX年珠江流域北江发生XXXX年以来最大洪水;XXXX年长江流域发生XX多年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充分发挥超大规模水利工程体系的优势和综合效益,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安全运行。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水利部门深入实施水生态保护治理,推动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但仍有一些地区经济社会用水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导致水质污染、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等水生态问题,河湖水域空间保护、生态流量保障、水质维护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依然面临严峻挑战。水是维系生态系统的基础性与控制性要素。必须系统谋划水资源优化配置网络,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既保障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又实现"还水于河",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二、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总体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做到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要坚持遵循规律,研判把握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科学确定工程规模和总体布局。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国家水网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坚持立足全局、保障民生,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坚持人水和谐、绿色生态,坚持系统谋划、风险管控,坚持改革创新、两手发力,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到XXXX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XXXX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水网建设的决策部署,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结合江河湖泊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

着力构建国家水网之"纲"。以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排水通道为"纲",重点解决国家层面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实现大尺度的空间均衡。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已超过XXX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亿人。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先后开工,引江济淮一期工程、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实现重要节点目标,逐步构建南北、东西纵横交错的骨干输排水通道。要继续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抓紧完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加快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实施中线防洪安全保障工程,积极推动东线二期工程立项建设,加强西线工程前期论证。加快建设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以及大江大河大湖防洪治理骨干工程,加快实施重要江河堤防达标提质升级和河道综合治理,增强流域间、区域间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巩固拓展重要江河洪水宣泄能力。加强重要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打造河湖绿色生态廊道。

着力织密国家水网之"目"。以区域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重点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要加快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区域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推进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和引调排水工程建设,高质量推进省级水网建设,持续推进市县级水网建设,因地制宜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网络,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及小型工程规范化改造,提升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格局。加强现代化灌区建设,围绕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结合国家骨干网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

着力打牢国家水网之"结"。以具有控制性地位、控制性功能的调蓄工程为"结",这是水流集蓄、中转、再分配的枢纽,重点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要加快推进控制性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综合考虑防洪、供水、灌溉、航运、发电、生态等综合功能,加强流域水工程的联合调度,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实施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充分挖掘现有水源调蓄工程供水潜力,增加水资源储备能力和水流调控能力,实现多源互补、多向调节。加快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海岛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增强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推进蓄滞洪区建设,及时有效地发挥分蓄洪水作用。

三、加快完善国家水网建设体系构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十四五"时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要求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汛期降水占全年XX%至XX%,南北方差异明显。未来很长一个时期,水资源短缺问题仍将十分突出。要围绕保障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开源节流并重,采取"控需、增供"相结合的举措,在深度节水控水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水源工程,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水资源互济联调。

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的复杂深刻影响,从安全角度积极应对,全面提高灾害防控水平,守护人民生命安全。洪涝灾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显著提升,江河中下游平原、三角洲等受洪涝灾害威胁仍较严重,与洪涝灾害的斗争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进一步优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布局,综合采取"扩排、增蓄、控险"相结合的举措,构建由水库、河道及堤防、分蓄滞洪区组成的现代化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科学提升防御工程标准,筑牢防御洪涝灾害防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近年来,通过实施河湖生态环境复苏行动,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永定河连续X年实现全线通水,滹沱河、子牙河、大清河等一批断流多年的河流实现全线通水,白洋淀生态水位达标率XXX%,人民群众享受到了绿水长流、鱼翔浅底的美好生态环境。河湖生态问题具有长期性、累积性,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任重道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流域上中下游,兼顾地表地下,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大力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

四、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规划国家骨干网和省市县水网建设,坚持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推进安全发展。提升水安全保障标准,高标准建设国家水网工程,对已建工程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水网整体安全性。加强水安全风险防控,以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风险防控为重点,建立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等全链条管控机制,健全国家水网工程安全防护制度,确保水网工程安全运行、运行安全。加强水网统一调度,发挥水网运行整体效能,增强系统安全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实现绿色发展。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国家水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合理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建设节水高效水网工程。加强水网生态调度,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加快智能发展。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同步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打造全覆盖、高精度、多维度、保安全的水网监测体系,强化对物理水网全时空、全过程、全要素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前瞻性预演,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分遥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实现国家水网调控运行管理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提升水网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和水平。

统筹融合发展。加强国家骨干网和省级水网的衔接和互联互通,有序推进省市县水网协同融合,优化市县河湖水系布局,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配"最后一公里",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水网与现代农业、水电、航运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发挥水网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

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水网建设管理体制,探索投建运营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符合条件的水网项目建设运营。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相适应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积极开展国家水网建设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水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联合调度等科技进步。

加强廉洁建设。紧盯水利工程招投标、水利工程项目审查审批、水利建设市场资质审批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进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特约廉洁监督员现场监督,做好项目建设参与方签署廉洁协议工作,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水利资金管理使用、水利建设市场资质管理等重点领域监管,确保国家水网工程建成精品工程、绿色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

国家水网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开拓进取、苦干实干,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47 406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