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

云海 分享 时间:

强调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呼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倡导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学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

尊敬的X副委员长、X先生、各位专家、各位校长同仁,大家上午好!首先我对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次论坛的召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改革方针政策的切实体现,也为探讨和交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搭建了平台。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因材施教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宝贵经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案例学校。同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为探索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结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智能时代的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使得个性化定制学生成长方案、实现个性化培养成为可能。

持续推进因材施教尚需在个性化教学方式探索和学习成效评价、试点经验、总结和交流推广、质量评估机制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深入研究、深化探索。

首先,在理念方面,要厘清因材施教的本质和内涵。

因材施教是古代圣贤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教育财富,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精髓。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认为,每个弟子擅长的领域各有不同,在德行、言语、做事、政事和文学等方面的能力各有差异;北宋理学家程颐将上述思想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对其加以注释:"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因材施教的理念便由此产生。

今天,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赋予了因材施教新的内涵。因材施教的理念,超出了智育的范围,强调充分尊重学生差异,让他们朝着全面、个性、自由、健康的方向发展,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研究他们的身心发展和认识世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情况。核心价值是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机会,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引导他们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教育的追求越来越迫切,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国家的战略要求,也赋予了因材施教更高的价值立意。学校应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面向不同学生群体开展不同程度、途径和方法的教育教学,进而最大程度地让每个学生群体都能激发学习潜能,提升学习效果。

在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公平追求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否则不仅会影响整体培养质量和人人成才,同时也可能会造成人才培养效率下降和教育资源浪费,不利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

第二,在培养方面,要落实到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案。

美国的著名学者汤姆·林森提出了差异化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响应式的教学方式,其核心理念是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学的构成要素,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过程和评价,以帮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提升。

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实际上也是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方案,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灵活地开展教学设计并及时调整学习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而不是单纯的期望学生依据课程来调整自己。其次,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方案制定要体现学生的学段特点和目标递进性,实现个体化和类型化的统一,同一类型的学生也可以形成共同的方案。相关研究表明,差异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课堂表现和学习体验的结果上来看,学生在接受适当挑战的课堂环境中,在参与群体具有高度同质性的情形下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意义。要发挥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作用。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教师要跟进方案的实施,观察学生变化,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改进。

第三,在保障方面,要加强机制创新和人力资源支撑。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要总结因材施教试点实验项目的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做好因材施教的路径设计与规划,探索学习制度,管理机制和教学组织的创新,完善质量监督和保障机制。

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养。通过教师培训和校本研究,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分层教学、信息化手段应用和学科育人能力,以及教师发现学生兴趣特长,指导学生学习规划,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教师要对自身工作的专业性及专业身份有更为精准的理解和认知,扎实推进因材施教落在实处。

我相信,全体教育界同仁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必将迎来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新的辉煌篇章。

最后,我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47 3932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