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长的演讲【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陶校长的演讲【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陶校长的演讲【第一篇】

此类课程面向艺术类专业学生。学院鼓励艺术类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选修,有一定艺术基础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再学会一个或多个更实用、针对性更强的技能。如FLASH动画设计、广告设计、陶艺制作、油画等。学院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整合各系的公共艺术资源,形成必修与选修相结合、重点与普及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有力推动我院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我院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公共艺术教育目标。

二、依托艺术社团和校园艺术活动,主题共演,有效激发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活力

除了显性课程之外,我院还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即通过艺术社团和艺术活动将艺术教育延续到学生的第二、第三课堂中,围绕公共艺术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同一主题,让学生参加不同的艺术社团活动和校园艺术活动,将有导向性的艺术教育渗入学生课外生活,从而建立起一个艺术教育的网络,扩大素质教育的辐射面。

1.依托各艺术社团的活动,普及公共艺术教育学校成立了合唱团、舞蹈团、相声社、油画社等社团,社团经常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艺术活动,保证了艺术活动的高参与度。清风书画社作为我院历史最悠久的社团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集书法、国画、陶艺于一体的艺术创作型社团,在省级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多次获奖,2008年获无锡市高校十佳大学生社团称号。油画社、相声社、ST秀社荣获2011、2012年度无锡市高校十佳社团。乐陶社学生陶艺作品《紫泷玉》组壶获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优秀毕业设计大赛”银奖。

2.依托校园艺术活动,创新公共艺术教育多年来,校园艺术活动依据“大型艺术活动届次化,届次艺术活动品牌化;中型艺术活动各系化,各系艺术活动专业化;小型艺术活动社团化,社团艺术活动精品化”的原则,探索艺术活动品牌化、专业化、精品化的发展途径。每年的迎新晚会,学院都邀请青年喜欢的明星与学生同台表演;每年的科技文化节和“五四”文化艺术节,学院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几乎全院学生都会积极参加。我们立足学院公共艺术教育的传统与优势,立足艺术活动的实际变化和师生实际需求,不断创新艺术教育形式,让校园艺术活动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我院经常举办经典诗歌朗诵会、专场文艺晚会、大学生艺术团汇报演出、歌手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设计竞赛、书画展等活动,推动公共艺术教育的传承创新,活跃青年大学生校园艺术文化,从而提升大学生素质。2012年12月,在共青团无锡市委主办的无锡大学生十佳歌手总决赛上,来自无锡12所高校的22名选手参加决赛,我院大学生艺术团的姚志鑫同学获得金奖。

3.依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扩大公共艺术教育影响力我院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培养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既遵循艺术教育的客观规律,又进一步扩大了学院公共艺术教育的影响力。我们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与群众共享教育成果,扩大社会影响。第一,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公共艺术教育。我院公共艺术教育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艺术素养,以服务地方文化为指导,以文艺宣传演出等社会实践形式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将优秀的校园艺术文化移植到地方,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本土化、个性化,实现校园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第二,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进行公共艺术教育。青年志愿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增强服务社会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我院公共艺术教育成果的舞台。我院礼仪队受国家林业局的邀请,参加了2012年中国宜兴素食文化节和第七届中国竹文化节的接待工作,礼仪队的仪表仪态受到了中外来宾的高度称赞。

三、依托校园艺术环境,潜移默化,有效形成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合力

1.开设艺术讲座,普及艺术欣赏知识为进一步推动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拓展素质教育的形式,学院根据自身特色,有计划地聘请艺术大师和传统工艺专家开办普及讲座,力求将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前沿设计等艺术教育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如蓝印花布传人吴元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陶艺家吴鸣的《传统陶艺与现代文化》、徐秀棠大师的《雕塑与空间以及中国传统陶艺》、省工艺美术协会马达理事长的《江苏工艺美术的“过去、现在、未来”》、省陶瓷行业协会时顺华的《紫砂茶具的论文写作》、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的《工艺美术的非物质文化申遗》等,这些讲座不仅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2.立足学院实际,建设赋有艺术特色的校园环境。为更好地展示校园的艺术教育特色,我院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上因地制宜,精心营造浓厚的陶瓷艺术文化氛围。特色校园建筑、古龙窑、路边随处可见的陶瓷雕塑、陶器和艺术摆件,各个楼宇走廊墙壁悬挂的艺术名家作品,无不显示着学院的艺术特色。学院营造的艺术氛围,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展现优秀艺术文化,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气息。

陶校长的演讲【第二篇】

论文关键词: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平民教育

经济发展的逐渐深入和国家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使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也使人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教育的现实需求。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作为延伸教育的一种可行又高效的方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辛亥革命不仅使中国的政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学术界同样引起极大震动。中国的教育在此时应势而变,社会教育思潮被引入中国,尤其是1912年社会教育司的设立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教育的发展,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也逐渐发展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概念

王雷教授在《社会教育概论》一书中指出: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在其职能范围内兼办一部分社会教育。具体表现在:“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如人力资源(师资、学生)、物力资源(设施、机构)、文献资源(图书资料)、教育活动等,把学校的教育事业推向社会,通过学校教育的推广与扩充,满足和带动社会民众对教育的需求。”具体地说就是学校不要局限于校门之内,要走出校门和社会接触,将研究得来的结果通俗化、社会化,教授民众,使学术普遍化;同时,要开放校门,欢迎人民群众入校听讲学习、运动、休闲娱乐,充分利用学校设施和资源,使学校教育效率扩张,使民众共享教育资源,促进社会进步。

二、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产生的原因

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究其原因与当时民众的受教育程度、留学人员的推动、政府的有力支持以及知识分子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密不可分。

第一,民众较低的受教育水平。由于清政府多年的积贫积弱,自我封闭,虽然推行了十几年“新政”,但是并未解决“民智”、“民心”问题。当时的社会内忧外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普通人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下,大多数平民未受过任何教育,民众愚昧无知,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样的教育情况,急需社会教育的发展来提高民智,开启民心,把陈腐化的国家变为现代化的国家,转弱为强、转贫为富,而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在当时各种物资缺乏的年代无疑是开展社会教育最好的方式。

第二,留学归国人员的推动。民国初期师资短缺、质量参差不齐,早期留学海外的教育家和爱国人士学习了国外的新式教育,有着比较广阔的思想见识,看到了国外社会教育对于社会改良的重要作用,并对社会教育有一定的研究,比如蔡元培、马宗荣、晏阳初、陶行知等都对社会教育有独到的研究。面对中国的教育和社会现状,他们将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做法引入中国,以期最大效用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推动了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政府提供有力的支持。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部总长时“眼见各国社会教育事业之发达,深信社会教育行政之责任,不仅在教育青年,须兼顾多数年长失学之成人,故草拟官制时,坚决主张于普通、专门二司外特设社会教育司”,在教育部官制中对社会教育司的职责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其中亦涉及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内容,比如通俗教育及讲演会事项、博物馆、图书馆事项等的规定,在此行政机构和行政条例的指导下,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有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保障。

第四,知识分子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受当时内忧外患、国弱民愚的社会现实影响,民国初期的教育家大多怀有对国家和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改良社会、提高民智作为己任,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有利资源开展社会教育,同时又会尽一切努力调动自己的资源做好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事项。

三、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具体活动

民国初期是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一个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很多颇具特色的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平民教育中。由于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不同(城市中大学、中学和小学系统完整,设备齐全,农村则学校较少),当时的平民教育在城市和农村中采用了不同的方式。

1.以城市平民为主体的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

在城市中开展的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主要以高等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为主。主要包括两部分——平民教育讲演团和平民夜校。

平民教育讲演团是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重要力量。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平民教育讲演团主要有两个: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和平民教育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于1919年由北京大学一些爱国进步的学生发起,团员中汇集了当时北京大学大多数学生骨干和积极分子。讲演团简章规定本团团员有轮流出席讲演之义务,讲演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主要向北京市和郊区平民进行讲演。1919~1925年,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在北京讲演的题目约有400多个。平民教育社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部分教职员和青年学生联合发起的,于1919年创办,1922年成立讲演部。同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一样,平民教育社利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师资、学生、设施等从事社会教育活动。

平民夜校是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在城市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民国初期高等学校开办平民夜校现象非常普遍。蔡元培开创的北京大学平民夜校便是典型代表。蔡元培在《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演说词》中提到“鄙人在德国时,尝见彼邦之大学生徒,每天校外出其所长,教授一般工人以实用知识或外国语言。至法国则有所谓平民大学,为大学教员所组织,专在夜间讲演,无论何人均得入校听讲,不因贫富年龄之故稍有歧异。凡此皆所以济教育之不平,而期于普及。”民国九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开办了平民夜校。他在开学日演讲中提到“今日为北京大学平民夜校开学日,此事不惟关系重大,也是北京大学准许平民进去的第一日。从前这个地方是不许旁人进去的,现在这个地方,人人都可以进去。但是大学中人有受教育的权利,还不够,还要全国人享受这种权利才好。所以先从第一步做起,开办这个平民学校,住在大学附近的人家,也把他的子弟送去求学,现在竟有四百人……实在好极,也算不负办平民夜校的热心。”北京大学平民夜校的开办开创了高等学校开办夜校的先河,使一般平民有了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学校利用夜间对一般平民进行识字教育、生计教育等,使广大平民的教育水平得以提高。

平民教育讲演团和平民夜校是高等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重要体现,它们的出现使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成为当时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的发展。

2.以农村平民为主体的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初期主要以城市为主,后来逐渐向农村转移。农村的平民教育活动主要以讲演和平民学校为主,既有高等学校组织的活动,亦有教育家在当地创办的平民学校。

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不仅仅在城市展开活动,1920年春假开始,他们逐渐到农村进行讲演,而后几年其他的平民教育团体也开始转向农村。他们利用乡村小学、庙会、寺院、村头场地等进行讲演,并备有书报,任人观览。

平民学校也是当时学校办理社会教育的典型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晏阳初的乡村平民教育、梁漱溟的乡村乡学以及陶行知的乡村平民教育。晏阳初将平民教育的实施方式分为学校式、社会式和家庭式,其中学校式的平民教育又分为乡村小学、初级平民教育、高级平民教育、成人补习学校、生计巡回训练学校、育才学校。这些学校不仅仅面向在校学生,更多地面向普通大众。晏阳初强调,要贯彻社会教育的实施,必须将民众进行有效组织,并借学校来推动,以强化学校的社会教育责任。梁漱溟在《村学乡学须知》序言中指出“村学乡学在这里不仅是一个机构,并且是一个团体,它包括学长、学理、理事、教员,以及一村中或一乡中男女老少人等……我们以一村之众为村学学生,以一乡之众为乡学学生”。他在村学乡学中实行的教育大部分以成年农民为教育对象,同时也有部分儿童青年。村学中有男子部和妇女部供成人学习,基本课程有识字、唱歌和精神讲话。还设有高级部,供受过四五年以上教育的青年学习,把他们培养成乡村事业干部人才,主要学习史地和农村问题研究。另外还有针对成年人的训练班,比如师训、蚕桑、植棉、自卫等。由此可以看出,村学乡学虽是一所学校,但是其教育对象是所有社会大众,其办理社会教育功能可见一斑。另外,梁漱溟一直主张学校应特别重视教育推广工作,学校应该成为地方社会的中心,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大门之内,这也是梁漱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民国十三年陶行知等人成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计划以农民为主要对象,推行乡村平民教育。他认为学校教师是改造农村生活的灵魂。民国十六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学校,专门收取农家子弟入学。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在课余时间由教师带领去为附近农民讲故事,教他们识字、阅报等。民国二十一年陶行知又在上海与宝山之间创办山海工学团,与学校密切合作,建立幼儿团、儿童工学团、棉花工学团、养鱼工学团、妇女工学团等,让失学儿童和成人接受教育。陶行知利用学校办理社会教育的做法使后来很多学校纷纷效仿,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发展。

四、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对于当代学校办学的启示

随着终身教育观念普及,学习化社会到来,人民大众对于教育的渴求与日俱增。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民国初期轰轰烈烈的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给现代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提供了诸多启发。

第一,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制度的一环。国家应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校兼办社会教育进行推广。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制定兼办社会教育的方案、人事管理、财务等,对教师加以长期教育训练,使兼办社会教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

第二,学校应加强与社区的结合。学校周围通常聚集有社区,学校应与社区充分结合,兼办社会教育。一方面,学校应利用社区资源,结合社区文化,与社区保持密切联系,对社区开展相关社会教育,比如休闲娱乐、环境、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还可对学生家长开展亲职教育等。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比如家长会资源等,协助各项社会教育活动制定规则、推广、评比等。

第三,农村的现实决定了农村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任重而道远。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已大幅提高,但是跟城市相比,农村仍有大批未受过教育或只受过几年教育的成人存在,未成年人中辍学率也高于城市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农村缺少高等学校,中小学师资设备等较于城市来说又比较少,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供师资、资金、设施等方面的保障,使农村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得以顺利进行。

陶校长的演讲范文【第三篇】

陶晶莹

陶子出生在台东的苗栗,这是个比较偏僻的地方,远离了大都市的喧嚣。在这块纯净土壤长大的陶子从小是个非常安静的孩子,不哭也不闹,到了一岁多还不会叫爸爸妈妈,以至于妈妈一度怀疑她是个哑巴。陶爸爸和陶妈妈是做主持、播音工作的,而且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建树。陶妈妈有三个千金,老大晶晶 ,老二晶洁,最小的就是晶莹。

童年时,由于和两个姐姐年纪差得太多,小小的陶子和她们总是玩不到一起。两个姐姐出去玩,总是把陶子一个人丢下;或者,在两个姐姐无聊的时候,小陶子才会被准许和她们一起玩―当姐姐们披着床单把自己打扮成高贵美丽的公主时,陶子永远是跟在后面的小婢女,渺小、卑微,乖乖地听别人的指挥……

稍微大了一些,由于父母工作调动,还在上国小的陶子回到了台北―全台湾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但是这个全新的环境把安静的陶子吓坏了!

看到那些女生骂脏话、打架,陶子快疯掉了,她实在不清楚原来平静如水的世界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陶子苦闷极了也惊慌极了,但是爸爸妈妈忙着工作,姐姐们又忙着念书,没有人可以商量,没有人可以依赖,只能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完成全新的自我蜕变。在这种复杂环境中,聪明的陶子被迫快速地成长了起来,并在适应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日后的个人特质―活泼、讲正义、爱打抱不平。

后来考上了中山女中,初中三年级,陶子当上了班长。班上出了事,陶子甚至绕开老师,把门一关,站在黑板前,桌子一拍眼睛一瞪,私自训诫全班同学,好一个厉害的小班主任!至今陶子的中学同学还记得当年那个神气的她。高中二年级,陶子拿到新诗创作第二名,直至打败全台湾最好的女子中学―北一女中,获得全台湾朗读冠军!

要知道,这有多不容易,北一女中历史悠久,不少的名人名媛都是毕业于这所名校。这其中的种种辛酸,陶子至今还记得。刚入学校,一开始因为人老实,不敢讲话,又是从偏远地方转来的学生,于是自然受到排斥、欺负。可能有很多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大部分人选择了反抗。但陶子呢?明明受了伤却可以忍一天都不讲,把一切委屈都一个人承担,等到无人之时再偷偷地舔自己的伤口;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印象中唯一的一次反抗,是被叫到台上跳山地舞,实在是太过丢脸了,陶子无法想象自己上台后的表现,在台下哭得死去活来就是不跳,最后被恨铁不成钢的陶妈妈拎回了家,又是好一顿教训。

也许有很多朋友会羡慕陶子的家世,因为一来风光,二来可以更快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可对于害羞的陶子来说,这种幸运反而是最头痛的。由于爸爸妈妈都是传媒人,不论是出于职业习惯还是因为希望值太高,他们从小就把陶子往台上推,别人看到了陶子的履历表后,也是一有比赛就首先想到让陶子参加。就这样,陶子一次又一次地站在众人的目光下、耀眼的镁光灯前。

在人前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对有些人来说是天生的,而陶子纯粹是后天训练逼出来的。一年夏天,陶子被老师要求代表全体毕业生致谢答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这可是无上的光荣。全家人得知后,都十分高兴,于是全都为了这件事忙了起来,陶爸爸负责写稿,陶妈妈再润稿,姐姐们呢,拿着铁尺站在后面盯着陶子背诵……

陶子高中时已经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合唱团她是中坚,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大校际比赛,获奖无数,各种课外活动也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凭着聪明的头脑,陶子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要想考上一流的大学还差了一些。平日里很喜欢陶子的校长很为陶子的未来着急,不过了解她的校长没有用平时老师们惯用的方法―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训话,而是特意在一次校会时间不点名地说:“最近有些同学,在课余时间上花费了太多的心思,风光得很!可是学习成绩呢?这样怎么能让别人心服口服?”面对这个善意的提醒,聪明的陶子当然听出了校长的弦外之音,平日里叱咤校园的陶子觉得很没面子,暗暗发誓要把成绩提高上去,考上一流大学给老师同学们看看!结果,受到“刺激”的陶子从此暂停了几乎所有的课外活动,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功课上。

一年后放榜了,陶子就这样考上了著名的政大新闻系!

至于陶子之所以会以学新闻为目标,起因是高中的一次合唱比赛,陶子无意中得知了幕后的一些不公,气愤的陶子于是改变了人生的志向,发誓要考取新闻系,日后当记者发出正义之声,把所有的黑暗现象曝光!

不久,那个初露锋芒的陶晶莹一路大踏步着向我们走来了。

章子怡

1979年,我出生在北京。妈妈是个非常有思想的人,她虽然很疼爱我,但绝不娇惯我。她常常对我说:“一个人长大了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不怕吃苦,不怕困难。”

那时我还小,对妈妈说的话似懂非懂。

7岁那年,妈妈将我送到少年宫学习舞蹈。刚开始,我特别感兴趣,穿着练功服觉得特别美。可很快我就发现,跳舞原来是那么苦。老师严格要求我们做规定动作,无数次重复。我最害怕的是压腿,每次都疼得直哭。有一次,我趁老师不注意,压腿时悄悄偷懒,结果被老师骂了一顿。

我哭着回家,再也不肯去少年宫了。妈妈得知原因后,第一次对我发了火:“这点儿苦都吃不了,你将来还能干什么?你必须接着去练,绝不能当逃兵。”

妈妈从未这样训斥过我,我觉得好委屈,可又不敢违抗妈妈,只好在妈妈的押送下继续去少年宫练习舞蹈。那时,我心里对妈妈充满了怨气,觉得她一点都不爱我。为了“报复”妈妈,我对她爱理不理的。

妈妈根本不理会我的态度,照样逼着我去,在家里还监督我练习。她总是对我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了。”

就这样,我坚持下来了。

11岁时,我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还获得第4届全国青少年“桃李杯”舞蹈比赛民间舞表演奖。6年的学习,让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因为这次获奖,让我免考文化课,顺利地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进入中戏后,我发现许多同学都比自己出色。虽然我很勤奋,可常常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经常挨批。这让自尊心很强的我非常苦恼,也萌生了退学的念头。每次过完周末回学校,我都不愿意进中戏的大门。每到上表演课,我就觉得像在受折磨。有一次我和同学做小品,被下面的同学哄笑,我哭着跑出了教室。

我回到家对妈妈说:“我要退学!”妈妈吃惊地说:“为什么?”我说:“我不是当演员的料,我不想被同学耻笑,也不想再浪费你们的钱了。”

妈妈久久地盯着我,眼里全是怒火。我看得出来,她特别生气,举起巴掌,又放了下来,严厉地对我说:“没想到你这么没出息!难道遇到这点儿挫折就又要当逃兵吗?那你就不是我的女儿!”

接着,妈妈耐心地给我讲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如何面对挫折,并分析我达不到老师要求的原因。妈妈整整陪了我两天两夜,用两天两夜说服我,我才终于想明白了。我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妈妈搂着我的头说:“这才是我的好女儿。别怪妈妈对你发脾气。”

因为妈妈的“训斥”,我才没从中戏退学,成绩也逐年提高。

三年级时,我幸运地被张艺谋导演选中,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扮演主角,并获得亚洲电影交流会“明日之星”奖、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这部影片让我一夜成名,也为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正当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关于我与张艺谋导演的“绯闻”被传得沸沸扬扬,甚至有媒体将我和张导有什么亲密动作都写得惟妙惟肖。

那时,我还不满20岁,毫无经验的我一下子被击蒙了。我想辩解,可又无处解释,到处都是异样的目光。有一次,我甚至亲耳听到有人议论说:“章子怡之所以能在张艺谋的影片里演主角,就是因为用色相勾引了他。”

平白无故地被人泼脏水,我第一次体验到这个圈子的可怕。我真的很害怕,也承受不了。早知娱乐圈这么复杂,我肯定不会考什么中戏,做什么演员。我无法忍受被别人误解和说三道四,决定不再当演员了。

我哭着向妈妈讲了自己的想法,妈妈说:“孩子,妈妈理解你的痛苦,也相信你的清白。但你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有可能会面对各种误解、诽谤。逃避不是办法,那会让人对你的误解更深。你已经长大成人了,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勇敢地面对。”

我说:“可那些人说的话太难听了。”妈妈说:“对于那些无聊的文章,你最好的方法就是置之不理。否则,那些人会越来劲儿。你是一个公众人物,要有这种心理准备和承受力。”

陶校长的演讲范文【第四篇】

第一问,自己的卫生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如果不讲究卫生的话,后果会有很严重的。如感冒,发烧等等生病的症状。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会食物中毒,甚至导致死亡。所以我们要从小讲究卫生。勤洗手,勤洗澡,早晚都要刷牙等等。希望大家以后要少吃点垃圾食品,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还要注意卫生。

第二问,自己有没有乐于帮助别人?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做好事能提高我们的道德观念,同时也帮助了别人。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你快乐,他也快乐。所以大家一定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第三问,自己的眼睛有没有保护好?有,有多好?为什么要这样问呢?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没有眼睛,你就不能看清世界上的好恶美丑了。你看到的世界也只是黑乎乎的一片。所以,我们要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读书写作业的时候要有正确的姿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眼睛。

以上我谈的就是每天三问,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的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卫生、眼睛、乐于帮助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47 1087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