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发言汇集14篇先进事迹亦可参考
扎根农村,倾心服务,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助力贫困群众增收,展现了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发言先进事迹亦可参考”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发言合集
情系山区真扶贫一心为民写芳华........................2
"五多"聚民心实干拔穷根............................5
只要一户不脱贫我就坚决不撤岗......................8
支部带着群众干脱贫不丢一个人..........11
念好"三字经"甩掉"穷帽子".............14
坚持"七个一"浇开"幸福花".......................18
立足办实事同心谋发展.................................................27心系村民冷暖助村经济发展........................................30沉到基层一线帮到群众心坎........................................33务实担责尽职探索脱贫路径........................................36"干"才有号召力"实"才有信服力........................38扑下身子做实事探索路子促脱贫................................41做一个埋头实干、务实为民的好书记............................44履好第一书记职责抓实党建促脱贫............................47
情系山区真扶贫 一心为民写芳华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两年多的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有奔波于荒岭山林的疲惫,有仰视贫瘠落后的无奈,有面对贫困老乡的辛酸,但更多的是收获成长和成功欣慰。借此机会,将自己两年扶贫工作的体会和感悟,跟大家作以分享交流。
一、当好"第一书记",必须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
对第一书记来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赋予我们最大的政治任务。为此,我们必须把这个政治任务时时记在心中、牢牢扛在肩上,绝不能让预期效果处于差不多、还可以,不能让稍出成绩就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思想在心里滋生。2月9日,我们"和谐印坪"发展基金举行了第二年的捐赠仪式,在各级领导的呼吁帮助下,在社会爱心人士慷慨响应下,由我去年带头捐赠4000元发起的基金总额从万元一举突破十万元。第一届"十星级家庭"和"最美印坪人"接受了第一年基金红利5000元现金奖励,新授牌的第二届"十星级家庭"和"最美印坪人"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群众监督期,如果年末顺利通过公示,将获得更多奖励。现在印坪村人人思进、户户争优,"四好"风气蔚然成风。近期,我也正在鼓励一位朋友到广元投资兴业,以近3千万的投资解决部分群众就业,增加一些收入,为全区脱贫摘帽贡献
一份力量。为脱贫攻坚做贡献,与派出单位层级无关,而与我
们是否安心扶贫、专心奉献、乐心宣传有关。作为帮扶干部,我们与广元的社会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在脱贫奔康的道路上,我们责无旁贷,必须尽心尽力。
二、当好"第一书记",必须为群众谋取最大利益
群众最务实,百姓最较真,在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作为第一书记必须大公无私、公平公正,积极努力助其享受最大改革发展红利。3年来,我们硬化村组道路20多公里,开发许多山林,但自始至终都没有老百姓讨要过一分钱赔偿。同时,我们对为公益事业、为村集体事业做出利益牺牲的群众,在产业发展、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让群众受益,让群众在干部帮扶过程中真正把思想觉悟提起来、自强意识强起来、致富钱袋鼓起来。3年来,涵盖54户贫困户的4个产业合作社,
3家家庭农场,10个野鸡、黄羊等养殖大户实现率先富裕,并带动全村210户群众共同富裕。2017年,我们顺利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和市、区两级检查验收,实现整村脱贫。村民们自发拆掉了供奉几十年的土地庙,建起了感恩碑,这就是干部尊重群众利益、不与群众争利、为群众谋大利、让群众实实在在获利所换来的民心所向。
三、当好"第一书记",必须始终以清廉本色引领新风
干部要清廉,扶贫干部更要清廉。因为廉洁,我们在推进工作时,底气足、腰板硬;因为廉洁,我们在调解矛盾时,阔得
平、形势宁。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们负责管理大量的项目、
资金,接触各色人等,要在利益面前不动摇,在诱惑面前不折腰,才能把党和群众的事业办好、办实。去年腊月廿八,村上一开完春节茶话会,我就立马开车上高速快闪,不为别的,只因为村里等着送我东西的群众实在太多,尽管都是真心实意,尽管都是自家的猪肉、自家的鸡,但我绝不能收任何一家的土特产!反倒是,村里凡有婚丧嫁娶,我都参加,自己虽然贴了钱,但往往此时,平日里因为工作产生的隔阂或不解,能在与群众们的交流中的到理解和消释。同时,也在村里树立了爱岗敬业、和谐友善的良好第一书记形象。
"五多"聚民心 实干拔穷根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县(区)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我针对包扶村实际,采取"五多"工作法,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兴产业,使全村环境大改变、旧貌换新颜,得到上级组织和村民的一致称赞。
一、多在党建上"抓"
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党支部、提升组织力是关键。到村以后,我先从班子抓起,改选了支部,补充了力量,发展新党员4人,预备党员2人,改选了村委,培养后备人员3人,完善了规章制度,建成1+6公共服务中心,党建示范项目被评为全市重点项目。
二、多在基建上"忙"
我所在贫困村交通不便,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较差,2015年前全村无硬化公路,进村要翻山越岭三个小时。到任后,我克服各种困难,组织带领村民硬化公路公里,新建泥结碎石路公里,安装人畜饮水管道26000多米,农网改造8个社,开通了宽带网络,异地搬迁35户,危旧房改造36户,风貌改造20户,建成了文化院坝,使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变。
三、多在产业上"帮"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最关键的是群众兜里没钱。我到村以后,
千方百计引进2家企业进村发展,争取资金200万元成立专业合作社。同时,成立天麻栽培专家组,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建成天麻科技驿站,组建8个科技小分队,培养科技示范户20户,发展产业大户8户,带动全村95%的农户从事乌天麻生产,免费发放蜜环菌6万瓶,天麻种10吨,培育菌棒50万根,栽培乌天麻8万窝。目前,仅天麻一项村民人平增收3500元以上,形成了"百花齐放中药材,一枝独秀乌天麻"喜人局面。
四、多到农户家"访"
要想当好"第一书记",就得打掉"娇气""洋气",扑得下身子,找得到农户的路,认得到群众家的人,吃得上农民的饭。多到农户家里访,多听他们的所愁、所盼,多摸他们的烦心事、操心事,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工作做得群众的心坎上。驻村以来,我到村民家中走访累计500多次,收集有用信息150多条,有效化解了XXX见着领导就拦车和XXX缠访国家信访局等疑难问题6起,促使全村实现了和谐安定。
五、多在酒席上"晃"
农民群众最讲究情份,红白事是人员最集中的时机,也是集中宣传政策、收集诉求、化解群众矛盾的最佳时期。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遇到红白事,只要人在村里,不论主家请没请,自己都必到场,并且自掏腰包随份子。通过这个小事,让群众觉得"第一书记"不装大,愿意与我们交心谈心,即使有什么
问题,也能够通过感情交流得到化解。
只要一户不脱贫 我就坚决不撤岗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县(区)
我是2016年7月到XX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三年多来,我与支部一班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带领群众向困难叫板、向落后宣战,同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只有帮助建强党组织,脱贫攻坚才有主心骨
XX村过去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村干部缺想法、缺干劲,党员开会难、议事难,群众不支持、不买账。到村后,我通过深入了解,发现本村党员XXX,过去曾担任村干部,又在乡里干过综治协管员,群众基础比较好,便向乡里建议,请她担任村书记。一开始她有顾虑,我三番五次到她家里,请她家人一起帮忙,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最终被乡党委任命为村书记。同时,将2名后备干部选进村班子。3个月下来,我和村"两委"干部一块动员群众实施了2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完成了39户
49间危旧房屋改造重建,组织县中医院125名医护人员与贫困户结对进行健康帮扶,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可。过去我们村党支部活动不正常,党员一年到头开不了两次会,各干各的。我们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党员活动日"制度,组织61名有帮
扶能力的党员与73户贫困户"结穷亲",做到生产联手帮扶产业
发展、就业联动帮带劳力务工、经常联系帮解生活难题、思想联络帮提精神状态。
二、只有帮助找到致富路,脱贫攻坚才能见实效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我与村"两委"干部一起,逐一走访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查看每家每户的住房条件、劳动能力、教育医疗、收入状况等,搞清致贫原因;先后5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建议,3次组织党员群众到河南洛阳市、江苏华西村、安徽利辛县等地培训,学习经验,开阔眼界。在此基础上,立足大湾资源优势,坚持就业、产业"两业"并进,明确"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发展思路,因人因户制定脱贫措施。通过"支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方式,引进龙头企业一笑堂茶叶公司,流转土地1200亩,把村民组织起来,大力发展茶叶、灵芝等主导产业;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绿色资源,深入挖掘红11军32师驻地旧址红色资源,成立XX村旅游发展公司,带动群众发展民宿和农家乐。
三、只有帮助群众一起干,脱贫攻坚才会聚合力
我和村"两委"一班人始终同群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住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记得刚到村10多天,受苏迪罗台风影响,夜里11点突降特大暴雨,山洪倾泻而下,40多户村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我强忍着刚断奶的阵阵刺痛,和5名村
班子成员一起冲进齐腰深的洪水中,挨家挨户拍门呼叫,使群
众避免了更大损失。正是从那天起,很多群众认识了我,有什么事就来找我。我和村"两委"完善议事规则和村务监督机制,重大事项经过"四议两公开"决策,组织引导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我脱贫、我光荣"授牌、"最美家庭"创建等活动,让村里管理井井有条,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到村以来,我每天都要入户走访,动员群众易地搬迁、处理矛盾纠纷、办理养老保险、代办小额扶贫贷款等,像陀螺一样忙得顾不上家,也很少回家。第一书记工作考验了我、锻炼了我,也充实了我、教育了我,使我坚强了内心、丰富了经历、加深了群众感情,在农村的广阔舞台锻炼成长、淬炼成钢。今年6月,我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很多人问我期满后是否还继续干?我还是那句话:"XX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
支部带着群众干 脱贫不丢一个人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我叫XX,是驻XXX村"第一书记"。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中,我们按照全市开展的"党建+精准脱贫"活动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村群众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冷棚葡萄产业为主的脱贫致富之路。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万元,实现全村2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一、支部引领,把"小葡萄"干成"大产业"
我们村地处干旱丘陵地区,土地瘠薄,但适宜葡萄种植,产出的葡萄口感好、甜度高,深受消费者欢迎。2014年初,我们借助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契机,在市委组织部派驻的驻村工作队帮助下,决心把冷棚葡萄项目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抓起来。一开始就遇到了资金问题,我们转变观念,采取市场化模式运作,经驻村帮扶单位牵线搭桥,引进了阜新金亿亨公司,垫资300万元;2015年初,又实行企业化模式经营,通过垫资企业成立了XXXX实业公司,投资2100万元建设高标准产业园区,为引导群众发展冷棚葡萄产业作出示范。在村党支部强力推动下,三年多来,全村参与冷棚葡萄种植的农民达到100多户,其中贫困户62户;每公顷冷棚葡萄纯收入在30
万元以上,人均增收达到9300元。
二、党员示范,让群众由"站着看"变为"跟着干"
发展冷棚葡萄初期,村里群众对以前种植裸地葡萄的教训心有余悸,都抱着怀疑观望"边上看"的态度,有顾虑"不想干",我就组织党员干部做示范,带头干给群众看。2016年,我,组织
61户建了20公顷冷棚葡萄,其中党员干部就占32户。2015年种植户每公顷平均收入30万元以上,是大田收入的30多倍,这更激发出了群众发展冷棚葡萄的热情,过去"站在边上看"的村民,主动找到我要求"跟着干"。当年秋天,就有25户农户自发栽植冷棚葡萄约25公顷。为发挥好党员带动作用,我们设立了"党员示范棚",组织党员与群众结对帮扶,成立党员服务队,向棚户传授种植技术,提供全程服务。
三、合作社带动,让每户贫困户都尝到"喜日"的甜
从2015年到2019年,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由203户、708人,减少到62户、192人。剩下的62户怎么办?村党支部提出"不能让1户贫困户掉队。"为此,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把精准脱贫与冷棚葡萄产业结合起来,组建了"喜日"果树种植合作社,将扶贫资金、市县财政建棚补贴,折股量化到62户贫困户和村委会、合作社,通过统一购苗、统一设计、统一建棚、统一技术和统一销售的办法,建立了精准脱贫冷棚葡萄产业园区,实行经营收益按股为贫困户分红,实现了扶贫资金由分散使用向集中统一使用的转变,不仅兜底保
证了最后6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同时为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
从2016年开始,我们举办了3届关山生态葡萄采摘节,现在"车新葡萄"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知名品牌。
念好"三字经" 甩掉"穷帽子"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我是市XX局派驻XX村的第一书记XX,很荣幸能在这个场合发言。驻村以来,通过与村"两委"共同努力,我们村率先在XX区脱贫摘帽,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也先后被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两年多来的驻村工作情况:
一、"抢阵地"
到村当天,看见很多人从村部附近教堂出来,很是热闹,而村部却冷冷清清。XX局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XX机关先进集体、全省XX机关五面红旗。作为XX局的干部,我深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于是,我决定抢占意识形态高地和先进文化阵地,把民心聚起来。在局领导的支持下,我从抓基层、强基础入手,提高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的政治站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驻村工作队。
我们在村部建设了12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在广场打造长150米、高4米的核心价值观宣传长廊,又安装了体育设施,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我们又在沿路沿街悬挂60多块宣传牌,让醒目、简洁的核心价值观标语、口号深入群众内心。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
活动,敲锣打鼓把匾牌送到农户家里,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
豪感,很多家庭因此娶上好儿媳、闺女嫁了好人家。在村部、小学建立阅览室,增加农业科技、法律等图书5000多册,方便村民借阅。如今,全村上下"精气神"倍增,正能量多了,怨气少了;去阅览室的多了,进教堂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纷纷借助党的好政策,你追我赶奔小康。
二、"鼓腰包"
要想富,先修路。我们积极争取资金320万元,修建水泥路
11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另外,我们争取电业资金500多万,新架设一条10千伏高压线路,安装2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升级改造8台变压装置,高标准改造全村低压电路,并安装了路灯,实施了"亮化"工程。也就是在协调高压线路施工中,夜晚
10点多在回村的山路上,我骑电动车跌入山边深沟,腿部受伤住院一个多月。电力的改善,极大地推动了茶产业发展。全村
60多户农户开始从事茶叶深加工。过去我村30多元一斤明前青尖,现在提高到近60元一斤。结合XX村离市区较近和紧挨南湾湖的地理优势,我们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现在,全村香菇种植和水产养殖40多户,每年产值达400多万元。新增了5家连锁店,10家农家乐。200多名村民在市内从事装修、保安、保姆等工作。引进一位在外发展成功的村民回乡创业,投资400多万元,流转土地200多亩,建成XX农场,开展科技种植和养殖,带动广大群众增加收入。
三、"拔穷根"
文化低、教育落后是导致贫困的根源。为发展教育,我们争取10万元为村部小学建立图书阅览室,完善体育设施,普及电子化教学。多方奔走,争取教育部门和社会力量,成立XX村助学基金,救助困难学子。2017年暑假,村里的贫困学子李传贵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他的父亲刚刚被蜱虫叮咬而死,家境十分困难。望着其父的新坟,看着其一贫如洗的家,我暗下决心:决不能让孩子辍学。在多方努力下,为其争取到四年25000元的学费。当钱送到孩子母亲的手上时,她激动地在我面前泣不成声。两年多来,我们共资助像李传贵这样贫困学子13名,圆了他们的大学梦,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和家庭的命运。
回顾担任第一书记这几年,我深深感到,党中央高度关注"三农"、关爱贫困群众,人民群众拥护党、爱戴党,他们把我当作党的代表,支持我,喜欢我。亲切地喊我"董书记",争先恐后邀请我去他们家吃饭。在我住院期间,很多村民都到意愿看望我。贫困户周继武老人逢人就说"董书记是我的救命恩人"。88岁的老大娘朱少华专门给我存了3罐"王老吉",非让我当面喝下.....
我之所以毫不犹豫地再次选择了留任第一书记,是他们感动了我,是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我要通过辛勤工作让村民们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党的关心,党的温暖,使"第一书记"变成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真情纽带,把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
成美好的现实!
坚持"七个一" 浇开"幸福花"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2017年5月5日,我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派遣,到XX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回顾自己近三年的扶贫工作经历,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借此机会,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和感悟。
一、工作情况
(一)精心把脉问诊,绘一张美丽蓝图
XX村距县城13公里,全村方圆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305户1045人,人均耕地亩。2016年底,全村共有贫困户77户213人。驻村以来,我和村干部、驻村队员一道,走遍了全村在家的农户,反复入户走访贫困户。为了确定"帮什么、怎么帮",有的放矢做好帮扶工作,我和村"两委"干部对照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标准,认真梳理制约该村脱贫的短板和突出问题,帮助XX村描绘出脱贫发展的"蓝图",让脱贫攻坚的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工作举措更加符合群众意愿。
(二)聚焦精准施策,创一流工作成效
驻村期间,我和村"四支力量"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持续落实"八个一批"举措。在就业扶贫方面,建立完善贫困劳动力就
业帮扶"一库五册"实名台账,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组织动
员有意愿群众劳务输出,全村贫困户共有18户18人落实了公益岗位,其中市人大落实3人;有36户53人长期在外稳定务工;在危房改造方面,共有9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其中D级重建3户,每户落实补助资金25800元,C级加固6户,每户落实补助资金15000元。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建设集中安置点1处,共安置群众36户,其中贫困户21户。为了满足入住群众的需要,争取资金,为每户建柴房1套平方米,有效地推进了入住。在教育扶贫方面,全面摸底、汇总各学龄段贫困家庭学生情况,建立台账,协助落实助学政策。在健康扶贫方面,大力宣传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和县内结算比例等政策,实现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全覆盖。在生态扶贫方面,规范建立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发放台账,及时兑付生态护林员岗位补贴。在金融扶贫方面,32户贫困群众累计获得小额扶贫贴息贷款156万元。村上还成立了村互助资金协会,先后为42户群众累计贷款79万元。在兜底保障方面,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足额落实救助资金,做到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应保尽保。
(三)推进"三变"改革,闯一条发展新路
农民最大也是最基本的资源就是土地。针对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散乱规模小、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家庭"空巢"现象凸显、村上没有集体经济等现状,我们积极响应市、县号召,推进"三变"改革。然而,怎么改?作为第一书记,我没把握,一
些群众也心存疑虑。为了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我组织村组干部、
群众代表赴外地学习。回村后,又分头召开小组会、院坝会。村民白天要干活,我们就把开会的时间定在晚上。村里条件差,开会没有场地,我们就在相对集中的地方露天开会。为了学习文件,就在头顶上戴上矿灯照明。驻村以前,合作社是什么,我一知半解。于是,我从网上购买了《塘约道路》、《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等书籍,抓紧"补课"。结合村情实际,经过反复修改,我协助村"两委"起草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为合作社的发展作了总体规划。经过反复宣传动员,最终,全村276户村民以668亩土地入股,创新设立土地股、人口股、劳力股、资金股四种股份,组建成立了全市第一个整村发展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为合作社购买了1台收割机,1台拖拉机和1套旋耕机,为合作社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增添了集体增收的渠道,被群众誉为"生金蛋的母鸡"。
(四)精细选育产业,铸一条致富链条
拔穷根,靠产业。合作社成立了,土地集约到村集体,如何选好选准主导产业?我非常焦急。入户调查过程中,我发现村里有大片的桑园。经了解,以前XX村是有名的养蚕村。规模最大时,有桑园四、五百亩,几乎家家户户养蚕。但受蚕茧价格及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很多桑树都被老百姓挖了。当时全村仅有4户群众养蚕。蚕农告诉我,价格为16元每斤。经过反
复考察、论证,恰巧XXX茧丝绸有限公司有流转土地发展蚕桑
产业的意愿。村上也有合作意向。我及时上门对接,促成合作社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以每亩360元的价格,流转入股合作社的所有土地,打造标准化蚕桑示范基地。2018年,共栽种优质桑苗70万株,建成标准化桑蚕基地。为巩固桑蚕产业持续发展,支持企业发展,我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建设省力化标准化养蚕车间和小蚕共育室总面积约1369平方米,既满足了企业养蚕的需要,又确保了村集体每年都能增加收入。去年,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桑园套种辣椒300多亩获得成功。目前,以累计新发展桑园1000余亩,桑蚕产业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五)精准实施项目,干一批"暖心工程"
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扶贫重点在哪里,优势怎么发挥、短板怎么补齐,在广泛察民情听民意的基础上,我和村一班人着力在群众关注关心的民生事业上推动落实。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上先后筹集各项资金100余万元,为全村每户村民免费硬化宽3米、面板厚度18公分的入户路,累计达公里。与此同时,争取国开行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560万元,对田间机耕道路、沟渠全面修建;争取交通部门专项资金200余万元,建设1条路基宽6米、硬化路面宽5米、长度
公里的产业道路,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使全村路网联通、形成环线;安装太阳能路灯98盏,解决了群众夜晚出行照明问题。争取资金200万元,实施陂塘清淤扩建工程10口,
灌溉条件大大改善;新建人饮井3处,并争取资金15万元,全
部安装消毒、净化设备,并实施户户通自来水工程,解决了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灌溉渠道6公里,水利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使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更加充足便利。
(六)激发内生动力,建一个文明家园
我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召开村组干部、党员、贫困户会议,入户宣讲,开"院坝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惠农方针、政策,特别是扶贫政策,面对面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大力开展"弘六德·展六美·建三市"道德建设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邀请专业老师到村,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协助村上建立了"爱心超市"、"道德积分银行",协助村上大力开展"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和"道德模范"评选,建立善行义举榜,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大张旗鼓对评选出的道德模范进行表彰。驻村以来,协助村上建设了村标及文化广场,新建公厕1座,建成了村级标准化卫生室,还投资实施了村庄绿化美化及村居环境再提升工程,安装仿木栅栏800余米。先后争取配备垃圾转运车2辆,配套垃圾箱10个,人力垃圾清扫车5辆,为每户配备30升垃圾箱1个,村上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市级文明村"和"市级生态文明村"。
(七)真情为民服务,让一方群众满意
驻村伊始,我在全体村民大会上公开作出了"忠诚担当、改
革实干、法德并举、公道正派"的郑重承诺。近三年来,我自觉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扎扎实实与群众干在一起,积极参加栽辣椒、种树苗,协助群众抬电杆,关心关爱老弱病残弱势群体,护送群众就医、买药、评残,主动参与20多起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入户途中,村民会主动与我打招呼,有的村民会拿出刚上市的瓜果招待我,我还荣幸地为2对新人主婚,我从一名陌生人成为村民熟悉的"第一书记"。每逢传统佳节,我总会收到村民的祝福短信......这些,都让我感到温暖和幸福,让我感到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二、几点体会
近三年的驻村岁月,对自己来说感到充实而快乐。可以说,这段驻村经历是我宝贵的人生财富,并给我带来了有许多感悟:
(一)脱贫攻坚好政策给贫困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
就XX村来说,一是基础设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两年驻村期间,XX村脱贫退出硬性指标全面完成达标,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家家户户共同享受脱贫攻坚政策的阳光雨露。二是贫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我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实施产业扶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兜底保障等八个一批措施,贫困群众家家户户都享受到了好政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三是基层干部得到实实在在地历炼。各项政策的实施落地,村"两委"干部是最关键的环节。只有基层干部熟
练掌握政策,公开、公平、公正执行政策,弘扬法治精神,干
部的为民意识和工作能力才能提高,基层组织的威信才能显现,人民群众才能享受幸福安康。
(二)坚持深化和推动农村改革不动摇
解决农村存在的问题,破解发展的难题,必须在党的政策框架内,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村"两委"应坚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产业发展放在关键位置,因地制宜选择可持续、生态环保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培养技术骨干,培育"带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应想方设法解决好"钱"、"地"、"人"等重点难题,做好风险防控工作,降低市场风险。
(三)发挥帮扶单位优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保障
驻村期间,事关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要活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办公室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决策部署,协调推动,为安咀村争取了大量资金和项目,安咀村贫困群众享受到了优于周边各村的实惠。一名驻村干部,离开组织,只是一名普通的个体,力量是有限的,然而,牢记自己是组织的一员,遇事多请示、勤汇报,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的功效,形成同唱一台戏、同拧一股绳的强大工作合力,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四)务实苦干是做好农村工作唯一路径
脱贫攻坚工作,一切取决于实干。再好的产业,再好的项目,如果只停留在谋划,只停留在纸上,永远只是坐而论道、
纸上谈兵。只有通过实践去落实、去检验。比如农民的庄稼,
既需要提前谋划,清障整地,选好种子、备好肥料,按节令播种,做到"不误农时";也需要日常除草施肥、巡查管护、防汛抗旱,做到"精耕细作";更需要抢收抢种,搬运晾嗮,保管仓储,确保"颗粒归仓"。这些看似平淡的小事,却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偷奸耍滑。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决定着全年的粮食"收成"。诚实劳动、辛勤耕耘,永远是取得丰收的唯一途径。
(五)带着真情实意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石
脱贫攻坚工作,是政治任务,是工作责任,更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帮扶,不仅需要行动,更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去落实。贫困群众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对政策,对干部或许会有不同的期许,但无论如何,功不唐捐,我们微小的举动,最终会汇集成"共产党好"、"党的政策好"、"市人大干部好"等肯定的赞许。
(六)善于做群众工作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
农村工作的推动,决不能依靠单纯的行政命令,更不能依靠强硬的手段和简单的方法。一个很好的项目,或许会直接损害个别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可能引发潜在的矛盾纠纷,如果工作不实、不细,群众就会抓住破绽导致工作被动。如果遇事自以为是,颐指气使,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好事不一定得到好的结果;反之,发扬民主作风,遇事多商量,多沟通,多解释,善于运用群众的智慧和信服的方法,定会得到大多数群众
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七)严守纪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
驻村期间,第一书记必须每天通过微信平台和钉钉系统签到、写日志。期间,要时不时接受各种督导、考核、检查,更要经受各种诱惑的考验。驻村干部的一举一动,最终都会在村民中得到评判。恪守纪律,清正廉洁,始终是驻村干部的底线。
立足办实事 同心谋发展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我于2016年1月到XX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三年来,我顺应群众期盼,团结带领村里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艰苦创业,让一个昔日的穷山村变了模样,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一、办实事、求实效,千方百计惠民生
刚到村里时,恰逢当时正在修建拦河坝,缺少水泥,在向单位领导汇报后,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村干部们私下议论说,没想到一个穷单位办起事来还真不含糊。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帮包工作绝不能虚,必须从办实事入手,让群众得实惠。于是在驻村一个月内,我逐户进行走访,梳理出群众最关心的10个问题,并先后协调落实帮扶资金200多万元,帮助实施了14个惠民项目。一是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先后兴建了6座小型拦河坝,修建4公里长的旅游观光道路,建设高标准配电室并协调改造全村电网,打深水井、安装太阳能路灯,同时建设完善环卫保洁设施,硬化道路和文化活动场所,建立农家书屋,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将过去的旧山村变成了全省生态文明村、旅游特色村。二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本着公正公开原则,研究确定了18户困难家庭,由单位进行结对帮扶,先后为他们送去
万多元的慰问金和扶贫物资。三是解决好群众困难。三年来,
我坚持常态化走访,把村民困难写在本子上、记在心底里,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加以解决。
二、谋长远、求突破,探索发展新路子
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一是结合实际,确定发展路子。以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和开发地下水为突破口,确立兴办生态型、资源型产业的长期发展思路和目标。二是招商引资,实现借力发展。先后引进了4家投资商,建成一家饮用水厂,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另一家规模更大的水厂正在筹备建设中。三是争取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旅游开发。以去年村里争取到政府补贴的厨厕双改建设项目为契机,全面启动乡村旅游开发,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对闲置的农家院落重新进行改造,先后打造出农家乐33家,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见效,为村民致富、集体增收趟出了一条新路。同时,又通过争取中央扶贫专项资金100万元,集中实施旅游观光道路、农家乐主体改造升级和配套改造提升等三项工程,到年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
三、抓班子、带队伍,同心协力干事业
我把建好班子、夯牢根基作为帮包工作的着力点。一是在思路上引。驻村首年,帮村里制定了三年发展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确立了发展生态型、资源型致富产业的工作思路。去年,在落实中央扶贫专项资金项目时,我牵头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提出了债转股创新推动项目建设,以股份制嫁接改造乡村旅游
产业,让贫困农民当股东的发展思路,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二是在工作上促。利用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在村里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小高潮,推动帮包村各项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让一个偏远落后的穷山村一跃成为博山区的重点村、明星村。三是在分歧上拉。针对村干部之间的隔阂分歧,主动与他们谈心交心,居中协调,尽最大努力化解矛盾。同时,利用扶贫项目实施的机会,把有群众基础、发展潜力的村干部推向前台,在服务村民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在去年换届选举中,办事公道、群众信赖的干部顺利当选,实现了村书记、主任一人兼,结束了两委班子十八年无连任的历史。四是在作风上带。我从驻村工作实际出发,制定了六条自我约束措施,把村里发给我的生活补贴全部用到了公益事业上,确保自己干净做人、干净做事,为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作出表率。
心系村民冷暖 助村经济发展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自2017年4月任XX村"第一书记"以来,我按照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的总要求,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与村里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把一个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县百优村。
一、扑下身子沉到村里,让村民增强信心
面对帮包村班子矛盾突出、经济空壳村、没企业也没副业等困境,我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在村里租了闲置民房,购置生活用具,吃住在村里。二是驻村不久,就走遍了村里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意,帮助村民排忧解难,和许多村民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三是到村第三个月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由我起草制定的三年帮扶计划,村民得知后无不倍感振奋,许多在外打工的也都回村寻求发展。
二、凝聚两委班子合力,让村民感受变化
村级处在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的最后一米,要将上面的千条线贯穿到村这个针孔,首先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是抓好班子团结。针对村书记和主任存在矛盾的状况,我多次与他们推心置腹地谈话交流,既肯定成绩,也讲明问题,最终解开了他们之间的疙瘩。同时,我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推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切实维护好班子的团结稳定。
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说到此,有件事令我很感动:在我刚
到村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时,一位参加过淮河战役94岁高龄的老党员,因行动不便多年未参加组织生活,这次在子女陪护下,以三轮车做拐杖前来参加大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极大地振奋了全体党员的精气神。以后的每次党员大会党员都按时参加,有特殊情况的也都按程序请假,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号召力得到很大提升。三年的时间,又发展新党员5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6名,进一步增强了党员队伍的活力。三是开阔班子发展思路。我们先后三次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到外地参观学习,通过对照反思,坚定了村两委干事的决心和信心。
三、大力发展村级经济,让村民受惠得益
针对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这一短板,我确定了集招商引资和本村产业发展于一体的新路子,并通过发挥帮包单位的信息资源和人脉资源优势及时付诸实施。一是抓好招商引资。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规划建设总投资1000万元的扶贫奔康就业创业产业基地,安置村里妇女劳动力300余人,村民工资性收入达900余万元,村集体实现收入10余万元。二是规划建设畜牧养殖小区。利用省级贫困村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建成占地34亩的养殖小区,由村民承包养殖,向村里缴纳租赁费和管理费,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双赢。目前,黑牛、肉食鸭等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8万元,为村民增加收入180余万元。三是发展特色苗木产业。发挥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优势,
三年来共增加苗木种植300余亩,现已形成600余亩的连片种
植区。四是建设种植基地。村里融资50余万元,建成13个大棚,由村民承包种植蒲公英、苜蓿草等野菜;60多亩的大棚葡萄园和150亩的雪桃种植基地现已建设完成,即将投入使用。
四、抓好民生实事好事,让村民满意幸福
要让村民满意,就要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一方面,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将耇士孙村列入2013年省级农电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260余万元,改善了村民用电设施;针对2013年发生的内涝,对村里排水设施进行了清淤改造;投资80余万元,修建2条道路,并安装路灯和监控。另一方面,健全完善村民事务干部代办机制,帮助村民办理低保、住院就医、入托入学等手续;多方筹资20万元,将原来的校舍扩建、改建成老人幸福院,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了安享晚年的乐园;推行文化帮扶工程,建成文化书屋、门球场、篮球场等设施并投入使用;组建了40余人的广场舞队伍。自2012年开始,每年村里都组织春节晚会,为在外打工回家过年的村民和家人提供文化大餐。
沉到基层一线 帮到群众心坎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去年10月,我被下派到XX村担任"第一书记"。下派挂职以来,我有以下三点感想和体会,在此跟大家作以交流。
一、到村任职要找准定位
我参加工作就在省级机关,工作经历比较单一。第一次来南江,尽管是全程高速,仍坐了6个小时大巴,到乡上和村里还要转车,有时还要走上10-20分钟盘山路,这和习惯了公交地铁的成都工作环境明显不同,但我很快就适应了。我觉得来到村上,不是换个地方继续坐办公室、继续写材料、继续报项目。以我承办的光伏发电工作为例,这项工作让我真正明白了机关和基层的区别。以前在机关,工作方法基本上是按照行业部门意见,依法合规地做好项目下达、查验工程进度、做好督促检查工作,但项目如何落地、如何实施、如何发挥效益就忽略了。到村任职给我很好地补上了这一课。按原方案,阳光公司要为37户建卡贫困户无偿安装光伏发电设备,但通过实地察看,贫困户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根本承受不了光伏设备,经过与乡政府、电力公司协商,将原方案调整成建1个集中式光伏发电站。集中式发电站需要约2亩土地,由于土地都已划分成了基本农田、林地,性质很难改变,又经过多次协调,终于
选定黑汉岭作为建设地点。目前,省能源局已经同意设计方案,
下周将正式启动。这些工作是我以前在机关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更是想都没有想过的,所以感觉接地气真的是非常重要、十分必要。
二、到村任职要吃苦担责
基层一线干部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强烈的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我经常听乡村干部讲他们如何处理各种纠纷和矛盾,如何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的方法和经验,在基层这样的工作环境,能够和谐的处理、化解很多问题,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一线干部工作的艰辛,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基层的真情实感。我所在的农村经济处要对接省委农工委、林业厅、农业厅、水利厅、气象局、农科院等单位,需要协调的部门多、业务多,时常感到责任大、压力重。但到了村上,我才真正体会到"锅儿是铁打的",每个项目的实施落地都关系到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不容有半点闪失。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更能感受到群众对党、对组织的深厚感情。挂联村2组组长第一次见到我时,就反复讲,"我们一定要教育群众懂感恩,感谢党组织为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实事"。这句话一直温暖着我、激励着我。
三、到村任职要服务群众
以前在机关工作,都是公文来公文去,都要见正式文件、见公章才作数,打电话开会都是协调辅助;到了村上,要直接面对群众,倾听他们的诉求,解决他们的问题,环境、方式、
方法都变了。说实话,我刚来时真是两眼一摸黑,很拘谨、放
不开,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现在逐渐适应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和群众打成一片,用群众明白的语言,用群众理解的方式,积极推进工作,赢得群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藏经阁,"有全面的党建公文材料,细化的材料分类,还有各种紧扣热点的公文合集。因材料众多,每日更新的材料都会专门压缩打包标明日期,并编辑出材料目录索引,将所有材料目录按日期整理到Excel表格中,方便查找的同时也方便下载。
务实担责尽职 探索脱贫路径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我来自市住建局,现挂任XX村"第一书记"。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我坚持驻点在村、食宿在村,主要开展并完成以下工作:
一、摸清村情民情明家底
与村"两委"其他干部一道,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群众大会10次,帮助党员明思路、为群众树信心。实地走访困难群众,分析致贫原因、听取脱贫意愿,先后与90户贫困户见面,逐一制定发展规划。整合扶贫专项资金10万元,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为70余户贫困户发放扶持资金8万余元;协调市、县相关部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90户;落实贫困户农村低保40余人。
二、夯实基础做大产业
协调将5个社共公里环线路的硬化工程纳入规划,即将启动实施;协调有关部门整治2口病险塘库、1口新建塘库,预计12月底前完工,明年大春生产用水将得到有力保障;协调将
200户危旧房纳入改造计划和聚居点建设规划,目前正稳步实施;协调有关部门,规划新建500㎡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厕所改造工程;协调做好大石坎田园风光和城乡一体的新村规划;
500亩核桃树苗已协调落实到位,300亩有机蔬菜产业园已纳入
土地整理项目;成功回引1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建设有机蔬菜基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三、扎根一线扶贫扶智
贫困症结不在资源、不在区位、不在群众,关键在思想。为此,我先后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外出学习考察1次,开展党员干部培训1期,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期。将3名回乡创业人士、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纳入村班子后备人选。通过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说农家话,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贫困村老百姓的不容易,感受到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迫切心情,感受到了扶贫攻坚的任重道远,这也更让我坚定决心扑下身子、探索路子,加倍努力工作,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康贡献力量。
"藏经阁,"有全面的党建公文材料,细化的材料分类,还有各种紧扣热点的公文合集。因材料众多,每日更新的材料都会专门压缩打包标明日期,并编辑出材料目录索引,将所有材料目录按日期整理到Excel表格中,方便查找的同时也方便下载。
"干"才有号召力 "实"才有信服力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去年5月,我被选派到XX村任第一书记。刚驻村时,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出入村子基本靠步行、种植养殖基本靠传统方式、致富资金项目稀缺"的贫困局面,当地群众既充满了对脱贫致富的热切渴望,又对困难处境感到无奈和惆怅,缺项目、缺技术、缺资金"三缺"问题十分突出。面对重重困难,帮扶从何着手?我结合村情,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治水修路,干到实处
协调市、区水务部门积极支持,新修1条水渠,整治5口病塘。协调市、区交通部门,修通公里断头路,拓宽村道路
公里。启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目前已进入测绘阶段。加快实施农网改造,全面升级变压器、电杆、电线、电表等,确保家家户户用上放心电。
二、新上项目,落到实处
发展雷竹产业,村里成立雷竹产业协会,带动全村栽植霤竹、U百。启动水产项目,回引1名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先期投资40万元,修建200亩小型水库,发展养鱼和水上农家乐,带动当地夕人就业,年产值20多万元。居民聚居点和危房改造项目齐头并进,全村贫困户可望分期。分批住进新房。捐
资10万多元,为实施小型种养殖项目提供了启动资金,已成功
培育黑猪、土鸡、莲藕等种养殖大户15户。三、传授技术,教到实处应当地群众的愿望和村里产业发展需求,帮助开办农村实
用技术培训,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具,落实机关结对帮扶干部轮流执教。目前,21名机关干部均到村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并逐一到村坐班走访。邀请市、区涉农部门专家5名,到村授课5场次。
四、瞄准市场,定到实处
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把工作做到项目上,做到产业上,做到农副产品与市场的连接点上,确保村里农副产品找到销路,定到实处。部里安排专人,到市、区穿针引线,帮助村里30多户特困户与市、区5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签订长期产销合同。帮助村里建起了网络销售平台,让村里的农副产品走进大市场。
通过我们的辛勤努力,XX村的断头路通了、致富项目启动了、村办公阵地改善了、村校教学设施更换了,帮扶成果初显。在帮扶实践中,我有三点体会:领导重视是关键。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先后10多次进村,带头帮扶5户特困户,并强调驻村工作要坚持做到"四个明确"即:"帮什么",明确到具体事项;"怎么帮",明确到具体措施;"谁来帮",明确到干部人头;"什么时候完成",明确到时限。在其示范带领下,单位及时成立了帮扶领导小组,组建了驻村工作队,累计为挂包村争取项目9
个、资金72万元。全员行动是重点。每月利用一个双休日,干
部职工集中到村开展帮扶活动,已形成制度。印发印有帮扶干部和帮扶户双方信息的帮扶卡,为每户贫困户送一个温水瓶,瓶上印有帮扶单位及干部联系电话,方便群众联系。一贫困户接到温水瓶后,深有感慨地说:"群工部真情送温暖,挂包驻帮上水平(瓶)。"-务实驻村是根本。历经20余天,走访全村
118户贫困户366人,逐户制定了脱贫规划和干部帮扶计划。召开村"两委"会22次、村民代表大会10次,通过"一事一议",落实事关村内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21个。建立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台账,牵头解决群众邻里纠纷3件。
扑下身子做实事 探索路子促脱贫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我自2017年3月至今,任XX村"第一书记"。在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老百姓的需求,重点抓好农民增收
驻村三年来,我引进现代化奶牛养殖场、有机肥料厂等4个企业,建成养鸭小区和蔬菜种植基地,使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960元,三年翻了一番,XX村也成为省级生态村、市级先进党支部和省级"三八"红旗集体。作为"第一书记",自己带领支部和村委班子,带领群众办成了一批实事:建设28公里旅游环线,成立4个协会、3个合作社和1个村级网站,帮助创业农民争取贷款300多万元;发展规模养羊场7个、50头以上的养牛场5个、大型养猪场3个,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3%。
二、围绕村子长远发展需求,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
益事业
争取涉农项目31个,累计兴修水利沟渠1500米,建成自来水设施、3000立方米沼气池、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村卫生室和文化广场,建成新农村社区一个。筹集各类资金559万元,新修道路公里。计划做强养殖、中药材、旅游等产业,并解决
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安全饮水、儿童入学和农民增收等问题。
三、围绕党的事业和群众工作需求,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
设
结合村级换届,重新推选了群众认可村"两委"班子,带出了
一个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直选产生了23名村民小组长和23名
妇女组长,成立了村监事会,建立健全了其他村级组织,落实了"三会一课"、"四项基础制度"等规章制度,使村级管理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
三年的驻村工作,使我有三点深刻的体会:
第一,只有把群众当亲人,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
作为"第一书记",只有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尽心尽力办实办好,才能以诚心换真心,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当家人。2011年9月,我连续7天为高聘友等
17户奶农拉牛搬家,由于劳累过度,晕倒在牛场。每年的8月初至10月初,养殖户要为饲养动物准备一年饲料,忙得农民吃不上饭、睡不好觉,我也不回家,帮助农民打玉米秆、搞青贮和喂牛,在粉碎机下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通过完成一件件小事,一点点取得了农民的信任。
第二,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才能获得攻坚克难的动力
我驻的村,集体没钱运转,我动员亲朋好友为村里捐了5万多元;奶农没钱收青贮,我就帮助奶农四处借款。为跑一个菇沼肥项目,我在一个宾馆门口等了11个小时,不敢喝水、不
敢去厕所,怕一离开就错过见专家的机会。我的真心打动了专
家,项目顺利通过,我们拿到了310万元的资金。这些年,由于劳累过度、生活无规律,我患上了糖尿病和肾功能障碍。很多人劝我"不能再这样拼命了",但我觉得既然组织把这副担子交给我,我就应该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不辜负组织期望,不让老百姓失望。
第三,只有调动各方积极性,才能形成战胜贫困的合力
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关键是要调动一切积极性,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具体来说,在村"两委"班子里,要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带好队伍;要正确处理与选派单位、所在乡镇和县里的关系,主动汇报,争取支持;要与企业家、专家多联系,多请他们到村里指导。实践证明这些方面做好了,就能出"战斗力、生产力"。
做一个埋头实干、务实为民的好书记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驻村就要做驻村的事,驻村就要干驻村的活儿。驻村三年来,每年在村里的时间都在280天以上,村子成了我的家,大家也把我当成了家里人。
一、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干起来
刚到村里半个月的时候小麦熟了,二话没说我就买了一把镰刀,走进了麦田,在割麦、锄地、挑粪中和大家熟悉了起来。村里家家户户都是烧柴做饭,为了改变烟熏火燎的现状,让大家用上清洁能源,我申请到了沼气项目,连续19天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0点多,领着大家挨家挨户干,缩短了我和大家的距离,增进了我和大家的感情。
二、挑起担子,潜移默化带起来
驻村只有挑起担子,把班子和队伍带起来,才能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刚到村里的时候,为了增强支部凝聚力,我通过召开支部会、村委会、骨干会的形式,掌握大家的真实想法,根据村情制订了驻村规划,很多党员都摇头,说不现实,当看到我先后申请到危房重建资金3万元、安全饮水资金37万元、沼气建设资金8万元,并且建设项目落地实施,每项资金落实到位的时候,信任我的人多了起来。后来,村干部对我跑项目寄
予厚望,看到我总是干一些到这家到那家,抓教育抓学习这些
鸡毛蒜皮的小事,有的党员干部就开始疏远我。我针对不同的想法到每个人家中上门拜访,村"两委"成员都被我星期天不回家、虚心真诚的态度所感动,都开始主动和我团结起来,也和我一样积极参加到公厕改造、河坝修建义务劳动中来。
三、想出法子,真心实意帮起来
驻村就要把大家的家长里短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村里两户人家有43年的恩怨,我刚到村里不久,两家因为在走的路上垒堰发生争执,闹得不可开交。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连续4天进行调解,把疙瘩和矛盾解开后,重新量了地边,重新埋了界石,重新撒了一道石灰线,一家不许越界垒,一家不许干涉扒,杨家的堰垒好了,张家的怒气也没有了,为了让两家真真正正和睦起来,我写了一首劝解诗贴到了两家的墙上:"你姓张来她姓杨,你们两家墙挨墙。成为邻居不容易,多把对方来体谅。鸡毛蒜皮别计较,遇到事情多商量。看看眼前一条路,走来走去在身旁。你让我来我让你,相互有个大肚量。为了子孙和后代,恩恩怨怨扔一旁。远亲没有近邻好,和睦相处美名扬。"这首诗成了一条友谊的纽带,把两家人连接了起来,现在一有事情,谁也不再大喊大叫,坐下来一商量啥事都没有了。
为让困难群众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在省红十字会、平顶山市红十字会的关心下,我多次联系省粮食物流中心、省电视台先锋之歌栏目组等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为困难群众和学校捐
送了价值20多万元的面粉、棉被、床铺、发电机等爱心物品。
驻村让我学会了坚强,让我学会了拼搏;驻村给了我精神,给了我收获;驻村让我知道了我是谁,让我知道我为了什么驻村。
履好第一书记职责 抓实党建促脱贫
网络
发言 脱贫攻坚 市县
我现任XX村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我把抓好党建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把村民当亲人、以扶贫为事业,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实现了后进村转化、贫困村摘帽的目标。
一、聚焦主责抓党建,着力打造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协助镇党委严把换届程序和人选标准,把两名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年轻同志选进村班子,支部"双带"能力显著提高,让群众看到了新气象。针对村部年久失修问题,积极争取资金35万元,修缮了村部和文化广场,设置12个党建宣传栏,配备办公设施、音响设备和图书室,村级活动场所成为凝聚党员群众的重要阵地。扎实推进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帮助建立"三会一课"、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26项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主题活动。村里各项工作正常起来、规范起来,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全村凝聚起上下一条心、共同奔小康的精气神。
二、聚焦发展抓产业,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原动力
组织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一起赴外地先进村考察学习,
让大家开阔眼界和思路。回到村里后,确定了"巩固传统产业、
发展绿色产业、探索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在传统产业上,依托村民有养殖和中草药种植传统这一优势,帮助建立柞蚕养殖合作社,带动30多户农户参与。申请成立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已推广种植黄芪等20多个中草药品种,有近40户村民参与。在绿色产业上,组织62户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收益和入园打工收益的方式,每户年收入突破2万元,打开了全村乃至全镇脱贫致富的门路。在新兴产业上,利用宽甸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帮助引进民间资金3000多万元,重新规划浴水山庄建设,启动溪山圣地综合旅游项目,带动村民发展农家乐产业,就地销售农产品。此外,还协调有关部门改善村里基础设施,修建了贯通全村公里的青年路,整修了公里河道,安装环保厕所
86个,给每个村屯都安装上路灯。三、聚焦长远抓助学,点亮永久脱贫致富的新希望坚持把公益助学,作为帮扶工作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为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助学行动,工作队协调省市新闻媒体5次到村里拍摄专题公益节目,通过实施蒲公英计划"七彩心愿包"活动筹集资金万元,"一支铅笔乡村助学"活动两天筹得5万元,解决镇村学校教学设施和学生用品问题;争取中国福利基金会"爱心午餐"项目,两年投入资金120万元,为镇村
426名学生和教师提供免费午餐;协助镇党委、政府争取市县教育部门支持,投入专项资金200余万元,新建中学和小学教学
楼,修缮学生宿舍楼,改善了农村教学环境......目前,我们的
助学行动已经覆盖到全镇乃至全县,通过"暖流计划""希望厨房"等活动筹集20万元资金和物资,覆盖了全县19所小学;通过"圆梦大学"活动筹集49万元,资助全县98名贫困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