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在2024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某区在2024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区深入践行“**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改革破题、机制破难、行动破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打造卓越范例。近三年累计开展国家级改革试点4项、省级改革试点51项,改革攻坚取得新突破、形成新成果,交出了一份产业焕新、空间焕新、治理焕新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一、改革驱动产业焕新,加快迭代发展动能
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主动破除思维定势、路径依赖,转换新旧发展动能,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重构“创”的链条。坚持“创新、创意、创质”三“创”驱动,以改革集成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打造以科技回归都市为导向的翠柏里创新街区,探索形成以科技型孵化平台为链主的创新模式,集聚**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孵化科技型企业127家,吸引科技人才5700余名,构建了工程师红利的坚实基础。着力打通“实验研发—成果转化—市场量产”的堵点卡点,落地“创业工坊”、中试基地、科创产品体验中心、知识产权赋能中心等配套构件,创新设立“翠柏贷”、人才子女“翠柏里特色创新班”等一揽子支持政策。把老厂房、旧楼宇改造成创意空间,谋划打造四大产业园,逐步形成“街区孵化—载体加速—园区投产”的创新矩阵。
重振“业”的能级。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出台工业用地焕新提效政策,累计盘活低效工业用地超万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均位列全省前10位,获评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构建智能制造“1+3+N”体系,开展“机器换人”“企业上云”,汽配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试点。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获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信息服务业占GDP比重三年持续提升。用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赋能现代服务业,率先探索跨境电商出口新模式,总规模连续五年全市领先,直播电商销售额占全市网络零售额比重达三分之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攀升至73.3%。
重塑“商”的环境。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做到增值不增企业负担、不增流程约束,持续打响“归曙感”营商环境品牌。迭代“11087”警企服务中心,梳理182项增值服务事项,推行“合尺度、有温度”的包容审慎执法机制,建立997个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执法事项清单。商事制度改革连续三年获市政府督查激励,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居全省前列,“一诺万金”获评省信用助力营商环境示范案例。不断增创制度型开放新优势,推进空港口岸贸易便利化,开通4条第五航权航线,打造“机到即办”通关模式,“临空经济+自贸区创新联动”相关做法获全省首批“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最佳实践案例。
二、改革引领空间焕新,加快推进城乡融合
坚持把改革作为重要牵引,破解城、郊、乡空间格局下的二元结构、多重矛盾,推进以水定城、以人构城、以房建城、以配套安城,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品质精彩蝶变。
突出机制变革,改出开发加速度。系统重塑区块开发、项目建设工作机制,深化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实施“沿江、沿路、沿山”三沿开发战略,组建由区领导领衔的7个重点区块开发建设指挥部,新设立前期办、项目评审中心,突出项目全过程闭环管理,组建大融资、大要素保障专班,成立全省首个百亿级城乡有机更新基金,实现财政国资协同良性互动,千年罗城等十大重点区块全面破题。整合城拆、农拆两支队伍,率先探索房票安置制度,滚动实施“拔钉清零百日攻坚”,丁家成为全市连片整拆样板。理顺水利水务运行体系,组建区水利局、水务集团,开展全域治水攻坚,全面筑牢防洪圈。
突出整合盘活,改出乡村新面貌。以新时代“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探索红色、水利、生态、科技、体育、艺术等多元路径,涌现出“舟游古林”“深溪骑行”等一批典型案例。坚持基建向农村延伸、资源向农村辐射,开工建设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四明山环线公路、大管网供水工程等项目,全市首创新村建设梳理式改造模式,试点推广宅基地改革政策,让山区群众走上通达路、喝上放心水、住上安全屋。深化“扩中提低”改革,创新推出“锋领共富十法”,组建全省首个共富基金、慈善信托,经营性收入等指标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共富工作考核连续两年全省优秀。
突出试点先行,改出生态高品质。在全省率先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打造全市首个、全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制定全国性地方标准体系32个,启动**植物园(**山地园)建设,龙观乡成为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相关工作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区连续获评省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抢先布局“双碳”新赛道,开展全域屋顶光伏开发,启动“茶光互补”项目,完成全市首笔林业碳汇交易,实施全省碳排放权核定及分配试点,成功落地国家级双碳绿色交易平台,不断拓宽“两山”转化新通道。
三、改革赋能治理焕新,加快实现幸福和谐
坚持把改革作为制胜法宝,不断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
变有形为有效,力量向一线下沉。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突出党建工作“人格化、具体化”,构建“3+N”治理体系,成功破解无物业房屋管理优化难题,实现城区内76个点位全覆盖、全治理。深化“统分沉”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社工专心居务、服务精准下移,城乡现代社区架构逐步完善,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创新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突出“人员综合、业务综合、管理综合、数据综合”,85%以上的执法力量下沉一线,执法效能指数位居全省前列,“简案快办”模式获评全省县乡法治政府“最佳实践”。
变传统为现代,手段向数智迭代。坚持以前沿技术赋能管理手段革新,推动城市向智慧、韧性、宜居进阶。打造防台减灾智治系统,对全区1178个智能感知终端一网整合,开展洪水演进和预案执行智能模拟,触发水情预警500余次,有效应对“轩岚诺”“梅花”等台风考验。开发“慧眼森林”监测预警系统,77套智能监测设备替代传统人力巡山,森林火情下降62.5%,相关做法在全市推广。迭代“141”基层治理平台,实现省平安区“十九连冠”,获得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安全发展铜鼎”。
变被动为主动,服务向细微拓展。从最细微处深化改革、惠及群众,建立主动问需体系,持续迭代81890民生服务平台,提供服务事项达700多项,累计解决求助事项1490余万件,相关经验在200多个城市推广,成为全省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生动案例,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开展社会救助“物质+服务”全国改革试点,在物质救助的基础上提供精神慰藉,整合形成7大类31个子项的救助服务清单,主动为困难群众量身定制精神文化等服务项目30余个,让群众在细微处感受到温暖。
经过多年改革实践探索,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改革不能缝缝补补,必须在老问题中找出新方法。要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改革全过程各方面,下大决心啃硬骨头、过深水区,以新思路开拓路径、勇闯新局,不能“只打补丁”“隔靴搔痒”,从根本上推动工作体系重构、流程再造、机制重塑,真正解决一批矛盾困难和问题。改革不能松松垮垮,必须在大场景中找准小切口。要坚持从实际问题出发、从具体工作入手,围绕亟需破解的面上难题,精准找到具有牵引性、代表性的点上抓手,以一带十开展试点,批次分类紧密推进,久久为功一抓到底,让改革更加精准有效。改革不能零零散散,必须在发散性中找到集合点。要牢固树立全局思维、系统思维,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精准抓住各领域改革之间的关联点、耦合点,在时序节奏上科学安排,在政策举措上协同配合,在制度接口上互联互通,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