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节前集体廉政提醒谈话会上的讲话提纲
强调清明节期间廉洁自律的重要性,提醒干部增强纪律意识,严守工作规矩,抵制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清明节前集体廉政提醒谈话会上的讲话提纲”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清明节前集体廉政提醒谈话会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清风寄哀思,廉洁守初心。清明节作为缅怀先人、慎终追远的重要时点,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更是考验党员干部作风纪律的重要节点。节日期间,一些隐性变异的"四风"问题容易滋生蔓延,部分干部思想松懈、纪律意识淡薄,容易突破纪律防线。在节前开展廉政提醒谈话,就是要告诫大家,务必时刻绷紧纪律规矩之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确保廉洁、文明、节俭、绿色过节,让节日更"清明"。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节假日的重要节点,检验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重要关口,大家要带好头,强化底线思维、保持清醒头脑、提高免疫能力,切实守好过节"廉洁关",共同营造文明节俭、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借今天的机会,给大家提几点要求:
一、坚定理想信念,自警自省,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制胜法宝。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自觉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越是特殊节日,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风险意识,做到干干净净工作,清清爽爽过节。
廉洁过节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首先,思想上要自觉。自觉从典型案件中受到警示,真正聚焦"身边案""身边人",通过"他人他事"实现"见人见事",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觉主动对照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本领域尤其是自身工作岗位实际,有意识地主动关注和深入分析相关典型案件,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明确风险点,提高警惕性。其次,要意识上要自警。"节点"就是"考点",要切实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中筑牢防线、守好党纪,过好"廉节"。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职务高低,都应当把纪律挺在前面,绷紧纪律之弦、筑牢作风之堤,以身作则,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去。清晰地认识到哪些行为是违纪违法的、哪些行为是符合党纪法规的、哪些行为是应当及时警醒纠正的,从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遵规守矩,不踩红线一步,不越雷池半分。最后,内心里做到自省。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和事业发展,也关系到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节日期间,更应严于律己,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在工作中,秉持勤勉敬业、克己奉公的态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任务的收尾与衔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生活中,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积极传播正能量,倡导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过节方式,教育引导家人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共同营造廉洁文明的家庭氛围,树立好清正廉洁的标杆,文明过节。
二、强化纪法约束,慎独慎微,正确看待手中权利
许多违纪违法行为往往都是"积少成多"的过程,"一顿便饭"、"一条香烟"、"一盒月饼",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小事往往是违纪到破法的肇始。党员干部要从小事小节上守起,修身律己、防微杜渐,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决抵制歪风邪气侵蚀,拒绝"毛毛雨"式的小恩小惠,警惕假借节日之名的"人情往来",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堵实被"围猎"的途径,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领导干部在节假日尤其要提高警惕,小心身边的糖衣炮弹,抵制"吃喝风""迎送风"等不良风气,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饭不该喝的酒不喝,不该答应的事不承诺;管住自己的手,做到不公权私用,不吃拿卡要,不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管住自己的腿,增强纪律意识,做到值班按时在岗,有事请假,外出报告,不该去的场合坚决不踏入半步。不能用权力谋私利。用权力为群众谋利的干部,始终与人民同甘苦、与时代共进退,以实干担当彰显干部本色,他们也终会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奋楫致远,在群众的拥护下笃行不怠。由此可见,"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用",能深刻理解这一点,无疑是国家之幸,民众之福。党员干部要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行使权力的目标和追求,才能不负群众期望、不负时代使命,让权力用得其所、用得其法,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做到秉公用权。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时刻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对待手中权力,坚持原则、遵守纪律、恪守规矩。谨慎用权就要做到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擅权乱为、不以权谋私,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为官;就要做到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防止权力越位、缺位、错位,保证事事出于公心,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守得住根本。要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一方面,需要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多看"前车之鉴",多读"悔恨之言",注重小节上、细微处、私底下的修行,在自警自省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强化规矩意识。坚持从思想上尊崇法纪、行动上恪守法纪,既按权力清单办事,也按程序规则办事,牢固树立法规至上、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法治观念,心中高悬"法"的利剑,手中紧握"法"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把握好权力的边界,不碰"红线",不闯"雷区",以敬畏之心守住用权底线。
三、从严律己修身,立德立行,带头涵养清廉家风
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带头廉洁治家、树立廉洁家风,过节期间更要守住家人和家门,教育亲属子女遵纪守法、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清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清明节之"清",贵在廉洁自律;清明节之"明",重在心中有戒。节日不仅是感恩追思的节点,更是内省自警的契机。干部要在"清明"之意中涵养品格,在"慎终追远"中强化纪律意识、道德修养,守住心中的那份清白与清醒。要管好自身。正常的礼尚往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体现,也是老百姓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自是无可厚非。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却有着严格的纪法约束。大量案例表明,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宴请和礼品礼金,都不会是"免费的午餐"。变了味的礼尚往来,必然埋藏着腐败的因子。过节需讲礼节,交往更要重廉洁。双节临近,党员干部就要对一些带有享乐奢靡性质的"礼尚往来"保持高度警惕,管住自己的"口"、管好自己的"手"。越是在节假日,越要牢记自己党员的政治身份,把"纪律作风不休假"的这根弦紧紧绷住,既不能有侥幸心理,也不能搞变通变异,避免踩红线、闯雷区,防止在小事小节中走向违法违规的深渊。要管好家人。好家风是强国之本、家和之根,良好家风是抵御贪腐的牢固"防火墙"。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强化家风建设,带头廉洁治家,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坚持在家风建设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同时,引导家属当好"廉内助",把好"廉洁家门",守住小节、抓住细节、保住大节,让新春佳节的每时每刻充满温馨与纯洁,绘就一幅风清气正、和谐和美的新春新画卷。要自觉接受监督。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政绩观,自觉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之为民、行之有据、慎之又慎。不能因为节日来临而放松警惕,更不能在"人情"幌子下放纵私欲。要清楚哪些场合不能去、哪些饭局不能赴、哪些礼品不能收、哪些亲友不能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的理念,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把规矩当成习惯,把纪律融入血液,让清廉成为一种日常的品格。
同志们,节日是放松的节点,但不是放纵的时机;是休整的时光,但更是守纪的考场。廉不廉,看过节;严不严,看节点。让我们以此次谈话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时刻紧绷廉洁守纪这根弦,把清明的清气、明志、正风融入内心、落实行动,切实筑牢清正廉洁的思想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
上一篇:小学生法律主题演讲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