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富硒产品产业链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在全市富硒产品产业链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县立足富硒资源优势,紧盯“7656”总体思路和农业强县目标,把全县产业发展深度融入全省“4×4”和全市“122”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擦亮“硒有**”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发展富硒朝阳产业,全力打造功能农业典范,实现了县域经济和居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明晰目标路径,绘就富硒产业发展新图景。一是高位统筹定方向。县委把推动富硒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下发《关于加强“硒有**”产业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富硒品牌知名度,一手抓富硒单品种培育,确保品牌不丢和单品要有。坚持“两头顾”,即一头顾及“硒有**”公用品牌的区域核心价值,一头顾及富硒产业的健康普世价值,充分彰显硒产品对人体生命的重要作用。坚持“两边试”,即一边是支持硒有**产业办开展试点,一边是支持县农投公司开展试验。坚持“两结合”,即把做富硒文章和做富硒实事结合起来,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坚持“两把尺”,即一把尺用来衡量硒有**产业化建设是否为民造福,是否触到群众心坎上,是否让农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受益;一把尺用来衡量县域各产业发展指标是否明显上升,产业体系是否更加健全,三产融合是否更加紧密。二是规划布局定产业。充分发挥规划引领约束作用,编制农业产业化专项规划,以“**杜仲”为引领,以“慈姑硒茶”为神韵,以“生态粮油”为根本,以“富硒果蔬”为特色,以“特色养殖”为补充,把**打造成为富硒、康养、旅游的高地。目前,已创建2个省级揭榜挂帅的高产示范片,1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生产粮食87万亩33.47万吨、油菜37.7万亩4.82万吨、旱杂粮53万亩,2023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同时,借助杜仲产业药食同源公布良机,“情有杜仲”奶茶加快研发。以“硒有**·山野茶”为特色的茶叶产业提质增效,“硒有**·七姑(慈兮)山泉”成功试产。三是垒台筑点定标杆。聚焦“三点一线”强引领,即确定富硒基地的示范点,打造富硒餐饮的体验点,在核心景区设立富硒品牌的打卡点,形成一条鲜明的富硒产业发展线。聚焦“三点一链”促融合,即设立富硒产品的加工点,明确富硒产品的消费点,打造富硒康养的旅游点,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聚焦“三点一店”拓市场,即形成市场主体带动的支撑点,确定富硒产业驱动的突破点,凸显生态有机食品的汇聚点,适时打造线下实体销售旗舰店。目前,甜糯玉米全产业链已向全县3个乡镇10个村延伸,大力建设农工旅融合玉米产业园、南方大寨农文旅融合园,中药材加工产业园加快实施。县供销联社在南京市设立**特色农业产品销售窗口,“硒有**”农产品纳入南京市工会支持范围,订单农业、社区定制农业等销售模式得到进一步拓展。

突出创新驱动,打造富硒产业升级新样板。一是以科技创新促进富硒产业高端化。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硒农产品科研平台,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着力加强硒技术运用,开展富硒农产品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研究,推进富硒产品、产业和价值链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3家。支持硒农产品生产者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了富硒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强硒农产品加工和包装技术研发,提高了富硒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农民参与技术培训,提高种植、养殖和加工技能,提升了富硒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2家,推动农业生产向农业服务、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旅游等领域延伸。二是以智慧农业促进富硒产业智能化。应用互联网、智能设施等技术,着力构建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农产品溯源系统和农业生产计划系统,打通农业产业链,推动富硒农业由人工走向智能,做到产品统一标识、质量统一标准、品牌统一推广、渠道统一开拓,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如阳和乡智慧恒温棚里已经长出纯天然、高品质的花菇。利用金融科创园及岩泊渡原职业中专等现有资产,聚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区,开展生产、加工、储运、保鲜等环保设施设备智能化改造,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三是以品牌建设促进富硒产业绿色化。围绕把“硒有**”打造成县域形象标识,在品牌经营上持续发力,加快建立硒有**农产品的品牌认证体系,持续推动硒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质量监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加强硒农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宣传,开展品牌推介活动,讲好“硒有**”故事,规范富硒产品标准,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开拓了国内外市场。

强化机制保障,汇聚富硒产业增效新活力。一是建立政企合作机制。成立“硒有**”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县领导常态化调度机制,组建县产业办,成立国有县农投公司。县产业办负责综合协调、决策辅助、政策统筹、战略规划、考核监督,具体管研发、管标准、管投入、管考核,统筹推进全县“硒有**”产业化建设。县农投公司负责统一标准、精准投入、定向招商、壮大产业,具体管订单、管基地、管加工、管市场,做到“强农投·出拳头·有品头”,形成了政府引导、专班统筹、部门联动、市场主体、群众参与的“硒有**”产业化建设体系。二是落实财政投入机制。按照“硒有**+五大布局”的大框架和“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产业走”的涉农资金整合原则,制定《“硒有**”产业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对项目确认、项目入库、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进行了规范,编辑《“硒有**”产业化建设专辑(生产基地篇)》,对农投公司由财政扶持三年,后期实行市场化运作,助力“硒有**”产业发展,形成了“各炒一盘特色菜,共办一桌产业席”的资金项目投放格局。三是完善政策统筹机制。制定硒农产品的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等,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鼓励农民和企业投资硒农产品产业,形成了支持**县域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

汇报完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47 3382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