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产业强市暨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上的汇报发言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在2024年全市“产业强市”暨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首先看产业,而产业的根基在实体经济、在制造业。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加速,新质生产力成为强劲涌动的新浪潮,实体经济发展正向着形态更高级、结构更优化、技术更先进的方向演进,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又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保障和强劲动力。**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指示精神,坚持以三个“一号工程”为引领,以“三支队伍”建设为支撑,对标对表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通过全面部署落实产业强县行动,迭代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空间布局、产业攻坚打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奋力闯出产业强县、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路子,为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提供发展支撑。

一、在把握规律中迭代打法、明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县提出实施“产业强县、制造业当家”,就是基于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部署,推动全县上下从主观认识跟上客观变化、招式打法上适应发展需要。

深刻认识产业发展的特征规律。从产业发展趋势看,突出表现为三方面特征。一是集群化和生态化。表现为空间上向大平台集聚、形态上向链条化发展、生态上向圈层式迭代,以此形成产业的规模效应和链圈的协同效应。二是数字化和专业化。表现为由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型。产业的兴衰并不取决于其本身性质,而取决于企业如何经营、如何转型和政府如何引导、如何赋能,产业发展未来的方向就是数字化和专业化。三是创新性和开放性。表现为既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技术、产品、管理升级,也要通过开放创新,增强企业整合配置资源能力,更要通过制度创新,营造公平竞争、宽松宽容、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

精准构建“323”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迭代县域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明确产业主攻方向。巩固提升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绿色家居三大优势产业,突出地理信息+、人工智能+两大赋能产业,抢抓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集成电路三大新兴产业,形成“323”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在充分考虑产业集聚度的基础上,精细划分34条细分赛道,有效提升产业链拓展建强的潜力。另一方面,优化空间承载布局。遵循“空间集聚、产业集聚”原则,按照“一个产业布局在一个重点集聚地,一个属地发展一个重点产业”思路,纵向上构筑“万亩千亿平台、专业集聚区、特色园区(楼宇)”三级承载体系,横向上构筑“国家级高新区、省级经开区两大平台聚链成群,各镇特色发展”的两级承接体系,努力形成“错位协作、融合互补”的生产力新布局。

准确把握产业强县建设的工作逻辑。在推进产业强县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六对关系”。一是把握好产业和创新的关系。坚持产业链引领创新链人才链发展,基于产业基础布局创新载体、研发配套、人才支撑,让更多创新成果精准赋能产业转型。二是把握好引进和培育的关系。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的带动,也离不开本地企业的壮大做强;离不开“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离不开“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需要双管齐下。三是把握好增量和存量的关系。存量是增量的基础,盘活存量可以带来增量,既要严把项目准入、引入源头活水,也要深挖存量空间潜力,在抓存量中做出增量。四是把握好链条和链主的关系。链主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既要坚持以链主育链条,推动延链补链强链,也要抢抓链主型项目、领军型人才,以项目和人才的落地引进带动产业的发展。五是把握好链式和圈层的关系。既要针对现有产业链发展现状、规律和趋势,分类制定“一链一策”;也要把握“圈层”发展的独特优势,聚焦高成长性链条,完善综合配套,打造契合产业发展的生态圈。六是把握好“产人城”的关系。产业增长、平台生长、人的成长是有机统一的。要坚定“以产聚人、以人兴城、产城融合”理念,以平台建设为牵引,为产业发展、人才集聚提供支撑。

二、在分层分类中突出优势、做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县提出实施“产业强县、制造业当家”,就是通过构建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从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体目标:3年内,力争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5年内,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双金双银企业数、制造业投资、新引进项目投资额“六个倍增”。

聚焦创新策源质效如何提升,坚持以科创活力赋能产业提档。迭代“科学+技术+产业”发展路径,持续放大县域创新基础优势,把创新更精准地紧密地落到企业上、赋能到实体上、体现到产业上。一是增强高能级创新平台蝶变力。依托产业基础落地科创载体,重点把“地理信息+”作为**在全球最有竞争力、最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进行培育,以地信造峰行动为突破口,在全力支持联合国创新中心、**地信实验室、地磁大科学装置等7大核心载体建设中,走通“科学到技术到产业”转化链路,走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模式,走通“园区+载体+基金+企业”产业培育模式,构建国际国内最优的地理信息产业创新生态,打造地理信息“三地一窗口”。围绕人工智能、车联网等产业发展,以**研究院、涡轮院、中科大阿尔法研究院等8个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构建产业创新同心圈和成果转化共同体,让创新“场效应”高能释放。二是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力。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支持天马轴承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德华、欧诗漫、华莹电子、泰普森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做强做优,加快**儿院**院区四个“国字号”中心、中医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业大学省激光中心浙北中心、宏鼎研发中心等科研载体建设。实施产业链技术攻关“揭榜挂帅”“赛马制”,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产学研筹建创新联合体,对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企业给予更多奖励。三是凝聚高层次人才创造力。致力打造体现青年价值、发挥青年作用、赋能青年成长的“青创之城”,用每年1亿元人才专项财政资金,保障实施“**英才计划”和“才聚**”大学生招引计划,让各类人才在**创新有平台、创业有底气、创造有回报、创意有氛围。

聚焦项目双进质效如何提升,坚持以系统发力推进闭环管理。积极推动产业体系全面优化、空间布局全面重塑、招法打法全面迭代,尽快打开新的增量空间,产生新的投资实物量。一是引聚更多优质项目。坚定实施链长统领、链主主导、平台主战、多方联动的精准招商新模式,围绕产业链和专项领域,分别配备“1名链长+1个牵头部门+1支特战队+1家国企+1个承载平台”的最强招商力量,通过以商引商、成建制导入、重点平台孵化等招式打法,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精准延链补链强链。二是提供最优项目服务。在招引上,集成制定《惠企政策解读一本通》《投资合作一本通》,全面展示**营商环境、投资政策和投资空间布局。在推进上,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聚焦审批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各环节,建立“一个项目、一名专员、一套计划、一抓到底”服务体系,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破解堵点卡点。三是推动项目早达产早达效。滚动推进“标准地”项目达产攻坚,通过全链条靠前服务、分批次精准服务、明奖惩重点服务,推动项目满编运转、快速达产。

聚焦产业转型质效如何提升,坚持以企业竞争力带动产业硬实力。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演进逻辑,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一是聚力让产业集群成链。以“金象金牛”等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标志性项目引进、领军型企业培育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高端装备650亿集群、生物医药300亿集群、绿色家居450亿集群、“地理信息+车联网”600亿集群。深化链长抓统筹机制,引推一批短板补链型、价值提升型项目,推动优势产业强链、新兴产业优链、未来产业建链。二是聚力与企业共同奋斗。实施“一起益企·对标成长”企业培育行动,聚焦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多维方向,分类定制培养路径、举措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梯度发展,推动企业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普通到优质”。三是聚力向品牌要效益。大力推进企业品牌建设,对于主导或参与制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或是获评政府质量奖的企业,按相关规定给予奖励,支持企业打造成为“百年老店”。

聚焦要素支撑质效如何提升,坚持以资源推力匹配发展潜力。严格落实要素竞争性配置机制,推动好资源、好配套优先向好企业、好项目倾斜,确保各类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一是强化空间要素支撑。在存量空间上,扎实开展工业全域有机更新和产业园提标增效,力争通过三年时间腾出低效工业用地1500亩以上,提质存量厂房150万平方米以上。在增量空间上,重点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力争三年新增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2500亩以上。在楼宇空间上,以生产关系、功能互补等理念抓招引,推动25万平方米楼宇空间增效利用。二是强化资金支撑。在财政资金上,以真金白银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制定重大平台、重点产业专项支持政策,“一链一策”抓实8条产业链培育。在金融创新上,聚力构建“创、投、贷、融”金融生态圈,同步吸引更多头部创投机构发现机会、投资项目。探索前沿科技领域“创投”模式,健全政府投资基金容错机制,撬动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三是强化配套支撑。着眼国际化,放大联合国创新中心开放效应,在国际营商环境构建、国际机构组织引入、国际会议活动举办等领域加快突破,打造链接全球、融通全球、传播全球的门户窗口。聚焦县域一体化、杭德同城化,以轻轨、高速、通道、枢纽为重点,加快构建立体交通新格局。着眼品质化,通过**儿院**院区、省中医院**院区、学军中学**附属中小学等配套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凤栖湖商业综合体、运河新天地等商服功能,提档中心城区承载吸附力。着眼体系化,将“一链一策”引入概念验证中心、检测认证机构、公共实验室等产业配套,打造“头部企业+中小企业+服务环境”创新生态圈。

三、在全员参与中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县提出实施“产业强县、制造业当家”,离不开党员干部、企业家、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需要共同参与、全面发力,加快探索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模式。

点燃党员干部奋斗激情。坚持把今后每年都作为“产业强县突破年”“大抓项目攻坚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路径决不能变、热度决不能减、标准决不能降、劲头决不能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产业强县主战场,比一比谁的实招硬招多、比一比谁的服务本领强、比一比谁的成果产出多,同步健全激励担当、激情干事的制度体系,激发党员干部踊跃投身火热实践的积极性、内驱力、比拼感。

支持广大企业家勇当主角。鼓励广大企业家主动融入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持续激发向高而攀、勇争第一的豪情,不断筑牢迎新而进、创新突围的坚韧,充分发挥乘势而上、破茧蝶变的果敢,全力扛起致远而行、逐梦不息的担当。同时,全力支持企业家专注实业、深耕主业,助力大家在激烈竞争当中占先机、抢主动、赢优势。

掀起全社会参与热潮。运用融媒体手段,广泛宣传推进产业强县的意义、举措和典型,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广大乡贤游子“**大使”作用,让全世界更多关注**,让**更好走进世界。不断提升全体**百姓服务产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个新老**人,都比一比谁为**产业强县作的贡献更大,比一比谁为**投资环境出力更大,比一比谁立足岗位实际为“**名片”更添亮色,营造“党群同心、政企同频、各方合力”的浓厚氛围,凝聚起奋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强合力。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47 3268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