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村干部队伍建设专题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在全市村干部队伍建设专题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将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以干部队伍“能力作风提升年”为契机,着力构建“345”工作体系,锚定打造乡村振兴战略先行区这一目标,抓实干部队伍优化调整、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激励关怀等系列举措,实施“寻雁领航·兴村富农”工程,推动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更优、能力更强、作风更硬、实效更好。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创新监督管理三项机制,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鞭策相结合,树牢奖优罚劣导向,强化村(社区)干部监督管理。新“三讲三评”架起干群“连心桥”。在173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开展新“三讲三评”活动,通过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员讲履职情况,评工作成效,将讲评结果与年度考核等有机结合,激励村组干部、驻村队员干在平时、比在平时;党员群众代表讲先进事迹,评先进典型,行政村每个季度评选“绿美庭院示范户”等五类先进示范典型各1户,并落实奖励措施,激发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已开展讲评173次,评选示范户857户。“三星三色”管理,树牢实干“风向标”。通过建立日常考核、正负面评分,个人申报、乡镇(街道)推荐、县级考核评定的综合评价体系,给党组织书记“定星上色”,有效提升村(社区)干部履职能力。加大星级党组织书记评优评先、推荐选拔力度。灵活运用乡镇(街道)挂联班子成员提醒、党委(党工委)书记、纪委(纪工委)书记约谈等预警方式,制定整改措施,设置1至6个月的预警管理期,并安排到“名书记”工作室进行学习,持续整治思想懈怠、能力不足等问题。截至目前已精准识别并纳入黄色预警5人,橙色警示3人,红色警告3人。实施档案提级,推动管理运行“规范化”。推行“村收集、乡审核、县管理”模式,将865名村(社区)干部档案提级由县委组织部管理,破解档案管理不规范、急用现找的难题,为比选评优、推荐任职提供重要依据。
实施队伍能力提升四项举措,锻造乡村振兴“尖兵连”。通过教育培训、轮岗锻炼等方式,多途径提升干部能力。教育培训赋能。三年来,推荐438名优秀农村党员参加“双提升”行动,103名进入“两委”班子,村(社区)干部大专以上学历较2021年提升16个百分点。利用红色资源及实训基地,以“理论+实践”开展示范培训14期覆盖1万余人次,助力村干部锤炼过硬本领。“双雁”工程聚能。强化“头雁”培养,搭建集体经济、人居环境等6个擂台,让“书记”比着“书记”干,培育会办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头雁”矩阵。强化“归雁”回引,通过基层治理专干、青年人才和“后备岗”公开招聘引进158名能人达人、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进入干部队伍,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后备力量蓄能。实施后备力量培养工程,选派521名“后备岗”到信访、农业等领域轮岗锻炼提升履职能力,截至目前,177个村(社区)储备35岁以下、大专学历以上后备力量526名,形成年龄结构有梯次、能力素质可互补的格局。动态调优提能。通过乡村一体巡、届中分析、蹲点调研等方式,对班子运行及干部履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调整优化党组织书记15人,其他“两委”干部37人。
做实履职担当五项保障,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探索激励办法,让村(社区)干部干事有舞台、干好有激励。建立岗位薪酬体系。根据岗位职责、工作年限、文化程度等因素,在4个城市社区建立3岗18级专职工作者薪酬结构体系,实施差异化薪酬分配管理。健全集体经济创收奖励机制。探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明确按“村(社区)申请—乡镇(街道)审核—公示实施—上级备案管理”的程序从当年度村集体可分配收益中拿出增量的30%对有突出贡献的村(社区)干部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拓宽干部成长路径。坚持实干导向,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推荐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力度,通过组织人社部门和机构编制部门沟通协调设置定向招录(聘)岗位,由组织部门择优推荐,并适当放宽年龄、专业和学历限制,2023年以来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34名。提升关心关爱质效。推行“两必访两必谈”机制,乡镇(街道)领导做到村(社区)干部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和重要节日必访,任前年底必谈,了解工作情况,听取发展建议,协调解决生活困难。为基层减负松绑。深化文山会海、事事留痕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清理规范村(社区)组织机制和牌子1586个,科学调整社区建制,新设立2个社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让村(社区)干部轻装上阵,干出实效。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