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交流发言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在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会议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作为贯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并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市的改革历程,就是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坚持改革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宗旨观为了谁,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心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植根人民利益。

(一)人民的期待是改革的原动力。“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老百姓关心什么,改革就要推进什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推出的各方面改革举措,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为了满足企业对一流营商环境的新期待,持续增强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我市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此项改革在2023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获评营商环境满意度、营商环境口碑“双十强”。为弥补企业对创新型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缺口,解决新形势下引才短板,我市在全国首创“揭榜挂帅”工作法。“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机制成效显著,全市已累计发布技术难题和科研成果榜单1905项,攻克136项、兑现榜金超3亿元,为企业节约成本超20亿元。探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全省面上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经过艰辛努力,我市成功争取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2023年9月20日,国家正式批准*华东国际联运港、义乌国际陆港铁路场站实施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为国家深化拓展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提供样本。目前,该政策已覆盖企业454户,涉及出口货值4.5亿元,已办理退(免)税3424.5万元。提升了金义都市区开放能级。改革政策实施后,大大提升“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和“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辐射服务能力,优化了国际营商环境。

(二)民生实事是改革的发力点。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一桩桩民生“小事”,就是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民生问题为导向,改革全面发力,直面问题的症结,攻克了一个个难点堵点,完成了一项项重点关键。全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做到老有所养,我市出台了《*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等法规。金东区全面打造“统分结合”养老服务的全新模式。2014年,这一养老服务模式被授予“中国养老模式创新与老龄产业发展十佳典型”,2015年又被评为“民生示范工程”,入选浙里康养“一地创新、全省推广”优秀案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为了让改革红利惠及全市农村和农民,我市积极争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推出农业标准地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系统破解城乡融合发展的“人、地、钱”核心问题。2015年3月,义乌市被列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在全国率先提出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制度体系设计。同年,义乌市入选全国人大授权的33个县(市、区)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2023年新一轮试点开展以来,*市已成功入市8宗、面积77亩、金额0.91亿元。借鉴工业标准地思路,我市首次提出农业标准地概念,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2021年4月制定《*市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实施方案》,农业标准地改革在全市范围全面深化。目前全市已建设农业标准地96.4万亩,65个市级农业标准地示范基地。

(三)民生堵点是改革的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就要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基础教育投入少、资源分配不均、学生课外负担重、教育不公平等等是基础教育中突出的难题,群众意见大,社会关注度高。我市迎难而上,积极寻求破解之道:通过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双减”改革,持续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整治;推进学生入学阳光招生、阳光分班、阳光定向,促进教育公平;开展分类办学改革,破解多样化教育需求……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解决民生堵点难点痛点,教育改革成效显著。2021年至2022年*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548.27亿元,年均增长10.53%。2021至2023年全市累计完成教育项目231个,新增学位12.02万个,全力推进“学有优教”。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公办幼儿园招生覆盖面、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等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实现公民办学校义务段“公民同招”,高中段“公民同招、普职同招”。*市教育改革措施得到群众点赞,改革经验走向全国,获得省“双减”工作首批试点;阳光分班、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学生心理健康等4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5次在全国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二、坚持改革依靠人民的实践取向,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观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是改革的“依靠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要做到“改革依靠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这是对人民改革主体地位的深刻诠释,是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汇集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深刻体现。

(一)甘拜群众为师,改变垃圾处理方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污染防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常言道“高手在民间”,广大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最朴素的问题解决思路和实践动力。改革过程中很多问题一时难以找到解决方案,汲取群众智慧、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寻求群众帮助,能有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围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我市总结提炼群众实践智慧,自2014年5月启动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全面推广金东区农民自创的农村生活垃圾“二次四分”法,形成独特的“*模式”,2016年这一模式在全国推广,金东区编制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发布实施,成为全国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标准。这项改革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的经验上升为政府的改革议题。

(二)依靠群众力量,改进矛盾化解方式,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经验”起源于*市*、*两镇,是依靠群众力量,以“调解先行、诉讼断后、分层过滤”为特征的社会矛盾纠纷依法调处化解经验。“*经验”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促进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群众获得感的提升。自2018年起,“*经验”从*推广至*全省,在全省范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经验”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标志性成果,诉源治理分层递进过滤工作法被命名为全省“枫桥式工作法”。*万人成讼率从2018年的80.8%降至2023年的50.06%,降幅达38.04%;全市一审民商事收案数从2018年10555件,持续下降至2023年5917件,降幅达43.94%。

(三)汲取群众智慧,优化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发端于我市*县的“后陈经验”源于基层群众的智慧成果。这些年来,*市县两级践行“群众主体”,持续深化“后陈经验”,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涉纪信访有关村务公开占比从2003年的27.2%下降到2023年的2.5%。“后陈经验”为推进全省乃至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已在全国69万多个行政村落地生根、大放光彩。“后陈经验”从*走向全国,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走向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这项改革成果说明*市善于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真正做到了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三、坚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取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民利益观改革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还需做到“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这一论断说明改革要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准,始终做到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推进“无证明城市”改革,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2018年初,*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无证明城市”改革,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繁、办事慢问题,累计已为群众、企业免提交各类证明479万余件,群众满意率高达99.99%。我市积极从涉及群众看病就医的民生实事、关键小事入手,加快推进全民安心医保集成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了以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设计了不同的支付方式,创新推出一系列跨地区、跨部门、跨层次的医保、医疗、医药便民服务举措,实现保障全覆盖、管理全周期、服务全流程。截至目前,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0.29万、户籍人口参保率99.4%;“金惠保”参保人数494万,投保率94.1%,全民安心医保集成改革有效实现保障水平高、支付精准、报销便捷、监管严密,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提升了百姓获得感。

(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精神产品优质共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完善文艺院团建设发展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国有文艺院团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婺剧艺术研究院积极探索院团改革发展路径,解决了院团生存和发展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契合新时代文化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2021年9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婺剧团深化院团改革小剧种,唱大戏》予以点赞。我市积极加强国家影视文化产业改革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招引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全国首个影视文化产业大脑,进一步增强数字引领力。建设全国首个影视业法治中心,从源头受案、侦查办理、研判会商、诉讼维权等多方面实行一体化协同,并开展影视文化法学研究与实践。通过实施横店精品行动,“横店出品”力作频出,为人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精神食粮。

(三)改革外国人创业审批程序,扩大最优营商环境共享的朋友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我市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成立全省首个“外国人创业一站式通办窗口”。打造最集约的审批程序,开展外国人创业无忧“一类事”集成改革,实现了外国人创业“一类事”一个窗口一次办。此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新增外资经营主体1258家;入境外商23.1万人,是2022年同期的9倍。我市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3.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8%和9%,对全省出口增长贡献率为52%,出口增速、增长贡献率均居全省首位。改革已惠及外商8000余人,外国人创业涉及的9项业务中,5项全程网办,2项零跑即办,2项只跑一次,审批周期从29个工作日缩减为10个工作日,已帮助17名外商开展信用修复,追回拖欠货款400多万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的改革事业可谓万马奔腾、亮点纷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要继续把这条主线贯穿到改革各领域、各方面,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我市改革事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根本所在。深刻认识和把握这条主线有助于增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性。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47 3403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