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在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活动上的讲话
强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鼓励创新与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共同推动教育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活动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活动上的讲话
这次参加观摩活动的课没有一节课是相同的。这是我们学术委员会特地这样设计的,特地挑了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三大类不同类型的课文和文本。有些类型的课是特别难上的,就希望大家一起来观摩、讨论。我们这个会场的课我统计了一下,阅读课有8节,口语交际课有3节,习作课有6节。年级的分布是三上2节,三下2节,四上4节,四下4节,五上2节,六上1节,六下2节。3--6年级都有涉及,很可惜这次低段没有。所以说,这次的课内容各异,不存在同课异构,也不存在可比性。这样的课评课对我们来说,具有挑战性。我想先提出"三个尊重"和"两个鼓励"的评课原则,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三个尊重。
一是尊重课程课标。2000年颁发的新的义务课程标准是对我们新时期,特别是本世纪语文教学研究成果的总结。经过了多次上下的讨论、修改,应该成为我们教材编写、教材实践、教材评价的依据。首先,我们要尊重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育人理念、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
二是尊重统编教材。统编教材已经使用了将近10年。新的一轮又陆陆续续分年级分步实施。这套教材凝聚了全国教研工作者的心血,也经过多年的试教,多年的修改,应该说是目前最好的、最权威的教材。所以,我们要尊重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系、教材目标和教学内容。
三是尊重评课标准。既然要评议,既然要个排序,那我们就要一个评价的标准。本次活动的研究主题是"语文学科如何落实课程育人"?针对这个主题,我们在评价视频课的时候有个评价标准,今天我把内容评价标准公开一下。也不复杂,就是6条。第1条,教学目标精准;第2条,教学内容准确;第3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恰当;第4条,教学效果显著;第5条,尊重学生主体;第6条,价值导向正确。这是视频课的评价标准。我看也是我们现场课的评课标准。
两个鼓励。
一是鼓励教学创新。鼓励我们上课的老师在前面三个尊重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实践创新,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是鼓励多元评课。一节课的好坏,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评。大的可以从教育哲学,可以从师生交流、师生交往,可以从课程层面,可以从教学方式的层面。不同流派的教学主张,对课堂的评价也不一致。在不同的人心目中,他的评价准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鼓励不同的参与者,要鼓励我们现场的各位老师从不同的视野开展教学来评议。
我今天的评课可能是一家之言,但有很多的观点是评委是评委集体提供的。评课是多元的,因此仅供大家参考。
一、语文教学在前进
(一)语文学科"教什么"的问题,开始从模糊走向清晰。
我自己设计了三个角度,一个角度是语文学科教什么的问题。从这次观摩会上,我们可以看到,语文学科教什么这个老大难问题正在慢慢解决。这个问题开始从模糊走向清晰,选择教什么的问题落实到我们课堂上,实际上就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1.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准确、适当
课程内容很多老师只关注了学习任务群,实际上,课程内容是从两方面呈现,一方面就是文化主题,第二方面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那就是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从这两个方面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课程内容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今后我们不能再说语文的教学内容是模模糊糊一大片,现在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我们叫清清楚楚网格线。但是大家要注意到,从课程内容到我们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不能直接拿来使用,它经过多次的转换,我称它为两次转换。
第一次转换就是我们教材编写者应该做的事情。我们的教材编写人员通过架构对教材的知识能力体系,选择合适的题材或者合适的材料,有机地把我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落实到各册的教科书的编写当中。有很多老师问我,说我们教科书是怎么落实语文课程内容,好像没有看到任务群,好像有点失望。实际上任务群并不是像我们有些专家和老师想象一样机械地落实,说这个单元就是语言文字的基本梳理,那个单元就是文学的阅读和创意表达啊。我们是把几个任务群跟里面的任务有机地渗透到阅读、口语交际、作文当中的。
我举个例子说《动物王国开大会》,它是1篇童话,它是属于文学性的阅读与创意表达。写通知,那里面就是应用文的东西,里面有思辨,思辨性的任务就要进去,就不能机械地把1篇课文定位为是落实什么任务群。所以我主张任务群就变成我们课程标准的概念,我们的教学有一到两条任务落实是相当不错的。
第二次转换就是我们语文任课老师的事情,就要把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落实到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当中。所以我们很清晰地看到,本次的观摩会立足教材,依标教学已经成为大家普遍遵循的准则。这一点很不容易,过去的公开课任意设定目标,任意选择内容,随意性是非常大的,所以这次这方面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准确适当。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和基于学段要求、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确定你的教学目标,选择设计的教学内容。很多课文关联前后单元、前后年级,甚至全套教程中某项语文要素的层级和递进关系,体现了我们统编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梯度性。这是我们温教授反复强调的教学目标要有梯度性。
举例说,X老师的《牛郎织女》一课。我们前面做过简要复述,用自己的话复述,到了这一课,我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创造性地复述,X老师能勾连学生已有的复述经验,抓住情节,简要复述,把握故事内容,这是复习。通过详细复述改善人物的形象。详细复述,学生发挥想象力,尤其是通过这个多次的想象的语言交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最后拓展到生活中继续复述,做民间故事的传承人。整节课就是围绕这样一个单元的重点目标来开展,前后关联。
2.基于学情设计教学,教学重难点明确
多数课能基于学生的已知知识、能力基础、情感特点,设计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口语交际、习作课能注意单元中阅读和表达在主题和语文要素上的有机联系,能根据小贴士或习作提示上的学习要求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比如,X老师的《读不完的大书》。这是三上的1篇课文,我们三年级,老师一定要记住,整个小学阶段,无论哪1篇课文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永远是一个常规目标,有的甚至成为重点目标。所以针对三年级的特点,陈老师设计教学的时候,把有新鲜感的词语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在第一版块积累设计了词语的分类与积累,生字的分类与书写,就把语言文字积累这个要求教得非常扎实。这不是重点,但是这节课的难点,那些字比较难写,生字比较多。
X老师的习作《推荐一本书》。我记得有一个环节,就比较两位学生写的习作,来判断哪一个推荐书写得更好,来通过边指导边评估边板书,比如板书当中要加入书中的事例、语言,要转述书中的精彩内容,或者可以说说自己的评价、想法和感受。通过这样一个实践环节,帮助学生突破,把重点理由写清楚,所谓的难点就要花工夫,一起去突破。
(二)语文学科"怎么教"的问题,开始从"师本"走向"生本"
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看过联合教科文组织2017年发布的一个指导性的文本,这个文本的名称叫《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这本书中有我们教学的定义。我给大家读一下。所谓的教学就是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学习。教学就是学习,无非是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的组织。所以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条件,准确地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学习。教师本人就是最大的学习资源。所以有效的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展示才华的场所,更是学生发展智慧、提高审美、养成品质的舞台。
本次活动上,我们上课老师设计了丰富的言语实践与探究活动,创设了多样的学习情境和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评估新语言,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学习的乐趣,整体上提高自身的素养。所以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这样有指导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真善美的底子。本次观摩会上有这几点对我印象非常深刻。
1.体现不同文体的特点
X理事长在多次会议上反复强调,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有文体意识。这一次观摩课上,我们有8节阅读课,阅读课的文体太多样了,有民间故事、古诗词、小说、散文、科普小品、寓言、现代诗啊,课型有精读课文,有略读课文。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大多数老师能够根据文体的特点和育人优势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情境。
比如说《腊八粥》是1篇带有自传性的散文化的小说。这篇文章太难教了,有点自传的形式,又有点散文化,这是沈从文散文小说的特点,就是细细碎啊,慢慢悠悠,不知不觉让你感动。它没有一些小说的什么人物啊,情节、高潮冲突都没有。所以这样的课是很难教地。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X的X老师,仅仅围绕这个主题,他提出了一个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从头贯穿到尾的。浏览课文,想象场景,你从这个场景中读出了什么情感?小说中的情感,X老师将朗读与情感体验交流,一次又一次地带领学生走进课文中的场景,品读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感受文中的温馨的亲情、温柔的乡情,感受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家庭美德,还是把这个情节体会好。对于详写的好处,教师即使不言,学生也能知道,他为什么显示,就是要表示情感的需要,对吧?这堂课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堂课《白桦》,这是我们中国人翻译的现代诗。这个单元的体裁就是现代诗歌。X的X老师他的教学设计,他的表现力还不说,他的教学设计是很有特色的。他抓住一个美字,通过理解诗词当中的关键词,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的学习活动,体会诗歌的形象美、节奏美、命运,感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以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这个设计还是非常有特色的。
2.体现不同思维的特点
我以6节习作课为例,这个习作课也很多样。已经涉及到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三大类。
比如书信,就是应用文。使用具体的文类,比如说有书评、想象作文、交际作文、还有观察作文,不同类型的作文如何指导,本次的课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比如X老师的习作课《我的奇思妙想》。这一课作文是要求学生写带有想象性质的说明文。老师们,这是说明问,比较难写,就是让孩子把自己心中的想象之物说清楚。X老师充分利用教科书当中提供的《会飞的木屋》那个思维结构图,引导学生理解发明的奥秘。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支架,通过这一个支架指导学生如何想象,如何有序地表达。通过这个结构思维的前提,就是学生是有一定的结构性的思维,让学生基本上能够写出自己想发明物品的特点。
X老师《我的自画像》是1篇写人的习作,我们X老师义务教学当中创设的"假如你们班来了个新班主任"这个情境,通过两个泡泡的呈现,揭示本次提出的学习目标,抓住外貌、性格、爱好、事例等写好自画像。我们吴老师充分借鉴、借助学生预写的片段和《挑山工》的外貌描写,引导学生发现外貌描写的关键,比如要抓住他的特点,抓住人物的形象来些。实际上这个教学要求,最主要的还是具备形象思维,就是因为你要给新班主任介绍嘛,这样老师眼睛一亮,把最特殊的特点、最初的形象介绍给老师,所以这是形象思维。
X老师的写作课《写信》,属于应用文的写作。X老师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习书信的格式和选择写信的内容。书信这个整体要不要入教材,我们经历了好久。后来我们的编写者觉得在现代信息化下还是应该保留。书信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考验一个人的得体的表达能力,还能显示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写书信是完美地体现了目的、内容、形式相统一的辩证思维。这封信写得好还是写得坏,可以写给谁,可以想达到什么目的。比如说写给同辈的朋友,那么形式就可以自由一些,对吧?话语可以调皮一些。写给长辈或者你尊重的人,这个形式就要规范、庄重一些,以示谦卑。唐老师用微课展示了书信范文,结合古人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书信的格式,它不仅仅是种形式,还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唐老师有非常强的文化传承的意识。
3.体现不同交际类型的特点
例如三节口语交际课,这三节课分别是功能类、独白类,主题交流类。
《安慰》一课是X的X老师,一开始就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安慰"的"慰"下面是个心字,所以我们安慰别人要用心,要从"心"出发。我当时就觉得这个环节非常亮,如果沿着这个"心"的原则,指导学生成为用心的安慰者,生活要有心,观察要细心,说话要贴心,朋友得到安慰以后,我们要给到宽心,那一定是非常有效果的公开课。很可惜,这节课没有把将心比心这个原则坚持到底。这个环节非常好。
X老师的《即兴发言》属于独白类,教师以关于新同学这个话题为引领,让学生尝试即兴发言。通过交流发现即兴发言可以讲什么,怎么讲,这个方法还是比较到位的。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第二次的即兴发言,明显比前面有进步。本课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最后一个环节,让发言过的同学邀请没有发言的同学来抽取话题,进行即兴发言,就让每一个孩子在这节课当中都能得到说话训练的机会。这个是很多课比较忽视的。就几个孩子在讲,会说话的孩子在讲,其他孩子就听,说话的机会就比较少。
X老师的《身边的小事》属于主题交流,好像是环境保护,也不一定是环境保护,也是社会问题的主题交流。X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讲清楚自己开发的交际主题。在讲话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X老师是非常注意渗透现代公民的什么意识,叫公共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老师还将可以交际和书面记录关联起来。有的交际课可以先写个提纲,先记录记录。这个X老师今天的评课,先写一个评课提纲跟大家交流,实际上好多的口语交际课可以成为读写结合的综合课。X老师还通过分组练习,组内交流分享,提高我们学生参与交际的这个面。
4.强化自主语用实践
我们现在语文教学存在"四少"。课文读得少,理解内容体会少,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少,理解品味少。大家反思一下自己,反思课堂是否有这样的现象。我们看一节语文课,它的学习成效究竟如何,你其他什么都不要看,就看这节课上学生语用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就行,就看学生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了听说读写活动和文学活动。什么叫语用?就是听说读写,这是课标的第一句话。本次观摩课上,学生自主阅读、默读,思考的时间明显增加,好多老师再也不怕冷场,敢于花大把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做书面习题,完成小练笔,甚至当堂作文,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比如广东的李庆老师,她这一课的重点是复述课文,但是我们发现她抓住民间故事语言通俗易懂的特点,让孩子读一读口语化的词语、组词和句子,还指导学生写好"嫂""妻"两个字,这两个字是比较难写的,老师写范写。李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品读第三自然段,这个你看很有特点,就充分地表现了牛郎这个男孩子他的善良、细心、周到和体贴。这样充分的训练,既为创造性的复述打下了基础,也突出了牛郎这样一个暖男的形象,这样谁不喜欢?为后面牛郎织女一见钟情也打开了基础,可是这个逻辑不成立啊,两个人从来没见一见钟情,就是这样的,这是一种美的形象。
X老师《古诗三首》,整节课呈现了三大论,以"读"贯穿整节课,诗,就是要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诗意,读出感悟,读出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从而引发学生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索,回应了单元语文要素。X老师的一课精心设计了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关注阅读方法的指导。关于阅读提问策略的学习经验,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资料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判断和理解作者这样推测的依据。
X老师的《池子和河流》,回到学习提示,也以"读"贯穿始终。现代诗跟古诗词一样,基本的教学方法就是读的层次分明,层层递进。走出了课文,感受池子和河流的不同,不同的观点在通过朗读表现这样一种观点,最后联系生活。这种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简单而有效。
X老师的习作课《看图画,写一写》的教学设计,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以学为中心,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整堂课,观察画面,展开现象,将想象要想清楚,根据同学们的修改去说,这个环节训练有序。整节课用大约20分钟让学生充分地写,静静地写,老师自己走向讲台,随机观察,个个辅导,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5.适度引用拓展资源
在本次观摩课上,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使用,我给大家评价叫实在,叫融合。绝大多数的课在硬件方面,能够恰当地使用教材资源、黑板、粉笔、板贴、多媒体等等。在软件方面,我们教师把板书、简笔画、思维导图、音频和视频能够融合使用,而且该用就用,简洁、实效。在设计复杂性活动方面,引用课外文本资源,使用多媒体等方面,能聚焦语言学习,助力学生全面理解。为了深入理解课文主旨,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比如X的《腊八粥》一课,最后一个环节,巧妙的引用了我们语文园地当中书写提示,还呈现了照片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其实来说我生在这样一个环境,将近15岁就离开了我的家乡,再出示课文的相关文段,这就是反复的诵读,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想起了的是妈妈的亲情,想起了跟妈妈在一起。我看这个环节还是很动情的,在进一步的体会我们风俗当中,他不仅了解风俗,他是要了解作者将表现的亲情和乡情,这个资源引用就非常有效。
(三)语文学科"怎么评"的问题,开始从"重结果"走向"重过程"
很多课比较重视学生的互评和自我评价,课堂评价的方式多样,除了我们老师的口头表达和纠正以外,还采用预学单、评价量表等形式,表现性评价渗透了各个学习环节当中。
比如说X老师《写信》的一课,自始至终围绕格式正确、内容清楚、情感真实这三个目标展开。格式部分通过贴板,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书信格式。X老师《看图画,写一写》,她的评价标准的一个亮点就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顶。比如说写清楚就是三颗星,就合格,错别字至少两颗星,有创意、有个性,点点点,什么意思呢?就是写清楚是底线,是对全体孩子的要求。要细致观察,合理想象,有创意、有个性,这个内容需要你有写作潜能,它是弹性的要求,这样的评价就比较好,体现了我们分层教学的思想。很多的课堂反馈非常及时有效,大多数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研究当中有被主流价值观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X老师遇到两个敢于说真话的孩子,一个学生说,不好好读书,长大就去捡垃圾,我们老师说的多好,捡垃圾也是个职业,也是为社会主义贡献力量。一个学生吐槽,下班以后爸爸不给讲题目,就是打游戏。老师启发学生,爸爸可能工作太累了,可能妈妈特别爱爸爸呢,那爸爸休息有什么不可以呢?就及时把孩子引导到主人的价值观上,引导了如何搞好家庭关系方面。我们不能顺着孩子说这样的爸爸就应该批评,我们要体谅爸爸,这是一种品德教育,主要价值观的教育。这方面有些课,有的老师比较忽略,就是过分地迁就孩子,这不是教育。
二、语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我们的优点很多,前面有很多课没有一一说到,但是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实际上由来已久。我想提这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加强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努力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偏离
有老师说,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不矛盾。我们老师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明确的,但上课上着上着目标就留游向了其他地方,要么拔高,要么降低,要么偏低。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语文老师是比较重视阅读课文的文本解读,但是不太重视口语交际和作文文本的解读。旁边讲的口语交际作文都有整整的一页文字。我们一些老师不看,也不认真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老师自己另建一套情境和话语体系,自行增加超越这个阶段学生能力的领悟、理解、表达的要求,把比较简单的表达理念变得比较复杂。比如说中段的习作,重点是写清楚。写清楚就是结构清晰,条理清晰就行。你要写记事的文章,一般就要开头过程结尾。一般我们先理清结构,写清楚过程,再来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是不是应该做到这样的思路,但观摩课上大多数老师只喜欢选择中间的部分,写具体写精彩,不喜欢写开头和结尾,甚至没有开头和结尾。我们的作文它是文章,没有开头结尾不是文章。对教学过程当中的目标,这个游离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比如观察作文,往往是写说明文,包括我们是看、观察、童话,它也是写说明文。叶圣陶老先生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为成功。说明白,只要说明白就成功了。我们通过这次观摩,我们发现语文老师通常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有序表达不够重视。我们把重心放在观察以后的想象,要求学生写具体、写生动,写一个故事,不知不觉提高了写话的难度,改变了习作文体的要求。
(二)落实"学为中心"理念,努力减少假情境、假表演、假对话
有的课没有很好地站在儿童的立场来设计。情境没有和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情感世界产生有机联系。还有一句话,对我有启发,什么叫有意义的学习,我们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我"产生关联,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这个学习内容跟"我"无关,引不起我任何思想,不能激起我心中任何涟漪,它不会产生任何学习。那就是机械学习!有的课只关注知识点,不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情感的激发点。尤其是表达课,这方面比较明显。老师偏向于进行抽象的计划指导和空泛地解说关于如何说、如何写的要求,会用其他人的文本做范例。这个范例也不一定准确,脱离本班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上听到学生说,我自己下载了什么内容,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关于这个习作主题的认识与感受。如何让课堂中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更加自然、真诚、有效,真的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
口语交际和作文,它是一个表达类的课程,它尤其要强调真情实感和自然的生发。学生要根据生活的交际场景和交际对象,选择合适的说话方式和说话内容。尤其是口语交际,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站在别人的立场、别人的角度来说话和写话。你们有的老师不注意这一点。比如说烦心事,大家设身处地想一想。有很多人写过自己的烦心事公布于众,最好是私下交流。有的文字是不宜发布,只能是给特定的人阅读的。比如说信是给特定的人,比如说日记是给家里的自己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人文的体现教学的能力,什么叫人文的体现,尊重学生的意愿,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不要在课堂上难堪学生,让自己难看。
我们的课堂上不太重视引导学生的独特理解和个性化的表达,比如说文艺型的作品,诗歌也好,散文也好,童话也好,小说也好。它应该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包括朗读,都可以读出不同的情感。一首古诗,既可以读出哀怨,也可以读出雄壮,也可以读出无畏。它把自己的经验读出来就行了。我们在课堂上可以看到,老师说半句,学生接半句的现象依然存在,已经不多见了,但是现在还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说上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老师就迫不及待地接下去,替孩子说一句话、几句话。所以,这老师一说就剥夺了孩子有条理的思考,把话说完整、说清楚的练习机会。
另一个表现就是比较重视预设,不重视生成。我们课堂上能不能不要像施舍一样给孩子时间,孩子的时间就是孩子的时间,给你一分钟,给你十分钟,这时间本来就是孩子的时间,怎么是老师给的呢?我们老师甚至在外面放着个闹钟滴滴答答,就会让我想起坐飞机,或者让他赶火车。建议以后公开课,教师心中有时间就可以,让孩子从容不迫地学习,拖长一点也没关系。不能拖堂,上不完也没关系,让孩子有收获就行。我并没有把课上完作为我们评定的标准。比如说很多师生的一问一答,老师不太注意学生回答了什么,他是注意怎么把板书写完整。我这个板书出不来,着急了。为什么不能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自己把板书搞完整。有的学生写的板书可能比老师更加合适,更加适合孩子的要求。我在低段中段,尤其是高段的的学,完全可以了。教了这么多年了,连个板书都不会写啊。
有些教学的亮点完全可以从课堂上生成,比如学生说的体验,学生说话的语气态度不恰当,这就是你的教学资源呀。,你可以不一定指责这个学生,他可能要表现自己,可能要显示自己的语言才华。你这样说话我可不爱听哦。小伙子你能注意下说话的场合和语气吗?你轻轻地点一下就可以了。有的训练情境完全可以现场生成的。比如说两个人代表扬州人民,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做个即兴发言。这个欢迎词,那我就即兴。我们很遗憾的看到,有些课堂,问题老师问,答案老师给,资料老师找,评价老师定,学生稍有卡壳,老师就PPT出示答案。充分预习了的少数学生,都在发言学习中,都在热烈地交谈着。
对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革,路很长,很艰辛,我们要继续努力。
(三)继续强化语言运用实践,努力减少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本课教学目标的无效指导资源
总体看来,我们的课堂作为语文课,老师们的关于语言交际的动机意识、情境意识和逻辑意识还很不够。表达课对教材的使用有时过于机械,有时直接让学生读教材,如果孩子都能读懂了,还要老师干什么。老师肯定要做把教材转化为孩子能够懂的人,转化为非常具体的情境的人。所以老师没有认真地分析教材当中的目标和建议,所创设的情境和学生要经历的学习历程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口语交际,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我是对谁说话,在什么场合说话,怎么样说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老师们只有清楚我们这次言语交际的任务驱动的特点,才能准确地评价学生说话是否得体、礼貌。作文也一样,我这篇作文是写给谁看,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老师们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作文都要写得具体详细,形象生动。很多交际性的作文恰恰要求学生写得简单一点,通俗一点,口语化一点,活泼生动一点,儿童化一点,不要添油加醋,更不需要装腔作势。自画像,三言两语把自己的形象介绍老师。老师哪有这么多闲工夫,听你说一大段啊。你把这些外貌描写这么具体干什么?要么抓住最主要的特征,让他一眼认出就可以了嘛,交际的目的达到就可以了。因为这样的写作的交际,就不符合我们日常当中的口语交际、书面交际了。所以老师们设计教学,真的要有平常心,就评判我们的怎么说话,怎么来写。
还有的想象作文课,过分关注了这个想象的实用性,而实现的可能性有点理性。你理性了以后,就限制了学生的神奇想象,也就少了许多童真、童趣。还有比如说,有些教学序列的安排,不符合我们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举例说,先要自由读通课文,才能整体把握主要内容。有些课从头到位都没读过几遍,还要说内容,他怎么说得出来。先把课文读通了,才能把握主要内容啊。每一段讲什么,你要把这个段连起来说。比如,先要知道文章分了几个部分和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结构还要清楚,才能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又比如说,先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才能有感情。先要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才能欣赏作者这样写的妙。这个顺序不能颠倒。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好多的阅读课,让学生匆匆读了一遍课文以后,还没有来得及全班交流,就转入教学。课堂上,就走个形式,马上走入重点的。有的课,在学生读书的同时,要求学生梳理写作顺序,概括主要内容,提取主要信息,任务太多了,反而难以聚焦。
另外,我们要实践,了解课堂上拓展资源的使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那些可有可无的资源尽量少用。公开课上建议要慎重使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视频和照片,我们当过公务员的支持党,使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照片要审批过的,当然课堂上也这么严格。要慎重使用网络下载的资料跟视频,要慎重使用可能妨碍学生个性化理解,妨碍学生打开写作思路的视频画面和思维导图。有些画、比有些图不出示更好,语言文字更能激发学生的个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画一出示,形象就固定了。
(四)发挥大班级教学优势,努力增强小组合作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这次观摩课,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课堂依然以师生对话、个体学习为主,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还不是很多,这就是没有发挥我们班集体教学的特点。班级就是一个集体氛围,一个集体合作,对吧?否则个体教育会更有效果。
这一次活动当中,遇到几篇是长课文,长课文怎么教,我们老师的方法,就是抓住重点、详细的部分来欣赏,抓住重点的段落、关键的语句来品。我们离开了课文的整体,怎么能突出部分的精彩。为什么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把全文通读一遍,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主要内容、详细安排,大家合作先理一理,在这个基础上再来欣赏品读。有的学生品得比较精彩,可以让他说一说,每个人的精彩不一样。
作文课,因为我们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又是指导,又是尝试,时间是很不够的。所以,我们得作文课通常采用写片段的形式。为什么不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写?因为学生的活动,这活动大家都亲眼经历、亲身经历,一个人写活动前,一个人写活动中的过程,一个人写活动后的颁奖。小组三人合作,整篇文章是不是写完了。写故事,一个人写起因,一个人写经过,一个人写结果,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不是完成?写一个事物,一个人写外部形状,一个人写内部结构,一个人写功能和作用,那么合起来,是不是物体的完整说明。这完全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解决的。那还体会了整篇文章的结构,它的顺序应该怎么安排。
我们说大班教学,很多老师说还有我们大班教学知识太难了啊,认识不到每一个孩子,但是大班教学一个巨大的优势,什么优势?叫学生才华的多元性和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啊。40个人的班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你为什么不能发挥他的特长?对于总体而言,我们这些课上,我们学教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很少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才能互补、智慧的膨胀。个体学习时间多了一些,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的机会少了一些,即使有了小组合作的安排,有的目的不明确。为什么要小组合作?他一个人学习也可以。大家有没有认真地想过,为什么要小组合作?我这个想法很简单,这件事情短时间就很难完成,大家都分工负责,好好完成。这个事情很复杂,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大家分头准备,整理,大家思维汇总一下。无非这两个目的。如果离开这两个目的,就不需要小组合作。有的程序不够合理,相对来说有目标的,他这个应该是有某人组织、某人整理、某人准备汇报的程序的。有的展示不够充分,很少展示整组的思想,或者就是叫一组两组,有的时候可以完全把各组的思路、意见全部讲清。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也是语文教学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
老师们,今天提到的上述问题,不仅仅是我们本次观摩课上有,常态的课堂可能更加普遍。当然,我们这次上课还是观摩课,带着评议性质的观摩课,我们上课老师的身上往往寄托出了太多的期待和希望,难免有些紧张,难免有些不安。所以,我们谈的问题并不是说希望我们老师或者苛刻我们的上课老师要做到完美无缺,恰恰相反,上课是爱的艺术。我发现我们评委当中,至少有1/3以上的评委自己亲身经历过,能体验上课老师的不容易、上课老师的困难。在此我代表我们会议中心的全体评委,感谢十七位老师和团队的辛勤付出以及精彩的课堂演绎。正是你们的思考和实践,让我们评委以及与会的代表有机会全面深入思考小学语文的基本规律和未来的改革方向。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颁发已经有两周年,新修订的统编教材将陆续投入使用,新旧交替的时期,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些老问题并不会随着新课标的颁发自动消失。新理念、新概念、新要求、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又大量出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特别需要我们的教研工作者和语文老师坚持专业自信--语文课堂我说了算,语文研究我有我自己的一套。要坚持理论定力,小语专委会将继续团结和依靠全国各级机构的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和一线小学语文老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牢固树立课程育人的理念,深入研究小学语文学习规律和小学语文的教学规律,用好新教材,教好语文课,在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