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网友 分享 时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乡村既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的生活家园。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设,激活乡村空间、赋能乡村产业,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也是建设现代化美好**的“基础工程”。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我们要做好农文旅场景融合“大文章”,从村业、村治、村居出发,坚持特色化、本土化、品牌化导向,不断拓展乡村场景,丰富乡村功能,让乡村的文化特色更鲜明、整体风貌更协调,产业业态更吸引人。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当前,旅游消费正从景点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在体验型消费中,消费者对于目的地独特文化价值符号的认同和互动是消费行为能否持续产生的关键。因此,乡村旅游必须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提炼乡村文化内涵,挖掘乡村独特文化符号,打造个性化文化品牌,在场景消费与体验中实现乡村特色文化品牌与游客的互动,进而引发游客对品牌的认同。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如绣花、编织、流水席、集市、比赛等乡村活动场景,通过文化民俗活动激发农村居民和游客的情感共鸣,提升乡村特色文化品牌的吸引力。引入艺术展、动漫节、音乐节等多元文化活动,扩大当地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增强当地特色文化趣味性。发展乡村文创产业,推出服饰、手工艺品、农副产品等相关衍生品,拓宽消费体验范围。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围绕农业产业园、生产基地等,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事体验、产品深加工体验、农业自然科普等沉浸式消费体验新场景。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客观上要求乡村治理不断创新方式、提升现代化水平。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既能为提升乡村治理科学性、时效性等提供科技支撑,也能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新的方法路径。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强阵地、强服务、强治理”的未来乡村党建场景,以“党建+”为统领,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治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打造村级党建联盟、党员服务站等,诠释以当地乡村精神为特色的党建新内涵。依托数字乡村建设,集成现有乡村服务平台,建设“邻里中心”线上线下平台,形成邻里交流、互助、活动、服务的生活圈,打造“远亲不如近邻”的未来乡村社区邻里场景,营造安定有序的乡村社会环境。以共建共享推动城乡同质同标,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医疗需求、教育医疗资源、教育医疗空间,通过集团化运营模式,拓宽托育、入幼、就医渠道,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织密城乡交通网络,适度配建乡村社区公共停车位、停车场和交通服务驿站,完善共享智能停车、物流配送服务,打造“城乡一体”的未来乡村交通场景。拓宽乡村发展空间,增加就业容量,聚集乡村发展人气,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既要能够让年轻人愿意回乡,让老年人、儿童在乡村快乐生活,也要实现城市居民家门口的“归园田居”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保证村落特色风貌的同时,还应改善居住条件、生态条件,更好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这就要求在乡村建设中把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美学理念相结合,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发展图景,使美学价值渗入乡村肌理。坚持因地制宜,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分区域、分步骤、分阶段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在尊重乡村生活脉络的基础上,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利用生态廊道等美学设施,实现生态园区、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生活社区“四区联动”,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47 2845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