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在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群众幸福感。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动员会,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举全县之力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这场硬仗,为实现乡村振兴、加强基层治理、巩固基层政权,加快22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重大意义
行政村规模调整能否平稳有序,关键在能否对这项工作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在全县上下能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提高站位,从推进农村改革、加快乡村振兴、夯实基层基础,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县工作部署的政治任务。近年来,中央和省县着眼于乡村振兴,相继出台文件,要求各地积极稳妥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2党代会将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提高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作为今后五年七大任务之一。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2"工作目标,并明确:2.在今年下发的省委指导意见中,明确把行政村规模平稳调整特别是"后半篇文章",作为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县委、县政府也明确将这项工作纳入综合考核内容和重点督查内容,并作为衡量、检验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站位,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全县最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圆满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
(二)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是顺应城镇化趋势,推进县域发展空间布局调整的重大机遇。一直以来,受"地形地貌限制,我县行政村"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实力弱"特征较为明显。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不断向中心村、中心镇和县城集聚,人口布局、资源要素流动出现重大调整。据统计,全县41个行政村中,户籍人口1人以下的有1个,常住人口1人以下的有1个,常住人口不足1人的有1个。通过村规模调整,可以打破乡村现有发展格局、扩大行政村域面积,增强中心镇、中心村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盘活乡村闲置的人口、房屋、土地等资源,促进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如农民可以跨村建房,农村的一些闲置土地可以进行土地复垦等。
(三)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是集聚发展资源,加快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虽然党委政府对村一级的投入在不断加大,但由于村数多、财力有限,有时基于平衡的考虑,投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一定程度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水、电、路、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重复建设与低效率使用问题并存,影响了对乡村人、财、物的资源配置,影响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高效领导和管理。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有利于科学配置行政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项目、搞建设;有利于优化功能布局,为群众提供更广覆盖、更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让群众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有利于通过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富村带贫村,培育内生发展动能,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为我县与全省同步实现"两个高水平"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四)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夯实执政根基的迫切要求。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村规模小、人口少,村干部队伍选人用人的范围大大缩小,影响了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从我县情况看,当前,村两委干部队伍中,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科技知识低化、管理能力弱、创新意识缺乏等问题比较明显。许多小村、弱村的基层组织建设软弱涣散,甚至还有个别村出现家族支部、家族势力治村等乱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物色优秀村干部人选,增强对村级组织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力、掌控力;可以改变现有乡镇(街道)管理幅度大、人手不济的状况,更为有力有效地实现对乡村的管理。
总之,行政村规模调整,是大势所趋、形势所逼,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更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好事。全县各级务必要提高站位,认清形势,把行政村规模调整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确保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二、坚定信心,明确目标,一鼓作气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
早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全国各地特别是2等省县就对行政村规模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目前,我省大部分县县已基本完成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如##;从我县来看,目前除1外,其他所有均已完成了村规模调整工作,调整的力度都很大,如##。这些都为我们开展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必须坚决克服"怕麻烦、怕困难、怕得罪人"的错误思想认识,增强信心和决心,快马加鞭、蹄疾步稳,又好又快地完成村规模调整工作。
开展好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的来讲,是要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三条原则、突出五个重点。
(一)围绕一个目标:即,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村规模调整工作,实现"并建制、并'三资'、并人心,促发展、促民生、促振兴""三并三促"目标,进一步调大规模、调优布局、调强实力、调好班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力量。
(二)坚持三条原则:即做到三个统一。
一是速度与质量相统一。村规模调整工作,要坚持"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集中精力打好歼灭战,不打持久战,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次到位,不留尾巴。同时,要坚持质量导向,不仅要看撤村数量、推进速度,也要看流程步骤、整体风气,要看社会影响、后续发展,通过规模调整,实现新村融合发展。
二是依法与依情相统一。依法就是要严格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政策法规,强化过程管理,确保优化调整合法合规。依情就是要尊重历史、尊重风俗、尊重民意,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到具体工作当中,从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确定优化调整方案。
三是当前与长远相统一。村规模调整,不是简单追求建制村数量上的减少,关键要通过调整,实现组织融合、人心融合、"三资"融合、发展融合。因此,既要着眼当前,通过村规模调整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同时,又着眼长远,全力做好新村成立后村庄规划的优化、公共服务的配套、产业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后半篇文章",让老百姓增添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突出五个重点:村规模调整中,有三个问题是关键,一是村民思想引导问题,二是"三资"融合问题,三是村干部去留问题。我们要把稳妥处理好这三方面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发力点、关键点,做深做细各项基础工作。
一是方案要科学合理。方案制定要从合并后是否有利于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是否有利于抱团发展,是否有利于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否有利于强村富民等角度出发去确定撤并方案,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合理意见。这里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政策延续问题。新村成立后将保持"五个不变",即:土地《林地》承包关系不变,公益生产生活设施的投入和受益范围不变,已签订的各类有效经济合同不变,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过渡期内不变,已安排的各类扶贫资金和帮扶项目的享受对象范围不变,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二是村名确定问题。要充分考虑各村历史渊源、文化习俗、地理环境、外界知名度等综合因素,找准各村村民的价值认同点,在尊重历史、听取民意、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既要充满文化内涵,又要富有时代气息,既要叫得响,又不能雷同,能够被大多数村民所接受。对一些文化古村落、特色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已经小有名气,大家已经认可,村名该保留的就要保留。各村干部和广大群众,要以积极开放包容的态度做好村名的确定工作,充分沟通、发表意见,不能消极对抗、排斥。县里也将成立地名专家小组,邀请文化名人、乡贤和有关方面专家等,对每个村名进行严格把关。三是办公选址问题。要按照方便群众办事的总体要求,综合人口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公共设施相对完善、服务功能相对集聚、地理位置适当等多项条件确定。
二是"三资"要有效融合。村规模调整,"三资"融合是关键,没有"三资"的融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并村"。"三资"融合,不是简单地平调、合并集体资产,而是通过整合、重组、盘活,实现村资源资产一体化运营管理、集中集聚高效发展。原则上,调整后每个新村只设一个套账,开设一个基本结算账户,不能出现设置账外账、多头开户、私设小金库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不能搞独立王国。从当前来看,这项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还存在"三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数据不实的问题。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要把"三资"融合这项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真正做到亲自抓、具体抓、深入抓,农业农村局、集体资产处置指导组要强化业务上的指导。
三是班子要调优建强。村班子选优配强,行政村调整就有了"主心骨",新村工作就有了强有力的推手。调整期间,新村班子建设要提前谋划,特别是"一把手",要选优配强。每个新村要按规定把党组织这个龙头先建好。对新村党组织下辖的党支部,提倡打破原行政村区域进行组建,以党组织和党员的率先融合带动新村全面融合。村委会、监委会和合作社分别过渡到各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代行职能。各镇街要采用指定或选派的方式,让政治觉悟高、贯彻执行力强、有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处事公正的干部来主持工作,确保平稳过渡、不出乱子。同时,要抓好监督,将具体表现作为村干部年度考核和报酬发放的重要依据,也作为换届选举的重要考量因素,对规模调整中不履职、不配合的村干部,年度考核直接确定为不称职等次。作为村干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角度,消除"怕失位、怕失权、怕失利、怕失落"的心理,正确看待个人的进退留转,坚决服务组织的安排,决不能作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嘴上一套、心里一套的"双面人"。乡镇党委也要妥善搞好人员分流,对这次可能涉及调整的同志,要逐个进行谈心谈话,做好思想工作。
四是程序要依法依规。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政策是基础,法律法规是底线。大家一定要吃透政策、规范操作、依法办事,保证程序到位、合法有效。要强化制度刚性执行,具体操作不能乱开口子,做到"一个声音对外、一个口径解释、一个标准执行"。在具体操作中,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不仅要依法依规,更要得法得章,该规范的要规范,该简洁的要简洁,既要充分体现法律法规严肃性,也要讲究实践操作的灵活性。加强对公告发布、会议组织、村民讨论、新村命名等关键环节的指导把关,确保程序严格、操作规范、过程留痕,防止出现法律程序上的瑕疵。
五是社会要和谐稳定。行政村规模调整,稳是前提、是关键。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尽可能把问题估计得准确一些,把处置预案设计得周密一些,把各项处置措施准备得充分一些,制定完善相关方案预案,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对前期排查出的问题,要按照"一村一策一预案一专班"要求,落实"一村一民警一档案(风险档案)",实施工作预警机制,对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村要事先充分研判,制定风险预案。对暴露出来的风险隐患和不稳定因素,乡镇街道、公安部门要及时研判、全力化解,绝不允许因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群众上访和不稳定。要加强新村过渡期的运行管理,加快建章立制,对新村运作、组织运行、"三资"管理等进行规范,确保有序运转、平稳过渡。
三、强化担当,落实责任,凝聚形成推进村规模调整工作的强大合力
行政村规模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否啃下行政村规模调整这块"硬骨头",是对各级干部做基层工作、做群众工作的一次集中考验,是对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一次全面考验。各级班子和干部必须强化使命担当,与县委同频共振,同心同向做好村规模调整工作。
(一)要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街道)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各党(工)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负总责,亲自谋划推动、亲自一线落实,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到村、到户。各村级党组织要切实承担起直接责任,强化底线思维,把问题想在先、把工作做在前,逐村逐户做好工作。各乡镇、各村之间要比一比、赛一赛,比学赶超帮,又好又快推进村规模调整。县四套班子领导和联系督导组要深入基层、靠前指挥,督查指导各乡镇(街道)平稳有序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帮助协调解决问题。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认真履职尽责,服务服从调整大局,集中骨干力量,加强业务指导。同时,要加强协作配合,尤其职责交叉、界限模糊的地方,主动担当、向前一步、主动补台、密切协作,决不能推诿扯皮,搞本位主义。
(二)要严明政治纪律。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任务复杂艰巨,必须以铁的意志、铁的纪律保障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讲政治、讲大局、守纪律,不讲不利于行政村规模调整的话,不做不利于行政村规模调整的事,始终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县纪检监察机关要担起正风肃纪之责,加强行政村规模调整期间政策落实、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作为、乱作为,对违反纪律、侵犯群众利益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严肃查处,绝不手软,为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障。同时,要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恶意阻挠和操纵破坏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行为,确保整个过程风清气正。
(三)要凝聚工作合力。此次行政村规模调整范围广、难度大,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向引导,最大限度增强各方面各层面工作认同感,最大程度赢得广大群众主动理解、配合、支持。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及乡贤要带头作表率,带头开展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和带动亲朋好友、身边群众支持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进行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配合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村规模调整是省县党委政府着眼推动乡村振兴,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优化县域发展布局、拓展发展空间、增进发展动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难得历史机遇,大家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提高政治意识、机遇意识,克服畏难情绪,强化使命担当,集中精力、集聚力量、改进作风、抓好落实,确保夺取村规模调整工作的全面胜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