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在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4

云海 分享 时间: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推动就业创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四次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和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17年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署2018年工作。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坚定人社事业发展信心

刚才,会议以视频的形式回顾了2017年工作。一年来,全市人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统筹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省市各项计划指标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特点体现在"六个有":一是政治站位有高度;二是服务大局有强度;三是改革创新有深度;四是民生实事有温度;五是规范管理有力度;六是县区工作有亮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省人社厅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直各部门、各企业全力支持、通力协作的结果,是全市人社系统干部职工默默无闻、务实进取的结果。同志们的责任意识、钉子精神、实干作风尤为值得赞扬!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的十九大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人社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八个不平衡不充分":一是就业结构不平衡和创业就业不充分,突出体现在就业创业数量和质量、岗位匹配、技能提升、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二是社会保险各险种参保不平衡,参保覆盖面不充分。全民参保质量不高,社会保险的精确管理和制度统筹还不够,还有一些新业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非就业人员等群体游离在社保之外,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政策亟待完善。三是高精尖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不平衡,第一资源挖掘不充分。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普遍存在普工、技工紧缺现象,产业型、技术型、技能型、高端型人才不能满足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发展不平衡,渠道拓宽不充分,收入水平偏低、增速不快。五是劳动权利共享和共治不平衡,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不充分。就业形式多元化状态下,新型劳动关系、劳动维权更加复杂,监管和治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六是人事领域规范和激活不平衡,事业单位改革、职称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中,管理杠杆作用发挥不充分。七是公共服务保障不平衡,便民利民功能彰显不充分。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还没有在基层充分覆盖,就业、社保等网络化办理程度不高,服务"软实力"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所差距。八是人社干部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保障服务能力发挥不充分。部分干部的思想理念和工作作风与"放管服效"、"五个过硬"的新形势新要求还不适应。

同志们,总结成绩我们增强了工作信心,正视问题我们明确了努力方向。我们一定要凝聚共识,振奋精神,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敢于担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二、紧盯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提升人社工作质效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我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山西重要增长极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市人社部门,必须要正确认识我们的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要求,必须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担当、更新的作为,为建设幸福美丽长治贡献"人社力量"。

2018年全市人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和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突出就业惠民、社保安民、技能强民、增收富民、服务便民,全力以赴惠民生,不拘一格聚人才,凝神聚力抓改革,优化服务创亮点,从严从实抓党建,深化作风强队伍,以"争第一,创唯一,提质增效,群众满意"为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奋力谱写新时代长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新篇章。

会议印发了《关于下达2018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目标任务已明确,全市人社部门要认真研究谋划,精心组织实施。今年重点从七个方面抓提升,实施12项工程、开展18项活动:

(一)强促进,重扶持,全力提升充分就业创业质量

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要求,制定出台《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行动方案》,千方百计抓好技能提升培训,推动"技能长治"建设。全年培训万人,实现就业万人。这是今年省政府确立的民生实事,各县市区要迅速落实技能提升补贴政策,依托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特别是护工家政等紧缺劳务人员培训,要按一县一特色一品牌,打造优势劳务品牌。要引导和协调培训机构实行科学灵活的培训方式,让培训取得实效。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技能入村,开展"充分就业村"培育活动。实施技能脱贫专项行动,确保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应培尽培,掌握技能,实现就业。

实施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就业对接活动,统筹推进"三支一扶"和"就业见习"等服务项目,多渠道帮扶就业。建立与企事业单位岗位需求沟通联络制度,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和跟踪帮扶服务,鼓励支持在外长治籍学生(特别是山西省"老八校")和长治高校毕业生在我市创业就业。开展大学生劳动保障权益执法检查活动,确保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高质量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强化创业项目、创业导师、创业培训师等"三库"建设,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创业导师的作用,扶持更多的大学生创业。二是健全创业培训、创业服务、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扶持复转军人、农民工、残疾人创业就业。三是着力推进大学生青年创业园等孵化基地建设,打造2-3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构建创业就业载体,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各县市区都要力争打造一个创业孵化基地,力争我市有新创业园列入省级创业孵化基地。

实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程。一是强化"订单式"、"菜单式"职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就业援助、精准帮扶力度,重点帮助6500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二是在北京、天津、昆山、南通等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扩大有组织劳务输出,重点帮助7900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使农村贫困劳动力在制度保障下实现稳定就业、稳定脱贫。三是妥善做好去产能企业和国企改革中职工分流安置和就业援助工作,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制定出台《关于做好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就业援助、创业贷款、稳岗补贴等创业就业扶持措施。二是建立完善城镇新增就业实名制登记制度,提高登记数据质量。三是建立完善用工需求监测制度。将监测范围扩大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对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用工预案。提升失业预警和企业用工监测分析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四是密集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大型专场招聘活动,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好台、架好桥。全市全年至少达到100场次。五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建立媒体、网络、群体和新闻发布会、政策宣讲团等全方位多形式的宣讲机制,分群体、分重点、分主题开展政策宣传。

(二)强推动、重引育,全力提升人才工作实效

实施"长治人才智库"工程。适应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要求,围绕我市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组建人才工作"三图一库"。一是长治籍在外人才分布图。通过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专业机构等各种渠道,千方百计摸清长治籍人才在全国乃至海外分布情况,分门别类建立数据库,切实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紧缺行业人才分布图。加强与产业部门、重点项目(企业)的互动交流,梳理出紧缺行业人才需求,通过依托专业机构,匹配所需人才在国内外分布,便于精准高效引才。三是现有人才分布图。依托大数据技术,摸清全市现有人才底数和分布,在人岗相适、用其所长、人尽其职上下功夫,力争实现人才效能的最大化。四是建立高端人才智库。创新引才用才理念,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思维模式,放眼国内外,组建由国内外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的高端人才智库,围绕长治发展需求开展高端智力服务。

实施"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工程。一是对接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立足"示范区"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出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计划》,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活动,切实发挥好技术工匠的技能传承、技术革新等作用,培育一批长治工匠,全年培养600名高技能人才。二是瞄准重要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促进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技师培训等项目建设,推动长治技师学院创建国家级实训基地,建立特色化公共实训中心,强化实训基地的培训功能。三是重视职业能力建设信息化工作,建设"培训供求互动化、日常管理信息化、质量督导全程化、鉴定管理标准化、资金补贴规范化"的职业能力建设一体化系统平台。四是出台《长治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鼓励支持各行业各企业开展技能大比武活动,以赛促练、以练出才,构建常态化的比武练兵平台。重点是全力以赴举办好首届长治市职业技能大赛。

实施高精尖缺人才引育提质工程。认真落实好市委人才工作"二十条",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精尖缺人才。一是编制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发展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帮助企业设立创新创业平台,重点引进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通过组团赴外地招聘、人力资源企业招聘等多种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招才引智活动,大力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和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团队)。二是开展"潞才回巢"百企千岗校园行活动。在省内外高校建立一批高校引才工作站,重点围绕长治籍学子,组织企业以优质岗位,推动"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取得实效。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一批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组织3000名大学生来长治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实训感知长治、爱上长治,创在长治。三是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四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五是强化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发挥"三支一扶"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路人才和公共资源"上山下乡"。开展高层次专家基层行活动,为人才成长传经送宝。

(三)强统筹,全覆盖,全力提升群众社保获得感

实施社保提质工程。一是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全力推动潞安集团医疗和生育保险纳入社会统筹。二是全面推行总额预算管理下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复合付费方式改革。三是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把基层医院和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等全部纳入。四是做好委托商业保险经办医保业务试点工作。五是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落实好养老保险基金省对市调剂制度、市级统收统支。六是全面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七是健全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推进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八是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原事业统筹养老的衔接工作。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一是以基本实现法定参保对象全覆盖为目标,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精准识别扩面对象,促进政策完善、管理加强、服务改善、信息化水平提高。二是着力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中小微企业和各类新业态就业群体以及中断缴费人员的参保续保问题。三是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四是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五是将13万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制度,编制外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六是确保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规定人群。七是贫困地区的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实现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

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一是提高城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二是将阶段性降低养老、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延长一年。三是提高失业、工伤保险待遇。四是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五是落实好"三保险、三救助"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帮扶制度,住院总费用平均报销比例保持在90%以上,基本解决因病致贫的支出型贫困问题。六是落实好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七是全面实施好医疗保障帮扶"一站式"服务工作。

加强社保基金安全管控。强化社保基金支付的规范管理和风险防范。一是加强制度管控。根据经办业务变化情况,重新梳理和评估经办工作风险状况、风险程度和防控措施,实现对经办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建立基金运行的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实现基金实时管控。二是提升"技防"水平。突出医保基金监管重点,进一步完善医保智能监管系统,充实药品、诊疗项目和材料目录库等基础信息,加快推进事前提醒程序的应用覆盖。三是加大"人防"力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稽核检查,有效整合市、县区的稽核力量,组织开展全市经办机构内控制度检查。积极探索第三方审计检查,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管作用。

(四)强机制,拓渠道,全力提升居民收入增长水平

建立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发挥人社部门牵头作用,积极会同统计、财政、发改、民政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分析研判,统筹推进。确保完成7%的年度增长目标。

健全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一是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适时发布企业人工成本和工资指导价位。二是研究制定全市国有企业薪酬决定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三是全面推进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四是推动建立企业薪酬调查与信息发布制度。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一是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完善公务员奖金制度,建立地区附加津贴制度,提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作补贴。二是深入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落实好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倾斜政策和高层次人才基本工资浮动政策,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鼓励人才以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三是针对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创业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和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七类重点群体,实行差别化的收入分配激励政策,带动城乡居民增收。

(五)优结构,增活力,全力提升人事制度管理效能

调动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完善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在专业性技术性强的职位推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二是提升公务员考录工作科学化水平,继续打造"阳光考录"品牌,全力守住公务员"安全考录"底线,维护考录公信力。三是健全公务员考核奖惩制度,做好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推荐工作,落实《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清理规范创建示范活动。四是结合"三基建设"抓好公务员培训,全面提升"八种本领"和善作为能力。

激发事业单位人员创新创造活力。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继续完善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合同管理制度,健全行业专技岗位结构比例动态调控机制。二是探索在专业性较强的事业单位设置高端特聘岗位,实行聘期管理和协议工资。三是继续深化职称改革,优化分类人才评价机制。

创新军转干部安置模式。不折不扣完成军转安置任务,加大自主择业工作力度。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及其随迁随调随军家属,探索人岗相适的安置机制。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

(六)治源头,保稳定,全力提升和谐劳动关系

实施和谐劳动关系提质工程。抓好劳动关系源头治理,深入实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着力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一是开展"双和谐双百千"活动。即组织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园区创建活动,开展百名监察员进千企、百名仲裁员进千企活动,引导和促进企业规范用人管理,在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参保、劳动纠纷调解等方面快速突破。二是做好煤炭钢铁电力去产能、国企改革、厂办大集体改革中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妥善化解因欠薪欠保、经济补偿、内退待遇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三是做好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社保关系衔接工作。四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网格化管理体制,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强化执法责任制,实现对用人单位的动态监管。五是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实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全覆盖,推进仲裁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和裁审衔接工作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

实施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攻坚工程。一是深入推行"无欠薪市县"创建活动。进一步压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责任,加大欠薪查处力度,行政司法并举、相关部门联动,曝光欠薪案件,形成舆论威慑。二是不断健全完善工资保证金、应急周转金等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重点推进农民工实名制、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农民工工资支付银行卡和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等长效机制建设,加强企业工资支付监控,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三是确保农民工欠薪"三个清零"。做好国家、省对我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各项工作。

加强信访问题源头化解。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重点人员"信访问题攻坚活动,各县区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首问负责制和领导包案制度,确保做到合法诉求解决到位、不合法诉求解释到位、实际困难帮扶到位、无理缠访依法处理到位。人社部门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信访工作,加强形势研判和预警预报,有效预防风险隐患,强化部门协调和上下联动,及时处置信访事件,决不能相互推诿、矛盾上交。实现信访维稳、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一体联动,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特别是要高度重视解决涉军信访问题,确保解决欠薪欠保再就业问题"季度清零"。

(七)夯基础,建平台,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实施"互联网+就业服务"工程。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工作全程信息化,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实施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结合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整合搬迁,打造"标准化、一站式"人力资源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实体平台。

加强社保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建立"一号一窗一网一卡"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全网式、全流程服务。

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站所在促进就业创业、社保扩面征缴、劳动监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作用,着力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推动业务基层办理,实现就近就便服务,提高服务的群众满意度。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积极打造人社服务标准化体系,以就业服务、社保经办、人才服务、技能鉴定、监察投诉等为重点,提升窗口单位服务能力水平。精减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实现"审批流程最优、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材料最简、审批时间最短"目标,努力做到让服务对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三、转变作风,廉洁高效,保障人社事业健康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要用新作风来保障。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折不扣抓好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实施党建引领提质工程。拓展延伸"六治六促"活动,打造"服务先锋,满意人社"党建品牌,以党建品牌为纵向核心引领,每个党支部根据工作实际横向延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年度党建主题,打造过硬作风,凝聚改革合力,做好新时代人社工作。

(一)讲政治,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全体人社干部职工要坚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原则,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守"四个服从",旗帜鲜明地拥戴、维护、紧跟、捍卫核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下,都必须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

(二)讲担当,始终做到开拓奋进。要主动担当改革使命,用"三项变革"推进人社事业发展:一是推进质量变革。要坚持质量第一,强化质量标准,凡事不能"过得去""差不多",必须拉高工作标杆,把工作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工作大局中找标杆、定目标,在工作谋划上跳出惯性思维;必须坚持做优做好,精益求精,要多争优秀、多出精品、多出经验,努力争第一,创唯一。二是推进效率变革。质量是根本,效率是生命。对人社工作任务,在工作执行中实行项目化管理,定事、定人、定时,让每项工作有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单、责任人。关键性改革要排好工期扎实推进,计划性指标要按月调度及时补齐短板,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折不扣抓落实,绝不能拖后腿,搞敷衍。三是推进动力变革。最大的动力是创新,必须始终把创新作为工作第一动力,人社干部要努力克服只唯书唯上和看惯例、看同行的习惯思维,要解放思想,通过思路创新、举措创新、机制创新,带来成效创新,确保每个领域都有创新典范,每个县区都有创新亮点,在全省甚至全国打造一批创新品牌。

(三)讲纪律,始终做到为政清廉。人社工作点多面广线长,风险较多,要保事业安全、职业安全、干部安全,就必须从严守纪,坚守廉政底线。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层层负责,落细落微,切实做到心中紧绷一根"高压线",常设一堵"防火墙",任何时候不逾矩、守底线,全面落实《准则》《条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做到"三个不":一是大道不失。全体人社干部都要自觉尊崇党纪国法,严格遵守纪律规定,坚持依法行政、执法必严,坚决不越红线、不失根本,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二是小节不破。要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等规定的学习贯彻,查一查"四风"新表现,认真整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坚持清廉自守、洁身自好。三是责任不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压实主体责任,既要注重管好自己,又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全面落实党风廉政、机关党建、意识形态等责任,时刻防范风险,确保工作不缺位。

同志们,新思想指引新征程,新时代要体现新担当,新使命要展现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山西重要增长极、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幸福美丽长治的征程中,奋力谱写全市人社工作的新篇章!

47 3765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