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社工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担当,推动社会工作创新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市委社工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市委社工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同志们:
党的作风建设,是关乎党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身为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我深感责任重大,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摘编》,结合工作实际,对党的作风建设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一、深悟论述要义,把握作风建设核心内涵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切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蕴含着对党的作风建设重大意义、本质属性和核心要义的深刻洞察,为我们深入理解作风建设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
(一)作风建设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的直观展现,更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关键晴雨表。党的作风清正,人民的心气便顺畅,党和人民就能携手共进、同甘共苦。回顾历史,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我们党凭借着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进入新时代,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队伍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作风问题愈发复杂多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长期执政,我们就越要高度重视作风教育和作风建设。这一论述振聋发聩,警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醒,以优良作风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确保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
(二)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作风不仅反映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和素质,更体现了党性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样是党性。解决作风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党性问题,这是改进作风的关键着眼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在于公与私二字,作风问题看似细微,却都与公私问题紧密相连,与公款、公权息息相关。因此,抓作风建设,要回归本质、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根本,对共产党人而言,能否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重要标尺。同时,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我们要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纯洁党风的有力"净化器"。
(三)作风建设核心是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核心在于抓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无论何时何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带头走好群众路线,将心系群众、情系百姓贯穿于履职尽责的全过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二、对标论述要求,明确作风建设重点任务
深入学习论述,我们明确了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重点任务和"关键少数"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以八项规定为作风建设切入点。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这方面的规矩,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既然制定规定,就要严格执行,来真格、动真章。八项规定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作为共产党人应做到的基本要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我们要拿出恒心和韧劲,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防止虎头蛇尾,接受全党全体人民的监督,让人民群众切实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二)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问题。进入新时代,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了"四风"的具体表现,强调"四风"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解决"四风"问题,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不能"走神""散光"。反对形式主义,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继续把发条拧紧,保持高压态势,寸步不让,一抓到底。要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三)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起着关键的引领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关键在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央要带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具有风向标作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形成"头雁效应",严格自律,注重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管好自身,还要管好家人亲戚、管好身边人身边事、管好主管分管领域风气,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和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坚持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带好头、尽好责。
三、践行论述精神,推动社会工作作风提升
作为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我将把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工作动力,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社会工作作风的全面提升。
(一)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服务意识。在社会工作中,我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时刻关注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教育和引导,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社会工作队伍。积极推动各项社会工作政策的落实,确保党和政府的关怀能够精准传递到每一位群众身上,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坚持求真务实,提高工作效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注重工作质量,以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推动社会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鼓励创新思维,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社会工作模式和方法,不断提升社会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三)加强廉洁自律,严守纪律底线。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准则,也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加强对社会工作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权力运行,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加强对干部的廉政教育,增强他们的廉洁意识和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摘编》,我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团结带领全市社会工作者,以更加优良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社会工作中去,为推动〔...〕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