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校长国旗下的讲话稿【实用8篇】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平,珍惜当下,共同奋斗,守护家园,建设未来。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国家公祭日校长国旗下的讲话稿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国家公祭日校长国旗下的讲话稿范文 篇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年的12月13日,是我们国家的第X个国家公祭日。我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衣、食、住、行、用、学等等,样样富有。我们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长在祖国和平发展的新时代。
可大家知道吗?就在84年前,即1937年12月13日,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那一天日军的炮火轰开了南京的大门,灭绝人性的侵略者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烈火,烧红了黯淡的天空;鲜血,浸透了苦难的大地。惨叫四起,撕心裂肺;尸骸遍地,触目惊心。十朝古都,六朝金粉,就此沦陷和毁灭。30万鲜活的灵魂,美丽的生命,就此消失和泯灭了!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这是一段血泪史,是一段苦难史,更是一段屈辱史!
我们应该时刻告诫自己”勿忘国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当我们站在这里,眼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火一样冉冉升起时,相信我们大家的心中都在涌起一种无比自豪,无比骄傲,也无比神圣的感情。不论我们走向何方,不论我们在何时何地,只要我们看到它高高飘扬在蓝天白云之间,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祖国,是和我们血与肉相连,荣与辱相通的!祖国光荣,则我们光荣,祖国耻辱,则我们耻辱!每年的今天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已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痛苦记忆!每年的今天,南京城都会拉响警报,以此悼念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在阵阵撕人心肺的警报声中,人们或伫立沉思,或默默哀悼。警报提醒每一位中国人,绝不能忘记国家和南京这座城市,曾经遭受的耻辱!同学们,请记住——血,不能白流;历史不能忘却。
南京大屠杀惨绝千古人寰,反映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今天的祖国培育我们健康成长,品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明日的祖国需要我们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
我的国旗下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国家公祭日校长国旗下的讲话稿范文 篇2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的题目是《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列宁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我们接受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了解过去,把握现在,以史为鉴,鞭策和激励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今天是12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公祭日,也就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历史不能忘却1937年的那个冬天,12月13日,在南京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人民的尸体,30多万中华同胞丧命于日本法西斯的屠刀之下。顿时,繁华的六朝古都,成了血腥的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这,已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永久的痛苦的记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血泪史。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逝者如斯夫!南京大屠杀一晃已经过去80了。时光虽逝,历史的烙印却深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永远沉淀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每当回顾这段历史,就是为了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鞭笞。而今的纪念是为了不忘,反思是为了清醒,奋然前行,才是铭记历史的真谛。
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我们永远难以忘记历史留给我们血的教训,痛定思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警告自己: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我们年复一年隆重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决不是单纯为了纪念,而是要我们每一个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虽然战争好象离我们已很遥远,但历史让我们铭记——落后就会挨打,就会国破家亡!请记住,爱国主义永远是民族不灭的灵魂。周恩来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的心、爱国心的源泉。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岁月里,生活在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日子里,我们享受着,我们是最幸运,最幸福的人,我们当心存感激,我们当珍惜现在的美好日子。
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要把十三多亿人的力量凝集起来。而你们肩负着富国强国的责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你们做一个求知上进,追求真理的人,做一个有为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学生,当下最重要的是做到追求知识与追求道德完善的统一,你们怎样完成教育将会决定国家的未来,你们今天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将会决定我们作为一个国家能否接受未来的挑战。
同学们,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蓦然回首,让我们反思,让我们铭记国耻;放眼远望,让我们畅想,让我们继续开创。同学们,新世纪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要让历史重演!让这句话记在我们的心里,永不忘记,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国家公祭日校长国旗下的讲话稿范文 篇3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的12月14日,昨天是我国的第xx个国家公祭日。
我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长在祖国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可大家知道吗?就在78年前,即 1937年12月13日,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那一天日军的炮火轰开了南京的大门,灭绝人性的侵略者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烈火,烧红了黯淡的天空;鲜血,浸透了苦难的大地。惨叫四起,撕心裂肺;尸骸遍地,触目惊心。十朝古都,六朝金粉,就此沦陷和毁灭。30万鲜活的灵魂,美丽的生命,就此消失和泯灭了!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这是一段血泪史,是一段苦难史,更是一段屈辱史!
我们应该时刻告诫自己“勿忘国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当我们站在这里,眼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火一样冉冉升起时,相信我们大家的心中都在涌起一种无比自豪,无比骄傲,也无比神圣的感情。不论我们走向何方,不论我们在何时何地,只要我们看到它高高飘扬在蓝天白云之间,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祖国,是和我们血与肉相连,荣与辱相通的!祖国光荣,则我们光荣,祖国耻辱,则我们耻辱!每年的今天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这,已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痛苦记忆!每年的今天,南京城都会拉响警报,以此悼念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在阵阵撕人心肺的警报声中,人们或伫立沉思,或默默哀悼。警报提醒每一位人,绝不能忘记国家和南京这座城市,曾经遭受的耻辱!同学们,请记住——血,不能白流;历史不能忘却。
南京大屠杀惨绝千古人寰,反映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今天的祖国培育我们健康成长,品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国家公祭日校长国旗下的讲话稿范文 篇4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陪同高一学生军训的过程中,我看到最多的、最简单的动作是“稍息、立正”。教官对学生“立正”姿态,即站军姿的.要求尤为严格。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心无旁骛,真可谓“站如松、坐如钟”。在随后的几天,学生们齐步走、跑步走、正步走,甚至蹲下这些训练中,都随处可见“立正”这一基本动作的深刻影响。我想,“立正”的内涵,那就是一种合于正道的规范,一股顶天立地的气魄和一份胸有成竹的从容。今天的升旗仪式有两项议程,一是升国旗、奏唱国歌;二是高一军训学员军体拳、匕首操表演。
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精彩展演表示感谢!
短短的6天时间让同学们发生巨大的变化,可当我们换下军训服回到校园,一切似乎又回到原来的模样,那种令我们自己都震撼的精气神去哪儿了?有人说军训最能历练人,那么我们军训的目的何在?葛校长在上次四星复验后国旗下讲话的主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我想这就是答案。希望同学们能将军训中的精气神延续到以后的学生生活中,以军人的习惯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校训是“仁正”。孔子在《论语》中说:“刚、毅、木、讷近仁。”意思就是“刚强、果决、质朴、慎言,有这四种品德的人,近于仁德。”我想,这四种品德就恰恰在“立正”这一动作中得到了完美展示,自律、自强、自信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自律就是脑中有弦。当无人通过的十字路口,红灯亮起时,你是否依然通过?当晚自习后回家,你是否真正在复习功课,还是假装很努力?当你拿起手机的时候,是否能控制自己的使用时间?
自强就是心中有火。运动会上的我们,是否拼尽全力冲刺终点?考试失败后,我们是否认真总结,继续出发?面对困难,我们是否能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自信就是眼中有光。当平时的你做作业或考试时,你是否独立完成?上课是否大声回答、踊跃展示?与人沟通时,你的目光是否与别人进行交流?
同学们,谨言慎行、严守规范,是一种自律;刚毅果敢、奋发向上,是一种自强;笑看风云、踌躇满志,是一种自信。自律、自强、自信这三种品质,不仅仅属于军训的高一同学,更是每一个马中学子所要努力培养的。课堂中你们认真专注的目光,讲台上你们大方踊跃的展示,校园中你们礼貌热情的问候,还有赛场上矫健有力的步伐,舞台上意气风发的姿态,社会实践中积极参与的身影,都是我们马中学子对“自律、自强、自信”的践行。
有文化的人,应该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正”是我们马中人共有的精神特征。我们马中人追求的是纯正的品质,风清气正,做事公正,为人纯正。正包含正气、正派、公正。希望每年军训的成果展示,能够激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始终与“正”相伴,砥砺前行,奋发有为!
同学们,今天,20__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4周年,也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是我们每个国人不能忘、不敢忘、也不会忘的日子!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要努力学习,责任担当,自律、自信、自强,全面发展,为国增光。我们要面向未来,兴校有我;我们要用行动证明,强国有我!
谢谢大家!
国家公祭日校长国旗下的讲话稿范文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19)班班主任,今天怀着沉痛的心情在这里跟大家一起缅怀逝者,祭奠30多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空一座城,等三十万亡魂,点一盏灯,祭朗朗乾坤,怀一颗心,求人间安稳,哀一个国,念我千古华夏人。
巍巍金陵,钟山花雨。岁月奔腾,时光不腐。1937年12月13日,日寇在南京开展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多万同胞无辜遭难。这,定格成为一个民族永恒的集体记忆。
战争,是冷酷无情的刽子手,使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人民流离失所?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自20__年以来,每年12月13日,爱好和平人士相聚南京,以国家的名义,用最深的情意,共同祭奠南京遇难的同胞。这个日子拥有她独有的名字:“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日的设立警醒我们不能再重复战争,重复战争带来的伤痛,重复战争后千疮百孔的世界。历史不仅关乎过去,更关乎现在和未来。纪念历史不是为了咀嚼苦难、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重申和平与正义的价值,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84年过去了,我们依然会剧痛袭来。足可慰藉的是,不再有84年前那样的寒冷、羸弱和无助。今日抬首,再见她挺拔身姿。
勿忘南京!勿忘“12·13”!勿忘她绵延千年,波澜壮阔的厚重历史,勿忘她遭受惨绝人寰,痛彻心扉的沉重苦难,勿忘她坚韧不拔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
今日之中国,已是一个有足够能力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逝者往矣,永驻人心,这是一个民族的人道和正义。生者前行,瞻望未来,这是一个国家的光明与希望。战争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弱小,那么强国,就是避免战争最好的方式。那么身为学生的你们,应该怎么做呢?
周恩来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身为学生的你们应当树立理想,努力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国家公祭日校长国旗下的讲话稿范文 篇6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今天是12月13日,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特殊日子吗?
大家说得很对。12月13日为南京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什么要把这一天作为国家公祭日呢?这是因为84年前也就是1937年7月7日,日军对发起了侵略战争,在12月13日攻入南京对南京同胞展开血腥屠杀的日子。
国家公祭,既是对自己死难同胞灵魂的安抚,也是对那些犯罪者的警示,警告这个罪孽深重又不愿悔改的邻国;同时告诫我们的国民,保持警醒状态,不要有片刻的忘却与麻木,绝不能忘却历史、忘却苦难。我们要学习历史,了解历史,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尽管历史的书卷在不断地翻动,但落后挨打的悲痛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血泪不止。作为阳光下的八中少年,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民族责任,认识到自己在上和能力上的问题和不足,为此,我们一定要做到:
一、珍爱自己,茁壮成长。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先生这段话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作为八中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强健的体魄来武装自己;同时,明善恶,知是非,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和能力,保证自己茁壮健康成长,才有建设国家的能力。请记住:我们怎么样,我们的国家未来就会怎么样!
二、关爱他人,懂得感恩。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对父母只会索取,不会回报的人,一个对老师的付出只有抱怨,不懂感恩的人,一个对同学睚眦必报,毫不宽容的人,长大后,会为了灾难深重的人民而牺牲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所以,我们要懂得回报父母和师长,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感谢他们的付出;我们要懂得宽容同伴和同学,用我们包容的心容纳他们的不足;我们要关心我们的家人和朋友,用我们的爱心让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和谐而温暖。
三、砥砺奋斗,无悔青春。
青少年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奋斗是青春最厚重的底色、最醒目的注脚。青年人不奋斗,谁来引领时代?青年人不拼搏,谁来开拓未来?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真正有意义的青春,必然是用奋斗来打磨的。火总向上腾,人要往前走。同时代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八中人心中都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都有一份演绎精彩人生的进取心;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你的人生舞台上定有你个人完美的演绎,为国尽力的人群中定有你执着的身影。永远记住,你脚下的土地就是,你怎么样,便怎样。让我们用行动,一起见证一个更好的八中,见证一个更好的!
国家公祭日校长国旗下的讲话稿范文 篇7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很荣幸在此。又是一年“12·13”,今天是第八个国家公祭日,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的深刻反思,正成为国人传承历史记忆的自觉追求,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今天想与各位说的便是“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让我们牢记民族苦难!
9月19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黄刘氏去世,享年96岁;9月20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傅兆增去世,享年85岁;10月19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秀英去世,享年99岁……截至目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下61人,这些平均年龄约91岁的历史见证者们和受害者们正在缓缓凋零,但在传承记忆的队伍里,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多。去年,在公祭日闭馆前,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们走进纪念馆进行“行前一课”教育;今年,南京全市中小学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学习活动,在“和平许愿墙”,让同学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铭记历史,方能在沧海横流中积蓄砥砺前行的力量。作为年轻一代,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稳定发展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前提,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参与创造、自觉维护。
让我们传承守望互助!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设置了25个难民收容所,在此后南京的至暗时刻救助了25万多名难民。83年后,在疫情肆虐时,当拉贝的后人从海德堡提请为他和他所在的医院几种急缺的抗疫药物时,一场跨越时空的互助行动迅速打响。多方筹措,联系药企紧急增产,克服交通运输难题,一个月内将指定药品、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送到了拉贝后人的手上。
在人类战争史上,总有一些人,像灯塔一样,为身处黑暗恐怖里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和平的曙光。无论是83年前国际友人的无私善举,是去年援鄂医护人员的最美逆行,还是今年同安城上下一心的抗疫,都是一脉相承的人道主义救援。战争与屠杀的残酷,令人不寒而栗,但我们也应当对人性抱有信心、对和平抱有信心。
让我们永续和平追求!
临近公祭日,南京城多了一面“和平许愿墙”。人们纷纷驻足,郑重写下自己对和平的期许。
经历过苦难的国家,更懂得和平的珍贵。
光明每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南京,这座曾经遭受浩劫的城市,如今因为和平而闪光。
正如纪念馆馆长张建军所说,“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现实的威胁却无时不在。殷鉴不远,后人当自警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淀积极和昂扬斗志。”
今天想与各位说的便是“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谢谢大家的耐心聆听。
国家公祭日校长国旗下的讲话稿范文 篇8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的12月14日,昨天是我国的第二个国家公祭日。
我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长在祖国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可大家知道吗?就在78年前,即 1937年12月13日,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那一天日军的炮火轰开了南京的大门,灭绝人性的侵略者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烈火,烧红了黯淡的天空;鲜血,浸透了苦难的大地。惨叫四起,撕心裂肺;尸骸遍地,触目惊心。十朝古都,六朝金粉,就此沦陷和毁灭。30万鲜活的灵魂,美丽的生命,就此消失和泯灭了!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这是一段血泪史,是一段苦难史,更是一段屈辱史!?
我们应该时刻告诫自己“勿忘国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当我们站在这里,眼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火一样冉冉升起时,相信我们大家的心中都在涌起一种无比自豪,无比骄傲,也无比神圣的感情。不论我们走向何方,不论我们在何时何地,只要我们看到它高高飘扬在蓝天白云之间,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祖国,是和我们血与肉相连,荣与辱相通的!祖国光荣,则我们光荣,祖国耻辱,则我们耻辱!每年的今天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已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痛苦记忆!每年的今天,南京城都会拉响警报,以此悼念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在阵阵撕人心肺的警报声中,人们或伫立沉思,或默默哀悼。警报提醒每一位中国人,绝不能忘记国家和南京这座城市,曾经遭受的耻辱!同学们,请记住——血,不能白流;历史不能忘却。
南京大屠杀惨绝千古人寰,反映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今天的祖国培育我们健康成长,品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上一篇:感恩工作发言稿【通用1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