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审计厅厅长在研究制定2025年全省审计机关干部人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强调审计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和优化人才结构的具体措施,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省审计厅厅长在研究制定2025年全省审计机关干部人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省审计厅厅长在研究制定2025年全省审计机关干部人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审计机关干部人事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干部人事工作的决策部署,研究制定2025年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为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下面,我结合当前形势任务和审计工作实际,讲四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审计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维护财经秩序、促进廉政建设的重要职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审计监督作为这一体系的关键一环,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审计铁军。
从全省审计事业发展看,干部队伍建设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审计工作覆盖面持续拓展,政策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任务日益繁重,大数据审计、跨领域审计等新技术新方法对干部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部分审计机关仍存在干部年龄结构老化、复合型人才短缺、职业晋升渠道不畅等问题,个别干部存在“本领恐慌”“动力缺失”现象,与新时代审计监督需求存在差距。
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队伍建设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引导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围绕“审计监督现代化”目标,推动干部队伍建设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从“传统审计思维”向“现代审计理念”转变,为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二、突出政治标准和专业素养,构建科学高效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干部选拔任用是队伍建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的方向和质量。2025年,我们要以“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为目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
(一)严把政治首关,突出政治标准
将政治素质考察贯穿干部选拔全过程,建立“政治表现负面行为清单”,在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调研等环节,重点考察干部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的立场、应对复杂斗争的能力、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成效。对审计中发现重大问题隐瞒不报、审计结果反映问题整改不力的,实行“一票否决”。
(二)优化选拔方式,拓宽用人视野
推行“竞争上岗+组织选拔”双轨并行机制,对审计业务岗位实行“全员竞聘、择优录用”,打破论资排辈,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建立“审计人才库”,面向全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拔具有财政、金融、工程、数据等领域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探索“审计专员”制度,吸引高端人才参与重大审计项目。
(三)强化梯队建设,储备后备力量
实施“青年审计人才培养计划”,选拔35岁以下优秀干部进入“青年骨干库”,通过“导师制+项目制”培养,安排参与省级重大审计项目、审计课题研究和专项督查。建立“审计干部成长档案”,对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优先安排到关键岗位历练,确保2025年底前实现市县审计机关领导班子中40岁以下干部比例提升10%。
(四)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干事活力
构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三维评价体系,将审计质量、成果运用、创新突破等作为核心指标。对连续3年考核优秀的干部,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中优先推荐;对考核排名靠后、群众反映较多的干部,实行“黄牌预警、红牌问责”,推动形成“能者进、优者奖、庸者让、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三、强化能力建设和作风锤炼,全面提升审计干部队伍战斗力
审计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干部能力作风直接关系到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2025年,我们要以“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为主线,推动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全面升级。
(一)实施“审计铁军锻造工程”,提升专业能力
开展“全员轮训”行动,分批次组织干部赴审计署培训基地、高校研修院、长三角发达地区学习,重点加强大数据审计、绩效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前沿领域培训。建立“审计实务导师库”,遴选100名业务骨干担任导师,通过“一对一”传帮带,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二)推行“审计项目攻关制”,锤炼实战本领
组建“重大审计项目专班”,抽调市县骨干力量参与省级重点项目,实行“揭榜挂帅”机制,对重大政策落实、重大风险防控等课题集中攻关。建立“审计案例库”,定期评选“优秀审计项目”“精品审计报告”,推广先进经验,提升审计成果层次。
(三)深化“审计作风建设年”,强化担当精神
开展“审计现场作风巡查”,对审计组执行“四严禁”“八不准”纪律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对“慵懒散拖”、吃拿卡要等行为“零容忍”。建立“审计廉政回访”制度,对审计对象开展满意度调查,将结果作为干部评优评先重要依据。
(四)推进“审计数字化转型”,提升科技赋能
实施“金审工程三期”升级计划,推广“大数据审计平台”应用,组织干部参加“数字审计技能认证”考试。建立“审计数据分析师”职称序列,对取得认证的干部在绩效分配、职务晋升中予以倾斜,推动审计工作向“智慧审计”“精准审计”转型。
四、健全监督管理和关怀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
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是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法宝。2025年,我们要坚持“严在日常、管在经常、爱在平常”,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干部管理体系,让审计干部在监督约束中健康成长,在组织关怀中坚定信念,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织密监督网络,强化日常监管
建立“干部监督信息云平台”,整合巡视巡察、信访举报、审计督查等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干部廉洁风险点进行动态监测、智能预警。实行“审计组廉政监督员”制度,每个审计组配备1名专职监督员,全程参与审计实施,对审计过程留痕记录、实时监督,确保“审计别人者先守规矩”。建立“廉政档案动态更新机制”,将干部参与重要审计项目的廉政表现纳入年度考核,对存在苗头性问题的干部及时开展提醒谈话。
(二)深化“审计廉政文化建设”
开展“清廉审计机关”创建活动,通过组织“家风助廉”座谈会、廉政主题演讲比赛、青年干部廉政微课堂等形式,推动廉政教育入脑入心。打造“沉浸式”警示教育品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典型案例场景,增强教育感染力。建立“审计干部荣誉体系”,对长期扎根基层、业绩突出的干部授予“审计标兵”“模范党员”等称号,并在全省审计系统巡展先进事迹,让榜样力量激发干事热情。
(三)完善待遇保障,激发内生动力
推动落实“审计人员职级待遇”,协调组织部门在职务职级并行中向审计一线倾斜,对承担重大审计任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干部优先晋升。建立“审计干部健康档案”,实行“一人一策”健康管理,每年组织专项体检、心理健康辅导和减压训练,对困难干部家庭开展“一对一”帮扶慰问,传递组织温暖。探索“审计人才津贴”制度,对取得高级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质且业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补贴。
(四)健全退出机制,促进新老交替
对达到退休年龄或履职能力不足的干部,实行“荣誉退休”制度,举办退休仪式、颁发“审计事业贡献奖”,邀请老同志担任“审计事业发展顾问”。建立“干部退出岗位管理办法”,对连续三年考核不称职或存在重大过失的干部,依规调整岗位,同时加强离岗后跟踪管理,帮助重新规划职业路径。畅通“能上能下”通道,对调整后表现突出的干部,在条件成熟时重新启用,形成干部“进退有序、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
同志们, 审计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干部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让我们以“严管”砥砺初心,以“厚爱”凝聚人心,着力锻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审计铁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审计机关必将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谢谢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