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及感悟(10篇)

大美丽 分享 时间: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学习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及感悟(10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学习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第一篇】

“身着法袍,我无愧于心。”这是述职报告中的一句话。纵观一生,平平凡凡,点点滴滴,没有太多的波澜,但却像春风一般,润万物于无声之中。她始终秉持正义,珍视工作,投入万般精力,收获许许多多。如果你曾看到她,可能会被她刘海上那缕分外明显的白发吸引,想着,这也是一位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大地的可爱的人儿吧。“她的心里总是装着当事人,肩上扛着沉甸甸的责任,不服输、不退缩、不妥协”,这是同事眼中的。“任凭妈妈再怎么努力,她的案件也做不完”,这是x10岁儿子在语文测验时造的'句子。在服务过的群众眼里,她是个“温情”的女法官。心中始终有一个愿景,那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公正。回首她工作的点点滴滴,她留下了阳光和赤诚,没有遗憾。

于而言,十四载司法征途漫漫,不过是在黎明前,在漫漫长夜中追光前行,纵有辛劳,常常奔波,指引大道的星辉悬于苍穹,所有心间的疲累都化作光辉,永远温热、永远动人。她说,倘若自己也能成为一粒小小的星辰,融于迢迢银汉,照亮更多人的逐梦之路,那该多好呀;如果不能,就做一点萤火吧,即便微末,也愿成光。

学习英模,就要学习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既要担当建功立业的大事业,也要做好细枝末节的小事。身处什么岗位,就要干好应做的事,把忠诚担当书写进日复一日的琐碎小事之中,把秉公尽责镌刻在默默无闻的平凡岗位中,当春风化雨的温暖者。沉得下心性,耐得住寂寞,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做实,于点滴中呈现水平,于不经意中显现真章。

学习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第二篇】

目前,新冠肺炎重症人数占确诊人数的比例不断下降,治愈率也显著提高。今天(3月14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重症医学专家。17年前他曾参与抗击非典,17年后他再次站到抗疫一线。他说,我是一名老兵,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童朝晖每天要巡诊两到三家医院的重症病房,除了武汉,还要奔赴孝感、黄冈、黄石、鄂州等地指导重症患者救治。每到一个床位,他都会向主管医生和护士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督促医护人员专注于每一个诊疗细节。

17年前,童朝晖在北京临危受命,担任SARS病房主任,收治近百例非典患者,无一病亡。17年后的今天,他再次请缨来到疫情一线。

刚到武汉时,童朝晖用了两天时间,把当时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三家医院的收治情况摸查了一遍,并做了详细的查房笔记,总结新冠肺炎的发病特征,为后续来到湖北的重症医务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湖北已汇集了万多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

每天在不同医院的重症病房之间奔走,分析病例、参与救治,忙碌之余,童朝晖还会及时整理发现和思考,写下诊疗日记。关口前移,就是他和专家们经过临床观察和研讨之后,提出的重要诊疗建议,已经纳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经过他们的努力,很多重症患者都在逐步恢复中。

白天忙完病房巡诊,晚上回到驻地,童朝晖还会和国内外的同行们交流会诊心得,探讨和分享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

童朝晖是湖北黄冈人,父母就住在离武汉两个小时路程的黄冈蕲春县,而来武汉的这50多天,童朝晖却没进过一次家门。母亲发来微信说:你听从党的召唤,从北京来到武汉。我们为你感到骄傲,我们二老在家不出门、不串门,你不必担心,就是守望你早日归来。

学习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第三篇】

他的一生朴实无华,却又传奇。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他都是一个光辉英雄的存在。他不求回报,一生艰苦奋斗,献身医学。称他为二十一世纪的华佗,毫不为过。他,就是正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钟南山院士。

磨难是金·助成长

1936年10月,钟南山出生于南京,父亲钟世蕃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1960年7月至1971年8月,担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教研组助教。1978年9月至1982年12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讲师。1979年至1981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1992年5月至20__年12月,钟南山担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__年,“非典”爆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20__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20__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__年,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__年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第一次会议,钟南山任组长……这一人生路上,他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坎坷,我们已经数不清了。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医疗事业。竭心尽力·抗非典

20__年12月,在广东,一名患者不幸的被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感染。之后的几个月,SARS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在各省份,各城市里广泛的传播。同年3月世界各地均传出病毒感染者。此刻,疫情刻不容缓,而钟南山,也已整装待发,准备背水一战。那一刻,钟南山这个名字,便与疫情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不顾生命危险,奔赴疫区,并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又要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如果没有他,非典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了。但是,在我国人民的共同抗击下,抗击非典胜利了!在我们看来,钟南山这样做,是多么的劳苦,多么的危险。但,对钟老来讲,这些似乎都不足挂齿。是啊,他已经把人民的安全放在了第一位,从未考虑自己。他对我们的贡献已无法言表,是新中国的一大伟人。

再度出山·共战"疫"

今年一月,时隔十七年,病毒感染卷土重来,新型冠状病毒这只恐怖的恶魔在荆楚大地疯狂肆虐。短短一个月间,全国确诊人数达到了数万例。疫情严峻,八十三岁的终老再度出山,驰援武汉。此时的他,已有满头白发,在其他人都在养老的年龄,他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加入了这次战斗。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吃不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不好打。病毒比当年更加狡猾,传染源每一日都在扩大。但,抗击病毒的我们也比当年更加强大,医疗多年的发展,让我们有了底气!抗击疫情,我们一定赢!

中华民族是大海,风和浪不会将其掀翻。这个特殊的时节,相信祖国,相信大爱,因为,我们有身先士卒的钟南山们!齐心合力,此战必胜!

学习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第四篇】

5月15日,学校组织师生观看电影《袁隆平》。早就对这位水稻之父略知一二,正好趁此做个深入了解。电影手法写实,片中主人公散发出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影片展示了袁隆平所具备的完美品性:一是不屈从。在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压力面前,不是急于争辩,也不是满怀怨恨,而是坚持自己的理念,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任它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因为他的内心更强大,有着巨大的勇气和底气,所以他才能不屈从也不在乎强势的压力。我们周围有很多看似强悍无比的人,总是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一副惟我独尊的样子,可一旦遭遇比他更强大的人否定,马上就唯唯诺诺,内心的虚弱毕现。怎样的人才能够坚持真理?在此立见分晓。

其二、不刻板。在逆流的大环境中,不做无谓牺牲地反抗,当袁隆平听到红卫兵说要拉他去批抖时,他立即很积极地配合,并自己喊着打倒袁隆平,令人忍俊不禁。这不是胆小,也不是懦弱,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以便继续科研也保护家人的策略,因为无法和那些人进行沟通,无法让他们理解,而他们掌握着生死,这种一心只朝大目标无视细枝末节的变通,无不体现在他科研的'思想和经历上。正是这种变通不刻板和他自由率性、融会贯通的思维行事方式,帮助他打通了杂交水稻的全新道路。

其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当研究十年没出成果,上级领导要取消他的研究项目和研究经费时,他回答:不管怎么样,

我决不放弃!十年无果,有多少人会在其间知难而退?这十年外人眼中的空白,于科研实际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袁隆平终究还是幸运的,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助手们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株上苍赐予的野败(野生雄性败育稻),所以他说,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遇,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是在失败中坚忍前行,他们应该更让人敬重。成功是需要机遇的,而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什么样的品质和精神才是衡量成败的尺寸。

其四、心中有爱,有爱才会不计回报地负起责任的重担。袁隆平心中不仅装着对妻子的爱,对家庭的爱,更有对全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疆无界的大爱。正是这种大爱,使他立下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这个心忧天下、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对爱的深刻理解,也让他更加懂得包括水稻在内的生命,这种洞察和把握让他始终没有偏离科研轨道的正确方向,从而最终取得成功。影片不仅展示了袁隆平的大爱,也表现了亲人们对他的爱,他的父亲为了让他安心工作,不让他知道自己去世的消息,并要他的妻子转告他:你安心工作,早日研究出成果,就是尽孝,是尽大孝!。父母的理解、妻子的支持,让他得以一心扑在事业上,终于实现了理想。

谁说搞科研的人就是书呆子,毫无生活乐趣?影片给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的人,还是个会工作、更懂生活、多才多艺又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电影从小事落笔,以袁隆平普通人的情感和品格体现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简单处见不平凡。

查看了袁隆平的资料,感觉电影对他取得至伟功业的成因还揭示得不够,未表现出野败的杂交第一代抽穗时,还没有人知道其科研价值,但袁隆平却毫无保留,把野败材料分送给大家做实验。人多力量大,在用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上万次回交转育后,培育出了几个优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我觉得这才是他真正大成功之处,因为他深谙只有联合攻关才能成就事业的道理,一旦有新的突破和发现,就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同伴,从不以单位不同而保守秘密。同时他把三任总理拨给的数千万元研究专款,用来组织全国同行共同研究,把申请到的研究课题分配到全国不同的地区和单位,进行分类指导、合作攻关,不但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而且迅速在全国形成了各路大军协同作战的局面。科学研究需要集思广益,在个人得失中锱铢必较的人是成就不了伟业的。当今,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社会合作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需要互利多赢,和谐社会需要共建共享,我们要实现伟大目标,就要像袁隆平那样在更加广泛的人群中求合作,在更加深层次的领域中求协调,在更加宽广的舞台中求发展,才能舍一己之私利,成大局之伟业。

学习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第五篇】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学习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第六篇】

年过八旬的钟南山,明知疫情严峻,却硬是挤上餐车,向着最危险的地方去。报告会上,他送出这样的寄语: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在报告会的现场,他直言,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疗工作者,能够得到“共和国勋章”,非常激动,但更多还是考虑到“责任”两个字。他回忆起9月8日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领导人和大家握手交谈的场景,“我跟领导人讲的第一句话是,领导人,我要请战!我们一定要争取建立一个更有时效的、更有战斗力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平台’。”

“领导人对我说,‘很好啊!’这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钟南山说,“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是伟大抗疫精神的高度总结,其中他体会最深的是“生命至上”。

报告会现场播出一张照片,是广东援鄂医疗队的几名护士,在得知获批参加援鄂医疗队后,为了减少感染,全部剃了光头,几名女孩在一起非常开心地照了个相。钟南山说,从照片中看到了感动。

更让他感慨的是,经过9个月的抗疫洗礼,很多年轻人懂得了人生的追求就是要对国家、对老百姓作出贡献,要报效国家。今年的高考,很多省报考医学的毕业生大幅增加,孩子们知道学医很辛苦,但是他们通过抗疫更懂得了当医生的价值。

钟南山说:“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我们现在正逢盛世,也将进入更美好的盛世,我们要加倍努力,为建好呼吸疾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平台,为进一步战胜新冠肺炎和防控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武汉保卫战之后,各条战线上的抗疫英雄们在此齐聚一堂,被钟南山院士形容成“老朋友的相聚”。“特别开心,因为我们的目标一致。”钟南山说:“我们不能够就此停止,因为现在的疫情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周边,所以我们在科研、在防治的水平上都要做更多的努力,为全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

学习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第七篇】

今天,阅读了李吉林老师的事迹材料,我收获颇大。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理论中始终关注语文中的儿童,始终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通过此次学习,我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够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也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情境教育的过程创造性,问题情景性,思维开放性,潜移默化性,方法教育性等特点,为我扬起了导航之灯:

一、情境教育是多情的教育。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而生发。在充满情意的课堂中,教师是幸福的,因为是他们的引导使课堂充满真情,使学生付出真情;学生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从学习中体验到深情、温情、热情,感受到优美、壮美、秀美,发现真诚、善良、正义、勇敢等世间珍贵的品质,从而拥有蕴涵在美与快乐之中的情感财富。运用情境教学的老师是传播真情的使者,处在情境课堂中的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之后又能成为创造美与快乐的精灵。这样情真意切的体验,令人怎能忘怀!

二、情境教育为学生扩大了视野,李老师积极探索野外情境课堂。虽然说: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教育的外延就有多大”,学生平时被局限在教室内进行学习。这样教师省力了,学生的安全似乎也更有保证。然而方寸之地怎能让思想的缰绳随意驰骋?课本上的小小篇幅又怎能囊括社会、自然、生活的大千世界呢?只有走进生活,才能发现更多紧锁在智慧之门内的宝藏。但是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老师每一次都自己先实地考察、比较,选择最合适的场景作为户外教学的课堂,其间的种种繁琐和艰辛不难想象。我想,学生在教室外的大课堂中不单是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应该也能感受到李老师付出的辛劳吧!

三、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震撼的不光是李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还有她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

她对学习的热情令人感动,她读书之多、涉猎之广令人惊叹。作为一名教师,有这样好学不倦的前辈,促使我更要鞭策自己紧紧追随。不但自己要不断学习超越自我,还应将“学无止境”的.理念传播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也能成为终身学习的人。

情境教学大致分为四个过程:一、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二、带人情境,提供作文题材;三、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四、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我仔细看下来,发现原来情境教学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平时的课堂中。只不过,我们没有和情境教学结合起来,很好地进行利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学中能否始终把学生的所思所想放在首位,把师生关系放在同一个平台。许多好的教学方法我们都学过也都尝试过,关键是我们能否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李吉林老师的成功在于她的坚持。勤能补拙,李老师坚持走自己的路,她成功了,我们比她年轻,我们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去改变一切,关键在于坚持走自己的路,总之,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对于一名教育者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的开拓自己的眼界,才能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而“情境教育”更是让我懂得了孩子们的心灵,明白了孩子们的所需、所好,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扬帆导航。

学习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第八篇】

黄诗燕同志的名字我早已熟悉, 此前和最近一段时间朋友圈有很多人转发黄诗燕同志的感人事迹, 有不少炎陵当地的干部群众写诗寄托哀思,也有株洲的机关干部发文感怀。

本月 , 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最美扶贫书记” 黄诗燕同志的先进事迹后, 我了解到一个更加立体全面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 深受感动、 有所启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尤其是作为行政党支部书记, 我应该在今后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中从以下三方面不断提升、继续努力。 一是要始终坚定初心。 黄诗燕同志入党 35年来始终践行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对党忠诚、 鞠躬尽瘁, 服务株洲造福炎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种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对党忠诚、鞠躬精粹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应该时常思考当初“入党为什么” , 回顾入党初心、 坚定入党初心, 将对党许下的诺言作为毕生的追求,用一辈子守初心、 践承诺。 二是要始终牢记使命。 黄诗燕同志是从基层成长锻炼至领导干部岗位, 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首位,以大局为重, 以发展为重,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 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他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初心和使命。 作为青年教师,应该时常思考“在岗干什么” , 始终牢记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 把教学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青春力量。 三是要始终为民服务。 黄诗燕同志不管在何种岗位,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年来, 他的足迹遍布炎陵的每一个山村, 用实际行动回应着老百姓的关切和期盼, 用真情真干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应该时常思考“为群众做了什么” ,要把心思放在办实事、 办好事、 办成事上, 把工作抓实、 抓细、 抓落地, 弘扬务实之风, 坚持为民服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经风雨、 见世面中长才干、 壮筋骨, 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 真本事, 敢字为先、 干字当头, 勇于担当、 善于作为,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 抵御重大风险、 克服重大阻力、 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 建功立业。 ” 当前正是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 作为党员要有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锐气, 要有在困难面前站得出、 危难关头豁得出的勇气, 克服困难, 坚定信心, 在没有硝烟的抗“疫” 战争中,持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习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第九篇】

6月20日,整个黎平县城笼罩在浓重的悲伤情绪之中,舍己为民的好支书,侗乡人民的好儿子刘善平同志遗体告别会在该县殡仪馆举行。

“英雄一路走好”、“村寨的守护神、侗乡的好支书”。从黎平县殡仪馆至县城西门出口10里长的街道两旁,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数万群众自发拉起一条条横幅,与舍己救人的英雄刘善平支书作最后的告别。

前来送别的群众,人人深色着装,臂戴哀花,没有任何交谈,没有任何吵闹,眼睛一致朝着殡仪馆过来的方向,焦急而又安静地等待着。

一对老年夫妇,手牵着手,站在人群的最里面,翘首相望。旁边的小学生,拉着横幅,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右前方。后面拥挤的人群里,大家相互搀扶,踮着脚侧着身子探望。街道上的汽车,放弃了营运,整齐地停靠在送行的路边集体向英雄致敬。

上午11时许,灵车驶出殡仪馆,奏着低沉的哀乐,缓缓沿着挤满告别人群的街道驶来。送别的群众,眼睛远远凝望着侧面驶来的灵车,眼神自觉地随着灵车的移动而转动。人们矗立着、凝望着、默哀着,灵车从身前驶过,没有一点声响,只听见低沉的哀乐在空中回响。

沉痛的心情,伤痛的泪水,轻声的啜泣,送别的群众无不潸然噙泪,泪水模糊了每一个人的双眼。

九潮的村民倾村来了,他们热泪盈眶,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送别他们的好支书。

学习朱丽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第十篇】

大家都很喜欢她

1984年,陈薇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就读本科,从此离开了家乡兰溪。走上科研岗位后,尽管一直很忙很忙,但她的家乡情结却浓得化也化不开。

“我们找她商量事情,亮出兰溪口音,她就热情得不得了。”李益民说,“其实只要是浙江人,她都热情呢。”

李益民以前跟陈薇并不熟悉。20__年夏天,兰溪一中80周年校庆前夕,时任兰一中校长的李益民去了趟北京。彼时,陈薇已升任少将。此行,他的任务就是“游说”陈薇在母校校庆时作一个专题讲座。“她的时间多么宝贵!一路上,我都在想怎么去说服她,心里那个忐忑啊。结果在北京一见面,她不仅热情地请我们吃了饭,还一口答应一定在母校校庆的日子里回一趟兰溪。”至今说起这件事,李益民还很开心,“当然,嘉宾讲座的事情她也满口答应。10月1日校庆那天,她在讲座中以自己的成长史不断鼓励学弟学妹,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

在兰溪人的记忆里,陈薇言语不多,穿着朴素,一点也没有“将军架子”。“她温文尔雅,完全就是一个学者呢!”李益民说。

“陈薇是60多万兰溪人民的骄傲。我们一帮同学中,现在她的名气最大,但她却是最没架子、最平和朴实的那个。”一直跟她保持联系的童增良说,“聚会时看到我们,她会主动过来跟老同学握个手、拉拉家常,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她。”

陈薇的重情重义,也让童增良敬佩不已。9年前,由童增良牵头,组织了一次初中同学会,陈薇听说后特意从青岛赶过来参加。“当时,她悄悄地把我拉到一边,拿出3000元硬塞给我。我说:‘大家已经商议好AA制,用不了这么多哪!’结果她说:‘我们同学会总要给一起参会的老师们买点礼物,我想着平时也没法回报老师们,所以礼物费用就由我出吧。’”

童增良还告诉记者:两年前有次偶然听说了初中班主任谢老师去世的消息,陈薇又拿出钱来委托同学们代为慰问,并让同学们转告她对谢老师的敬意。“后来又有一次,我们高中时的数学老师张老师写信问她要几张照片,陈薇很快就寄给张老师了。在她心目中,始终对恩师们充满感恩之心哪!”

39 2976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