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范文【范例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范文【范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第一篇】
今年寒假,我参加了一次大型人才招聘会――市xxx年面向长三角大型人才交流会,收获了很多知识,也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与其说是参加,还不如说是参观。
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我本人是带着一份好奇之心的。初七那天约上两个同学,一起去感受招聘会的氛围。车刚到站就感受到浓浓的气息,好多人都在等车。终于我们上了车,前往目的地。一到现场,那场面真是惊人,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终于进入大厅,到处都是摊位,不过还好,所有的人都排队,虽然拥挤,但秩序竟然。在招聘会看到最壮观的一幕,当某信用合作社的招牌一挂出,30秒内,排了四五十个人。所有的岗位之选都远远小于应聘的人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竞争一格岗位。之所以选择去参加招聘会,是因为我想学习一些关于招聘会上所要走的一些程序守则,同时我也想积累一些关于招聘会的经验,为以后走好自己的路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但本次招聘会却让我有另一番见解。
对于这次招聘会,我的看法如下:
本次招聘会几乎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人才,很多公司都只是招聘文秘技工、营销人员,90%以上的学历要求是大中专以上。有部分岗位虽对身高、年龄、工作经验提出要求,但总的来说,对学历的要求低,岗位偏向于简单的操作、销售。
经过在里面一个近小时的观察,我发现,这里面没有适合我的公司或者岗位,也没有我所需要的。或许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高了一些,但我确实没看到法学专业的招聘。其实,法学专业所面向的岗位,很少与招聘有关。一般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主。
招聘会上人山人海,人挨人,人挤人。虽然看上去人才济济,但多数是大专及以下的,此外,名校学子就更少。总体而言,应聘者的专业水平不足。
唯一吸引我的也只是慈溪市机关事业单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紧缺专业人才,虽然提出了各种要求,学历也在本科以上,但仔细看,所招的几乎都是经济类专业的人才,没有一个岗位需要法学专业的人才。但很奇怪的是公司、银行都是门庭若市,而恰恰是机关事业单位门可罗雀。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本次招聘会学历要求比较低。
看着大家很焦急的寻找自己想要的岗位,我们的心情还是挺平静的,但也总结出不少问题。不少前辈得出了各种大学生就业难的理由:
第一,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变成一个结构性的困难而长期无法解决,以后会表现得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特的信息量,不能只看学校给发的单子。
于是我们赶紧通过在上网的同学帮我们查到了这天在武汉大学还有一场招聘会,就这样我们倒了几次车,终于来到了武汉大学工学部体育馆,当时的感觉就是:找工作真的很辛苦。
赶到武大时,已是5点,门口已经不再收门票了,招聘会场也时一片荒凉,只有几家企业还在继续招聘。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我逛了一圈,发现很多企业都需要国际贸易的人才,但是大多都已经离开了会场。剩下四家与我们专业对口的企业,一家外资企业,一家玻璃厂,一家广东的企业,名字我记不清了,还有一家叫澳洋顺昌。
外资企业的人太多,而且竞争太强了,所以我没在这里逗留太久。然后我到玻璃厂去看看,准备投一份简历。围在招聘者前面的人不多,于是我先看看别人面试的过程:
应聘者:这是我的简历,我是国际贸易专业的。
招聘者:英语怎么样?
应聘者:我过了六级。
招聘者拿出一张报纸:给我现场翻译一下这篇文章吧。
应聘者沉默了一会,然后开始翻译。
招聘者:简历我先留下,有什么消息我会联系你的。
看到这里,我把刚拿出来的简历又放了回去,继续看看后来的同学面试或者向招聘者提问题。招聘者说目前来看,贸易的人才太多了,每一家单位都是这样,而且国贸的居多。而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模具方面的人才,如果有的话,可以考虑降低标准。
我想我是没有希望了,于是去找找我的同学,看看她那边怎么样了。我同学站在一家广东的企业的柜台旁边,她说这家招国际贸易的人,但只要男的,她想问问为什么只要男的。招聘者说因为他们公司有很多女业务员,没有男的,所以现在想招几个个男的。我同学问:“那就不要女的了吗?”招聘者说:“要啊!但只要有经验的。”于是,我发挥了我的口才,告诉她我们学校的教育体系,告诉她我们的教育是给了我们充分的经验等等。我想我把这位招聘者说动了,她向我们要了简历,说有消息通知我们。我很不情愿地将简历给了她,因为我明白这句话意味着我的简历将石沉大海了。
投完简历,我到江苏澳洋顺昌的柜台前看了一下,发现他们的业务和我们的专业非常对口,于是就开始排队。到我面试的时候,我先学别人交了简历,说明我要应聘进出口部门。应聘人员(以下称林总)让我介绍自己,说实话,我没有准备。我来参加招聘会只是想看看行情,并不打算应聘。既来之则安之,我也就硬着头皮开始介绍我自己。林总根本就没有看我,而是低头看我的简历。当我介绍完我的基本情况以后林总还是没看我,没有眼神的交流,我突然不知所措,但我知道不能冷场,于是就冷静下来,开始说我的优点和缺点。当我说完以后,林总还是没有看我。现在想想,他应该是对我的描述不感兴趣,但当时我没意识到。好在我看到他一直在看我的简历中社会实践那一栏,于是,我就把我参加过的社会活动介绍了一下。当我说到我当过旅游宣传大使时,林总终于开口了,他问我为什么不去应聘一下旅游行业的单位?我当时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我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啊!现在想想这是个陷阱!他在考验我的反应能力和我的心里承受能力。当时我的回答是:旅游业有很多旅游专业的人才,我是学国际贸易的,当然更熟悉国际贸易啦,而你们公司正好与我们的专业对口……接下来林总还是问一些关于转行的问题,这绝对是一场心里考验!还好我都重容的应付了,之后林总问了一个我看了n次的问题:“你之前看到多少人应聘这个部门?”“两三个吧。”“那你说说你和他们比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呢?为什么我要你不要他们?”这个问题问得好,看似很旧的问题却很新,他不拿我和名牌大学的学生比,也不拿我和有经验的人比,而是和在我之前的应聘者比,他们和我一样没有经验,没有高学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和他们比有什么不同。但我当时非常冷静,把我的优点说了一下,然后介绍了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告诉他我是多么熟悉单证等等。每次我举出我的一项优点的时候,林总就开始回击我,有时候让我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优点了。最后林总笑了笑说:“你挺有自信的,明天来面试吧!”此时我松了口气,突然意识到,他是在看我的反应能力,我也笑了笑说:“谢谢!”
就这样,我投了两份简历,得到了一次面试的机会。
我自己也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1.招聘会只是一个平台,在应聘之前应该选好自己的心中公司,查找相关资不要在应聘现场想盲头苍蝇一样见有喜欢的企业就乱面试,不但会降低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带给企业不好的形象。
2.一定要事前做好准备,特别是英语方面,平时多注意会话,可以根据不同的企业设置不同的对话场景,多些练习。
3.为了避免冷场,自己可以主动的提出问题,最好在应聘之前列出一些经典问题方便自己到时提问,或者是主动介绍自己的情况,对这些职位的了解等等。
4.应聘中要时刻注意招聘者的一举一动,然后冷静地分析。我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就一直在观察林总,然后一边说一边想他在干什么,在看什么,我是他的话,我会怎么想。
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第二篇】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一次人才招聘会。收获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与其说是参加一次人才招聘会,其实只是参观。
第一次来到这种现场,我是十分的兴奋的还非常的好奇。一到现场,那场面真是惊人,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终于进入大厅,到处都是摊位,不过还好,所有的人都排队,虽然拥挤,但秩序竟然很好。在招聘会看到最壮观的一幕,当公司的招牌一挂出,30秒内,排了四五十个人。所有的岗位之选都远远小于应聘的人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竞争一格岗位。之所以选择去参加招聘会,是因为我想学习一些关于招聘会上所要走的一些程序守则,同时我也想积累一些关于招聘会的经验,为以后走好自己的路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但本次招聘会却让我有另一番见解。
我发现这次招聘发现应聘人员的几个特点:
1、毕业学生比较多。他们除了没有社会经验外,更主要还存在学用脱节。并且竞争大,有些职位只需要2,3个人,却有40,50个人去竞争。
2、对公司的位置和工作性质有要求;有的应聘的大学生对于公司要求在市区,不想再郊区。
3、对自己的待遇和休息日、每天的劳动时间要求的较多。现在好多应聘者要求很高,要双休日,然后每天劳动时间不能超过几小时啊,工资要达到多少多少啊什么的。
4、没有人顾及自己能否胜任工作和岗位;但是很少有应聘者考虑这个工作适不适合他,能不能胜任。对公司要求太高,对自己要求太低。
5、对自己在公司未来的发展前途没有目标。
并且我发现为什么现在大学生就业如此之难了:第一,岗位需求远远小于应聘的人员。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变成一个结构性的困难而长期无法解决,以后会表现得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特别是文科教育质量极为低下。根本原因是教学内容的全盘西化,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并且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面学了很多,但是并不能行动,口才大于实践能力。
第三个原因,对工作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
虽然有众多的原因存在,但我个人认为,大学生认为工作难找,竞争太激烈,自己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能最快的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工作需要向结合,那么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如果,我们的学历不是停留在大专,而是由进一步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会被限制在竞争人数最庞大的范围,而可以脱颖而出;如果,我们能有长远的眼光,不奢望一步登天,我们就可以在合适的城市找到一份相对有保障的工作;如果,我们愿意在工作中从零开始,踏踏实实,我相信我们的人生不会停滞。
干我们这一行,有一些便利条件能够经常参加招聘会,参加了几次之后,有一些想法不吐不快,希望能对看过这篇文章的企业、高校和学生有所启示。
参加招聘会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坐在展位前的人或者十分年轻,或者只是临时负责,所以他们对于企业要招收什么岗位、具体有什么专业需求和能力要求、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和待遇、应聘成功后在企业的发展路径这一系列问题,都心中无数。面对求职者尤其是学生的提问,他们只能简单地以可能需要吧先把简历放下吧这样的话来答复。对此,他们也会大倒苦水,或者人力资源经理太忙,不可能什么招聘会都来参加,或者他们只是代理,不了解企业的需求,只被要求来收简历。尽管如此,仍然体现了企业的不负责任,实际上也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对于企业来说,也失去了一个选人的机会。还有的企业属于新兴行业,对于岗位没有明确的岗位要求的文字说明,所以在面对感兴趣的求职者,只能逐一解答,既浪费口舌,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此外,虽然有的单位有了宣传的意识,印制了大量的简易宣传资料由应聘者自取,有的还印制了名片,但是很多用人单位仍然局限于大幅的宣传展板,印制一两本精美的宣传册(宣传册可能只是用来招商用的,而不是专门用于招聘会),虽然看起来很有气势,但是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对于招聘会的主办方或者高校来说,虽然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还有一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有的用人单位就提出,他们提前与主办方联系好要来参加招聘会,但是到了会场才发现他们的展位上贴着的是其他企业的名字,可能是上一场招聘会遗留的,也可能是本次参会单位的,不得而知;展位的条件过于简陋,印有用人单位的简介和用人需求的宣传单常常比较厚重,用简单的透明胶根本不能牢固地固定在墙上,我就遇到过张贴的企业宣传展板突然掉下来而砸到人的情景。最后一点在校园招聘会最为突出,就是求职者在入场前对参会单位一无所知,进入招聘会场后,只能随着人流慢慢挪动,等到他到了一个心仪的单位展台前,发现已经人去台空,或者即使招聘人员还在,但是已贴出了xx职位已招满的安民告示,只得铩羽而归。因此,如果主办方尤其是举办校园招聘会的学校,能够提前在网上登出或者提前印发关于参加本次招聘会的用人单位的简介、用人需求、岗位描述、应聘条件、相关待遇、联系方式等用人单位的资料,相信学生在参加招聘会时能更加有的放矢,大大提高学生求职的效率,也能节约招聘方的时间。此外,我还了解到用人单位倾向于参加行业招聘会,同时保证应聘者也是对口院校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这样可以确保人职较高的匹配度,能够节约用人单位和应聘者双方的时间和精力,直接有助于提高签约率。
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要自己采取主动,在参加招聘会之前了解参加的单位的相关情况,提前确定目标,避免盲目散发简历,打无准备之仗;另一方面,要突出简历的特色。不是说要故意标新立异,在形式上引人注目,而是要真正在内容上下功夫,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而且在简历上也要强调匹配度,突出与岗位相关的实践信息、培训经验等,形式上要简洁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同时,在递上简历的同时,一定不要等招聘方提问,而要不失时机地、择要介绍自己的亮点、过人之处。招聘方在就简历提问的过程也是一个考察的过程,有时明知故问,这时不要以为简历上有的内容就可以避而不答,让对方自己去看简历,而要简明扼要地、耐心地回答每个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推销自己的意识,不要小看这简短的几分钟的交流,它可能直接决定你的简历是否石沉大海,决定你是否能得到笔试或面试机会。要在这个环节出彩,之前的功课是一定要做的了,比如对企业提前进行了解,对企业需求进行了解,从而制作一份体现你和企业契合度的简历。
愿参加招聘会的企业能不虚此行,学生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学校能吸引更多更好的单位来学校选才。
网友为您推荐更多相关内容。
招聘会求职的注意事项。
招聘会里“万金油”简历不受欢迎。
看了那些公司贴出来的招聘广告,我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英语四级,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趁我们还没离开学校,还有时间去准备一些该具备的证书、技巧、能力,从现在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公司说现在急缺人,而人急需找到一份工作。彼此需要。但是公司需要的是人才,而真正的人才需要付出努力的。
很多大学生经常是有想法却没有行动,经常怨天尤人。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找,而是许多人对自己的期望太高,对社会的要求太多。我认为我们大学生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我个人认为大学生没什么可值得骄傲,大学生不一定比初中生、高中生聪明,不一定比他们有能力,但素质要更高,思想要更成熟。从最低层做起,收获会更多。学习技术技巧是件快乐的事。
其实很多道理我们都懂,但在社会久了就会被动摇。总是希望快点升职,快点涨工资。参加这次招聘会让我更加自信,更加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要想用人单位认可你并且聘用你,就得有值得他们那么做的理由。给自己更多的信心,付出更多的努力,到时面试时就不再那么畏惧。
一般公司都会问:你的专业知识,成绩怎么这么差,对未来有什么定位,自己介绍一下自己,家是哪的,对我们公司有什么认识,对公司的忠诚度,如果是外企:他们比较注重逻辑思维,我那次去贝卡尔特,它们有两次考试,第一个就是逻辑思维题,第二个是专业知识题,我第一题没答好,第二题答的很好,他们也没要我。你要是应聘最好了解这家公司的情况,这样人家就会认为你对公司比较注重。
11月25日,学校发给我们的通知单上说这天有招聘会,于是我和同学冒着风雨到了民大。可是刚到门口,就被保安拦住了说是招聘会昨天就结束了,于是我们郁闷地回到了学校,打算参加明天在地大举行的招聘会。
11月26日,我们于中午2点赶到了地质大学的体育馆,可是眼前的景象却是一片荒凉。工作人员说招聘会已经开了两天了,今天只开半天。通过这两天的经验,我发现看来赶招聘会也是要技巧的,一是早,第二是要有足够的信息量,不能只看学校给发的单子。
于是我们赶紧通过在上网的同学帮我们查到了这天在武汉大学还有一场招聘会,就这样我们倒了几次车,终于来到了武汉大学工学部体育馆,当时的感觉就是:找工作真的很辛苦。
赶到武大时,已是5点,门口已经不再收门票了,招聘会场也时一片荒凉,只有几家企业还在继续招聘。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我逛了一圈,发现很多企业都需要国际贸易的人才,但是大多都已经离开了会场。剩下四家与我们专业对口的企业,一家外资企业,一家玻璃厂,一家广东的企业,名字我记不清了,还有一家叫澳洋顺昌。
外资企业的人太多,而且竞争太强了,所以我没在这里逗留太久。然后我到玻璃厂去看看,准备投一份简历。围在招聘者前面的人不多,于是我先看看别人面试的过程:
应聘者:这是我的简历,我是国际贸易专业的。
招聘者:英语怎么样?
应聘者:我过了六级。
招聘者拿出一张报纸:给我现场翻译一下这篇文章吧。
应聘者沉默了一会,然后开始翻译。
招聘者:简历我先留下,有什么消息我会联系你的。
看到这里,我把刚拿出来的简历又放了回去,继续看看后来的同学面试或者向招聘者提问题。招聘者说目前来看,贸易的人才太多了,每一家单位都是这样,而且国贸的居多。而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模具方面的人才,如果有的话,可以考虑降低标准。
我想我是没有希望了,于是去找找我的同学,看看她那边怎么样了。我同学站在一家广东的企业的柜台旁边,她说这家招国际贸易的人,但只要男的,她想问问为什么只要男的。招聘者说因为他们公司有很多女业务员,没有男的,所以现在想招几个个男的。我同学问:那就不要女的了吗?招聘者说:要啊!但只要有经验的。于是,我发挥了我的口才,告诉她我们学校的教育体系,告诉她我们的教育是给了我们充分的经验等等。我想我把这位招聘者说动了,她向我们要了简历,说有消息通知我们。我很不情愿地将简历给了她,因为我明白这句话意味着我的简历将石沉大海了。
投完简历,我到江苏澳洋顺昌的柜台前看了一下,发现他们的业务和我们的专业非常对口,于是就开始排队。到我面试的时候,我先学别人交了简历,说明我要应聘进出口部门。应聘人员(以下称林总)让我介绍自己,说实话,我没有准备。我来参加招聘会只是想看看行情,并不打算应聘。既来之则安之,我也就硬着头皮开始介绍我自己。林总根本就没有看我,而是低头看我的简历。当我介绍完我的基本情况以后林总还是没看我,没有眼神的交流,我突然不知所措,但我知道不能冷场,于是就冷静下来,开始说我的优点和缺点。当我说完以后,林总还是没有看我。现在想想,他应该是对我的描述不感兴趣,但当时我没意识到。好在我看到他一直在看我的简历中社会实践那一栏,于是,我就把我参加过的社会活动介绍了一下。当我说到我当过旅游宣传大使时,林总终于开口了,他问我为什么不去应聘一下旅游行业的单位?我当时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我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啊!现在想想这是个陷阱!他在考验我的反应能力和我的心里承受能力。当时我的回答是:旅游业有很多旅游专业的人才,我是学国际贸易的,当然更熟悉国际贸易啦,而你们公司正好与我们的专业对口„„接下来林总还是问一些关于转行的问题,这绝对是一场心里考验!还好我都重容的应付了,之后林总问了一个我看了n次的问题:你之前看到多少人应聘这个部门?两三个吧。那你说说你和他们比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呢?为什么我要你不要他们?这个问题问得好,看似很旧的问题却很新,他不拿我和名牌大学的学生比,也不拿我和有经验的人比,而是和在我之前的应聘者比,他们和我一样没有经验,没有高学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和他们比有什么不同。但我当时非常冷静,把我的优点说了一下,然后介绍了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告诉他我是多么熟悉单证等等。每次我举出我的一项优点的时候,林总就开始回击我,有时候让我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优点了。最后林总笑了笑说:你挺有自信的,明天来面试吧!此时我松了口气,突然意识到,他是在看我的反应能力,我也笑了笑说:谢谢!
就这样,我投了两份简历,得到了一次面试的机会。
1.招聘会只是一个平台,在应聘之前应该选好自己的心中公司,查找相关资不要在应聘现场想盲头苍蝇一样见有喜欢的企业就乱面试,不但会降低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带给企业不好的形象。
2.一定要事前做好准备,特别是英语方面,平时多注意会话,可以根据不同的企业设置不同的对话场景,多些练习。
3.为了避免冷场,自己可以主动的提出问题,最好在应聘之前列出一些经典问题方便自己到时提问,或者是主动介绍自己的情况,对这些职位的了解等等。
4.应聘中要时刻注意招聘者的一举一动,然后冷静地分析。我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就一直在观察林总,然后一边说一边想他在干什么,在看什么,我是他的话,我会怎么想。
今年寒假,我参加了一次大型人才招聘会——市20xx年面向长三角大型人才交流会,收获了很多知识,也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与其说是参加,还不如说是参观。
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我本人是带着一份好奇之心的。初七那天约上两个同学,一起去感受招聘会的氛围。车刚到站就感受到浓浓的气息,好多人都在等车。终于我们上了车,前往目的地。一到现场,那场面真是惊人,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终于进入大厅,到处都是摊位,不过还好,所有的人都排队,虽然拥挤,但秩序竟然。在招聘会看到最壮观的一幕,当某信用合作社的招牌一挂出,30秒内,排了四五十个人。所有的岗位之选都远远小于应聘的人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竞争一格岗位。之所以选择去参加招聘会,是因为我想学习一些关于招聘会上所要走的一些程序守则,同时我也想积累一些关于招聘会的经验,为以后走好自己的路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但本次招聘会却让我有另一番见解。
对于这次招聘会,我的看法如下:
本次招聘会几乎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人才,很多公司都只是招聘技工、营销人员,90%以上的学历要求是大中专以上。有部分岗位虽对身高、年龄、工作经验提出要求,但总的来说,对学历的要求低,岗位偏向于简单的操作、销售。
经过在里面一个近小时的观察,我发现,这里面没有适合我的公司或者岗位,也没有我所需要的。或许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高了一些,但我确实没看到法学专业的招聘。其实,法学专业所面向的岗位,很少与招聘有关。一般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主。
招聘会上人山人海,人挨人,人挤人。虽然看上去人才济济,但多数是大专及以下的,此外,名校学子就更少。总体而言,应聘者的专业水平不足。
唯一吸引我的也只是慈溪市机关事业单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紧缺专业人才,虽然提出了各种要求,学历也在本科以上,但仔细看,所招的几乎都是经济类专业的人才,没有一个岗位需要法学专业的人才。但很奇怪的是公司、银行都是门庭若市,而恰恰是机关事业单位门可罗雀。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本次招聘会学历要求比较低。
看着大家很焦急的寻找自己想要的岗位,我们的心情还是挺平静的,但也总结出不少问题。不少前辈得出了各种大学生就业难的理由:
第一,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变成一个结构性的困难而长期无法解决,以后会表现得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特别是文科教育质量极为低下。根本原因是教学内容的全盘西化,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此外,由于急剧扩招带来需求关系的变化,因此在择业方面大学生的谈判地位急剧下降,这不仅表现在收入水平的下降,还表现在就业单位因此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变换有关。今天的分配上完全短期化,福利安排的个人化和市场化,缺乏保障个人基本福利的整体利益安排和长期激励,严重不利于大学生就业早期的稳定性,使得就业单位和大学生个人之间的选择顺序无法吻合,造成严重的矛盾。
虽然有众多的原因存在,但我个人认为,大学生认为工作难找,竞争太激烈,自己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能最快的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工作需要向结合,那么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如果,我们的学历不是停留在大专,而是由进一步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会被限制在竞争人数最庞大的范围,而可以脱颖而出;如果,我们能有长远的眼光,不奢望一步登天,我们就可以在合适的城市找到一份相对有保障的工作;如果,我们愿意在工作中从零开始,踏踏实实,我相信我们的人生不会停滞。
面对金融危机,面对就业寒冬,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既然无法逃避,就做好最坏的打算,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所成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要有长远的眼光,宽阔的眼界,扎实的专业,丰富的实践,踏实的态度,务实的心态,相信拥有这些,对于工作,对于未来,我们会心想事成的。
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第三篇】
20xx年12月27日下午两点,在南宫市实验中学开展了一个关于第十七期宁巨南新支队的模拟招聘的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南宫市教育局的局长魏局长,南宫市教育局人事科郝科长,第十七期宁巨南新支队带队教师王老师,河北师范大学特聘教师苗老师、程老师、王老师,各个实习学校的代表老师等。这次模拟招聘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自我介绍(3分钟),第二个环节是说课(10分钟以上),第三个环节是才艺表演。
每一个环节都有两位老师做评委,每位评委老师都会针对实习生的表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还会对实习生的表现给予意见和建议。每个实习生采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出场顺序,首先出场的是南宫市第二职教中心的两位实习老师,这两位实习老师是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艺术系的女生。我们南宫二中的实习老师则排在第三、四、八、十和十一的位置。
每个实习老师都是提前两天收到模拟招聘的信息,提前准备材料,精心的去准备。从自我介绍到说课在到最后的才艺展示,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分钟的时间,这十几分钟的时间在真正的招聘现场或许就决定着我们的命运,所以我们不敢懈怠。从在模拟现场的门口等待时就已经很紧张了,再到进入第一个环节,每个人似乎都已经紧张的说不出话了。每个人最常做的动作便是深呼吸了,因为我们几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场面,所以难免会非常紧张。虽然紧张,但是每个人都是坚持走下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完成之后,紧张程度都会减少,到最后的才艺展示环节基本上就回复平时的状态了。每个环节完成之后,评委老师都会对我们的表现给以恳切的评价,并对我们提出切实的意见和建议,还向我们普及了一些真正应聘中的常识性问题。再到说课环节,老师主要是对我们的说课环节给以一定的评价,说课当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其实我们讲课现在都可以流畅的进行,但是才艺展示对于我们这些非艺术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题了。
对于第三个环节的才艺展示,我选择了1篇顶岗实习之后写的1篇诗歌来朗诵。一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的救命稻草,另一方面我觉得这篇诗歌也很符合顶岗实习的心声。
在这一次模拟招聘之后让我积累了一些关于招聘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又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非常感谢这次模拟招聘!
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第四篇】
今年寒假,我参加了一次大型人才招聘会慈溪市面向长三角大型人才交流会,收获了很多知识,也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与其说是参加,还不如说是参观。
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我本人是带着一份好奇之心的。初七那天约上两个同学,一起去感受招聘会的氛围。车刚到站就感受到浓浓的气息,好多人都在等车。终于我们上了车,前往目的地。一到现场,那场面真是惊人,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终于进入大厅,到处都是摊位,不过还好,所有的人都排队,虽然拥挤,但秩序竟然。在招聘会看到最壮观的一幕,当某信用合作社的招牌一挂出,30秒内,排了四五十个人。所有的岗位之选都远远小于应聘的人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竞争一格岗位。之所以选择去参加招聘会,是因为我想学习一些关于招聘会上所要走的一些程序守则,同时我也想积累一些关于招聘会的经验,为以后走好自己的路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但本次招聘会却让我有另一番见解。
对于这次招聘会,我的看法如下:
本次招聘会几乎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人才,很多公司都只是招聘文秘技工、营销人员,90%以上的学历要求是大中专以上。有部分岗位虽对身高、年龄、工作经验提出要求,但总的来说,对学历的要求低,岗位偏向于简单的操作、销售。
经过在里面一个近小时的观察,我发现,这里面没有适合我的公司或者岗位,也没有我所需要的。或许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高了一些,但我确实没看到法学专业的招聘。其实,法学专业所面向的岗位,很少与招聘有关。一般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主。
招聘会上人山人海,人挨人,人挤人。虽然看上去人才济济,但多数是大专及以下的,此外,名校学子就更少。总体而言,应聘者的专业水平不足。
唯一吸引我的也只是慈溪市机关事业单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紧缺专业人才,虽然提出了各种要求,学历也在本科以上,但仔细看,所招的几乎都是经济类专业的人才,没有一个岗位需要法学专业的人才。但很奇怪的是公司、银行都是门庭若市,而恰恰是机关事业单位门可罗雀。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本次招聘会学历要求比较低。
看着大家很焦急的寻找自己想要的岗位,我们的心情还是挺平静的,但也总结出不少问题。不少前辈得出了各种大学生就业难的理由:
第一,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变成一个结构性的困难而长期无法解决,以后会表现得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特别是文科教育质量极为低下。根本原因是教学内容的“全盘西化”,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此外,由于急剧扩招带来需求关系的变化,因此在择业方面大学生的谈判地位急剧下降,这不仅表现在收入水平的下降,还表现在就业单位因此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变换有关。今天的分配上完全短期化,福利安排的个人化和市场化,缺乏保障个人基本福利的整体利益安排和长期激励,严重不利于大学生就业早期的稳定性,使得就业单位和大学生个人之间的选择顺序无法吻合,造成严重的矛盾。
虽然有众多的原因存在,但我个人认为,大学生认为工作难找,竞争太激烈,自己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能最快的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工作需要向结合,那么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如果,我们的学历不是停留在大专,而是由进一步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会被限制在竞争人数最庞大的范围,而可以脱颖而出;如果,我们能有长远的眼光,不奢望一步登天,我们就可以在合适的城市找到一份相对有保障的工作;如果,我们愿意在工作中从零开始,踏踏实实,我相信我们的人生不会停滞。
面对金融危机,面对就业寒冬,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既然无法逃避,就做好最坏的打算,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所成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要有长远的眼光,宽阔的眼界,扎实的专业,丰富的实践,踏实的态度,务实的心态,相信拥有这些,对于工作,对于未来,我们会心想事成的。
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第五篇】
参加每次招聘会,都是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场面,不同的收获。下文是本站网友为你带来的参加招聘会。
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个星期六,我们参加了一次人才招聘会,收获了很多知识,也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与其说是参加,还不如说是参观。
因为不是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所以这次跟往常一样主要是从招聘会中感受一下就业形势。星期六那天一早我就去招聘会感受氛围,一到现场,那场面多少有点吃惊,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走进大厅,到处都挂招聘企业的信息,人们都紧张而有序的抄着各个公司的招聘条件和岗位。之所以选择去参加招聘会,是因为我想学习一些关于招聘会上所要走的一些程序守则,同时我也想积累一些关于招聘会的经验,为以后走好自己的路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但本次招聘会却让我有另一番见解。
本次招聘会几乎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人才,很多公司都只是招聘文秘技工、营销人员,90%以上的学历要求是大中专以上。有部分岗位虽对身高、年龄、工作经验提出要求,但总的来说,对学历的要求低,岗位偏向于简单的操作、销售。
经过在里面一个近小时的观察,我发现,这里面没有适合我的公司或者岗位,也没有我所需要的。或许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高了一些吧。
招聘会上人山人海,人挨人,人挤人。虽然看上去人才济济,但大多都是徒有其表。总体而言,应聘者的专业水平不足。
看着大家很焦急的寻找自己想要的岗位,我们的心情还是挺平静的,但也总结出不少问题。不少前辈得出了各种大学生就业难的理由:
第一,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变成一个结构性的困难而长期无法解决,以后会表现得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第二,由于急剧扩招带来需求关系的变化,因此在择业方面大学生的谈判地位急剧下降,这不仅表现在收入水平的下降,还表现在就业单位因此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变换有关。今天的分配上完全短期化,福利安排的个人化和市场化,缺乏保障个人基本福利的整体利益安排和长期激励,严重不利于大学生就业早期的稳定性,使得就业单位和大学生个人之间的选择顺序无法吻合,造成严重的矛盾。虽然有众多的原因存在。但我个人认为,大学生认为工作难找,竞争太激烈,自己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能很快的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工作需要向结合,那么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如果,我们的学历不是停留在本科,而是由进一步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会被种种限制压迫,而可以脱颖而出;如果,我们能有长远的眼光,不奢望一步登天,我们就可以在合适的城市找到一份相对有保障的工作;如果,我们愿意在工作中从零开始,踏踏实实,我相信我们的人生不会停滞。
面对金融危机,面对就业寒冬,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既然无法逃避,就做好最坏的打算,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所成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要有长远的眼光,宽阔的眼界,扎实的专业,丰富的实践,踏实的态度,务实的心态,相信拥有这些,对于工作,对于未来,我们会心想事成的。
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第六篇】
参加招聘会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坐在展位前的人或者十分年轻,或者只是临时负责,所以他们对于企业要招收什么岗位、具体有什么专业需求和能力要求、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和待遇、应聘成功后在企业的发展路径这一系列问题,都心中无数。面对求职者尤其是学生的提问,他们只能简单地以“可能需要吧”“先把简历放下吧”这样的话来答复。对此,他们也会大倒苦水,或者人力资源经理太忙,不可能什么招聘会都来参加,或者他们只是代理,不了解企业的需求,只被要求来收简历。尽管如此,仍然体现了企业的不负责任,实际上也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对于企业来说,也失去了一个选人的机会。还有的企业属于新兴行业,对于岗位没有明确的岗位要求的文字说明,所以在面对感兴趣的求职者,只能逐一解答,既浪费口舌,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此外,虽然有的单位有了宣传的意识,印制了大量的简易宣传资料由应聘者自取,有的还印制了名片,但是很多用人单位仍然局限于大幅的宣传展板,印制一两本精美的宣传册(宣传册可能只是用来招商用的,而不是专门用于招聘会),虽然看起来很有气势,但是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对于招聘会的主办方或者高校来说,虽然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还有一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有的用人单位就提出,他们提前与主办方联系好要来参加招聘会,但是到了会场才发现他们的展位上贴着的是其他企业的名字,可能是上一场招聘会遗留的,也可能是本次参会单位的,不得而知;展位的条件过于简陋,印有用人单位的简介和用人需求的宣传单常常比较厚重,用简单的透明胶根本不能牢固地固定在墙上,我就遇到过张贴的企业宣传展板突然掉下来而砸到人的情景。最后一点在校园招聘会最为突出,就是求职者在入场前对参会单位一无所知,进入招聘会场后,只能随着人流慢慢挪动,等到他到了一个心仪的单位展台前,发现已经人去台空,或者即使招聘人员还在,但是已贴出了“xx职位已招满”的安民告示,只得铩羽而归。因此,如果主办方尤其是举办校园招聘会的学校,能够提前在网上登出或者提前印发关于参加本次招聘会的用人单位的简介、用人需求、岗位描述、应聘条件、相关待遇、联系方式等用人单位的资料,相信学生在参加招聘会时能更加有的放矢,大大提高学生求职的效率,也能节约招聘方的时间。此外,我还了解到用人单位倾向于参加行业招聘会,同时保证应聘者也是对口院校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这样可以确保人职较高的匹配度,能够节约用人单位和应聘者双方的时间和精力,直接有助于提高签约率。
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要自己采取主动,在参加招聘会之前了解参加的单位的相关情况,提前确定目标,避免盲目散发简历,打无准备之仗;另一方面,要突出简历的特色。不是说要故意标新立异,在形式上引人注目,而是要真正在内容上下功夫,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而且在简历上也要强调匹配度,突出与岗位相关的实践信息、培训经验等,形式上要简洁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同时,在递上简历的同时,一定不要等招聘方提问,而要不失时机地、择要介绍自己的亮点、过人之处。招聘方在就简历提问的过程也是一个考察的过程,有时明知故问,这时不要以为简历上有的内容就可以避而不答,让对方自己去看简历,而要简明扼要地、耐心地回答每个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推销自己的意识,不要小看这简短的几分钟的交流,它可能直接决定你的.简历是否石沉大海,决定你是否能得到笔试或面试机会。要在这个环节出彩,之前的功课是一定要做的了,比如对企业提前进行了解,对企业需求进行了解,从而制作一份体现你和企业契合度的简历。
愿参加招聘会的企业能不虚此行,学生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学校能吸引更多更好的单位来学校选才。
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第七篇】
记得今年xx月份参加招聘会时,就整体上了解了一下当时的招聘岗位和薪资待遇等。这次招聘在岗位和薪资待遇方面没什么区别,自身的感触相比上次更深一些,也许是临近毕业对这方面更关注了。这次招聘会言参与应聘的人要比上次多很多,之前舍友都没参与,这次都印好简历什么的去应聘了。
一.校园招聘会招聘岗位薪资待遇。
这次招聘会岗位和上次差不多,例如房地产推销,平面设计,室内装修设计,驻店设计师等等,这一次岗位薪资待遇起始3500左右基本都有五险一金。感觉这些很有意思但离自身比较远。还有一大类就是教师招聘,以自身的专业而言,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肯定比较关注语文,但相比较所有的科目,语文教师招聘的比较少。这类岗位工资基本不到3000。再有自身比较关注的就是软件设计管理这方面的,这方面的招聘岗位也有一些,但岗位需要人员比较少。这类基本工资5000左右+五险一金,感觉比其他好一些。还有一些客服,销售,前台等等,前期基本工资也就左右。
总体感觉,工资待遇似乎没什么变化,而且总觉很多岗位不需要专业对口什么的,上岗前都会进行培训,如果说要求专业对口的话找工作有些困难。
二.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经过了去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去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然而20,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大学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今年,中国将有749万名研究生、大学生。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可预计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40万。上半年全国有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民营企业吸纳了%的大学毕业生。据《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尽管20xx典范企业在市场上收入平均增长%,招聘规模达到38万人,平均每家招聘683位大学应届毕业生,比的606人增多了%。但20xx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加上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
三.感受。
距离上次写校园招聘会的感受差不多有5个月的时间了,五个月后再次参加招聘会,才有些体会到招聘会现场人山人海的可怕场景了,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园招聘就那多的人,如果走出去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和你争抢一个职位。如果自身就是在学校里默默无闻的学完4年,参加这种招聘会,自身能找到工作的几率有多大。一个刚毕业的,可以说没有任何硬技术,任何工作经验,你凭什么获得一个好些的职位。现在想想,每年就业都说困难是为什么?感觉主要原因还是自身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能力,再看看提升班的`师哥师姐们,一次次刷新着提升班就业薪资的记录,有能力有本事走到哪里都是可以给别人带去利益的人,谁不愿意应聘这样的人呢。因此还是那句话,在自身还没有踏进社会还有时间的时候,要多多修炼,让自身变强大,让自身以后有能力应对想要应聘的工作,成为可以选工作的人,而不是被工作选的人。
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第八篇】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一次人才招聘会。收获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与其说是参加一次人才招聘会,其实只是参观。
第一次来到这种现场,我是十分的兴奋的还非常的好奇。一到现场,那场面真是惊人,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终于进入大厅,到处都是摊位,不过还好,所有的人都排队,虽然拥挤,但秩序竟然很好。在招聘会看到最壮观的一幕,当公司的招牌一挂出,30秒内,排了四五十个人。所有的岗位之选都远远小于应聘的人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竞争一格岗位。之所以选择去参加招聘会,招。那本月所招聘的工作量,往往大于平常的月份。
针对目前招聘工程情况,做为公司的人力资源,也只能通过招聘来解决现状,除了招聘应届生补充辞职人员,还需要再招聘一名同行岗位的人员,本行为招聘同行经验是非常难招,公司招聘的原则:既要工资待遇给的合适(太高的用不起),又要有能力,还要人品好,认同公司。综合这几点,发布招聘消息,但是通知主动发布招聘信息,根本没有收到一个合适的简历,接下来是过搜索,主动找简历,搜索简历,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要么是要求待遇太高,不符合公司录用标准,要么是工作经验条件不符合,在这种根本没有合适简历的情况下,我只有通过其他渠道来寻找简历,通过一个社交网站,终于找到一两个简历,在没办法看到他们的联系方式的时候,只能通过发私信,来进行初步联系,初步有回消息的时候,终于要到的电话号码,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面试沟通,然后约其来公司面试,在部门负责人都面试完后,最终确定一位入职。这个岗位在这个月也终于有个结果。
在完成这个岗位的同时,又要完成公司的销售代表指标,公司招聘销售,希望招聘女多一些,但是,这个月市场上的简历相当的少,女同学的简历更少,一天通知几十个销售,结果就来了一个,可见这月招聘的难度。收到的简历很少,那就通过了,但是简历,意向普遍是不高的,但是,也得照做,不做,更没人来面试。还有一个办法,通过跟招聘销售的公司hr互换简历,互换简历,通知来的人员,意向也较少,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情况下,还是得做这么一步的。结果到一个月时间,也就招到一个。
在这一个月,内部介绍、互换简历等一系列的方法,都想过了,不知道还有其他方法没,但是,我已是想不到了。最后也希望在自己的这翻努力下,能在月底有个好的结果。